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习题--附答案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习题--附答案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g)+2B(g) C (g) +D(g),不能表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共 60 分。

每小题有 1-2 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前的括号内)1.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 .升高温度B .减小压强C .降低温度D .减小反应物浓度.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B.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或消耗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C.在同一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D.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单位有 mol/(L ·s)和 mol/(L ·min)3.已知 4NH 3+5O 2===4NO +6H 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 v (NH 3)、v (O 2)、v (NO )、 v (H 2O )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A.4/5 v (NH 3)=v (O 2) B.5/6 v (O 2)=v (H 2O ) C.2/3 v (NH 3)=v (H 2O ) D.4/5 v (O 2)=v (NO )4.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B.催化剂C.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D.反应物的浓度5.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A.B 物质的量浓度B.混合气体的密度C.混合气体的压强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量6.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 )①固体燃料粉碎 ②液体燃料雾化 ③煤经气化处理 ④通入足量的空气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全部7.反应 2SO 2+O 2 2SO 3,经过一段时间后,SO 3 的浓度增加了 0.4 mol/L ,在这段时间 内用 O 2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04 mol/(L ·s),则这段时间为 ( ) A.0.1sB.2.5sC.5s D .10s8 可逆反应 N 2+3H 2 2NH 3 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兰叶青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答案第三章

兰叶青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答案第三章

1 / 2第三章 习题答案3-1答: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定容反应器中,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变化的程度。

以反应 2N 2O 5 4CCl 4NO 2 + O 2 为例平均速率表示为: v =-t c ∆∆2)O (N 52 = tc ∆∆4)NO (2= t c ∆∆)O (2 瞬时速率表示为:υ= -21t cd )O N (d 52 = 41t c d )NO (d 2= t c d )O (d 2 3-2答:速率常数为速率方程中的比例常数,数值上等于反应物浓度均为1mol ·L-1时的反应速率,其单位随反应级数的不同而不同。

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

对于活化能大于零的反应,温度越高,速率常数越大;活化能越大,速率常数越小。

3-3答:速率方程中反应物浓度的幂指数称为该反应物的反应级数,其大小代表了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

反应级数大小可用实验来确定,或由实验机理推定。

3-4答:根据碰撞理论,活化能可以看作活化分子所具有的最低能量。

在过渡态理论里,活化能为反应物的平均能量和活化复合物的能量差。

3-5答: ①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很高,所以反应速率一定很高。

答:不正确,反应速率也受浓度大小及反应级数的影响;② 某催化剂用于合成氨,N 2的转化率为0.20,现有一新催化剂使反应速率常数提高一倍,所以转化率将提高0.40。

答:不正确,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状态;③ 从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可以知道该反应是几级反应。

答:正确。

④ 在反应历程中,定速步骤是反应最慢的一步。

答:正确。

3-6答: ① A 和B 都用掉一半时解:速率方程为:v =k [A]2[B] 则v /v (初始)=1:8② A 和B 都用掉2/3时解:速率方程为:v =k [A]2[B] 则v /v (初始)=1:273-7解:(1)v =k c (NO)x ×c (O 2)y(2) 则y =1; 则 x =2;yx y x k k 20.010.010.010.0060.0030.0⨯⨯⨯⨯=y x yx k k 20.020.020.010.0024.0060.0⨯⨯⨯⨯=所以 v =k c (NO)2×c (O 2) 反应级数为3级;将c (NO)=c (O 2)=0.10 mol ·L -1及v = 0.030 mol ·L -1·s -1 代入速率方程得 k = 30 mol -2·L 2·s -1(3)当c (NO)=c (O 2)=0.15 mol ·L -1时v =k c (NO)2×c (O 2)= 30 mol -2·L 2·s -1×(0.15)2×(0.15)=0.101 mol ·L -1·s -13-8解:因 221121ln ()a E k T T k R T T -=⨯ 则)800800(314.8101802ln 22311⨯-⨯=T T k k T 2= 821 K3-9解:因 )(ln 121212T T T T R E k k a ⨯-= 则)600650600650(314.810226s 103.1ln 31-15⨯-⨯=⨯-k k 1= 3.98×10-7 s-13-10解: 因 )(ln 121212T T T T R E k k a ⨯-= 则)300400300400(314.8sL mol 103.1s L mol 105.4ln 113113⨯-=⋅⋅⨯⋅⋅⨯------a E E a = 12.39 kJ ·mol -1-----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习题(附答案)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习题(附答案)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习题(附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习题基础巩固1.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 B(g) 2C(g)+D(g) 。

