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讹二例的理解与注释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整理

【前倨后恭】
“前”和“后”相反,“倨”和“恭”也应相反。恭,恭 敬。倨,傲慢。
循规蹈矩,前仰后合,语重心长,情投意合,任 重道远,顶天立地,天经地义,舍生忘死 ,贪生 怕死 ,醉生梦死 ,承上启下, 承前启后 ,开 天辟地 ,惊天动地 ,顾此失彼 ,先来后到 , 口是心非, 改天换地......
成语推断法
语境推断法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 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 “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 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 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
“我夫人有娠”(娠:怀孕)
•可以独飨白粲。 •王怒曰:“劓之。”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钅(古代主要指金属)、木、氵、火、土
——与五行有关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马、牛、羊、豕 、犭、 鸟、虫
——与兵器有关
——与动物有关
辶(走)、彳(行)、忄(心)、讠(言)
“简”与“择”相对应,理解为“选择、选拔”。
(2)举类迩而见义远( 浅近 )
“迩”与“远”相反,意思是“近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享乐
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攻下,攻取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马
4.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5.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 辱骂 6.一年所居成聚,两年所居成邑 村落
——与人的行为有关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 “自”关鼻,“目”关眼……
《核舟记》字词考点梳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核舟记》字词考点梳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核舟记》字词考点梳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生字注音器皿(mǐn)罔(wǎng)贻(yí)高可二黍(shǔ)篛(ruò)篷执(zhí)石青糁(sǎn)之髯(rán)不属(zhǔ)诎(qū)椎(chuí)髻(jì)天启壬(rén)戌(xū)舟尾横卧一楫(jí)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通假字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右手攀右指(指——通“趾”,脚趾头。
攀——通“扳pān”,扳着。
)一字多义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加上,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中轩敞者为舱(是)为人五:(刻有)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木:能以径寸之木(圆木)以至鸟兽、木石(树木)者: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作)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是)扇: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扇,量词)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扇子)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打开)天启壬戌秋日(明熹宗朱由校年号)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连词,并且)启窗而观(连词,然后)以:能以径寸之木(用)以至鸟兽、木石(甚至)语:如有所语(说话)此中人语云(告诉)盖: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云:盖大苏泛赤壁云(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此中人语云(说)古今异义1、卧右膝:卧,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第26课翻译疑点--形合法和意合法(2)

C. 复合句 (1) When I was reading a book, she came in. 我正在看书,她进来了。
(2) I'll let you know as soon as it is arranged. ⼀安排好就通知你。
(3) It has been a long time since I saw you. 好久不见了。
(4) As she talked on she got more and more excited. 她越讲越兴奋。
(5) I knew nothing about it until he told me. 他告诉我了我才知道。
(6) Come when you are free. 有空就来。
(7)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8) He was a free-will agent and he chose to do careful work, and if he failed, he took the responsibility without subterfuge.他是个⾃有主意的⼈,⼲活就要认真⼲好,没⼲好,他就承担责任,决不借故推委。
(9) There was something remarkable in his manner of doing so, though I could not have said for my life what.他这⼀举⼀动我总觉得有点奇特,奇特在哪⾥我⼜说不上。
(10) Whatever you like to eat, just tell me.想吃什么,只管告诉我。
(11) A wind blows so bitterly that the orphanage boys reach the door with fingers stiff in an agony of numbness. 在呼啸的寒风中,孤⼉院的男孩将⼀份份⽜奶端到育婴房去,⼀天得跑两趟呢。
常见古今同形异构异义词语例释

常见古今同形异构异义词语例释1.烈士暮年(《龟虽寿》)烈士:古义: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3.无论魏晋(《桃花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5.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狱:古:诉讼案件,罪案。
今:监禁罪犯的地方。
6.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中国: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另:古“中土”亦指“中原”。
7.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非常:古义:意外事故(名词);今义:很、大(副词)8.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
9.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殷勤:古义:关切、问候。
