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悲情城市人物形象分析 孙晓羽
《悲情城市》影评、剧情介绍(中国台湾电影)

《悲情城市》影评、剧情介绍(中国台湾电影)[ 作者:佚名转贴自:网络更新时间:2010年8月28日]《悲情城市》影评侯孝贤导演在1989年的电影作品《悲情城市》,以二二八事件作为背景,且取名作“悲情”,然却不见激烈愤怒的指责亦没有荒谬的剧情出现。
一切故事发展只是建构在一个家庭的生活之上,真正地以“人民”为出发基准点,诉说在这样的一个动荡环境下,人民如何求得生存。
而这“悲情”与其说是人民自怨自艾地沉溺在困苦中,倒不如认为是人民对于大环境感到无助无奈,进而被迫自立自强找出一条生存的道路来,如此产生的坚强性格。
电影一开始便是一连串的日文广播,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终于脱离日本五十一年的统治。
然而我们却只见到文雄(陈松勇饰)焦急地等在房门外,等着妻子在里头生产。
此时,他所关心的是妻子能否顺利生产,以及产下的小孩是否平安健康,台湾脱离日本统治相较之下便显得微不足道了。
接着镜头便带到以林阿禄(李天禄饰)为首的大家族为了“小上海酒家”的开幕忙进忙出,屋内装饰着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布幔、彩球、桌巾等,一副喜气洋洋好似过年般的欢乐气氛。
而小孩们只会在一旁吵吵闹闹打来打去,妨碍大人们的工作,这时便会有长辈出来喝声制止。
这便是台湾传统人家中,时常会上演的景象。
或许看似普通,不过是日常琐事,然而这就是台湾人民真实的生活景况。
而在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当时的台湾行政长官陈仪亦透过广播,数次对所有台湾人民喊话。
如同电影开始时的日本天皇,我们只闻其声,却从未见到本人抑或政府相关人员的出现。
因此,比起那些远在天边、只闻其声响的政治广播,台湾人民更关注的是切身的生活。
一如宽美(辛树芬饰)在写给文清(梁朝伟饰)的信上所说:“东西都在涨价,邻居都说日子不好过,可能我比较不会想,因为我只要看到文清跟阿谦(儿子)在身边,就觉得日子很好、很幸福。
”究竟是日本人执政,或者中国人执政,对于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来说,只要家人过得平安健康,三餐得以温饱,其他的纷纷扰扰便似乎不是那么重要了。
悲情城市 影评

一夜风吹过黑幕下的基隆,岁月翻起的浪敲打月下的城。
一个女人在生产,一盏灯在小屋中挂起,点亮一家人昏黄的的焦灼。
这是1945年的台湾,吱吱呀呀的收音机播放着日本全面投降的消息,女人的呻吟不时从屋中传出。
而灯光幽明的小屋如海中的一叶舟,漂泊着一家人几十年动荡的岁月。
不多久,一声啼哭豁然划破黑暗,一个婴孩诞生了。
孩子是个男孩,父亲林文雄为之取名光明。
夜色还凉着,天或许快亮了。
孩子仍不时啼哭,窗外的墨色淡了一些,又很快归于沉寂。
这一刻,是一个家族悲剧的开始。
伴随着婴孩初生的,还有我们将要讲述的一段故事。
讲故事的人,叫做侯孝贤。
中学时候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一直不敢提笔说它,也不能说就真的看懂了它。
常常会在脑子里想起一些情节和对白,体悟的是一份诗意的抒情和浮沉的怅然。
年岁渐长,才评出其中不绝如缕的悲怆来,以及娓娓道来的对于时事的叙述和人生的解读。
这部电影台词不多,想说的话却都在画面之外。
浩海中浮沉的是漂泊不定的台湾,孤岛上动荡的是乡愁不断的基隆,悲城里生活的是平凡普通的林姓一家。
电影便是以林氏一家,串联起了一九四五年台湾光复至四九年国民政府迁台之间的一段历史。
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光复,国民政府于10月25日派行政长官陈仪接管台湾,宣布台湾重入中国版图。
然而台湾本岛人民的生活,并不曾因政权的更替而一日转变。
太阳旗落下,青天白日旗升起;知识分子慷慨高歌《流亡三部曲》,孩子耳边仍悠扬响起日本的旧时民谣;收音机里播放着台湾光复的捷讯,宽美却温暖地流着眼泪相送日本女子静子;当政者换了国民政府,腐败混乱却比过去更甚,就像片中林文雄呐喊的不平:“我们本岛人最可怜,一下日本人,一下中国人,众人吃,众人骑,没人疼。
”到了二二八事件,这样的矛盾终致爆发。
1947年2月27日,国民政府台湾专卖局工作人员,在一次缉私活动中打伤女烟贩林江迈,后又误杀路人陈文溪。
