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第5单元 2 鹏之徙于南冥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意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屏除(bǐnɡ)跻身(jī)躯壳(ké)毋庸置疑(wú)B . 靓妆(jìnɡ)攘除(rǎnɡ)箴言(zhēn)悬崖勒马(xuán)C . 骠勇(piào)藤蔓(wàn)滂沱(pánɡ)少不更事(shào)D . 创伤(chānɡ)翘楚(qiáo)胡诌(zhōu)彩云出岫(yòu)【考点】2. (2分)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和例句中的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闷然而后应,泛然而若辞。

A .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 .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 .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D . 停数日,辞去。

【考点】3. (2分)下列句子中不完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 .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失其所与,不知B .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令将军与臣有郤C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秦王必说见臣D . 仰天太息流涕则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考点】4. (2分) (2020高一下·瑞安期末)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B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属皆且为所虏C . 吾其还也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D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臣为韩王送沛公【考点】5. (2分)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 .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C .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D . 名者,实之宾也。

【考点】6. (2分)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公入而赋B .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C . 今京不度D . 庄公寤生,惊姜氏【考点】7. (2分) (2019高二上·福州期中) 对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验之以事②杨意不逢③今臣亡国贱俘④非汉所望也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⑥见犯乃死,重负国⑦访风景于崇阿⑧既自以心为形役⑨彼且恶乎待哉⑩而君幸于赵王A . ①⑦⑩丨②丨③④⑤ |⑥⑧丨⑨B . ①⑦⑩ |②⑨|③④⑤|⑥⑧C . ①⑦ |②丨③④⑤丨⑥⑧⑩丨⑨D . ①⑦ |②⑨|③④|⑤|⑥⑧⑩【考点】8. (2分) (2020高一上·扬州期中) 例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下列四个选项中与例句所强调的孝的内涵一致的一项是()A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五单元 二、鹏之徙于南冥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五单元 二、鹏之徙于南冥 Word版含答案

二、鹏之徙于南冥释文题“鹏之徙于南冥”语出《庄子·逍遥游》,原文为“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描述了鹏展翅翱翔飞向南海的壮丽画面。

文中庄子将大鹏与蜩、学鸠、斥对比,言明小与大的区别,然后由物及人说明世间万物均“有所待”而算不上逍遥的道理,最后指出怎样才算是真正的逍遥,并得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结论。

逍遥: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

游: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

“逍遥游”即不借助任何外力,也不受任何外力限制地自由自在地遨游。

它旨在说明人应当摆脱一切外物的牵累,追求绝对自由。

庄子认为,只有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明主旨本课选文先借“鹏之徙于南冥”的故事将大鹏与蜩、学鸠、斥对比;然后由物及人讲述了宋荣子和列子的故事,从而从反面阐述了世间万物均“有所待”,算不上逍遥的道理,为从正面表明自己的观点蓄势;第二段庄子从正面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是真正的逍遥,只有“无己”“无功”“无名”才能逍遥。

庄子认定的这种逍遥的理想境界和理想人格,是对现实人生困境的超越,是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状态,是对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的追求。

