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选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教案苏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教案苏教版选修3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过程,了解在原子、分子等不同尺度认识物质结构的价值和意义,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

2.了解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培养实验探究与创新精神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1.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2.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具体内容(1)研究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化学键理论知识和分子间作用力知识。

(3)分子的空间结构知识。

3.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方法、模型化方法、科学假设和论证方法、量子力学研究方法、光谱和衍射实验方法等。

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1)由于道尔顿最早提出了原子论,合理地解释了当时的一些化学现象和规律,给化学奠定了唯物主义理论基石,所以道尔顿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2)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是逐步深入的。

虽然很多科学家得到了一些错误的结论,但对当时发现真相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能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来拍摄表示原子图像的照片并且能在晶体硅表面上用探针对原子进行“搬迁”。

例1 (2019·雅安期末)原子结构模型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1803年实心球模型→1904年葡萄干布丁模型→1911年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913年的轨道模型→20世纪初电子云的原子结构模型。

对轨道模型贡献最大的科学家是( )A.玻尔B.汤姆生C.卢瑟福D.道尔顿答案 A解析①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②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布丁”的原子结构模型。

③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④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三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三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物质和其相应的反物质相遇后发生湮灭,所有的质量完全 转化为能量。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推测制造阿尔法磁谱仪核心部件 的材料是 A.FeO C.Fe3O4 B.Fe2O3 D.Fe3C ( )
自我·检测区
专题1
(2)反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H-+OH+===H2O B.H++OH+===H2O
知识·回顾区
专题1
电解 2. 2FeCl2+Cl2===2FeCl3,2H2O=====2H2↑+O2↑ 对 等化学反应的认识,用“原子、分子、离子、元素、 质量”完成下列填空: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微粒是 分子 。 (2)化学变化中可再分的微粒是 分子 , 不可再分的 微粒是 原子 。 (3)化学反应前后, 分子 的种类和个数可变,化学 反应前后不可变的是 原子 的种类和个数、元素 的 种类、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 质量 。
学习·探究区
专题1
2.1911 年前后,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 α 粒子 轰击极薄的金箔,为了解释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 式结构学说。 图中, 黑点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 曲线 ab、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cd 和 ef 表示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 α 粒子的运动轨迹, 能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图是 ( )
学习·探究区
专题1
解析
在金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且质量很大,占有
的体积很小, α 粒子(带正电, 用 质量较小)轰击金箔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时,大部分 α 粒子可畅通无阻地通过,极小的一部 分发生偏转或被笔直的弹回。
答案 D
学习·探究区
探究点二 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课标要求].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

.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物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

.物质结构探索的内容的关系。

性质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键理论。

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空间分子的()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等人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对人类探)年(玻尔→)年(卢瑟福→)年(→汤姆生)年(道尔顿索物质结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实验方法上的改进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谱仪、电子显微镜器有红外光谱仪、测定物质组成及结构的新仪。

仪.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

其中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分子结构决定分子的性质(结构决定性质)。

.物质的性质反映物质的结构。

.元素周期律有助于从理论上指导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应用。

.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的概念。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

.中世纪初,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原子概念,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解析:选正确的顺序是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一种原子模型代表了人类对原子认识的一个阶段。

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的原子模型是().电子云模型.玻尔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解析:选玻尔原子模型认为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

.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发表了他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成果:使一束α粒子(质量数为,带个单位正电荷)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

2021-2022年高中化学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教案 苏教版选修3

2021-2022年高中化学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教案 苏教版选修3

2021年高中化学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教案苏教版选修3【课标要求】1.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与价值,认识在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2.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了解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

3.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物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

【教材内容展示】1.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原子学说、原子分子论、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有机物认识的进展、波粒二象性、量子化学、实验方法上的改进。

2.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揭示物质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根据结构预测物质性质、合成或分离预期性质的新材料、从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现象、研究结构实现绿色合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思考】1.大千世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如何才能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新物质?一、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阅读]教材P(2~3)——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P(8~9)——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交流与讨论]3.是谁最早提出科学的原子概念?人们通常称的原子之父又是谁?4.原子学说的基本要点是什么?它能否解释“1体积的氯气和1体积的氢气生成2体积的氯化氢”?试分析原子学说缺陷所在。

