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经典实验题.doc

合集下载

宁波中考科学实验操作测试

宁波中考科学实验操作测试

选择题在进行宁波中考科学实验操作测试时,使用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如何放置药品?A. 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B. 放在纸上或玻璃器皿中称量(正确答案)C. 用手拿着直接称量D. 放在潮湿的容器中称量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观察时,先用高倍镜找到观察目标B. 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正确答案)C.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D.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之和在进行物质溶解性实验时,为加速溶解,以下哪种做法是不正确的?A.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 将固体研碎后加入溶剂C. 加热溶剂D. 增加溶质的质量(正确答案)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应与什么位置保持水平?A. 量筒底部B. 量筒口边缘C. 凹液面的最低处(正确答案)D. 凸液面的最高处在进行物质燃烧实验时,为确保安全,点燃可燃物前应先做什么?A. 直接点燃可燃物B. 检查可燃物是否纯净C. 对可燃物进行预热D. 对可燃性气体进行验纯操作(正确答案)下列关于蒸发操作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蒸发皿应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加热B. 加热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D. 蒸发过程中应将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正确答案)在进行过滤操作时,滤纸的边缘应如何处理?A. 高于漏斗边缘B. 低于漏斗边缘(正确答案)C. 与漏斗边缘平齐D. 随意放置使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如何操作?A. 伸入试管口内滴加B. 接触试管内壁滴加C. 垂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滴加(正确答案)D. 倾斜于试管口上方滴加在进行物质性质探究实验时,对于未知性质的化学药品,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A. 直接用手接触药品B. 用鼻子直接嗅药品气味C. 用口尝药品的味道D. 使用药匙或镊子取用药品,并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正确答案)。

中考科学实验探究练习42题带答案

中考科学实验探究练习42题带答案
组别
光照(lx)
CO2(%)
液滴移动(mm/h)




6
800
0.03
右移60
7
1000
0.03
右移90
8
1000
0.05
右移112
9
1500
0.05
右移112
10
1500
0.03
右移90




(1)在较强光照下,每组装置中液滴右移的生理原因是。
第8组、9组的结果相同,限制第9组装置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②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只传播振动,不传播能量
③地震波中的纵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比横波慢,但能量的衰减较快
④地快
(3)唐家山堰塞湖是这次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堵截河谷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堰塞湖的湖坝是由滑坡体或其他没有物理结构基础的土石方构成,受湖水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作用,失去抗冲击能力,一旦决口,湖水便倾泻而下,形成洪灾。请你用物理知识简要说明由于堰塞湖水位上升而产生危害的原因。;
(2)某同学利用仪器①与⑥组合成一个贮气装置。当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甲烷(甲烷难溶于水、比空气轻)时,气体应从仪器①的(填“a”或“b”)通人;集满甲烷后将其导出使用时,水应该从仪器①的(填“a”或“b”)导入。该装置还有其它用途,请你任举一例:。
5.(4分) 在5.12地震救灾中,我国用到一种新型救灾设备,如下图所示,把一气袋放在重物下,往气袋内充气来抬起重物。如:重物是一块均匀长方体的石板,重10000N,气袋与石板的地接触面积是0.5m2,为了抬起石板,气袋内的气压至少是Pa(不考虑大气压)。若想把石板A点升高10cm至少要对它做功焦。
(2)地震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中的纵波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而横波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晃动。在距离震中数十公里的极震区,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而远在千余公里之外的株洲,我们只感到明显的水平晃动。据此可以推断。(填正确答案的序号)

中考理综兴趣实验练习题

中考理综兴趣实验练习题

中考理综兴趣实验练习题一、物理实验1.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测量物体的密度。

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 探究欧姆定律。

5. 制作简易电动机。

6. 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7. 研究声音的传播。

二、化学实验1. 鉴别硬水和软水。

2.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 探究燃烧的条件。

4. 分离混合物中的食盐和沙子。

5. 制取氧气。

6. 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7.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三、生物实验1.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2. 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

3. 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 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

5. 制作植物标本。

6. 研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7.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四、综合实验1. 设计一个简易净水器。

2. 研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3.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4. 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

5. 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6. 观察动物的行为。

7. 设计一个生态瓶。

五、地球与空间科学实验1. 观察不同岩石的组成和特征。

2. 制作地形模型。

3. 探究水的三态变化。

4. 研究风的形成。

5. 观察月相变化。

6. 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

7. 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六、环境与能源实验1. 测量不同地点的噪声水平。

2. 探究废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3. 研究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

