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方法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导控与建筑风貌协调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导控与建筑风貌协调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导控与建筑风貌协调在当今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的时代,城市规划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中,城市设计导控与建筑风貌协调成为了塑造美好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要素。

城市设计导控,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规划手段和策略,对城市的空间形态、功能布局、景观环境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控制。

它旨在创造一个具有良好秩序、人性化尺度和独特魅力的城市空间。

这并非是一种随意的规划行为,而是基于对城市发展规律、社会需求以及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在城市设计导控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

这包括确定城市的中心区域、发展轴线以及各个功能分区的布局。

比如,商业区应该集中在交通便利、人流密集的地段,以形成繁荣的商业氛围;住宅区则要注重环境的安静和舒适,配套设施的完善。

同时,要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确保人流、物流的畅通无阻,避免交通拥堵对城市运行造成的不良影响。

再者,公共空间的设计也是城市设计导控的重要内容。

公园、广场、步行街等公共空间是市民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场所,它们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

这些公共空间应该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充足的绿化和舒适的设施,为市民提供宜人的活动环境。

而建筑风貌协调则是城市设计导控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构成元素,其风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

一个城市的建筑风貌应该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同时又要体现出多样性和个性。

在追求建筑风貌协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城市的历史文化。

许多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历史文化元素是城市的宝贵财富。

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挖掘和运用这些元素,使新建筑与历史建筑相融合,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比如,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新建的建筑在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会借鉴传统建筑的风格,从而使整个城市的建筑风貌保持一致。

同时,要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来确定建筑风貌。

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山城、水乡、平原城市等。

城市风貌保护与维护方案

城市风貌保护与维护方案

城市风貌保护与维护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的风貌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被高楼大厦和标准化建筑所取代。

城市风貌的破坏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美观,也损害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因此,城市风貌的保护和维护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风貌保护与维护的方案,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加强规划管理城市风貌保护与维护的第一步是加强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合理规划建筑的高度、密度和风格,确保新建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同时,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加强规划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城市建设的方向,保护和维护城市的风貌。

二、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城市风貌保护与维护的第二步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应该加强对城市建设和开发的监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城市风貌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管理,规范建筑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的质量和风格符合城市的整体形象。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为城市风貌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加强公众参与和意识提升城市风貌保护与维护的第三步是加强公众参与和意识提升。

公众是城市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和意见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通过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的方式,提高公众对城市风貌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和建设,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参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加强公众参与和意识提升,可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风貌保护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城市风貌保护与维护的第四步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城市的风貌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还包括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等。

政府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建立健全的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监管和保护。

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文化遗产的利用,将其融入到城市的发展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风貌保护和建筑风格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风貌保护和建筑风格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风貌保护和建筑风格城市风貌是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特色,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见证,也是城市居民的精神寄托。

城市风貌的保护与建筑风格密切相关,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能够有效地保护城市风貌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本文将探讨城乡规划中的城市风貌保护和建筑风格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的方法。

一、城市风貌保护的重要性城市风貌保护对于维护城市文化传承、保持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品质至关重要。

一方面,城市风貌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和传统的体现。

通过保护城市风貌,可以传承和弘扬城市的历史传统,提升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另一方面,城市风貌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和声誉。

保护城市风貌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本的流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风格对城市风貌的影响建筑风格是城市风貌的核心组成部分,不同的建筑风格会赋予城市不同的氛围和特色。

因此,在城乡规划中,选择合适的建筑风格对于保护和塑造城市风貌至关重要。

首先,建筑风格应与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相融合。

传统建筑风格的保护和传承可以展示城市的历史底蕴,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相契合。

其次,建筑风格应与城市的功能和定位相适应。

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和定位,选择合适的建筑风格可以体现城市的特色和功能。

三、城市风貌保护和建筑风格的实施方法城市风貌保护和建筑风格的实施需要通过有效的规划和管控手段。

首先,应建立健全的城市规划体系,将城市风貌保护纳入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划准则,明确城市风貌的保护范围和标准。

其次,加强对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区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严禁破坏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区的违建行为。