28日,台湾市民举行示威,要求严惩凶手,却遭开枪扫射。
民众愈愤,冲突在数日内蔓延全台湾,国民党调动大批军队镇压,伤亡者有近千到数万人的估计。
《悲情城市》:无情至极现悲情

《悲情城市》:无情至极现悲情悲情城市:无情量极现悲情_龙春晖(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台湾导演侯孝贤的《悲情城市》通过一个普通大家庭的变迁折射出宏大的历史事件,展现了一段关于时代与命运的台湾史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在看似琐碎而平淡的生活流中,导演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得以展现.导演运用独特的镜头语言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反思以及对于人的命运的深切关怀.[关键词]思想内涵;段落镜头;剪辑一,思想内涵《悲情城市》是侯孝贤电影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高峰,将侯孝贤个人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任何一部影片首先要考虑的是主题.如果观众抓不住影片讲的是什么,那就很难指望他们去评论,分析和研究它."影片通过小的切口——普通大家庭的变迁和家中四兄弟的境遇,来展现了宏大的历史事件——台湾二?二八事件.在看似琐碎而平淡的生活流中,导演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得以展现.人物颠沛流离的际遇,如同随风飘零的枯叶,充满悲怆和隐痛.(一)政治批判和历史反思侯孝贤的电影,历来喜欢在不动声色的镜头背后蕴藏重大事件.在《悲情城市》中,这种对于历史,社会的反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用陈家四兄弟这类普通人的际遇,来表现政治的黑暗和扭曲.掬一朵浪花,折射大海的浩瀚——这种以小见大的艺术创造,不但细腻感性地展示了矛盾冲突,更让重大历史事件直观地冲击和震撼人心. 大哥惨死,二哥失踪,三哥痴呆,四弟被捕,繁盛一时的大家族,如今只剩年迈的父亲,牙牙学语的儿子和一屋子女人.家族悲惨的遭遇,鲜明地反衬出政治的黑暗和历史的无情.正是这种独立而强烈的艺术家责任感,让《悲情城市》达到了台湾电影乃至华语电影新的高度和广度.导演并非要给出结论,纠缠于谁是谁非,而是基于深刻的人文精神,对政治和历史作出评判,而这种评判却是开放的, 让观众自己寻找答案得出结论.导演的政治批判和历史反思,一如他招牌式的段落镜头与景深镜头,始终是隐忍而克制的.他隐而不露,陈而不宣.他不提意见,他不哭,也不笑,他只是用一颗饱经沧桑的心静静地看着世事变迁, 在不露声色的镜头背后,涌起排山倒海般的情感和思考.(二)台湾意识台湾本土人和外来人,本家人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经成为台湾历史的隐痛.而导演绝非利用历史制造噱头,而是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和再现,深切地反思台湾问题.这种做法归根结底,是一种独立自觉的台湾意识. 《悲情城市》结构非常工整,全片始于1945年日本人投降,终于1949年国民党迁都台湾.伴随着字幕标明的具体年代,无声地表达了台湾始终处于舍取之间,犹如玩物一般的尴尬状态.始终处在弱势地位的台湾本土人最终在沉默中爆发,这正是二?二八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而导演侯孝贤的台湾乡土情怀,是贯穿在其所有作品中的.从《风柜来的人》(1983)开始,这种立足台湾乡土的精神就得以确立,而到了《悲情城市》,这种台湾乡土立场成为面对中国文化史诗气质的基石.可以说,没有深厚的台湾乡土情怀,《悲情城市》不可能达到如此的深度和广度.九份壮丽的山脉和小路,基隆晨曦时分的鸡鸣狗叫,苍茫天空中盘旋的雄鹰……台湾的味道浓郁难解,导演的台湾意识也得以彰显.(三)人性关注《悲情城市》总是用全景甚至远景拍人,人被门框,窗棂紧紧包裹动弹不得;九份来往必经的山路上,大远景中人物沦为小小的黑点.这些视点让人物充满了宿命般的悲剧色彩,人在历史洪流中始终是渺小和被动的,挣扎不得动弹不得.这种时刻,人的悲情让整部影片蒙上了浓烈的悲怆情感.