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总工会高度关爱新生代农民工

合集下载

产业集聚区新生代农民工人文关怀问题研究

产业集聚区新生代农民工人文关怀问题研究

产业集聚区新生代农民工人文关怀问题研究作者:张文彩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4期[摘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带来了大量新生代农民工的聚集。

而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特点以及当前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大环境,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问题成为产业集聚区和谐发展的重要议题。

集聚区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从多方面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新生代农民工;人文关怀一、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产业集聚区是一种高效率的产业组织形式,它的产业密度高,相关性强,规模大,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

产业集聚区在促进企业发展和产业集聚的同时能够带动人口集中和服务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据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年发布的一份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大约有1亿名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数的60%。

产业集聚区具有企业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等特点,企业对于就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

根据罗山县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数据,截止2011年10月份,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达到41360人,从人口构成上来看,农业人口36156人,非农业人口6204人;从年龄层次上来看,25岁以下12408人,25-45岁20680人,从学历层次上来看,初中及以下仅占7696人。

可见在产业集聚区工作和生活的企业职工具有学历较高、年龄较轻、多数具有农村户口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应的人群正是新生代农民工。

二、产业集聚区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需求得不到满足(一)产业集聚区新生代农民工有着迫切的人文关怀需求在改革开放的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他们不愿意再走“打工-挣钱-回家”这样的老路,因为他们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有着较高的文化程度、职业期望和精神追求,他们期望通过在城市就业能够最终在城市安家落户,期望得到城市人的身份认同,希望通过技能培训得到更稳定、收入更高的工作,渴望能够在城市有自己的“话语权”等等,能够在城市中找到友情、爱情,实现理想,因此相比较老一代农民工,在社会的多重压力下,新生代农民工在精神情感关怀方面的迫切需求甚至超过了他们在经济物质方面的迫切需求。

他们如何才能真正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路径探析

他们如何才能真正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路径探析

本刊视 点
B N ANs DI E K J AN
口. l 0_ 口
“ 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 够做到 “ 敬业” ,也很难做 到真心 “ 爱 追 求的不同导致对身份的认 同也不 岗”。这 其中,近一半的人是 因为 “ 生 同。第一代农 民工认为 自己就是农 民, 活 、 生产 环境和 闲暇 时间不足 而跳槽 , 而新 生代 农 民工 则 更倾 向于 把 自 己定 位 1% ̄ 人提 出, “ 7 q 自己不喜欢那个工作 为工人和 城市人。身份定位的不同,导 或者 只是 “ 想换个 环境”。
致他 们 行 为方 式、 消 费观 念 也 不 一样 。 ▲ 新生代农民 工: “ 五大困惑”解 与老一代农 民工 “ 白天机器人、晚上木 不开 头人 的单调灰暗生活相 比,新生代农 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享受城 民工要寻找丰富多彩 的娱乐生活,泡 网 市文 明,和城 市人 一样 “ 面地活着 , 体 吧、下迪厅、染头发 、穿 时髦服装 ,对 然而与他们的渴望相比,从制度到心理到 攒钱并不十分看重。他们讲究的是 “ 心 具体 措施 ,城市 显然 还没有 做好接 纳他们 随我动 率性 自我 。 的准备。 “ 经济接纳、社会拒入 让新生 据20年 出版 的 《 O9 广东消 费蓝皮 书》 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面临巨大的困境。 透 露 ,和 老 一辈农 民工 8%- %将 工资 0 9 0 壁垒之 “ 惑”。许多城市在农 民工融 送回家不同,新生代农 民工 6%- %将 5 7 0 入城市上设置人为的壁垒。a  ̄ -P2 日 x 3]7 收入 主要用 于 自己消费。和老 一辈农 民工 《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 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节衣缩食、将节省积攒的血汗钱用于家乡 发布后,经调查,许多省会城市都将农民工 亲人的衣食住行,以 及住房、产业等不动 购房在6平方米之上作为落户条件之一。 目 D 产投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舍得光顾和享 前房价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这种经济 用 “ 城里人 的消 费场所 、生活方 式 ,他 壁垒对普通农民来说是难以逾越的,实际上 们的储蓄也投入到了城市消费之 中。 是把他们排 除在外 ,成为是他们融入城市 的 与老 一代农 民工相 比,新 生代 农 民工 大障碍。又如,目前不少省会城市落户要 受过更好的教育,具备了更高的素质。第 求农民工具有高中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不 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初中 少地方仍然要求达到大专文化程度 。这对 以 文 化程度 占 o%,高 中文化程 度 占&%, 71 7 初中为主要群体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也是 比以前高出&4 百分点和2 5 个 个百分点。更 进城落户的一大障碍。 好的教育唤醒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 权益之 “ 惑”。 他们承担着城市最 与老一代农 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 更强烈的权利诉求 ,具有较强的 民主意 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却拿着最 低、最少的工资。他们与城市产业工人相 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 由于没有吃过太多的苦,没挨过冻和 比,享受不到应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待 饿,温饱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所以新生 遇,各项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处于 代农 民工在 吃苦耐 劳上与 父辈相 比差 了许 城市 里的社会底层 。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现状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现状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现状调查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现状,为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帮助。

