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实验_实验5
高一信息技术必修1实验题汇总

高一信息技术必修1实验题汇总
本文档汇总了高一信息技术必修1课程的实验题,旨在帮助学生复和巩固相关知识。
实验1:计算机系统基本原理实验
这个实验主要涉及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完成一些关于计算机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问题。
实验2:操作系统实验
这个实验要求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学生需要完成一些关于操作系统命令和功能的实际操作。
实验3:网络技术实验
这个实验主要涉及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协议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完成一些关于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的实际操作。
实验4:数据库技术实验
这个实验要求学生实际操作数据库软件,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查询语言。
学生需要完成一些关于数据库设计和查询的实际操作。
实验5:多媒体技术实验
这个实验主要涉及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图像处理、音频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完成一些关于多媒体文件的处理和编辑的实际操作。
实验6:信息安全实验
这个实验要求学生实际操作信息安全相关软件,熟悉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学生需要完成一些关于信息加密和解密的实际操作。
以上是高一信息技术必修1课程的实验题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祝学习顺利!。
windows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windows操作系统实验报告Windows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引言: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操作系统是一种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软件。
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软件之一,负责协调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活动。
Windows操作系统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它具有用户友好的界面和丰富的功能。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安装过程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一、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1. 多任务处理:Windows操作系统能够同时运行多个程序,使得用户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多个任务。
这种特征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效率和使用便捷性。
2. 图形用户界面:Windows操作系统采用了直观的图形用户界面,使得用户可以通过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拖拽文件等方式来执行各种任务,这种界面设计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学习成本。
3. 文件管理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文件管理系统,用户可以创建、复制、移动和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搜索功能快速找到需要的文件。
4. 网络功能: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网络连接,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传输文件、共享资源和访问远程计算机。
这种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远程办公和文件共享。
二、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相对简单,以下是一般的安装步骤:1. 准备安装介质:首先,需要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光盘或USB安装盘。
确保安装介质是正版和可靠的。
2. BIOS设置:进入计算机的BIOS设置界面,将启动顺序设置为从光盘或USB 设备启动。
保存设置并重启计算机。
3. 安装过程:计算机重新启动后,按照屏幕上的提示选择语言、时区和键盘布局等选项。
然后,选择安装类型和磁盘分区方式。
最后,等待安装过程完成。
4. 配置系统:安装完成后,系统会要求设置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选择安装必要的驱动程序和常用软件。
操作系统 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它提供了对硬件资源的管理和调度,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运行环境。
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等不同的阶段和发展方向。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文件系统以及内存管理。
首先是进程管理,进程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执行单元,负责处理用户的请求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进程调度算法来调度不同的进程。
进程调度算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和响应时间。
最常见的进程调度算法有FCFS(先到先服务)、SJF(短作业优先)、RR(时间片轮转)等。
本次实验中,我们实现了一个简单的RR调度算法,按照时间片的顺序轮流使用CPU资源。
实验结果显示,RR调度算法能够有效地保证多个进程同时运行且公平地使用CPU。