同时,鼓励使用传统建筑材料和工艺,保留传统建筑的独特风貌。

另外,要加强对新建建筑的规划和设计管理,要求其与城市风貌相协调,不破坏原有的城市风貌特色。

四、案例分析以嘉兴南湖为例,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留了大量传统风貌和建筑。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城市风貌系统与规划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城市风貌系统与规划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城市风貌系统与规划近些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城市风貌系统与规划作为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的一种重要手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对城市风貌系统与规划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关于城市风貌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在不断完善,但因为缺乏有效的实践手段,在实践中,城市风貌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受到了巨大挑战。

本文以新疆地区的城市为例,从城市设计规划中城市风貌系统的相关概念谈起,然后结合石河子市城市风貌规划情况对城市风貌规划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后就如何做好城市风貌系统的规划工作给予了深刻的阐释。

标签城市规划设计;城市风貌系统;城市风貌规划;石河子市城市风貌规划前言城市风貌系统作为城市景观特征、神韵气质以及经济文化水平等的综合体现,因此,做好城市风貌规划不仅是城市规划设计中景观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以及提高城市文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显然,做好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风貌系统的规划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市风貌规划概述1.1 城市风貌规划的体系构成城市风貌规划体系的构成要素如下:第一、活动特性区系统,就是将城市的一些领域圈转化为特性区,并界定其类型和内容。

第二、道路系统,包括城市的步行区系统以及商业区系统等。

第三、节点空间系统,主要包括各种城市节点的分布和类型。

第四、开放空间系统,主要包括城市的广场、游憩场所以及林荫道等。

第五、高度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城市的稿酬建筑物的分布与高度控制。

第六、视觉眺望系统,主要包括城市街道的视景特性以及鸟瞰景观类型等。

第七、观光路线系统,即对城市游客所提供的观光旅游资源以及旅客对城市设计风格的认同意象等。

1.2 城市风貌规划的特点城市风貌规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1.2.1 传播的倾向性城市风貌规划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城市的美化,更是为了发掘城市在历史文化特征以及在生活和审美等相关方面的信息以及载体,并将其向人们进行明确地传播,便于城市能够得到众人的辨别和感知。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风貌保护与特色塑造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风貌保护与特色塑造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风貌保护与特色塑造在当今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时代,城市规划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在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的保护与特色塑造更是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一座城市的风貌与特色,不仅是其历史文化的沉淀,更是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也是吸引游客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城市风貌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每座城市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底蕴,这些是城市的灵魂所在。

古老的建筑、传统的街区、独特的风俗习惯等,都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承载着居民的记忆和情感。

比如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广州的骑楼,这些都是城市独特的风貌符号。

如果在城市发展中不加以保护,随意拆除或破坏,那么城市将失去其独特的魅力,变得千篇一律。

然而,在现实中,城市风貌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对土地和空间的巨大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一些古老的建筑和街区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同时,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导致城市的历史风貌受到严重破坏。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对城市风貌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也使得城市风貌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为了更好地保护城市风貌,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普查和认定工作,建立完善的保护名录,明确保护对象和范围。

其次,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城市风貌保护的法律约束。

同时,要加大对城市风貌保护的资金投入,用于历史建筑的修缮和维护。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城市风貌保护意识,让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城市风貌保护工作中来。

在保护城市风貌的基础上,特色塑造也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市特色是城市的个性和魅力所在,能够让城市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

城市特色的塑造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产业特色等。

自然景观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风貌与建筑设计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风貌与建筑设计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风貌与建筑设计现代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而综合性强的工作,其中城市风貌和建筑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市风貌是指城市的整体景观特征,包括建筑外观、道路布局、绿化环境等,而建筑设计则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对建筑物进行设计和布局的过程。

城市风貌和建筑设计的合理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城市风貌的规划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些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瑰宝,也是城市的灵魂。

在规划城市风貌时,应尊重和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合理利用和整合这些资源,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吸引力。

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传统建筑风格的保留和传承,使城市的建筑风貌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其次,城市风貌的规划应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环境。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城市风貌的规划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人们的舒适感和健康感,合理规划城市的公共空间和绿化环境,提供良好的休闲和娱乐设施,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同时,城市风貌的规划也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系统和能源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打造绿色、低碳的城市。

