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二章受精的机制

合集下载

受精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受精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受精作用的知识点总结受精作用的基本过程包括精子的运动、与卵子的结合、精子核与卵子核的融合,最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会继续发育成为一个新的个体,继而完成生命的延续。

下面我们将对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包括受精作用的过程、影响受精作用的因素,以及受精作用的意义。

一、受精作用的过程1. 精子的运动受精作用开始于精子的运动。

精子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生殖细胞,它们在射精的时候释放到女性生殖系统中。

精子通过尾巴的摆动和游动的方式,向着卵子所在的部位进行运动。

2. 精子与卵子的结合精子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卵子表面的化学气味和其他生化物质的识别,最终与卵子结合在一起。

这个过程也被称为精子的发生。

3. 精子核与卵子核的融合一旦精子与卵子结合在一起,精子的核就会融合到卵子的核内。

这一过程也被称为受精核的融合。

融合后的受精卵就包含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形成了一个新的个体。

4. 受精卵的发育受精卵在融合后,会开始进行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过程,最后发育成为一个新的个体,完成受精作用的过程。

二、受精作用的因素1. 适宜的环境受精作用需要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

在人类和动物中,受精作用通常在女性的生殖系统内发生,需要有适宜的PH值、温度和湿度来保证精子和卵子的正常结合和融合。

2. 精子和卵子的质量精子和卵子的质量对受精作用的成功至关重要。

精子要活跃和具有较高的存活率,而卵子要有较高的受精能力和受精率,才能顺利完成受精作用。

3. 生理状态受精作用的成功还受到个体的生理状态的影响。

例如,女性的卵巢排卵周期的正常与否、内分泌状态、子宫内膜的厚度和构造等都会对受精作用产生影响。

4. 外界因素除了个体内部因素外,外界因素也会影响受精作用。

比如,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等都会对受精作用产生影响。

三、受精作用的意义1. 生命的延续受精作用是生物生命延续的重要环节。

通过受精作用,产生了新的个体,继续了种群的生命。

2. 遗传信息的传递受精作用将父母双方的遗传信息融合在一起,传递给新的个体,保证了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多样性。

受精作用-课件(33张)

受精作用-课件(33张)
通过受精技术改良动物品种,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 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人类生殖健康
通过受精技术解决不孕不育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殖健康水平,促进 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生物医学研究
受精作用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通过研究受精过程可以深入了解 生命的起源和发育机制,为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卵子的发生
在胎儿期,卵原细胞通过有丝 分裂形成初级卵母细胞,并进
入第一次减数分裂。
02
次级成第一 次减数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

卵子的成熟
01
排卵
成熟的卵子从卵泡中释放进入输卵管的过程。
02
透明带反应
次级卵母细胞在受精过程中,透明带会变硬,阻止其他精子进入。
02
精子的发生与成熟
精子的发生
发生过程
精子的发生始于睾丸的曲细精管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分裂和 分化过程,最终形成成熟的精子

细胞类型
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曲细精管内的 精原细胞经过初级精母细胞、次级 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阶段,最终形 成精子。
影响因素
精子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 括激素、营养状况、环境因素等。
受精作用-课件
目录
• 受精作用概述 • 精子的发生与成熟 • 卵子的发生与成熟 • 受精作用的机制与影响因素 • 受精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01
受精作用概述
受精作用的定义
01
受精作用
是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 卵的过程,是生物繁殖的重要
环节。
02
受精过程
精子通过宫颈、宫腔和输卵管 到达卵子所在部位,与卵子结 合形成受精卵,并返回子宫腔
精子与卵子的相互作用
01

