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4节民俗与旅游同步检测粤教版

合集下载

【粤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4.4 民俗与旅游 同步练习

【粤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4.4 民俗与旅游 同步练习

4.4民俗与旅游一、单选题众多“驴友”游遍大江南北。

感受美丽中国。

他们在网上发微博,分享沿途见闻。

根据驴友“驴行天下”提供的旅行路线图。

完成小题。

1.下列是“驴行天下”发布的微博,其中正确的是()A.沿路线1领略了我国藏族同胞的热情好客B.沿路线2东西部地形没有太大差异C.沿路线3从南往北从地势第一级阶梯到达第三级阶梯D.沿路线4自北向南从麦浪滚滚到稻花飘香2.“驴行天下”在哪里会看到钞票上的景观()A.甲B.乙C.丙D.丁3.“驴行天下”在丙区域看到油菜开花的时间,比同纬度的他的家乡安徽地区要晚,这是因为()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图中序号分别代表乌鲁木齐、石家庄、拉萨、武汉四个城市。

读图完成下题。

4.哪个序号代表武汉()A.①B.②C.③D.④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所在省区典型的传统民居是竹楼B.②所在省区位于西北地区C.③所在省区1月平均气温大于0℃D.④所在省区位于我国的珠江流域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4月20日到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

据图完成下列题目。

6.图中丙所示的地形区是()A.东南丘陵B.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7.对图中甲、乙两地的自然与人文特点判断正确的是()①甲地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大②乙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③甲地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④乙地流行的民歌形式是信天游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西山晴雪”与“断桥残雪”分别是北京市“燕京八景”与杭州市“西湖八景”之一。

西山是指北京西郊连绵山脉的总称;“西山晴雪”指的是下雪过后、天气晴朗时西山的雪景。

断桥位于杭州西湖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接通北山路,另一端连着白堤;“断桥残雪”一般指西湖雪后初晴时,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链,日出映照,断桥向阳的半边桥面上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遗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呈现出“雪残桥断”之景。

读“北京及杭州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4.4民俗与旅游教案(新版)粤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4.4民俗与旅游教案(新版)粤教版
除了学生的反馈,我也会倾听同事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的观点可能会提供不同的视角和反馈,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教学效果和改进的方向。
最后,我会制定改进措施,并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参与度不高,我会增加互动环节,引入更多的讨论和小组活动。如果发现学生存在理解困难,我会更加注重解释和演示,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如果发现教学方法效果不佳,我会尝试改进教学方法,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增加互动环节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目标:1.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分析具体民俗旅游资源案例,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综合思维: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民俗文化,培养综合性思考问题的习惯;3.区域认知:加深对我国不同地区民俗文化的了解,提高对地域文化的认识;4.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民俗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
-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体验民俗旅游资源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对不解的问题进行提问,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民俗旅游资源的相关知识。
-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请阐述如何合理开发与保护民俗旅游资源。
答案:合理开发与保护民俗旅游资源需要平衡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注重保护文化原貌,同时进行适度开发。例如,在开发过程中,可以设立文化保护区,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境保护,确保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 请分析民俗旅游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如西藏雪顿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4节民俗与旅游同步检测新版粤教版7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4节民俗与旅游同步检测新版粤教版7

第四节民俗与旅游一、选择题1.被西方人誉为“童话世界”的旅游景区是A.张家界 B.黄山 C.九寨沟 D.黄龙2.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有A.八达岭长城和北京故宫 B.西双版纳和昆明滇池C.秦陵兵马俑和山东黄山 D.南京明孝陵和从化温泉3.下列旅游景点中,不位于湖南的是A. B. C. D.4.下列世界遗产不属于四川省的是A.九寨沟 B.皖南古村落 C.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D.青城山一都江堰5.最有吸引力、最具魅力的旅游资源是A.优美的自然风光 B.地方文化特色 C.发达的经济 D.现代化的建筑6.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是A.杭州西湖 B.安徽黄山 C.山东泰山 D.秦始皇陵兵马俑7.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的世界遗产是A.江西庐山 B.安徽黄山 C.四川黄龙 D.湖北武陵源8.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B.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C.地方文化是我国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D.地方文化能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9.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是A.黄山 B.万里长城 C.桂林山水 D.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10.下面所列旅游胜地中以水为主题,小巧玲珑,清秀典雅的旅游景点是A.苏州园林 B.杭州西湖 C.西双版纳 D.桂林山水11.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B.地方文化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C.地方文化是我国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D.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健康12.如图所示的传统民居中位于云南省的是A. B.C. D.13.观赏“独木成林、亚洲象、竹楼、孔雀舞”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应去A.长白山地区 B.四川卧龙地区 C.西双版纳地区 D.武夷山区14.世界各国的居民创造了独特而富有活力的艺术文化。

