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区特色风貌规划沙龙专家发言精粹
世博会演讲稿-海派建筑和文化世博

世博会演讲稿-海派建筑和文化世博尊敬的各位嘉宾、尊敬的各位观众们:大家好!首先,我非常荣幸可以站在这个世博会的舞台上和大家分享有关海派建筑和文化的主题。
在短短几分钟内,我将会向大家介绍海派建筑的背景和特点,并呼吁大家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海派文化。
海派建筑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特别是上海作为海派文化的代表城市,海派建筑在这里得以最好地表达。
这种风格吸收了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貌。
海派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和精巧的细节而出名,其特点是砖木构造、翘角屋顶、雕花窗户等。
它们的设计和装饰非常注重细节和对称性,表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观念。
然而,我不得不说,海派建筑正面临许多挑战和威胁,这使得保护和传承海派文化变得更加紧迫。
城市化的快速开展导致许多传统建筑被撤除,腾出空间建造现代化的建筑。
这种情况不仅破坏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也削弱了海派建筑的传统价值和魅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海派文化,我们面临着许多任务和责任。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海派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政府和公众应该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法律和机制,保护这些珍贵的建筑遗产。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进步公众对海派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其次,我们应该推动海派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海派文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过去的辉煌中,而是应该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产生新的价值和影响力。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设文化教育课程等方式,让更多的人理解和热爱海派文化。
最后,我呼吁大家积极参与海派建筑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海派建筑和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奉献,无论是以个人的行为方式,比方参观海派建筑、学习海派文化,还是通过组织的力量参与保护和传承工作。
在这个世博会的舞台上,我希望可以引起大家对海派建筑和文化保护这个重要问题的关注。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海派文化,让世界更加理解和欣赏我们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谢谢大家!。
上海郊区特色风貌规划沙龙综述

推进上
郊区建设 ,保护农村特
2006 年 6 月23 日下午。
Promoting the
C o n s tru c tio n o f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一场关于在上海推进新郊区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 如何保护郊区 特色 风貌的 规划沙龙正在热烈进行。
与会 专 家 : 毛佳棵、孙安军 石楠 、郑时龄 、夏丽卿、刘海生、伍江、
解 俞德鸣 上海很早就意识到郊区建设的
重要性 ,十五” 间便开始 了积极的 “ 期
S ha ngha i Urba n P la nning Exhibition
日a ll
与会专家认为, 要充分认识到郊
区风貌保护的重要意义。 历史风貌保
A planning salon on how to protect rura l
新的郊区, 是上海城 乡 一体和谐发展的郊区。 上海郊区的 特色 风貌应基于本土 自然地理条件和江南人文蕴涵, 在尊 重传统文化价值的同时, 更要选择和吸纳世界建筑文化的 精髓, 通过交融和同化, 积极营造多元文化互补共存的景
象,创造出 “ 新郊区、新海派”的建筑和环境意象。
第二种是环境整治, 做好清洁家园工作,以图待机发展;
余人应邀与会 , 对上海郊区风貌问题
包括街道、 开放 空间等元素,包括由 此构成的空间的肌理、 尺度及给人的
感受; 它不单是视觉印象, 包 了 还 括
情感的功效, 是一个综合的整体。 风
貌本身不是文化,风貌来源于历史、 来源于自然、 来源于文化、 来源于生
进行 了 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本次沙龙
视野既宽,开掘又深,在不少方面 取
握 ,突出重点,避免偏颇。
第二方面, 上海郊区 特色风貌的实现途径
完善上海规划编制体系,提高规划科技创新能力——上海城市规划科技创新规划沙龙

竞争力。 际上纽约、 国 伦敦、 东京等世界级城市均有一个比 确的 较明 大都市圈, 核心 城市与周边城市群体之间形成了一种互为依存、 相互促进的关系。 对上海来说, 1946 年编制的上海都市计划也曾经把上海与周边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2001年5 月,
阂 行两个新城已 经大范围 地联成一片; 中 心城与松江、 青浦两个新城的毗邻地区, 亦
有一部分地带即将连片。 因而, 探索行政区辖与城镇体系尽可能一致, 并有利于控制 中 心城继续扩大; 中 心城与周边新城之间、 中心城周边新城与新城之间, 形成既集中 又区割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是提升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科学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第三是控制中 心城向外延伸及市郊城镇漫布发展的城市布局结构和空间形态探索。
向政策统筹研究、 主动参与政府决策咨询; 转向探索城市发展规划。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党委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坚持以实际工作需要为主, 以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为主, 以决策咨询研究为主, 以规划工作的技术和基础研究为主 “ 四个为主”的原则, 深入推进科技工作。
一是围绕上海城市发展的重大课题, 开展前瞻研究。 综合研究上海中心城人口和
定了规划框架。 加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 建立和落实最严格的历史文化和风貌保护制 度,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加强重大规划和系统性规划研究。 按照上海交通规划, 组织进行了( 上海城 ( 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引导研究》《 、 上海大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研究》 从城市安全 ;
的高度出发, 组织进行了《 上海市城市安全战略规划研究》( 上海人口 、 分布变化与人 口 布局导向战略研究》 上海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上海人口与住宅建设规划研 、 《 、 究) 深入开展长三角区域规划、 ) }o 现代服务业发展等研究, 增强城市规划管理的 技术
上海成片风貌保护的规划探索