其次是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机制。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文件管理的一些基本操作如创建文件、打开文件、写入文件和关闭文件等。
在文件的操作过程中,通过文件指针来记录当前的读写位置以便于下一次读写。
实验结果显示,文件管理功能能够很好地实现对文件的读写和管理。
最后是内存管理,内存是计算机中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对于操作系统来说管理和分配内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实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内存的分区管理和分页管理。
内存的分区管理将内存划分为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区域,每个程序占用相应的内存空间。
而内存的分页管理则将程序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同时也将内存划分为页框,通过页表来进行地址映射。
实验结果显示,分页管理可以有效地利用内存资源,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
通过本次操作系统实验,我对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验中,我了解了进程管理、文件系统和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并通过实验来掌握相关的操作和原理。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深刻地认识到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的操作系统设计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linux实验五 用户管理

集美大学Linux系统管理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Linux系统管理班级:软件1115实验成绩:指导教师:范明红姓名:许云云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五:用户管理学号:2011813035上机实践日期:1.实验目的:1)熟悉Linux操作系统中的用户和组的概念。
2)掌握Linux操作系统中用户管理。
3)理解用户管理涉及的系统配置文件。
2.实验要点:1.认真阅读课本相关的内容,掌握相关指令的使用。
2. 理解系统管理中的用户管理的概念,掌握如何在Linux系统中管理用户和组。
3.实验准备:1 熟悉useradd(adduser)和userdel指令的使用2 熟悉groupadd和groupdel指令的使用3 熟悉passwd指令的使用4了解who、id、,finger,chfn,groups、whoami、newgrp指令的用法5 学习使用用户管理器管理用户4.实验内容:设置系统以字符界面方式启动:4.1用户管理1:使用useradd(adduser)指令添加名称为user1、user2、user3、user4的用户,分别为其设定密码。
2:使用userdel指令删除user4用户3.使用chfn指令添加用户的详细信息,并使用finger指令察看相关信息。
4.锁定user1用户,使其无法登陆。
(有2种方法)5.在其他终端使用用户user1、user2等登陆验证。
6.为user1解锁,使其能正常登陆。
方法一:使用usermod锁定:解锁:方法二:使用passwd锁定:解锁:4.2组管理。
1:使用groupadd指令添加user和group两个组2:使用groupdel指令删除group组3: 将用户user1、user2、user3添加到user组中。
4:指定user1为组管理员。
5.使用user1账户登陆,删除组内成员user3.6.更改user1账户的主组为user并验证。
4.3其他指令使用who、id、whoami、groups等指令1:使用who指令查看当前登陆系统的用户2:使用id指令查看当前用户的UID与GID3:使用whoami指令查看当前使用shell的用户名称4.4 打开用户管理配置文件/etc/passwd,/etc/shadow,/etc/group察看内容:查看/etc/passwd文件部分内容:查看/etc/ shadow文件部分内容:查看/etc/group文件部分内容:4.5 打开图形界面,使用用户管理器管理用户和组。
Windows操作系统实验

第2章Windows操作系统实验实验一Windows基本操作作业要求(1)将打开的窗口层叠,在各窗口中进行切换,并改变窗口的大小,这里要分清窗口右上角的三个按钮的作用。
注意:窗口在最小化时,程序仍在运行,单击“任务栏”窗口中的相关按钮,窗口即恢复。
(2)对菜单栏菜单、快捷菜单进行操作,注意菜单命令的各种不同形式。
(3)打开一个对话框,熟悉其中的各个操作元素。
实验二文件管理操作作业要求在Windows实验素材库建立了如图2-6所示的文件夹结构。
从相应网站下载该实验素材文件夹中的EXERCISE文件夹到D盘根目录下,完成以下操作:(1)在D盘根目录下建立如图2-7所示的文件夹结构。
(2)将EXERCISE文件夹下除TOOL以外的文件夹复制到STUDENT文件夹下。
(3)将STUDENT文件夹下的DOCUMENT文件夹下的文件移动到STUDENT1\WORD文件夹下。
(4)将ELSE文件夹重命名为WIN。
(5)删除VOICE和USER文件夹。
(6)恢复被删除的VOICE文件夹,彻底删除USER文件夹。
实验三运行程序和打开文档操作作业要求(1)选择“开始”菜单的“运行”命令运行计算器程序(Calc.exe)。
(2)选择“开始”菜单的“程序”命令运行画图程序。
(3)在“开始”菜单的“文档”中,找到一个近期使用过的文档,打开并编辑它。
(4)搜索“mspaint.exe”程序文件,并运行之。
实验四定制工作环境与计算机管理操作作业要求(1)在屏幕上找到“任务栏”窗口,将“任务栏”窗口隐藏或取消隐藏,并且改变“任务栏”窗口的大小。
(2)将自己喜爱的程序设置为屏幕保护程序。
(3)将自己喜爱的图片设置为桌面背景,并使图片平铺于桌面上。
(4)将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图标拖动到任务栏的快速启动区。
(5)在桌面上创建“画图程序”的快捷方式。
实验五 Windows 2000综合练习作业要求从相应网站下载Windows实验素材文件夹中的EXERCISE文件夹到D盘根目录下,然后在EXERCISE文件夹下完成以下操作:(1)在USER文件夹下建立如下所示的文件夹结构。
操作系统4个实验

实验三
• 软中断通信
• 编制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 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 再用系统调用 signal()让父进程捕捉键盘上来的中断信 号(即按 ctrl+c 键),当捕捉到中断信号后,父进程 用系统调用kill()向两个子进程发出信号,子进程捕捉 到信号后,分别输出下列信息后终止: child process1 is killed by parent! • child process2 is killed by parent!
