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并联有源滤波器的仿真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DSP的并联有源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DSP的并联有源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DSP 的并联有源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邱林(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湖南长沙410131)[摘要]本文介绍了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和谐波电流的检测方法,以及有源滤波器的控制方法,然后,设计了一种基于TMS320LF2407A 的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硬件电路,并给出了系统软件实现方法及程序流程图;最后文章对本装置的特点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DSP,APF,设计[中图分类号]TM5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O280(2009)04-0001-04[收稿日期]2009-10-22[作者简介]邱林(1982-),男,湖南汉寿人,大学本科,助教。

主要研究方向:输配电技术、高职教育。

一、绪言电力是现代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主要能源形式,理想的的电压应该是固定的频率以及规定的电压幅值。

然而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配电网中各种变频调速装置、整流器、开关电源、电弧炉和电抗器等的应用日益增多[1],向电网注入了大量的谐波和无功功率,这极大地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各种谐波、非线性、冲击性和不平衡用电的特性不但给电网的供电质量带来严重的污染,使用电设备所处的环境恶化,而且对周围的通信系统等带来严重的危害[2];所以,进行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源滤波器基本工作原理有源滤波器由两大部分组成:谐波和无功功率检测电路及产生补偿电流的逆变器。

前者的作用是先从补偿对象中检测出谐波和无功电流等分量,后者的作用是根据检测出的谐波和无功电流等产生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谐波分量,再注入电网,达到实时补偿谐波的目的[3]。

电压型并联式的基本原理结构如图1所示。

有源滤波器以脉宽调制(PWM)高频逆变器作为主回路,其开关器件有GTO 、IGBT 、GTR 等,器件的选择首先应满足工作频率和容量的要求,这一点现已基本得以满足。

有源滤波器工作时通过控制PWM逆变器的开关状态,使输出的补偿电流实时跟随参考电流而变化,以达到理想的补偿效果。

基于新型DSP的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新型DSP的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新型DSP的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推广,现代系统不仅在数据传输、信息处理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电磁兼容性和电能质量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有源滤波器逐渐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电能质量控制设备。

它具有增益、频率选择和相移等功能,能够有效地抑制干扰和谐波,向电源提供一定的有功和无功电力补偿,保护电气设备和提高电能利用率。

目前,有源滤波器采用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两种。

然而,模拟控制存在精度低、研发周期长和面积大等问题,数字控制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同时,随着DSP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以DSP为核心的数字控制有源滤波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基于新型DSP的并联型有源滤波器,可以充分利用DSP的高效性能和灵活性,提高滤波器的控制精度和动态响应特性,优化系统的电能质量控制效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因此,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基于新型DSP的并联型有源滤波器,对其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其性能和可行性,为电能质量控制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分析,包括电路模型、控制策略和滤波器参数的计算方法等。

2. 基于新型DSP的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设计方案,包括滤波器电路的组成、控制器、传感器、信号调理等。

3. 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性能仿真分析,包括工作原理、控制策略、电能质量指标等。

4. 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实验验证和性能测试,包括硬件测试和软件测试,验证其性能、可行性和实用性。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献资料查阅和整理,分析现有的有源滤波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 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工作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

基于DSP原理的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基于DSP原理的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第一章绪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电力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一方面电力系统中的谐波污染随着非线性负载的数量和容量日益增加而日趋严重,另一方面供电方及其电力系统设备、用户及其用电器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电力系统的谐波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已成为摆在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1.1谐波的危害国际上公认的谐波含义为:“谐波是一个周期电气量的正弦波分量,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

由于谐波的频率是基波频率的整倍数,也常称之为高次谐波。

在国际电工标准(IEC555-2,1982)和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的文献中定义:“谐波分量为周期量的傅里叶级数中大于1的h次分量”。

IEEE标准中(参见IEEE标准519~1981)定义为:“谐波为一周期波或量的正弦波分量,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

