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物分析
电影浪潮角色分析

在这部电影中最为中心的几个人物:体育老师文格尔,富家子弟凯文,出身平穷学习勤奋的马尔科,什么都优秀的卡罗,生活中总是被欺负的蒂姆。
现在我针对这五个人的行为和行为背景一一进行分析,首先是对“浪潮”的提出者赖纳进行的分析。
赖纳·文格尔:文格尔先生是自考成为一个教师的,在学校中的地位也很低下。
从片子开始处我们可以看出,他不能教自己喜欢的无政府主义课程(即使他拥有更好的经历)而是教了别人挑剩下来的独裁主义课程。
在家里面对一个拥有高学历的妻子,他心理上的压力必定也不少。
在建立“浪潮”以后,学生们将文格尔老师看做自己组织的元首,唯文格尔老师的话为宗旨,这大大平衡了生活中的文格尔先生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他的满足感和自我认同感大大加强,这也是他在几个有思想的学生的抗议之后依旧不解散组织的重要原因。
蒂姆:从他烧毁自己的耐克衣服以及为同学们提供大麻、买枪事件来看,他的家庭应该是富足的。
但是由于学校中同学的排挤和父母的漠视,他得不到满足的首先就是归属感。
但是“浪潮”作为一个仿法西斯的组织,强调的便是组织性和集体感。
其他同学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让他找到了一个情感抒发点,让他的归属感大大加强。
这也是为什么在赖纳决定要结束浪潮时候,蒂姆害怕自己会变回原来的样子,而开枪杀人自己也饮弹自尽。
正是由于这两个关键人物的存在,“浪潮”才会更加牢固地生存,并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
马尔科:一个没有家的学习很努力的人,他的努力没有换来他想要的东西。
在他自己的女朋友面前总是任劳任怨,他认为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比较自卑。
然而加入到“浪潮”后,在这个集体中有一个女孩给了他理解和关心。
这是一种不同于卡罗的爱,也正好是他所欠缺的。
在心理学上这叫“共鸣”,所以让他也深陷浪潮的快感之中。
凯文:一个富家子弟,他拥有别人所没有的物质生活。
但是他的生活缺少欢乐,他不缺少关心也不想赖纳一样有生活压力。
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浪潮”对他没有任何的吸引力。
但是自己的好朋友都去了,自己变得孤独的时候只好也加入进去。
如何进行影片分析(人物方面)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是“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较,电影的创作也是紧紧地围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的。
可以这样认为: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本身。
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2)人物景别表现:
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得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即使是某一个人物用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物——演员,演员——角色,这两者交替的认同。
我们在分析电影时,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
1.分析N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十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电影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电影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电影是一种通过故事、画面和表演来呈现的艺术形式,其中的人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电影人物的性格特点不仅可以为故事增添吸引力,还可以提高观众对人物的认同感。
本文将探讨电影中常见的人物性格特点,并分析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1. 英雄主义英雄主义是电影中常见的人物性格特点,代表了正义、勇敢和牺牲。
英雄主义的人物通常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勇气,他们会为了保护正义和他人而冒险。
例如,在《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中,钢铁侠托尼·斯塔克展现了英雄主义的形象。
他不仅拥有先进的科技武器,还愿意为了拯救世界而奋斗,这使观众产生共鸣并将其视为榜样。
2. 反英雄与英雄主义相反,反英雄是一类具有反传统特点的人物形象。
他们可能有问题多多,常犯错误,但最终能够通过深入思考和成长来实现救赎。
《死侍》中的主角就是一个典型的反英雄形象。
他的幽默和不拘一格使他在观众中赢得了喜爱,同时也表达了“英雄无需完美”的观点。
3. 悲剧英雄悲剧英雄常常具备高贵的品质,但却注定会经历悲惨的命运。
他们的失败和牺牲常常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英雄。
他虽然是一个普通人,但他的无私和勇敢使观众对他的命运感到痛心,并引发了对“爱情与命运”的思考。
4. 反派角色反派角色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他们的性格常常阴暗、狡诈和具有破坏力。
反派角色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还为主角提供了挑战和斗志。
例如,在《黑暗骑士》中,小丑的疯狂和狡猾使整个故事更加紧张刺激,同时也凸显了正义的重要性。
5. 平凡角色除了英雄和反派,电影中的平凡角色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他们可能是普通的市民、工人或学生,但通过对生活的坚持和努力,他们展现出了自己的价值。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杜弗兰通过十分艰难的困境,展现出了坚韧和不屈的精神,这样的人物形象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经验。
总的来说,电影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还能让观众对角色产生共鸣,在情感上有所共同体验。
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发展与转变

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发展与转变电影一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影像的艺术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人物。
在电影中,人物的发展与转变往往是引人入胜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以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发展与转变为主题,探讨人物性格的转变、情感的变化以及命运的转折点等方面。
首先,我们来讨论人物的性格转变。
在很多电影中,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和挑战,他们的性格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最初是一个被冤枉入狱的银行家,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清白,并努力争取自己的自由。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看清了监狱的黑暗面,也经历了痛苦和挣扎。