5.是谁最早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原子分子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基本要点是什么?6.俄国化学家________________总结出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______的变化而呈现周期性变的化。

他排出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包含_____种元素。

元素周期律从理论上指导了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应用。

7.19世纪中叶以后,对有机物认识有何进展?8.物理学上的那些重大发现提供了分析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理论基础?9.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的实验方法有何发展?10.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建立在_______的基础上的,最有影响的两位物理学家是________和_________,前者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实验提出原子结构的有核模型,后者研究了______________后,大胆地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高中化学专题一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作业苏教版选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专题一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作业苏教版选修3(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专题一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作业苏教版选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专题一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作业苏教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专题一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作业苏教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专题一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基础达标]1.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质量数为293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57 B.47C.61 D.293解析:选A.根据题意可知,原子中质子数为118,质量数为293,因此中子数为293-118=175,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因此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175-118=57。

2.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发明和发现,它们为世界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以下发明或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的是( )①火药②指南针③造纸术④印刷术⑤炼铜、炼铁、炼钢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⑦人工合成蛋白质⑧提出原子—分子学说A.②④⑥⑧ B.①③⑤⑦C.④⑤⑦⑧ D.①③④⑧解析:选B。

指南针、印刷术不属于化学史上的贡献。

3.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A.发现新物质B.合成新材料C.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D.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解析:选D。

当今化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发现新物质,A项对;合成新材料,开发新能源,B 项对;揭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以及“绿色化学”等,C项对;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是早期化学研究的内容,D项错。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下列对于如图元素符号角标的说法,错误的是()A. \ X原子的中子数为\ A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ZC. 若右上角标为\ 2-,则表示该元素的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D. \ 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Z【答案】A【解析】 A.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A-Z;B.左下角为质子数,故 B正确;C.右上角为所带的电荷数,则表示该元素的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Z,故 D正确;2.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中最初产生的只有氢原子,“氢燃烧”产生 ^4He原子,“氦燃烧”产生 ^12C、 ^16O、 ^20Ne、 ^24Mg等原子,之后才产生重核元素。

“氦燃烧”过程可表示为: ^4He+ ^4He\rightarrow ^8Be\, ^8Be+ ^4He\rightarrow ^12C\ast \rightarrow ^12C+ \gamma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4He+ ^4Herightarrow ^8Be属于化学反应B. 一个\ ^8Be原子中含有\ 4个中子C. \ ^14C与\ ^14N互为同位素D. \ ^12C与\ ^14C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其核外电子数不同【答案】B【解析】 A. ^4He+ ^4He\rightarrow ^8Be的变化过程中原子核发生了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范畴,故 A错误;B.一个 ^8Be原子中质子数为 4,含有中子= 8-4= 4个,故 B正确;C. ^14C与 ^14N属于不同元素的不同原子,不能互为同位素,故 C错误;D. ^12C与 ^14C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其核外电子数相同,故 D错误;3.有“新材料之王”之称的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高于 90\%的新型纤维材料。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在 CO_2中, Mg燃烧生成 MgO和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 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B. \ Mg、\ 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 r(Mg^2+ )gt r(Mg)C. 在该反应条件下,\ Mg的还原性强于\ C的还原性D. 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答案】C【解析】 A.元素 C除存在金刚石和石墨外,还存在足球烯 (C_60)等同素异形体,故 A 错误;B. Mg有 3个电子层, Mg^2+ 为 Mg失去最外层的 2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只有 2个电子层,故半径 r(Mg^2+ )\lt r(Mg),故 B错误;C.该反应为: 2Mg+ CO_2\overset点燃==2MgO+ C,此反应中 Mg为还原剂, C为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即还原性 Mg\gt C,故 C正确;D.该反应放出光,即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故 D错误;故选 C。