4. 制作简易风力发电机。

5. 分析不同材料的回收价值。

6. 探究植物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

7. 研究水的循环过程。

七、技术与工程实验1. 设计一个防滑鞋底。

2. 制作一个简易桥梁模型。

3. 探究不同材料的承重能力。

4. 研究电路的串并联特性。

5. 设计一个自动浇花系统。

6. 制作一个简易的。

7. 探究建筑材料的隔热性能。

八、创新实验与思维拓展1. 设计一个无源降温装置。

2. 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探究植物生长与光照的关系。

4. 制作一个彩虹发生器。

5. 研究不同颜色对物体吸热的影响。

中考科学经典实验题(物理,化学,生物)(含答案).

中考科学经典实验题(物理,化学,生物)(含答案).

中考科学经典实验题生物部分◆右图为人体某一部位的血液循环示意图,C代表某器官处的毛细血管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C表示人体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请问B代表的血管是肺动脉;流经C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流经C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明显增加,这时C代表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C代表肾脏,当血液流经每一个肾单位时,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

(4一位同学外出旅游时不慎被蛇咬伤,咬伤部位在手臂的C处,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______(填“m”或“n”端。

答案:1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或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氧气的含量增加2小肠3肾小球的滤过(或肾小球壁和肾小管内壁的滤过4m◆下面是人体部分血液循环与肾单位模式图,阿拉伯数字表示人体内的某些器官或结构。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6】内的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入(填心脏的结构名称。

(2图中【5】内的血液比【4】内的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明显升高,这与作用有关;【3】内的血液比【2】内的血液成分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3气体进出结构【1】,必须通过___ _作用完成气体交换,在此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4氧进入血液后与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参与分解有机物,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某人患阑尾炎时,在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数目明显增多的项目是。

答案:(1右心房(2过滤作用尿素等废物含量降低(3扩散作用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4血红蛋白组织细胞(5白细胞◆食物进入人体后,经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并形成残渣和废物被排出体外,下图示相关的一部分生理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场所包括,消化后的产物经过过程【a】进入A系统。

初中科学实验考试汇总及参考答案

初中科学实验考试汇总及参考答案

初中科学实验考试汇总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共30分)1.小王利用光敏电阻受到光照时电阻变小的特性,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自动控制电路,要求光暗时灯亮,光亮时灯灭。

在实际调试时,发现灯始终亮着,而光敏电阻和其他电路元件都正常。

下列调节能使控制电路达到要求的是(C)A.减少螺线管线圈的匝数B.抽出螺线管中的铁芯C.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D.减小控制电路电源电压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时,小敏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她应该调节( A)A.反光镜B.目镜C.物镜D.细准焦螺旋3. 夏日下午,为了防止自行车被曝硒,学校的四层教学楼边有如图的四个露天停车区,你认为停车的最佳位置是DA.停车区①B.停车区②C.停车区③D.停车区④4.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

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A.钠在氯气中燃烧,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白烟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淡蓝色的火焰C.同时贴在蚕豆叶片上下表面的氯化钴试纸,可看到上表面的试纸先变色D.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后,可得到黄色固体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A.为使配制更为准确,在量筒中配制100毫升10%的NaOH溶液B.为了防止滤液溢出,过滤时滤纸边缘应高于漏斗边缘C.测定溶液酸碱性时,为使现象更明显,加入的指示剂越多越好D.检验铵盐和碱共热时有无氨气放出,应将红色石蕊试纸用水湿润答案:D6.下列实验现象的相关解释正确的是A.甲图中,纸片会靠拢,是因为吹气时两纸片间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减小B.乙图中,滚摆上升时,滚摆的势能转化为滚摆的动能C.丙图中,右指感觉疼,是因为右指受到的压力更大D.丁图中,罩内传出的铃声逐渐减弱,说明电铃振动逐渐变弱答案:A7.如图,风速计是由风叶和改装的电流表构成。

风速越大,风叶转动越快,电流表读数也越大。

下图与这一过程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B8.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呢?”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答案:D9.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

浙江省2024年中考科学真题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2024年中考科学真题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试卷1.(2024·浙江)下列模型(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A.B.C.D.2.(2024·浙江)近期,科研人员在浙江发现一新物种(如图)。