下图中能展示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是A. B. C. D.15.下列各组地理事物中,依次出现在黄河流经地域的一组是A.青稞酒—吊脚楼—蒙古包—四合院 B.碉房—兰州拉面—马头琴—窑洞C.蒙古包—茶园—窑洞—京剧 D.坎儿井—那达慕大会—信天游—四合院二、解答题16.读下面两幅“不合理的旅游活动图”,完成下列问题。

《第4章第四节民俗与旅游》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粤人八上

《第4章第四节民俗与旅游》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粤人八上

《民俗与旅游》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民俗与旅游》第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民俗文化的概念及其在旅游中的重要性。

2. 掌握不同地区民俗文化的特点及其与旅游资源的关联。

3.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提高其旅游活动的文化自觉性。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民俗与旅游》第一课时的主要知识点展开,具体包括:1. 预习任务:学生需预习本课时相关内容,包括民俗文化的定义、分类及旅游价值等基础知识。

2. 收集资料:学生需收集至少两个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料,包括其历史渊源、表现形式及旅游开发情况等。

3. 小组讨论:学生需以小组形式,就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讨论,探讨民俗文化对当地旅游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4. 课堂展示:每组选派代表,将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课堂展示,形式可以是PPT、视频或口头报告等。

5. 作业报告:学生需撰写一份关于“本地民俗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短篇报告,分析本地民俗文化特色及在旅游中的价值。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质量,特提出以下要求:1. 收集资料要全面、准确,尽量获取官方或权威的资料来源。

2. 小组讨论要充分,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3. 课堂展示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够清晰表达小组的观点和结论。

4. 作业报告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内容要真实、具体,字数不少于800字。

5. 按时提交作业,不迟到、不早退,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2. 小组讨论的充分性和成员参与度。

3. 课堂展示的条理性和表达能力。

4. 作业报告的真实性、具体性和字数要求。

5. 作业提交的及时性和课堂纪律的表现。

评价结果将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需努力四个等级,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在课堂上进行作业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和他人的优点。

《第4章 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粤人八上

《第4章 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粤人八上

《民俗与旅游》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能够初步了解各地民俗文化的特点和差异性;2. 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增强对旅游目的地的了解和兴趣;3. 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小组任务:学生将被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收集并整理该地的民俗文化信息,包括当地的建筑风格、饮食习惯、节日活动、民间艺术等。

每组需准备一份简单的PPT,展示所选旅游目的地的民俗文化特点。

2. 个人任务:每个学生需要阅读一篇关于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的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问题包括对该地民俗文化的理解、对该地旅游资源的评价等。

3. 作业提交:学生需将小组PPT和个人回答问题的成果提交到学习平台,以便教师进行作业评价。

三、作业要求:1. 小组任务需在课后完成,每组需派出一位代表在课堂上展示PPT;2. 个人任务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至学习平台;3. 提交的作业应保证内容真实、准确,符合学术规范;4. 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应积极沟通、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PPT质量、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2. 评价结果将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业,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作业的看法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2. 学生可通过学习平台与教师进行互动,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共同探讨学习。

在《民俗与旅游》课程中,通过设计这样的作业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地的民俗文化,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体来说,这个作业方案的设计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小组任务的完成,学生需要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并收集整理该地的民俗文化信息。

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也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点。

同时,通过制作PPT并在课堂上展示,学生还锻炼了他们的演讲和表达能力。

精选2019-2020年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课后练习三

精选2019-2020年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课后练习三

精选2019-2020年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四节民俗
与旅游课后练习三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旅游景点中,都属于自然风光的是( )
A、长江三峡,北京故宫
B、桂林山水、安徽黄山
C、日月潭、秦陵兵马俑
D、万里长城、敦煌石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北京城市建设中,对待历史悠久的胡同,正确的做法是( )
A、全部拆除
B、原封不动保留
C、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名胜古迹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洛阳的白马寺、少林寺等
B、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等古迹均位于西安一带
C、成都的都江堰
D、南京附近的中山陵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黄土高原风情的是( )
A、信天游
B、水乡
C、窑洞
D、打腰鼓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方法是( )
A、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
B、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民俗与旅游》说课稿1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民俗与旅游》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民俗与旅游》主要介绍了广东省的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

