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寓言《鹬蚌相争》课件

合集下载

《鹬蚌相争》ppt课件.共36页PPT

《鹬蚌相争》ppt课件.共36页PPT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鹬蚌相争》ppt课件.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谢谢你的阅读

六年级寓言《鹬蚌相争》课件

六年级寓言《鹬蚌相争》课件
(1)它们为什么争? (2)它们怎么争? (3)结果怎样?
要求:
1、用波浪线画出鹬蚌相争的语言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 怎样?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河蚌张开壳儿晒太阳, 鹬(啄),蚌(夹),双方(互不相让) 结果(渔翁得利)。
说一说
◆ 鹬被蚌紧紧地夹住了,如果你是这只鹬,你会怎么想 ?
译文
蚌正张开壳晒太阳,鹬一下子啄住了 它的肉,蚌立刻闭壳夹住了它的嘴。鹬 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 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蚌 说:“(我怎能放你!)你的嘴今天拔 不出去,明天拔不出去,那就会有死鹬 了。”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现 了,就乘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鹬蚌相争
• 带着下面的问题,看课文。
初读课文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 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 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 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 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 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p
曝—晒
hu¨¬
喙—嘴
qi¨¢ n
箝—钳
q¨ª
禽—擒
再读课文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 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 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 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 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从而使第三者 得到利益。
鹬蚌相争告诉人们: 凡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到有 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否则就会两败 俱伤,人别人钻空子。
课后作业
续编故事: 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 鹬和蚌一起捉住了……
提示:渔夫会说些什么? 鹬和蚌之间又会有怎样的一 番对话呢?请同学们展开想 象,把故事续编完整。
◆ 如果你是这只鹬,你会怎么说?

《鹬蚌相争》ppt课件

《鹬蚌相争》ppt课件
《鹬蚌相争》ppt 课件
目 录
• 故事背景与来源 • 故事情节梳理 • 角色形象塑造与特点分析 • 主题思想阐释与启示意义 • 文学艺术手法鉴赏与比较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类似寓言故事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故事背景与来源
鹬蚌相争故事简介
01
02
03
故事概述
鹬和蚌相互争斗,结果两 败俱伤,让渔翁得利。
两篇寓言都传达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但《鹬蚌 相争》更侧重于表现互不相让的愚蠢行为。
与《狐假虎威》比较
两篇寓言都涉及动物形象,但《鹬蚌相争》更注重表现内 在性格和行为逻辑,而《狐假虎威》则更注重外在形象和 欺骗手段。
与《画蛇添足》比较
两篇寓言都表现了愚蠢行为,但《鹬蚌相争》中的愚蠢行 为是双方互不相让导致的,而《画蛇添足》中的愚蠢行为 则是多此一举、自作聪明导致的。
04
双方都不肯让步,持续 争斗不休
结果及其寓意分析
渔夫路过,看到鹬和蚌相争不下,便将 它们一起捉走了
鹬和蚌都因为自己的固执和争斗而遭受 了不幸
寓意:不要因小失大,要看到长远的利 益;不要过于固执己见,要学会妥协和 合作。同时,也警示人们要注意周围的 环境和形势,避免因为自己的争斗而陷
入更大的危险之中。
情节梳理
鹬啄食蚌肉,蚌夹住鹬嘴 ,两者僵持不下,最终被 渔翁捕获。
寓意提示
通过鹬蚌相争的故事,寓 意人们要避免无谓的争斗 ,以免两败俱伤,让第三 者得利。
寓言出处及作者介绍
寓言出处
《战国策·燕策二》
作者介绍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 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 ,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鹬蚌相争》ppt课件.

《鹬蚌相争》ppt课件.

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 了一只熊…… 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 事呢?(注意环境、语言、动作、神态、 心理活动描写)
选择一项或两项适合你的作业:
1、回家把“鹬蚌相争”这个故事讲给
父母听。
2、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3、再搜集一些寓言故事,读一读,体
会它蕴含的道理。
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
出 自 《 战 国 策 燕 二 》
者 得 而 并 禽 之 。
死 鹬 。 ” 两 者 不 肯 相 舍 。 渔
日 不 出 , 明 日 不 出 , 即 有
“有 今死 蚌 。 ” 蚌 亦 谓 鹬 曰 :
“ 今 日 不 雨 , 明 日 不 雨 , 即
蚌 合 而 箝 其 喙 。 鹬 曰 :
鹬和蚌相争的起因就是:鹬( 啄 )
肉,蚌( 夹 )鹬 。
相争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 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 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河蚌毫不示弱地说:“我就这样夹住 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 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 上!”
选做题:
对照课文,看看下面的句子表达的是那些段的内容?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 其喙。 一只河蚌刚刚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 太阳。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 儿里去啄蚌肉。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 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鹬(yù)——