也指深情厚谊。
今义:热情、周到;10. 往往今义:常常;古义:①处处。
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起义》)②时常,常常。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琵琶行》)11.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何苦: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12.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鱼肉: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也指“欺凌”之意。
今义:鱼的肉;13. 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古义:①它的果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使楚》)②那实际情况。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李固与黄琼书》)14.春秋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
天子春秋鼎盛。
(《治安策》)②一年。
蝼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③书名。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六国论文言现象

六国论文言现象一、通假字1。
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广义通假,仅供参考)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当[通“倘”,假如]与秦相较(有待讨论的通假字,仅供参考)二、古今异义1。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它的实际数目]2。
思厥先祖父[古今异义,祖辈和父辈],3。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古今异义,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
4。
至于[古今异义,以至于到……]颠覆,理固宜然。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古今异义,智谋和力量]孤危,6。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今异义,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7。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可以凭借8。
后秦击赵者再。
再:古:两次;今:表示又一次三、词类活用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削弱],破灭之道也.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3。
小[形作名,小的战果]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战果]则得城4。
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6。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7。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8。
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10。
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四、一词多义为1。
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3。
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威势]之所劫4.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以1。
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2。
秦以[介词,用]攻[攻战]/取[取得]之外,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表结果,相当于“而”可译为才]有尺寸之地.4。
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以形释义法推断文言实词含义

一、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1、以形释义法例:振长策而御宇内。
(根据竹字头推断为“竹鞭”)2、以音猜义法例: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根据读音推断为“早”)3、知识迁移法例: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根据“日薄西山”推断为“迫近”义)4、互文见义法例:举类迩而见义远。
(根据“远”字推断“迩”字为“近”义)5、语法分析法例:吾欲之南海。
(根据“欲”字推断其为动词“到、往”义)6、借助语境法例: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根据前文推断为“节拍”义)二、汉字的造字法:1、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如:鱼鹿山2、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
如:析采涉3、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如:上亦刃4、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如:杖,从木丈声。
侔,从人牟声。
觥,从角光声。
5、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如:其本意簸箕,假借为代词。
我本意为带齿的戈(一种武器),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
亦本意为腋窝,假借为副词“也”。
6、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说文解字》“考”字下说“老也”,“老”字下说“考也”,“转相为注,互相为训”。
这是一种注释的方法。
三、常用部首举例:“?”读作wǎng――像网之形,与网有关;如:罟、罾、罗、罚、羁、罡“贝”读作bèi――像一枚张开的贝壳,与金钱有关;如:赉、赍、赊、责、赡、贾“皿”读作mǐn ――像盆一类剩物之器,与器具有关;如:蛊、盥、盗、盒、益、监“宀”读作mián ――像房顶,与房舍有关;如:家、灾、寒、寐、寇、字“阝”在左侧读作yì――表示一个人住的地方,与地名有关;如:郑、邯、郸、郡、鄱“阝”在右侧读作fù――像台阶,与山坡有关;如:陟、降、阿、队、除、陛“隹”读作:zhuī――象鸟之形,与鸟雀有关;如:隼、雀、焦、雉、集、雅“女”读作nǚ――像一个女人两手交叉,跪在那里,与妇人有关;如:妻、妾、奴、妍、媸、娶“纟”读作xì――像丝之形,与丝织品有关;如:经、纬、绮、缯、绡、纲“攴”读作pū――像手持器械与敲击有关;如:鼓、教、政、攻、牧、救“歹”读作è――像一块无肉的白骨,与死亡有关;如:死、殁、殂、殇、殓、殉“月”读作ròu――像一块肉形,与肉有关;如:肯、炙、然、胃、肴、膏“页”读作xié――是一个端坐的人,头特别大,与首有关;如:题、顶、颔、顾、颐、领“自”读作zì――像人的鼻子,与鼻有关;如:臭、息“目”读作mù――像人的眼睛,与眼有关。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的确、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确实)