如果在程序中使用系统调用lockf()来 给每一个进程加锁,可以实现进程 之间的互斥,观察并分析出现的现 象。
实验二
• 通过Linux提供的系统调用signal(),来说明如何执行 一个预先安排好的信号处理函数。signal()的返回值 是指向一个函数的指针,该函数的参数为一个整数。
• • பைடு நூலகம் • • • /*对 SIGINT 信号的处理程序*/ void ctrl_c(int signum) { (void) signal(SIGINT,ctrl_c); ++ctrl_c_count; //ctrl_c_count设置为全局变量 }
实验一
编写一段程序,利用系统调用 (如linux的fork( ))创建两个进程 (或在windows下多线程编程)。
当此程序运行时,在系统中有 一个父进程和两个子进程活动。
让每一个进程在屏幕上显示一个 字符:父进程显示字符“a”; 子进程分别显示字符“b”和字符 “c”。
(选做) 修改已经编号的程序(使用fork()创建 进程),将每个进程输出一个字符改 为每个进程用for循环重复输出一句 话,再观察程序执行时屏幕上出现 的现象,并分析原因。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

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实验1:安装Linux系统(4学时)目的:1.学会在操作系统安装之前,根据硬件配置情况,制订安装计划。
2.学会在安装多操作系统前,利用硬盘分区工具(如PQMagic)为Linux准备分区。
3.学会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步骤和简单配置方法。
4.学会Linux系统的启动、关闭步骤,初步熟悉Linux系统的用户界面。
内容:1.安装并使用硬盘分区工具(如PQMagic),为Linux准备好分区。
2.安装Linux系统(如红旗Linux桌面版)。
3.配置Linux系统运行环境。
4.正确地启动、关闭系统。
5.对图形界面进行一般操作。
要求:1.制订安装计划。
2.如果在机器上已安装了Windows系统,而且没有给Linux预备硬盘分区,则安装硬盘分区工具(如PQMagic),运行它,为Linux划分出一块“未分配”分区。
3.在光驱中放入Linux系统安装盘,启动系统。
按照屏幕提示,选择/输入相关参数,启动安装过程。
4.安装成功后,退出系统,取出安装盘。
重新开机,登录Linux系统。
5.对Linux系统进行配置,如显示设备、打印机等。
6.利用鼠标对图形界面进行操作。
说明:1.本实验应在教师的授权和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操作,否则可能造成原有系统被破坏。
2.如条件不允许每个学生亲自安装,可采用分组进行安装或课堂演示安装的方式。
实验2:Linux 应用及shell编程(4学时)目的:1.掌握Linux一般命令格式和常用命令。
2.学会使用vi编辑器建立、编辑文本文件。
3.了解shell的作用和主要分类。
4.学会bash脚本的建立和执行方式。
5.理解bash的基本语法。
6.学会编写简单的shell脚本。
内容:1.正确地登录和退出系统。
2.熟悉使用date,cal等常用命令。
3.进入和退出vi。
利用文本插入方式建立一个文件。
4.学会用gcc编译器编译C程序。
5.建立shell脚本并执行它。
6.学会使用shell变量和位置参数、环境变量。
操作系统实验

实验一:系统调用目的:深入理解操作系统是虚拟机实验方法:利用UNIX/LINUX所提供的系统调用来编写C语言程序,程序中要体现出一些典型的系统调用(函数)。
任务:编写一个C语言程序,该程序将一个存放了一系列整数的文本文件进行排序,每个整数占据文件的一行,排序的结果存放到一个新的文件之中。
源文件和目标文件的文件名字由命令行输入。
例如:假设可执行文件的文件名是sort,源文件与目标文件的名字分别是data 和newdata,那么命令行的情形为如下所示内容:./sort data newdata1、命令行参数的传递。
根据C语言编程规范的要求,传递命令行参数通过main函数进行。
main函数的原型是:main(int argc, char **args),其中argc是一个整数,表示命令行中参数的个数,第二个参数是字符串指针数组,这个数组中的第0个元素存放可执行文件名称,其余为参数,用args[1], args[2]... ...访问。
以上述命令行为例,argc为3,args[0]为“./sort”,args[1]为“data”,args[2]为“newdata”2、系统调用的使用(1)打开文件系统调用open在读写一个文件之前,必须打开这个文件,打开文件的过程主要是将文件的控制结构(LINUX中是i节点)调入内存。
