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貌规划设计分析
整体风貌改造工程方案设计

整体风貌改造工程方案设计一、背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风貌的优美与否,已经成为人们评价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准之一。
因此,城市风貌的改造已经成为了城市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方案就是针对某城市的整体风貌改造工程提出的一套解决方案。
二、整体风貌改造的目标1. 提高城市形象,展示城市特色。
通过整体风貌改造,提升城市的形象,展示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城市的发展成就,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2. 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通过风貌改造,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3.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功能。
通过整体风貌改造,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便捷性,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三、整体风貌改造的主要内容1. 建筑物外立面改造。
通过对城市建筑物外立面的改造,使城市的建筑物更加统一、美观,提高城市的商业氛围和城市的文化韵味,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
2. 城市道路改造。
通过对城市道路的改造,提高城市的交通便捷性和城市的形象,创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3. 城市公共空间改造。
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改造,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居住环境,增强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城市的吸引力。
4. 城市绿化带改造。
通过对城市绿化带的改造,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提高城市的环保意识。
5. 城市文化设施改造。
通过对城市文化设施的改造,展示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历史积淀,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城市的品位。
四、整体风貌改造的实施方法1. 确定风貌改造的整体规划。
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确定风貌改造的整体规划和目标,确保整体风貌改造的顺利实施。
2. 建立风貌改造的实施机制。
成立风貌改造的管理委员会,确定风貌改造的实施责任人和实施进度,确保风貌改造的实施工作有序进行。
3. 加强宣传和培训。
通过媒体的宣传和社区的培训,提高居民对风貌改造的认识和支持,确保风貌改造的实施目标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城市风貌设计导则

城市风貌设计导则导言:城市风貌是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格,包括建筑风格、街道布局、景观设计等方面。
良好的城市风貌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吸引人才和资源,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风貌设计导则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街区布局和景观规划三个方面探讨城市风貌设计导则的重要内容。
一、建筑设计导则1. 建筑风格多样性:城市建筑应具备多样性,既要保留传统文化特色,又要融入现代设计元素。
在建筑风格上,可以采用当地传统建筑风格,也可以引入现代建筑手法,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
2. 建筑宏观布局:城市建筑的宏观布局要考虑到交通流线、景观视野和人流密度等因素。
高层建筑应合理布局,不影响周边建筑物的采光和景观视野。
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为行人和车辆提供舒适的交通环境。
3. 建筑细节处理:建筑的细节处理是展现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外立面的材质、色彩和造型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城市的特色和风格。
同时,建筑的细节设计要注重人性化,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街区布局导则1. 街道宽度与密度:城市街道的宽度和密度要依据交通流量和功能需求进行规划。
主干道要宽敞通畅,便于车辆和行人通行,而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则可以适当窄些,营造出静谧的生活氛围。
2. 街道连通性:城市街道的连通性对于提升城市风貌至关重要。
街道布局要合理,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方便居民出行和商业活动的开展。
同时,街道布局要注重交通与景观的结合,打造宜人的城市环境。
3. 街区开放空间:城市街区的开放空间是居民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重要场所。
街区内应设置公园、广场、绿地等开放空间,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选择,增强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