受精fertilization的机制

受精fertilization的机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受精fertilization的机制
• 定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并创造出具备源自
双亲遗传潜力的新个体的过程
• 受精过程包括两种活动
性活动(双亲基因的组合,并传给后代) 复制活动(新生物体产生的过程,激发卵子发育)
• 受精功能
将父母的基因传递给子代 卵细胞质中激发一些确保发育正常进行的系统反应(卵
• 哺乳动物,卵表面存在多
种整联蛋白的亚单位
• 已知:β-fertilin是α-
6/β-1的配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顶体反应的调控机制
1、顶体反应的分子机制(仓鼠)
• 受体结合使精子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 • Ca++进入精子质膜与顶体外膜之间的空隙 • Ca++激活ATP酶,导致顶体增加摄入Ca++到顶体内 • Ca++使前顶体粒蛋白变为具有生物活性的顶体粒蛋白 • 顶体粒蛋白激活磷脂酶 • 磷脂酶使顶体外膜的卵磷脂分解为溶血卵磷脂和游离
脂肪酸
• 溶血卵磷质的增加可干扰顶体外膜脂类成分促使质膜、
顶体外膜溶解,发生胞吐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顶体反应的调控机制
• 离子调控
精子质膜上Ca2+泵、Na+/ Ca2+交换器和钙离子通道中的 Ca2+转换系统均参与调控细胞内的Ca2+浓度; K+、Mg2 + 、Cl+ 、H+等也参与顶体反应的调控
胶膜具有凝集精子和诱发顶
体反应的作用 • 胶膜中分离出精子激活肽,可刺激精
子的呼吸和游动
• 精子表面结合素(种特异)与卵膜上

人类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

人类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

人类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人类受精和胚胎发育是生命起源和繁衍的关键过程,其分子机制的解析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将从受精过程、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器官发生和分化以及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探讨人类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

一、受精过程的分子机制人类受精过程包括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形成受精卵,以及受精卵进入子宫,完成着床。

在这一过程中,众多分子参与其中,控制着胚胎发育的初步方向。

首先,卵子表面的黏附分子和受体是受精的关键。

在卵子表面,存在着黏附分子ZP1、ZP2和ZP3等,它们构成卵子的透明层(Zona pellucida),同时还有与之结合的受体蛋白。

在精子进入卵子的过程中,精子膜上的结合蛋白与卵子表面的受体结合,产生信号分子,启动变形和渗透的过程,最终完成受精作用。

其次,卵子激活和极体体形成也是受精的重要环节。

在卵子中,负责维持激活状态的成分是微粒体(microtubule),而微粒体在卵子质中与中央体共同构成动力学极。

在受精发生后,精子中的含有胞浆Ca2+ 的器官(包括顶体)进入卵子,促使微粒体脱离中央体,发生紊乱运动,膜片发生融合、极体体分离,完成卵子激活和极体形成。

最后,着床的分子机理也在近年来得到了深入研究。

植入前胚胎和子宫内膜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作用,其中一些黏附分子和受体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多项研究结果提示,一些树突状细胞在子宫内膜中产生的周期素(progesterone)和胎盘素(placental hormone)等物质与受体结合,引发蛋白激酶和酪氨酸激酶的信号通路,从而促使植入前胚胎和子宫内膜保持一致,完成着床。

二、早期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受精卵形成后,便开始发生胚胎发育的过程。

在最初的几个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的细胞称为全能细胞,它们拥有形成所有器官的潜力。

这一分子机制是由细胞周期和信号传导调控的。

首先,细胞周期的进程对于早期胚胎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细胞周期包括四个时期:G1、S、G2和M期,其中,M期又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不同形式。

受精过程的分子机制和调控

受精过程的分子机制和调控

受精过程的分子机制和调控受精是生命基本过程之一,它发生在两个细胞之间:精子和卵子。

它是生殖细胞的合并,从而产生一个受精卵和幸存的个体。

受精是一个复杂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细胞和分子机制的调控。

受精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精子体结合、融合和受精卵形成。

在第一阶段,精子的头部会通过一些特殊的蛋白质,称为受体蛋白,与卵子上的结合受体结合。

当头部与结合受体结合时,它会释放出一些物质,使卵子皮层发生改变,从而使其他精子无法穿透卵子。

这个过程被称为刷膜反应。

在第二阶段,卵子和精子的细胞膜会相互接触,并融合形成一个叫作合子的细胞。

这个过程需要一些特殊的融合蛋白质的存在,这些蛋白质被称为融合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会在融合时与对应的蛋白质结合,从而促进细胞融合。

这使得精子和卵子的遗传物质可以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细胞,叫作受精卵。

第三阶段是受精卵的形成。

当精子和卵子融合之后,形成的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增殖,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的胚胎。

整个受精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涉及了许多分子机制的调控。

这些分子机制包括信号传导、基因调节、代谢调节等。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分子是细胞质骨架的蛋白质微管。

微管在受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组装和解组装可以直接影响精子的运动、细胞的融合和受精卵的形成等关键步骤。