上海成片风貌保护的规划探索作者:徐继荣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2017年第6期摘要随着上海从外延式扩张进入更加注重城市品质、内涵式增长的新常态,对深化和拓展成片风貌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根据“要重点从以往单栋、一般性风貌保护转向成片、成街坊的历史风貌保护”的要求,上海成片风貌保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全面梳理上海30年来风貌保护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本市风貌保护工作的瓶颈问题,阐述了上海成片保护规划的新目标,并提出细化分级分类的保护体系,阐述了各级保护范围的遴选标准和管控要求,初步划示了中心城分级保护方案,最终对上海成片保护政策机制提出建议,是对上海成片风貌保护和精细化规划管理的探索,也是为上海下一步深化和拓展成片风貌保护工作和开展具体试点研究提供支撑。
Abstract Changing from pure expansion to emphasizing on improvement of urban quality and connotative growth has become the ‘New Normal’ of Shanghai, which suggests higher standards on the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 landscap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key of historic protection should be the entire historic neighborhoods, instead of protection for single architecture with general techniques’, historic landscape preservation of entire neighborhoods has risen to unprecedented heights.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Shanghai’s landscape protection work in recent 30 years, this research explains the newtargets according to the bottleneck in previous work and correspondingly puts forward the classification of protection system. It analyzes the selection criteria and the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each classification, preliminarily proposes the protection plan for central Shanghai, and finally gives suggestions on the policy system. What discusses in this paper is an exploration of delicacy management for planning and historic landscape preservation of entire neighborhoods in Shanghai, to support the deepening and extension of historic landscape preservation work and carry out specific pilot research in the next step.关键词成片风貌保护 | 分级分类 | 规划探索 | 上海Keyword Historic landscape preservation of entire neighborhoods |Classification of protection system | Planning exploration | Shanghai文章编号 1673-8985(2017)06-0034-08 中图分类号 TU981 文献标识码 A1研究的背景与目的根据市领导对上海历史风貌保护调研的讲话,提出“要重点从以往单栋、一般性风貌保护转向成片、成街坊的历史风貌保护”以及杨雄市长、蒋卓庆副市长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加强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的精神,经历了30多年保护历程后的上海成片风貌保护工作应适应转型要求,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上海风貌改造实施方案

上海风貌改造实施方案上海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其城市风貌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上海的城市风貌也在不断演变。
为了更好地展现上海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都市风采,上海市政府决定制定上海风貌改造实施方案,以期望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划,使上海的城市风貌更加美丽和宜居。
首先,上海风貌改造实施方案将着重对城市建筑进行规划和改造。
在保留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引入现代设计理念,使得建筑风格更加多元化和时尚化。
同时,加强对建筑外立面的统一规划,提升城市建筑的整体美观度,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其次,上海风貌改造实施方案将注重提升城市绿化水系。
通过加大绿化投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打造更多的城市公园和休闲广场,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同时,对城市水系进行整治和提升,改善城市水质,打造更多的水景景观,丰富城市风貌。
另外,上海风貌改造实施方案还将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
通过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升公共交通设施,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出行环境。
同时,加强对城市道路和桥梁的改造和提升,提高城市交通设施的整体品质,提升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最后,上海风貌改造实施方案还将注重提升城市文化氛围。
通过加大对文化设施和活动的支持力度,丰富城市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同时,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品质,丰富城市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上海风貌改造实施方案将通过多方位的措施和规划,全面提升上海的城市风貌。
通过建筑规划和改造、绿化水系提升、交通规划和建设、文化氛围提升等多个方面的努力,使得上海的城市风貌更加美丽和宜居,展现出上海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都市风采。
相信在上海市政府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的城市风貌一定会更加璀璨夺目。
上海郊区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实施及对策研究——以庄行南桥塘为例