三、景观规划导则1. 绿化设计:城市绿化是提升城市风貌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景观规划中,要注重植被的选择和搭配,合理布局绿化带和花坛,增加城市的绿色面积和景观品质。
同时,要注重植物的养护和管理,确保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城市风貌规划设计

浅析城市风貌规划设计摘要:在本文中主要研究广丰区城市建筑风貌设计,初步分析了广丰区风格设计和组成的组成,设计主题和特殊性。
从三个角度对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广丰地区的城市风格设计与施工提供方法参考。
关键词:城市风貌;广丰区城市风貌设计;1城市风貌设计的编制目的城市风貌设计的编制目的包括四个方面: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
最终实现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创造宜居品质生活。
2广丰区城市风貌设计内容2.1城市自然风貌城市景观代表了城市景观特征,包括自然的山脉,丘陵,农村地区,绿地,河流和其他元素。
在本计划中主要研究的城市自然地形包括地形,气候特征,自然植被,山脉以及河流和湖泊。
由于广丰区是一座具有优良的山水特征的城市,因此城市建筑集中在中央盆地,因此,城市内外的自然景观已成为稀有的景观元素。
根据构成自然景观的要素的性质,可以确定各种保护和利用措施,使城市居民能够充分利用和欣赏自然景观。
2.2城市的历史风貌城市的历史风格是人文景观的重要元素,是反映城市生命力和特征的重要元素,是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是景观规划研究的内容之一。
保护、增强城市独特的历史景观可以继续维持城市的背景并丰富城市的文化意义。
广丰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城市重要的园林绿化资源,合理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和感知力。
2.3城市人工景观风貌-建筑风貌和空间场所特征城市的人造景观特征是城市中人工建造的物理结构(结构)和空间环境。
根据其各种使用功能,该城市可分为住宅,办公和商业,工业和公共场所,公园,绿色广场和其他景观区域。
人造景观特征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铁路道路和设施,建筑物(构筑物),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天际线轮廓,城市雕塑,广告,城市标志等。
对上述景观部门和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各种可以有效指导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特色的控制策略。
3广丰区城市风貌设计问题3.1高层建筑节点的比例尺与周围的建筑物以及轴的建筑物组不兼容现有摩天大楼的高度为70-80米,有些摩天大楼的高度超过100米。
风貌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风貌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风貌整治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工作。
作为一个城市,其风貌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因此,风貌整治工程的开展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以某城市为例,对其风貌整治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方案的探讨。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某市风貌整治工程2. 项目地点:某市市区3. 项目范围:涵盖某市市区内的城市建成区域三、项目目标1. 改善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形象2.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质3. 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四、项目内容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包括对主城区道路两侧的景观绿化、街区标识、建筑外立面等进行设计和统一规划,以提升城市道路景观的整体质感和品位。
2. 城市公共空间改造:对城市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进行改造和提升,增加公共休闲设施和文化艺术元素,丰富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和人文氛围。
3. 城市建筑环境整治:对城市的老旧建筑进行修缮和改造,统一建筑外观风格,提升建筑形象和品质。
4. 城市交通体系优化:对城市交通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其中包括道路交通、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等方面的规划和改善,以提升城市交通秩序和便捷度。
5. 城市环境卫生改善:加大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增加城市公共垃圾桶和垃圾分类投放点,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的整体质量。
五、项目组成1. 总体规划设计组:负责城市风貌整治工程总体规划设计、宏观布局和城市形象设计。
2. 道路景观设计组:负责城市主干道、次干道、主要景观道路的景观设计和改造。
3. 公共空间改造组:负责城市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的改造和提升工作。
4. 建筑环境整治组:负责城市老旧建筑的修缮和改造,建筑外观风格的统一设计。
