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_Microsoft_Word_文档
父母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5篇

父母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5篇第一篇:父母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父母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时间飞逝,孩子不经意间已经成长为青少年了.孩子长大了可是父母还来不及高兴发现还是怀念孩子小时候对我的依赖和拥抱。
因为现在孩子不愿意跟我们沟通了,嫌我们唠叨了,我们家长不知道孩子的想法了等等。
是的,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我们家长最头疼的是跟孩子沟通,在这里小编就来为各位家长整理一些列关于父母如何跟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方法。
1)与孩子交朋友。
放下父母的身段,与孩子交朋友,坦城交流。
才能走进孩子的心境,我们才会知道孩子需求和想法。
孩子错误的行为我们才能及时的纠正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譬如遇到孩子有些不良行为时,如上网成瘾、抽烟等,父母首先要冷静处理,不要气昏了头。
要以体贴、谅解的语气鼓励孩子说出原因或心中感觉,巧妙地使用沉默与倾听,领略孩子谈话的要点或弦外之音。
由于父母的态度诚恳及友善,孩子会毫无保留地宣泄内心的情感,通过聆听、对话的方式,父母逐渐引导孩子重新思考问题的核心,共同摸索一个解决的办法,孩子知道父母尊重他、愿意接受他,了解他和帮助他,当然孩子也就会听父母的话,改正不良毛病2)沟通的语气要友善。
父母只有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才能使孩子感到爱和温暖,才能使孩子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才能达到孩子愿意接受教育的目的。
与孩子交朋友对孩子的行为要以认可的态度,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完美无缺的标准,高出孩子实际年龄的尺度来要求孩子。
否则,就会造成孩子对父母惧怕的心理,甚至是存有戒心,那么他就会敬而远之,不可能向父母袒露胸怀的。
3)学会倾听。
在生活中,与任何人沟通,我们都要学会倾听,我们也一直教育孩子从小要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所以我们自己也会做一个倾听的执行者。
与孩子交流的时候,静静的倾听,不管孩子的方向是对的还是错的,等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完。
父母再与孩子交流,表达你的建议。
4)尊重孩子的想法。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都寄在孩子的身上,逼着孩子学这学那。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1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沟通1、家长要有青春期意识许多家长对孩子的青春期变化感到突然,没有思想准备,更不必说有预先干预的理念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这些家长由于没有青春期意识,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后知后觉,看到孩子不同以往的表现,只是一味强调孩子“不乖了”、“逆反了”等,情绪就会烦躁不安,进而直接影响对孩子无端干涉的频率、范围和方式,引起进入人生第二加速发展期孩子的强烈不满。
青春期是个体长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年龄阶段,它虽是悄然而至,但却是逐渐进入的,且有明显的生理发育表征(第二性征)和心理变化的外部表现。
父母如果有青春期意识,对家庭教育能够多投入些时间、精力和感情,是会及时捕捉到种种变化,欣然迎接孩子的青春期的,并坦然面对孩子对父母依恋的减弱,修整以往的教育方式。
相信这样的父母,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就会自然、顺畅得多。
2、实现好两个过渡青春期是人生旅途中一个非常美妙、奇异、灿烂的时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欣喜地体验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性意识的觉醒,体验着自己的长大,他们“变得有主意了”,就是因为他们自觉长大了,成人心态在他们内心正迅速膨胀。
面对他们,父母必须逐渐实现从父母心态向成人心态的过渡。
某些家长仍然抱着孩子还小时对他的那种“父母心态”,与孩子沟通,总是居高临下的态势,期望孩子还能像“以前那样乖”;一开口总是“教育”的口气,那么,孩子是不会向你敞开心房的。
第二个必须实现的过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从权威的影响到客观的分析引导过渡。
这点与第一点是密切联系的。
对自觉已经长大的青少年,父母的权威在渐渐失落,当前因为社会的迅猛发展,不注重学习的家长,常常一开口就显得很外行,权威的失落真有“一落千丈”之势。
某些家长还一厢情愿地采用指令式、批评式的“教育”,道理都懂的初中生当然不会买账。
他们在遇到困难、问题、挫折之后,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客观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设身处地的。
家长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技巧

