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章化学动力学题附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章节试题及答案.docx

第一章补充习题一、选择题1. 与0.58% NaCl 溶液产生的渗透压较接近的是溶液()。
(A) 0.1 mol/L 蔗糖溶液 (B) 0.2 mol/L 葡萄糖溶液 (C) 0.1 mol/L 葡萄糖溶液(D) 0.1 mol/L BaCb 溶液2. 25°C 时,总压为10 atm 时,下面几种气体的混合气体中分压最大的是:( )。
(A) O.lg H 2 (B) 1.0 g He (C) 1.0 g N 2 (D) 1.0 g CO 23. 气体与理想气体更接近的条件是( )。
6. 一定愠度下,等体积的甲醛(HCHO)溶液和葡萄糖(C6H12O6)溶液的渗透压相等,溶液中甲醛和葡萄糖的质量比是( )。
(A) 6 : 1(B)1 :6(C) 1:3(D) 3:1 7. 下列相同浓度的稀溶液,蒸气压最高的是( )o(A) HAc 溶液 (B) CaCh 溶液 (C)蔗糖水溶液 (D) NaCl 水溶液 8. 取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融化路面的冰雪,效果最好的是()。
(A)氯化钠 (B)氯化钙 (C)尿素[CO(NH 2)2] (D)蔗糖9. 在一定的外压下,易挥发的纯溶剂A 中加入不挥发的溶质B 形成稀溶液。
此稀溶液的沸点随着加的增加而 ()。
(A) 升高(B)降低 (C)不发生变化 (D) 无一定变化规律 10.室温25°C 时,0.1 mol/L 糖水溶液的渗透压为()o(A) 25 kPa(B) 101.3 kPa (C) 248 kPa (D) 227 kPa11. 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为()。
(A)天气太热 (B)很少下雨 (C)肥料不足 (D)水分从植物向土壤倒流12. 37°C,人体血液的渗透压为780kPa,与血液具有相同渗透压的葡萄糖静脉注射液浓度是()。
(A) 85 g/L (B) 5.4 g/L (C) 54 g/L (D)8.5 g/L 13. 有一半透膜,将水和某溶质水溶液隔开,其结果是()。
(整理)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章化学动力学题附答案.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判断题1.溶液中,反应物A 在t1时的浓度为c1,t2时的浓度为c2,则可以由(c1-c2 ) / (t1 - t2 ) 计算反应速率,当△t→ 0 时,则为平均速率。
......................................................................()2.反应速率系数k的量纲为1 。
..........................()3.反应2A + 2B → C,其速率方程式v = kc (A)[c (B)]2,则反应级数为3。
................()4.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在数值上等于反应速率系数。
..........()5.化学反应3A(aq) + B(aq) → 2C(aq) ,当其速率方程式中各物质浓度均为 1.0 mol·L-1时,其反应速率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其反应速率。
......................................................................()6.反应速率系数k越大,反应速率必定越大。
......()7.对零级反应来说,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8.所有反应的速率都随时间而改变。
........................()9.反应a A(aq) + b B(aq) → g G(aq) 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 = k [c(A)]a[ c(B)]b,则此反应一定是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
........................()10.可根据反应速率系数的单位来确定反应级数。
若k的单位是mol1-n·L n-1·s-1,则反应级数为n。
...............................()11.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必定增大。
无机及分析化学(四版)第三章答案

⽆机及分析化学(四版)第三章答案第3章3. 673 K 时,将0.025 mol COCl 2(g)充⼊1.0L 容器中,当建⽴下列平衡时:有16% COCl 2解离。
求此时的K Θ。
解:由反应式∴第⼆解法:由反应式: COCl 2(g)CO(g) + Cl 2(g)n 平: 0.025(1-16%) 0.025×16% 0.025×16%=0.021 mol =0.021 mol =0.004 molP COCl2(g)=(n COCl2(g) RT)/V 总=(0.021 mol ×8.315 kPa ·L ·K -1·mol -1×673K)/1.0 L =117.52 kPa P CO(g)=(n CO(g) RT)/V 总=(0.004 mol ×8.315 kPa ·L ·K -1·mol -1×673K)/1.0 L =22.38 kPaP Cl2(g)=(n Cl2(g) RT)/V 总=(0.004 mol ×8.315 kPa ·L ·K -1·mol -1×673K)/1.0 L =22.38 kPa∴P P Cl CO 2CO Cl P P 2P COCl2COCl 2P P P 2-122.3822.3811P 117.52100P 11100K === =4.262=0.042620.043νΘΘΘΘΘ∑≈()()()答:此时的K Θ约为0.043 。