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 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

A. 1.6 molB. 2.8 molC. 2.4 molD. 1.2 mol2.在一定条件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2和10molH2,发生反应N 2+3H22NH3,2分钟末时,测得剩余氮气为1mol,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υ(N2)= 0.5 mol/(L·min) B.υ(H2)= 1.5 mol/(L·min)C.υ(NH3)= 2 mol/(L·min) D.υ(N2)=1mol/(L·min)3.在2A+B 3C+5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 0.5 mol/(L·s) B.υ(B)= 0.3 mol/(L·s)C.υ(C)= 0.8 mol/(L·s) D.υ(D)= 1 mol/(L·s)4.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ν(H2)=0.45mol/(L·s),则2s末NH3的浓度为()。

A.0.50mol/L B.0.60mol/L C.0.45mol/L D.0.55mol/L 5.将0.5molPCl5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PCl5 PCl3+Cl2,一段时间后测得PCl5的浓度为0.3mol/L,且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PCl5)= 0.4 mol/(L·min),则这段时间为()。

无机及分析化学(四版)第三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四版)第三章答案

⽆机及分析化学(四版)第三章答案第3章3. 673 K 时,将0.025 mol COCl 2(g)充⼊1.0L 容器中,当建⽴下列平衡时:有16% COCl 2解离。

求此时的K Θ。

解:由反应式∴第⼆解法:由反应式: COCl 2(g)CO(g) + Cl 2(g)n 平: 0.025(1-16%) 0.025×16% 0.025×16%=0.021 mol =0.021 mol =0.004 molP COCl2(g)=(n COCl2(g) RT)/V 总=(0.021 mol ×8.315 kPa ·L ·K -1·mol -1×673K)/1.0 L =117.52 kPa P CO(g)=(n CO(g) RT)/V 总=(0.004 mol ×8.315 kPa ·L ·K -1·mol -1×673K)/1.0 L =22.38 kPaP Cl2(g)=(n Cl2(g) RT)/V 总=(0.004 mol ×8.315 kPa ·L ·K -1·mol -1×673K)/1.0 L =22.38 kPa∴P P Cl CO 2CO Cl P P 2P COCl2COCl 2P P P 2-122.3822.3811P 117.52100P 11100K === =4.262=0.042620.043νΘΘΘΘΘ∑≈()()()答:此时的K Θ约为0.043 。