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其中蕴含的一层层不断向更高的境界追求的思想,却是值得我们汲取的。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北冥.有鱼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翼若垂.天之云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后乃今培.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三飡.而反.同“________”,____________ 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⑤小知.不及大知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汤之问棘也是已.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此小大之辩.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而.征一国者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旬有.五日而后反.通“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⑩而御六气之辩.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⑪而爝火不息.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⑫藐.姑射之山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⑬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⑭犹时女.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⑮世蕲.乎乱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⑯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⑰世世以洴澼为事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①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②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博闻强志.:③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之者谁: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置⎩⎨⎧ 置.杯焉则胶: 置.币遗单于: ⑤穷⎩⎨⎧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⑥适⎩⎨⎧ 彼且奚适.也: 处分适.兄意:⑦让⎩⎨⎧ 尧让.天下于许由: 公子让.之曰: 争货财,无辞让.:⑧治⎩⎪⎨⎪⎧ 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不治.将恐深: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⑨举⎩⎪⎪⎨⎪⎪⎧ 其坚不能自举.也: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戍卒叫,函谷举.: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鸟不暇举.: 明主在上,所举.必贤:(3)古今异义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二、鹏之徙于南冥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二、鹏之徙于南冥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_何__以__(_为__什__么__)上__升__到__九__万__里__的__高__空__而__飞__向__南__方__呢__?____ (4)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译文:_彭__祖__如__今__以__长__寿__闻__名__,__众__人__跟__他__比__,__不__是__很__可__悲__吗__!_ (5)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 亦若此矣。 译文:_所__以__那__才__智__可__以___授__予__一__官__之__职__、__行__为__合__乎___一__乡__之__人__、__品__ _德__合__乎__一__国__之__君__、__能__力__取__得__一__国__信__任__的__人__,__他__们__自__己__看__待__自__己__,___ _也__就__像__这__蝉__、__学__鸠__、__斥____一__样__。_
4.语句翻译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_鹏__鸟__向__南__海__迁__徙___,__翅__膀__击__打__起__三__千__里__高__的__水__,__它__鼓___动__翅__膀__,__积__ _聚__风__力__,__乘__风__上__飞___,__直__冲__九__万__里__的__高__空__,__大__鹏__飞__向__南__海___是__凭__借__六__月__的___ _大__风__。__ (2)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 乃今将图南。 译文:_所__以__鹏__鸟__高__飞__九___万__里__,__那__么__极__厚__的__风__就__在__它__的__翅__膀__下___了__,__然__后__ _才__凭__借__着__风__;__背__负__青___天__而__没__有__什__么__能__够__阻__遏__它__,__然__后__才___能__够__谋__划__飞__向___ _南__方__。__

高中语文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二、鹏之徙于南冥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高中语文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二、鹏之徙于南冥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句子默写(名句名篇默写)1. 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⑵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埋怨楚怀王行事荒唐,不能体察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⑶庄子在《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具体举例说明“小年”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二、选择题组(语用综合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好寓言,好大言,而他的朋友惠子则是一个实用主义者、经验主义者,对庄子的荒诞不经很厌烦。

他正告庄子:子言无用。

惠子是一个老实人,他很实在地把经验为依据来得出庄子大言无用。

惠子说:有棵大树,树干疙里疙瘩,树枝弯弯扭扭,长在道路旁,木匠也不看。

你大言炎炎,大而无用,也没有人看你一眼吧。

庄子说: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谁规定了那在荒野上摇曳生姿的树,其生命的意义,就是作栋作梁,作门作框?即便是为人所用,又何必一定是作栋作梁这般“实用”?庄子言“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岂不也是为人所用?只是此等用途,何等“凌空蹈虚”!人生若只是一味填踏为实,不懂得腾空成虚,不仅容易自暴自弃,也往往容易暴殄天物,荼毒生灵。

我们不仅要懂得“有”之用,还要懂得“无”之用,这样才能全面理解“用”,否则即便是大智慧者恐怕也会如犀牛望月。

天地广大,人行走之时,所用的只是双足踩踏着的那一小块罢了。

()脚踩着的地方是“实用”,脚没踩到的地方为“虚用”。

只知实用,不知虚用,不仅让自己寸步难行,还让天地之大变为管窥锥指。

人之蒙昧,莫过于此。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很实在地把经验为依据来得出庄子大言无用的结论。

B.他很实在地把经验为依据来证明庄子的大言无用。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先秦诸子散文》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 二、鹏之徙于南冥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先秦诸子散文》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 二、鹏之徙于南冥

• 句式: • 1、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固定句:是…还是… 宾语前置 •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瘀者。 (否定句动词宾语前置)
• 4、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
(疑问句动词宾语前置)
尧让天下于许由
• 重点字词
合时宜的 劳: 辛劳 • 时: 做天子 致: 交还 立:
听课文朗读
北冥 鲲鹏 抟 迁徙 坳堂 草芥 夭阏 决起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蜩蝉 tiáo míng
kūn tuán xǐ ào jiè è xuè
舂粮 chōng 蟪蛄 huì gū 大椿 chūn 斥鴳 chì yà n 泠然 líng rè n 万仞 hāo 蓬蒿
第一段
鲲 、鹏 野马、尘埃 大 对比 小 比喻 海运将徙 以息相吹 强调 嘲笑大鹏 反驳 (比喻)行路备粮
《鹏之徙于南冥》 • 重点字词: 记 奋发,奋起 志: 离开 • 怒: 击:击打 去: 到,去 之: 这 凭借 以: 之:到 适: 长 穿越 南: 修: 图: 计划,考虑 绝: 向南飞,名作动 灰心,失望 • 誉 :赞美 劝:努力 非:责怪 沮:
通假字:
通“凭” 飡: 同“餐”反: 通“反” 垂:同“陲” 培: 小大之辩 : 通“辨”,区别、辨别 而: 通“能”,能力 六气之辩: 通“变”
共同进步!