4. 298 K 时,向1.00L 烧瓶中充⼊⾜量的N 2O 4,使起始压⼒为100Kpa,⼀部分N 2O 4分解为NO 2,达平衡后总压⼒等于116Kpa 。
计算如下反应的K Θ。
解:第⼀解法:P 始 100 kPa 0 kPa P 平衡 100-X kPa 2X kPa ∴ P 总=P N2O4+P NO2=100-X+2X=116(kPa )∴ X=16 Kpa P NO2=2X=32 Kpa P N2O4=100-X=84 Kpa∴ 2NO222-NO2N2O4N2O41321P K ===P 84100P 1 =12.19=0.12190.12100P P P P νΘΘ∑ΘΘ≈(21)1())()()()()(答:该反应的K Θ为0.12COCl 2(g)CO(g)+Cl 2(g)COCl 2(g)CO(g)+Cl 2(g)K Θ=P CO P Θ?P Cl2P ΘP COCl2P Θ=n CO RT V ?V n Cl RTn COCl2RT V( )2-1p Θ1=n CO ?n Cl2n COCl2?RT V ?1p Θ=(0.16×0.025)2×8.314 ×6370.025 (1-0.16) ×10-31013251=0.043N 2O 4(g)2NO 2(g)N 2O 4(g)2NO 2(g)第⼆解法:∵n 始=(PV)÷(RT)=(100kPa ×10L) ÷(8.315kPa ?L ?K -1mol -1×298K)=0.4036 mol n 平,总=(PV)÷(RT)=(116kPa ×10L) ÷(8.315kPa ?L ?K -1?mol -1×298K)=0.4681 mol242N O g NO g ()2()⼜∵ n 平,总:(0.0406-X ) mol 2X mol∴ n 平,总=(0.04036-X ) mol + 2X mol = (0.04036+X ) mol =0.4681 mol 解: X= (0.4681-0.04036) mol =0.0645 mol∴ n 平,N2O4=(0.04036-X ) mol = (0.04036-0.0645) mol =0.3391 mol n 平,NO2=2X mol = 2×0.0645 mol =0.1290 mol P 平,N2O4=( nRT)÷(V 总)=(0.3391 mol ×8.315kPa ?L ?K-1mol -1×298K) ÷(10L)=84.02kPa ≈84kPaP 平,NO2=( nRT)÷(V 总)=(0.1290 mol ×8.315kPa ?L ?K -1?mol -1×298K) ÷(10L)=31.96kPa ≈32kPa∴ 2NO222-NO2N2O4N2O41321P K ===P 84100P 1 =12.19=0.12190.12100P P P P νΘΘ∑ΘΘ≈(21)1())()()()()(答:该反应的K Θ为0.128.反应 2222C l ()2()4()()g H O g H C l g O g++ 1114.4r H k J m o l Θ-?=? 当该反应达到平衡后,进⾏左边所列的操作对右边所列的数值有何影响(操作中没有注明的,是指温度不变,体积不变)?(1)增⼤容器体积 n(H 2O) (2) 加O 2 n (H 2O) (3) 加O 2 n(O 2) (4) 加O 2 n(HCl) (5) 减⼩容器体积 n(Cl 2) (6) 减⼩容器体积 P(Cl2) (7) 减⼩容器体积 K Θ(8) 升⾼温度 KΘ (9) 升⾼温度 P(HCl) (10)加N 2 n(HCl) (11)加催化剂 n(HCl) 解:依据 2222C l ()2()4()()g H O g H C l g O g++ 1114.4r H k J m o l Θ-?=? 由勒夏特列原理(即平衡移动原理)得:(1) n(H 2O)减⼩。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三章答案

一、选择题 1.对反应 2SO 2(g)+O 2(g)NO(g)2SO 3(g) 下列几种速率表达式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 dc (SO 2 ) dc( O 2 )B.dtdtdc(SO 2) dc( S O 3) dt2dtC.dc( S O 3 ) c(O 2 D.d) 2dtdtd c(SO) dc(O )322dt dt解:选 D 。
依据化学反应的瞬时速率的表达通式,对于一般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可写出通式如下:AABBYYZZvdc A v Ad t dc B v Bd t dc Y v Yd t dc Z v Zdt2.由实验测定, 反应 H 2(g)+Cl 2(g)===2HCl(g) 的速率方程为 v =kc(H 2)c 1/2(Cl 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将每一反应物浓度加倍, 此时反应速率为 ( )。
A. 2vB. 4vC. 2.8vD. 2.5v1/2(Cl 2),H 2 和 Cl 2 浓度增大都增大一倍时,速率应该增大2 2 倍,即相当于 2.8Υa 。
解:选 C 。
依据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υ=kc(H 2)c-1,逆反应的活化能E a.-1,此反应的反应热为 () 3.测得某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 E a.正=70 kJ m ·ol逆=20 kJ m ·ol-1B. -50 kJ m ·ol -1C. 90 kJ m ·ol -1D. -45 kJ m ·ol -1A. 50 kJ m ·ol解:选 A 。
依据过渡态理论,反应热可以这样计算: Q = E a,正- E a,逆。