再次,建筑设计的规划应注重创新和功能性。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的规划应注重创新和功能性的结合。

在建筑设计中,应注重建筑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性,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打造具有标志性和独特性的建筑物,为城市增添文化魅力和艺术氛围。

同时,建筑设计的规划也应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提供舒适、便利的使用环境。

最后,城市风貌与建筑设计的规划应注重整体性和协调性。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城市风貌和建筑设计的规划应注重整体性和协调性的考虑。

在城市风貌的规划中,应注重城市景观的整体布局和连贯性,使各个建筑物和景观元素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

在建筑设计的规划中,应注重建筑物之间的协调和统一,避免出现风格迥异、不协调的现象,使城市的建筑风貌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

城市风貌打造实施方案

城市风貌打造实施方案

城市风貌打造实施方案城市风貌是一个城市的面貌和形象,是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的体现,也是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打造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形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实现城市风貌的打造,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风貌打造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需要加强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引导和监管,确保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相协调。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布局,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位。

二、优化城市建筑风格。

城市建筑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风格的优化将直接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

我们需要推动城市建筑风格的优化升级,鼓励采用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风格,同时加强对建筑外立面和色彩的管理,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建筑群。

三、提升城市绿化景观。

城市绿化景观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加大对城市绿化景观的投入,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打造公园、绿地和景观大道,营造宜居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四、加强城市文化传承。

城市文化是城市风貌的灵魂和内涵,加强城市文化传承是打造城市风貌的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加强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挖掘城市文化资源,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形象。

五、提升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加大对城市公共设施的投入,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城市交通、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六、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

城市管理和服务是城市风貌打造的保障和支撑。

我们需要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改善城市环境卫生,提升城市服务品质,为城市风貌的打造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打造城市风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投入。

我们将按照上述实施方案,不断加大城市风貌的打造力度,努力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位,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城市风貌保护规划

城市风貌保护规划

城市风貌保护规划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风貌保护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城市风貌是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特征的集合体,是城市的“面孔”。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一些城市的风貌逐渐被破坏,城市的独特性和历史文化特征也逐渐消失。

为了保护城市的风貌,许多城市开始制定城市风貌保护规划。

城市风貌保护规划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保护城市的风貌和文化特征,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城市风貌保护规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地域特点、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首先,城市风貌保护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些背景对城市的风貌和形象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了解城市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为城市风貌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其次,城市风貌保护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地域特点。

不同地域的城市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这些因素对城市的风貌和形象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山水之城需要注重山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历史名城需要注重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

通过考虑城市的地域特点,可以制定出更加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风貌保护规划。

再次,城市风貌保护规划需要注重人文环境的保护和提升。

城市的风貌不仅仅是建筑物和自然景观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城市的人文环境。

城市的人文环境包括城市的社会文化氛围、人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通过保护和提升城市的人文环境,可以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最后,城市风貌保护规划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风貌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更需要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平衡发展。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政策,可以实现城市的风貌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总之,城市风貌保护规划是保护城市风貌和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

通过深入研究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考虑城市的地域特点、注重人文环境的保护和提升,以及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风貌保护规划,保护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方法【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中的城市风貌规划尤显突出,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作为规划中较为有特色的一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城市风貌特色规划的内涵问题作出解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ies, urban planning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planning as a planning one of the more distinctive ring,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lanning,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 planning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to explain and put forward their views.【关键词】城市风貌规划;城市特色城市风貌即城市的风采和面貌,是关于城市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现代风情、精神文化、经济发展等的综合表征,既反映了城市的空间景观、神韵气质,又蕴含着地方的市民精神与科教文明。

城市风貌规划就是运用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风貌要素的景观设计要求和空间组合关系做出合理的安排,以形成生态和谐、尺度宜人、协调统一、视觉优美的风貌特色景观,展现城市的个性魅力。

或者说城市风貌是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所承载的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内涵的总和。

风貌中的“风”是“内涵”,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非物质特征的概括,是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戏曲、传说等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城市居民对所处环境的情感寄托;“貌”是“外显”,是城市物质环境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整体及构成元素的形态和空间的总和,是“风”的载体。

风貌特色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城市的物质和非物质环境形态和状态所体现出来的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本质特征。

