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2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1.章节内容:第七课《土地的誓言》
2.课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和誓言的内涵。
-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生字词,如:誓言、眷恋、沐浴等。
-课文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土地的誓言》中作者对土地的情感表达,学习了修辞手法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土地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和表达对家乡土地的热爱。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如忠诚、勇敢、担当等,从而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2.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对土地的眷恋和誓言背后的深层情感。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可能难以识别并恰当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文化背景的解读:学生可能对课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土地的誓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感受过对家乡土地的深深眷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土地对人们情感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作者对土地情感的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统编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精美课件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
写“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 一切,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内 心为之汹涌澎湃。
第二部分(2):
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 绕,“我”发誓要为解放故乡而 战斗。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1.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东北给你怎样的 印象?(提示:划出各段中有关描写故乡 景物的语句,然后概括)
1.“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一句在结构上总领第①段,在内容上抒发 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炽痛的热爱”奠定了全 文的感情基调。
3.语言凝练,充满激情 本文饱含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并要为之奋斗的激 情。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召唤与自己时时对故乡的回 忆,再加之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 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增添了内容的饱满度与感情的真 挚度。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挚痛的热爱
土 思忆故乡 激情的赞美 眷念深爱
地
深切的怀念
眷念故土
东北物产丰富、 美丽、丰饶
2.“土地的誓言”是作者面对家乡的土地 发出的誓言。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 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 辱。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第一段列举了东北哪些特有的景物?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8 土地的誓言
散 文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 了九一八事变,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 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
面对国土的沦陷,试想,对于东北大地,他们是 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感 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境。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2

永和中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课型:新授课备课人:付娟班级:姓名使用时间:审核人:刘永惠课题:《土地的誓言》导学案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内容导航(5分钟)1、幻灯片显示两组数据,看到这两组数据,同学们知道、、、、、、?2、师小结3、欣赏图片,谈感受,导入新课知识链接①作者: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众的带白哦任务,是反映东北沦陷区人民生活的代表。
②创作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一)自主学习1、识记下列字词,注意下划线字的读音。
炽痛ch ì嗥鸣h áo 斑斓l án 谰语l án怪诞d àn 亘古g èn 默契q ì田垄l ǒng zh àm ěng 蚱蜢污秽hu ì端木蕻良h óng2、接受验收(温馨提示:每组出1--2人到黑板书写,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书写,相信你是最棒的!限时5分钟)(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温馨提示:请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省时高效呀!10分钟)1、教师范读2、学生思考:作者发出怎样的誓言?(幻灯片显示)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4、学生朗读相关语句,其他学生评价。
5、师小结并设置问题: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故乡的景物的句子。
(幻灯片显示:这是---?-----的土地)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二)小组合作学习(温馨提示:我参与,我快乐!10分钟)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2、第一段中列举了很多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3、怎样理解“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一词?“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中为何使用第二人称“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存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1课文分析:《土地的誓言》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它是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在1941年9月18日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十周年而抒的。
当时,“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还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而作者作为其中的一员,再也难以遏制心中强烈的思乡之情,不由地向着黑土地,发下了自己的誓言:我要回来!我愿付出一切!我根据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个总的教学要求,以及这篇课文要求的有感情朗读,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品味精彩短语,学会使用呼告、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这个特殊要求,我定下了__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作者及__的创作背景。
