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厨房系列
写一写之前的厨房和现在的厨房的变化用嗅觉触觉视觉

写一写之前的厨房和现在的厨房的变化用嗅觉触觉视觉一、七十年代的厨房,散发着土腥味的土灶台。
最早关于厨房的记忆是在两间小土房里,那两间小土房是母亲、父亲和我奶奶分家后的第一个遮风避雨的家。
那两间小土房里,厨房就占据了一半,土房完全是土坯的,外面抹着黄泥。
厨房在那个时候没有人叫厨房,而是叫外屋地,开门进外屋地,有一个马窗户,窗户很小,糊着窗户纸,也许是蒙着塑料布,窗格子非常小,九宫格的样式。
靠着窗户就是一个土坯砌的锅台,锅台上放着一口锅,锅台的面上不是很光滑,在锅台的角上放着木板。
记得那时母亲还经常在晚上掀开木板捉蟑螂,一种长着长腿的有触须的透明的翅膀的家伙,专门夜里出来活动,跑的很快。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厨房的活物还是很多的。
在角落里还有小耗子,毛毛虫之类的,也许还有细长多足的蚰蜒,黑甲虫之类让人讨厌的丑陋的家伙。
在那个锅里,一日三餐做得最多的就是捞小米饭,煮玉米粥,烀土豆,做疙瘩汤。
母亲做的疙瘩汤最好吃,有一次大舅和二舅帮助我家刨茬子。
母亲给他们做疙瘩汤吃,一大盆和一小盆疙瘩汤,一顿饭竟然被年轻力壮的大舅和二舅一扫而光,他俩吃得满脑门子流汗,虽然没有给我留点,但我心里还是感觉特别高兴。
二、九十年代的厨房,浸润着油光的水泥灶台。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家搬进了生产队的大草房,重新对屋子进行了修整。
我家住东边的房间,从东往西数,在第三间上开门,开门就是厨房,然后是正屋,最东面的屋做仓库,放什么东西都不担心丢,而放在外面仓房里的肉和粮食,会担心小偷晚上来剜仓子呢。
那个厨房的窗户很明亮,窗户分为上下两扇,上扇为正方形格子窗,六宫格格子窗,带窗户钩,可以把窗户勾起来,下扇为长条形格子窗。
天气热的时候,可以将下边的窗户拿下来,让凉风进到屋里。
锅台是水泥的,是来帮工的亲戚帮助搭建的。
锅台的边边角角磨得非常平整,光滑的水泥面浸润着油光,水泥面锅台相比土制的锅台显得非常平整洁净。
锅也由一口变成了两口,一口主要做饭,另外一口可以温猪食,应急的时候,可以炒菜。
做饭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写一篇作文

做饭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写一篇作文厨房里,热气腾腾,像个透着魔法的小屋。
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我则站在一旁,疑惑地抬头望着他们。
妈妈手里拿着一个大锅,用勺子不断地迅速翻炒着,发出滋滋的声音,像是在拉奏欢快的音乐。
爸爸则在一旁认真地剥着蒜,他的手很巧,几下就把蒜瓣剥得清洁溜溜。
最近喜欢闻厨房里的味道,那是一股混合着香料和食材的香气,让我的肚子咕咚咕咚地叫着。
有时我会帮妈妈择菜,她会告诉我哪种菜要洗干净,哪种菜要取下叶子。
我总是很严肃地听,随即学着她的样子,把菜洗得干干净净。
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次做面包。
爸爸把面粉、鸡蛋、糖和油都放进一起,接着用搅拌器搅呀搅,马上就变成了蓬松的奶油。
我得意地帮忙把蛋糕糊倒进模具,再把它放进烤箱。
静静等待蛋糕出炉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在客厅玩游戏,时间过得飞快,立刻就到了可以吃蛋糕的时候。
当爸爸把喷香的蛋糕端出来,我的眼睛都亮了。
蛋糕上面还装饰着甜糯的奶油和水果,确实非常迷人。
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纯纯的,香香的,好吃极了!