2、上欲封昙首等,……昙首曰:“近日之事,衅 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 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
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宋书·王昙首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偏爱、偏私)
②成语迁移
善才绳之。 绳→绳之以法→约束、制裁 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恪→恪守不渝→谨慎而恭敬 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出类拔萃→超出
例: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薄→日薄西山→靠近
吾亦望汝副其心
副→名副其实→符合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速→不速之客→招致、邀请
想想看:
1、势拔五岳掩赤城 超出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招致
3. 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
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 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胜:能承受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 》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 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 也
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 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 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 1、追亡逐北
(亡—北,逃亡者)
•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劳—逸豫,安逸享乐)
如:忠不必用,贤不必以。
郭锡良《古代汉语》部分注释的商榷

郭锡良《古代汉语》部分注释的商榷张延俊【摘要】Sentence from the words of the content and nature of the pointof view,"毋吾以也" is a negative imperative sentence.From theshape,meaning implied by law,and rhetorical sentence was intended to see,"捲" is a verb.From the syntactic view,"形格势禁" has two parallel "adverbial phrase center" structure.Explain the Ancient Font should be used "is the …… ancient writing " or "The significance was writing ……"this format,At Interpretation interchangeability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time,Should be using the "通"(generic) term.At Interpretation variant form of a chinese character the time,Should be using the "同"(Same)term."霸"、"闵" is interchangeability of chinese characters.%文章对郭锡良等所编《古代汉语》中的一些注释进行了探讨,认为:从话语内容和句式性质上看,"毋吾以也"属否定命令句。
从字形、词义引申规律、句意和修辞看,"捲"属动词。
从句法看,"形格势禁"是两个并列的状中结构。
注释古体字"敖"、"厉"、"冯"、"大"、"县"等时应该用"是……的古体"或"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的格式,注释"强"等通假字时应该用"通"这个术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刻 本 的讹 误 又 被记 在 曾 纮 名 下
句话或
“
程 千 帆 徐 有 富 《 校 雠 广 义 》 第 二 章 《 书 面 材 料 错误 的 类 型 》 谈 到
“
”
,
“
一
一
段话 错好 几个 字 的 例 证 时
”
,
”
《
苏魏 公 集》 侧定 政 宗 例 引 用 《 容斋 四 笔 》 卷 二 而 《读 山 海
方 才 知道 陶 诗 原 文 应 该是 刑 天 舞干
“
,
戚 末
一
”
,
竞 然 五 个 字全 都 写错
“
”
真 也亏 他有 本 事
”
、
句的 他
“
指的是曾 纮
…
“
;
取 《 山 海 经 》参 校
… …
“
方 才 知 道 陶 诗原 文
… …
”
…
…
的 指洪迈
,
,
。
其实 疑 上下 文 义
…
遂 取《 山 海 经 》
)
乃知
以
语友 人
“
”
… …
的 主 语 不是 洪迈 而 是曾 纮
)
,
。
理 由 很简 单 晁 之道 名 咏 之 的 诗 文 曾 为 苏 轼所 赞 赏 叹 为 奇才
,
”
《
宋 史 》本传
而 苏轼去世
(
年
年后洪 迈才 出 生
,
(
年
)
;
《
中 国 文 学 家 大辞 典》 谭 正 璧编
“ ”
)
也说 晁 之 道 的 生 卒年 是
” “ ” “
。
看来 造成 误解《 抄传文 书之 误 》文
” (
义 的原 因 乃 是 不 明 了 因 记 曾 纮所 书 中 书 的 词 义 未在 所 书 下 断句 上 海古籍
出版 社
、
岳 麓书
关 于形讹 二 例 的 理解 与 注 释
社 出 版 的《 容斋 随笔》校 点 本 均未 断句
的 校 正意 见 末 句 是
“
”
》
文 载 上 海 文 化 出 版 社《 咬 文 嚼字 》
( “
:
年第
期 就说
:
宋 朝 洪 迈 见 曾 纮 书 写 的 陶 渊 明 《读 山 海 经》 诗
形 夭无 千 岁
”
… …
感 到 无 法 理 解 便 取《 山
,
海 经 》 来 参校
,
只见
“
:
刑 天 兽名也
, ,
,
口
中 好衔 干 戚 而
。
舞
”
。
以 此 句 为
“
,
猛 志 固 常在
天舞 干戚
,
。
疑上 下 文 义 不 贯
,
遂按《 山 海 经》 有 云
。 、
刑 天
兽名
。
衔干戚而 舞
” 。
刑
”
,
因 笔 画 相近 五 字 皆讹
“
岑穣 晁 咏 之 抚 掌 称 善
”
可 见 纠 正 宋刻 江 州 《 陶靖 节集 》
“
,
形 夭 无 千 岁 讹误 的 正 是 曾 纮
,
海
“
:
形 天 无千 岁
猛志 固 常
”
在
“
” 。
疑 上 下 文 义 若 不 贯 遂 取《 山 海 经》 参校 则 云
”
,
刑天 兽名也
、
中好衔干戚而 舞
,
。
乃知是
刑 天舞干戚
。
故与 下 句相应
。
,
五字 皆 讹
。
以语
友 人岑 公休
晁之道
皆 抚掌惊叹
,
亟取所藏 本
是正之
“
此
一
节甚 类 苏集云
其 中 形 夭 无千 岁 五字 皆讹 之 例 文献 学 校勘 学 著 作 常 常 用 来 说 明 古籍 校 勘 的 重 要 性 或 是 表 明
“
北 京燕 山 出 版社 《容 斋随 笔全
”
,
译本》译 作 抄 写
则 此
“
一
”
,
都是 不正 确 的
”
。
曾
。
纮所 书 之 下 这
、
一
”
“
,
此
一
节 甚类 苏集 云 之 上 的 文字 应加 引 号 否
,
节甚 类苏集 云 就没 有 着落 了
。
误解 应 当 避 免 不 然 曾 纮 的 见 解 被 记 在 洪 迈 名 下 宋
年
左 右至
年 左右 所 以 晁 之道 不可 能 是洪迈 的 友 人
。
与 洪 迈 同 时 的 周 必 大 其《 二 老 堂 诗 话 》有 《 陶 渊 明 山 海 经 诗 》
江州
《
一
则
:
陶 靖 节 集》
”
末载
:
宣和六年
,
,
临 溪 曾 纮谓 靖 节
“
:
《
读 山海
,
经 》诗
口
,
其
一
篇 云
“
:
形 夭 无千 岁
”
为
“
内
长
”
,
且不能
,
得其
句
读
,
又乌
“
能得其
旨
趣 乎?