在这个过程中,安迪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变得坚强、聪明,学会了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来谋求自己的自由。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情感变化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在情感的发展与转变方面,电影通过展示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让观众感受到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以《泰坦尼克号》为例,男主角杰克和女主角露丝之间的爱情故事让人动容。
一开始,露丝是一个身处上流社会、被束缚的女子,而杰克则是一个自由奔放的艺术家。
但是随着两人相处的时间增多,露丝的心灵逐渐被唤醒,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真正渴望的是自由和真爱。
这个过程中,露丝的情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最终她勇敢地选择了和杰克在一起。
最后,命运的转折点也是电影中人物发展与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故事情节中的关键时刻,人物往往会面临生死、困境、抉择等极限状况,这些时刻往往给予人物发展的机会和动力。
以《教父》系列为例,影片中的主角迈克尔·科里奥内在父亲遇刺后接过家族黑手党事务的权利和责任。
在整个系列的剧情发展中,迈克尔经历了无数的考验和选择,而这些选择塑造了他成为一个冷酷无情的教父。
他的命运转折点不仅改变了他个人的命运,也影响到了整个黑手党家族。
综上所述,在电影中,人物的发展与转变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通过分析人物性格的转变、情感的变化以及命运的转折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热门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分析

热门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分析在热门电影中,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对几个热门电影的人物进行分析,来揭示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背后的原因。
一、《头号玩家》中的帕西瓦尔-汉通《头号玩家》是一部充满未来感的电影,讲述了一个身处虚拟现实世界的男主帕西瓦尔-汉通,通过游戏解密富豪詹姆斯-哈利迪的遗产。
我们可以从各种细节中看出,帕西瓦尔是一个热衷于游戏的宅男,他的性格特点如下:1.沉迷游戏帕西瓦尔从小就热爱游戏,他的父母离异,没有朋友,只有游戏。
而在虚拟世界里,他沉浸在游戏中,忘记了现实的烦恼和压力。
2.缺乏安全感帕西瓦尔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缺乏安全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因此他更喜欢通过虚拟世界寻找心灵寄托。
3.有理想主义倾向虽然帕西瓦尔沉迷于虚拟世界,但是他对现实世界却非常不满。
他希望通过寻找哈利迪的线索,让自己获得赢得游戏中的“钥匙”,达到他的理想。
二、《星球大战》中的达斯维达《星球大战》是一部广受欢迎的科幻电影,而其中的达斯维达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
他生性残忍,是反抗者的头号敌人,他的性格特点如下:1.极度残忍达斯维达是一个战士,从小接受残酷的训练,学习摧毁敌人。
他在几次战斗中杀死了无数人类和外星生物,享受着这种暴力行为所带来的满足感。
2.缺乏情感达斯维达从小就被带到行星科洛桑,接受训练和教育。
他与父母分离,失去了与亲人交流的机会,因此他缺乏深厚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3.骄傲自大达斯维达是一名天才战士,他自信并对自己的能力非常有信心,认为自己是银河系最顶尖的战士。
这种自信和骄傲使他轻易地被黑暗势力所利用。
三、《复仇者联盟》中的托尼-斯塔克《复仇者联盟》是一部极富魅力的超级英雄电影,其中的托尼-斯塔克是一个魅力十足的人物。
他富有创造力,有自己的思想和信仰,性格特点如下:1.创造力托尼-斯塔克是一个物理学天才,拥有超过一半的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他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天赋和才华,并创造了许多伟大的发明和科技创新。
电影霸王别姬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分析

电影霸王别姬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分析电影《霸王别姬》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分析电影《霸王别姬》是中国导演陈凯歌于1993年执导的一部经典之作。
该片以二十世纪中国戏曲界的变迁为背景,讲述了两位戏曲演员之间的爱恨情仇,展现了他们在艺术与现实之间挣扎的心灵历程。
在这部电影中,出现了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人物形象,他们的形象塑造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这部电影在国内外都收获了极高的赞誉和评价。
一、程蝶衣:英俊潇洒、敏感而脆弱的影帝程蝶衣是本片最为核心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位身世特殊的戏曲演员,也是电影中最富有戏剧性的角色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戏剧演技和声线取悦了无数的观众,将霸王别姬这一传统戏曲中的红颜葬送情深意苦的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
程蝶衣的形象塑造十分立体。
他一方面展现出了一个戏剧演员艺术家的自尊和自矜,另一方面又暴露出自卑和虚荣的一面。
他对自己的戏剧梦想执着追求,但又因为现实岁月的流逝而感到无奈和沮丧。
程蝶衣在唱戏的时候充满激情,淋漓尽致地诠释角色的悲苦与坚持,而在生活中却迷失了自我,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段小楼:痴情仗义、坚韧不拔的英雄形象段小楼是《霸王别姬》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也是程蝶衣的朋友和情敌。
他是优秀的戏剧演员,被誉为“戏子之王”。
段小楼的形象塑造饱含着痴情和悲壮,他对程蝶衣既是竞争对手,又是深爱的人。
段小楼的性格坚韧不拔,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艺术信仰,不惜放弃与程蝶衣的友谊和爱情,选择孤独地追求自己的演艺事业。
他在演出时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将戏曲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段小楼的坚韧和执着展现了人物形象的深度和力量。
三、霓虹:无辜的牺牲者、孤独的灵魂霓虹是《霸王别姬》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是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的桥梁。