4. 298 K 时,向1.00L 烧瓶中充⼊⾜量的N 2O 4,使起始压⼒为100Kpa,⼀部分N 2O 4分解为NO 2,达平衡后总压⼒等于116Kpa 。

计算如下反应的K Θ。

解:第⼀解法:P 始 100 kPa 0 kPa P 平衡 100-X kPa 2X kPa ∴ P 总=P N2O4+P NO2=100-X+2X=116(kPa )∴ X=16 Kpa P NO2=2X=32 Kpa P N2O4=100-X=84 Kpa∴ 2NO222-NO2N2O4N2O41321P K ===P 84100P 1 =12.19=0.12190.12100P P P P νΘΘ∑ΘΘ≈(21)1())()()()()(答:该反应的K Θ为0.12COCl 2(g)CO(g)+Cl 2(g)COCl 2(g)CO(g)+Cl 2(g)K Θ=P CO P Θ?P Cl2P ΘP COCl2P Θ=n CO RT V ?V n Cl RTn COCl2RT V( )2-1p Θ1=n CO ?n Cl2n COCl2?RT V ?1p Θ=(0.16×0.025)2×8.314 ×6370.025 (1-0.16) ×10-31013251=0.043N 2O 4(g)2NO 2(g)N 2O 4(g)2NO 2(g)第⼆解法:∵n 始=(PV)÷(RT)=(100kPa ×10L) ÷(8.315kPa ?L ?K -1mol -1×298K)=0.4036 mol n 平,总=(PV)÷(RT)=(116kPa ×10L) ÷(8.315kPa ?L ?K -1?mol -1×298K)=0.4681 mol242N O g NO g ()2()⼜∵ n 平,总:(0.0406-X ) mol 2X mol∴ n 平,总=(0.04036-X ) mol + 2X mol = (0.04036+X ) mol =0.4681 mol 解: X= (0.4681-0.04036) mol =0.0645 mol∴ n 平,N2O4=(0.04036-X ) mol = (0.04036-0.0645) mol =0.3391 mol n 平,NO2=2X mol = 2×0.0645 mol =0.1290 mol P 平,N2O4=( nRT)÷(V 总)=(0.3391 mol ×8.315kPa ?L ?K-1mol -1×298K) ÷(10L)=84.02kPa ≈84kPaP 平,NO2=( nRT)÷(V 总)=(0.1290 mol ×8.315kPa ?L ?K -1?mol -1×298K) ÷(10L)=31.96kPa ≈32kPa∴ 2NO222-NO2N2O4N2O41321P K ===P 84100P 1 =12.19=0.12190.12100P P P P νΘΘ∑ΘΘ≈(21)1())()()()()(答:该反应的K Θ为0.128.反应 2222C l ()2()4()()g H O g H C l g O g++ 1114.4r H k J m o l Θ-?=? 当该反应达到平衡后,进⾏左边所列的操作对右边所列的数值有何影响(操作中没有注明的,是指温度不变,体积不变)?(1)增⼤容器体积 n(H 2O) (2) 加O 2 n (H 2O) (3) 加O 2 n(O 2) (4) 加O 2 n(HCl) (5) 减⼩容器体积 n(Cl 2) (6) 减⼩容器体积 P(Cl2) (7) 减⼩容器体积 K Θ(8) 升⾼温度 KΘ (9) 升⾼温度 P(HCl) (10)加N 2 n(HCl) (11)加催化剂 n(HCl) 解:依据 2222C l ()2()4()()g H O g H C l g O g++ 1114.4r H k J m o l Θ-?=? 由勒夏特列原理(即平衡移动原理)得:(1) n(H 2O)减⼩。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三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三章答案

一、选择题 1.对反应 2SO 2(g)+O 2(g)NO(g)2SO 3(g) 下列几种速率表达式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 dc (SO 2 ) dc( O 2 )B.dtdtdc(SO 2) dc( S O 3) dt2dtC.dc( S O 3 ) c(O 2 D.d) 2dtdtd c(SO) dc(O )322dt dt解:选 D 。

依据化学反应的瞬时速率的表达通式,对于一般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可写出通式如下:AABBYYZZvdc A v Ad t dc B v Bd t dc Y v Yd t dc Z v Zdt2.由实验测定, 反应 H 2(g)+Cl 2(g)===2HCl(g) 的速率方程为 v =kc(H 2)c 1/2(Cl 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将每一反应物浓度加倍, 此时反应速率为 ( )。

A. 2vB. 4vC. 2.8vD. 2.5v1/2(Cl 2),H 2 和 Cl 2 浓度增大都增大一倍时,速率应该增大2 2 倍,即相当于 2.8Υa 。

解:选 C 。

依据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υ=kc(H 2)c-1,逆反应的活化能E a.-1,此反应的反应热为 () 3.测得某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 E a.正=70 kJ m ·ol逆=20 kJ m ·ol-1B. -50 kJ m ·ol -1C. 90 kJ m ·ol -1D. -45 kJ m ·ol -1A. 50 kJ m ·ol解:选 A 。

依据过渡态理论,反应热可以这样计算: Q = E a,正- E a,逆。

-1,加入 Fe 3+作催化剂后,活化能降到 42 kJ ·m ol -1,加入 4.在 298K 时,反应 2H 2O 2===2H 2O+O 2,未加催化剂前活化能 E m ·ol催化剂后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最新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习题及答案

最新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习题及答案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习题及答案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 增加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 • 1 s 1 ”所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 1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 0.8mol • 1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 C [熟练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是正值,是反应的平均速率,其中固体、纯液体反应物、 生成物浓度都视为1,所以A 、B 错误;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来说,无法通过现象体 现反应速率的大小,所以 D 不正确。