• 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 阳。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 儿里去啄肉。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 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六年级寓言鹬蚌相争课件

六年级寓言鹬蚌相争课件
六年级寓言鹬蚌相争课件
第一页,共22页。
内容摘要
六年级寓言鹬蚌相争课件。通常杂黑褐色,尾和体侧具有横斑,常在水边或田野中。)你的嘴今天拔
不出去,明天拔不出去,那就会有死鹬了。2、小声地,带感情地读一读。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
高文学鉴赏水平,。鼓舞我们前进
No
Image
第二页,共22页。
你知道鹬是什么,蚌又是什么, 它们长什么样子吗?在学习鹬蚌相争 的课文前,让我们先看看下面的图片 ,认识一下鹬和蚌吧
第十二页,共22页。
鹬蚌相争
• 带着下面的问题,看课文。
(1)它们为什么争? (2)它们怎么争?
(3)结果怎样?
要求:
1、用波浪线画出鹬蚌相争的语言。
2、小声地,带感情地读一读。
第十三页,共22页。
思考
1、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第十四页,共22页。
河蚌张开壳儿晒太阳, 鹬(啄),蚌(夹),双方(互不相让)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者得而并禽之。
第十一页,共22页。
译文
蚌正张开壳晒太阳,鹬一下子啄住了 它的肉,蚌立刻闭壳夹住了它的嘴。鹬 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 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 蚌说:“(我怎能放你!)你的嘴今天 拔不出去,明天拔不出去,那就会有死 鹬了。”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 现了,就乘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2024版六年级寓言《鹬蚌相争》ppt课件图文

2024版六年级寓言《鹬蚌相争》ppt课件图文
六年级寓言《鹬蚌相争》ppt课 件图文
目录
CONTENTS
• 寓言故事背景介绍 • 鹬蚌相争角色分析 • 故事情节梳理与解读 • 寓言深层含义探讨 • 图文结合,生动呈现寓言场景 • 拓展延伸与课堂互动
01 寓言故事背景介绍
CHAPTER
鹬蚌相争故事起源及流传
起源
该寓言最早见于《战国策·燕策二》, 讲述了鹬和蚌因为各自的利益而争 执不下,最终被渔翁得利的故事。
警示人们不要因贪欲 而陷入争斗,最终可 能得不偿失。
学会谦让和合作,实现共赢
鹬和蚌如果能够互相谦让,就不 会被渔翁轻易捕获。
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共同利用资 源,实现更大的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谦让和合作 是解决问题、实现共赢的重要途
径。
培养宽容心态,化解矛盾冲突
宽容是一种美德,能够化解矛 盾冲突,促进和谐共处。
职场竞争
在职场中,有些人为了争夺职位、权力等利益而不断勾心斗角、明争暗斗。这种行为不仅会 破坏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也会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声誉。最终,往往是得不偿失, 甚至可能因此失去更多的机会和利益。
02 鹬蚌相争角色分析
CHAPTER
鹬鸟特点及其在故事中作用
01
02
03
外形特征
鹬鸟是一种长嘴、长腿、 生活在河边的水鸟,以小 鱼小虾为食。
流传
这个故事在中国古代广为流传,被 众多文人墨客引用和改编,成为了 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
寓言所蕴含道理与启示
道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双方争执不下,只会让第三者得利。
启示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应该冷静分析,权衡利弊,避免因为一时 的冲动而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同时,也要学会换位思考,理 解对方的立场和利益诉求,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25鹬蚌相争ppt课件

25鹬蚌相争ppt课件

25鹬蚌相争ppt 课件•故事背景与寓意•文本解读与赏析•角色形象塑造与特点•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目•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技巧•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录故事背景与寓意01CATALOGUE鹬蚌相争故事来源古代寓言鹬蚌相争最早出自于古代中国的寓言故事,通过鹬和蚌的争斗,阐述了双方争斗不休只会让第三方得利的道理。

文献记载《战国策·燕策》等古籍中均有对鹬蚌相争故事的记载,表明该故事在古代已被广泛传播和认可。

一种水鸟,以捕食小鱼虾为生,具有尖锐的喙和敏捷的身手。

鹬蚌渔翁一种水生软体动物,外壳坚硬,内藏珍珠,以过滤海水中的微小生物为生。

故事中的第三方角色,利用鹬和蚌的争斗,轻易地将它们捕获。

030201故事中角色介绍寓意及现实意义寓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双方争斗不休,只会让第三方得利,警示人们要避免无谓的争斗,以免让旁观者得利。

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场合都存在着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通过鹬蚌相争的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在竞争中寻求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避免两败俱伤、让第三方得利的智慧。