-1,加入 Fe 3+作催化剂后,活化能降到 42 kJ ·m ol -1,加入 4.在 298K 时,反应 2H 2O 2===2H 2O+O 2,未加催化剂前活化能 E m ·ol催化剂后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1) 不同之处为: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一般都有正负号之分,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因为Y 平方后便无正负号了; 除s 轨道的电子云以外,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要稍“瘦”一些,这是因为︱Y ︱≤ 1,除1不变外,其平方后Y 2的其他值更小。
(2) 几率:电子在核外某一区域出现的机会。
几率密度: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表示微粒波的强度,用电子云表示。
(3) 原子共价半径: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以共价单键连接时,它们核间距离的一半。
金属半径:金属晶体中相邻两个金属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范德华半径:分子晶体中相邻两个分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4) BF 3分子中B 原子采用等性sp 2杂化成键,是平面三角形;而NF 3分子中N 原子采用不等性sp 3杂化,是三角锥形。
(5)分子式,既表明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表示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CO 2、C 6H 6、H 2;化学式,只表明物质中各元素及其存在比例,并不表明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NaCl 、SiO 2等;分子结构式,不但表明了物质的分子式,而且给出了分子中各原子的具体联接次序和方式,像乙酸的结构式可写为C HH HC OO H其结构简式可记为CH 3COOH 。
1-2解 1错;2错;3对;4对;5对;6错。
7对;8错;9对 10错;11错;12错。
1-3 波动性;微粒性1-4. 3s=3p=3d=4s ;3s< 3p< 4s <3d ;3s< 3p< 3d< 4s ; 1-5 32;E 4s < E 4p < E 4d < E 4f ; 第六周期;La 系;2;铈(Ce)1-6 HF>HCl>HBr>HI ;HF>HCl>HBr>HI; HF<HCl<HBr<HI; HF>HI>HBr>HCl 。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三(含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三(含答案)一、判断题(在正确的题前打“√”,错误的题前打“×”)1.同种原子间,双键键能是单键键能的两倍。
( )2.化学反应2X+3Y=Z 的反应速率可表示为=-d c (X)/2dt=d c (z)/dt 。
( )3.金属原子失去外层电子后都能形成与稀有气体相同的电子组态。
( )4.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 )5.在中心离子和配体及配位数相同的情况下,内轨型配合物比外轨型配合物的稳定性大。
( )6.--244M nO /M nO 电对对应电极电势不受酸度影响。
( )7.以硼砂为基准物质标定HCl 溶液时,选用酚酞为指示剂。
( )8.Fe 3+,Al 3+对铬黑T 有封闭作用。
( )9.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κ与其浓度有关。
( )10.配位滴定的突跃范围不仅与离子浓度有关,也与条件稳定常数有关。
( )二、选择题1.已知:Mg(s)+Cl 2(g)=MgCl 2(s) Δr H m = -624kJ·mol -1,则该反应( )。
A. 在任何温度下,正向反应自发进行B. 在任何温度下,正向反应不可能正向自发C. 高温下,正向反应是自发的,低温下,正向反应不自发D. 高温下,正向反应不自发,低温下,正向反应可以自发进行2.在一容器中,反应2SO 2(g)+O 2(g)=2SO 3(g)达到平衡后,加入一定量的氮气,并保持总压力和温度不变,平衡将会( )。
A. 向正方向移动B. 向逆方向移动C. 无明显变化D. 不能判断。
3.下列化学键极性大小次序正确的是( )。
A. Si -Cl>Al -Cl>P -ClB. Al -Cl>Si -Cl>P -ClC. Al -Cl>P -Cl>Si -ClD. Si -Cl>P -Cl>Al -Cl4.下列离子中外层d 轨道达到半充满的是( )。
A. Cr 3+B. Fe 3+C. Co 3+D. Cu5.下列哪一反应的焓变代表KCl 的晶格能是( )。
无机化学第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无机化学第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1、完成下列换算:(1)把下列H+浓度换算成PH:C(H+)/ mol .L-1: *10-5*10-12*10-8*10-4(2)把下列pH换算成H+浓度:2、试计算:(1)pH=与pH=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和c(H+);(2) pH=的HCl溶液与pH=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和c(H+)。
3、写出下列弱酸在水中的解离方程式与K aθ的表达式:(1) 亚硫酸(2)草酸(H2C2O4)(3)氢硫酸(4)氢氰酸(HCN)(5)亚硝酸(HNO2)4、已知25℃时,某一元弱酸mol .L-1溶液是pH为,试求:(1)该酸是K aθ(2) 该浓度下酸的解离度。
、白醋是质量分数为的醋酸(CH3COOH)溶液,假定白醋的密度ρ为1.007gml-1,它的pH为多少6、设mol .L-1氢氰酸(HCN)溶液的解离度为%,试求此时溶液的pH和HCN的标准解离常数K aθ。