另外,许多激素和细胞因子也可以参与受精过程的调控。

这些分子可以影响细胞膜的特性、信号传导等多个方面,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受精的过程。

总之,受精是生命过程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过程之一。

它涉及到许多分子机制的调控,其中微管的作用特别重要。

虽然我们已经对受精的过程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相信在未来能够对受精过程及其分子机制的了解将达到一个更深入和全面的层面。

第二章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二章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对于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对于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这一过程可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这一过程可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这样再通过以后发生的两性配子结合, 这样再通过以后发生的两性配子结合,形成 合子(受精) 就能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 合子(受精)卵,就能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 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遗传的稳定性。 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遗传的稳定性。 同时这一过程还可以使经过减数分裂产 生的配子类型多样,从而增加了生物的变异, 生的配子类型多样,从而增加了生物的变异, 增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增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利于生物的 进化。 进化。
课堂练习1 课堂练习1
1、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 减数分裂过程中, ( ) A、间期 B、第一次细胞分裂 C、第二次细胞分裂 D、四分体时期 2、减数分裂中的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 减数分裂中的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 A、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染色体进行复制
C
B)
B、同源染色体分开 D、染色体被恢复成染色质细丝
配子的染色体与体 细胞的染色体有何 区别? 区别? 配子中的染色体是 体细胞的一半
一、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 ——
1、减数分裂的概念 • 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对象: • 时期: 时期: 精子和卵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 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特点: 连续分裂两次, • 结果: 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结果:
3、减Ⅰ分裂与减Ⅱ分裂有什么区别? 分裂与减Ⅱ分裂有什么区别?
比较项目 第一次分裂
染色体复制
第二次分裂
染色体不复制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动物个体发育模式

动物个体发育模式
以上过程小鼠需34-35天,人的约需70天左右。
Developmental Biology
apoptosis Self-renewal
人 约 需 70 天
减数分裂开始
精子分化(spermiogenesis)
精子的生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精原细胞A1是生殖干细胞,精子的发生可 持续进行。 2、分裂过程细胞质分裂不完全,形成合胞体, 细胞之间通过细胞间质桥沟通信息和物质的交 流,因而使每群细胞同步成熟。 3、精子体小,有鞭毛的蝌蚪状,具有了运动 能力和与卵子相互作用的能力。有顶体(高尔 基复合体形成的囊状结构)、鞭毛(中心粒微 管等构成),线粒体(环绕鞭毛基部),头 (细胞核染色质凝集)。大部分细胞质抛弃。
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 一、生殖细胞在胚胎发育中的分化类型
• 1、后期分化:生殖细胞在胚胎发育后期从体细胞 分化而来(海绵、腔肠动物、扁虫等动物)。 • 2、早期分化:生殖细胞从受精卵第一次卵裂或胚 胎发育早期分出其卵裂球中含有生殖质,或由特殊 细胞形态的卵裂球分化出来(许多昆虫、棘皮动物 和脊椎动物等)。 • 在胚胎发育初期生殖细胞就已经决定的动物,生殖 细胞的前体称原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原生殖细胞(迁移)→生殖腺原基 →生殖嵴(分化)→生殖细胞。
二、生殖质与生殖细胞分化
• 原生殖细胞的起源可追溯到亲代动物的卵 细胞。有些动物的卵母细胞中已可识别决 定生殖细胞分化的生殖质(germ plasm)。 生殖质是一种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特殊细 胞质,主要由蛋白质和RNA构成,它决定着 生殖细胞的分化。
• 目前明确了线虫、果蝇、爪蟾生殖细胞分化与生 殖质的关系:
精原细胞A1
(更新的干细胞)精原细胞A2 精原细胞A1(储存的干细胞) 分裂↓ 精原细胞A3 A1 A2 分裂↓ 精原细胞A4 分裂↓ 过渡精原细胞(人类无此型,只有A、B型) 分裂↓ 精原细胞B 分裂↓ 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复制) ↓第一次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次级精母细胞 ↓第二次成熟分裂(姐妹染色体分开) 精子细胞 ↓精子的形成(变态) 精子(图P18、图与描述的不同)

