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页创作漫议
陆曙轮书画辑评

陆曙轮书画辑评作者:来源:《中国书画》2015年第12期陆曙轮先生的书画作品具有真情实感,充满诗的意境。
他的画,无论是山水还是花卉,都是有感而发,有意而为,有情而寄,或表抒对历代名家名作的切身感受,或抒发对世事人情的独特慨叹,或表达对江山风物的赞美。
或直白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充满了朝气蓬勃的生命活力和艺术隋愫,积淀着丰富的人生历练和艺术追求。
他有一段画跋云:“墨井道人仿宋元巨册'丘壑深邃,气象高浑,笔墨之外别具意匠,真画家正法眼藏也。
”可知其在笔墨之夕卜极力追求“别有意匠”,即以意造境。
他的绘画作品往往是诗、书、画融为一体。
以情入画,以诗入画,以文入画。
其作品充盈着中国文人的艺术才情。
如其己丑年(1949)所画梨花,笔墨健美道劲,花叶顾盼多情,摇曳生姿,含润春意,楚楚动人。
其题诗云:“剪水凝霜炻蝶群,曲阑风味玉清温。
粉痕涫露春含泪,夜色笼烟月断魂。
千里香云迷短梦,谁家细雨锁重门。
洗妆见说清明近,检点春衣置酒樽。
”使画之精妙、诗之缠绵、书之婉约、印之静雅,珠联璧合于一图,令人读之动心,味之无极。
其己卯年(1939)新秋所作《秋溪放棹图》。
秋林萧疏,山石清旷,一隐士放舟自任,得自然天成之趣,笔墨简括有力,灵动活泼。
画面题诗云:“扁舟浸寒玉,人影落清波。
高情谁得似,诗兴料应多。
”清旷之山水疏林与高逸之诗合为一境。
非高尚文士则不能为。
——王振德(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欣赏陆曙轮先生的画作。
感觉有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淡雅淳厚,笔墨绝无—点儿火气。
无论山水、花卉,下笔精妙,设色讲究,都有很高的造诣。
陆曙轮画学南宗。
对元代吴镇,明代沈周、董其昌,清代军南田、吴历等大家都曾着意临摹,领悟其精髓。
他的画超脱于形迹之上,从一丘一壑中体现气象和人格,这种对画外之境的追求,正是元、明以来文人画的主旨。
他题《仿沈石田山水》云:“此石田翁仿黄鹤山樵之笔,然自有其本色,真所谓善学古人者。
”审美趣好决定艺术取舍,取法不同关乎个人风格的差异,性情最终与画风相统一,而臻古我交融之境,这就是陆曙轮先生揭示的艺术创造的规律。
清朝中期扬州画派陈撰六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扬州画派陈撰六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般指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
另外,也曾列入八怪的画家还有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李勉、陈撰、杨法等人。
由于人数众多,故有“扬州画派”之称。
我们一起分享陈撰绘画作品,绝对不会失望的。
陈撰(1677-1758),字楞山,号玉几、玉几山人等。
浙江鄞县人。
常游走与江淮间,并流寓扬州,遂归为“扬州八怪”画家群体之一员,亦被称为扬州八怪中唯一不以卖书画为生计的画家。
【名家之作】沈周的诗情画意,这才是文人画

【名家之作】沈周的诗情画意,这才是文人画前言:“即兴之作,当下妙悟,石田善为之”,这是何良俊评沈周诗之语,沈周的画也是如此。
他的画引入诗学中的“兴”:强调绘画创造的主要目的是“寄兴”,表现心中的真实感受;强调绘画创作过程重在“漫兴”,直接面对真实生活,在随意感发中提升心灵境界;强调绘画表达的重要原则在“乘兴”,以直接的生命体验作为先导,主宰题材选择、构图、色彩等形式创造方式。
关键词:沈周、诗情画意、文人画、作品、收藏、诗词、国画沈周为诗重视语语都在目前,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忸怩作态,大都写平常景平常事。
他就像农家老者,虽非躬耕,但心总在大地中、山水中、凡常之事中。
