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水土保持探索
生态文明下如何进行水土保持工作

加 强水 库运 行 管理 , 保 障 下 泄生 态 流 量 , 做 好 植 被 可 使工 程建 设 的不利 影 响得 到减免 和控 制 , 该工 程建 设
恢 复及 其 日常维 护工 作 。
3 . 3 环 境 管理 与监 测
建立 完 善 的环境 管 理 体 系 , 健 全 环 境 管 理 制度 , 加 保护 工作 , 加 强农 田水 利 设 施 的配 套 建 设 , 加 强 流 域 农 强 日常 环境 管理 工作 , 严 格落 实并 监督 各项 生态 措施 管 牧业 污 染源 防治 , 保 证库 区水 质 达 标 , 水 生 生 态 环 境 稳
理、 注重效 益 的原 则方针 , 而生态 文 明建设 更加 突 出强 调保 护 、 防止 、 因地 制 宜 的原 则 , 规 范各 种 设 计 生 态 环 境 建设 的水 土保 持 工作 。
2 水 土保 持 在 生 态 文 明建 设 中 的积 极 作 用
2 . 1 节约 资源 , 发挥 监督 作用
具 体措施 。
[ 关 键词 ] 水土保 持 ; 生 态文 明 ; 措施
中图分类号 : S 1 5 7 . 2 文章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0 0 8 8 ( 2 0 1 5 ) 0 5— 0 0 7 0— 0 2
1 水 土 保 持 与 生 态 文 明 的 关 系
理制 度 。制定 生 态监 测 计 划 , 对 水 库 周 边 动 植 物 物种 、 定 发展 。 水库 上 下游水 生 生物 定期 进行 监测 。
收 稿 日期 : 2 0 1 5—0 9—2 5
( 编校 : 杨亚军)
4 结 论 与 建 议
阿塔 山水 利枢 纽 工程 的建设 , 为该 区域 水资 源合 理
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近几年粗犷式的经济发展,其造成的各种弊端开始显现,生态环境大量遭到破坏。为了协调好发展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我国采取了一些生态保护的措施,并注重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环境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迹象,但任务依然艰巨。【1】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对预防水土流失,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其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契机,重点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综合治理,依法严控水土流失,增强民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作用
1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随着资源危机的不断加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系统的的不断退化,我们必须重新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一种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的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和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国也先后出台了一些列的政策,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通过水土保持工作,可以使得人类和自然环境更加和谐的相处。人类对文明的认知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地球上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人类发展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过了这个极限,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坏。水土保持的基本理念就是对水土资源进行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利用,将人类的利用行为控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使人类的行为更加符合自然的规律,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为了有效改善居住环境、保护当地的水土资源、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把水土保持与村容村貌整治、面源污染控制有效结合起来,推动生态清洁型的小流域建设,有效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努力为当地人的增收创造条件,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协调起来,保证当地人的居住安全。
浅谈对做好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做好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思考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273.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不含港澳台)的28.6%。
可见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头号环境问题,是各类生态退化的集中反应。
因此,本文以恩阳区平桥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例,从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水利基础设施和强化长效监管等四个方面,积极思考如何做好新时期下的水土保持工作,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恶劣现象,提升水土保持能力。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长效监管1 引言据2019年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273.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不含港澳台)的28.6%。
与2011年水土流失面积294.92万平方公里相比减少了21.2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湖南省的面积,减幅7.2%。
而在本项目实施区,新桥河小流域幅员面积36.8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22.86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62.05%,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已严重影响到八角村、川新村、花包村、平桥村、青木村等14个自然村2.2万人的生产生活,也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
近年来,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高度关注,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逐步提高。
因此,自该项目前期规划、可研等开始,就聚焦思考如何突破水土保持仅仅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减轻水旱风沙灾害等传统思维,如何更好服务于当地生态环境、安全饮水、控制面源污染、发展集体经济等,从而促进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对做好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思考2.1 水土保持工作要以改善生态为根本党的十九大将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思路。