《悲情城市》将一户普通平凡人家四兄弟的遭遇展现在观众眼前,一个家庭的式微衰亡,同台湾人无法抹去的惨痛记忆交织在一起,城市的悲剧,个人的悲剧并行,人物之间的伤痛在历史的流逝中,成为无声的喑哑之伤.而导演正是要让观众直面这种残酷的现实,以此表达真切而伤痛的关怀和哀思.堪称神来之笔的是聋哑四弟文清的设置,他的与世无争和内心对美好的追求向往以及与宽美之间纯粹真挚的感情,导演用这个纯粹到极致的人来反衬出那段岁月的黑暗和荒谬.文清纯洁无瑕的人性,犹如一盏明灯,将四周的死寂一般的黑暗衬得愈发恐怖.这正是时代的悲剧,是美好人性的悲剧.正是在平缓而动人的叙述之中,电影的张力越发震慑人心,带给观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敬意二,视听语言(一)段落镜头的运用段落镜头和景深镜头是巴赞实现其真实美学的两大法宝.他认为,按照段落镜头和景深镜头的原则构思和拍摄影片可以强化真实感.②无论从气势,内涵和节奏上来讲,侯式段落镜头在《悲情城市》中都已臻至完美.全片仅有的镜头运动就是摇.而且摇镜头的出现也屈指可数,仅在人物动作最强烈的时候配合出现.例如,宽美第一次到九份工作,镜头起幅是气势磅礴的九份山路大远景,然后镜头坐摇,出现了宽美坐轿的小全景,一行人继续向镜头走来,近景出画.这个镜头画面极美,人与地点的关系真实清晰,天人合一感油然而生.而这样运动幅度较大的镜头, 在全片中仅有l2个.剩下的基本都是固定机位的段落镜头.影片人物众多,因此导演对画面内部人物运动的调度相当丰富.简洁,克制的镜头内部,充满了丰富而强烈的人物碰撞.《悲情城市》呈现出气势磅礴的史诗气质,除开内容题材的原因,另一个动因就是大量远景段落镜头的出现:基隆山海图,远处海浪咆哮近处层峦迭起的大远景,在影片中五次出现;而九份山路图,壮丽的山脊和远处浩渺海岸的大远景,在影片中两次出现.如此壮丽如画气吞山河的画面,在风声浪声雷声中,长时间的注视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气质,显示出侯孝贤镜头的独特东方意蕴. 大量远景段落镜头中,人犹如天地间小小的蚂蚁,存在感被淡化,力量被削弱,突出了影片对人性,存在和生存的深刻思考.谈到《悲情城市》中人的思考,不得不提到大量室内段落镜头中的构图问题:几乎片中每个室内镜头,都会在构图上显示出门框,窗棂的存在,人时常处于中景区域,在前景门框和后景之间活动.虽然侯孝贤最初拍摄这种画面的用意在于保持演员自然本色的演出,摄影机尽量放远, 门框自然出现了.但是画面在最后却呈现出一种人的生存状态,那是在前后挤压的夹缝中生存,也就衍生出了在黑暗时局中挣扎生存的意味.尤其在文清狱中送别友人一段, 这种构图的用意被凸显出来了.这类段落镜头,保持水平视线,长时间静止,在自然光效和音响的配合下,呈现一种无比真实的质感,将影片主角普通人身份,平淡或者压抑的生活状态展示出来.又如警察冲进林家逮捕文良一镜: 前景老父亲拄棍和里长理论,而后景中则是警察进屋肆无忌惮搜捕的吵闹声,厮打声.镜头焦点,机位始终没有变化,将搜捕从头至尾一个镜头记录下来.段落镜头如同导演的目光,悲悯但是却保持克制,没有参与没有抒情,只是最大限度的关注;构图和景深这个时候制造了一种张力, 却又如同老父亲的争执一般无力,因为无论老父亲如何争吵,都无法阻拦后景中事情的发生,前景权势阶层的背影占据整个画面;固定机位此时也表现出了强势的镇定,克制,反衬出现场的慌乱和悲情.而林家吃饭的场景,中景里当家男人上桌吃饭,前后景女人进进出出的段落镜头, 在片中数次出现.在片尾,当镜头久久注视着餐桌上一老一少一痴呆时,悲悯感油然而生,物是人非的感伤,时代悲剧的慨叹在这种长久的凝视中得到充分地宣泄. (二)剪辑在导演侯孝贤强烈个人风格下,影片剪辑并不依照古典剪辑的范式.大量段落镜头的出现,将剪辑的作用压缩到最低.可是导演依旧是尊重内容题材需要而做出调整的,在一些必需的段落中,导演依旧充分发挥剪辑的功效.最突出的例子便是影片38分钟至45分钟的"闲话时局,童年回忆"段落,段落镜头和剪辑在这个段落中先后出现并且相映生辉.拍摄众人聊天时,导演采用一个全景式的段落镜头,整个镜头中,宽美与文清的交流,众人对时局的讨论这两个叙事重点并存,导演让观众自己选择看什么;而当随后进入到文清和宽美讨论音乐回忆童年时,镜头出现二人中近景的正反打,因为这时大景别镜头更能充分地挖掘和展示人物情感,并且频繁的正反打,能够暗示两人此时尚显生疏但逐步走向亲密的状态.影片剪辑还有一个重要特征,那便是频繁且不做铺垫的闪回.《悲情城市》篇幅浩荡,人物繁多,叙述线多,闪回的出现,精简了本应繁冗的叙事分叉,让人物形象立体丰富,对时空的把握很精准.影片中的闪回,一部分是对话当事人的记忆闪回.例如文清向宽美谈到幼年听戏学戏的回忆,戏曲唱腔就取代了古典音乐,出现了文清童年时期的回忆闪回.