所谓“人来问我农家,短墙斜撩鸥沙。
老矣疏茅破屋,闭门高卧,外边撩乱杨花”他乐在这具体的生活中。
史载其“间为诗,亦如与儿女子语耕稼织衽事,没俚甚,而颇切于人情”。
儿女情长,家务琐事,这些都充实着他的生命!沈周题诗:苦忆云林子,风流不可追。
时时一把笔,草树各天涯。
沈周仿倪瓒画,每次画了都有人说:又过头了,又过头了。
诗中说是云林子风流不可追,一画倪云林就是一个,天一个地,完全不像。
沈周性情所在,画倪云林还是像自己,还不忘题画诗中自嘲一下。
沈周题诗:老眼于今已欠华,风流全与少年差。
看书一向模糊去,岂有心情及杏花。
自叹老眼昏花,青春不在,但是更爱这春光与杏花。
秋色韫仙骨,淡姿风露中。
衣裳不胜薄,倚向石阑东。
一朵秋葵开得娇艳,柔嫩得秋风一起就让他不胜其寒。
写花即是晚年,生命终究绚烂,未必在春天也一样。
秋已及一月,残声绕细枝。
因声追尔质,郑重未忘诗。
蝉是秋之天籁,对生命的敬畏从不因其短长而论多少,只要是生命一样令人敬畏。
眷草平坡雨迹深,徐行斜日入桃林。
童儿放手无拘束,调牧于今已得心。
画牧牛不画牧童,总有那些无拘束的时光,最是让人留连。
花尽春归厌日迟。
玉葩撩兴有新栀。
淡香流韵与风宜。
帘触处、人在酒醒时。
生怕隔墙知。
白头痴老子,折斜枝。
还愁零落不堪持。
汪永江:书法章法的形式原理漫议

汪永江:书法章法的形式原理漫议书法章法的形式原理漫议汪永江一通过对古代经典中共性的视觉形式原理探寻,掌握其中共性的规律,这是学院书法专业技法训练的核心内容。
但技法训练并不一定能上升到理论形态的技法原理。
理论形态的技法原理,有别于具体技法手段技术方法,也不同于技法原理之上的审美意识。
在三者的层级梯次上,技法原理处于中间的调控地带,它从具体技法实践中上升为抽象理论形态,又以理论思维指导具体的技法应用,往上则连接高层次的审美哲学。
形式原理将技法元素关系上升为理论层面上加以系统分析,理论形态上的书法技法原理是从外在书法语言属性出发,明晰概念,建构内在结构系统关联,寻绎其中的规律,进行学科化的学理分析。
因此,对技法形式原理的分析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既不能因为“技”的形而下而忽略理论形态的研究,也不能因为“理”的抽象而缺失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能力。
二在书法技法形式系统中,章法与字法、笔法、墨法之间,是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递进关系。
字法或称“结字”、“结体”、“体势”,“结字”是指单字及字组的组织形式,如何连结起来成为字,要通过偏旁构件之间、内部与外围之间、主笔与辅助型笔划之间以及一组字之间予以整合。
因此,结字的组织形式具有章法的局部建设意义;“体势”、“结体”侧重于结构的取势意图,针对于中性的平正形态而言,险绝是动态取势的形态。
对于“形”而言,“势”是其目的性,以形造势,以势取形,没有取势倾向的形即是无意义的。
因此,结体取势所呈现的共性对章法布局的总体形态有影响。
如果说字法是宏观与微观的中间地带,那么,笔法就属于微观部分了。
笔法的内容所指,既有用笔的中锋侧锋、方笔圆笔、提按顿挫、露锋藏锋等具体表现手法,又有方中寓圆、圆中寓方、刚柔并济等辩证运用之道。
同时,又有内力、外力、骨力、筋力、韧性等所谓笔力,以及笔意与笔势的内容。
笔意主要关注用笔过程诸环节即行笔节点性质及用意,如虚实、繁简等;笔势主要关注用笔过程中笔力凝聚与扩张的发展趋势,如强弱、收放等。
山水书法册页之一_中国画大师经典佳作赏析:明代(精彩局部放大版)_[共2页]
![山水书法册页之一_中国画大师经典佳作赏析:明代(精彩局部放大版)_[共2页]](https://img.taocdn.com/s3/m/9fc046db844769eae009edee.png)
山水书法册页之一 恽向
恽向,明代画家。
原名本初,字道生、曙臣,号香山,武进(今属江苏)人。
崇祯末举贤良方正,授内阁中书舍人。
擅诗文工山水,早年学董源,巨然,以悬肘中锋作画,骨力圆劲,浓墨润湿,纵横淋漓,自成一派。
晚年敛笔于倪瓒、黄公望的风格,惜墨如金,挥洒自如,妙合自然。