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则,忠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持续筑牢渠江流域上游生态屏障。
毕节试验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水 利发 展 研 究
2 0 1 4・ 1
市 、甘 肃 省 、 云 南 省 、 四 川 省 、 广 西 省 等 省 ( 市 ) 和贵州 省 l 9个 单 位 组 团 到 示 范 区 参 观 学 习 ,对 提 升 水 土 保 持 水 平 、 探 索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新 思 路 起 到 了
示 范 和借鉴 作用 。
,
而 水 土 保 持 是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的 重 要 内 容 。 贵 州
省 毕 节 市 地 处 长 江 、珠 江 上 游 ,滇 、黔 、桂 连 片 岩
溶 腹 地 。境 内 山 高 坡 陡 、沟 壑 纵 横 、土 地 破 碎 、生
态 脆 弱 ,在 2 . 6 9万 k m 的 国 土 面 积 中 ,高 原 山 地 面 积就 占 9 3 . 9 % 。 其 经 济 文 化 落 后 , 自然 条 件 差 ,
存 的 需 要 , 也 是 实 现 经 济 建 设 目标 的 客 观 要 求 。
为 了 把 水 土 保 持 工 作 落 到 实 处 ,各 级 党 委 政 府 和
持 重 点 防 治 工 程 、 生 态 自然 修 复 工 程 、 中 央 预 算 内 专 项资 金 ( 国债 ) 水 土 保 持 项 目 、 云 贵 鄂 渝 水 土 保 持 世界 银行 贷 款/ 欧 盟 赠 款 项 目 、 坡 耕 地 水 土 流 失 综 合 治 理 试 点 工 程 、 中 央 预 算 内 资 金 水 土 保 持 重 点 治 理 工 程 等 水 土 保 持 建 设 项 目 。试 验 区 建 立 以 来 , 全 区各 级 党 委 、政 府 和 干 部 群 众 紧 紧 围 绕 “ 开 发 扶
党 的 十 八 大 将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提 升 到 更 高 的 战 略 层 面 ,列 为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的 总 体 布 局 之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现状与对策探析

OVERVIEW区域治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现状与对策探析中水华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赵汉儒,张旭,石建华,张保成,曹鹏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因此,社会各界开始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注重水土保持,修复生态环境,将可持续发展当成社会发展的重点内容。
目前,我国在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人力及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然而,生态环境已然遭到严重破坏,想要修复绝非易事。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内涵,并且说明其中的关系。
之后分析了目前我国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状况以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最后重点提出了几项能够解决目前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常见问题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作用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9-0028-0002人类在见证了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后,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生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政策能够有效地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改变目前土壤中的理化性质,改善现阶段的气候条件,维持物种的多样性,总之,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是针对目前环境状况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能从多方面维持生态稳定性的最佳方案。
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属于综合性较强、实施难度较大、耗时较长的环保策略,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无论有多少问题需要解决,为了谋取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的长远发展,我们都必须找到应对策略,积极地将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程落实下去。
一、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内涵及关系(一)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内涵(1)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环境文明,它是建立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生产的和谐发展。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周维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周维摘要: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是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环保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对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文明建设一、水土保持概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措施,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
小流域治理的工程措施,是指人们为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所修筑的各类工程设施,如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坡面蓄排水及造林整地工程等)、治沟工程(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植物措施,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所采取造林(包括经济林)、种草、封山育林育草以及管护办法,目的是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指在坡耕地或旱作农田上采用的改变微地形、增加地面覆盖、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等方法,如等高耕作、带状间作、草田轮作、深耕、增施有机肥料等农业抗旱增产措施。
开展水土保持,就是要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水土流失自然规律,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局工程、植物、蓄水保土耕作三大措施,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从而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水土保持也是一项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战略性措施;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是人们对水土流失规律及危害深刻认识的结果,也是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能力的集中体现。