家长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技巧家长与青春期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正在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家长与青春期孩子建立更好的沟通。
1.倾听和尊重青春期是孩子开始形成自我身份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更加重要。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倾听他们的感受,不要轻易批评或忽视他们的意见。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到被听到和尊重,从而更愿意与家长进行开放的对话。
2.创造一个开放和互惠的环境家长应该创造一个开放和互惠的环境,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随时与家长交流,并且不会受到批评或惩罚。
家长应该保持耐心,避免用指责或愤怒的语气对待孩子。
家长可以提供一些私人空间,比如和孩子一起散步、去咖啡馆,或者建立一个特定的“谈话时间”,让孩子有机会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担忧。
3.不要仅仅关注问题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不仅应该关注问题和负面行为,还应该关注孩子的积极方面。
可以询问孩子他们最近有什么喜欢或感兴趣的事情,鼓励他们分享他们的成功和成就。
给孩子积极的反馈和赞美,让他们感到被接受和支持。
4.提供指导和支持在青春期,孩子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惑、焦虑和挑战。
作为家长,你的角色是提供指导和支持,而不是决定孩子的一切。
尽量避免以指责或命令的方式与孩子交流,而是用开放性的问题和建议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孩子感到你是他们的支持者和盟友。
5.尊重隐私在青春期,孩子开始需要更多的隐私和独立空间。
虽然作为家长,你有责任确保孩子的安全和健康,但也要给他们一定的隐私权。
避免非理性地私人物品,如日记、手机等,这会侵犯孩子的隐私。
相反,鼓励孩子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但也要尊重他们选择保留的信息。
6.建立规则和限制在沟通中,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些规则和限制,以保持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家长应该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期望,并让孩子知道他们的决策是基于关心和关爱。
同时,要尊重孩子的意见,鼓励他们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这样他们会更有责任感。
和青春期儿子沟通技巧

和青春期儿子沟通技巧第一、倾听。
家长应该主动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在和他们交谈时要避免过于强调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留下充足的时间来听取孩子自己的想法。
第二、尝试共情。
在谈话过程中,可以尝试理解孩子的情感和行为,并学会共情和理解。
这不仅有助于建立家庭关系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三、尊重孩子的隐私。
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并允许孩子有一些独立的时间和空间。
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随意干涉孩子的事情,以促进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和青春期儿子沟通时千万不要做的事:第一、端着架子命令孩子。
同一件事,如果家长平心静气地说,便不足以激起孩子的负面情绪。
而如果用强硬的口吻说,则很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情。
第二、总说反话刺激孩子。
面对孩子的屡教不改、屡教不改,有一些家长直接放下狠话。
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思维直来直去,他们并不能读出这番话的深意。
如果感受到家长对自己失望至极,他们很可能丧失自信,干脆破罐子破摔了。
第三、跟在背后唠叨孩子。
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错路,很多父母喜欢给他们传授人生经验。
本意是好的,可叛逆期孩子不仅不买账,反倒会嫌你啰嗦。
父母喜欢把唠叨视为“为孩子好”,但孩子只会觉得不被信任。
和青春期儿子沟通的好处:好处一:与孩子交流有利于真正地了解孩子。
家长经常和孩子聊天,才能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把爱和帮助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
如果父母不注重和孩子聊天,就无法了解孩子的需求。
孩子小时依赖父母、很听话,稍一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便不愿再听父母的教导,慢慢地和父母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
好处二:有助于父母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