同时,该故事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忽略了背后的风险。

文本解读与赏析02CATALOGUE03“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结局的描写简洁明了,突显了双方争斗的后果。

01“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此句突显了鹬的自信与急迫,通过对话形式展示情节发展。

02“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蚌的反击表现了其不甘示弱的态度,也预示着两者相争的激烈。

关键语句分析通过动物间的对话和争斗来隐喻人类社会的竞争和冲突。

寓言风格故事情节紧凑,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

简洁明了故事虽小,但寓意深远,提醒人们要审时度势,避免不必要的争斗。

意蕴深刻写作风格及特点文本结构梳理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及主要角色。

详细叙述鹬蚌相争的过程,包括双方的言辞、动作和心态变化。

描述渔翁得利的结果,以及鹬蚌的无奈和悔恨。

《鹬蚌相争》PPT课件

《鹬蚌相争》PPT课件
-
1
同学们,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啊?从中懂得 什么道理呢?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成语的游戏,好不好?
-
2
动动脑
狐假虎威:借助别人的威风的权势吓唬人的行
为,到处招摇撞骗的人。
-
3
动 动 脑
坐井观天 :看问题,
认识事物,站的要高, 看得要全面,不能像 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 自以为是。
-
4
你知道鹬是什么,蚌又是什么, 它们长什么样子吗?在学习鹬蚌相争 的课文前,让我们先看看下面的图片, 认识一下鹬和蚌吧
体便立刻缩到两个贝壳
的中间,同时把两个贝
壳紧紧的关闭起来,形
成一道攻不破的“铜墙
铁壁”。
-
8
曝箝喙舍 禽
-
9
鹬蚌相争
• 带着下面的问题,看课文。
(1)它们为什么争? (2)它们怎么争? (3)结果怎样?
要求:
1、用波浪线画出鹬蚌相争的语言。 2、小声地,带感情地读一读。
-
10
思考
1、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 怎样?
目睹了鹬蚌相争的结果后,联系生活实 际说说自己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要 ---------
-
14
寓意
通过鹬蚌相争却让渔人从中获 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 得失,化解矛盾冲突相互谦让。
-
15
课后作业
续编故事: 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
鹬和蚌一齐捉住了……
提示:渔夫会说些什么?鹬 和蚌之间又会有怎样的一番 对话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把故事续编完整。
-
16
谢 谢!
-
17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uì
喙—嘴
qián
箝—钳
qí n
禽—擒
再读课文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 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 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 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 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方——, 刚刚 正在 曝-----晒太阳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箝——同“钳”,把东西夹住 的意思 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 。 之-----指鹬蚌
1、谁能跟我们讲讲这是个怎样 的故事呢 ?
2、你知道鹬是什么,蚌又 是什么,它们长什么样子吗?

是一 种水鸟,羽 毛茶褐色, 嘴、脚都很 长,上体 通常杂黑褐 色,尾和体 侧具有横斑, 常在水边或 田野中 捕吃小鱼、 贝类等。
蚌 生活在江、河、湖、沼里的贝类,
种类很多,大部分能在体内自然形成 珍珠。
译文
蚌正张开壳晒太阳,鹬一下子啄住了 它的肉,蚌立刻闭壳夹住了它的嘴。鹬 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 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 蚌说:“(我怎能放你!)你的嘴今天 拔不出去,明天拔不出去,那就会有死 鹬了。”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 现了,就乘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互 不 鹬(啄 ),蚌(夹 ),双方( ) 相 渔翁 结果( )。 让 得利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国最强 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 秦王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 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 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 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认为 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燕王派一个叫苏代的人去求见 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打消了赵王攻 打燕国的念头,也使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 会。
一个故事,居然制止了一场战争。 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鹬 蚌 相 争
• 《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西 汉的刘向专门把战国时候谋士们劝 说君王的高招编成一部书,叫《战国 策》。因为面对的是掌握生杀大权 的国君,所以这些谋士就不能横冲 直撞地对君王提出反对意见,而是 常常拐弯抹角地假托一个故事来达 到说理的目的,《鹬蚌相争》就是 这样被成功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 的成语《惊弓之鸟》《狐假虎威》 《南辕北辙》都出自这部书。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从 而使第三者得到利益。
鹬蚌相争告诉人们: 凡事要权衡得失, 互相谦让,化解矛盾冲 突。否则第三方得利。
• 当赵国要出兵攻打燕国时 ,苏代讲了《鹬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争》 的故事,可是在拐弯抹角 地向赵王提出建议。同学 们想想在这里面,谁是鹬 ?谁是蚌?谁是渔翁?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 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 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 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 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 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 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 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 也!”惠王曰:“善。”乃止。 (《战国策》)
初读课文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 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 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 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 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曝—晒

成语: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 又作:一曝十寒 • 意思: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 ,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 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 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