什么才是“逍遥游”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
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 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 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 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 我们敝屣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如 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 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 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五单元二鹏之徙于南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五单元二鹏之徙于南冥

二、鹏之徙于南冥庄子的文章,想象力丰富,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的《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成为道家经典之一。

美字体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赏美文真正的逍遥我始终觉得庄子是孤独的,是一个寂寞的游吟诗人,他笔下的那些生物也是孤独的。

无敌最是寂寞,亦最痛苦。

试想一下,在遥远的北海之湾,有条叫鲲的大鱼,鲲体形之大,足足有几千里,恐怕寰宇之内都难以找到匹配的对手。

然而,在那个漆黑而深邃的洞里,鲲却是不快乐的,面对黑暗,它的心早就被挖空了。

于是,为寻找更好的风景,它化身为鹏。

鲲的骤变,无论是因为被迫还是自省,都是伟大的,而这只不过是它的第一次解脱。

接着,鹏飞往南海,激起千层浪,这便是第二次解脱了。

鹏在高空飞行,乘风借云,俯视苍天之下的芸芸众生,没有人听到它笑,没人看到它哭,它在沉默中越飞越高,离我们越来越远。

你有没有试过一个别忘了,在我们坚强的小宇宙里,住着惊艳的凤凰,她在孤独的烈火中骤然泯灭,却又迅速逍遥重生。

【课内挖掘】课内素材逍遥之鹏,物化之蝶“逍遥”二宇,代表着庄子追求的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逍遥游》作为《庄子》内篇第一,提出了庄子所推崇的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庄子首先以若干事例论证了小大之辩。

鲲化鹏而南飞,扶摇直上九万里,蜩与学鸠决起而飞,抢榆枋则落地。

然而鹏的壮举在它们看来却是可笑的,只因为它们无法达到鹏的境界,而满足于自己的狭小天地,对于无法理解的伟大境界也不会产生崇高感。

而这种至高的境界要如何才能达到呢?《逍遥游》开篇就讲述了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可概括为“沉潜飞动”,鲲变化了形体为鹏,这是一种物化,使鹏得以展翅腾飞。

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在物化中升华而来的,它脱胎于平凡,又回归于平凡,但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平凡,而是在至高的天地境界中保持生命的本然状态,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5单元2、鹏之徙于南冥