谐波是由与电力系统相连的各种非线性负载产生的。

造成系统正弦波形畸变、产生谐波的设备和负荷称为谐波源。

一切非线性的设备和负荷都是谐波源。

当电力系统向非线性设备及负荷供电时,这些设备或负荷在传递、变换、吸收系统发电机所供给的基波能量的同时,又把部分基波能量转换为谐波能量,向系统注入大量的高次谐波,使电力系统的正弦波形畸变,电能质量降低,损坏系统设备,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增加电力系统的功率损耗等,给系统带来危害。

在大多数情况下,电网中的谐波成分可能不会对电网和电气设备构成严重的威胁,但在一定条件下,谐波成分会严重影响电气装置及联到该装置上的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影响电力系统本身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电力系统谐波已成为影响电能质量的公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对电力系统的危害谐波使公用电网中的元件产生了附加的谐波损耗,降低了发电、输电及用电设备的效率,大量的3次谐波流过中性线时会使线路过热甚至发生火灾。

谐波影响各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

谐波对电机的影响除引起附加损耗外,还会产生机械振动、噪声和过电压,使变压器局部严重过热。

基于DSP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

基于DSP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

基于DSP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力系统中非线性负荷大量增加,各种非线性和时变性电子装置如逆变器、整流器及各种开关电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此带来的谐波和无功问题日益严重。

采用电力滤波装置就近吸收非线性负载所产生的谐波和无功电流,是抑制谐波和无功污染的有效措施。

目前大量采用并聪型无源电力滤波器(PPF)来抑制谐波,PPF 具有投资少、效率高、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及维护方便等优点,但是其本身固有的缺陷限制了其发展。

与PPF 相比,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和快速响应性,其特点是不仅能够补偿各次谐波,还可以抑制闪变、补偿无功;不受系统阻抗特性的影响,可消除与系统阻抗发生并联谐振的危险;具有自适应能力,可自动跟踪补偿变化着的谐波。

本文主要研究并联型APF。

1 工作原理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构成原理如图1 所示。

图中Vs 表示交流电源,负载为非线性的谐波源,它产生谐波并消耗无功功率。

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指令电流运算电路和补偿电流发生电路。

其中,指令电流运算电路(即谐波和无功电流检测电路)的主要功能是从补偿对象的电流中提取所需的谐波和无功等电流分量。

补偿电流发生电路由电流跟踪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和主电路三部分构成,它的作用是根据指令电流运算电路得出补偿电流的指令信号,构造实际的补偿电流。

主电路目前均采用PWM 变流器,在产生补偿电流时,主要作为逆变器工作。

图1 所示APF 的基本工作原理:实时检测补偿对象的电压和电流,经指令电流运算电路计算得出补偿电流(谐波和无功电流)的指令信号,该信号经补偿电流发生电路放大,得出补偿电流,补偿电流与负载电流中要补偿的谐波及无。

基于DSP控制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DSP控制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DSP控制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电力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电力质量问题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消费者用电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其中,谐波污染是电力质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谐波抑制技术主要依靠无源滤波器,该技术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

但随着电力系统谐波污染的不断加重,无源滤波器的抑制效果逐渐减弱。

因此,有源电力滤波器作为一种新的谐波抑制技术逐渐受到关注。

有源电力滤波器不仅可以对谐波进行抑制,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系统的电能损失,改善电力质量。

与传统无源滤波器相比,有源电力滤波器具有抑制能力强、调节性好、可控性强等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有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和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两种结构。

其中,由于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具有抑制能力强、过电流能力大等优点,因此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拟研究基于DSP控制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于DSP的控制算法设计。

通过分析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结构和特点,设计适用于该结构的控制算法,并使用DSP进行实现。

2.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建模。

利用Matlab等仿真软件对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进行建模,包括滤波器本身、滤波器控制器以及电力系统的仿真。