二、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原则2.1要坚持生态系统原貌。
最大程度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的原貌是修复工作的核心。
例如,工程施工地点为某低山丘陵,在进行对该河段的施工时,要注意对河段沿岸植被的保护,最大程度的去维护原有河谷山体的生态情况,并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天然河流景观,不改变该地区河流生态系统的原貌。
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水土保持探索

麟积
生态文 明新 时代 的水土保持探索
孙景富 刘 岩
( 依 兰 县 水 务 局)
摘 要: 新时代下, 水土保持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占有重要地位 。 它不仅是生态文 明建设的基本方针理念, 还在实际行动上为我国生态 文明建设作 出了巨大 贡献 。 本文从生态文 明建设概念提 出的时代背景入手, 对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 以及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中的作用进 行分 析, 并得出 相关结论 , 供 同行参考借 鉴。 关键 词: 生态 文明; 建设方针; 新时代; 水土保持
四、 结束语
建设, 走 人与 自 然、 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的路径。
二、 生态文 明建 设的时代要 求 1 、 生态文 明建设的基本方针 十八大报告 中明确指出, 新时代应该做好全面 的生态文明建设 , 目 . 强调 实施 生态文 明建设是关系到人 民福祉、 关系到民族未来的重要工作 , 所 以在 新时代下 , 人类必须尊重 自然 , 尊重 自然发展规律, 并树立保护生态 、 保护 自 然 环 境 的文 明观 念 , 从 节约 资 源 、 能 源做 起 , 坚 持 节 约优 先 、 保 护 优 先 基 本 方 针, 切 实 做 好 生 态文 明建 设 。 分析水土保持的 目的, 发现其基本 目标是为 了保护地球 的现有水资源 , 改善 自然生态环 境。 这一 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针相吻合, 是我 国基本 国策
党的 t - J L 大提出了关 丁“ 五位一‘ 体” 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 将 生态
文 明建 设 列 入 பைடு நூலகம்“ 五位一体 ” 建设总布局中, 强 调 在 以 后 的社 会 主 义 社 会 建
设中, 务必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重要位 置, 准确 把握好时代的发展特 征, 从水土保 持下手 , 不断研究和探索新技术, 采取新措施加强我 国水 土保持工 作, 促进我 国社会总体经济和 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下面, 笔者 就十 八大报 告中所提 出的生态文明新时代 下的水土保持问题进行深入研 究与探索 。 生态文 明建设概念提 出的时代 背景 我 国之所 以会提出生态文 明建设这一概念 ,主要原因是 因为时代背景
推动新时代山区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路与举措---以朝天区为例

推动新时代山区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路与举措---以朝天区为例摘要:水土保持是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二十大强调,推动绿色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由此可见,新时代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通过分析朝天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和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对山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思路与举措,更好的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山区;水土保持;思路与举措1、水土流失的现状朝天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秦巴山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最高峰大尖山,海拔1998.9米,最低点酒茶沟,海拔475米,相对高差1523.9米,是典型的山区地理环境。
全区幅员面积1613 km2,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全区水土流失面积719.16km2,占幅员面积44.59%,其中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358.02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49.78%。
经过10年的综合治理,较2011年相比,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87.17 km2,其中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减少99.77km2,水土保持率提高了5.41%,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呈现“双下降”态势,水土保持率为60.82%,距离四川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也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提高水土保持率的目标有差距,因此做好当前水土保持工作刻不容缓。
2、存在的问题(1)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力度不够。
主要体现在:一是水土保持国策宣传力度不够、不深入,全社会自觉履行水土保持义务、防治水土流失的意识不强;二是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不高、稳定性差、水土保持功能不强。
(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平较低。
一是治理质量不高。
目前,全区水土流失治理还停留在以小流域为单元单纯对山水田林路的水土流失治理层面,对流域水系整治、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人居环境改善等更深层次的水土流失系统治理还未开展,不能满足现阶段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在“绿色值保”专栏
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水土保持探索
樊利武
云南中扬水利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00
摘要:伴随时代的进步,中国的生态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变。
为满足社会进步的需求,强化生态文明的构建已迫在眉睫。
而生态文明的构建其中一个首要任务就是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应在环境构建的大背景下完成,并推动社会向环保性、进步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水土保持;探索
生态文明时代的水土保持是指针对自然活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用的预防和治理举措。
1980年以后,我国进入了一个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水土流失综合预防的新时段。
小流域是指以分水岭和出口截面为界构成的小面积的封闭集水区。