做饭,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它不仅仅是一顿美味的晚餐,更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
厨房里的那份温暖的气息,那份香气,会永远留在我心中。
厨房美食菜谱:记忆中的卤鸡腿的做法

厨房美食菜谱:记忆中的卤鸡腿的做法
还记得小时候姥姥总是做我最爱的卤鸡腿,那个味道,馋的我现在依然记忆犹新·····还记得姥姥总是偷偷的把鸡腿留给我,我可怜又可爱的弟弟总是爱感叹:姐姐吃肉,我喝汤啊!!!现在的我长大了,我也做好吃的卤鸡腿,送给姥姥吃,送给弟弟吃······
食材
主料:
鸡腿500g
油适量
盐适量
八角适量
干辣椒适量
冰糖适量
花椒适量
葱适量
姜适量
生抽适量
老抽适量
桂皮适量
香叶适量
凉姜适量
草果适量
白果适量
步骤
1.将鸡腿剁成大块,然后用开水冒一下,去掉腥味和血水,将浮沫撇掉。
2.将冒过的鸡腿放到凉开水里,稍微冰一下
3.热油,将冰过的鸡腿过油,如果家里有厨房纸巾的话,一定要擦干鸡腿,否则会油会嘣的很厉害
4.将鸡腿煎得两面金黄就可以了捞出来了。
5.做一锅水,一定要将鸡腿没过,然后放八角、香叶、桂皮等等卤料,干辣椒、冰糖,盐、生抽、老抽、葱、姜
6.等到水开了之后,关小火,大概咕嘟半个小时,美味的卤鸡腿就好啦!!!
7.将鸡腿捞出来,吃多少捞多少,剩下的还放在汤汁里,泡的久一点比较入味,这个装盘是我爹设计的!!!很不错吧!!!专门切了一点葱段放上去的。
小贴士:其实放好卤料之后,要尝一下味道,确定一下咸淡,当然汤汁需要咸一点。
记忆中的厨房作文

记忆中的厨房作文
《记忆中的厨房》
记忆中的厨房,那可是个充满奇妙和欢乐的地方呀。
记得小时候,每次妈妈在厨房忙碌,我就会在旁边好奇地看着。
有一回,妈妈要做红烧肉,我就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后面。
妈妈熟练地把肉切成小块,我紧紧地盯着,心里想着这些肉一会会变得多美味呀。
妈妈把切好的肉放进锅里焯水,我站在旁边看着,那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泡,热气腾腾的,感觉好有意思。
接着,妈妈开始炒糖色,锅里的糖慢慢融化,变成了诱人的焦糖色,妈妈快速地把肉倒进去翻炒,那一瞬间,厨房里香味四溢。
我忍不住吸了吸鼻子,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锅里的肉,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妈妈看到我这副馋猫样,笑着说我是个小馋虫。
然后妈妈加入各种调料,开始炖煮,我就一直在旁边等着,眼睛眨都不眨地盯着锅,就盼着肉赶紧做好。
终于,红烧肉出锅啦,我迫不及待地用手捏了一块放进嘴里,哎呀,烫得我直叫唤,可还是觉得好吃得不得了。
现在想起来,那个厨房真的承载了太多的欢乐和温馨呀,虽然厨房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模样,但它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那是妈妈爱的味道,也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呢。
那一次,我记忆犹新作文

那一次,我记忆犹新作文《那一次,我记忆犹新》篇一:《厨房历险记》有一次,我心血来潮想在厨房大显身手,做一道超级无敌的西红柿炒鸡蛋。
我可是信心满满,觉得这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我先拿了个西红柿,放在水龙头下冲洗。