3. 算法性能分析。

通过仿真实验对不同的控制算法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其性能和适用范围,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4. 硬件实现。

通过硬件实现对算法进行验证,检验算法在实际系统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针对电力系统谐波污染问题和有源电力滤波技术的应用趋势,研究并实现了基于DSP控制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本研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1. 提高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减轻谐波污染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2. 探索并完善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技术,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基于DSP的并联型有源滤波装置的设计

基于DSP的并联型有源滤波装置的设计

基于DSP的并联型有源滤波装置的设计
麦镜基;刘永强
【期刊名称】《微计算机信息》
【年(卷),期】2008(024)023
【摘要】本文阐述用于抑制负栽谐波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主要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的控制流程.并联型有源滤波器实现的关键在于准确实时地补偿谐波电流,而准确实时补偿谐波电流的关键在于如何准确实时地检测和输出补偿电流.本文以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AOTA)作为控制核心,设计完成了2kVA单相全桥逆变器装置,进行了相关调试和测试,并分析了实验数据.
【总页数】3页(P179-180,169)
【作者】麦镜基;刘永强
【作者单位】510640,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3;TN79
【相关文献】
1.基于DSP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系统设计 [J], 贾红芳;费娟
2.基于DSP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制 [J], 李天喆
3.基于 DSP 的并联型电力有源滤波器的研究 [J], 杨琳霞;付周兴;刁宇清
4.基于DSP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 [J], 杜超;李增生;郭红霞
5.模块化并联型低压有源电力滤波装置的设计与工程应用 [J], 商少锋;陈识微;蒋鲁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真研究

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真研究

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真研究摘要:分析了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了改进的指令电流计算方法和主电路的控制策略,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直流侧电压稳态控制环节,并由此建立了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真模型,并在MatLAB /Simulink平台上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谐波计算方法正确,主电路控制策略合理,所设计的有源电力滤波器能够有效地抑制谐波电流,显著提高了电能质量。

关键词: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谐波电流补偿1、引言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1】,大量的非线性负载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民用产品中,与传统的电弧炉、变压器和电焊机等设备一起构成电力系统中最主要的谐波源,使得电力系统的谐波污染日益严重;另一方面,精密仪器、自动控制以及测量仪表等设备则要求在电能质量良好的状况下运行。

因此,对电网谐波污染的治理势在必行。

采用有源电力滤波器(APF)抑制电网谐波,克服了LC无源滤波器易受电网阻抗影响、易与电网系统发生谐振等缺点,被认为是解决电力系统谐波、无功和三相不平衡等问题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但是有源电力滤波器涉及到的元器件较多而且参数不易确定,控制算法复杂,其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包含开关器件,理论分析比较困难。

通过仿真研究能够验证相关算法;确定器件参数;了解各个环节的工作特性;指导系统的设计和实验的进行。

因此,对有源电力滤波器进行仿真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有源电力滤波分为并联有源电力滤波【2】和串联有源电力滤波。

并联有源电力滤波主要对谐波电流和无功电流进行补偿,所以又可称作谐波电流发生器;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主要对谐波电压进行补偿【3】,又可称为谐波电压补偿器。

本文主要介绍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其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指令电流运算电路和补偿电流发生电路。

原理框图如下图1所示。

图1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系统框图其中,AC为交流电源,非线性负载为谐波源,它产生谐波。

基于DSP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DSP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系统设计