本节内容通过讲述广东的民俗风情、旅游胜地和特色美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广东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事物。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广东的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广东省的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旅游资源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广东省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和特色美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东省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价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广东省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网络资源,了解广东省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和特色美食。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广东省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价值。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广东省的典型旅游案例,使学生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利与弊。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广东省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价值。

粤人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四章 第4节 民俗与旅游 同步测试题

第4节民俗与旅游一.选择题1.香港和澳门共同的支柱产业是()A.旅游业B.转口贸易C.建筑业D.博彩业2.总主席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绿水青山可以有力地促进()A.畜牧业B.高新技术产业C.旅游业D.采矿业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绿水青山可以促进哪种产业的发展()A.畜牧业B.高新技术产业C.旅游业D.采矿业4.旅游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地方文化,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协调好哪两者关系()A.地方政府和商家 B.国家和地方C.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D.传统资源和现代建筑5.我们外出旅游时,做法正确的是()A.在草原做客,主人敬酒扭扭捏捏不喝B.在西双版纳进入佛寺抚摸小和尚的头C.进入傣族寺庙要脱鞋D.遇到藏民对自己伸舌头勃然大怒6.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是()A.山东泰山B.北京故宫C.安徽黄山D.西藏布达拉宫7.关于泰宁县旅游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泰宁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文化资源丰富B.重点保护自然地貌,同时变古城古建筑为现代化城市的高楼大厦C.泰宁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D.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泰宁明确划定了丹霞地貌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界线8.下列旅游景点与民族风情、特色文化搭配不正确的是()A.西双版纳傣族的泼水节B.海南黎族的竹竿舞C.四川的变脸和南京的传统庙会D.青藏地区藏族的那达慕大会9.下列旅游景点中,分布在遵义的是()A.黄果树瀑布B.龙宫C.织金洞D.赤水丹霞地貌10.下列景点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A.杭州西湖B.颐和园C.古镇周庄D.拙政园11.下列旅游景点中,都属于自然风光的是()A.长江三峡,北京故宫B.桂林山水、安徽黄山C.日月潭、秦岭兵马俑D.万里长城、敦煌石窟12.“人民币上学地理”,依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如图20元和50元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分别在()A.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D.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13.2021年7月,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成功入遗,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遗产目录.福建土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必将助推当地哪个产业的大力发展()A.农业B.工业C.旅游业D.高新技术产业14.下列各项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目录》的是()A.泰山B.华山C.恒山D.衡山15.到2021年8月,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数量居世界()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二.综合题16.将下列旅游资源与所在地区连线。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教学设计1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民俗与旅游》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民俗与旅游》教材,主要介绍了广东省的民俗风情和旅游资源。

本节内容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案例,使学生了解广东省的民俗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广东省的民俗风情,包括民俗的定义、民俗的特点、民俗活动的形式等;另一部分是广东省的旅游资源,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活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旅游资源,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审美能力。

但对于广东省的民俗特点和旅游资源,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广东省的民俗与旅游文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广东省的民俗特点,掌握广东省的旅游资源类型及分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旅游资源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广东省的民俗特点、旅游资源类型及分布。

2.难点:民俗活动的形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广东省的民俗与旅游文化。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旅游案例为例,分析广东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广东省民俗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讨论话题。

3.准备好导游旗、地图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广东省的民俗风情和旅游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广东省的民俗特点,包括民俗的定义、民俗的特点、民俗活动的形式等。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民俗活动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4 民俗与旅游 学案