影片后半部分,文清告诉宽美台湾动乱情况,探望宽荣的情况时,也两次用到闪回交代内容.但是这时的闪回时间更长,基本类似于插叙了.而另一种闪回则不是当事人记忆,而是导演全知视点下的闪回.例如文清告诉宽荣,静子父亲出走的情况时,静子与父亲站立在火车站台的闪回出现——这并非文清或者宽荣所经历的事件;在宽美收到宽荣遇害的来信时,画面出现宽荣遇害的情形闪回——宽荣遇害是导演对黑暗政治的控诉最强论据,因此这个闪回的出现,服从于影片主题而非叙事.剪辑还造成的强烈对比反差:文良被捕,林家再遭家破人亡的劫难,可是此时画面却切至文清正在修正的一张全家福照片,强烈的暗示和反差,让情绪感染力急剧增强; 文良被接回家却头破血流,人财两空的悲惨场景之后,接上的是过年锣鼓齐鸣炮声震天的热闹场景;冷调的大哥葬礼结束,影片切至山上缓缓走来的婚嫁礼仪队,一悲一喜, 白丧红喜之间,生活的沧桑,生命的更迭跃然画上.这种剪辑和导演克制冷静的特点一脉相承.有时候事情尚未交代完毕,镜头忽然切至下一场景;有时画面信息已经传达完毕,但是镜头却久久停留.侯孝贤并不给观众他们想要看的完整的东西,而是给观众导演想要让他们看的.三,结语《悲情城市》秉持侯孝贤导演的一贯风格,通过电影语言展现了史诗般的磅礴气势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如一部灰色的都市寓言一样,成为浮华背后的喑哑安魂曲,静静地抚慰和关照着人们的心灵.它是一部时代与命运的台湾史诗,也是许多人的心灵史诗.注释:①[美]李?R?波布克:《电影的元素》,伍菡卿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第22页.②[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前言第6页.[作者简介]龙春晖(1987一),女,重庆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传播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影视传播.。
侯孝贤《悲情城市》电影的分析

Many a times.people in that era who experienced the incident have troubles understanding the entire historical facts.nlis iS because they、Ⅳere lost for words when their loved ones simply just disappeared for no reason,And it is in the times of the atrocious white terror that Director Hou led the way by making movies to record
-----Jk事件这个悲剧性的历史事件,给台湾民众,知识者留下了深刻的创伤, 给甫从日本殖民统治者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台湾人民造成的痛苦,失望和50年 的精神后遗症,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个特殊的历史事件在每个受害者个案 中都会得到不同的诠释,或者说每个人在追求历史真相的时候都会带有自我的主 观经验。侯导演作为行动的先锋,在台湾刚刚解严,z--A事件还未正名之时, 以一个历史事件受害者第二代的身份,用电影的手法来追忆历史。《悲情城市》 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承担了台湾历史命运的特殊意义,导演用他的镜头去挖掘被人 们“刻意”或是“无意”遗忘了的历史。许多身处那个历史悲剧时代的受害者也 许自己也无法真正全面地去了解历史的真相,因为每个人都哑语了,也许在某个 晚上身边的人就不知不觉地消失了,正是在这个令人发指的白色恐怖之后,导演 敢为人先,采用电影手法来记录历史,是台湾知识分子在努力表达自己的压抑, 欢快和悲情,而其中他所承担的压力和痛楚更是无法言喻的。然而因为特殊的历 史命运,让台湾人对身份认同的要求显得更为困难,也更为迫切,注定是一场悲 剧。主人公生理上哑巴缺陷正是台湾知识分子失语无奈的历史悲剧,是没有行动 力发言权的形象特制,然而他还是被历史推向前沿,从感性的无知被动到理性的 主观成长。电影里文情与阿美的交流是一条主线,在阿美这个精神指引者的启蒙 下,从被动的看与读到主动地看与读:同时交流的过程也是记忆被挖掘的过程, 让文情的世界开始明朗化,与阿荣、林老师等知识分子的互动,从被动的去看这 个残酷的世界到主动地去观看,参与民主运动,寻求台湾榜英重建家园的民主愿 望,实现了理性的飞跃。