此作品中,画家用似不经意、随意挥毫的笔法勾勒轮廓,线条却苍劲流畅,再用浓淡墨色点染相积,给人以山上杂树参差丛生、植被丰厚郁郁葱葱之感。
局部裸露山石和山间房舍则留白,成为画中“气眼”,使墨密黑沉的画面有了活气。
196。
上海朵云秋拍虚谷《蔬果册》赏析

上海朵云秋拍虚谷《蔬果册》赏析/邮件群发虚谷是海上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
他由军官而画僧跌宕不凡的生平经历,成就了其绘画的卓绝韵致。
他以落笔冷隽,别开蹊径的独特画风在保守摹古的清末画坛中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虚谷(1823—1896)俗姓朱,名怀仁,字虚谷,自号紫阳山民、倦鹤,籍贯新安(今安徽歙县)。
居扬州,一生往来于扬州、苏州、上海之间,晚年也去过杭州。
其画在晚清画坛声誉甚重,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海上三杰”,与任伯年、吴昌硕、蒲华并称“海上四家“。
虚谷花卉、蔬果、禽鱼,人物、山水无一不精,落笔冷隽,蹊径别开。
其绘画在笔墨、图式上能推陈出新,戛戛独造,自出机枢。
其中蔬果题材最能体现出虚谷绘画的特色。
本次朵云秋拍推出的虚谷《蔬果册》正是这样一件佳制。
此册十开,写的都是江南太湖流域所习见的寻常风物,如松果、葫芦、藕片、红菱、扁豆、丝瓜、茄子、葡萄之属,所画物象完全来自于大自然,但由于虚谷不同凡响的笔墨修为,赋予了这些平常之物更多的精神意趣。
这些画中的江村风物与其自然形态大为不同,变得拙朴简洁、机趣盎然。
在师法自然的同时,虚谷不拘表象,以个人的独特视角去捕捉物象的内在神韵。
他笔下的枇杷,色泽赭红,与吴昌硕画中金黄硕大的塘栖枇杷异趣,应是苏州太湖洞庭东山名种“大红袍”。
松针的用笔如金错刀,成扇状分布,在风中簌簌有声,颤战生姿;水蜜桃粉色相溶,水灵润泽。
这些意象经过虚谷的夸张变形,成为“有意味的形式”,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独特而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虚谷的构图,简洁而奇特、空灵而充实。
佛手与兰花交错,南瓜共茄子纵横,白菜和萝卜参差,这样的构图单纯却极为饱满,魄力宏伟;画中意象的组合、安置别具匠心,几个杂果跌宕铺陈,画面上似乎流淌着抑扬起伏的轻音乐。
此册设色淡雅,清丽和谐,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
虚谷的落款书法用笔汲取了李邕的拗峭和蔡邕的飞白,多用“断笔”,中锋、侧锋和逆锋互用,笔断而气连,看似空灵枯淡.却有内在的惊艳。
寸幅之间具百里山水之气韵

寸幅之间具百里山水之气韵——安徽博物院藏萧云从作品评述作者:刘畅来源:《书画世界》2016年第02期萧云从(1596—1673),字尺木,号默思、无闷道人,明朝灭亡后始称“钟山老人”,安徽芜湖人,“姑孰画派”创始人。
山水初学北宋诸家,后融元人笔墨,又师造化,兼收博取,不拘一格。
作品笔墨浑厚,气格高远,行笔尖峭方折,富有版画装饰韵味,结构繁复而不乏疏秀苍润。
“新安画派”领袖浙江就曾问师其下,孙逸与其交往密切,画格相近,因此并称“江左二家”。
戴本孝则承其画法,画中多现端倪,因此萧云从对新安画风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是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胜情遥寄图册》是萧云从应扬州盐商郑士介(祖籍歙县,崇祯己卯与萧云从同中副贡)之邀所作,历经藏家传承,并有各时期名家题跋、钤印。
册页封面有吴湖帆先生1925年题签:“王渔阳、萧尺木诗书画三绝合璧册,吴氏梅景书屋珍藏,乙丑二月吴湖帆题签,”(图1)下钤“信盒”白文方印。
画册前有清初文学家归庄题“胜情遥寄”引首行书(图2)。
归庄(1613—1673),字玄恭,昆山人,抗清失败后归隐,善草书、画竹石,诗词与同里顾炎武有“归奇顾怪”之称。