5. 交通体系优化组:负责城市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和交通秩序的规划和改善。
6. 环境卫生改善组:负责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包括垃圾分类设施的设置和环境卫生监测。
六、项目实施步骤1. 市领导批示:市政府领导对整个风貌整治工程进行批示,并成立相关工作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工作。
城市风貌规划路径研究——以仲恺高新区城市风貌管控为例

城市风貌规划路径研究——以仲恺高新区城市风貌管控为例摘要:全国范围内,新区开发、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一系列城市建设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种建筑、设施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城市风貌也在社会活动中不断发生改变,同质化的趋势日渐显现,城市的底色正逐渐被蚕食,城市风貌相关的专项规划缺少法律依据,在实际编制与管理工作中较难实施;在仲恺高新区城市风貌管控探索中,规划以总体风貌框架为龙头进行宏观指引,以重点和一般区域进行中观管控,以风貌要素作微观导则,三位一体、结合使用,以期能够为城市风貌管控提供更多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城市风貌;管控分区;导则指引引言:仲恺高新区地方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呈现无序扩张的态势,高楼、厂房、村庄混杂布局,城市风貌缺乏有效引导,为实现空间特征鲜明、地标形象突出、整体风貌协调的目标,规划通过城市风貌技术导则进行管控,弥补管理、审批依据的不足。
1、城市风貌现状1.1城市风貌概念城市风貌代表了一个城市的主要特色,是与其他地区区别的重要元素,包括有形与无形两个层面。
有形包括城市的建筑、道路广场、河流景观等,无形主要体现在社会风俗、历史文化、人文情怀等方面,而无形以有形作为空间载体,互相融合,密不可分,因此在编制城市风貌相关规划时,需调研现状情况且挖掘当地风土人情,结合定位目标,对片区制定较为合理的风貌控制引导。
1.2城市风貌现状城市随着经济腾飞崛起,建设正以空前的规模扩张,玻璃幕墙,沥青大道逐渐成为城市统一化的特征,原有城市风貌逐渐蚕食。
(1)城市结构混乱部分城市结构混乱,工业用地、村庄用地、新区住宅混杂分布,城市建设中没有协调好现代与传统,工业与居住之间的关系,整体呈现“城、镇、村”夹杂分布的格局。
(2)建筑风貌趋同城市现代化建设极大提高环境品质,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过去大拆大建的开发模式对传统建筑风貌产生巨大冲击;新建的建筑过于追求建设速度,整体风貌缺乏考究,建筑高度一般齐、城市色彩“万花筒”,建筑风貌单调乏味,且忽视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关系,与本土建筑形态格格不入。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风貌与建筑设计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风貌与建筑设计现代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而综合性强的工作,其中城市风貌和建筑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市风貌是指城市的整体景观特征,包括建筑外观、道路布局、绿化环境等,而建筑设计则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对建筑物进行设计和布局的过程。
城市风貌和建筑设计的合理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城市风貌的规划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些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瑰宝,也是城市的灵魂。
在规划城市风貌时,应尊重和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合理利用和整合这些资源,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吸引力。
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传统建筑风格的保留和传承,使城市的建筑风貌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其次,城市风貌的规划应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环境。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城市风貌的规划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人们的舒适感和健康感,合理规划城市的公共空间和绿化环境,提供良好的休闲和娱乐设施,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同时,城市风貌的规划也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系统和能源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打造绿色、低碳的城市。
再次,建筑设计的规划应注重创新和功能性。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的规划应注重创新和功能性的结合。
在建筑设计中,应注重建筑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性,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打造具有标志性和独特性的建筑物,为城市增添文化魅力和艺术氛围。
同时,建筑设计的规划也应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提供舒适、便利的使用环境。