中彩页 【文章编号】1006-3862(2019)10-C 004-09上海郊区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实施及对策研究-----以庄行南桥塘为例周伊利1’2王海松v(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2.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3.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上海,200072 )【摘要】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市针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类型。
郊区历史文化风貌区涵盖了不同于中心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以庄行南桥塘风貌区为例,从历史建筑保护、风貌保护、历史环境要素保护等三方面 对该风貌区的保护规划实施情况做全面而深入的调研,总结保护规划实施过程中现存的保护意识薄弱、风貌管控不力、内生动力 不足、保障资金缺乏及支撑技术不强等问题。
以持续保护、合理使用为目标,提出了若干保护规划实施的策略,有助于对郊区历 史文化风貌保护与发展议题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历史文化风貌区;上海郊区;保护规划;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TU 984.17 【文献标识码】A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是指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建筑样 式、空间格局和街区景观较完整地体现上海某一历史时期地域 文化特点的地区®。
2004年,上海中心城区的12片历史文化风 貌区范围划定并获批准,总面积达26.96km 2; 2005年,郊区及 浦东新区的3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划定并获批准,总面积 约14km 2。
上海市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确立对历史风貌的保 护起到重要作用。
与中心城区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不同,郊区及 浦东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区所受关注比较少,保护工作的投人 也少。
尽管郊区发展密集程度弱于中心城区,人地矛盾的尖锐 度也略小,但由于郊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大幅度落后于中心城 区,导致郊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滞后于中心城区。
在都市化 进程中,郊区及浦东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工作面临一系 列严峻问题,值得深人探讨。
上海特大城市郊区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金融 │ Finance2014.10 Shanghai Economy 38How to Build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 the Suburbs of Shanghai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在其著作《城乡中国》开篇中提出,中国很大,不过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块是城市,一块是乡村;发展中国家城市比例小,城乡之间鸿沟大,就决定了国家发展的基础、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其中,新农村建设最早提出于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
2013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正式提出建设美丽乡村。
201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会议提出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其中要求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的新形势,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任务,其内涵不仅在于乡村环境条件的改善,而且更重要的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重塑,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龙头,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有条件也有使命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但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相对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上海农村建设发展的领先优势并不明显。
上海市郊区绿化面貌明显改善