水“哗哗”地流,那西红柿滑溜溜的,像个调皮的小孩,差点从我手里溜走。
我好不容易把它攥住,放在案板上准备切。
好家伙,这西红柿还真硬实,第一刀下去,只切出个小浅口。
我咬咬牙,加大了力气,“咚”的一声,西红柿总算切开了,不过这形状嘛,歪七扭八的,一块大一块小,有的还连着丝儿。
接着打鸡蛋,我把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鸡蛋没破。
我又稍微用了点力,“啪”一下,鸡蛋磕得太猛了,蛋液溅了我一手。
我也顾不上擦,就赶紧把蛋液搅和搅和。
里面还有不少蛋壳碎片,我只好小心翼翼地用筷子挑出来。
点火,倒油。
油在锅里噼里啪啦地响,我刚把鸡蛋液倒进去,那油星子就跟疯了似的往出蹦,有一滴还蹦到我胳膊上,挺疼的。
我拿着铲子手忙脚乱地翻炒鸡蛋,不一会儿鸡蛋就变成了黑乎乎的一团。
我把烂乎乎的西红柿也倒进去,撒了点盐,一通乱炒。
炒出来的成品看起来是又红又黑又黄的一团糊糊。
但是我还是尝了一口,那味道,酸不酸甜不甜咸不咸的,真是独特。
不过这一次在厨房的体验却让我记忆犹新,虽然做饭失败了,但我知道了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可不容易。
篇二:《林中迷路记》有一回我和几个小伙伴去树林里玩探险游戏。
那片树林我们也不算很熟悉,但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嘛。
刚走进树林的时候,一切都感觉特别新鲜。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地上形成一片片亮晶晶的光斑。
我们在树林里跑来跑去,一会儿看看这个奇怪的树瘤,一会儿捡起地上漂亮的树叶。
可是没一会儿,我们就发现好像迷路了。
周围的树长得都差不多,连方向都分不清。
小伙伴们开始慌了,有人说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走就能出去。
于是我们就沿着所谓的一个方向前进。
走着走着,脚下的路越来越难走,全是杂草和树根。
有个小伙伴不小心被树根绊倒了,摔了个狗啃泥。
我们过去扶他的时候,发现他脸上还沾着树叶和泥巴,那模样滑稽极了。
厨师招聘考试记忆口诀

厨师招聘考试记忆口诀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厨师招聘考试记忆口诀,帮助考生快速记忆和应对考试。
口诀覆盖了常见的厨师知识和技能要点,以便在考试时能够迅速回忆起相关内容。
口诀内容
1. 简介口诀:
- 厨师绝活,烹饪的匠心。
- 入行须知,艰辛与快乐并存。
2. 厨房安全口诀:
- 灭火器、灭火器,厨房必备。
- 防滑垫、防滑垫,保护自己。
- 切菜刀、切菜刀,小心使用。
3. 食材储存口诀:
- 冷冻冷藏分类清,食材保存放心。
- 防菌抗菌保鲜快,美味食材有保证。
4. 刀工口诀:
- 动作稳,手法准。
- 刀法好,切得均。
- 刀要快,不可乱。
5. 调料口诀:
- 胡椒、盐、酱油齐,使菜品更美味。
- 酱油、醋、料酒调,使味道更协调。
- 孜然、辣椒、八角香,调出特色风味妙。
6. 烹饪技巧口诀:
- 烹炒、烧烤宜用旺火。
- 煮、蒸须用中火。
- 炖、焖静等。
7. 厨师礼节口诀:
- 热情对待每一位,
- 捧心服务要细致。
- 传菜迅速有条理,
- 现场整洁礼貌举止。
结论
此厨师招聘考试记忆口诀提供了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帮助考生记忆厨师相关知识和技能要点。
考生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和默写来提高记忆效果,并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题型和任务。