最后,城市风貌与建筑设计的规划应注重整体性和协调性。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城市风貌和建筑设计的规划应注重整体性和协调性的考虑。
在城市风貌的规划中,应注重城市景观的整体布局和连贯性,使各个建筑物和景观元素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
在建筑设计的规划中,应注重建筑物之间的协调和统一,避免出现风格迥异、不协调的现象,使城市的建筑风貌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
浅析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风貌规划

浅析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风貌规划摘要:当前,城市发展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国家的未来、民生的福祉息息相关。
一般来说,城市景观是由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建筑形态、公共空间、街道界面、人文景观等要素构成的,具有内在的协调性、融合性与综合性特征。
为此,在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应坚持科学布局,注重城市风貌的内涵式发展,为城市居民塑造美丽的生存家园,助力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市;风貌规划引言随着我国各地区建设工作的蓬勃发展,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方法和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城市规划在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只有切实把握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城市得到更为合理规划方案,以此确保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本文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风貌规划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新时代的发展添砖加瓦。
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内涵从整体来看,土地空间规划和空间表达所表达的意思是差不多的,但两者之间还是有非常细微的区别。
客观地说,在实际规划过程中,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导向更加明确,这有助于保证国土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落实城市规划工作的过程中,亦需要侧重于对城市土地资源的规划,以“国土”为重点面向对象。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然会遭受来自多个方面的限制。
为进一步增强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效性,保障工作效益,需要始终坚持顶层设计,树立起全局发展观念,持续优化工作理念与方法,针对实际落实阶段所遭遇的各式困难与阻碍,加以细致分解,并进一步增强其灵活性,结合所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发挥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指导作用,树立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规划理念,协调好城市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
应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设计阶段遭遇的各式问题,加强管理与分析,制定出规范的工作体系,强化立体空间框架建设。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对相关工作行为的约束力,保障工作规范性。
同时还需要强化经验总结,不断完善健全工作体系。
城市设计背景下的城市建筑风貌规划研究——以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区建筑风貌规划为例

城市设计背景下的城市建筑风貌规划研究——以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区建筑风貌规划为例摘要:本文以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区建筑风貌规划为例,采取从宏观到微观的分级控制方法,建立城区-片区-街坊-建筑的城市风貌控制体系,构建点-线-面多层次、多维度的风貌规划体系,探索城市风貌规划的编制路线和编制方法,为城市风貌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风貌;编制方法;编制内容1.风貌规划概念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内很多城市面临着地域特色减弱,“千城一面”与“一城千面”的风貌问题造成了城市难以形成风貌特色,目前我国城市风貌规划是非法定规划,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与标准,缺乏实际的实践意义,我国的城市发展建设亟需风貌规划的相关指导。
1.项目背景2.1规划范围项目规划范围为滨海港工业园区(东至黄海、南至淮河入海水道、西至临海高等级公路(G228)、北至灌河)和港城功能区(东侧、北侧至黄海、南至淮河大道、西至颐航大道)范围内的所有新建建筑及其附属物,总规划面积约13.44平方公里。
2.2规划起源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区是一个南北交融、文化多元,滨海新城与工业园区配套新城兼容的地区,设计中首要满足工业园区的生活、居住及办公需求,同时对现有的月亮湾旅游度假区进行提升发展,通过对盐城当地自然文化与人文特色的研究,挖掘出地域性色彩、文化符号及建筑风貌特色与现代的城市建筑设计规划手法有机融合,落实到特色街道及重要节点,展现盐城独特的地域文化形象。