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5单元2、鹏之徙于南冥

二、鹏之徙于南冥[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坳.(ào)堂之上而.(nénɡ)征一国抟.(tuán)扶摇而上数.(shuò)数.(shuò)然芥.(jiè)为之舟泠.(línɡ)然莫之夭阏.(è) 爝.(jué)火榆枋.(fānɡ)姑射.(yè)山蟪.(huì)蛄.(ɡū)(kuànɡ)穷发.(fà)之北无用而掊.(pǒu)之斥(yàn) 鬻.(yù)技百金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北冥有鱼(“冥”,通“溟”)(2)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3)而后乃今培风(“培”,通“凭”)(4)三飡而反(“飡”,同“餐”)(5)汤之问棘也是已(“已”,通“矣”)(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分别)(7)而征一国者(“而”,通“能”)(8)辩乎荣辱之境(“辩”,通“辨”,区分,辨别)(9)旬有五日而后反(“反”,通“返”)(10)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11)而爝火不息(“息”,通“熄”)(12)藐姑射之山(“藐”,通“邈”,远)(13)吾以是狂而不信也(“狂”,通“诳”,欺骗)(14)犹时女也(“女”,通“汝”)(15)世蕲乎乱(“蕲”,通“祈”,祈求)(16)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分分”,通“纷纷”)(17)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通“皲”,皮肤冻裂)(18)或不免于洴澼(“”,同“纩”,新丝棉絮,也泛指绵絮)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辩⎩⎨⎧此小大之辩.也(区别,名词)而御六气之辩.(变化,动词) (2)实⎩⎨⎧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充满、填塞,动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实际上,名词)不抑耗其实.而已(果实,名词) (3)致⎩⎨⎧请致.天下(归还,交还,动词)彼于致.福者(求,动词)何意致.不厚(招致,引起,动词)无以致.千里(达到,动词) (4)而⎩⎨⎧我决起而.飞(表修饰,连词)而.征一国者(通“能”,能力,名词)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表转折,连词) (5)焉⎩⎨⎧有神人居焉.(于是,在那里,兼词)弊弊焉.(……的样子,形容词词尾)且焉.置土石(在哪里,兼词) (6)其⎩⎪⎨⎪⎧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它的,代词)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代词)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鹏,代词)其.远而无所至极也(“其……,其……”,用在 选择句中,表选择,是……还是……)(7)之⎩⎪⎨⎪⎧之.二虫又何知(此,代词)鲲之.大(的,助词)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他,代词)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到,动词)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波动荡今义:海洋运输(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古义:田野上空蒸腾浮游的水汽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3)腹犹果然..古义: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4)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作连词(5)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古义:弯曲而上的旋风今义:羊的角(6)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短的、寿命长的今义:腊月二十三、春节(7)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很多人(8)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古义:不追求名声今义:不为世人所知的(9)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古义:不超过今义:副词,表示范围小,或连词,表转折(10)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古义:错综华美的色彩及花纹今义:①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课时作业2:二、鹏之徙于南冥

课时作业2:二、鹏之徙于南冥

二、鹏之徙于南冥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A.夭阏..(yāo è)抢.榆枋而止(qiǎnɡ)B.蓬蒿..(pénɡ ɡāo) 藐姑射.之山(shè)C.形骸.(ɡāi) 以盛.水浆(shènɡ)D.舂.粮(chōnɡ)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nàn jiànɡ)解析A项中“抢”应读“qiānɡ”。

B项中“蒿”应读“hāo”,“射”应读“yè”。

C项中“骸”应读“hái”,“盛”应读“chénɡ”。

2.下列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B)①而后乃今培风②小知不及大知③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④此小大之辩也⑤而征一国者⑥而御六气之辩A.①②④⑥B.①③⑤⑥C.②④⑤D.②④⑤⑥解析①“培”通“凭”。

②“知”通“智”。

④“辩”通“辨”。

⑤“而”通“能”。

⑥“辩”通“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C)A.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B.三飡而反,腹犹果然..C.则其负大舟也无力..D.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解析A项中“不过”的意思是“不超过”,而在现代汉语中“不过”是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B项中“果然”的意思是“吃饱的样子”,而在现代汉语中“果然”的意思是“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C项中“无力”的意思是“没有力量”,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

D 项中“文章”的意思是“错杂的花纹”,而在现代汉语中“文章”指“作品,著作”。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去以.六月息者也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C.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D.奚以.知其然也解析A项用。

B项把。

C项目的连词,译作“来”。

例句与D项均为“凭”。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是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C)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南.冥者,天池也C.而后乃今将图南.D.晋军函陵,秦军汜南.解析C项南:名词活用为动词,往南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二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而后乃今培风②小知不及大知③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④此小大之辩也⑤而征一国者⑥而御六气之辩A.①②④⑥B.①③⑤⑥C.②④⑤D.②④⑤⑥【答案】B(①“培”通“凭”。

②“知”通“智”。

④“辩”通“辨”。

⑤“而”通“能”。

⑥“辩”通“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去以.六月息者也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C.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D.奚以.知其然也【答案】D(A.介词,用。

B.介词,把。

C.目的连词,译作“来”。

例句与D项均为介词,“凭”)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而后乃今将图南.B.不过数仞而下.C.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D.顺流而东.也【答案】C(C.“致”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分别解释为:向南飞、落下来、向东流)4.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A.翱翔蓬蒿之间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答案】D[A.状语后置句,应为“(于)蓬蒿之间翱翔”。