本实验中用如下语句打开文件:fd = open(args[1], O_RDONL Y);第一个参数是打开的文件名,第二个参数O_RDONL Y表示只读,O_WRONL Y表示只写,O_RDWR表示读写,O_CREAT表示创建文件。
open系统调用返回一个整数作为文件描述符,以后用这个文件描述符来访问文件,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文件不存在,不符合访问权限,存储空间不足等)致使文件无法打开,则open返回-1。
(2)文件信息读取系统调用read本实验使用如下语句读取文件信息read(fd, &ch, 1)fd是open返回的文件描述符,ch为字符变量,1表示从文件中读取一个字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开课学院及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2015年 12月 15日实验课操作系统实验成绩程名称实验项磁盘管理实验指导老师目名称(***报告只能为文字和图片,老师评语将添加到此处,学生请勿作答***)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一个磁盘调度模拟系统,以加深对FCFS、最短寻道时间以及电梯等磁盘调度算法的理解。
让我们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及实现方法,加深对操作系统基础理论和重要算法的理解,加强动手能力。
二、实验内容1、模拟一个磁盘调度算法;Visual C++ 6.0平台2、输入为一组作业的磁道请求;作业的寻到请求可以用一个数组模拟3、要求能够模拟FCFS、最短寻道时间、电梯算法三个磁盘调度算法;FCFS (First Come First Served )先来先服务,在计算机并行任务处理中,被视为最简单的任务排序策略,即是无论任务大小和所需完成时间,对先到的任务先处理,后到的任务后处理。
按照此算法,数组顺序输出即可。
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hortestSeekTimeFirst,SSTF)要求访问的磁道与当前磁头所在的磁道距离最近,以使每次的寻道时间最短,确定当前磁道,选择距离当前最近的。
电梯算法,磁臂仅移动到请求的最外道就回转。
反方向查找服务。
确定当前磁道以及运动方向,排序后的数组当前磁道以后的磁道顺序序输出,在将剩余反向输出。
4、输出为按选择的算法执行时的磁头移动轨迹和移动的总道数。
三、实验设备安装了Linux系统的电脑四、实验概要设计系统流程图:五、实验详细设计(1)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按先来后到次序服务,未作优化。
最简单的移臂调度算法是“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这个算法不必考虑当前移臂所在的位置,而只是考虑访问者提出访问请求的先后次序。
先来先服务算法流程图:(2)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SSTF)最短寻找时间优先调度算法总是从等待访问者中挑选寻找时间最短(距离当前移臂最近)的那个请求先执行的,而不管访问者到来的先后次序。
现在仍利用同一个例子来讨论,现在当100号柱面的操作结束后,应该先处理99号柱面的请求,然后到达108号柱面执行操作,随后处理129号柱面请求,后继操作的次序应该是142,156,53,31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流程图:(3)电梯算法(SCAN)SCAN 算法又称电梯调度算法。
SCAN算法是磁头前进方向上的最短查找时间优先算法,它排除了磁头在盘面局部位置上的往复移动,SCAN算法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SSTF算法的不公平性,但仍有利于对中间磁道的请求。
“电梯调度”算法在实现时,不仅要记住读写磁头的当前位置,还必须记住移动臂的当前前进方向。
电梯算法流程图:六、实验程序#include<iostream>#include<fstream>#include<iomanip>#include<stdio.h>using namespace std;const int MaxNumber=100;int TrackOrder[MaxNumber]; int MoveDistance[MaxNumber]; double AverageDistance;bool direction;int M;int N;void inputData(){cout<<"请输入磁道个数N: ";cin>>N;cout<<"\n请输入磁盘访问顺序(此部分由文件读入)。