受精的过程

受精的过程

精子的运动装臵— —鞭毛的超微结构, 示微管排列的“9 +2”结构。
A. 精子 的成熟 过程
B、C分 别为牛 和小鼠 的精子。
3.卵子的结构
成熟卵子中合成和吸收了大量的物质, 包括大量的蛋白质、核糖体和tRNA、 mRNA、形态发生因子(morphogenetic factor)以及保护性化学物质(如Ig),为 以后的生长和发育奠定了基础。
海胆的顶体反应: 精子与卵子胶膜结合后, 可引起顶体反应。顶体发应包括两个主要的事件: 顶体膜与精子质膜发生融合以及顶体突起 (acrosomal process)的形成。
顶体突起
海胆精子的顶体反应过程
哺乳动物的顶体反应: 哺乳动物的顶体是一个 帽状结构,覆盖于精核的前端。顶体反应时,顶体 帽部分的质膜与顶体外膜在多处发生融合,使顶体 内的物质从融合处释放出来。
人类精子由头部、中部 (颈部)和尾部组成。

不同的动物以不同的形 式推动精子游动。大多
数动物的精子依靠尾部
或鞭毛波浪式的摆动,
推动精子在水或雌性动
物生殖道中移动。鞭毛 具有特殊的结构,轴纤 丝(axoneme)是鞭毛 中起推动作用的主要部
分,具有典型的“9+2”
结构。
哺乳动物精子鞭毛的横切面,示中 央的轴纤丝(central axoneme)和 外围的纤丝( external fibers)。
2. 精子的结构