7、已知质量分数为%的氨水密度ρ为0.988 gml-1,试求:(1)该氨水的pH;(2)若将其稀释一倍,pH又为多少8、(1)在1.00L mol .L-1HAc溶液中通入mol HCl气体(且不考虑溶液体积改变),试求HAc的解离度,并与未通入HCl前做比较。
(2)在mol .L-1NH3H2O溶液中,加入mol NaOH(设加入后,溶液体积无变化),试求NH3H2O的解离度,并与未加NaOH前做比较。
9、描述下列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并解释之:(1)将NaNO2溶液加入到HNO2溶液中;(2)将NaNO3溶液加入到HNO3溶液中;(3)将NH4NO3溶液加到氨水中;10、计算下列缓冲溶液的pH(设加入固体后,下列溶液体积无变化):(1)在100ml mol .L-1 HAc中加入KOH;(2)(NH4)2SO4溶于浓度为mol .L-1的氨水。
11、静脉血液中由于溶解了CO2而建立下列平衡:H2CO3 H+ + HCO-上述反应是维持血液pH稳定的反应之一,加入血液的pH=7,那么缓冲对c(HCO-)/c(H2CO3)之比应为多少12、现有一由NH3和NH4Cl组成的缓冲溶液,试计算:(1)若c(NH3))/c(NH4+)=,该缓冲溶液的pH等于多少(2)当该缓冲溶液的pH=时,c(NH3))/c(NH4+)等于多少13、欲配制pH=的缓冲溶液,在300ml mol .L-1HAc溶液中需加入多少克固体NaAc3H2O(忽略加入固体所引起的体积变化)14、现有125ml mol .L-1NaAc溶液,欲配制250ml pH=的缓冲溶液,需加入mol .L-1HAc多少毫升15、取mol .L-1某一元弱酸溶液与mol .L-1 KOH溶液混合,将混合溶液稀释至100ml,测得此溶液pH为,求此一元弱酸的标准解离常数。
(完整版)大学无机化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总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及反应速度的实验测定 2:了解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的概念 3: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温度的影响4:了解速率方程的实验测定和阿累尼乌斯公式的有关计算 5:初步了解活化能的概念及其于反应速度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第一节:反应速率的定义1:掌握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两个概念。
2:学会用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1平均速率:2121c c r tt -=-- ○2瞬时速率:某一时刻的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反应速率与反应浓度的关系○1掌握反应级数的概念,学会建立简单的速率方程。
○2掌握速率常数k 的概念及意义,可以由速率常数的单位来确定反应级数。
第三节:反应机理○1了解什么是基元反应。
○2学会从微观角度角度建立速率方程探讨反应机理。
第四节: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1熟练掌握零级、一级、二级、三级反应中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2学会计算零级、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了解二级、三级反应的半衰期。
第五节:反应速率理论的简介了解解释基元反应速率方程的碰撞理论和解释阿仑尼乌斯方程的过渡态理论。
第六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的三种表达方式及计算○1aE RTk Ae-=○2ln ln Eak A RT =-+○3ln lg 2.303a E k A RT=-+,○2熟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学会计算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的关系212112lg ()2.303a E k T T k R TT -=。
第七节: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简单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
Ⅱ 习题一 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即反应速率的大小B.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是同义词C.反应级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大D.从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可以推测该反应的反应级数2.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不能改变反应的△G , △H, △S, △UB 不能改变反应的△G ,但能改变△H ,△S, △UC 不能改变反应的△G ,△H ,但能改变△S, △UD 不能改变反应的△G ,△H, △U ,但能改变△S3.对任意化学反应,其含义是( )A.表明它是二级反应B.表明它是双分子反应C.表明反应物与产物间的计量关系D.表明它是基元反应4.二级反应速度常数的量纲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s -1B. mol ∙dm -3 C . mol ∙dm -3 ∙ s -1 D . mol -1∙dm 3∙ s -15.某化学反应进行1h ,反应完成50%,进行2h ,反应完成100%,则此反应是( )A.