B.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斗牛之间徘徊”。

C.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南亩之农夫多”。

D.宾语前置句]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偃鼠饮河,不过满腹..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C.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答案】D(A.古今义都指充满肚子。

B.古今义都指草野。

C.古今义都指人之常情。

D.古义: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二、课内阅读阅读“故夫知效一官”至“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完成6~9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效.一官效:效仿B.行比.一乡比:适合C.而征.一国征:取信D.以游.无穷游:遨游【答案】A(效:胜任)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夫列子御风而.行吾尝跂而.望矣B.辩乎荣辱之.境之.二虫又何知C.彼其.于世其.意常在沛公也D.此虽免乎.行则王许之乎.【答案】A(A.均为连词,表修饰。

B.助词,的/代词,这。

C.语气词,不译/代词,他的。

D.介词,相当于“于”/语气词,吗)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万物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游。

B.如果目光短浅,自己受到功名利禄的束缚,那么就无法摆脱各种制约。

C.宋荣子能够对世人的赞誉与诽谤置之度外,能够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区别。

D.如果人类不自鸣得意,不汲汲于利益,便会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答案】D(列子不汲汲于利益,但庄子认为他仍然没有达到逍遥的境界)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全社会的人都赞美他,他不会因此更加努力;全社会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

(2)至人不偏执于自己,神人不追求事功,圣人不追求名声。

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①。

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立之涂,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今夫斄牛②,其大若垂天之云。

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注】①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

②斄(lí)牛:牦牛。

10.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贻:赠送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皲裂C.越有难.,吴王使之将难:灾难D.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裂:划分【答案】C(难:发难)11.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庄子达到“逍遥游”思想境界的一项是()①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②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③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④立之涂,匠者不顾⑤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⑥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无所可用A.①③⑤B.④⑤⑥C.③⑤⑥D.②④⑥【答案】C(①②④均是人们在现实社会纷乱中,精神疲劳困苦,不逍遥)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惠子以“大瓠之种”为比喻,其实是要说在纷乱的现实社会中,有一些人怀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B.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来批评惠子的观点,指出有才能的人在施展自己的才华时可能是方法不对,用错了方向,而不是“才能”本身的错误。

C.惠子又用大树的比喻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大树的遭遇是“立之涂,匠者不顾”,而庄子同意他“大了就没有用场”的说法,这样大家就只有一同离开这个世界了。

D.庄子继续反驳惠子的观点,指出“无用”即是一种逍遥,在那远离尘世的地方,精神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比那些耍小聪明而不免于死亡的“狸狌”强多了。

【答案】C(C.对“大而无用”和“众所同去也”理解不正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能使手不冻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它的地方有不同。

(2)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

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参考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中间可容纳五石的东西。

用大葫芦去盛水,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

把它剖开做瓢,过分大而且很平浅,无法容纳东西。

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大而无用,就砸烂了它。

”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个善于制造预防手冻裂的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棉絮为职业。

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来买他的药方。

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

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

’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

正巧越国发难,入侵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

能使手不冻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它的地方有不同。

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系在腰间做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不能装东西?看来先生你还是茅塞不通啊!”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

它的树干有赘疣瘢痕,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

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

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

”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匐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

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

再有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

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悠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

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

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四、语言运用14.请从孔子、庄子、马克思、霍金中任选三人为例,按照要求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的境遇;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不少于60字。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使渺小而脆弱的人变得伟大而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是孜孜不倦的思考,让出身低微的孔子成为了名垂千古的大成至圣;是超凡脱俗的智慧,让形容枯槁的庄子成为了逍遥自在的南华真人;是开天辟地的理论,让潦倒一生的马克思成为了开启时代的革命导师;是石破天惊的发现,让重病缠身的霍金成为了举世公认的科学巨人。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研究者发现,受教育程度和睡眠的时间会影响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概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也有所不同。

花在教育上的时间越多,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更容易知道如何避免痴呆的产生。

另外,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显示,每次睡眠时间长期超过9小时的老年人患痴呆的风险是常人的两倍。

【答案】①受教育程度不同②患老年痴呆的可能性越低③睡眠时间过长也会加大患病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