2.许名著名化学家对化学的发展做出广巨大大贡献,下列打关化学家与他们的成就对化关系不正确的是()A. 侯德榜--创立了联合制碱法B. 凯库勒--首次提出了“有机化学”概念C. \ C维勒--首次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D. 门捷列夫--创设了元素周期表【答案】B【解析】解: A、我国的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碱的制作的垄断,故 A正确;B、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分子结构模型,解释了苯分子中高不饱和度的现象,故 B错误;C、维勒用无机物制得了有机物尿素,是首次用无机物制得有机物,故 C正确;D、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预言了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和相似性,故 D正确.故选 B.3.利用无机物离子 (L)Ru^Ⅲ(H_2O)^5-和 Ce^Ⅳ(NO_3)_6^2-(如图简写为 Ce^Ⅳ),实现了水在催化剂作用下制氧气。

高中化学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综合测评 苏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综合测评 苏教版选修3

专题综合测评(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B.3p2表示3p有两个轨道C.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D.同一原子中,2p、3p、4p的轨道数依次增多【解析】3p2表示3p上有2个电子,故B错误;1s、2s、3s电子的能量依次增大,故C错误;同一原子中,2p、3p、4p的原子轨道数相同,故D错误。

【答案】 A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答案】 C3.下列关于电子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61480020】A.s电子绕核旋转,其轨道为一圆圈,而p电子是走∞字形B.s轨道都是球形轨道C.轨道不同,电子云的形状也不一样D.电子云图是形象地描述电子在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大小的图形【解析】A项不正确,因为电子运动并无固定轨道,s电子在核外运动,电子云图或概率密度分布图呈球形对称,其剖面图是个圆,而p电子云图或概率密度分布图呈纺锤形,其剖面图是∞形。

【答案】 A4.(双选)若某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基态原子共有3个电子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C.该元素最高正价为+3D.该元素原子M能层共有8个电子【解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5s2,该元素为39号元素钇,位于周期表中第5周期ⅢB族,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M电子层共有18个电子。

【答案】BC5.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W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C.p原子轨道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Z元素D.X元素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解析】由题干信息知:X为F、W为P、Y为S、Z为Br、R为Ar,第一电离能P>S,A项错误;Br-比Ar多一个电子层,B项错误;p原子轨道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P,有3个,C项错误;F元素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对人类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的学说中包含下列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用现在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
A.只有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①不确切;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空间内高速运动,③不确切。

【答案】 B
2.化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是( )
【导学号:61480002】
A.火药的发现
B.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
C.“原子分子论的提出” .
D.氧化还原理论的建立
【答案】 C
3.提出核式原子模型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
A.玻尔 .
B.卢瑟福
C.汤姆生 .
D.道尔顿
【解析】核式原子模型是由卢瑟福提出的,他认为原子大部分是空的,电子随意的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运转。

【答案】 B
4.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

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才有NMR现象。

试判断下列哪种原子不能产生NMR现象( )
A.13 6C .
B.14 7N
C.16 8O .
D.3115P
【解析】只有质子数或者中子数中至少有一个为奇数时原子核才有核磁共振现象。

在16
8O中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8,都是偶数,故无此现象。

故选C。

【答案】 C
5.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④道尔顿原子学说
⑤核式模型
A.①③②⑤④ .
B.④②③①⑤
C.④②⑤①③ .
D.④⑤②①③
【解析】④道尔顿学说1803年,②“葡萄干布丁”模型1903年,⑤核式模型1911年,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1913年,③量子力学模型20世纪20年代。

【答案】 C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导学号:61480003】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B.原子中肯定含有中子
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然后不能再分
D.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原子组成中还存在更小的微粒,如夸克
【解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但其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

随着科学的进步,发现质子和中子还可以分为更小的微粒。

【答案】 D
7.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原子学说 .
B.提出分子学说
C.发现元素周期律 .
D.发现能量守恒定律
【解析】门捷列夫的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绘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A、B两项分别为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的贡献。