顾炎武在《顾亭林集》中云:“归生工草书,为东吴高士。
”杨宾《大瓢偶笔》亦云:“庄草书虚和圆熟。
”此题圆劲浑穆,质朴自然,有晋唐遗风。
首页右上钤“天山”朱文椭圆印,右下方钤“吴湖帆印”白文方印、“二田斋所藏书画记”朱文方印。
“二田斋”是清代书画收藏家计光忻(1803—1860)因慕画家沈石田、恽南田,而署藏书画之斋号。
次页“归庄题”款下钤“归庄之印”“玄恭”白文方印。
萧云从作品八册,其中七页左侧有清初诗人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稹,因避雍正讳,乾隆赐名士祯,号渔洋山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题诗。
此册作于1653年,萧云从时年58岁,为中晚年时期的作品,从题款看为学习唐宋前人之法,采用水墨、浅绛、青绿不同的表现形式,境界奇僻,笔墨精微,苍润兼济,形成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
五代宋元书画作品欣赏ppt课件

卷轴—— 册页——册页,在唐以前,书画都以卷轴,因阅读不便,唐始有将卷轴分 割成多页的,为防遗失,便装潢成册,方便观看,名"册页"。册页的装裱 基本方法一如卷轴,但装裱纸层加厚,至少要裱纸八层,使之硬如纸板, 再大还须加层。册页有三种式样,一种是横式画心,裱成上下翻阅的,称 为"推篷式";一种是竖式画心,裱成左右翻折的,称为"蝴蝶式";另一种 裱成通折连成一体的,称为"经折式"。
五代宋元书画作品欣赏ppt课件
五代宋元分别在什么时间,有哪些画家
五代
北宋 南宋 辽
起止
都城
梁907- 汴梁
923 唐923- 洛阳
936 晋936- 汴梁
947 汉947- 汴梁
950 周951- 汴梁
960 960-1127 东京
1127- 临安
1276 916-1125 上京
建立者
朱温 李存勖 石敬塘 刘知远 郭威 赵匡胤 赵构 耶律阿保机
唐朝画,色彩浓厚。图中人物所穿的衣物,不仅颜色鲜艳,更是有极细微的 花纹,若隐若现。
赵佶还有一幅画《五色鹦鹉图》,又叫杏花鹦鹉图。这个赵佶信奉道教。五, 是道教一个重要数字,比如五行;杏花,道教吉祥之花。仙人住的地方有杏花。
画家
董源,范宽,李成,北宋初年三大家 赵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限, 册页多作小 品, 具有欣赏性和趣 味性 , 而不必 立足于深沉 、 严肃的主题。就像一段 小诗 、 一首 民 歌、 一篇小品文那样抒情 、 优美 、 恬静。历史上许多
的绘画大家 , 在册页类小作品的表现上显得技法更 自 , 如 画面更有神采 , 面貌也更丰富 , 这是因为这类
作品更具探索性和创造性 , 是厚积薄发 、 突发灵感 的
页追求 的是趣味 , 管是立意 、 不 形象 、 笔墨 , 还是构 图、 色彩 , 只要某一方面具 有一定 的特点 , 就应该是 成功的作品了。
收 稿 日期 : 0 4— 6—1 20 0 5
作者简介 : 赵
群 (9 9 , , 16 一) 男 江苏镇江人 , 副教授。
-
9 - 9
悟 , 山水 小景 、 或 园林 庭 院 、 鸟鱼 虫 , 可入 画 。册 花 均
可在 自己有体会的基础上运用 , 如民间画诀 日: 画树 “ 远要疏平近要密, 无叶枝硬有叶柔 , 松皮 如鳞柏如 麻, 花木参差如鹿角” 画人时“ , 美人要 修长, 文人如 颗丁 , 武夫势如弓” 等等。 中国画 非 常 重 视 构 图 , 晋 时 顾 恺 之 就 提 出 东 “ 置阵布势” 的构 图原理。古人有“ 经营位置” 之说 , 就是 说构图 , 其含义十分丰富。经营即思考 、 研究 、 推敲之意 , 所谓位置 , 即各种绘画元素在画面画面 的布局。中国画经过历代 画家 的 丰富和发展 , 形成了有 民族特色 的完整体 系。可见 , 要完成一幅好作品, 并不是很潇洒地一挥而就 , 而是 要经过精心安排 、 取舍 , 并且还要尽量形成 自己的独 特的绘画语言 。从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南宋马 远所作的《 梅石溪凫图》 可以看到 , 此画将小景山水 与花鸟结合在一起 , 布局奇巧 , 在构图上非常有独到 之处。画面 中取左上 角之景 , 山石野梅 , 为 用笔方 劲, 枝条瘦长 , 下部画数鸭 , 由右向左 , 姿态生动 , 水 纹舒 畅均细, 使全 幅构 图平衡 。在南宋夏圭 的《 雪 堂客话图》 册中, 采用平远法构 图, 近景用简洁有力