上海市郊区绿化面貌明显改善
佚名
【期刊名称】《国土绿化》
【年(卷),期】1998(000)002
【摘要】上半年,全郊区共完成四旁植树947万株,为计划的135%;营造沿海防护林160公顷,为计划的120%;发展经济林347公顷;新建农田林网化村庄347个,扩展农田防护林控制面积近2.67万公顷。
各县以“通道”“窗口”绿化为重点,按照“集中投入,抓大放小”的原则,上
【总页数】1页(P46-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32
【相关文献】
1.县域经济强劲发展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J], 魏艾
2.上海市郊区平原绿化现状“九五”目标和对策 [J], 张胜杰
3.以人为本,改善上海生活环境——巴黎绿地规划对上海绿化建设的启示 [J], 朱婷
4.浙江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逾万公里水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J], 王国锋;谢根能
5.做好绿化工作改善城市面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盖。"1966 ”城乡规划体系的确立, 使上海城市规划由城镇向农村地区延伸,
第一次实现了城乡规划在市域范围内的全覆盖。 推进城乡规划体系建设, 是一 个不断完善、 逐步深化的过程。 新郊区新农村先行区的试点工作, “ 与 一城九
镇” 和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有机衔接, 是对市域 “ 1966” 城乡规划体系建设的
集中的居民点原则上予以保留, 体现农村风貌。四要更新规划理念, 完善工作 机制。切实改变以往用 “ 城里人的想法”来编制农村地区规划的思维定势, 深 入基层,虚心向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请教,不断提高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 四、 统筹协调, “ 把 1966” 城乡规划体系建设引向深入。"1966” 城乡规 划体系建设, 需要花十几年, 甚至更长时间扎实推进。 要把推进新郊区新农村 建设作为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强郊区规划建设研究。 要具体深入、 逐步推 进, 新农村建设不设时间表、 不搞一刀切, 要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 做到 规划不落地不急于建设, 标准达不到要求不急于建设, 要建一个、 成一个, 确 保质量和实效,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16
SH A N G H A I
上海 4--r 城市 kl
U R BA N P LA N N I N G
R EV IE W
文化名镇和32 片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力度, 延续历史文脉, 体现文化底蕴。 如果
说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建筑是 “ 明星演员” 那么, , 相对集中的江南民居和自然村 落则是 “ 群众演员” 要加强郊区风貌的抢救性工作, 。 对10 户至20 户左右相对
农村建设,我谈四点意见。 一、 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 努力构建 和谐社会。 城市规划工作要从中心城660 平方公里扩展到市域6340 平方公里,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新的建设是发展, 改造保护也是发展, 而且是更有文化内
涵的发展。
二、 要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积极推进城乡规划全覆
孙安军建设部城 乡 规划司副 司长“ }& ,活 A A新 # i. A1} T西 要 t # #rVff i. M 生 展 生 L F 农f Q 9,bM. ,避 LF X Q .
成新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特别要注意避免把新农村建设搞成新村建设 , 生产发展, “ 生活改善” 是最核心的东西。至于 “ 乡风文明, 村风整洁, 管理民主” 是它的 副产品, 是生产发展、 生活改善后的进一步要求, 所以, 新农村建设应在发展 经济、 改善农民生活的总目 标下积极开展村镇风貌特色的保护与发展的工作。 要非常注意整合, 新农村特色风貌不光是人工建设环境的改善, 更多应体现农 村的自然环境, 体现农业与工业的发展, 体现生活方面的要求, 将以上各种因
规划沙龙 l11 推进上海郊区 ,1 , 建设,保护农村特色 风貌
“ 上酒郊区特色冈貌”规划沙托弓家发言精1m ;
毛佳棵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党委 书记 、局 长
新 V# iR " m 、 搞 7切 要 蜓 巍 蜘 韶 毅 ,到 TiR 表 不 - 1 ,避 做规
划不落地不急于建设, 标准达不到要求不急于建设。 尊重农民意愿, 遵循客观规律, 稳步推进上海新农村建设, 关于新郊区新
度重视整合, 重点是农村整备, 包括土地整备、 水利改善、自 然环境保护等。
这个里头有很强烈的风貌特色。 第二, 要区分两个区域, 上海郊区范围很大, 一个叫城镇化地带, 一个相
对边缘, 姑且命名为远郊区, 两者在特色风貌的控制、 要求或指引上, 差异很
大。 城镇化地带的农村问题可能与小城镇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远郊农村从 乡村风貌特色保护上,更具有代表性,更能体现自然特质的东西。 第三, 保持特色风貌要把握和处理好三个关键环节。 1.农民意愿的体现方 式。 推进新农村建设保护郊区特色风貌, 政府起引导作用, 但主体是农民, 要 充分听取和尊重农民的意愿。 2.历史文化保存比较深厚的村, 体现了一种独特
具体化和深化,突出六个方面: 1.关键是在农业化地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目的是推进生产; 2.基础是生态自然、 地形环境; 3.载体是形态塑造, 合理规
划空间布局, 体现具有特色的建筑风格; 4.重点是农业农田设施、 市镇交通配
套服务设施建设,以及镇级 “ 三个中, ( “ U 为农综合服务中心” 卫生中心” 、“ 和“ 文化中心” 和村级具有 “ ) 三室两点” 村委会办公室、医疗室、 ( 老年活动 室和便民店、 健身点 ) 功能的综合服务设施, 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5.灵魂 是体现文化内涵, 延续历史文脉, 要重视保留保护; 6.核心是确立农民主体地 位,让农民得实惠。 三、 积极探索具有上海特色的保护和建设之路, 稳步推进新郊区新农村建 设。 新农村建设不能大拆大建, 更不是新一轮房地产开发、 把农业用地变成建 设用地。 我们要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保护建设之路, 一要认真贯彻中央和 市委、 市政府方针政策, 中心村建设规划分为保留改造、 环境整治、 置换搬迁 和整体新建4 种类型稳步推进。二要积极推进规划 “ 四个一”工程。, .落实一 批先行村的试点, 初步确定金山( 廊下 )现代农业园区、 青浦金泽镇商榻社区、 崇明县陈家镇现代农业园区等8 个农业园区为试点基地。 2.各编制一套高起点 的总体规划,明确总体规划布局和农业发展目标,发挥规划的先导和调控作 用, 以利社会各方聚焦试点, 扎实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完善一个便于操作 3 的规划导则。 新市镇、 中心村的规划技术标准和建设导则已经编制完成。 要通 过试点实践, 分层分类, 深化完善。 4.健全一个条块结合的运作机制。 要市区 携手, 形成合力, 强化郊区规划管理, 加强对郊区各区、 县规划管理工作的分 类指导。 三要分类指导。 上海是近现代文化为主的滨海城市。 上海郊区拥有丰 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生态环境良好。 新郊区新农村建设, 要加大对郊区历史
素有机融合,才能体现新郊区新农村的特色风貌。
第一,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应该是 “ 1966”城乡规划体系中最后一
个“ , 6" 要把生产生活的内容整合起来。 从一些国家发展情况看, 保护农村特
色或农村景观的实践, 重点也是放在生产方式的整合、 保护、 改善, 以及生活 方式、 历史传统、自然环境的有机综合上。 上海新郊区建设与风貌保护, 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