记忆中的厨房作文

记忆中的厨房作文嗯...一说起记忆中的厨房啊,那可真是有好多话要说呢。
我记得小时候啊,我家的厨房不大,就那么丁点儿地方。
厨房的墙啊,总是有点油腻腻的,摸上去黏糊糊的,那感觉,就像摸到了一块没洗干净的抹布,哇,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怪不舒服的呢。
可那时候不觉得啊,只知道那是充满香味的地方。
厨房的炉灶呢,是那种老式的,要用火柴点火的。
我爸每次点火的时候,“嗤”的一声,那小火苗就冒出来了。
我就特别好奇,老想自己去点,可爸妈总是不让。
我就想啊,哼,这有啥难的,不就是划个火柴嘛。
有一次啊,我偷偷去试,结果差点把眉毛都给烧没了,唉,现在想想真是傻得可以。
我记得好像是这样,不过也可能记错喽。
那时候厨房的柜子里啊,总是放着各种瓶瓶罐罐。
有个装盐的小罐子,上面的标签都快掉没了。
我妈做饭的时候,总是随手一抓,那盐就像雪花一样洒进锅里。
我就想啊,我妈咋就这么厉害呢,不用看都知道放多少盐。
我呢,有一次想学着做饭,结果把盐当成了糖,那做出来的东西啊,简直没法吃,咸得我直翻白眼,像吃了一口海水似的。
厨房的窗户啊,对着外面的小院子。
有时候我在厨房帮忙洗菜,就能看到院子里的小花小草。
我就会想啊,如果我是那些小花,每天看着厨房里的热闹,是不是也会觉得很有趣呢?你们有没有过这种奇怪的想法呀?在厨房啊,还有那种老式的案板。
我记得那案板可沉了,每次我想帮我妈切菜,都得费好大的劲儿才能把它搬到桌子上。
切菜的时候呢,那“咚咚咚”的声音,就像在敲鼓一样。
我切的菜啊,那是大小不一,歪歪扭扭的。
我妈就会笑着说:“你这切的是菜呢,还是在创造艺术品呢?”哈哈。
那时候啊,厨房的灯也不是很亮,昏昏暗暗的。
可就是在那样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那感觉啊,特别温馨。
不像现在,厨房都装修得特别漂亮,亮亮堂堂的,可有时候却少了那种感觉。
我也不知道为啥,你们说是不是啊?说到这厨房啊,我还想起一个行业里的趣闻呢。
我听说啊,有个大厨,在做菜的时候突然发现没盐了,可他又不想中断做菜的节奏,就随手拿了旁边的一种白色粉末放进去,结果那道菜啊,味道超级怪。
用笔记录自己暑假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小练笔

用笔记录自己暑假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小练笔
今年暑假我经历了许多事情,但最难忘的,还是第一次下厨房做饭。
那是一个中午,妈妈说要教我做饭,我听后,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首先,妈妈给我说了一些做饭时的注意事项,我不耐烦地听妈妈唠叨,紧接着,妈妈就教给我了一些做饭的技巧,说完后,我就把她打发走了。
学着妈妈平时做饭的样子,第一步,先打鸡蛋。
我捏着鸡蛋一下把它捏碎了,满手都是鸡蛋壳和蛋清,我把打好的鸡蛋放在碗里,用筷子搅拌;第二步是把西红柿洗好,然后开始切,第一刀下去就差点儿切着手,吓得我出了一身的冷汗。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切完了;下一步该往锅里放油了,打开煤气,还没等锅里的水蒸干,我就急着把油倒了进去,结果锅里的'油像水花一样蹦了出来,我吓得直往后推,过了一小会儿,油渐渐静了下来,我把打好的鸡蛋放入锅中,又把切好的番茄倒进去,使劲的翻炒,鸡蛋很快就凝固了起来,我一看,以为炒好了,就拿筷子夹起一块尝,吓!鸡蛋里还留着一些蛋清呢,我赶紧又继续翻炒,炒了一会儿,又盖上锅盖,让它闷一下。