]2、对于反应:CaCO3+ 2HC|===CaC| 2+出0 + CO 2 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用HCI 和CaCl 2表示的反应速率数据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B. 不能用CaC0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但可用水来表示C. 用H 2O 和C0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D.可以用CaCl 2浓度的减小表示其反应速率3、化合物Bilirubin 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下 图所示,计算反应 4〜8min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 16min 时反应物的浓度, 是()2、反应4NH 3(g ) + 5O 2(g )===4NO (g ) + 6H 2O (g )在10 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结果应 A . B . C . D . 2.5 2.5 3.0 5.040 35 -和251\20 15IO H S1 mol • Imin 1 和 2.0 1 mol •1L min 1 和 2.5 1 mol •1L min 1 和 3.0 1 mol -1 Imin 1 和 3.0 1 mol - L1 mol 厂1 1 mol 厂1 1 mol 厂1 [据图可知,4min 时化合物Bilirubin 1—,因此4〜8min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的浓度为20 1 mol — L'8min 时其浓度为20 1 mol —L — 10 1 mol •—^ 1 1=2.5 1 mol —L min —'。

(完整版)大学无机化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大学无机化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总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及反应速度的实验测定 2:了解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的概念 3: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温度的影响4:了解速率方程的实验测定和阿累尼乌斯公式的有关计算 5:初步了解活化能的概念及其于反应速度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第一节:反应速率的定义1:掌握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两个概念。

2:学会用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1平均速率:2121c c r tt -=-- ○2瞬时速率:某一时刻的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反应速率与反应浓度的关系○1掌握反应级数的概念,学会建立简单的速率方程。

○2掌握速率常数k 的概念及意义,可以由速率常数的单位来确定反应级数。

第三节:反应机理○1了解什么是基元反应。

○2学会从微观角度角度建立速率方程探讨反应机理。

第四节: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1熟练掌握零级、一级、二级、三级反应中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2学会计算零级、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了解二级、三级反应的半衰期。

第五节:反应速率理论的简介了解解释基元反应速率方程的碰撞理论和解释阿仑尼乌斯方程的过渡态理论。

第六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的三种表达方式及计算○1aE RTk Ae-=○2ln ln Eak A RT =-+○3ln lg 2.303a E k A RT=-+,○2熟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学会计算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的关系212112lg ()2.303a E k T T k R TT -=。

第七节: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简单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

Ⅱ 习题一 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即反应速率的大小B.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是同义词C.反应级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大D.从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可以推测该反应的反应级数2.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不能改变反应的△G , △H, △S, △UB 不能改变反应的△G ,但能改变△H ,△S, △UC 不能改变反应的△G ,△H ,但能改变△S, △UD 不能改变反应的△G ,△H, △U ,但能改变△S3.对任意化学反应,其含义是( )A.表明它是二级反应B.表明它是双分子反应C.表明反应物与产物间的计量关系D.表明它是基元反应4.二级反应速度常数的量纲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s -1B. mol ∙dm -3 C . mol ∙dm -3 ∙ s -1 D . mol -1∙dm 3∙ s -15.某化学反应进行1h ,反应完成50%,进行2h ,反应完成100%,则此反应是( )A.零级反应B.一级反应C.二级反应D.三级反应6.升高同等温度,反应速度增大幅度大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活化能小的反应B.双分子反应C. 多分子反应 D .活化能大的反应7.对于反应2D+E→2F,若反应机理为:(快)(快)(慢)则反应的速度方程为()A.v=kC D2C EB.v=kC D C EC.v=kC D3/2C E D .v=kC D1/2C E8.某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为9.5×10-2min-1,则此反应的半衰期为()(《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3.65 minB.7.29 minC.0.27 minD.0.55 min9.反应W产物的速度常数为8L2mol-2s-1,若浓度消耗一半时的速度为8L2mol-2s-1,则起始浓度为()A.8mol/LB.4mol/LC.16mol/L D .2mol/L10.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分子碰撞几率增加 B.反应物压力增大C .活化分子数增加D .活化能降低11.有反应X+Y=Z。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习题精选加答案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习题精选加答案

第3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8分,共48分)1.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对反应速率不发生影响的因素是( )。