收稿日期:2010-12-08作者简介:贾红芳(1978 ),女,山西侯马人,湛江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从事电力系统谐波的分析与治理的应用研究.2010年12月第31卷第6期湛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 ANJIAN G NORMA L COLLEGE Dec ,2010Vol 31 No 6基于DSP 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系统设计贾红芳,费 娟(湛江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湛江524048)摘 要: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三相三线制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系统结构、硬件平台及软件设计.实验证明该装置有良好的跟踪和补偿效果,谐波得到抑制,电网波形接近正弦波,达到预期效果关键词:DSP ;T M S320F2407A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中图分类号:T M 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702(2010)06-0133-04有源电力滤波器(APF Active Pow er Filter)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抑制电网谐波的先进手段[1].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SP)的发展,电力电子器件功率的增加及控制方法的改进,对电能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APF 在电力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随着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的广泛应用及其性价比的日益提高,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数字控制方案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本文以TM S320F2407A 芯片为核心设计了一套全数字化控制方案,不仅用DSP 来进行负载电流的处理和分离,而且构成PWM 变流器时全部采用软件来实现.用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DSP 中的功能,减少硬件电路,使得硬件电路更为简单.1 APF 的系统结构本设计APF 的控制系统是基于DSP 构成的,主要包括主电路、电流检测、同步信号的产生等硬件电路的设计以及控制部分软件的设计.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主要由3大部份组成;主电路(变流器)部分、电流电压检测部分、DSP 控制部分.1.1 主电路(变流器)设计通常采用的主电路,根据其直流侧贮能元件的不同,可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与电压型PWM 变流器相比,电流型PWM 变流器的一个优点是,不会由于主电路开关器件的直通而发生短路故障,但是由于电流型PWM 变流器直流侧大电感上始终有电流流过,该电流将在大电感的内阻上产生较大的损耗,因此目前较少采用.不过随着对超导贮能磁体研究的进展,一旦超导贮能磁体实用化,必然可以取代电感器,促使电流型PWM 变流器的应用增多.本文主电路采用三相电压型PWM 变流电路,其结构如图2所示.根据电网和负载的情况,设计时确定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额定工作条件如下:电源电压:220V;负载功率:< 3.3kVA(根据负载的参数确定);主电路电流:0~ 5A;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额定容量:1kVA.1.2 电流、电压检测设计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第31卷图1 系统结构框图图2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主电路结构电流检测信号包括i La 、i Lb 、i L c 、i ca 、i cb 、i cc 见图1.为了通过无功功率理论分离出谐波,要检测i La 、i Lb 、i L c 电流,控制主电路IPM 工作还要检测i ca 、i cb 、i cc 电流.电流检测用CSK7-5A 直测式霍尔电流传感器,用霍尔电流传感器比互感器有更大的带宽[3].电流检测电路如图3所示:通过调整电阻R 3和R 4使测量的电流值调整到0V~3V 之间,这样可以满足DSP 对输入信号的要求,这一点很重要.图3 电流检测电路图图4 电压检测电路由电压检测可得到sin t,再将a 相电压送入过零比较器转换成为波信号,从而可得到a 相电网电压的频率 由于sin t 是随时间变化的,故在软件部分可采用查表法得到每一点的sin t 值 程序中可将sin t 表做成100点,再采用锁相环电路将a 相电压信号100倍频,通过查表程序可得sin t 的值,电路图见图42 APF 硬件平台的实现实验系统结构见图5,系统主要由三相电源、模拟信号处理、A 相电源电流同步信号产生、A/D 转换及数字信号处理、数据处理及输出5大模块组成.实验系统信号来源是380V 交流电,谐波源是由阻感负载三相不控整流桥产生.