零级反应B.一级反应C.二级反应D.三级反应6.升高同等温度,反应速度增大幅度大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活化能小的反应B.双分子反应C. 多分子反应 D .活化能大的反应7.对于反应2D+E→2F,若反应机理为:(快)(快)(慢)则反应的速度方程为()A.v=kC D2C EB.v=kC D C EC.v=kC D3/2C E D .v=kC D1/2C E8.某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为9.5×10-2min-1,则此反应的半衰期为()(《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3.65 minB.7.29 minC.0.27 minD.0.55 min9.反应W产物的速度常数为8L2mol-2s-1,若浓度消耗一半时的速度为8L2mol-2s-1,则起始浓度为()A.8mol/LB.4mol/LC.16mol/L D .2mol/L10.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分子碰撞几率增加 B.反应物压力增大C .活化分子数增加D .活化能降低11.有反应X+Y=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判断题1.溶液中,反应物A 在t1时的浓度为c1,t2时的浓度为c2,则可以由(c1-c2 ) / (t1 - t2 ) 计算反应速率,当△t→ 0 时,则为平均速率。
......................................................................()2.反应速率系数k的量纲为1 。
..........................()3.反应2A + 2B → C,其速率方程式v = kc (A)[c (B)]2,则反应级数为3。
................()4.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在数值上等于反应速率系数。
..........()5.化学反应3A(aq) + B(aq) → 2C(aq) ,当其速率方程式中各物质浓度均为 1.0 mol·L-1时,其反应速率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其反应速率。
......................................................................()6.反应速率系数k越大,反应速率必定越大。
......()7.对零级反应来说,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8.所有反应的速率都随时间而改变。
........................()9.反应a A(aq) + b B(aq) → g G(aq) 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 = k [c(A)]a[ c(B)]b,则此反应一定是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
........................()10.可根据反应速率系数的单位来确定反应级数。
若k的单位是mol1-n·L n-1·s-1,则反应级数为n。
...............................()11.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必定增大。
...............()12.对不同化学反应来说,活化能越大者,活化分子分数越多。
...................()+ NO O2+ NO2,正反应的活化能为10.713.某反应OH= -193.8 kJ·mol-1,则逆反应的活化能为204.5kJ·mol-1,△kJ·mol-1。
..............................................................................()14.已知反应A→ B 的△H= 67 kJ·mol-1,E a = 90 kJ·mol-1,则反应B→ A 的E= - 23 kJ·mol-1。
............................................................()a15.通常升高同样温度,E a较大的反应速率增大倍数较多。
..............................()16.一般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如果活化能越大,则反应速率受温度的影响也越大。
.............................................................................................................()17.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二选择题1.反应速率的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A) 实际上能够进行的反应;(B) 一步完成的元反应;(C)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的反应;(D) 核反应和链反应。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复杂反应是由若干元反应组成的;(B) 在反应速率方程式中,各物质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时,此反应必为元反应;(C) 反应级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计量数之和;(D) 反应速率等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