申
割
申
”
劝
,
”
出 自
:
《
“
尚书 君奭》
在 昔上帝 割
,
劝 宁 王之 德
”
。
《
礼记 缁 衣》 引 作 昔在 上帝 周
“
,
田
观文王
,
之德
申
郑 玄注
”
古文周
“
:
田
观文 王 之德 为 割 申 劝 宁 王 之德
, ,
。
割 之 言盖 也 言 文 王 有诚信 之 德 天 盖
, ,
经》 形夭无 千岁
例 则 另 外 引 用 了 周 必 大 《 二 老 堂 诗 话 》 这 也 许 有 避 免 误解 的 用 意 吧
:
。
俞樾 《 札 迻 序 》 谈 到 形 似 致 讹
,
夫 欲使 我 受 书 之 益 必 先 使 书 受 我 之 益
文
“
。
不 然
“
,
割 申 劝
”
为
“
周 田 观
”
,
“
而肆赦
5 4
《 古 籍 研 究 》
年第
期
关 于 形 讹 二例 的 理解 与 注 释
汪 少 华
南 宋洪 迈 《 容 斋 四 笔 》卷二 有 《 抄 传 文 书 之 误 》 今 代所 传 文 书 笔 吏 不 谨 至 于 成 行脱 漏
,
,
一
则
:
。
予 在 三馆 假 庾
。
自
直《 类 文 》 先
,
以 正
本点 检
》
,
对 折简 来
问
。
予
地 非 不广 且大也 人之所 用
”
容足
尔
然 而 厕 足 而 垫 之致
黄泉
,
知无 用 而 后 可 以 言 用 矣
。
始验 侧 定政 宗 经》 诗 云
口
,
“
当
是 厕 足致泉
,
“
”
,
正 与 下 文相
应
,
四 字 皆 误也
,
。
因记 曾 纮
所书 陶 渊明
, :
《
“
读
山
”
,
、
,
宋 代及宋 以 前 的 刻 本均不 宜迷 信 例 如 吴 枫 《 中 国 古 典 文献学》
中
“
页 钱玄《 校勘学
、
》
页
)
。
然而 文
疑上 下 文义
一
…
…
遂取 《 山 海 经》
…
…
乃知
…
…
以 语友人
一
…
…
的 主 语是 曾 纮 还 是 洪 迈 呢 ? 读 者 往
往 作后
)
种 理解
。
洪丕 谟 《古代 的 无错不 成 书
中有
数卷 皆 以 后 板 为 前 予 令 书 库 整 顿
,
,
然 后 录之
》
他
“
多
类 此
。
周 益公 以
《
苏 魏公集
;
付 太平 州 镂
,
板 亦 先为 勘校
,
。
其 所 作《
,
东 山
长 老 语 录序
,
云
:
侧 定政 宗 无 用 所 以 为 用
,
因
蹄得兔 忘 言 而 后
,
可 言
。
以上
。
一
句 不 明 白
又与 下 不
,
)
。
《
靖 节先 生 集》 清陶 澍注 详 尽引 用 了 曾 纮 对 形 夭 无 千 岁
“ ”
”
“
:
宣 和六年 七
”
;
月 中
元临汉曾 纮书
。
可 知 洪迈 所 谓 曾 纮 所 书
“ ”
,
“
”
的
“
书
”
,
即 此 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