侯孝贤之_悲情城市_隐藏在它旁观_省略_头背后的_是温婉的爱和浅浅的诗意_张爽[1]
![侯孝贤之_悲情城市_隐藏在它旁观_省略_头背后的_是温婉的爱和浅浅的诗意_张爽[1]](https://img.taocdn.com/s3/m/be3b919183d049649b66583b.png)
文学评论侯孝贤之《悲情城市》———隐藏在它旁观者式的长镜头背后的,是温婉的爱和浅浅的诗意张爽作者简介:张爽,女,重庆人,四川美术学院,2011级影视动画学院研究生。
摘要:侯孝贤的每一部片子都交织了个人自传式的影子。
导演通过其惯用的长镜头,景深镜头,静止镜头等看似冷酷的客观记载了那一段悲怆的过往,正如侯孝贤自己所说他希望拍出的,是自然法则下人们的活动.,他的电影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这冷眼旁观般的记录,身在其中又若隔岸观花,留下的只是内心深处久久难散的悲凉回忆。
关键词:台湾本土电影;侯孝贤式的悲情;长镜头一.关于这座“城市”和这里的“悲情”《悲情城市》取材于台湾二二八事变的背景,台湾1945年脱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但日本的影响在之后的至少20年里仍然相当大。
《悲情城市》突破了个人命运的局限,直指台湾当局的政治的敏感地带,挑战禁忌,但这全然不是哗众取宠,只是真实而贴切的讲述时代碾压下的生活碎影。
政治只是时空造就的一场错觉,如南柯一梦,梦中我们的亲人离去,姐妹分离,家道衰落,庄园毁弃。
电影中的台湾,日本刚刚投降,随后陈仪当政,使得刚刚从日本统治下走出来的台湾步入一个新的动荡期,陈仪的乱政成为二二八事件的导火线。
于是,影片剧本无一例外地选取了家族兴衰的故事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其实历史跨度并不大,从1945年台湾光复到1949年国民党逃亡台湾,短短四年时间,伴随台湾发生的一系列政治变化,一个家族因而经历了从兴起到衰落的过程。
一个时代的混乱,体现在个人的生活中都成为细微的琐事:对话中有时说日语有时说台语,也有人说上海话;黑道猖獗,老三文良厮混其中最终被打成废人,老大文雄为了保护自己的兄弟,最终被砍死在赌馆中;次子文森于战时被征调去当了军医,从此了无音讯;老四文清与他的好友也因为宣扬革命斗争被捕被杀。
老大只说台湾是没娘的孩子。
所谓的历史就是这样看似不经意渗透进一个人的生活,或者让你平步青云,或者使你家破人亡,人在社会的进程中的渺小与无能为力,在电影缓缓的叙述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悲情城市》影评

冷静与躁动——观《悲情城市》有感韩成0730******* 最初看《悲情城市》,或许是我心浮气躁,觉得它很乱,又没有吸引人的情节。
但过了两日,主题曲那缓缓的节奏,绵绵的咏叹却长久地萦绕在我心际,给我躁动的心一种镇静。
我又静静地把它看了一遍,才发现《悲情城市》是这样一部丰腴的影片。
它就像电影界的《红楼梦》,是一部人世的百科全书,是一首宏大的悲情史诗。
正如侯孝贤自己所说,他在影片里试图展现着复杂的台湾人——有慵懒的本地艳歌情调,又有知识分子的清新浪漫,有点土流氓气息和日本味,又有一种血气方刚。
这样深刻地去剖析民族去探索人性的电影思想上必然是丰腴的,值得我们去慢慢地咂摸。
它也是看不腻的,甚至可以说会越看越爱看。
因为会随着熟悉而丧失的只有情节的夸张取巧,会因为理解的深入而得到却是精神的内核,所以这样一个不立足于情节而充满了文化气息的影片是很有后劲的。
越看,越觉得有不尽的感悟想一吐为快,就巨细不分地写了以下很多很多。
导演用冷静出奇的叙事手法地讲述了一个躁动的年代。
整个叙事像一首散文诗。
诗嘛,就在于很多地方的大胆省略,留给你去想象。
零散的片断,跳跃的情节,像若隐若现的小路,像徐徐涌出的清泉,是一种省略与跳动式的自由体叙事,的确对观众的审美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它并不追求蒙太奇学派的镜头撞击与激情,甚至还舍弃了叙事的完整,来留下大片的空白。
这正是典型的东方美学。
单场进行的非常慢,而转场连接又非常的快,用了所谓的“声先画后”的链接,比如文雄死后那段,那只鹰还在天上盘旋,就传来了接下来情节中的鞭炮声了,很有一种苍凉、遒劲的历史笔调。
