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人物形象分析
《爱丽丝梦游仙境》

《爱丽丝梦游仙境》
标题:《爱丽丝梦游仙境》解析
一、引言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于1865年出版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这部作品以奇特的想象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二、主要内容
故事讲述了主角爱丽丝在追逐一只会说话的白兔时,掉进一个兔子洞,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她遇到了许多奇怪的人物,如红心皇后、疯帽匠、柴郡猫等,并经历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三、主要人物分析
1. 爱丽丝:天真活泼,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疯帽匠:疯狂而有趣,他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讽刺和暗示,是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一种独特表达。
3. 红心皇后:权力欲强,脾气暴躁,象征着权力的滥用和人性的扭曲。
四、主题思想
《爱丽丝梦游仙境》以其独特的幻想风格,展现了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对于自由的向往。
同时,书中的人物和情节也寓含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讽刺。
五、艺术特色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社会寓意上。
通过奇特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充满神秘和魔幻色彩的世界。
六、结语
《爱丽丝梦游仙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了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引导读者思考现实社会的问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开启自我的新旅程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爱丽丝的心理分析

开启自我的新旅程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爱丽丝的心理分
析
钟晓晓
【期刊名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年(卷),期】2015(000)021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钟晓晓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色彩分析 [J], 冯云刚;孙静
2.黑色因素:自我的救赎与回归——比较新好莱坞电影与中国新生代电影中的异同[J], 马雪昳
3.解读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一个成年女性自我探索的童话 [J], 阮世勤
4.童话下的女性自我意识探索\r——解析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 [J], 胡馨月
5.《中国美食恋匈牙利酒》开启中匈文化交流新旅程 [J], 吉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爱丽丝的人物性格分析

爱丽丝的人物性格分析爱丽丝·滋贝鲁库:爱丽丝·滋贝鲁库,轻小说作品《刀剑神域》Alicization篇中的女主角。
金色的长发,小时候一身朴素的打扮。
在11岁时和桐人、尤吉欧一起前往终结山脉探险,但在回来的路上不幸触犯了《禁忌目录》,并在次日被带走。
爱丽丝:爱丽丝,是十九世纪英国作家兼牛津大学数学教师刘易斯·卡罗尔所著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的主角。
她的名字来源于刘易斯·卡罗尔的幼童友人爱丽丝·李道尔,而她的初版形象则是由插画师约翰·坦尼尔爵士创作而成的。
1893年,在波士顿出版商托马斯·克洛威尔出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爱丽丝第一次以身穿蓝色洋装的形象出现,之后此形象成为了爱丽丝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形象之一。
如今,爱丽丝在影视剧、动漫以及游戏等诸多领域中拥有着多种版本形象和大量的衍生角色。
而爱丽丝这个名字也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以及爱丽丝公主的影响下成为了西方世界最普遍和最受欢迎的女孩名之一。
姓名由来:爱丽丝(Alice)这个名字最早来源于日耳曼名字“Adalheidis”,它由“adal“(意为高贵的、尊贵的)和”heid“(意为排序,类型)”两部分组成。
此名字的古法语形式为“Adelais”,简写形式为“Aalis”,在英语中则演变为了“Alice”。
Alice这个名字有高贵,尊贵,真诚的含义。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因为非常喜爱当时牛津大学基督学院院长的二女儿爱丽丝·李道尔,于是便将自己故事中的主角取名为爱丽丝。
形象相关:虽然爱丽丝·李道尔是爱丽丝名字的由来,但爱丽丝的形象并非根据真人爱丽丝的容貌创作而成。
真人爱丽丝的发色是黑色,而故事中的爱丽丝最初登场时即是金色长发形象。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亲手书写并插图的草稿版故事里,爱丽丝的长相灵感是来自于卡罗尔朋友的肖像画。
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艺术特色论文