虽然她只是一个角色的妓女,但她在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霓虹是一个无辜而可怜的女孩,她对爱情和友情充满了向往和渴望。
她爱慕段小楼,但无法改变他对程蝶衣的情感。
电影中的人物命运解析

电影中的人物命运解析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人物的命运展示了人性的沉浮起伏、命运的无常。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部经典电影中的人物命运,探讨电影如何通过塑造人物的命运展现不同的主题和观点。
1.《肖申克的救赎》在《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的命运体现了希望与坚持的力量。
安迪被错误指控并关押在肖申克监狱,面对不公平和绝望的境地,但他从未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通过多年的努力和智慧,安迪最终成功逃脱,并揭露了监狱内部的腐败。
他的命运展示了人类的坚韧和自由意志的不可阻挡性。
2.《辛德勒的名单》《辛德勒的名单》中,主人公奥斯卡·辛德勒的命运反映了良知与善良的力量。
奥斯卡原本只是个商人,为了救若干犹太人免于纳粹屠杀,他冒着巨大的风险和牺牲自己的利益。
最终,他成功地拯救了许多生命。
奥斯卡的命运告诉我们,即使在黑暗和邪恶的环境中,一个人的良心和行动力可以改变历史。
3.《阿甘正传》《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展现了坚强与宽容的力量。
阿甘智商低下,但是他热爱生活,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痛苦,但从未停止前行。
最终,他成为了成功的橄榄球运动员、富有的股票投资者和亲爱的儿子。
他的命运告诉我们,不论遇到多少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能创造自己的奇迹。
4.《黑天鹅》《黑天鹅》中的主人公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芭蕾舞演员妮娜面临着命运的残酷考验。
她为了在一次重要演出中扮演白天鹅和黑天鹅而不断努力,但却逐渐陷入了疯狂和自我毁灭的漩涡。
最终,她在舞台上完美地演绎了黑天鹅,但以生命为代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艺术的追求可能会带来无尽的痛苦,但也可能成为命运的代价。
总结电影中的人物命运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及生活中各种不同的主题和观点。
通过分析《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和《黑天鹅》等电影中的人物命运,我们可以看到希望、善良、坚韧和艺术的力量。
这些命运的解析不仅让我们对电影中的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命运时要保持信念和勇气。
《活着》人物形象分析

《活着》人物形象分析这部电影前年我看了第一遍,让我感觉这部电影很好。
所以这次看第二遍,我印象更为深刻。
说实话这部电影里面有的场景是让我掉了眼泪了。
电影里面的男主人公福贵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福贵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从民国时期到改革开放生活的这部分人的一个缩影。
他遇上中国当时的所有不幸(战争、斗地主、三大改造、三反五反、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反右、文革)。
最后,他还是坚强的活了下来。
或许是那次国民党抓壮丁让他经历了枪林弹雨,死里逃生,于是明白了活着是多么的不容易。
葛优饰演的福贵可谓是旧中国地主家少爷的一个缩影,年少时养尊处优,当家境不好时开始反思自己,从一个地主少爷到一无所有可以说这是他自己的一个悲剧。
这样大的落差可以说主要原因在于他自己,也可以说是时代的悲剧。
在这个人物形象中,我觉得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求生意思强。
不管经历了多大的挫折他依然能够好好的活下去,或许也是他看透了生离死别。
对于家珍可以说是旧中国典型的妇女形象(善良、勤劳、任劳任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对福贵死心塌地)。
她很会经营家庭,在穷困潦倒之迹可以把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
我想这样的女人是绝大部分男人所梦想的。
家珍在劝福贵不要赌被打骂之后离家出走,在福贵把家产输完之后又回到家里帮忙照顾生病的婆婆。
能够娶到这样的女人也是福贵前世修来的福气吧。
家珍是一个有毅力、有信心的人,坚韧的她不管自己的生活多么的艰苦依然把家庭处理得很好,她相信福贵会变好,所以她才回到福贵的身边。
在中国近几十年的历史中像福贵和家珍这样家庭应该是成千上万的,因为有那样的社会,于是个性变成了共性。
在电影前部分出现的角色龙二,这个角色给电影带来了一些笑点。
他处心积虑的得到了福贵的家产,成了地主,最后因为地主的身份而丧命。
本来作为一个皮影戏班主他的生活应该是衣食无缺的,只是比较辛苦。
但是人人都想往高处走,于是他算计了福贵,让他输掉了家产。
我想他觉得自己的聪明的,但是他是没有大智慧的,因为他没有跟着时代走,以至于挨了五颗枪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是“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
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较,电影的创作也是紧紧地围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的。
可以这样认为: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对于电影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场景中,事件中,动作中,对话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体的演员),而是鲜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电影中的常规情况是,观众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其实是对演员)感兴趣,对于电影中的故事感兴趣,对于电影的主题感兴趣,才会全方位的对电影给予关注。
我们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物——演员,演员——角色,这两者交替的认同。
我们在分析电影时,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
1.分析人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十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
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
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
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影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
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1)人物外形表现: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