除此以外,它的故事本身就不像传统电影与流行商业影片那样着眼于戏剧式的情节纠结和矛盾冲突的激烈,而是尽力地在追求真实,拒绝任何做作和夸张。
他们演得实在太过真实了,以致于让人觉得好像是把摄相机放到他们家里一样。
看似随意的饭桌边无关紧要的谈话镜头也协助营造了一种自然状态下的日常生活的氛围。
用冷静的镜头记录这躁动的历史。
《悲情城市》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悲情城市》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悲情城市》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悲情城市》 1989 彩色片 160分钟中国台湾年代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摄制导演:侯孝贤编剧:吴念真朱天文摄影:陈怀恩主要演员:梁朝伟(饰林文清) 辛树芬(饰吴宽美) 陈松勇(饰林文雄) 李天《悲情城市》1989 彩色片 160分钟中国台湾年代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摄制导演:侯孝贤编剧:吴念真朱天文摄影:陈怀恩主要演员:梁朝伟(饰林文清) 辛树芬(饰吴宽美) 陈松勇(饰林文雄) 李天禄(饰林阿禄)本片获1989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剧情简介】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自此结束“日据时期”(凡51年),重回祖国怀抱。
yifu侯孝贤的《悲情城市》

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摘要:侯孝贤的《悲情城市》,突破了当时的限制,将当时台湾社会的现状反映出来。
电影通过对林氏一家的生活遭遇描述了1945年到1949年台湾的变化。
整个电影通过介绍林氏四兄弟的遭遇,通过林文清的手写为线索,将整个电影传承一条线。
本文通过对《悲情城市》的背景介绍、故事情节的概述、以及代表人物的分析,分析电影所表现的主旨。
关键字:悲情城市;台湾;二·二八事变侯孝贤,是台湾电影史上的领军人物。
如果经常看他的作品的人一定都知道,他的电影都是立足于台湾,通过电影来讲述台湾跌宕起伏历史进程。
《悲情城市》讲述的是1945年到1949年的台湾历史变革。
反映了二·二八事件给台湾人民带来的灾难与不幸。
一、《悲情城市》的背景这部影片讲述的是日本投降之后台湾脱离日本的统治,独立的事情。
日本人在统治台湾的时候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在台湾教授日语,让台湾人民穿日本服饰等。
日本走后,第一批来到台湾的投机者,为了获取利润,在台湾横行霸道,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
甚至连当地的帮派分子都不能接受这种形式,因此,二者冲突不断。
日本人统治下的台湾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社会状态。
当地违法犯罪行为较少发生。
而本片反映的是陈仪统治下的台湾,官员腐败现象明显,台湾各大机关都有他的家族势力,正如电影中所说的:“台湾就像是陈仪的公司。
”他封闭经济,哄抬物价,造成人们叫苦不停。
在这种暴政下台湾社会逐渐走向黑暗。
直到二·二八事件爆发,人们再也不能忍受这种残暴的统治,举行暴动。
事情导火索是在二月二十七日晚上,台北一个在街上卖西方香烟的女人被警察逮捕了在那个时候台湾政府规定香烟只能是政府专卖,个人不能涉足,否则视为走私。
她向警察求饶,但警察用枪猛击她,摔倒后又打她的头。
围攻者被激怒了。
一个人开枪,一些人死了。
第二天,整个城市陷入骚乱。
在总督府官邸外有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警察向示威者开火。
之后,整个岛都陷入了台湾人和外省人的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www.art-com.co.kr
Company
Logo
台湾电影专题小组组员:
庄依晨 冯诗懿 王建平 李琦 彭炎 孙晓羽
2013年11月28日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23