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艺术特色论文一、引言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是好莱坞知名导演蒂姆?波顿根据英国作家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所著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改编而来。
如果说原著是儿童的一场天真烂漫之梦的话,那么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则是成年人的一场精彩纷呈的奇幻盛宴。
2010年,这部3D奇幻巨作横空出世,虽然《爱丽丝梦游仙境》是一个人尽皆知的童话故事,但是幼时记忆的碎片已经支离破碎,就像长大以后的爱丽丝一样,并不记得自己许多年前曾经到过这个地方,所以观众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又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电影创作过程中,蒂姆?波顿用3D技术重塑了那个精彩纷呈又奇幻溢彩的仙境世界,场景动人心弦,这部电影的诞生不仅是为了满足儿童的天真和好奇心,在影片瑰丽奇妙的场景和光怪陆离的情节设定背后,是存在着某种情绪的释放和哲学的内涵的,它们本身是包含着很深的艺术特色的,虽然奇妙荒诞,但是与现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感应。
天才导演蒂姆?波顿在电影中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这部影片在原著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深邃的思想和映射现实的精神,让这部经典作品兼备多元化融合的艺术特色。
二、《爱丽丝梦游仙境》影片简介新版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中讲述的故事情节与原著中的情节相差甚远,影片主人公爱丽丝的年龄设定是在她首次梦游仙境的13年之后,成年的爱丽丝已经在现实社会中生活了十多年之久,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她被现实社会的规则渐渐禁锢,也逐步忘却了孩童时期的那场奇幻之旅。
直到20岁的爱丽丝去参加一场聚会的时候被父母包办的婚姻对象求婚,并不爱他的爱丽丝仓皇之下选择了逃跑,跟随着小时候引领自己进入仙境的小白兔钻进了树洞,重返了孩童时期梦游过的“仙境”。
影片开始,我们跟随爱丽丝一起掉进兔子洞的时候,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
当她成功取得钥匙华丽丽地进入了未知的奇幻世界,种种不可思议的天马行空的畅想却能十分和谐地组合在这个奇妙瑰丽的仙境世界中。
小时候的爱丽丝初次到达仙境的时候全然无所畏惧,对事物充满了新奇和善意,回到电影情节中,已经成年的爱丽丝再次到达仙境时,充满了恐慌和不安,严苛的礼教驯化和刻板的教条规章已经将她最初无畏的勇气磨灭殆尽。
爱丽丝梦游仙境英语梗概50字

爱丽丝梦游仙境英语梗概50字In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Alice falls asleep bored and dreams of a surreal world filled with talking animals, singing flowers, and madcap adventures. She grows and shrinks, attends a crazy tea party, and runs from a hungry lion. This journey reflects the imagination and curiosity of childhood, challenging the boundaries of reality and logic.**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奇幻之旅**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爱丽丝无聊地睡着了,梦中进入一个充满会说话的动物、会唱歌的花朵和疯狂冒险的超现实世界。
她变大变小,参加了一个疯狂的茶话会,并躲避一只饥饿的狮子。
这次旅程反映了童年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挑战了现实和逻辑的边界。
**Character Analysis: Alice**Alice, the protagonist of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embodies the innocence and curiosity of childhood. She is introduced as a bored and rather passive girl, but her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transform her into a brave and resourceful explorer. Her interactions with thesurreal characters and situations in the story reflect her grow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nd her own capabilities. **角色分析:爱丽丝**作为《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主角,爱丽丝体现了童年的纯真和好奇心。
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分析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一一亦幻与亦真的共存性

47MOVIE REVIEW 电影评介2015年第19期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分析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亦幻与亦真的共存性胡丽娟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所讲述的是一位美丽而勇敢的少女爱丽丝,于仙境中实现自我使命以及成长与蜕变的励志故事。