精子头部由顶体囊泡和精核构成。大部分精子的细胞 质在精子成熟过程中被排除。顶体位于精核前端,由 高尔基体演化而来。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主要作 用是溶解卵子的外膜。有些动物的顶体中还有与精卵 识别有关的分子。整个精核是一致密结构,几乎看不 到染色质丝和核仁,精子中所有的基因都不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含唾液酸糖蛋白可稳定顶体前区的细胞膜, 从而抑制精子的顶体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讲, 此糖蛋白也应属于去能因子。
精子获能以后,精子膜的不稳定性增加,并 去除了抑制顶体反应的因子,精子才可能发生 顶体反应。 顶体系在精子细胞核头端的一个特殊的结 构,它包绕在细胞核头端的三分之二处。顶体 是一特异的溶酶体,外包单层膜,呈扁平囊状。 其近细胞膜的部分称顶体外膜,贴近核膜的部 分称顶体内膜。内、外膜之间的狭窄腔隙中存 有均质性的顶体内容物,内含糖蛋白和多种水 解酶,如透明质酸酶、唾液酸苷酶、酸性磷酸 酶、β-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芳基硫酸酯酶和 类胰蛋白酶等。
二 具受体功能的精子表面蛋白 三 参与配子间质膜相互作用
的一些具粘附作用的分子
四 顶体反应的调控机制
精卵结合的分子机理
经过多年的研究,许多动物精卵结 合的分子机理已逐渐被阐明。科学 家从动物卵透明带中已分离出一种 特异的蛋白质分子,即卵表面精子 受体蛋白(ZP3),受精时,它与精子 所具有的特异性卵子结合蛋白相识 别并结合,从而完成受精过程。 卵透明带(ZP)是环绕在哺乳动物卵 母细胞表面的一层酸性糖蛋白,约7 微米厚,其作用为调节特异的精卵 结合并阻止多精受精的出现。科学 家已从小鼠的透明带中分离出三种 糖蛋白,分别称为ZP1、ZP2、ZP3。 透明带是由这三种糖蛋白相互交联 构成的三相基质。
在长足卵细胞中贮存着母型c-mos mRNA, 经外源信
号刺激, 母型c-mos mRNA加poly(A)尾,翻译出分子 质量为 3.9×104的磷蛋白 pp39mos。pp39mos在成熟过 程中出现,受精后迅速降解。 pp39mos具有恢复减数分裂并使之停留在第二次减 数分裂的作用, 是与cdk2激酶共同作用才能实现。 细 胞静止因子 (CSF) 是由pp39mos和cdk2组成。
在输卵管内许多精子经历顶体反应后释放 大量水解酶,使卵子周围的卵丘细胞分散并去 除放射冠,这样使一些尚未发生顶体反应的精 子得以与透明带接近,相互识别。
在精子获能过程中,由于去除了糖链末端 的唾液酸,可使精子的膜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表现为膜内蛋白重排成簇现象,这可能与精子 与卵子识别有密切关系。
精子与卵子透明带结合后也发生顶体反应, 释放顶体蛋白酶,分解透明带,逐步穿入。其 中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膜靠近,精子顶体内膜与 卵细胞膜相互融合,最终雄性原核和雌性原核 合二为一,完成了受精过程。
一 获能精子蛋白磷酸化 和蛋白激活性的改变
1 PKA
2 PKC 3 酪氨酸激酶
1 PKA
依赖 cAMP的蛋白激酶A(PKA) 在小鼠精子获能期间, 腺苷酸环化酶活 性和cAMP合成均增加。PKA两种不同的抑制 物——PKI或PKA的调节亚单位可以抑制获能 反应。获能反应也可被有生物活性的cAMP激 动剂所诱发。精子cAMP水平上升依赖于细胞
3 酪氨酸激酶
用抗磷酸化酪氨酸的抗体可从小鼠精子中鉴
别出三种不同的磷酸化蛋白:52kDa、75kDa和
95kDa蛋白。在所有实验条件下,95kDa蛋白的酪
氨酸残基总被磷酸化,而 52kDa、75kDa 蛋白的 酪氨酸残基只在获能精子中被磷酸化,故后两者
可视为获能专一的标记分子。人精子也有类似的
酪氨酸磷酸化情况。
还应指出,附睾的一些分泌物覆盖于精子 表面,其中有一种含唾液酸的糖蛋白。种种 迹象表明,转移到精子表面的唾液酸有着重 要的生理机能:
(1)唾液酸是一种含有羧基的糖,带有负 电荷,故精子成熟过程中表面负荷增加的主 要原因,即为唾液酸的增加。
(2)从免疫学角度来看,唾液酸有掩盖精子特 异抗原的机能,这就使精子在漫长的成熟及运 行过程中,不致于被免疫活性细胞识别而引起 自身免疫反应。先天性唾液酸转移酶缺乏或由 于细菌唾液酸酶作用,均可导致免疫不育。
ZP3的分子量为94 KDa,其上具有O-连接和N-连接和 寡糖链。 在精子顶体膜上有几千个ZP3结合位点,经研究表明 这是一种分子量为56KD的外周膜蛋白,这一蛋白质能 识别的是ZP3上分子量为3.9KD的O—连接寡糖链。 受精时,两者相互识别并作特异性结合,精子质膜对 钙离子通透性增加,促使顶体深入到卵子的透明带中, 顶体释放的酸性水解酶分解透明带及卵黄膜,使精卵 细胞质膜融合。 两者结合后可激活一系列代谢变化,卵质膜在几秒钟 内发生改变,卵透明带硬化,ZP3失去精子受体和诱 导顶体反应的活性,对其他精子不再发生反应,避免 多精受精的出现,保证了一精一卵的结合,这对受精 卵的正常发育是十分重要的。
用免疫荧光标记磷酸化酪氨酸残基的方法显
示:获能后的精子酪氨酸的磷酸化程度增加,尤 其是头部顶体区发生磷酸化的精子数量增多。
从人精液和妇女的卵泡液中检测到两种胸腺素
肽—T1和T4。具正常生育能力的人的精液中
T1浓度比无生育能力的高得多,无生育能力