它开黄色的小花,花药红褐色,果实6月成熟。

据此判断,该物种属于()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3.(2024·浙江)某同学冲泡了一杯热饮。

下列选项中不能加快热饮降温的是()A.向杯口不断吹气B.取一空杯子互倒热饮C.向杯中加入冰块D.拧紧杯盖静置于桌面4.(2024·浙江)人体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A.凹透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平面镜5.(2024·浙江)关于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16.(2024·浙江)如图所示,取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选择一团可燃物置于筒内,压下活塞。

为了可燃物更易燃烧,关于所选可燃物的着火点及对活塞的操作正确的是()A.着火点低,缓慢下压B.着火点高,缓慢下压C.着火点低,快速下压D.着火点高,快速下压7.(2024·浙江)近年,在北京琉璃河遗址发掘出西周初期的9具人骨,科研人员通过测定其遗传物质以明确亲缘关系。

据此判断,测定的物质是()A.淀粉B.脂肪C.蛋白质D.DNA 8.(2024·浙江)长江鲟(如图)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鱼类,其生殖方式最可能为()A.体内受精,卵生B.体内受精,胎生C.体外受精,卵生D.体外受精,胎生9.(2024·浙江)下列图示实验中的铁钉最容易生锈的是()A.B.C.D.10.(2024·浙江)运河中一艘货船因偏离航道搁浅(如图)。

为使该货船能回到航道继续航行,下列措施一定不可行的是()A.借助浮筒使船上浮B.将货船拖回到航道C.清除货船底部淤泥D.将货物搬到甲板上11.(2024·浙江)用导线将开关、灵敏电流计和材质不同的钥匙甲、乙相连,将两钥匙插入橙子中(如图)。

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科学(经典汇总)

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科学(经典汇总)

杭州各区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30.(8分)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现有m 1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CO气体极难溶于水,铁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同学欲通过乙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乙中的最佳试剂是。

(选填序号)。

①水②稀盐酸③氢氧化钠浓溶液④澄清石灰水(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停止加热后,防止甲中生成物被氧化,防止乙中的溶液倒吸入甲中等。

请你再写出一点CO气体在上述实验中起到的作用。

(4)完全反应后,该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g,同时测得装置乙增重m3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31.(8分)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以下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为证明某些反应确实发生而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的实验方案。

(1)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甲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下列四种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选填字母编号)。

(2)为证明NaOH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乙小组同学和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

①乙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H 2SO4溶液、CuSO4溶液。

乙小组同学选择的试剂A的名称是(并用“少量”、“足量”等指明试剂的用量);Cu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丙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H2SO4溶液,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 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简述该实验方案中强调“测得pH小于7”的理由是。

33.(10分)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烧杯内各培养一株植物,烧杯中是全营养液。

中考科学实验题专项训练(一)(详细解析)

中考科学实验题专项训练(一)(详细解析)
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3)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现象:预测三个量筒中,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2.小金同学分别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各收集一瓶氧气,然后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发现燃烧现象不同,于是对铁丝燃烧与氧气浓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0.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以及对生物影响,李强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mL的清水中2-3天;
(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4)在4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mL、100mL、200mL、400mL电池浸出液
(5)对照图Ⅰ实验,你认为图Ⅱ实验有何优点?_____。
参考答案
1.剥去树皮的带叶枝条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吗?或植物蒸腾作用的快慢与叶片数量有关吗①>②>③
【解析】
【分析】
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导管位于木质部,具有运输水分与无机盐的作用。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反思与评价)对氧气纯度要求较高的实验应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氧气
3.为了研究小灯泡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明选择额定电压为2.5伏的小灯泡、电压恒为4伏的电源以及其它相关器材按图甲连接电路,进行实验
9.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中是否含有CO2和C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科学经典实验题•(8分)某兴趣小纟R 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了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mL,用蒸帑水将其逐级稀释10、10\ 10\ 1(/倍,获得4种不同浓 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 収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浸润纱布。

③ 挑选籽粒饱满、人小和似的水稻种了 200粒。

随机均分成4纟R,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 将4只培养皿置于25°C 恒温培养箱内,每天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统计和分析: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 ▲ 一,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了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 ▲。