孩子渴望与父母交流,他们常常会在与父母的闲谈中道出自己在学校中的各种经历。
如果父母能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诉说,就会对孩子的个性、交友和处事有个清晰的了解,在教育和辅导孩子时就比较容易,而且也有效得多了。
好处三:良性解决问题。
沟通的处理方式,让孩子感觉比你呵斥他要好的多。
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按照章法来的,只要你用心按捺住脾气,沟通,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家长如何与青春期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

家长如何与青春期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青春期,是孩子生命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也是家长们头疼的时期。
孩子们在这个时期经历着身心上的巨大变化,情绪多变,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也变得更为复杂。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成为了许多家长关注的焦点。
1.倾听胜于指导在面对青春期孩子时,倾听往往比指导更为重要。
给予孩子足够的倾听空间,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接纳,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基础。
2.尊重孩子的独立性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希望得到更多的自主权。
在沟通时,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建立互信关系。
3.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家长可以尝试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沟通环境,让孩子感到可以随时与家长交流。
不要在孩子表达意见时进行打断或批评,而是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善用非正式时机有时候,家长可以在非正式的时机与孩子沟通,比如一起散步、一起做饭等。
在这些轻松的场合,孩子可能更容易打开心扉,分享他们的内心世界。
5.不要强行沟通如果孩子暂时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家长不应该强行逼迫。
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等孩子情绪平复后再进行沟通可能效果更好。
与青春期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的关键在于倾听、尊重、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以及善用时机和不强行沟通。
只有建立起互信和尊重的关系,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才能更加顺畅和有效。
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善用非正式时机,并且不要强行沟通,这样才能有效地与青春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
怎样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怎样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一、作为父母要少说教,多请教。
青春期的孩子自认为长大了,所以父母不能跟他对着干,要学会顺势而为,要引导他,尊重孩子,经常托举、表扬、鼓励孩子。
二、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冲动,情绪浮躁,极端化,这时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用平静的心态去化解他们,坚决不能跟着孩子激动,大声喊叫,要控制好负面情绪,要深呼吸,放松自己的心情,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后再互相进行沟通。
三、经常关注孩子情绪波动,做个傻妈妈,做个高远的父亲,跟孩子讲述民族、国家、人类的正能量事件,交流生命的意义,三观等。
很好的引领孩子步入青春期正轨。
四、学会倾听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减少唠叨,这样能得到孩子的认可。
孩子诉说时重复尾句的话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
这样孩子就会相信我们,愿意和我们交流心得,沟通感情,从而我们会更加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内心世界,交流、沟通起来会方便很多的。
父母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技巧(精选8篇)

父母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技巧(精选8篇)父母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技巧篇11.共情的方式孩子虽然小,但是他跟我们成人一样需要理解。
因此,表达我们对他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面看电视的实例为例,如果我们不是强行制止孩子看电视,而是先表达我们对他迫切想看动画片的这种心情的理解,那么事情就不会那么糟糕了。