"<<endl;fstream fin("F://磁盘调度文件.txt");for(int i=0;i<N;i++)fin>>TrackOrder[i];cout<<"\n请输入开始磁盘号M: ";cin>>M;}void showData(){cout<<"\n===============================显示配置信息=============================\n";cout<<"\n输入磁道个数N为:"<<N<<",开始磁盘号M:"<<M<<endl;cout<<"\n磁盘访问序列为: ";for(int i=0;i<N;i++)cout<<TrackOrder[i]<<" ";cout<<endl;}void FCFS(){int i,j;int sum=0;float avg;int Fcfs[MaxNumber];int sumArray[MaxNumber];for(i=0;i<N;i++)Fcfs[i]=TrackOrder[i];sumArray[0]=abs(M-Fcfs[0]);cout<<"\n从"<<M<<"号磁道开始"<<endl;cout<<"被访问的下一个磁道号: ";for(i=0;i<N;i++)cout<<Fcfs[i]<<" ";cout<<endl;cout<<"对应移动距离(磁道数): "<<sumArray[0]<<" ";for(i=0,j=1;j<N;i++,j++){sumArray[j]=abs(Fcfs[j]-Fcfs[i]);cout<<sumArray[j]<<" ";}for(i=0;i<N;i++)sum=sum+sumArray[i];avg=(float)sum/N;cout<<"\n总寻道长度:"<<sum;cout<<"\n平均寻道长度:"<<setprecision(3)<<avg<<endl<<endl;}void SSTF(){int i,j;int k=1;int s=0;int temp;int l,r;int sum=0;float avg=0;int Sstf[MaxNumber];int sumArray[MaxNumber];int Mnow;Mnow=M;for(i=0;i<N;i++)Sstf[i]=TrackOrder[i];for(i=0;i<N;i++){for(j=i+1;j<N;j++){if(Sstf[i]>Sstf[j]){temp=Sstf[i];Sstf[i]=Sstf[j];Sstf[j]=temp;}}}cout<<"\n从"<<Mnow<<"号磁道开始"<<endl; cout<<"被访问的下一个磁道号: ";if(Sstf[N-1]<=Mnow){for(i=N-1,s=0;i>=0;i--,s++){cout<<Sstf[i]<<" ";sumArray[s]=Mnow-Sstf[i];sum+=Mnow-Sstf[i];Mnow=Sstf[i];}}else{if(Sstf[0]>=Mnow){for(i=0,s=0;i<N;i++,s++){cout<<Sstf[i]<<" ";sumArray[s]=Sstf[i]-Mnow;sum+=Sstf[i]-Mnow;Mnow=Sstf[i];}}else{while(Sstf[k]<Mnow){k++;}l=k-1;r=k;if(Mnow-Sstf[l]<=(Sstf[r]-Mnow)) {while(l>=0){cout<<Sstf[l]<<" ";sumArray[s]=Mnow-Sstf[l];s=s+1;sum=sum+Mnow-Sstf[l];Mnow=Sstf[l];l=l-1;}Mnow=Sstf[0];for(j=r;j<N;j++){cout<<Sstf[j]<<" ";sumArray[s]=Sstf[j]-Mnow;s=s+1;sum+=Sstf[j]-Mnow;Mnow=Sstf[j];}}else{while(r<N){cout<<Sstf[r]<<" ";sumArray[s]=Sstf[r]-Mnow;s=s+1;sum+=Sstf[r]-Mnow;Mnow=Sstf[r];r=r+1;}Mnow=Sstf[N-1];for(j=1;j>=0;j--){cout<<Sstf[j]<<" ";sumArray[s]=Mnow-Sstf[j];s=s+1;sum+=Mnow-Sstf[j];Mnow=Sstf[j];}}}}cout<<endl;cout<<"对应移动距离(磁道数): ";for(i=0;i<N;i++){cout<<sumArray[i]<<" ";}avg=(float)sum/N;cout<<"\n总寻道长度:"<<sum;cout<<"\n平均寻道长度:"<<setprecision(3)<<avg<<endl<<endl; }void