城市风貌特色侧重体现的是城市整体的个性化本质特征。

1.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一个城市的风貌特色的形成也往往经历了较长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提炼,大浪淘沙,最终得以流传。

以杭州为例。

杭州的城市特色可以概括为“三面云山一面城”,西湖像一面明镜镶嵌在三面青山组成的镜框之中。

西湖山不高而逶迤清秀、水不广而风格多姿,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古朴与现代交相辉映。

西湖自唐宋时期不断经营,明清后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西湖周边的山体控制了城市在区域的横向发展和竖向高度,独特的山体构造、城市景观与自然风景在一个空间中有机融合,既各展风采又相得益彰。

青岛市拥有旖旎壮美的海滨风景线、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崂山,山、海、城相融相拥,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亦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貌保护城市之一。

散布的山冈低丘,依地形而建、错落有致的楼宇,连同蜿蜒起伏的街道和葱绿的树木共同构成了青岛市区独特的地理景观。

历史上的青岛曾被德国、日本占领,保留了大量的欧式、日式风格建筑,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

德占时期的城市规划明确规定此后建筑屋顶不再使用瓦垄铁,一律改用红色陶土瓦,奠定了青岛此后百余年的城市色彩。

晚年移居青岛的康有为在一封家书中称赞青岛“碧海青天,不寒不暑;绿树红瓦,可舟可车”。

从此“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成为了青岛最富诗意的写照。

城市风貌特色的高度浓缩与概括更多是对城市局部空间特色或文化特色的概括,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在城市其他地域或许风貌特色不再显著与独特,但其代表性区域足以成为整个城市风貌的象征与代言,像杭州的西湖、青岛的滨海区域都成为整个城市的代表性区域。

对城市风貌特色的诗化语言描述更是增加了意境,也更有益于口口传诵。

2.城市风貌规划的主要内容由于城市风貌特色涉及人文、美学、规划设计、建筑等诸多内容,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对其解读也各有不同。

风貌特色规划作为一种新类型的规划,其规划的对象、主要内容及与构成城市的支撑系统之间的关系都尚无定论。

以下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讨论风貌特色规划应包含的内容及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

2.1明确各个控制层面的内容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体系应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即城市总体定位与城市风貌系统、分区指引、风貌要素控制与重点地区建设导引,分别对应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

一般应从宏观与中观层面来构筑城市风貌的总体格局,利于总体把握城市风貌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解决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风貌问题,指引微观层面的城市风貌控制。

(一)宏观层面城市总体定位应与城市的环境特色、人文特色及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相结合,抛弃自身的环境特质,嫁接不同环境背景下的特色风貌,如被移植的植物,离开原来生活的土壤,会产生水土不服与营养不良等症状。

城市风貌系统包括道路风貌系统、绿化景观系统、开放空间系统、视觉走廊与眺望系统等,规划应提出各系统的风貌控制原则与指引。

(二)中观层面分区指引则是将城市的主要功能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风貌控制提出原则与要求。

中国的哲学智慧讲求“和而不同”,因和而贵,因不同而精彩。

在城市发展中,可以将其理解为:整体和谐,内部多样,体现差异性和包容性,使城市灵动活泼又不失和谐感。

因此,既要注重城市整体风貌,又要强调和明晰各功能分区。

规划一般根据各片区主要功能进行划分,由于功能特点不同,决定了其建筑形式、空间组织方式及色彩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特色。

规划应从其景观风貌的重要性程度、自然环境敏感性程度、建筑与基地的关系、建筑高度与体量控制、建筑色彩控制、建筑的风格控制等进行控制。

(三)微观层面风貌要素控制是对构成城市风貌的主要要素进行研究分析,确定其在风貌系统中的作用及利用方式。

一般将城市文化、色彩、城市天际线、街道设施、灯光照明作为主要构成要素。

2.2融入非物质风貌要素城市发展的人文环境贯穿在城市发展的各个子系统之中,影响着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对人文特色的分析应涵盖历史沿革、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传统艺术及名人文化等诸多方面。