“妈妈知道,你特别想看完这个动画片再吃饭对不对?这么好看的动画片,错过了真是太可惜了。
不过,饭菜凉了,吃了肚子会痛的,肚子痛是不是也很难受呀?再说,看动画片时间太长了,眼睛坏了,以后想看都看不了哦!你看,像妈妈这样,如果我看不见,我就找不到我家宝宝了。
我家宝宝在这边吧?不对,我摸到的是沙发!在这边吧?还不对,我摸到的是茶几!天啦,如果看不见,那太可怕了!呀,可别把我们的眼睛看坏了,赶紧吃饭去吧!”给他一个台阶下,他自己也许就会放弃看电视,自动跑去吃饭去了。
2.顺势诱导的方式孩子是最现实的,他只关注他当下正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如果强心阻止他,他就会很难别过劲儿来。
当我们的要求跟孩子的欲望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相对比较柔性的方式顺着他的期望走一走,然后再帮助他转弯。
比如孩子特别喜欢吃糖,见到糖就迈不开步,这时候强行抢下他手中的糖果可能就会让他哭闹不休,最终不可收拾。
不如干脆就把糖剥了给他,并且顺着他的想法来说说这个事:“吃吧吃吧,糖多甜,多好吃啊!吃了糖,牙就坏了,然后我们就要去医院看医生,医生呢,就会拿一把大钳子,使劲地把我们的牙拔掉,哇,天啦,拔牙可痛了。
你还记得那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吗?鳄鱼去拔牙的时候是不是吓坏了?”3.体验自然后果的方式没有比亲身体验更能说服孩子的了。
很多时候,我们把不能做某个事情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的了,可孩子还是不听。
这时候,过多的说教是毫无意义的,不如干脆停止说教。
他想要那么做,没有关系,只要没有危险,让他自己去体验一下这么做的后果好了。
比如孩子一到吃饭时间就不好好吃饭,逼着他吃是没有用的,这时候,我们不妨问问他,确认一下他是否真的不想吃了,如果他确实不想吃了,那就什么都不要说了,征询过他的意见之后,直接把饭菜撤了,并且两餐之间一定什么都不要给他吃,坚持等到下一顿再吃。
父母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十大技巧

父母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十大技巧在青春期,孩子经历着身心发展的巨大变化,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而与父母的沟通,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父母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十大技巧:1.邀请倾听: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意见,真诚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和疑虑。
不要打断他们的讲话,让他们有安全感,并且相信他们的言论是重要的。
2.提供支持: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阶段,孩子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难题。
父母要在这个时候摆出一个支持的姿态,积极地鼓励孩子去面对困难,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3.尊重隐私:青春期的孩子希望有自己的私密空间,父母要尊重他们的隐私权,不要过分干涉他们的隐私。
同时,也要适度地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朋友和爱好。
4.避免批评: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要避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受伤和不被接受。
取而代之的是,要运用鼓励和支持的方式来引导他们。
5.表达感受:父母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但要注意方式和语气的选择。
使用温和的语气和非暴力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感受和情绪被重视。
6.打破难题:当孩子面临困难和问题时,父母要成为他们的依靠和支持者。
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一同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7.建立信任:信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基石,父母要与孩子建立起信任的关系。
通过与他们真诚交流,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不断加强彼此间的信任。
8.尊重个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兴趣,父母要尊重和接受他们的个性差异,不要强加自己的意愿和期望。
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
9.表示关怀和理解:在沟通中,父母要表达对孩子的关怀和理解。
关怀并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体贴和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安全感和情感支持。
10.建立积极的环境:在沟通的过程中,父母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创造一个积极的沟通环境。
不仅要用言语表达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还要通过行动和态度来展现出来。