三相电流经过CSK7~5A 霍尔元件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再通过幅值调节使其成为满足DSP 输入信号要求的0~ 3.3V 电压范围,分别连接到T M S320F2407A 的112、110、107管脚进行A/D 转换[4].134贾红芳等:基于DSP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系统设计图5 实验系统结构开始系统初始化捕获功能初始化布判断外部上升沿是否到来否是启动定时器T 4进行A/D 转换查表求sin t 、cos t 的值计算谐波电压结束图6 主程序流程图同步电压信号是a 相电压经过电压互感器PT 204C,再通过运算放大器LM 353整形后进入锁相环CD4046进行100倍频,连接到TM S320F2407A 的88管脚作为A/D 转换信号的触发信号,保证相位的同步性[5].3 APF 系统软件的设计软件实现的主要功能是外部电路送来的A 相电流同步方波信号的捕获、定时器启动、A/D 转换启动、产生标准正余弦值、计算谐波电压补偿指令、数据输出.主程序流程见图6.4 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系统信号来源是相位互差2/3的三相工频(50H z)380V交流电,谐波源是由阻感负载三相不控整流桥产生,电感80mH 、电阻22 .采用数字式示波器和电能质量分析仪记录实验波形.图7所示为补偿前的电流信号,其中通道1显示A 相电流.图8为补偿后的电流波形图;图9所示为补偿前电流的FFT 波形,图10为补偿后的电流FFT 波形.图7 补偿前的电流波形图图8 是补偿后的电流波形图135第6期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第31卷图9 补偿前电流的FFT波形图10 补偿后的电流FF T波形补偿后的电流波形如图10,从图中看出,补偿后的电流波形部分有干扰,使补偿的效果受到影响.从补偿前后的FFT波形可以看出,补偿前的电流中以5、7次谐波为主,畸变率分别为17.75%和8.73%.补偿后5、7次谐波明显减少,畸变率分别为4.02%和3.61%.5 结 论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DSP芯片T MS320-2407A实现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实验装置.实验结果表明,基于DSP的APF数字化控制系统对产生谐波源的负载有很好的补偿效果,从电源侧观察,谐波得到了很好的抑制.以DSP芯片实现所有控制环节,减少了电路的其它器件,简化了电路,提高了系统集成度,降低了成本;同时获得了较高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参考文献:[1]T i公司.Space-V ector PW M Wit h T M SC24x/F24x U sing Har dw are and Soft war e D et ermined Sw itching P atterns[EB/OL] [2006-07-20].http://w w /ems/Pow er Conver ter.[2]潘军,王君艳.基于DSP的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系统设计[J].微处理机,2007,2(1):11-12.[3]白忠敏,何见光.电流互感器的合理选择与综合利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4]刘和平,严利平,张学锋,等.T M S320L F240x DSP结构、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5]张雄伟,曹铁勇.DSP芯片的原理与开发应用[M].2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Design of DSP Control System for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JIA H ongfang,FEI Juan(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anjiang Normal College,Zhanjiang524048,Guangdong,China)Abstract:A kind of shunt active pow er filter(APF)of three phase and three w ir es device based on dig ital sig nal processor w as desig ned and the dev ice structur e,hardw are and so ftw are design w er e intr oduced. The experimental r esults show that expected effects of g ood suppression of harmonic w as achieved.The w av eform of g rid current is quite close to sine w ave.Key words:DSP;T MS320F2407A;contr ol system;hardw are design1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DSP的并联电力有源滤波器的仿真研究
1引言
近十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有源滤波器(简称APF)逐步进入成熟应用的阶段。