这部影片成功地实现了文学著作到视听盛宴的转换,不仅故事情节流畅起伏,并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艺术内涵,满足了当前影视美学的各种要求。
深入剖析可知,在《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一魔幻故事的背后,隐含了女主人公对当前现实社会及自我价值的思考,是一部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
本文从魔幻现实主义视角出发,试图找到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亦幻与亦真的共存性。
一、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创作背景该部影片是由著名儿童作家刘易斯所著的一部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改编而成。
这部著作创作于18世纪末期,当时,德国运动盛行,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也开始内化到文学领域,很多文学作品开始注重激情、推崇个性化、呼吁精神领域的自由,以摆脱现实社会的束缚。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受到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儿童文学这叶扁舟漂向了新的彼岸,文学创作者也试图释放自己的想象力,而此时,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重又回到了儿童童话读物中。
《爱丽丝梦游仙境》这部小说完成于1864年,作者试图打破当时儿童教化主义小说这一模式,充分激发了少儿读者的想象力、幻想力与创造力,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在激情与逻辑下体现了梦境一般的童话世界。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视角下,注定了该部影视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无论是台词对白,还是画面风格、人物形象,都体现了现实与魔幻的交织,展现了亦幻与亦真的依存。
【作者简介】胡丽娟,女,湖北黄冈人,武昌理工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文学方向研究。
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海报外国电影评论Forein Film Review其实,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可以说是这部文学小说创造版的续集。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电影美学分析

而后 ,段 落5 — 1 6 从使 命的提 出到使命 的完 成 ,就是在 讲述爱丽丝解决问题 的过程 。和通常 的故事经过一样 ,这个解决问题 的过程 中往往有 着复杂的人物关系、情感纠葛 、有各种艰难险阻
需要 克服 。 因此 ,在 故事 的 总体 结 构 中 占据 大 量 篇幅 。
最终 ,继完成使命过后 ,段落l 7 讲述 了爱丽
3 、人物造型方面 :善用拟人手法 ,人物超出
入成熟期 。声音技术 的发明促成了技术主义 电影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1 — 2 0
于 “ 人”。赋予动物以人性 ,引起受众的关注。
作者简介 :曹真明 ,女 ,四川 大学艺术学院编导 系2 0 1 0 级 学生。
I L q J I l  ̄4 g产业职业学院 ( I L t l J q 省干部函授学院 ) 学报
上题音乐 :记叙式 ,跌宕起伏的情绪
背景音乐小 ; 无对话时火
酷 炫 ,带 动 情 绪 ,呼
应主题
音效
对 白
仙境 l f J 的 自然场景・ I 】 的音效
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 { 现昭示人物不 同性格
47
2 0 1 3 年第 1 期
《 爱丽丝梦游仙境 》的电影美学分析
: :
构图
灰 慌色调 ,冷
色彩
红
火 面积 灰 色 调 : 战 争 恐怖和刚菰 红 白 双 方 色 彩 的 对 比 : 立 场 对 立
视
光 线 冷 光 源 自 然 光 线 光 暖光源 夜
: :
日:人面积 白色 的反 月光,冷
“ 失衡重 建原理 ”[ 2 1
由此可 以得 出结论 ,传 统故 事结构 中的开 端 、发展、结局恰好与托多洛夫 “ 失衡重建”原 理中的失衡 、解决 、重建一一对应 ,形成充满矛 盾冲突的完整的故事结构。
电影影评《爱丽丝梦游仙境》:斑斓的梦境狂想曲

电影影评《爱丽丝梦游仙境》:斑斓的梦境狂想曲整个片子看下来,个人感觉,可以算是一部妙趣横生的影片。
遗憾的是,没有观看到原声影片,否则里边滑稽的人物神态配搭上地道的伦敦腔,更是别有一番英式风味。
不过既然要看画面看造型看3D的景深,还是看配音版的更好,况且本次国语配音效果不坏。
这种让你没有任何负担的影片,竟然让我联想到了村上春树早期的小说,你可以在故事中无忧无虑的散步。
初识蒂姆·波顿还是由于表哥强烈推荐的《大鱼》。
片中父亲对往事神奇的讲述,正是自己这个平素讷言少语的人对人生的态度和期待。
从此之后,开始留心,有一搭没一搭地看了一些他的片子,很喜欢他那诡异的幻想、黑色的华美和蛊惑的瑰丽。
在蒂姆·波顿的镜头下,原著中那个坐在草地上无所事事的小女孩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正站在少年的末尾,犹犹豫豫准备走向成年的二十岁的长大了的爱丽丝。
穿马甲的兔子、吸水烟的毛毛虫……一切的一切早就是植根在她童年记忆中深沉而久远的梦境。
如今,这个漫长的梦境,被那只穿着红马甲、带着怀表的白色肥兔子引领,一跌一撞闯入了爱丽丝订婚的花园。
童话题材决定了本片趋向戏剧舞台风格的画面:层叠有致、动静相宜,又绝非纯粹的自然主义,设计感强烈--宛如一张张精致的立体贺年片。
乍看之下,它《阿凡达》比起来显得有几分“不真”。
可是作为童话却恰恰需要的是这种亦真亦幻的味道--你的眼睛、呼吸、双手让你认为这夸张诡谲的世界是绝对是梦境,可它事实上它居然是真的。
作为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蒂姆·波顿将自己对现实世界无因的抗拒通过一部部童话电影作为载体,隐喻的表现出来。