通过运用以上的十大技巧,父母能够与青春期的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1月21日,读者王女士致信本版称:我的儿子自从上了初中后,就不像以前那样乖了。
前几天,我们又发生了一场冲突,我像往常一样在吃晚饭时对他进行教育,谁知道儿子极不耐烦,说“烦死了”!矛盾就此升级,最后,儿子把饭碗一推,站起来出门“清静清静”了。
孩子进入青春期,也许是为人父母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以往的教育方式这时不仅起不了作用,反而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为此,本版组织了一组文字,让我们来听听专家、家长的声音。
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交流章毓光现在,关于青春期教育的话题越来越引起家长的关注。
令人尴尬的是,虽然太多的父母明白了要给予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关怀,却苦于无法与孩子进行正常交流。
像王女士信中所描述的情景,相信在众多的家庭中不断地被重复着。
不过,确实也有不少父母,做得非常好,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形。
那么,他们的成功经验是什么?我们不妨对王女士与其子沟通不良的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出正面的有效经验。
王女士说:“我这个妈妈当得真失败,母子俩连最起码的交流都成问题”,算得上“实话实说”。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我以为主要在于:家长要有青春期意识许多家长对孩子的青春期变化感到突然,没有思想准备,更不必说有预先干预的理念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这些家长由于没有青春期意识,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后知后觉,看到孩子不同以往的表现,只是一味强调孩子“不乖了”、“逆反了”等,情绪就会烦躁不安,进而直接影响对孩子无端干涉的频率、范围和方式,引起进入人生第二加速发展期孩子的强烈不满。
青春期是个体长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年龄阶段,它虽是悄然而至,但却是逐渐进入的,且有明显的生理发育表征(第二性征)和心理变化的外部表现。
父母如果有青春期意识,对家庭教育能够多投入些时间、精力和感情,是会及时捕捉到种种变化,欣然迎接孩子的青春期的,并坦然面对孩子对父母依恋的减弱,修整“以往的教育方式”。
相信这样的父母,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就会自然、顺畅得多。
实现好两个过渡青春期是人生旅途中一个非常美妙、奇异、灿烂的时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欣喜地体验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性意识的觉醒,体验着自己的长大,他们“变得有主意了”,就是因为他们自觉长大了,成人心态在他们内心正迅速膨胀。
面对他们,父母必须逐渐实现从父母心态向成人心态的过渡。
像王女士那样,仍然抱着孩子还小时对他的那种“父母心态”,与孩子沟通,总是居高临下的态势,期望孩子还能像“以前那样乖”;一开口总是“教育”的口气,那么,孩子是不会向你敞开心房的。
第二个必须实现的过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从权威的影响到客观的分析引导过渡。
这点与第一点是密切联系的。
对自觉已经长大的青少年,父母的权威在渐渐失落,当前因为社会的迅猛发展,不注重学习的家长,常常一开口就显得很外行,权威的失落真有“一落千丈”之势。
像王女士般还一厢情愿地采用指令式、批评式的“教育”,道理都懂的初中生当然不会买账。
他们在遇到困难、问题、挫折之后,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客观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设身处地的。
交流不应只谈学习上述两个过渡,固然是家长和进入青春期孩子实现良好沟通的前提,但王女士与其儿子到了“甚至两人一讲话,就闹别扭”的“伤心”程度,则还有其它的原因在强化:1、她的沟通技巧有待学习与提高。
干巴巴的道理不必唠唠叨叨个没完没了;讲话的语气不要咄咄逼人;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话。
这类技巧会传递给孩子:爸爸妈妈知道你已经长大了,我们当然要尊重你。
2、她的自我已经完全下移到儿子身上。
“放弃了国企工作,尽量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照顾孩子身上,不管刮风下雨都接送他上下学,带他去各种辅导班。
”她的母爱表现让闻者凄然。
这种“爱”,因为付出太多,对孩子的要求自然拔高,不满情绪往往比较持续和厉害;因为“全方位的照顾”,孩子的心理成熟会被这种“照顾”拖后腿,加剧他与父母的关系负性化;自我下移的父母会在孩子的眼里失去许多光彩。
3、过度重视学习。
记得2007年《钱江晚报》曾经发表过一个有关调查,结论是:“在与孩子沟通的问题上,家长指导孩子学习的占70﹪,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孩子的成才应该是全方位的,只抓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全面发展是极易产生负面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说的就是“一件事”对结果的影响,就象只改动了一点数据计算的结果都会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些,是对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都应该避免的。