A.温度 B.压强 C.浓度 D.催化剂2.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火灾发生 B.防止污染面粉C.吸烟有害健康D.颗粒极小的面粉扩散到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一旦引发反应,极易发生爆炸3.反应 A(g) + 3B(g) = 2C(g) + 2D(g) 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化学反应速率,其中最快的是( )。

A.υ(D) = 0.4 mol/(L·S) B. υ(B) = 0.6 mol/(L·S) C.υ(C) = 0.5 mol/(L·S) D. υ(A) = 0.15 mol/(L·S)4.在反应:C+CO 22CO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通入CO2④增加碳的量⑤降低压强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5.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C.在K2S0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D.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03,将Al片改成Al粉6.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

A.反应停止了 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7.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 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C.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D.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怎样控制反应条件,2molSO2与1mol O2反应都不会生成2molSO3B.任何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都能全部转化成生成物C.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于反应物的性质,与外界的条件无关D.可逆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只能增大正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52分)9.影响物质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3-1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2 ⑪-④;⑫-③;⑬-①;⑭-③;⑮-③;⑯-③;⑰-②;⑱-③;⑲-①③④;⑳-②; 3-3 ⑪ 复杂反应;基元反应;定速步骤;V=kc(H 2)c 2(NO);三; ⑫ V=kc(CO)c(NO 2);质量作用定律;一;二;
⑬ 改变;降低; ⑭ 活化分子总数;活化分子百分数; ⑮ <;>; ⑯ =;<;>; ⑰ 不;右; ⑱ V 正=V 逆;不变;改变; ⑲ ln ⎪⎪⎭⎫ ⎝⎛-=121212
T T T T R E k k a log
298
323298
323314.8303.210
1.1105.54
2⨯-⨯
⨯=
⨯⨯--a E E a =199.0 kJ.mol -1
lnk 3=
⎪⎪⎭
⎫ ⎝⎛-1313T T T T R
E a
+lnk 1=()298303314.8298303199000⨯⨯-⨯+ln(1.1×10-4)= -7.7898 k 3=4.14×10-4 s -1
3-4 (1) V=kc 2
(A) (2) k=480L.mol -1
.min -1
8 L.mol -1
.s -1
(3) c(A)=0.0707mol.L -1
3-5 (1) 设速率方程为: V=kc x (NO)c y (H 2)
代入实验数据得: ① 1.92×10-3
=k(2.0×10-3
)x
(6.0×10-3)y
② 0.48×10-3=k(1.0×10-3)x (6.0×10-3)y
③ 0.96×10-3
=k(2.0×10-3)x
(3.0×10-3)y
①÷②得 4 = 2x x=2 ; ①÷③得 2 = 2y y = 1 ∴ V=kc 2(NO)c(H 2) (2) k=8×104
L 2
.mol -2
.s -1
(3) v=5.12×10-3
mol.L -1
3-6 (1) ln ⎪⎪⎭

⎝⎛-=121212
T T T T R
E k k a ⎩⎨

⨯==-1
5111046.3298s
k K T ⎩⎨

⨯==-1
7211087.4338s
k K T 则:E a =103.56 kJ.mol -1
⎩⎨⎧
⨯==-15111046.3298s
k K T ⎩⎨
⎧==?
31833k K T 代入公式ln
⎪⎪⎭

⎝⎛-=131313T T T T R E k k a 得k 3= 4.79×106 s -1
3-7 lnk 2= -RT
E a 2+ lnA ①; lnk 1= -RT
E a 1+ lnA ②
ln
RT
E E k k a a 2112
-==
298314.8840071000⨯-=25.27 ∴
=1
2
k k 9.4×1010 即V 2/V 1=9.4×1010
3-8
v ∝t
1
k ∝t
1 ∴=
1
2
k k
1
211t t =
4
4821=t t =12 ln
⎪⎪⎭