电力有源滤波器是一种基于脉宽调制、信号处理和大功率高速自关断电力电子器件的电力电子设备(不排除利用多重化技术由低频器件构成等效高频拓扑结构方式和早期的强迫换流方式),它通过向交流电力系统实时注入与系统谐波相位相反大小相等的补偿谐波,达到消除系统谐波污染的目的。

国内对电力有源滤波器的研究起步很早,所取得的理论成绩也并不比国际水平低,但是由于国民经济实力的限制,造成资金和制造技术落后以及供求关系难以形成,这一先进产品一直处于实验室阶段。

国外工程界已对有源滤波器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在电力电子设备的制造技术和运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已经先后有ABB、西门子、梅兰日兰等几家外国公司开始在我国国内推销该类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推动国内电力有源滤波器的实用化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本文希望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发表一些浅见。

2研究方案选择
文献[1]列举了数百篇APF的相关文献,对近年来的有源滤波器技术进行了概括性的点评。

串并联合用的APF(又称UPQC)对电力系统的谐波抑制效果最佳,但成本最高,适用范围受限;串联型APF主要适合于抑制电压型谐波和扰动;并联型APF做为最基本的、也是最早出现的系统形式,主要适合于抑制电流型谐波和扰动。

文献[2]将负载产生的谐波分为电流源型和电压源型,认为并联型APF对前者有较好的补偿效果而对后者补偿效果较差,串联型APF则反之。

虽然这样的分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从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说,文献[2]中纯粹的电容性整流型负载并不存在,即便在对蓄电池充电的场合,也会加装直流侧的平波电抗器,退一步说,即便存在这类负载,在交流侧的隔离变压器前也可使用并联型APF对负载进行补偿。

因此,可以说并联型APF的适用范围要比串联型APF大得多。

另外,由于工业型的三相三线制APF技术改进后即可用于民用的三相四线制情况,本文的仿真限于对工业型APF的研究,如图1所示。

图1有源滤波器示意图
图2同步d?q坐标法的阶跃响应
图3同步d?q坐标法的斜坡响应
APF技术的关键在于:
(1)指令电流分离技术;
(2)补偿电流形成技术;
(3)整体系统的稳定控制。

对补偿电流的形成,目前公认的适用于较大功率场合的方法如文献[8]提供的固定频率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只要开关频率足够高,逆变器就有足够的响应速度;对于整体系统的稳定控制策略涉及复杂的数学推导,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指令电流分离技术的种类繁多,而且这一部分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APF整体性能优劣,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另外由于近年来DSP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在APF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点并附加复杂功能的方式成为可能,因而在工程应用中用DSP实现具体算法是有意义的。

当前除直接使用模拟滤波器以外的几乎所有指令电流分离技术都可以用DSP实现,其中比较适合的方式有:瞬时虚功率法、同步d?q坐标法[3]、无差拍法[4][5]和检测逆变器直流电容电压换算的方法[6]。

但是瞬时虚功率法在系统电压出现畸变时不能准确检测谐波电流(见文献[9]第6章)。

无差拍控制法基于零极点配置技术,对系统参数非常敏感,难以适用于实际工程应用,本身就还有待改进。

检测直流电容电压的方法[6]在极端情况下将会负担一个周期的负载有功损耗[6],因而仅适用于相对较小功率场合。

同步d?q坐标法对负载电流进行旋转Park
变换后利用数字积分方法直接抽取对应于交流侧电气量基波成分的方法,再利用简单加减法获得补偿电流指令值,物理意义明确而且易于实现;文献[3]在同步d?q坐标轴上进行积分的同时,以当前点的测量值为基准,根据坐标轴上各次谐波轨迹延伸预测下一点应产生的瞬时补偿电流,具有很明确的物理意义和工程实用性,可用于大功率场合,是本文的首选方案。

3仿真结果
本文利用MATLAB对文献[3]的方案进行了仿真研究,利用电气库对一次部分进行建模,利用SIMULINK的基本库和S?函数构建具体的离散算法,并在NT工作站
上进行仿真。

同步d?q坐标法的动态响应如图2及图3所示:(仿真频率为50Hz)
图2中,虚线为代表交流电流输入值,幅值呈两次上下阶跃变化,实线为同步d?q坐标法的计算输出值,实线在第一个周期0?02s的上升过程是由于计算中数字积分的数组初始状态为全零值,必须经过一个周期才能精确跟上系统值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导致APF调制错误,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利用封闭一个周期的逆变器控制脉冲的方法避过。

由图2可见,这一方法需要约一个周期时间做到精确跟随输入信号的变化,这也是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避免的;如果计及电源跟上负载变化有一定的延迟,当负载突然增加,电源供电能量增加之前,APF将为负载提供一部分能量;反之,APF将吸收一部分电源多提供的能量。

这说明在实际系统的变化过程中,APF将会在电源和负载之间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实际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到这种情况带来的器件容量的选择问题。