方法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463名新生代农民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新生代农民工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6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第一代农民工。

结论新生代农民工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5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52-02investigation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grant workers in cenozoiclu guang-li,zhou xin-ming1.hen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enan kaifeng 475004;2.medical college of henan university,henan kaifeng 475004【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grant workers in cenozoic,and help them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methods 463 migrant-worker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with scl-90.results the score ofmigrant-workers in the somatization,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depression,anxiety,hostility,terror,paranoia and psychoticis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usual models;and the score of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depression,anxiety,hostile and paranoi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grant workers in cenozoic is serious.【key words】 cenozoic;migrant workers;mental problems1 引言“农民工”一词出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社会现象,也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和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1]。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的人文关怀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的人文关怀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的人文关怀摘要: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受到各方面关注和帮助,但其在就业中面临困境的现状仍未改变。

在当前形势下,面对群体特征突出的新生代农民工,要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实现健康从业,政府和社会各界均应从加强人文关怀力度出发,积极参与。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人文关怀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受到来自学界、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原因在于这一群体的数量庞大,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庞杂,且社会影响性很大。

在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中,就业问题是重中之重。

虽经各方努力,但大量权威资料仍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中存在诸多问题。

笔者认为,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过程中需加强人文关怀力度。

一、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

人文关怀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承认人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尊重人的主体性;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的人文关怀在于肯定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从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稳定从业,以及健康成长。

当前,已成为产业工人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强的群体特征:首先,由于成长的时代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时代性和发展性。

在就业中,表现为有较高的心理预期,期待个人价值的彰显,期待未来的发展。

其次,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中表现出普遍的耐受能力较低的特点。

再次,由于历史及制度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又事实上的处于的城市社会边缘性角色。

新生代农民工的这些特点,使得他们在就业中既面临就业难带来的物质压力,又面临包括事业成就感缺失、个人精神需求无法满足的精神压力。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点、问题与反思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点、问题与反思

涉及农 民工权益保护等综合性的法律法规共 5 部 , 年发 布的 《 6 占 广东 省 青少 年发 展 报 告 》 示 , 2 . %的 显 有 74 81 ; .% 涉及 取 消不 合理 收 费 , 改善 农 民工就 业 环 境 , 提 新生代农 民工希 望在 务 工城 市买房 成 为新 “ 客家 ” ; 供农 民工就 业 服务 的法 律 法 规 共 7 7部 , 1 . % ; 占 1 1 涉 5 .%的新 生 代农 民工 表 示 “ 得 好 , 意 待 下 去 ” 02 干 愿 ; 及农 民工社 会 管理 的法 律法 规共 4 9部 , 7 ; 占 % 涉及农 “ 干几 年 回家 ” “ 尽 快 回家 ” 加 起 来 只有 不 到 再 或 想 的 民工子 女受 教 育 的法律 法规 共 1 6部 , 2 3 ; 占 . % 涉及农 两 成 。这 与第一 代农 民工从 农 村 到城 市最 后 返 乡 的经 民工 计划 生 育 、 医疗 保 健 的法 律 法 规 共 1 1 , 1 . 历 有很 大 的不 同 。 2 部 占 7
镇 化 率增 长超 出 了 1 百分 点 , 口增长 了 近 3 。 3个 人 亿
2 .%。9 12 0年 代 中期 , 村 外 出劳 动 力 中 , 过 初 中 农 受
城镇 化进 程 的加 速 推 进 , 方 面 意 味 着 大 量 农 村 教育 的则 占到 了 5 % 以 上 , 呈 进 一 步 上 升 态 势 。 一 0 且 ] 人 口的经济 生 产 方 式 经 由第 一 产 业 向第 二 、 三 产 业 20 年 , 部 沿 海 某 地 级 市 外 来 务 工 人 员 的 调 查 表 第 06 东 转变 , 另一 方 面也 意 味着 大量农 民子 女 ( 中相 当一 部 明 , 中文化 程度 的 比例达 到 了 6 .% , 中 以上文 化 其 初 51 高 分 是新 生代 农 民工 ) 的成 长环 境 由农 村 转 移 到 了城 镇 , 程 度 的 比例 也达 到 了 2 .%l 48 1 。2 1 0 0年 8月 , 江苏 省 他 们 面对 的不 再 是 过 去 农 村 的人 和事 , 是 城 镇 中全 农 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 而 江苏 省新 生代农 民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维护的对策与措施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维护的对策与措施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维护的对策与措施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日益增多。