我离开厨房,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突然听到厨房里有“噗噬,噗啦”的声音,连忙扔下书跑到厨房,拿开锅盖,不禁传来一股呛人的味道—炒糊了,我把炒糊的菜盛到盘子里,一尝,虽然糊了,但是也很好吃。
因为毕竟是自己亲手做的。
原来做饭也是
一项技术活儿。
在做饭时,很可能会出现很多危险,妈妈每天一日三餐都不延误,还做得很好吃,真是太辛苦了。
今后,我要继续提升自己的做饭水平,争取为家人做一次丰盛的午餐,第一次做饭让我记忆犹新,也让我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厨房系列
《记忆厨房》系列
记忆中的柴米油盐,炊烟里的农家往事,风雨中的生活感悟,餐桌上的百姓人生。
——题记
虎皮肉
18岁那年的一个星期天,我跟弟弟从学校回家,父亲准备了几个好菜给我们补充营养。
那时候学校里的饭菜比农村人喂猪的好不了多少:素菜为主,一律2毛钱一份,一律缺盐少油。
菜式也很少,无非就是烧豆腐、炒韭菜、烧大白菜、韭菜炒豆芽、芹菜炒百叶,偶尔会炒个肉丝。
青菜汤干脆就是青菜清水烧开,盛入桶里以后滴几滴油。
豆腐干揣肉就是不错的荤菜了,卖6毛钱一份。
烧肉是很难见一次的,不是跟萝卜烧,就是用茨菰烧,打到我们碗里几乎都是萝卜或者茨菰。
每逢星期六会烧一次杂烩,虽然没什么肉,但是味道很好,所以每逢星期六会吃的更香。
好在那时的我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年纪,正是生命力旺盛的年纪,只要吃饱就能可劲长。
不过每到大礼拜(大礼拜就是周六晚上不上晚自习,想回家的可以在周六下午两节课结束后走,但是必须班主任同意。
小礼拜就是周六全天上课,晚上有晚自习,老师会跟班值班,周日还必须到教室自习。
),家长都会给孩子做可口的饭菜,父亲也不例外。
比如这天,父亲不但买了鱼,还买了肉,鱼头烧
汤,鱼肉红烧,还有红烧肉,加上几个家里种的蔬菜,午饭丰盛而美味。
父亲先做好红烧块鱼,然后做红烧肉。
俗话说,鱼烧千滚,吃下去安稳,所以烧鱼必须是大火烧,让其不断沸腾至收汁。
烧肉则需要小火慢炖,尤其是红烧肉,大火烧开后改文火慢炖一小时,再大火收汁,这样烧出来的红烧肉用扬州话来说就是“打个嘴巴子都舍不得丢”。
小火慢炖的空档,父亲收拾了蔬菜,就给我和弟弟讲故事,故事的内容现在是一点也记不起来了,不过很引人入胜,因为我跟弟弟意犹未尽,催着父亲一节一节讲下去。
正讲地起劲,突然我嗅到了糊味,还没来得及汇报,父亲也嗅到了,赶紧奔向厨房,揭开锅盖,发现红烧肉糊底了。
父亲赶紧将肉盛出来,剔除糊掉的部分,让我舀点干面,兑水搅匀,然后将没有糊掉的肉裹上面糊,放在油里煎炸。
炸好的肉金黄油亮,我和弟弟一人先尝了一块,外面焦黄脆香,里面咸甜可口,肥肉不腻反糯,瘦肉酥酥软软,我和弟弟赞不绝口。
父亲说,待会母亲回来就告诉她,这是新创的菜,叫“虎皮肉”。
母亲唠叨,若知道父亲将红烧肉烧糊了,肯定要说上几天,我们都会不堪其扰。
所以我叮嘱弟弟,一定守口如瓶。
中午,母亲回来吃饭,看见“虎皮肉”,问是什么,我和弟弟忍住笑,让母亲尝尝,母亲吃了一块说:“真好吃,好像是肉啊?”我说:“这是爸爸发明的新菜,叫虎皮肉。
”
母亲又夹了一块,慢慢品味,说:“真好吃,连肥肉都一点不腻,你爸爸真能呢!”父亲咪着酒,不看母亲,一脸忍俊不住的表情。
“虎皮肉”真的太好吃了,此后弟弟一直琢磨着,哪天让父亲再做一次。
父亲说有机会再做,这一耽搁就是二十多年。
未及我年满不惑,父亲就走了,“虎皮肉”成了我们对父亲所有记忆中的一个片段!有时候想起来,眼里是泪,鼻子似乎还能嗅到“虎皮肉”的香气,脑子里会再现当天的情景,“虎皮肉”外面焦黄脆香,里面咸甜可口,肥肉不腻反糯,瘦肉酥酥软软,我和弟弟直咽口水!
杨甦于扬州
201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