SCAN(){int i,j;int k=1;int s=0;int temp;int c,l,r;int sum=0;float avg=0;int Scan[MaxNumber];int sumArray[MaxNumber];int Mnow;Mnow=M;for(i=0;i<N;i++)Scan[i]=TrackOrder[i];for(i=0;i<N;i++){for(j=i+1;j<N;j++){if(Scan[i]>Scan[j]){temp=Scan[i];Scan[i]=Scan[j];Scan[j]=temp;}}}cout<<"请选择磁头移动方向[1-增加方向、0-减小方向]: "; cin>>c;cout<<"\n从"<<M<<"号磁道开始"<<endl;cout<<"被访问的下一个磁道号: ";if(Scan[N-1]<=Mnow){for(i=N-1,s=0;i>=0;i--,s++){cout<<Scan[i]<<" ";sumArray[s]=Mnow-Scan[i];sum+=Mnow-Scan[i];Mnow=Scan[i];}}else{if(Scan[0]>=Mnow){for(i=0,s=0;i<N;i++,s++){cout<<Scan[i]<<" ";sumArray[s]=Scan[i]-Mnow;sum+=Scan[i]-Mnow;Mnow=Scan[i];}}else{while(Scan[k]<Mnow){k++;}l=k-1;r=k;switch(c){case 0:{while(l>=0){cout<<Scan[l]<<" "; sumArray[s]=Mnow-Scan[l]; s=s+1;sum=sum+Mnow-Scan[l]; Mnow=Scan[l];l=l-1;}Mnow=Scan[0];for(j=r;j<N;j++){cout<<Scan[j]<<" "; sumArray[s]=Scan[j]-Mnow; s=s+1;sum+=Scan[j]-Mnow; Mnow=Scan[j];}break;}case 1:{while(r<N){cout<<Scan[r]<<" "; sumArray[s]=Scan[r]-Mnow; s=s+1;sum+=Scan[r]-Mnow; Mnow=Scan[r];r=r+1;}Mnow=Scan[N-1];for(j=l;j>=0;j--){cout<<Scan[j]<<" "; sumArray[s]=Mnow-Scan[j]; s=s+1;sum+=Mnow-Scan[j]; Mnow=Scan[j];}break;}cout<<"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 ";}}}cout<<endl;cout<<"对应移动距离(磁道数): ";for(i=0;i<N;i++){cout<<sumArray[i]<<" ";}avg=(float)sum/N;cout<<"\n总寻道长度:"<<sum;cout<<"\n平均寻道长度:"<<setprecision(3)<<avg<<endl<<endl;}int main(){char choice;cout<<"\n===========================虚拟内存页面配置算法=======================\n\n";inputData();showData();cout<<endl;while(1){cout<<"====1-FCFS 磁盘调度算法====\n";cout<<"====2-SSTF 磁盘调度算法====\n";cout<<"====3-SCAN 磁盘调度算法====\n";cout<<"======其他任意键退出=======\n\n";cout<<"请输入功能键:";cin>>choice;switch(choice){case '1':cout<<"\nFCFS磁盘调度算法==>";FCFS();break;case '2':cout<<"\nSSTF磁盘调度算法==>";SSTF();break;case '3':cout<<"\nSCAN磁盘调度算法==>";SCAN();default: return 1;}}cin>>choice; getchar(); return 1;}七、实验结果截图1:截图2:截图3:如截图1~3所示,创建一个c文件,使用g++编译器编译并执行程序后,成功运行程序并且按照提示输入功能,即可以计算不同的磁盘调度算法的输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