这些农民工成为了城市建设和生产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劳动权益的维护。

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维护,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让农民工了解自己的劳动权益,知晓相关法律的保护措施。

可以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法律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让他们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二、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推动建立劳动合同制度,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建立健全的劳动合同制度,不仅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可以为农民工提供一种法律保障,一旦发生劳动纠纷,便有法律依据可循。

三、加强劳动监督和仲裁机构建设政府需要加大对劳动监督和仲裁机构的建设力度,提高劳动监督的效力和仲裁的公正性。

这样一来,农民工在维权时就可以更方便地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确保自己的劳动权益。

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农民工权益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当加大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力度,确保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的保障。

特别是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需要得到更加重视和完善。

五、加强农民工权益维护组织建设建立农民工权益维护组织,是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些组织可以帮助农民工了解自己的权益,组织维权行动,同时也可以对雇主进行监督。

政府应当加大对这类组织的支持力度,让他们在维护农民工权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提高公众对农民工的认知和理解公众对农民工的认知和理解也是影响农民工权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对农民工歧视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会让农民工感到困惑和无助。

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农民工的认知和理解程度,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

让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走进“春天里”

让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走进“春天里”

让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走进“春天里”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前发布了一份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这是近年来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关于“80后”、“90后”农民工群体的较完整的一份调查。

它让那些“漂着的群体”的面孔逐渐清晰,让更多人看到了“春天”与这些身处社会最基层人群的距离,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央与相关部门推动这一群体走向“春天”的决心。

1.5亿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占到60%。

作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城市居民生活须臾难离的依靠。

但我们当中有多少人真正关注、了解他们?如果不是一年一度的“讨薪潮”、“用工荒”,他们几乎很难进入大众媒体的视野。

今天,当他们通过这份调查报告,整体地站立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农民工抑制不住的发展冲动和改变自身命运的渴望。

与父辈相比,他们受教育的时间长,外出务工是为了寻找自我发展机会;他们劳动合同签订率有所增长,维权意识更强;他们频繁跳槽,希望融入城市和社会,渴望认同,追求梦想。

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农民工仍显尴尬的身份处境和需要重视的生存状况。

与父辈一样,他们至今依旧游走在城市与农村的边缘,面临整体收入偏低、工作稳定性差、劳动合同不规范、社会保障水平偏低、职业安全隐患较多等处境。

大多数人的职业命运,依然是在高强度的低端产业岗位上卖苦力。

过去30年中,农民工经历了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从“第一代”到“新生代”和“第二代”,从“暂住”到“常住”或“居住”的实质性转变,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去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中央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概念,传递出中央对这一群体的高度关注。

然而,作为中国城镇化建设中的阶段性矛盾,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环境的根本改善,是一个艰巨、长期的工程,不仅需要制度关怀,还需要从政府、社会、市民层面,包括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进行全方位调适。

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缺少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渠道,缺少融入城市的能力,是他们面临的现实。

中华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最新调查报告

中华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最新调查报告

中华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最新调查报告标题:中华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最新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是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最新调查数据编写而成。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和扶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保障。

一、引言自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为城市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低薪、缺乏权益保障和职业发展机会有限等。

本报告将详细分析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查结果概述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有近80%的人在离家外出打工,主要为了解决生活和家庭经济压力。

然而,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在职场方面,60%的新生代农民工收入较低,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而没有机会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职业发展。

同时,约有30%的农民工在工作中遭受不公平待遇,如长时间工作、拖欠工资等。

此外,一些农民工还面临着社会融入的困难,包括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

三、问题分析1.低薪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普遍面临低薪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技能水平不高和工资谈判能力不足所致。

2.缺乏权益保障:由于缺乏组织和权益保护机构的支持,农民工在工作中存在被剥削的风险。

3.职业发展机会有限:大多数农民工没有机会学习和接受职业培训,导致难以晋升和提高自己的工资水平。

4.社会融入困难:农民工在城市中很难融入社会,缺乏居住、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四、政策建议1.加强教育培训:政府应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2.推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和完善最低工资制度,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收入,避免低工资成为他们生活的负担。