流域面积最大通常不超过50平方公里。
每个小流域既是一个孤立的自然集水单元,散布在大型江河的上游。
一个小流域就是一个水土流失单位——水土流失的产生、发展全部历程都在小流域内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而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探索生态文明的水土保持策略,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的构建中的功能
(一)节省能源的功能
水土资源是生态文明构建的重要元素,也是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前提,水土资源的维护和管控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
强化水土保持工作中的节省能源的功能,能够对水土资源进行管理和监控,减少水土流失现象。
当代,强化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水土资源的节省和保护力度,也能缓解我国的资源紧张情况,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之一。
它对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有着关键的现实意义。
因为水土保持第一要务就是保护水资源以
及土地资源,因此采用恰当的举措来治理和管控这两大资源,就显得尤为关键。
(二)推动生态环境的发展
伴随社会的飞速进步,水土保持工作也成为了相关领域探讨的重点。
例如: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情况,其解决办法是:应加强对黄河中上游的河砂的管控;强化水土资源监督和控制力度,对一部分水土流失情况较恶劣的区域应加强管理。
依照本地水土流失的实际状况(相异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不尽相同),在治理生态环境之时,应对沿河流域进行细致的考察,并解析相关参数,之后再订立预防水土流失的预案。
水土保持活动的持续探寻和发展,会让人们明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这是本末倒置。
二、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水土保持策略
(一)完善有关法律制度
水土流失的原由包含自然元素和人为元素两类,在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前应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为未来的预防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预防和管控的力度,应以保护水土资源为前提。
修缮后的《水土保持法》为中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社会各阶层都应树立水土治理意识,并认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法律的监管,不但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生态环境难题,还能为今后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比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群众就可以依照水土保持的基础策略对黄土高原的水土资源进行保护。
这不但有利于水土保持专项工作的开展,还能为彻底治理水土流失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二)种植植被,发挥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功能
植被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产生的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生态环境有着极强的自我修复功能,而之中植被发挥的功用是不可取代的。
在水土保持的工作中,遵守生态环境的客观规律,从本质上预防或治理水土流失是很关键的。
面对相异地域、相异的水土流失状况,体现出水土保持工作的差异性,并实行封山育林、种植植被的活动。
此外,应依照相异的水文基础来明确植树的规模、种类以及管理维护形式等等,发挥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功能。
这类办法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已经较为普及,它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较好的功效。
(三)打造生态弥补体制,保护水土资源健康发展
生态补偿体制是指:以水土流失的实际状况来订立对应的治理预案,对匮乏的资源,能够透过培育可再生能源来予以补偿。
生态补偿体制是水土保持活动中的新型模式,这类模式不但能够解决水土流失问题,还能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保护水土资源的健康发展。
同时,这样的生态弥补体制,能够使相关人员牢固树立水土保持意识,通过制造可再生能源来补充水土治理工作所需的能源,其效果自然较为理想。
(四)从宏观上调整产业分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依照我国空间开发布局、管控开发程度的需求,国家相关部门应对水土保持的关键性区域提出准入条例,尽最大能力管控工业化、城市化等历程中对水土资源的破坏,从根本上预防水土流失。
另外,对人口稠密、开发程度较高、生态环境已不堪重负的局部城镇区域,国家相关机构应进行优化开发,提升预防和治理的力度,满足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需求,并订立严厉的水土保持准入体制;对能源承受功能极强、聚居人口稠密、经济活动频繁的城镇,相关部门应将其作为开发的核心;同时,应全力倡导该种地域的生产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并预防水土流失;而对左右整体生态环境的核心生态区域,相关机构应约束工业化城市化开发力度,从生产建筑项目的数目、密度等数据着手,尽一切力量减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依照法律建成的各种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等等地区,我国应尽最大力量保护其不受到开发的影响。
结束语:
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水土保持工作仍有亟待改善的地方,然而仍然不能磨灭其重要功用,它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功用。
要在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背景下,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就应满足社会进步的需求,让水土资源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 王志雄,孙耀胜,段景峰等.基于生态文明视域的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建设与发
展--以董志塬齐家川水保示范区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2014,(10):17-19.
[2] 刘震.扎实推进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科学评估精心打造[J].中国水土保持,2013,(5):1-3,18.
[3] 王沫.保康县夷陵区创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通过专家评审[J].中国水土保持,2015,(1):67-67.
[4] 刘宁.凝心聚力锲而不舍努力推动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新跨越[J].中国水土保持,2013,(4):1-3,17.
[5] 曹江源,刘武明,徐尚辉等.创建水土保持示范园树立生态文明先行区--下沙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生态文明建设之路[J].中国水土保持,2014,(1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