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题(古文) (4)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题及答案

2017年,最新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2017年最新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飞奔) B.窥谷忘反 ( 同“返″,返回 )C.略无阙处(通“缺”,空缺、中断) D.至于夏水襄陵(上)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良多趣味(真,实在) B.林寒涧肃(寂静)C.属引凄异(属于)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C.清荣峻茂(山高) D.沿溯阻绝(顺流而下)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6.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绝对) B.或王命急(有时)C.不以疾也(快) D.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全,都)8.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情景式默写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情景式默写练习题野望王绩1.诗中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是: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诗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诗中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遂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诗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1.诗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手法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诗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使至塞上王维1.诗中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句子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诗中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地把自己孤寂、惆怅、抑郁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诗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诗中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1.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句子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意境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句子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Word版含答案)

11.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把月光描绘得精妙且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遭遇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三、拓展性默写1.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表情达意的诗句,请你至少写出两句。
【示例】①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②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古诗词中有很多写“乡愁”的诗句,请至少写出两句。
【示例】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请写出至少两句含有“月”字的古诗词。
【示例】①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专项复习(二) 语音与汉字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签订(qiān) 泄气(xiè) 悄然(qiǎo)歼灭(jiān) 遗嘱(zhǔ) 颁发(bān)2.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敌人被我军大挫锐气,正向下溃退(kuìtuì)。
(2)我为他的好运由衷(yóuzhōng)地感到高兴。
(3)那支军队第一次突击就夺取了要塞(yào sài)。
(4)成千上万的游客挤在这块胜地,翘首(qiáo shǒu)观望来回移动的电子控制牌。
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A.现在严重的问题,不是教育群众,而是教育干部。
/你别看他官小,在老百姓眼里,那也代表着政府。
(摘自某电视剧字幕)21教育网B.沪昆高铁蜿蜓岭南山川。
/实现振兴实体经济的重大突破。
(摘自新闻内容)C.温度让那美丽升华到了极至。
/泛着鱼肚白的蔚蓝海洋与大地交汇处……(摘自某学生作文) D.万事皆可达,唯有情无价!/滨纷生活常伴您!(摘自广告标语)(解析:B.“蜓”应写作“蜒”;C.“至”应写作“致”;D.“滨”应写作“缤”。
(最新整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古诗文默写复习训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古诗文默写复习训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古诗文默写复习训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古诗文默写复习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古诗文默写复习训练的全部内容。
1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古诗文默写复习训练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默写调研卷)(一)《三峡》郦道元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 。
, 。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 , 。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 , 。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 , , , ,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 。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 , 。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是: 。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 , ”的静景,然后写了“ , ”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 , 。
”的凄异(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 , ”。
(表现山水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密………………………………封………………………………线………………………………………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复习资料(生字词、文学常识、文言文常识、古文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复习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上字词总汇第一单元绥靖(suíjìng)阌(wén)乡聿(yù)鄂(è)豫(yù)阻遏(zǔè)击溃(kuì)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业已:已经绥靖(suíjìng):安抚,平定尖利:尖锐;锐利能耐:技能、本能悠闲:闲适自得寒噤(jìn):因寒冷而哆嗦阴惨:1、指人悲伤的感情. 2.指秋冬节序。
3.暗淡凄惨。
4。
阴森的样子。
仄(zè)歪:倾斜、歪斜央告:央求转弯抹(mò)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月明风清编算:方言,有计划、盘算的意思。
疟子(yào zi):即疟(nǜe)疾,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是发冷发热,发热后大量出汗,头痛,口渴,全身无力。
蹿(cuān):向上或向前跳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拂(fú)晓地窖(jiào)鞠躬(jū gōng)瓦砾(lì): 破碎的砖头瓦片。
颤巍巍(chàn wēi): 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竭:尽。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
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磨灭。
垂,流传。
朽,腐烂。
箧(qiè):箱子。
赃物(zānɡwù) :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财物。
制裁: ( zhì cái ):惩处. 荡然无存: 荡然:完全空无。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朝(cháo )圣:宗教徒朝拜宗教圣地静穆(mù)荒谬(miù)第二单元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震悚sǒng: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懿yì骇hài掳lǔ孤孀shuāng惶(huáng)急:惊慌焦急诘(jié)问:追问;责问。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资料(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课内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填空式默写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杜甫《石壕吏》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10、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1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1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1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1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17、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二)理解性默写《桃花源记》陶渊明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美好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默写(人教版)