开展城市风貌规划,必须加强对非物质风貌要素的分析、研究,将其精神与精髓反映在物质。

环境风貌上,即将其特征与活动要求体现在城市的物质环境建设上,以展现城市别具一格的魅力与风情。

2.3将城市风貌规划与城市用地规划相融合(1)三维整体空间框架与二维功能布局的融合。

将总体城市设计所确立的城市整体空间结构、自然生态网络及视线通廊等成果,融入城市规划确定的二维功能分区及布局中。

(2)将公共空间网络及公共资源分配的融合。

将总体城市设计确立的城市公共空间(包含各级城市中心)网络设想,融入城市用地层面的公共设施容量分配及整体布局中。

(3)将空间形态特征与土地利用结构的融合。

将城市风貌特色规划确立的空间形态特征,与总规的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分布相融合等。

2.4城市风貌特色评价对现状城市的风貌特色进行评价,分析其形成机制与原因,剖析其存在的问题,为规划提供方向与解决思路。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环境特色。

城市格局的形成受自然地形地貌的影响最为明显,如山地城市为适应山地、河流等自然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沿河谷空间蔓延的形态,这与平原城市开阔平坦的地形条件所产生的城市形态之间具有巨大的差异。

环境特色也是城市风貌特色的核心要素,是城市风貌特色逐步演化的基础,也是未来城市发展中应维护与发扬的核心价值。

3.国内城市风貌规划分析国外城市风貌规划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其理论和实践已趋于成熟。

而在国内,虽然近几年各级各类城市也纷纷开展了包含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形象设计、城市美化等内容在内的景观风貌规划,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当前国内多数城市的风貌规划还只是因循于既有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导致规划的可操作性相对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理念落后,缺乏非物质风貌要素开展风貌规划,是要将城市建设成景观秀美、空间和谐、环境优越的人居佳地,所以理应以全体市民的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

但是就目前而言,城市风貌规划仍然是一类由政府和专业技术人员主导的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很少顾及到市民的真实想法,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还仅仅停留在规划成果的展示层面。

因此,依此建设出来的城市只能是决策者和规划者理想的城市,而非大众喜欢的市民之城。

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城市风貌规划方案难以得到公众认可的原因所在。

除此以外,风貌规划在规划理念方面还存在一个较大的缺陷,即过于关注外在的物质空间风貌,而对隐含在其后的非物质风貌要素缺乏足够的重视。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城市风貌规划目前借助的主要还是景观设计和城市设计的一些理论原则,因而往往特别强调外在的建筑风貌和街道景观等,而对内化于其中的历史文化、城市精神等却近乎漠视。

城市风貌规划正因为缺少了对这些非物质风貌要素的考虑,所以经常导致规划成果的现代感十足,而地方性和民族性难觅,不利于城市品牌的打造。

2.规划分析方法缺乏现代技术手段支撑目前,城市风貌规划在现状调研和分析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包括城市体验分析、视觉形态分析和城市意向分析等,即通过规划人员的实地踏勘,运用访问、记录、摄影、座谈等手段,对城市的环境特色、景观的视觉质量、风貌要素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综合评价。

尽管这种评价是建立在规划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之上的,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这种短时间的调研并不能建构起对城市的全面认识,规划师眼中所看到的城市,只能是城市的一个片断、一个侧面,只能是基于其专业背景的一种主观判读,而对于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深层内容往往无法揭示出来。

所以,当前城市风貌规划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现代技术分析手段的运用,对调查资料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把握不够,导致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城市风貌规划往往“治标不治本”,很难彻底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大量的风貌规划问题。

3.规划内容面面俱到,难以体现城市个性特色近年来,城市风貌规划广受关注,各地的风貌建设亦是此起彼伏,但是每个风貌规划关注的主要内容近乎类同,既未突出重点,也缺乏针对性。

而我们之所以实施城市风貌规划,根本目的就是要展现城市的独特性,所以城市风貌规划的内容不在于对所有要素的全面覆盖,而在于针对的有效性———对现状风貌问题较大、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严格限定,而对于其他非重点要素则由规划师自主把握,以确保城市整体风貌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

因此,无所不包地将所有风貌要素纳入城市风貌规划的内容体系,将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既容易造成城市风貌的雷同,又容易增加城市风貌建设管理的人力与财力,无益于城市风貌规划的管理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