的人的精液中有更高浓度的T4。 T1是通过增加结合于ZP(透明带)的95kDa 和51kDa两种精子蛋白的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 而提高获能。
体凝聚,纺锤体形成和第一极体排出。
在分子水平上的重要变化为:
卵母细胞内cAMP浓度下降,Ca2+ 浓度上升,蛋
白质合成增加,蛋白质去磷酸化或磷酸化, 促成
熟因子(MPF)之类的生物活性物质出现。
G1(G0)---R---S---G2---M
卵母细胞成熟分裂恢复启动的活动发生在细胞周 期的晚G2期.在外源细胞信号刺激之前,卵母细胞被 一种依赖 cAMP的蛋白激酶A(PKA)磷酸化的蛋白质 控制着, 使之停顿在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双线期。该 蛋白去磷酸化后,卵内蛋白质合成增加。 在蛋白质合成产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pp39mos。
精子获能的生育意义在于:
①去除精子表面的覆盖物,暴露出精子膜 表面与卵子相识别的位点。 ②增加精子活力,改变膜的通透性。
③精子头部出现流动性不相等的区域,为 精子膜与顶体膜融合做好准备。 ④精子顶体后区膜的流动性加大,以准备 与卵膜结合。
精子是如何成熟和获能的
精子在睾丸的曲细精管内生成以后,从形态上 来看,已形成蝌蚪状精子,但经实验证明,睾 丸内的精子并不具备受精能力。睾丸精子还需 在附睾内经历精子成熟过程,以及在女性生殖 道内经历获能过程。
信号随不同动物而异,海星的为1-甲基腺嘌呤;
鱼类为17 ,20 -二羟-4-孕烯-3-酮( 17 ,20 -
DHP);两栖类为孕酮;哺乳动物为 4,4-二甲基
-5-胆甾基-8,14,24-三烯-3-酚 (简写为FF-MAS)。
在外源信号刺激下, 卵母细胞趋于成熟,其
主要形态学标志为:
核膜破裂(又称发生泡破裂, 简称为GVBD), 染色
TCP-11蛋白是FPP的受体, 在调节人 的精子功能上发挥作用。人的低生育力是 由于FPP和 / 或TDP-11的丢失或结构的改
变,导致附着于精子膜的FPP浓度下降所致。 体外试验表明,FPP的效应是刺激精子 获能,减少由于受精延缓而导致胚胎发育 和着床过程的异常
第三节 精卵识别的分子基础
一 精子的向化性第二个功能是在卵细胞质中激发一 Nhomakorabea确保发育
正常进展的系列反应。
受精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卵母细胞成熟、
精子获能、精卵间的接触和识别、精子入卵、
卵的激活并开始发育。
第一节 卵母细胞成熟
动物的长足卵母细胞长期停顿于第一次减 数分裂的双线期,在适当的信号刺激下可恢复减 数分裂,直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成为等待受 精的成熟卵。诱发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的固有
T4 只对未获能的精子膜蛋白的抽提物具磷酸
化作用,对获能精子无磷酸化作用。
二 源于雄性生殖道的受精促进肽
最近研究表明,受精促进肽(fertilization
promoting peptide, FPP)在精子获能中起一定的
作用。FPP是一种由前列腺分泌到精液中的三 肽(pGlu-Glu-ProNH2)。将FPP 加到未获能的小 鼠或人的精子悬液中,可实现获能反应和提 高受精/穿透能力。FPP还可抑制精子顶体的 丢失,使精子维持比较高的受精能力。
精子在4-6米长的附睾内运行过程中经历了 一系列复杂的变化。精子在成熟过程中,体积 略变小,含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改变是未成熟 精子体部的胞浆小滴向后移动,并最终脱下。 在一些不育病人的精液中,可看见大量未脱下 胞浆小滴的未成熟精子。
睾丸内出来的精子可活动,但进入附睾头段 后,即失去活动能力。精子在附睾内运行的过 程中,又逐步获得了活动能力。先出现原地摆 动,然后有转圈式运动,最后才有成熟精子特 有的摆动式前向运动。因此,观察精子的运动 方式,也是衡量精子是否成熟的一个指标。 另外,在精子成熟过程中,精子膜的通透 性发生改变,如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出现 了排钠的功能,这对酶活力及代谢有重要的影 响。精子在附睾运动过程中表面负电荷增加, 这可使精子在附睾内贮存时,由于电荷同性相 斥的作用,而不至于凝集成团。
外基质中 Ca2+ 和HCO3-的存在, 磷脂激活的
蛋白激酶 (PKC) 的抑制物和 Ca2+ /钙调蛋白依
赖的蛋白激酶对cAMP浓度没有影响。
2 PKC
磷脂激活的蛋白激酶 (PKC) 在哺乳动物精子中,PKC参与精子运动 和顶体反应的调控,但目前对其作用知之甚 少。用佛波酯(phorbol ester)刺激PKC可加速精 子的获能,这一反应可被PKC的抑制物所抑制。 另外PKC还可能参与上皮生长因子诱发的获能 反应。 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酯 (PMA) 和二酰甘 油(DAG)能抑制获能精子的顶体反应,这也说 明PKC参与获能反应。
第二章 受精的机制
第一节 卵母细胞成熟
第二节 精子获能 第三节 精卵识别的分子基础
第四节 配子遗传物质的融合
第五节 卵的激活
受精 是两性细胞融合并创造出具备源自双
亲遗传潜能的新个体的过程。受精过程包括两
种不同的活动:性活动(源自双亲基因的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