1.研究框架规划采取从宏观到微观的分级控制方法,建立城区-片区-街坊-建筑的城市风貌控制体系,分别从“点”(建筑)、“线”(街道)、“面”(片区)三个方面来加强城市的风貌整体性,保留并凸显城市特有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具体体现为在“面”(片区)层面从总体风貌结构、风貌色彩、风貌片区、建筑布局等多个方面对城市风貌进行管控,同时考虑不同片区功能,分别对居住组团、黄河湾CBD片区、港城启动区、月亮湾旅游度假片区等色彩、建筑风貌、典型街坊、街道家具等要素进行引导,在“线”(街道)层面从街道类型、滨水空间、慢行系统、街道界面等多个方面对城市风貌进行管控,最后针对“点”(建筑)从居住、公共管理、商业、办公、旅游度假、工业六类建筑类型分别提出立面、色彩、材质、细节等十二项的风貌引导,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控制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GDP(亿元) 2013年GDP(亿元)
Monte Biz Company
2 场地概况— 场地概况— 经济分析 2 经济分析
第二产业
下关区域内集中了南京汽轮电机集团、长江油运公司、紫金集团等 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2010年,工业经济全年产值总量突破 126.5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16.4%。 主要园区:江苏光电科技园、南铁院软件园
[南京市下关区景观风貌规划]
3140390 赵丹丹 | 3140393 方楠|3140394 张园
Xia Guan District Urban Renewal
[下关印象]
Impression of Xiaguan District
阅江楼
中山码头
南京西站
下关发电厂 曾经的下关,车水马龙, 一条铁路繁荣了整个区域,孙 中山曾经经下关车站进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 里有南京近现代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商埠、第一家私营工厂、 第一条铁路货车轮渡线、第一家地方工业公营工厂(南京 纱厂),人民解放军经由这里解放南京,这个地区承载了 南京太多的荣辱兴衰与时代的记忆,可随着经济产业结构 的调整以及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许多以前的重要码头、 港口以及老的工业基地日趋衰落,随之而来是整个下关区 的渐渐没落,如何振兴下关区?如何充分挖掘下关区的特 色?又如何让下关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民的视野里, 这些都亟待我们去思考与解决。。。
现状
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 江南邮政管理局旧址 大马路粮食仓库旧址
PS:SOHO,即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家居办公,大多指那些专门的自由职业者:
自由撰稿人、平面设计师、工艺品设计人员、艺术家、音乐创作人、产品销售员、广告制作、 服装设计、商务代理、做期货、网站等等。
3 现状分析—现存遗迹分析 中山码头
356.00 202.54 235.00 207.60 113.94 130.10 253.58
324.35 380.00
120.11江宁区来自鼓楼区栖霞区六合区
秦淮区
浦口区
玄武区
溧水区
高淳区
雨花台区
建邺区
下关区
白下区
从此表可以看出下关区在合并之前经济在13个区中属于倒数三、四的位置,且增长值不高,由此可见下 关区亟待开发。
下关区内较为重要的一条水系。
2 场地概况—经济分析
南京市各区域2012—2013年GDP情况
926.59
759.11 698.58 625.50 525.99 382.80 615.00 505.10 520.10 414.80 336.82
462.20 372.13
294.30
360.60
294.24
简介: 大马路集中了数座建于民国时代的精 美建筑,包括江南邮政管理局旧址和中 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曾经是南京市最 繁华的商区之一,现如今除了中国银行 南京分行旧址还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 其他的建筑风格基本已改变,或者已被 拆除,如今大马路已失去了原来的繁荣, 人气不在。 规划建议: 在大马路附近,结合附近的码头, 改造遗留下来的民国建筑群,打造民国 小清新风情街,设置SOHO,向休闲娱 乐,商业街道方向发展。
地貌:低山、丘陵、沿江洲地地貌,规划区域东临狮子山
狮子山
狮子山濒临长江,与南京长江大桥相望, 占地14公顷、周长2公里。早在 清末年间就是“狮岭雄观”之美誉,被称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山巅阅江 楼的建成结束了“有记无楼”六百多年的历史。山顶的阅江楼是俯瞰江景 的绝佳去处,是下关区的至高点,给规划场地提供了借景的优势条件,此
研究篇· 场地概况
2 场地概况—区位分析
六合区
浦口区
下关区 玄武区 白下区 建邺区 秦淮区
鼓楼区
江宁区
下关区简介: 地理位置:地处南京主城区西北部,东枕狮子山,西临长 江,北屏幕府山,南联秦淮河 面积:30.9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占78.6%,长江水 域面积占21.4%,沿江岸线近10公里 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常年气温略低于市内中心地 区 行政区划:截至2011年,下关区辖6个街道办事处,56 个社区居委会面积28.3平方千米,人口44.5万人 GDP:2011年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07.6亿元 原鼓楼、下关两区合并,设立新的鼓楼区
铁路遗迹
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
小火车的运行繁荣了曾经的下关,更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