3.在N2+ 3H2→ 2NH3的反应中,经2.0 min 后NH3的浓度增浓度的变化表示此反应的平均速加了0.6 mol·L-1,若用H2率,则为.....................................................................................()。
(A) 0.30 mol·L-1·min-1;(B) 0.45 mol·L-1·min-1;(C) 0.60 mol·L-1·min-1;(D) 0.90 mol·L-1·min-1。
4.反应2A + 2B → C,其速率方程式v = k c (A)[ c (B)]2, 则对A 而言,反应级数为...()。
(A) 4;(B) 3;(C) 1;(D) 2。
5.反应 A + B → C,其速率方程式v = k[ c (A)]3/2[ c (B)]2,则对A 而言,反应级数和总反应级数分别为...........................()。
(A) 1,2;(B) 2,2;(C) 1.5,2;(D) 1.5,3.5。
6.从化学动力学角度来看,一个零级反应,当反应物浓度减小时,反应速率是..................................................()。
(A) 与反应物原始浓度呈相反的变化;(B) 随反应物原始浓度的平方根而变化;(C) 随反应物原始浓度的平方而变化;(D) 不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7.对所有零级反应来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活化能很低;(B)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C) 反应速率与温度无关;(D) 反应速率系数为零。
8.溴的水溶液和丙酮的反应方程式为:CH3COCH3+ Br2→ CH3COCH2Br + HBr,此反应对于溴来说是零级反应,由此可以推断出................................................................................()。
(A) 反应速率是恒定的;(B) 溴的浓度与反应速率有关;(C) 溴起催化剂作用;(D) 溴的浓度与反应速率无关。
9.某反应是反应物 A 的零级反应,则反应速率与................................................()。
(A) 与c (A) 成正比;(B) 与c (A) 成反比;(C) 与c (A) 无关;(D) 与lg{ c (A) }成正比。
10.复合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
(A) 最快一步的反应速率;(B) 最慢一步的反应速率;(C) 几步反应的平均速率;(D) 任意一步的反应速率。
11.反应X + Y → Z 是一个三级反应,下面的速率方程式中,肯定不对的是..............................................................................()。
(A) v = k c (X)[ c (Y)]3;(B) v = k c (X)[ c (Y)]2;(C) v = k [c (X)]2c(Y);(D) v = k[c (X)]0[ c (Y)]3。
12.反应X + 2Y → Z 是一个2.5 级反应,下面的速率方程式中,可能正确的是...................................................()。
(A) v = k c (X)[c (Y)]2;(B) v = k c (X)[ c (Y)]3/2;(C) v = k[c (X)]2c(Y);(D) v = k [c (X)]0[ c (Y)]2。
13.反应X + 2Y → Z 是一个三级反应,下面的速率方程式中,肯定不对的是.......................................................................()。
(A) v = k c (X)[ c (Y)]2;(B) v = k [c (X)]2c (Y);(C) v = k[ c (X)]2[ c(Y)]2;(D) v = k [c (X)]0 [c (Y)]3。
14.若某反应的反应速率系数单位为mol·L-1·s-1,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A) 0;(B) 1;(C) 2;(D) 3。
15.已知反应2X + 3Y → 2Z,则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 v (X) = 3 v (Y) / 2;(B) v (Z) = 2 v (X) / 3;(C) v (Z) = v (Y) / 3;(D) v (Y) = 3 v (X) / 2。
16.已知反应N2 (g) + 3H2(g) → 2NH3 (g),v (N2)、v (H2)、v (NH3) 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 v (N2) = v (H2) = v (NH3);(B) v (N2) = v (H2) / 3 = v (NH3) / 2;(C) v (N2) + v (H2) = v (NH3);(D) v (N2) + v (H2) / 3 = v (NH3) / 2。
17.反应2N2O5CCl4−−4NO2 + O2,v (N2O5)、v (NO2)、v (O2) 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 v (N2O5) / 2 = v (NO2) / 4 = v (O2);(B) v (N2O5) = v (NO2) = v (O2);(C) 2 v (N2O5) = 4 v (NO2) = v (O2);(D) 2 v (N2O5) = 4 v (NO2) + v (O2)。
18.下列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