www.art-com.co.kr
Company
Logo
台湾新电影——人物造型浅谈 以《悲情城市》为例
孙晓羽
2013.11.21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
www.art-com.co.kr
Company
Logo
《悲情城市》
上映时间: 1989年
拍摄时间以及创作时代背景: 87年台湾解严,88年初87年底蒋经国去世。时代开始改变,开 始松动了,侯孝贤也才敢拍此类型的影片。所以《悲情》具有时代 的意义的原因:就是整个解严、报禁开始开放,这象征着一个意义, 就是整个时代变动。 因为解严,所有的既得利益会重新调整,整个利益会重新 分配调整,那么感觉上这个很像就是战后台湾的演变,本来日据时 代变成国民政府接收,那相对的利益也是会重新分配的。侯孝贤是 用这样的一个背景,来看台湾的当下的,用一个家庭的状态来表达。
14
www.art-com.co.kr
人物造型 之 服装
Company
Logo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5
www.art-com.co.kr
人物造型 之 化装
化装的妆面的作用
Company
Logo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6
www.art-com.co.kr
人物造型 之 化装
发型变化
Company
Logo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7
www.art-com.co.kr
人物造型 之 化装
Company
Logo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人物造型 之 服装
1.色彩 2.服装制式
Company
Logo
3.拍摄角度以及 制景 4.灯光处理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0
www.art-com.co.kr
人物造型 之 服装
服装的时代文化作用 Company Logo
和服(日语:わふく)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人 对其本土衣装的称呼。现代日本和服可分为王室服制和 国民服制。国民服制是1941年文部省制定《国民礼法要 项》中的国民礼服,源自崇尚儒教的德川幕府所考证并 制作的四书五经中的儒教衣裳,又被称为武家着物,包 括平民男子礼服纹付羽织袴、帷子和女子黑留袖、访问 着等。而王室服制源自江户时代中期以来有职故实家对 受汉唐汉服影响的公家服制的考证,又被称为公家着物 。“着物”起初泛指衣服,随着洋服(ようふく)进入 日本,日本国学运动兴起,本土传统着物逐渐改称“和 服”。今日和服主要为日本国民于冠婚葬祭以及卒业式 、访问、飨宴、剑道、弓道、茶道、花道、香道、雅乐 、棋道、书道传统礼仪场合中所穿着的。根据传统习俗 ,未婚女性于成人式、婚礼场合可以穿着一种拥有“及 地袂”的“振袖”和服。也有部分年纪较大的女性以及 极少部分的年长男性会以和服作为日常衣装。至于职业 相扑选手,由于规例所限,他们必须时常穿着和服,但 他们所穿着的那种和服比较偏向浴衣,材质以棉为主。
Company
Logo
众多角色中想要凸显主角采用什么方法?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3
www.art-com.co.kr
人物造型 之 服装
Company
Logo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20
www.art-com.co.kr
小羽 话外音 ~
Company
Logo
舒淇《悲情城市》的海外统筹
出生日期:1976年4月16日 星座:白羊座 身高:168cm 体重:50.7kg
与侯孝贤合作影片: 《悲情城市》1989年 《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2001年 《聂隐娘》 2007年 侯孝贤:舒淇的智商130,虽然她书念得不多,但她现场的反应 非常快,而且很自然。她非常地好强,没有挑战性的角色,她 能很轻易过关,消耗久了,就没有神采。在《千禧曼波之蔷薇 的名字》之前,她已经在香港拍了很久了,基本上都是短镜头 她就很容易达到让导演满意的状态,所以她认为演戏很简单。