3.保护与维护权益:建立农民工权益保护机构,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和维权支持,有效预防和打击不公平待遇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 队精 神 、 好 团 结互 助 , 正体 现 出 中国 搞 真 工人 阶级 的伟大 品格 。
电询 取告例联 : 红 话7 82 。 信 电垂 , 广 t 。 人 嚣 : 膀 1来 垂 索 TJ 器 , 14 6 来 流 系 胡 电 广一6 晓 0 9 告 ’ 34

‘目El 口日曰日 .. ‘ .‘‘


后 、O 。 9 后 目前 , 这批 人 在 外 出打 工 的 15L . { 农 民工 中 &N 6 % ~ 方面 , o。 他们 出生 P A AP 上 学 , 完 学就 进 城 打 工 , 对 来 讲 , 农 上 相 对 业、 村、 农 土地 、 民等 不 是那 么 熟 悉 。 一 农 另
副主席 乔 传 秀率 调研 组 就 劳模 管 理服 务 和 新 生代农 民工成 才成 长等 问题在 山东调 研 。 乔 传 秀在 青 岛港 集 团与 新 生代 农 民 工 座 谈时 强调 , 大农 民工特 别是 新生 代农 民 广 工为 促进 我 国经 济 发展 和社 会 进 步作 出了 重 要 贡献 , 发挥 了重 要作 用 。 级工 会 要 高 各 度 重视和 切实 做好 新生代 农 民工 工作 , 对 针 他 们的 实际特 点 , 进一 步从 工作上 、 活上 、 生 思想 上关 心他们 , 善待 他们 , 扶持 他们 , 力 着
关 注
2 1 年 1 3 日 ,国务 00 月 1 院 发 布 的 2 1 年 中 央 一 号 00
文件《 关于 加大 统 筹 城 乡发 展 力 度 进 一 步 夯 实 农 业 农 村发 展基 础 的若干 意 见》 中 , 次 使 用 了“ 生 代 农 首 新 民工 ” 的提 法 , 并要求 采取 有针对 性 的措施 , 着力解 决新 生代农 民工 问题 , 新 生代农 民 让
毕 工会高良关定新生代农民工
2 1 年5 6 8日,中华全 国总工会 0 0 月2  ̄2
善管 理 ,强 化科学 管理 和人性 化管 理理念 , 积 极履行 社会责 任 , 使广 大职 工实现 体面 劳 动 。要深 入 细致 地 做 好思 想教 育和 培 训 工 作 , 助他们 提高 思想道 德素质 和技 术技 能 帮 素质 , 加强 企业文 化 、 工文化 建设 , 职 开展 喜 闻 乐见 、 富 多彩 的业 余 文化 活动 , 丰 满足 他 们 的精神文 化需 求 , 让他 们切 实感受 到工 会 作 为职工之 家 、 民工之 家 的温 暖 。 农
维 护他们 的合法 权益 希望 , 大职 工尤其 是新 生代 农 广
民工 , 要坚定 理想信 念 , 持 自强不 息, 足 坚 立
本职 、 岗敬 业 , 于学 习 、 于创 新 , 强 爱 勤 勇 增
程 中面 临的 困难与 问题 , 他们在 推 动企 业 使 发 展中 实现 自身的健 康发 展。 要督 促 企业 改
工市 民化 。 胡锦涛 主席在 2 1年 全 国劳动 模 00 范和先进 工作 者表彰 大会 上讲话 时指 出 , 要 关 注千 千 万万 的 新生 代 农 民工 , 让广 大 劳 “
们在 文化程 度 、 格特 征、 工的主 要 目的 、 人 打
城市 认 同感、 生活 方式 、 工作 期望 、 与农村 家 庭 的经 济 联系 等方 面 与第 一 代 农 民工也 迥 然不 同 ; 他们 的“ 市梦 比他 们 的父辈 更 城 远 执著 , 他们 中间大 多数根 本没有 务农 的经 历 和经验 , 也不 愿意 在结束 了若干 年 的打工 生 涯后 回乡 务农 。他 们不 同于他们 的 父辈 , 不 再 为攒钱而 使 自己变成“ 苦行 僧 ”个 人 消费 ,
支 出快速 增 加 。 查 显 示 , 6 . %的人 收 调 有 85 入 主要 用于 自己的 吃 、 、 、 , 资很 少 穿 住 行 工 寄 回 家 , 0 的人拥 有 手机 ;部 分 人还 崇 尚 7% 享受 , 喜欢攀 比。
动 群众 实现体面 劳动 ” 。
“ 生代农 民工 ” 主要 是指2 世 纪八 九 新 , O 十年代 出生 的农村 人 口, 人们 习惯称 之为 8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