具体操作要注意细节家庭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来培育孩子的。
针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尤其考虑到他们普遍存在的青春期躁动、情绪不稳定等情况,在沟通中,家长特别要注意细节,防止下列行为出现:1、缺乏民主空气,家长一言堂,与子女对话不是命令式,就是审问式。
2、对事情真相没弄清楚,就主观武断地妄下结论。
3、不让子女参与大人的事,却要干涉子女的一切。
4、强行拆看子女的信件、日记。
5、以奇怪的目光看待子女与异性接触。
6、总拿自己中学时的生活方式和子女对比,苛责子女。
7、言行不一,要求子女一套,自己做的是另一套。
8、子女想自己解决且不愿让大人插手的问题,硬要包揽。
9、自己错了死不认账,子女错了咬住不放。
10、没耐心,言语粗野,一说二骂三打。
11、不体谅子女学习的艰苦,只以考分为重。
12、时常在子女面前翻旧账。
13、知识欠缺,不懂教育,不爱学习,老说外行话。
2004年温州市妇联采用向社会开放性征集形式,作过“合格父母”标准的调查,我在统计结果时发现:父辈把“善与子女做朋友,多沟通”列为标准之首;中小学生把“主动以朋友身份平等与子女交流”列为标准之第四条。
可见,孩子也想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
希望家长记住孩子们“主动以朋友身份平等与子女交流”这一要求,切实实现好两个过渡,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
外甥的首次青春期事件外甥是一个很乖的男孩,现正在一所寄宿制学校读初二。
可是,这次月休时,妈妈却打电话来说,他人很没精神,去网吧一整天没有回家。
过一会,在外地的姐姐也打电话来说,昨夜他把他爷爷的手机打爆了——不但其中80多元的话费被用光,而且欠了160多元。
虽然我一直准备着应对外甥的青春期,可是我从来没料到他的转变竟然这么突然和巨大,叫人有些措手不及。
吃过晚饭,我就邀他到田野上逛逛。
我首先开玩笑似的说,幸好我没有给你手机里存钱啊。
然后我就跟他提了手机话费的事,他在我推测了半天“跟谁打”之后,才说,其实不是电话打的,而是在“移动梦网”下载游戏用的。
我感觉自己的谈话不是很受阻,就单刀直入地说,你花掉这么多手机费,又整日去上网,我还以为你“早恋”了呢。
外甥说,才不是,上网也不是聊天,而是玩“天龙八部”的网游。
原来不是早恋,而是迷上“网游”。
刚好前段时间我也“网游”了一下,可以和他聊聊,然后问,网游很好玩吧?他说,也不是啊,玩久了很累的。
看来他入迷的程度不深,不过“弃之不舍”也属实情,一下子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外甥突然说,我也知道“网游”不好,可是我又控制不住,我最怕你了(外甥在我身边多年,平时我对他还是相当严厉的),要不你“压”着我吧。
外甥本来就不是一个信心十足的人,如果再对他施加压力,只怕他将来会更加信心不足;况且,青春期的孩子最叛逆,即使他眼下自愿,“压”也只会适得其反,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我这才发觉,对青春期,偶尔纸上谈兵或许还行,可是应对外甥的实际问题,就没辙了。
所以,我只好边和他“探讨”网游以及未成年人去网吧的危害,边想着对策。
夜里,我请他和我一起睡。
躺在床上,我先和他讨论青春期,然后问他的梦想。
虽然他说这个累、那个累,一副畏苦怕难的样子叫人恼火,可我还是平心静气地引导他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拓展自己的学习范围。
然后,我问他,“网游”是不是该解决一下啊?他说:要的,可是都不玩我忍不住。
那我每次月休回来,玩两个半天,四个小时,相当于每天一小时。
这个方案我完全接受,因为,我私下以为,“网游”是他们同龄人的一个话题,全不玩岂不让他落伍?可是我不想他觉得太轻易了,所以虚晃一招,说,按照惯例,我应该讨价还价一下吧?……就在这么轻松的气氛中,我想,外甥的首次青春期事件,已经解决得相当圆满了。
我和儿子的日记本俞晓琴我是一名语文教师。
看到儿子有时作业不认真、吃饭时挑肥拣瘦,我就忍不住大发脾气。
儿子开始不吱声,后来就大声喊叫,语气咄咄逼人。
看到儿子急躁愤怒的神情,我意识到我的态度激怒了儿子,这样下去,对他的性格健康会有影响。
我平时喜欢让学生读一些文章,滋养他们的心灵。
现在,假如我用文字去和儿子交流,抚慰他的心灵,应该对他有所帮助的。
于是,我精心挑选了一个笔记本,在扉页上写道:“我和儿子的悄悄话。
”我开始了和儿子的对话。
原来,我喊儿子起床时,他有时赖在床上不起,磨磨蹭蹭十几分钟,我会很急躁。
现在,我定上闹钟,在他的枕边放上日记本:“儿子,起床后读书,出声地读、有感情地读,让阅读成为习惯。
”果然儿子从此每天都快速地起床,并在阳台上大声地读文章。
有一天放学,我去接儿子,孩子们手里拿着考试试卷,儿子用粗暴的语言嘲讽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
我没有当面斥责他,回到家,我在日记本中写道:”儿子,你知道吗?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你在妈妈眼里是一个优秀的孩子,那个被你嘲笑的同学也一样,身上有闪光的东西。
记住这样一句话: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
“儿子在下面写了一句:“妈妈,我错了。
”自从有了这样一本日记,我和儿子的情感交流多了。
儿子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这本日记。
我发现儿子也开始在日记本上面倾诉了。
期中考试,儿子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很怕我批评他。
一回家,儿子就交给我这本日记,上面写着:“妈妈,对不起。
我因为马虎,数学考得不好。
你放心,我下次一定争取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