反思与评价:(1) 在步骤③中。

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亠。

(2) 实验方案存在缺陷。

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与实验纟F1札I 同量的蒸镉水代替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了,其目的是一 ▲。

萌发率 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降低(其他合理答案均町)(1)防止实验出现偶然性 ⑵起对比作川• (7分)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溶液成分进行了多次检验,其中3次检验的结果如下表。

回答:(1)表中第 ▲ 次结果肯定不准确。

(2) 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可以利用焰色反应来确定溶液中存在的(3) 为验证其他2次检验结果中是否存在SO?-. CO 广和C 厂,乂进行以 下操作① 加入过量的 _ ▲ _______ (填化学式),目的是检验— _____________ 并将其除去; ② 加入▲(填药站用量及化学式)溶液,过滤。

③ 向滤液中加入▲(填药站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口色沉淀产牛。

(4)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还是觉得无法确定其他2次检验结果屮哪一次是正确的,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1) 30. (8 分)(1)2 (3)①稀 HNO 3 CO 32-②过量 Ba (N03)2K 2SO 4 (Na 2SO 4) + Ba (NO 3)2 ~ Ba SO 4 I +K 2(m 3)2 ③ AgN03 钾、钠盐溶液中钾、钠盐溶于水 后,均以离子形式存在• (8分)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将铁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后,放入试管中,隔绝空气,高温加热3-4分钟,冷却后,试管中只有红色物质。

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红色物质可能是什么? 进行猜想:你认为可能是_▲。

实验方案:根据下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來验证你的猜想。

取少量红色物质放入试管中,▲7查阅资料:铁粉•氧化铜在高温下可以发生置换反应。

得出结论:铁粉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一▲°生成物是Cu和FezCh,加盐酸或稀硫酸的方法,红色固体部分溶解,且得到黄色溶液°3Cu + Fe2O3—3CuO + 2Fc• (10分)做“测小灯泡的功率”实验时,用标有额定电压2. 5V的灯泡L进行实验: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断开,防止因电路▲(填“短路”或“开路”)而损坏仪器;(2)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在不改变原有连接情况下,请你把图乙电路连接完整;(3)实验屮,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内,则小灯泡额定功率为▲ W。

(4)现将两灯连入图丁所示电路。

实验过程屮,小明不慎把电路屮的1.2的玻璃泡打碎了(碰巧灯丝没冇断), 此时他惊奇的发现:这个小灯泡几乎不发光,可另一个灯1“反而更亮了。

你认为L2变暗的原因是_ ▲° 此吋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原来相比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⑴短路⑵略(3)0.7 (4)电阻变小,实际功率变小变大•(8分)有些化合物溶于水时会发热升温,而有些则会吸热降温,这些特点可用来做热袋、冷袋,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例如冰袋町以减轻人体受伤引起的肿痛,某公司打算开发一种冷袋,内装一种化合物和50mLzKo现有两实验小组同学进行探究:(1)一组的研究课题:“研究比较4种化合物,哪种更合适做冰袋?”一组的实验步骤:①在4个杯子中分别装入各50mL水,然后测量水温;②在4个杯子中,分别加入各8gA> B、C、D化合物;③在70s内,每隔10s测量一次杯子的水温。

实验结果如右上图:回答问题: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判断哪种化合物最适合做冰袋▲(选填A、B、C或D )。

(2)二组的研究课题「'研究比较3种化合物,哪种化合物的降温效果授好?” 二纽的实验步骤:①在A、B、C、D等4杯了屮,分别装入各50mL水,量水温;②在A、B、C杯子中分别加入NHQ、CaCl2> NaCl, 不加任何化合物,并测量水温。

实验结果如上表:回答问题:①说明D杯不加任何化合物的理由▲。

②从二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中,能得出有效的结论吗?(I) D (2)①控制变量,便于比较其他三杯混合溶液的甲乙10 20 30 40 50 60 *0 时何(s)7涪M2聲31Z/ ------降温程度,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②不能,因为三种化合物的质量未知、水的初温不同,而几没有重复实验。

•(6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以下操作: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稀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淀粉陋溶液;③向各试管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C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m⑤观察实验现象。

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操作加入物质百试管E试管C试管①稀淀粉溶液(mL)222②淀粉酶溶液(niL)111③碘液(滴)111④温度处理(5min)37V ioor观察现象(1)以上操作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是一▲。