无论是《大鱼》中在现实世界与幻想领域中渗透的父子真情还是《剪刀手爱德华》里与现实相悖的人与机器的铭心爱恋,同时也体现出那怪异而富有特点的臆想。
这部《爱丽丝梦游仙境》,骨子里面透露的还是那种逃避现实的空想和不愿长大的童真,而作为一个19岁的少女,早已像度过做梦年龄的主人公,却在继续选择对现实的妥协和逃避成长的烦恼中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卢吟雪
来源:《卷宗》2013年第05期
摘要:《爱丽丝梦游仙境》是蒂姆·波顿拍的改编自同名儿童文学作品的电影,讲述了成年后的爱丽丝重回仙境的经历。
在现实中,她忘记了过去渐渐融入随波逐流的成人世界,在经历了一系列突发事件后,她找回了原来的自我,冲破世俗的狭隘限制。
本文将从分析主要人物的角度来赏析电影并得出一些人生感悟。
关键词:《爱丽丝梦游仙境》;蜕变;伪善;悲哀
项目名称:浙江师范大学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成果(编号:201129)。
指导老师:首作帝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是复杂多面的。
表面上看到的与真实情况总是有所差别。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那么一块地方,或是天真,或是坚韧,或是冷漠,或是阴损,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才会无意识地表现出来。
在改编自儿童文学《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电影中,怪才导演蒂姆·波顿向我们展示了几位主要人物在外显性格掩盖下的内心世界。
看似平庸的爱丽丝、善良的白皇后、残暴的红皇后,都有着恰恰相反的另一面。
一、爱丽丝的成长
在影片中,主人公爱丽丝已经长大,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她总是做着相同的怪梦,然而这其实并不是梦,小时候的她真的去过那样一个仙境。
在一个突然被富家子弟求婚的宴会上,爱丽丝看到了那只拿着怀表急匆匆奔跑着的兔子先生,和她梦里的一模一样。
她丢下宴会上的一切,和那个正尴尬木讷的贵公子,跑着去追那只兔子。
这个举动,可以说是爱丽丝因出于好奇而追赶那只兔子,而事实上,它还是夹杂着一些逃避的。
长大了的爱丽丝,因受时代气息、周围人的影响,渐渐丢失了她的勇气和主见。
她的内心是不想嫁给那个养尊处优的富家子的,但是,上流社会妇女们的浅见,都认为她就是该嫁给那位富家子,爱丽丝不知该如何应对众人的期待。
在她没有勇气拒绝,不知该怎么办时,她找到了逃脱的契机。
而从她掉入仙境的那一刻开始,她就在慢慢成长,找回原来的自己了。
当爱丽丝否认自己是所有人口中那个要与巨龙决斗的爱丽丝时,名叫阿布索伦的蓝毛毛虫说了一句她确实不完全是。
这句话,既不是否定,也不是肯定,因为爱丽丝确实是那个人,却不再有以前的那种大胆和主见。
当她刚来到仙境时,她有着各种不适,她想回去。
在目睹了红皇后的残暴,经历被追捕等等一连串的事后,爱丽丝是有些长大了的,可她还是不愿相信现在经历的一切都是真的,她始终觉得,这些都只是一场梦,她还是在逃避。
一直到决战前,爱丽丝又陷入了和之前一样要面临选择的境地,一边是众人的希望,一边是她没有勇气去决斗。
她又选择了逃避,她不想做选择。
当她从所有人面前逃跑后,她留下伤心又焦虑的眼泪。
“眼泪是没有用的。
”阿布索伦出现了。
一番谈话后,爱丽丝终于相信,原来眼前的一切都是真的,她也就是那个肩负重任的人。
阿布索伦的蜕变,
也暗示了爱丽丝的蜕变。
当她最终一袭铠甲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她已经完完全全找回了迷失的自己。
影片的最后,爱丽丝回到了宴会上,她大胆地拒绝了富家子的求婚,给有外遇的姐夫一些警告,给伊莫金姨妈忠告……并告诉妈妈和姐姐,她会找到新的生活并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随后便和富家子的父亲爱斯科特先生到书房谈生意,爱丽丝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设想,想把市场扩展到中国来。
这在当时人们的心里,根本是异想天开,但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爱斯科特先生的肯定,他说,因为他曾看到过这样的神采。
在离开宴会前,爱丽丝还提起裙子跳了一段简单的福特韦根舞。
夸张大胆的动作,让在场的人目瞪口呆。
但爱丽丝并不在意,她已经不是那个畏畏缩缩在意别人目光的人了,她有主见,敢于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已经彻底变回了曾经的那个爱丽丝。
爱丽丝的蜕变是这部电影的重头部分。
在她面临进退两难,并没法逃避必须做出选择时,在这一个临界点上,她找回了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也是这样的。
在一个临界点上,人可能崩溃而突然放弃,也可能越挫越勇,非要做出一点成果来。
选择在于自己,有时候别人的点拨会让人如醍醐灌顶般忽然想通了,有的时候就要靠自己去领悟了。
然而,逃避是没有用的,即便躲得过一世,以后还是会习惯性地逃避。
如果一个人甘愿如此,那也就只是一个懦夫了。
二、白皇后的伪善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红皇后的残暴,反衬出了白皇后的善良,如同影片中的平民们所认为的,理所应当就是应该受大家喜欢的白皇后来主掌大权才对。
而在影片后半部分,白皇后的虚伪渐渐浮出了水面。
她看似不勉强别人,在决战前对爱丽丝说,你不能总是为他人活着,一切由你自己决定。
但是,这恰恰正是给了爱丽丝千百斤的压力。
白皇后在所有人面前选择勇士,但对于他人的自告奋勇都不做声,最终把所有希望寄托在爱丽丝身上。
她一边表现出一副,我很善解人意,我为你着想,我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勉强你的样子,而事实上,她是给了爱丽丝温柔的一刀,她知道善良、正直的爱丽丝会无法拒绝她,她也知道,如果强硬的要求一定让爱丽丝上场,不仅会破坏了她在所有人心中的形象,也许还会激起爱丽丝的反感,因为爱丽丝的骨子里是不愿被别人掌控的。
更可笑的是,她说,她不会杀生。
可若真是一个仁慈的人,又怎么会怂恿他人去为了她的利益杀生呢?她把自己想要夺回王位解释成,不想看到百姓们受苦,但是这里又夹杂了多少的私心呢?