2、积累有关思乡爱国的名言警句。
3、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4、领悟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5、学习运用呼告、排比等修辞方法。
6、感受游子浓郁而炽痛的思乡爱国之情。
教学的重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__的标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教学的难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炽痛的感情。
教学设想:__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通过对背景的了解,以读来体会,以读来加强情感熏陶,因此我在教学上偏重于读,还有课前的准备工作上。
课时安排诶一课时,但充分利用了早自修的时间。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痛嗥鸣斑斓怪诞亘古默挈田垄蚱蜢污秽谰语辗辘镐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炽痛:热烈而深切。
(2)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3)斑斓:灿烂多彩。
(4)怪诞:奇怪;古怪。
(5)亘古:整个古代。
(6)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7)污秽:不干净。
不干净的东西。
(8)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3.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1.作者作品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
土地的誓言原文2篇

土地的誓言原文土地的誓言第一篇土地啊,你是我们生命的母亲,你提供了我们生存的土壤和丰饶的果实。
我们向你发誓,永远保护你的尊严和健康。
我们承诺,不再滥砍滥伐你的森林,不再毁坏你的生态系统。
我们要尊重你的自然规律,保护你的植物和动物的生态多样性。
我们发誓,不再恣意开垦你的草原和湿地,不再随意排放有害物质污染你的土地和水源。
我们要努力降低碳排放,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
我们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推动可持续农业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减轻对你的压力。
我们要提倡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保护你的土地肥沃和水资源丰富。
我们发誓,不再滥用你的土地资源,不再贪图短期利益而损害你的长远发展。
我们要保护你的土地,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规划。
我们将守护你的河流、湖泊和湿地,保护你的山脉、平原和丘陵。
我们要恢复你受损的土地,重建你失去的生态系统。
土地啊,你是我们的根基和家园,我们向你发誓,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将永远站在你的一边,守护你的绿色家园。
第二篇土地啊,你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你孕育了我们的文化和传统。
我们向你发誓,永远珍视你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价值。
我们承诺,不再盲目开发你的土地,不再破坏你的历史建筑和遗迹。
我们要保护你的文化景观,传承你的文化智慧。
我们发誓,不再剥夺你的土地原住民和民众的权益,不再侵犯你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我们要尊重你的土地权益,保护你的土地被公平和可持续利用。
我们愿意促进土地的公平分配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我们要打击土地的非法占用和非法私相授受。
我们要推动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土地所有权的法制化。
我们发誓,不再看重经济利益而忽视你的文化价值,不再唯利是图而破坏你的历史传承。
我们要保护你的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和对话。
我们将守护你的古树和古山,保护你的古村和古镇。
我们要修复你受损的文化遗产,保护你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
土地啊,你是我们的根脉和灵魂,我们向你发誓,无论面临多么艰难的挑战,我们将永远保护你的文化遗产和人类记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7 土地的誓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 清文章的脉络结构。(重点)
2.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难点)
3.在熏陶感染中感受旧中国的苦难,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 (素养)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端木蕻良(1912—1996年),作家。原名曹京平 ,辽宁昌图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山西、重庆执 教,在香港、上海主编过《时代文学》《大刚报》 副刊。著有长篇小说《大地的海》《科尔沁旗草 原》,短篇小说《鹭湖的忧郁》《憎恨》。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作 品有长篇小说《曹雪芹》,以及散文集、剧本等。
精读细研
白
马
桦
群
林
蒙 古 狗
鹿 群
精读细研
豆
玉
粒
米
黑
煤
土
块
地
精读细研
2.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这些景物?有什么表达效果?
作者如数家珍,列举了一大串富有东北地域特征的景 色、物产,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了东北大地的富饶 美丽,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留恋和炽痛的热爱,也加 大了对读者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合作探究
方法指导
呼告又称“顿呼”“突呼”,是在行文中直呼 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 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分 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 的思想感情,增强感染力,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 鸣。
合作探究
4.文章起初用“她”来称呼“关东大地”,后面却改口说“土地, 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作者前后为什么 要变换人称?
土 地
深切的怀念
《土地的誓言》教案2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土地的誓言》精品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的情感。
(2)树立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3)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整体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重点词汇。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思考。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重点词汇。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如朗读、表演等。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9课土地的誓言》知识讲解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土地的誓言》知识讲解撰稿:王欢欢审稿:王军霞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
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1936年创作的反映东北沦陷区人民生活的短篇小说《鹭鸶湖的忧郁》是他的成名作。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