5.《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抒发喜爱西湖的诗句是:_最__爱__湖__东__行__不__够__, __绿__杨__阴__里__白__沙__堤_______。 6.曹操《龟虽寿》一诗中,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精神的诗 句是:____老__骥__伏__枥__,__志__在__千__里__。__烈__士__暮__年__,__壮__心__不__已_______。 7.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是: ___风__声__一__何__盛____,____松__枝__一__何__劲_____! 8.曹植的《梁甫行》中写海民妻子和儿女的诗句是:__妻__子__象__禽__兽___, ____行__止__依__林__阻_________。 9.《庭中有奇树》中点明全诗相思怀念这一主题的句子是 ____此__物__何__足__贵______?_但__感__别__经__时_____。
23.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的句子是: __庭__下__如__积__水__空__明__,__水__中__藻__、__荇__交__横__,__盖__竹__柏__影__也__________。 24.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认为大丈夫的操守应该是: ________富__贵__不__能__淫__,__贫__贱__不__能__移__,__威__武__不__能__屈___________。 2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 “_____入__则__无__法__家__拂__士__、__出__则__无__敌__国__外__患__者__,__国__恒__亡_____〞的论断。 26.《愚公移山》中写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__山__北__之__塞__,__出__入__之__迂__也_。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__指__通__豫__南__,__达__于__汉__阴____。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默写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默写专项练习题一、古诗文上下句填空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神龟虽寿,犹有竟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14.九万里风鹏正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夕阳西下几时回?16.轻舟短棹西湖好,____________。
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
17.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__________________。
18.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期末复习题《桃花源记》节选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分)答: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答:4.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5、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虽是虚构的,但却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没有战乱、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们和平安宁、富足快乐,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
B、这种美好境界,是作者不满现实的流露,也是他政治理想的寄托。
C、这一理想境界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它只是一种空想,但它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D、作者虚构这一理想境界,意在激励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民去为之努力奋斗。
(二)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我能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 ( ) ⑵濯清涟而不妖()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⑷陶后鲜有闻( )2.我能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我的译文:(2)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我的译文: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
我的理解:4.下面诗句都表达了诗人一定的内心旨取,请帮周敦颐从中找出他的“同予者”。
(不要求回答理由)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李商隐: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我的理解:5.《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答:(三)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陋室铭》的作者是,朝人。
2、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词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3)可以调素琴调:(4)无案牍之劳形案牍: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与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忘路之远近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水陆草木之花D、处处志之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6、请用原句写出本文的主旨,并说明本文是如何通过设喻来突出主旨的?答:7、本文除比喻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8、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答:9、《爱莲说》和《陋室铭》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分别说明两篇文章是托何物言何志的?答:(三)《核舟记》节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左刻“,”,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请将文段中的空白处填上诗句。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高可二黍许()()多髯者为东坡()如有所语()神情与苏、黄不属()诎右臂()3、翻译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第一段“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了什么?答:5、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不同。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_________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②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6、摘录本文段中文字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比较一下,古今在数词的说法上有什么不同。
①苏、黄共阅一手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舟尾横卧一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古今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第二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中划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 ___ ___,_____ _____。
2.文章第一段中______字通______字。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晴初霜旦,林寒涧肃()⑤乘奔御风:()⑥绝()⑦属引凄异()⑦或王命急宣()⑧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林寒涧肃6.将下列写景的句子与相应的季节用线连接起来。
①沿溯阻绝春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夏③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秋④清荣峻茂冬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
提示:从视角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你最欣赏文章中的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9.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0.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记承天寺夜游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3.解释加粗字。
①念无与为乐者:②遂至承天寺:③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⑤盖竹柏影也:⑥但少闲人:4.“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__ 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一、解释画线的虚词①浙江之潮________ ②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③以此夸能________ ④舞刀于水面________二.解释下列词语①既望()②际天()③既而()④沃日()三、解释下面加粗的词①略不相睹________ ②弄旗、标枪________③吴儿善泅________ ④披发文身________⑤溯迎而上________ ⑥鲸波万仞________⑦僦赁看幕________ ⑧席地不容________四、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五.翻译句子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