维普资讯
第l 9卷第 1 期
20 0 6年 1月
镇 江 高 专 学
报
Vo . 9 No 1 1 .1
Junl f hnin ol e o ra o ej gC l g Z a e
J n ,2 0 a . 06
册 页创 作 漫 议
反映 , 以平 时 的积 累是 画好册 页 的基础 。 所
到“ 神似” 形神兼备” 即“ 这一中国画的内在精神 , 这 是册页画的成功关键。在具体创作时 , 可以适 当运
用 夸 张或变 形 的手法 。 当然 , 人 所总结 出的画法 , 前
册页不可能有大的主题 , 也不可能有深刻的含 义。它主要是通过对 生活或思想 中某一方面 的描 绘, 给人 以享受 , 给生活 以点缀。册 页的取材广泛 , 乡土风情 、 时代 风貌 、 历史典故 、 民间故事 、 生活感
成就宏大矗立于世界美术之林。中国画表现形式多 样, 制作技法繁多。在漫长的发展 、 演变过程 中, 形 成了丰富而独特的书画形式 , 如中堂 、 条幅 、 镜片、 圆 光、 扇面 、 册页等。册页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种表现形 式, 因其收藏和观赏的方便 , 至今仍然备受关注。本 文 以册页画创作为例 , 探讨册页创作中的一些问题 。 册页 , 大小不等。通常以 四尺宣的 8开 、2开 l
赵 群 , 道静 2 庄
(.镇江市高等专科 学校 艺术设计 系, 1 江苏 镇江 220 ;. 10 32 镇江 中国画院, 江苏 镇江 220 ) 10 3 摘 要: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丰富而独特 , 册页作为其 中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 因其收藏和观 赏的方
便, 至今仍然备受关注。册 页多作小品, 具有欣赏性和趣味性, 而不必立足 于深沉、 严肃的主题。创 作时, 应讲究 自由度和探 索性, 技法的使 用也不宜繁 杂, 主次、 虚实、 对比等关 系应互相协调统一。
画讲究散点透视 , “ 有 搜尽奇峰打草稿” 之说 , 不 并
是在写生中完全完成作 品, 而是在写生 中多观察 和 记录 , 目识心记 、 重在体验 , 把握客观对象 的结构特
征和精神气质 , 体会现实的时代特征, 为创作提供丰 富的素材 , 在此基础上进行取舍提炼 , 加工制作。需 要强调的是 , 刻板地追求形 似 , 可能失去绘 画的乐 趣, 所以在“ 形似” 基础上抓住要点 , 提炼概括 , 对形 象的本质进行再创造 , 表达出作者对形象的感悟 , 达
关 键词 :中国画 ; 页 ; 作 册 创 中图分 类号 : P9 .9 T 33 02 文 献标 识码 : C 文章 编 号 :10 -18 20 ) 1 0 9 3 0884 (06 0 - 9 - 0 0 古人 云 :应物 象形 ” “ 。描 绘 物 象 时应 以客 观形
中 国绘 画历 史 悠久 , 源远 流长 , 以风 格 独 特 、 它
表现质感 的方法称为皴, 有披麻皴 、 荷叶皴 、 解索皴 、
斧劈皴 、 折带皴等等 , 各种皴法是为了表现不 同的山
石和树木等 自然景物的阴阳 向背、 结构形状 的质感 不同; 其他花鸟画中也有不同的用笔方法 , 以区别 用
或 l 为大 小 , 页组 成 一 册 , 为册 页 。因尺 幅 6开 多 故
象为依据进行创作 , 画史上记 载中国画家重视写生 的例子很多 , 强调“ 师法造化” 。中国画的写生与西 方传统绘画不 同, 西方绘 画是焦点透视 , 即在固定角
度和位置观察 , 边看边画 , 直至完成整幅作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