东北三省的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大山压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东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离开了生他们、养他们的故土而四处流浪。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和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知识积累1.炽.(chì)痛:热烈而深切。
2.泛滥.(làn):愿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
3.仰望:抬头向上看。
4.标直:笔直。
5.呻.(shēn)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6.嗥.(háo)鸣:(野兽)大声嚎叫。
7.斑斓.(lán):灿烂多彩。
8.狐仙姑:东北地区民间迷信的神仙。
9.谰.(lán)语:没有根据的话。
10.怪诞.(dàn):荒诞离奇,古怪。
11.亘.(gèn)古:远古。
12.默契.(qì):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13.族系: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同类。
14.田垄.(lǒng):田埂。
15.镐.(gǎo)头:刨土用的工具。
16.丰饶.(ráo):富饶。
17.破晓:天刚亮。
18.污秽.(huì):肮脏的东西。
19.端木蕻.(hóng)良20.召.(zhào)唤21.白桦.(huà)林(zhàměng)22.浆.(jiāng)液23.山涧.(jiàn)24.蚱蜢..(lù)27.场.(cháng)院25.碾.(niǎn)26.辘辘..考题例析(2011 河北承德)阅读下面有关某县土地沙化状况的统计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土的 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再直接抒情。
2、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土的回 忆和描绘。(第一段:“当我躺在土地 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第二段: “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
3、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并采用景物的叠加, 是为了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 乡的激情赞美和神情怀念,运用排比,则加强了 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 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 大地的丰饶美丽,但没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没有 前者来得炽烈,它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 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 才能在后半段得以最强烈的喷发,面对土地发出 自己坚强的誓言。
;
/ 天猫优惠券
wkd72xny
寒气随着经脉一直流动着,司无言的身体从最初的全身冰冷毫无知觉,一直到身体适应这泉水的严寒,慢慢的,司无言能感觉到自己的手指能动 了,接着,整个大腿,到每个脚趾,都能开始活动了,经脉里流动的那股寒流渐渐地也不再那么冰冷刺骨,而是带着一股温暖。从外人的角度来 看,在冰冷的泉水里,司无言竟然跟蒸桑拿似的全身冒汗,而且那些汗珠都是黑色的。这些黑色的汗珠都是夜北冥体内经脉里的杂质,还有一些 长年累月堆积下来的毒素,现在这些物质都在那股气流的流通下随着汗水被排出体外,然后又流进泉水里无影无踪。感觉到司无言洗筋伐髓差不 多了,夜北冥也开始出手了,只见她一只手向着司无言的方向一伸,一股五颜六色的神力从夜北冥的手掌流出进入到司无言的身体里,夜北冥控 制着神力在司无言的体内筋脉处游-走,碰到司无言闭合的经脉就狠狠地往前冲,一直碰撞到闭合的经脉打开,然后又向着下一个闭合的筋脉处游 去,阴泉里的寒流随着夜北冥打通的经脉流动着。别看这夜北冥打通经脉的做法挺容易的,可是这也需要对神力绝对的掌握,如果神力多了或者 冲-撞筋脉的力量重了,司无言的经脉就会因为无法承受巨力而破碎断开,到时候没有了经脉的制约,神力和阴泉气流就会在司无言体内乱撞,到 时候司无言绝对就是死路一条了。夜北冥小心的控制着神力的碰撞,终于,打通了司无言体内所有的筋脉,阴泉的气流顺着司无言全部的经脉流 转了一周就来到了司无言的丹田处,夜北冥的神力也来到了司无言的丹田处,两股力量在司无言的丹田处开始大面积的清理着司无言身体里沉浸 里多年的毒素和杂质。终于,清理完了所有,阴泉的力量消失,夜北冥也收回了神力,就在这时,泉水中的司无言身上传出一种混沌的气息,这 股让夜北冥顿了一下动作,接着立刻在整个山洞布上了多层结界,不让这股气息流传出去。夜北冥没想打,帮司无言打通了筋脉,开启的丹田, 竟然是混沌丹田!第021章 愿意为她打天下因为夜北冥及时的设置了结界, 所以司无言身上混动丹田的气息没有泄露出去。混沌丹田是上古时期 出现过得一种特殊的丹田,珍贵程度和稀有程度就跟全元素修炼者一样,拥有混沌丹田的人无一不是天才中的天才,不仅元素的吸收程度远高于 普通修炼者,而且晋升的时候更是不会遇到瓶颈,因为这种特殊性,拥有混沌丹田的人无一不是各大势力争相抢夺的对象,如果不能将拥有混沌 丹田的人掌握在手里,那必是杀之而后快的。夜北冥知道混沌丹田的特殊性和危险性,所以才会这么紧张被别人发现。此时的司无言全身被一股 灰色的烟雾包围成一个茧,烟雾散发出来的就是混沌的气息。慢慢的,灰色的烟雾包围着司无言从阴泉中升起,直到在半空
1、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强烈地表达 了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技巧)把 自己对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请举例说明。
1、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 直接抒发感情。
2、运用排比、比喻修辞加强情感的冲击 力。 3、人称的恰当运用(”她“,隐含将土 地比做”母亲“。 ”你”,直接倾诉对 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 烈的抒情效果 )。
东北作家群: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 各地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萧红、萧军、 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 李辉英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 群”,形成于30年代中期,他们开了抗 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 把作家的心血, 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 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 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 风格,令人感奋。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笔名, 荃叶、罗旋、辛人、叶之琳、 曹坪等。1912年9月25日出生, 辽宁省昌图县人。“东北作家 群”作家之一(从东北流亡到 上海及关内的一些青年作家)。 端木从30年代起的60多年的 文学创作生涯中,出版了长篇、 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和戏、曲 剧本等十几部。 他的《科尔沁 旗草原》和《曹雪芹》均在中 国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中 占有重要地位。
面对土地发 出的誓言
端木蕻良
研读与赏析
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 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 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人称的变化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 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 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 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 了,于是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 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 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 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文章正是运用了这 种独特的抒情方式,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 重波澜,激起强烈共鸣,这一点值得我们 在以后的写作中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