【答案】 C
8.19世纪末,开始揭开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
A.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
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C.英国科学家汤姆生
D.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答案】 C
9.(2016·杭州高二质检)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O4(),有关O4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O4与O3、O2互为同素异形体
B.O4比O2稳定
C.相同质量的O4与O3所含原子个数比为4∶3
D.O4的摩尔质量是64 g
【解析】O4是一种新的氧分子,A正确;能在自然界稳定存在的物质,化学性质较稳定,故O2稳定,B错误;相同质量时,O原子个数比为1∶1,C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1,D错误。

【答案】 A
10.“飞秒(10-15 s)化学”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利用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解析】运用激光光谱技术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

分子的形成和分解都是通过原子的运动完成的,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无法观察到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答案】 A
11.艾滋病问题备受世人关注。

最近医学家们通过用放射性14C标记的C60发现一种C60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通过断裂DNA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病毒。

以下关于放射性14C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与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B.是C60的同素异形体
C.与12C所含的中子数相同
D.与12C互称同位素
【答案】 D
12.在探索生命奥秘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认识到生命细胞的组成和元素周期表有密切的关系。

约占人体总质量99.95%的11种常量元素均位于周期表前20号元素之内,其余0.05%由10多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组成。

在微量元素中,只有B、F和Si位于短周期,其余均属于第4周期或第5周期。

在常量元素中,除H、N、P外,在现在的元素周期表含有的元素中(写出元素符号):
(1)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2倍的是
______。

(2)能显示化合价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跟它处在同一周期的还有一种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

(3)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它的相邻元素是________。

(4)剩余的两种元素,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带电量也相同,但符号相反。

这两种元素是______和________。

【解析】(1)最外层为最内层电子数2倍而最内层电子数为2,则符合条件的且属于前20号元素的为,而Si为微量元素,所以符合条件的为C。

(2)显示化合价最多的元素为Cl,其化合价有:-1、0、+1、+3、+4、+5、+7等,与它处于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常量元素只有S。

(3)根据半径的递变规律,前20号元素中半径最大的为K,前20号元素中与它相邻的为20号元素Ca和11号元素Na。

(4)剩余的两种元素为Mg与O。

【答案】(1)C (2)Cl S (3)K Na和Ca
(4)Mg O
[能力提升]
13.“大爆炸”理论指出:200亿年以前,宇宙中所有物质都包含在一个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的原始核中。

由于某种原因它发生爆炸,首先产生了中子、质子和电子,随后就产生了元素。

据此分析,你认为最先产生的第一种元素应该是( )
A.H .
B.O
C.Fe .
D.C
【解析】由于大爆炸后首先产生了中子、质子和电子,随后才产生了元素,所以最简单的氢原子应是最先产生的,即最先产生的第一种元素应是氢元素。

【答案】 A
14.科学研究发现铂的两种化合物(短线表示化学键)有不同的特性,其中a具有抗癌作用,而b没有。

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导学号:61480004】
A.a、b分子中,Pt原子与2个Cl原子、2个N原子间形成的结构与CH2Cl2相似
B.a、b是不同物质
C.a、b互为同素异形体
D.a、b是同一物质
【解析】a、b两种分子的结构都是四边形,但它们中的—Cl与—NH3所处位置不同,前者是顺式,后者是反式,互为顺反异构体;a、b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不是同一物质;同素异形体是对于单质而言的,不能用于化合物。

【答案】 B
15.近期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

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N4转化为N2属于物理变化
C.N4的摩尔质量为56
D.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
【解析】N4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因而是一种新型的单质,而不是化合物;N4和N2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两者的转化是化学变化;N4的摩尔质量为56 g·mol-1;N4和N2的关系是同素异形体。

因而A、B、C错误。

【答案】 D
16.科学家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

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量,但电荷符号相反。

(1)若有α粒子(即氦离子)的反粒子,则该粒子的质量数为________,电荷数为________,α反粒子符号可表示成________。

(2)近几年,欧洲和美国的科研机构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

试推测反氢原子的构造是 ________。

A.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1个不带电荷的中子与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解析】所谓反物质,它的原子核是由反质子和反中子构成的,带负电荷。

在茫茫宇宙中是否有反物质的存在,这是目前物理学家和天体学家关注的焦点。

本题立足于化学原子的组成,拓宽视野,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答案】(1)4 -2 He2-(2)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