其实,对于人民来说,虚伪的白皇后,总是比红皇后要好的,再怎么样,她不残暴,也许会使一些阴险小招,但也不会恶劣到要破坏了她的形象。
网友评论说,“如果蒂姆只是把白红女王的对峙表达成关于正与邪的对抗,他就和一般的好莱坞导演没区别了,蒂姆恶作剧般的把白女王描绘成为一个无聊,虚伪,做作的厨娘。
让观众也不坚定到底值不值得为她去屠龙。
而这不就是现实么?有哪个政治集团真的值得我们去牺牲性命呢?”任何人都是有缺陷的,白皇后若真是那么善良、无私,也只能是出现在童话里。
在这部带有一些成人视角的电影里,她的
性格设定是很真实的。
现实中,这种伪善的人不在少数。
而若谈到政治上来,政客也是需要这些语言技巧和手段的。
其实对于百姓而言,人们只是想要一个安定的生活,与谁统治无关。
三、红皇后的悲哀
在影片要结束的时候,导演无声地表现了红皇后刺骨的悲哀。
她虽然嚣张跋扈,专制又残暴,但她很真实,她从不隐藏自己的想法。
当身边的人都站起来反抗她,就连替她看守宝剑的班纳毛怪也叛变的时候,她的眼神里是有一丝落寞的。
尤其是当她发现,原来身边的人都在骗她,那些长的丑陋的人,其实都是假扮的,只是为了迎合她而已。
这种瞬间被全世界背弃的感觉,是很绝望的。
但她还天真地以为斯特恩会永远陪着她,所以她心里还存着一些希冀。
最后,白皇后下令,给予她驱逐出去,并再没有人再对她示好,没有人再理她的处罚。
其实这种处罚,不是比死更难受么?可是,红皇后还是仰着头,一副不在意不屈服的样子。
她还对斯特恩说,没关系,至少我们在一起。
可当斯特恩宁愿死,也不愿和她在一起的时候,那一瞬间她真的崩溃了。
这下,她真的是被全世界都抛弃了。
就算她是个彪悍的女人,但她终究也还是个女人。
她可以不在乎全世界其他人,但当发现自己一直是一厢情愿,心爱的男人视她如蛇蝎并弃之如敝屣的时候,她的心就算再坚硬,也瞬间如死灰了。
虽说,有的时候,爱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
可是,红皇后就真的从没想过,斯特恩为什么爱她吗?不会是为了她的地位来的吗?尤其是当她发现斯特恩对爱丽丝表达爱意的时候,她居然相信了斯特恩蹩脚的解释。
若她早一定醒悟,也许也不至于在最后全线崩溃吧。
而她对斯特恩的爱,也让我们怀疑,那真的是爱吗?还是她只是需要一个对她唯唯诺诺、俯首称臣的男佣人呢?她对斯特恩也是那样凶残的,她可以连甩斯特恩好几个巴掌,并说,你是怎么办事的!这种时候,斯特恩对于她而言,只是一个办事不牢靠的手下吧。
也许她只是用斯特恩来满足她想要向他人展示她有人爱的虚荣心,又也许她只是需要一个人视她如珍宝来满足她作为一个女人对爱情的幻想。
在现在社会,很多人都和爱丽丝一样,被很多外物束缚住而失去了自我。
年纪的增长也带来了勇气的消失,很多时候人们不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是屈从于这样或那样的外界压力,随波逐流走向现实世界。
然而,面具戴久了,违背自己心愿的事情做多了,要么爆发,要么就真的完完全全失去自己了。
作者简介
卢吟雪,女,浙江温州人,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