研究篇
1、历史沿革………………………………………………………… 2、场地概况………………………………………………………… 2.1区位分析…………………………………………………… 2.2地貌水文分析…………………………………………… 2.3经济分析…………………………………………………… 3、现状分析………………………………………………………… 3.1用地性质分析……………………………………………… 3.2交通分析…………………………………………………… 3.3现存遗迹分析…………………………………………… 3.4公共基础设施分析……………………………………… 3.5社会调查…………………………………………………… 3.6现状总结…………………………………………………… 4、规划导则………………………………………………………… 4.1首都计划…………………………………………………… 4.2《南京市下关区总体规划2010-2030》………
C
ONTENTS
目录
研究篇· 历史沿革
1 历史沿革—政治历史
历史大事记
在龙江置征税机构,称龙江关 明朝1936年
1405年 郑和首次下西洋 的船舰始发地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下关是其战舰基地 1853年3月29日 1914年5月4 为响应“五四运动”,下关码头工人拒卸日货。 日 1933年 南京大屠杀主要屠杀场地之一 下关建区,南京划 1937年12月 设8个行政区,下关 南京“下关惨案” 1946年6月23日 为第七区,始称南 1949年4月23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京市第七区 日 在下关码头登陆,解 1973年11 月 恢复下关区名称至今 放南京城,下关人民 政府成立
2006至2010年间经济综合实
力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地 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一般 预算收入、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 等6项指标实现了倍增。2010年,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3.1亿元,增 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 额首超百亿,达102.5亿元,实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亿元。 2011年,下关区地区生产总值首 次突破200亿元,达207.6亿元, 增长12.2%。
1 历史沿革—经济历史
1914 明代 1894 1899 1913
1920
1952
1920年代以后,下关区逐步形成了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下关成为南京的物资集散和贸易中心,时称”南有夫子庙,北有商 埠街;“南有秦淮河,北有大马路”,下关商埠街、大马路一带商贾云集,洋楼林立,颇有一种商埠景象。 1990年代以后,随着公路铁路异军突起,长江航运逐渐走向衰落,随着交通优势地位的丧失,下关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 瓶颈期
场地中居住用地很多处于待拆迁的状态,居住用地的现状环境不是很理 想,建筑破损,卫生堪忧,还有很多文物古迹、有历史性意义的地方, 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规 划 场 地 现 状 土 地 利 用 性 质 图
3 现状分析—用地性质分析
商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建宁路市场一条街、中央门商贸区、滨江商务区, 其中位于静海寺旁边规模较大的商场大关天地人气并不高,而对外交通 用地中,许多铁路被闲置,已不用。公共绿地较少,主要集中在绣球公 园和滨江绿带,很多地方处于正在拆迁或待修建状态。
雨花台区
溧水区
南京
南京市区 原下关区 长江流域 规划场地
高淳县
规划场地区位分析: 规划场地位于下关区,面积1.9万平方公里,西临长江, 北面有长江大桥跨江而过,东面为狮子山为区域内主要山 体,南面为拟规划的5号地铁线,计划于2015年内开工建 设,2020年底建成。
区位分析图
2 场地概况—地貌水文分析
规划地铁五号线 快速路 主干道 次干道 支路 地铁站台
3 现状分析—现存遗迹分析
民国海军医院旧址 原南京港旧址
铁路遗址
南京西站 大马路 静海寺
天妃宫
首都电厂遗址公园 中山码头 绣球公园 渡江胜利纪念碑
3 现状分析—现存遗迹分析
民国期间大马路街景
大马路 大马路
1938年大马路街景
2015年大马路街景
第三产业
以滨江商务区、中央门商贸区、幕府山新兴产业区和阅江楼风光带 四大片区为重点,为“三区一带”空间发展布局。滨江商务区重点发 展航运服务、高端商务;中央门商贸区重点发展商贸流通;幕府山新 兴产业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与服务外包、商务商贸、文化旅游;阅江 楼风光带重点发展文化旅游。 2010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15.4%,完成 全年计划的100.2%。 主要商圈:建宁路市场一条街、中央门商贸区、滨江商务区
研究篇· 现状分析
3 现状分析—用地性质分析
规划场地用地主要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此外还有文物 古迹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公共绿地等。
规划场地现用地较多的为工业用地,很多废弃的工厂,从中可以看出下 关过去繁华的景象。但如今那种繁华已然逝去,很多工厂失去了其旧有 的功能,处于待开发、待修建阶段。
外狮子山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是下关区的一大亮点。
2 场地概况—地貌水文分析
水文:规划区域西临长江、东临护城河、弧形铁轨遗迹内留有
大兴池
长江:世界第三大河,中国第一大河,途径南京下关区,是规
划场地中最大的地理优势及自然资源优势,临江码头的兴建所带 动的水上运输一度繁荣了整个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