图3中第一个周期的情况同上。

由图3可见,同步d?q坐标法的斜坡响应滞后于输入信号的变化约半个周期,表明在负荷单调连续变化过程中,APF将
图4负载电流波形及频谱分析
图5补偿后电源电流波形及频谱分析
图6大电流情况下电源电流波形及频谱分析
注:图5中的频谱分析中2000Hz以上部分有小的突起,这些部分可以很容易地用并接小电容的方法滤除,由于SIMULINK未能仿真出这一效果,故有待使用试验样机进行验证。

持续为负载提供能量,或将持续被电源充电;这将会导致逆变器直流侧的电压不稳;由于不论数字式滤波或模拟式滤波都有的滞后性,这种情况难以避免,当然在实际系统中,将会由电容电压控制部分进行调节,以补偿电容能量的波动,因而实际的运行效果不会这么恶劣。

实际系统中,传统的PI控制法需要人工通过现场试验调整,如何简化整定方法或采取其它策略获取较好的特性还有许多工作可做。

基于谐波电流预测控制法进行指令电流分离和预测的推算方法和有关公式请参阅该文献[3],这里仅列出部分仿真结果如图4及图5所示。

图4和图5中的仿真条件见表1。

表1图4和图5的仿真条件
由于篇幅所限,所有仿真结果不能一一列出,仅简单列出分析结果如下:
(1)在负载电流较大的情况下(减小负载阻抗),APF的补偿效果明显改善,如图6所示,图中的频谱分析方法同上:THD=1?98%
其中原因可能是因为相同一次情况下固定的开关频率对应的调制引起的高频谐波电流基本相近,尚需进行具体的分析。

(2)补偿电感确定时,谐波电流抑制的效果与电容电压的关系为:(电容电压值以满足符合有关标准的补偿效果为合适值)
?电容电压低于合适值(欠补偿状态)谐波较大,主要为低频畸变。

分析主要原因为逆变器饱和,无法产生足够的实时补偿电流,补偿效果不佳;
?电容电压高于合适值(过补偿状态)谐波较大,主要为高频畸变。

分析主要原因为逆变器工作时产生的补偿电流的震荡。

?电容电压处于合适值范围,补偿后电源电流谐波在允许范围以内。

(3)文献[9]中认为直流侧电容电压至少应大于3倍的交流侧电压峰值,并给出了具体的分析,但是在实际仿真中,将电容电压降至450V,远低于3倍的交流侧电压峰值,仍然得到了如图5的效果,考虑原因是本文所使用的SVPWM方法特性与文献[9]中的情况不同,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分析。

4结语
(1)通过具体的仿真研究发现,文献[3]提供的基于同步d?q坐标轴法的谐波预测算法对三相三线制整流负载的特征谐波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在较大功率的应用场合有较好的适用性,但是对于系统中的瞬变过程以及分数次谐波无效,对这部分信号的抑制作用由APF的基本原理完成。

(2)由于短期内电力电子器件本身的限制,一方面IGBT等相对快速的器件还未能达到足够的开断和耐压容量,另一方面器件的价格造成高电压、大电流的APF
成本很高,而且即便采用各种多重化技术,这类装置要完全取代现有的传统技术,无论从资金、制造技术来说法,在国内外都不现实(美、日等国的制造水平约为单台1000kVA以内[1]);
而在中小功率的负载端,并与传统技术结合,应用于各级电网专门治理谐波污染,有广阔的或者说即将有广阔的前景。

因而在实际的与传统技术配合的过程中,对文献[3]提出的方法需要做出适当的改进。

(3)文献[3]本身的仿真没有考虑系统阻抗对补偿效果的影响,这一假设在实际系统中负载端正常运行时是可以接受的,进一步的仿真也说明在系统阻抗相对于负载阻抗较小的场合,这种谐波预测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所选的方案具有较好的工程可实现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