⎝⎛-=121212
T T T T R E k k a
∴ ln12 = )278
301278
301(314.8⨯-a E 则:E a =75.16 kJ.mol -1
3-9 lnk 2= -RT
E a 2+ lnA ①; lnk 1= -RT
E a 1+ lnA ②
ln
RT
E E k k a a 2112
-= ∵
1
2k k =4×103 lg(4×103) =
791
314.8303.21900002⨯⨯-a E 则:E a2=135.4 kJ.mol -1
3-10 ∵反应(2)式为定速步骤,∴v=k 2c(I -)c(HClO) 由反应(1)可得K=
)
()
()(--ClO c OH c HClO c ∴c(HClO)=
)
()(--OH c ClO Kc
代入速率方程得:v=k 2c(I -)
)
()(-
-OH c ClO Kc 令k 2K=k ∴ v=k c(I -)c(ClO -)c -1(OH -) 3-11 ∵反应(2)式为定速步骤,∴dt
O dc )(3-=k 2c(O 3)c(O) 由反应(1)可得K=)
()()(32O c O c O c c(O)=
)
()(23O c O Kc
代入速率方程得:dt
O dc )(3-
= k 2c(O 3)
)
()(23O c O Kc 令k 2K=k ∴dt
O dc )
(3-
=)
()(232O c O c k
3-12 (2)×2-(1)×2=(3) ∴K o
=2
4
212
28.0108.1)()
(⎪⎪⎭


⎛⨯=o o K K =5.06×108 3-13 2SO 2(g) + O 2(g) ====== 2SO 3(g) 起始/mol.L -1 0.4 1 0
平衡/ mol.L -1 0.4(1-80%) 1-2%
804.0⨯ 0.4×80%
=0.08 =0.84 =0.32 K c = 84
.008.032.0)
()()(2
2222
32⨯=
O c SO c SO c =19.05L.mol -1
3-14 PCl 5(g) ===== PCl 3(g) + Cl 2(g) 起始/mol.L -1 2
7
.0=0.35 0 0
平衡/ mol.L -1
2
5.07.0-=0.1 0.25 0.25 ∵ PV=nRT ∴ P=V n
RT=cRT
K o
=
1001.0523
314.825.025.0)]([)]()][([]
[
]
][[523)
()()(323⨯⨯⨯⨯=⨯=
o P PCl P P Cl P P PCl P P
RT PCl c Cl c PCl c o
o o =27.2
α=100
35.01
.035.0⨯-= 71.43% 3-15 (1) 由 ln
)(12121
2T T T T R H K K o
m r o o
-∆=
o m
r H ∆=2310
6.1101.2ln 1273177312731773314.8⨯⨯-⨯⨯= 96.62 kJ.mol -1 (2) o
m r G ∆= -2.303RT lgK o = -2.303×8.314×1773×lg2100 = -112.76 kJ.mol -1
(3)
o
m
r G ∆=
o m
r H ∆-T
o m
r S ∆
o
m
r S ∆=1773
112760
96620+=∆-∆T G H o m r o m r = 118.1J.mol -1.K -1
3-16 K o
= 45.9 Q 1 =
)
)(()(1400.0106.02
100.2=166.7 > K o = 45.9 反应逆向自发
Q 2 =
))(()(1300.01096.02100.5.0=8.68 < K o = 45.9 正向自发 Q 3 = )
)(()(1263.01086.02
102.1≈45.9 = K o = 45.9 平衡状态 3-17 (4) 6
5
222
45
22
2)()()()()(⎪⎪⎭

⎝⎛⎪
⎪⎭
⎫ ⎝⎛⎪⎪⎭

⎝⎛⎪⎪⎭

⎝⎛⎪⎪⎭

⎝⎛=
+-+o o o o c H c c O H c c MnO c P O P c Mn c K
3-18 07.7501
===o o
K K ; 02.050
1
12==
=o
o K
K 3-19 )(2o m f o m
r G G ∆-=∆=22.4 kJ.mol -1
;)(2o m f o m r H H ∆-=∆=61.12 kJ.mol -1
(1) o o
m
r K RT G ln -=∆ o
o P
O P K )(2= 22.4=o
P
P RT )
(ln 2- o
o P O P K )
(2== 0.000118 P(O 2)=0.0118kPa
(2) ∵P(O 2)=100kPa ∴K o
=1 ⎪⎪⎭⎫
⎝⎛-∆=211
2
11ln T T R H K K o m r o o
T 1=298K 000118.01ln 2.61314.8298112-=T T 2 = 470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