(某些操作可多选)(2)最简便的制取淀粉齣溶液的方法是收集并稀释哑液,需要的实验仪器和材料是亠。

(3)以正确的实验顺序进行实验后,观察到B试管内的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

(4) 15min后,在A试管中,淀粉輛的质量_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在胃、肠中唾液淀粉陋质量减少,最终转变成▲,并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这个过程加于新陈代谢中的▲作用(选填“同化”或“异化”)。

(1)①④②④③⑤(2)试管、清水和蒸馆水(少写“清水”不扣分)(3)在100°C时淀粉酶失活,淀粉没有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色(4)不变氨基酸同化•(8分)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溶液,标签已模糊,为探究该溶液屮的溶质究竟是什么物质,某兴趣小纟R 的同学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小张同学先取该无色溶液少许,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此吋可得出的结论M A c(2)小王同学发现尽管试剂瓶标签已模糊,但依稀可见SCU字样。

于是,他设计了甲、乙两个方案,并分别取样品实验、记录札I关现象。

方案甲:方案乙:上述方案屮,能确定该无色溶液屮含有硫酸根的方案是丄;方案乙屮,加入足量稀HC1的作用是▲。

(3)同学们发现标签上还冇20.0%的字样,老帅告诉他们,这瓶试剂是硫酸、硫酸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

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物质H2SO4Na2S()4MgSO4溶解度/g与水任意比互溶19.039.0根据上述信息,同学们分析后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NazSCU溶液,原因是_▲。

(1)该无色溶液呈酸性(2)甲、乙;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的干扰(3)常温下,硫酸钠溶液的最大质量分数是16%,不能配置出20%的溶液(8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并探究。

(1) 按如图所示进行木炭燃烧的实验:①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丄;② 检验集气瓶中木炭燃烧产物的方法是_▲。

(2) 按如图所示进行燃烧条件的相关探究:(已知:口磷的看火点为40°C,红磷的着火点为260°C,两 者都能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① 图a 是卬同学设计的方案示意图,根据▲的现象,说明nJ 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② 乙同学设计的另一方案如图b 所示,与卬同学的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 O(1)①发出口光 ② 反应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二氧化碳(2)①铜片上的口磷燃烧,热水中的口磷不能燃烧 ②无污染(8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同学们联想玩跷跷板的游戏,决定要研究动力対杠杆平衡的影响。

他们将一个玩具“水蓝蓝”固定在杠杆一端的B 点作为阻力,且保持阻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不 变,在杠杆的另一端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动力的大小。

实验中,甲小组 每次都保持动力在竖直方向、只改变动力作用点的位置,分别如图(a )中的戸、F2、&所示;乙小 组每次都保持动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改变动力的方向(“动力的方向”用OA 连线跟动力方向的夹角 0表示,且0° VOW90。

),分別如图(b )中的巴、作、几所示;表一、表二是两小组同学记录的 实验数据。

(b)(c)表一 甲小组表二乙小组支点到动力 作用点的距 离S(厘米)动力的方 向(夹角& )动力的 大小(牛)实验 序号支点到动力 作用点的距 离S (厘米)动力的方 向侠角6) 动力的 大小(牛)15 90° 64 15 30° 4 2 10 90° 3 5 15 45° 2.8 31590°261590°2(1) 分析比较表一中第二列和第四列的实验数据可知: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要使杠杆平衡,在动力方向不变3=90° )的情况下, ▲。

(2) 分析比较表二中 ▲的实验数据可知: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要使杠杆平衡,在动力作用 点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动力的方向,B 越大,动力越小。

(3) 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与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 不变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亠。

(4) 小华按照甲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把用弹簧测力计拉改为挂钩码做了上述实验,如图(c )所示。

发现2 A] A? A3第31题第(2)小题图[ ] ] [尺 I I I ] B 占1 !每组数据都比甲组同学测得的数据要人,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

(1)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S 越大,动力越小。

(2)第三列与第四列 _色(3) 动力的人小、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4)甲组同学没有考虑到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受到的重力•(10分)课外探究吋,某兴趣小组同学选择了“金属和酸反应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课题。

1—u锌片,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中,锌粉与和同的盐酸反应牛•成氢气的质量(m )与反应时间(t )的 关系Illi 线如图乙所示,请在答题卡的图上用实线补画出锌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m )与 反应吋间(t )的关系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