民俗与旅游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民居与当地气候特点的关系。

2.了解我国的旅游和文化。

【学习重点】
1.了解我国的民居与当地气候特点的关系。

2.了解我国的旅游和文化。

【学习难点】
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关系。

【学习过程】
课中学习
一、民俗文化
1.说说我国的饮食文化(八大菜系)。

2.阅读“知识之窗”,了解我国各地的饮食习惯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的关系。

3.我国的建筑艺术、节日庆典、衣着礼仪等各具特色的原因。

二、旅游与文化
1.对照课本,观察“中国世界遗产分布图”和阅读“知识之窗”,了解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2.谈谈为什么要保护世界遗产?
通关检测
1.我国冬季温和,居民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是()
A.南方地区B.东北地区
C.西北地区D.华北地区
2.下列地区中,有“辣妹子”的说法,并且居民喜吃辣的是()A.山东B.广东C.湖南D.四川
3.我国内蒙古大草原地区,传统的民居为()
A.四合院B.吊脚楼C.平顶瓦房D.蒙古包
4.窑洞是下列哪个地区的特色民居()
A.华北平原B.塔里木盆地
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民俗与旅游
、选择题
1 •被西方人誉为“童话世界”的旅游景区是
A. 张家界 B .黄山 C .九寨沟 D .黄龙
2 •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有
A .八达岭长城和北京故宫
B .西双版纳和昆明滇池 C.秦陵兵马俑和山东黄山 D .南京明孝陵和从化温泉
3.下列旅游景点中,不位于湖南的是
九寨沟 B .皖南古村落 C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D .青城山一都江堰
F 面所列旅游胜地中以水为主题,小巧玲珑,清秀典雅的旅游景点是
苏州园林 B .杭州西湖 C .西双版纳
D .桂林山水 F 列世界遗产不属于四川省的是
A . 5. 最有吸引力、最具魅力的旅游资源是
A . 优美的自然风光
B .地方文化特色
C 发达的经济
D .现代化的建筑
6. 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是
A . 杭州西湖
B .安徽黄山
C .山东泰山
秦始皇陵兵马俑
7.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的世界遗产是
A . 江西庐山
B .安徽黄山
C .四川黄龙
湖北武陵源 8. F 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 . 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
B . 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
C. 地方文化是我国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D. 地方文化能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9. 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是
A . 黄山
B .万里长城
C .桂林山水
D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10. A . 4. C
11.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 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
B. 地方文化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C. 地方文化是我国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D. 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健康
12•如图所示的传统民居中位于云南省的是
13•观赏“独木成林、亚洲象、竹楼、孔雀舞”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应去
A .长白山地区
B .四川卧龙地区
C .西双版纳地区
D .武夷山区
14•世界各国的居民创造了独特而富有活力的艺术文化。

下图中能展示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是
A .青稞酒一吊脚楼一蒙古包一四合院
B .碉房一兰州拉面一马头琴一窑洞
C.蒙古包一茶园一窑洞一京剧 D .坎儿井一那达慕大会一信天游一四合院
、解答题
(1) 请你列举两幅图中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这些不文明行为会带来哪些危害?
(2) 假若你外出旅游时,发现此类现象,你会怎么做?
(3) 美国一些风景游览区的入口处常竖立着一块醒目的标语牌:“进去只准留下脚印,出来只准带 走照片。

”对此标语,我们在发展旅游业时,可受到哪些启发?
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先后将云南的丽江古城和山西的平遥古城列入
A . 15. F 列各组地理事物中,依次出现在黄河流经地域的一组是
《世 D
B C D
16.读下面两幅“不合理的旅游活动图”,完成下列问题。

界遗产名录》。

前者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后者是一座具有2 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目
前我国唯一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
城。

(1) 上述两地的主要旅游资源类型是什么?
(2) 暑假期间,学校组织丽江古城夏令营和平遥古城夏令
营。

请你任选其一,设计旅游路线并说出途中经过的气候
类型区和地形区。

(3) 现在,两座古城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也由此产生了一些问题。

这其中不仅有旅游资源和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也有商业化过度,导致古城失去原有特色和风貌的问题。

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改进?
参考答案
1-15 . CAABB CBBDA ACCBB
16. (1)不文明的行为有向车外乱扔果皮、乱扔酒瓶、乱扔废物及乱刻乱画等。

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乱扔酒瓶等会给交通带来不安全因素;在建筑物上到处留名,乱刻乱画,使这些传统建筑失去
了原来的观赏、研究价值。

(2)先制止这些不良行为,并对其进行教育。

(3)要提倡文明旅游,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保护旅游资源。

17. (1)人文旅游资源(2)可根据自己所在的省区设计旅游路线,并根据沿途实际经过的气候类型
区和地形区作答。

如你是北京的同学,选择丽江古城夏令营,可设计为坐火车从北京到昆明,中转再到丽江。

沿途经过的气候类型区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云贵高原等。

(3)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出现旅游资源和环境遭受破坏,导致古城失去原有特色和风貌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

丽江古城和平遥古城是我国古聚落的代表,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古聚落。

改进:①提倡文明、环保旅游,如不乱扔垃圾、不污染水源、不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
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等;②加强管理,对一些重点文物重点保护,限制每天的门票销售数量,控制游客的进入量;③保护并传承古聚落的传统民族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