3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www.art-com.co.kr
Company
Logo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4
www.art-com.co.kr
影片故事简述
Company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www.art-com.co.kr
Company
Logo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2
www.art-com.co.kr
人物造型 之 服装
7
www.art-com.co.kr
人物造型 之 服装
思考问题
Company
Logo
1.服装的作用是什么?服装的特点?
2.同一角色,穿着不同服装的意义有哪些? 3.众多角色中想要凸显主角采用什么方法?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8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2
www.art-com.co.kr
故事题材时代及背景:
Company
Logo
真实的历史:
台湾1945年光复,日本正式投降。台湾虽然脱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但 日本的影响在之后的至少20年里仍然相当大。我们试想:差不多每个人都会 说日语,在殖民期间,不论是在小学还是其他有心向上发展的人都不得不讲 一口流利的日语。同时,人们在衣着方面和日本人一样遵从西俗,女人们穿 花裙子。只有上了年纪的人穿传统的中国服饰。人们仍然用一些源自日语的 词组,比方说:邮局和警察局。学校的毕业歌也依然是旧时的日本歌,只是 歌词是中文。 1945年到达的第一批外省人不是国民党。绝大多数是外人,为获取在大 陆不能得到的利益而来到台湾的投机者,他们使用暴力并尽其所能勒索钱财。 他们也不了解日本人在本地已然建立和遗留下的社会体系。许多台湾本省人 很怀念日本人统治时期。社会秩序良好,一切正常,没有小偷和强盗。陈仪 当政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把自己的亲戚安插在政府的关键位置并 公开鼓励手下同样任人唯亲。他封锁经济,禁止和大陆通商,强征岛内生产 的稻米出口到大陆。当地人饱受暴政,在腐败的统治下苦苦挣扎。 所有的愤怒和恨意都在二.二八事件中爆发了,事情导火索是在二月二 十七日晚上台北,整个城市陷入骚乱。在总督府官邸外有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警察向示威者开火,之后,整个岛都陷入了台湾人和外省人的冲突。但就算 在那个时候,台湾仍有新闻自由。
21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www.art-com.co.kr
Company
Logo
分段:台湾新电影——人物造型浅谈 以《悲情城市》为例 讲述完毕~ 谢谢~
Ps:电影“门外”妞儿
正在努力往门坎er 上站/迈!„„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5
www.art-com.co.kr
人物设定
Company
Logo
林家父亲——李天禄 饰
老大 林文雄——陈松勇 饰 老二 林文森——始终未露面
大哥 性格憨直、处事老练、既有江湖 义气,专来负责应付世间的人情世故, 特别眷护家人。
18
www.art-com.co.kr
类似于默片形式的表现手法
Company
Logo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9
www.art-com.co.kr
At last
Company
Logo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6
www.art-com.co.kr
什么是人物造型
Company
Logo
人物造型是影视作品创作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人物造型中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1.化妆造型。--化装 2.服装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