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
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
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2)人物景别表现:
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
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意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即使是某一个人物用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
和心理的刻画。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的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影片的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的处理。
3)人物形体表现:
电影叙事和场景中人物的形体方式处理,大多数是经过导演和演员精心设计的。
因为,人物的形体处理的方式和状态,不光是为了叙事,为了场景,更多的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为推动影片的情节。
例如: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彩色回忆时空段落中,年轻的“母亲”,人物的形体永远是处在运动之中,处在站立和跑动之中;而黑白现实时空段落中,年老的“母亲”,则恰恰是相反的处理,大部分形体表现处理成为静止的形态和坐姿状态。
4)人物位置表现:
影片摄影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无论是在影片风格,画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在具体画面处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中处理;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边处理;有的人物位置干脆是不规则的卡头卡脚处理。
例如:影片《黄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中处理。
影片《一个和八个》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边处理。
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得影片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种鲜明的造型效果。
其实,这都是一种影片叙事、手段、风格的外延。
从影片的宏观上分析人物的表现方式,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一定是导演十分重视的技巧
与元素。
通过这种细致和量化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影片的风格、画面、效果、技巧、结构和导演方法。
3.分析人物动作的表现技巧:
影片中决定人物动作的重要因素是环境、事件和规定要求。
作为导演,对于人物动作的简单表现和复杂表现,在影片的叙事风格上会产生不同结果。
那么,核心的问题就是导演采用什么样的镜头技巧来反映和表现这些人物的动作。
这时叙事中的人物动作成为了内容,镜头处理表现技巧成为了形式。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动作时,讨论人物动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动作方式,仅仅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同时我们要分析影片的镜头中和段落中采用什么样的具体镜头技巧(方法),来表现此时此地的人物动作。
导演在实际创作和拍摄处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镜头技现(方法),拍摄和表达不同的人物动作,也可以是用相对固定(一样)的镜头技巧(方法),表达同一的动作和不同的动作。
如果是采用后者的处理方式,就会产生影片人物动作镜头技巧(方法)处理上的特殊风格。
例如: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影片《黄土地》,大量地采用静止(静态)的镜头完成画面的表达,采用极为有限的摇镜头表现部分的人物动作和运动,表现场景的空间;导演徐克拍摄的影片《新龙门客栈》大多数是采用夸张、变形的镜头画面形式表现各种人物的近景和动作;导演吴宇森拍摄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叙事镜头和动作镜头中采用高速摄影(慢动作)的镜头技巧,来表达影片中人物的动作的异化,具有一种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飘逸与超然感觉,有一种影片“暴力”美学的特征。
4.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形式:
按电影的常规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的形式应该有其相对的设计性、独立性、形象性、鲜明性。
人物光线的形式,除了受到场景、空间、环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质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影片的主题、内容、风格、样式、叙事、情节和导演处理的制约。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赋予影片中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形式。
只要这个人物一出现,这种专门设计的光线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导演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老爷这个人物的光线形式,就是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处理。
使人物的形象刻画十分鲜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叙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影片叙事情节的表达,在影片中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这个人物走到哪里,这种光线效果就带到哪里。
美国影片《现代启示录》中,威拉上尉历尽艰难,深人到丛林中去寻找库茨上校,在影片的结尾的场景中,丛林中库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线效果,则完全是主观化的处理,人物只有逆光的处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时候,摄影光线的处理完全是为了影片全片的风格,使某个或者某几个人物,采用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形式。
例如:导演关锦鹏拍摄的影片《阮玲玉》中,现代时空(演员扮演的段落)的人物处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轮廓光十分鲜明,很有现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资料影片的审美氛围,在光线的形式上,形成了两个不同时空的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