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概念的理论梳理(1)解读

合集下载

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概念的理论梳理

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概念的理论梳理

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概念的理论梳理作者:李昕霞来源:《成功•教育》2009年第03期[摘要]文化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重要内容。

目前理论界对文化环境的研究已进入系统研究阶段,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概念仍不明晰,极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泛化倾向。

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相关概念的梳理,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进行较为科学的界定。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理论一、文化与文明什么是文化?最有影响力的即人类学之父英国人泰勒在其代表作《原始文化》中的阐述:“文化,就其在民族志的广义而论,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须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文化是一个中性词汇,一般来说,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广义文化涵盖了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文化主要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概念。

对于狭义文化,毛泽东有过精辟论述:“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由此可知,狭义文化应该是广义文化的高级层次,是文化研究的重点。

文明不同于文化。

文明也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产物。

但文明特指社会进步和人类开化的进步状态,换句话说,文明是一定历史时期先进文化的表征。

例如,胡适认为“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环境的成绩”,而恩格斯则认为“文明是实践的事,是一种社会品质”。

二、环境与文化环境环境“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各种条件的总和。

具体说,它是有机体外部可以进入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直接影响到生命活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

广义地讲,环境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并且总是作为某项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着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情况下,所谓环境是以人类及其相关活动为主体的,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要深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要深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要深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一、概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所处的环境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外部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目的是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需要加强对其内涵的研究力度,以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深化研究还相对较少,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相互交织,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前社会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和实施更加有效的教育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通过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人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一方面,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还可以为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对教育环境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营造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有力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广泛性
外在特征 复杂性
动态性
渗透性
可塑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多维性
环境要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是多维性的第一个表现。此外, 人的主观选择的多向度,需要的丰富程度决定了主观选择的丰富程度。 需要的丰富性推进了自主选择的多样性,进而增强了人们对社会环境 认识多样性的过程。
2.复杂性
从主观角度而言,复杂性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从客观的角度而言, 复杂性是世界存在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既表现为事物的客观存在的 复杂性,也表现为客观存在对人的影响的复杂性。思教环境的复杂性 主要表现在:第一,影响因素的广泛性。二是影响性质的多重性。第 三,影响方式的多样性。
1、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影响人的 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自觉环境因素 。(岳金霞《关于思想政治教育 环境的界定分析》)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 具体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 的一切外部因素。 (张耀灿、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中心体 周边体 组成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人的思想品德 自觉要素
思想政治环境系统 自发要素和 自觉要素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广泛性
开放性?
特定性
复杂性?
张耀灿、邱伟光
动态性
多维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可创性
宇文利《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与特点新探》
广泛性
1、复杂性和可控性的统一
3.开放性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影响因素在空间上没有 固定界限。第二,影响因素在时间上没有严格的界限。第三,思想政 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环境。

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

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
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
2、企业文化的纵向层次
第一层次是表层,它表现为实体的物质层 文化。
第二层次是中介层次,它表现为企业的人 际交往方式和企业的各种制度、规范、 行为准则。
第三层次是深层的观念形态因素。企业的 深层观念形态结构,是企业职工各种观 念形态文化的总和。
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
选好和用好大众传播媒介“把关者” 2、有效地控制大众传播媒介 (1)政府部门控制 (2)社会公众控制 (3)内部自我控制 3、净化大众传媒的影响 4、注意避免外来传媒对本国的消极影响 5、加强传播学研究
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
六、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一)概念
校园文化环境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师 生依据学校的特殊条件,在从事课内外的各项活动中 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规章制度、 组织活动和物质形态。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 大层面。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建设、文化设施、校 园绿化和美化等物质形态,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和最直 观的表现形式。精神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领导体制,是精神文 化的外壳。观念文化主要包括思想意识、文化价值观 念、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观念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内 核文化。
作用。 家庭环境主要包括家风、家庭关系、家庭的
文化素质等
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
(四)社交环境
这里指情况相近的经常交往的朋友组成的社交环境,即 同辈群体的“朋友圈”。
形成同辈群体的“朋友圈”,往往有三个条件:第一, 年龄相近,社会成熟程度大体相同;第二,社会地位、 阶级和阶层大体相同;第三,职业、学历和兴趣爱好大
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与分类

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概念的理论梳理

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概念的理论梳理

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概念的理论梳理[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理论[论文摘要]文化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重要内容。

目前理论界对文化环境的研究已进入系统研究时期,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概念仍不明晰,极易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泛化偏向。

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相关概念的梳理,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进行较为科学的界定。

一、文化与文明什么是文化?最有阻碍力的即人类学之父英国人泰勒在其代表作《原始文化》中的论述:“文化,就其在民族志的广义而论,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和适应。

”文化是一个中性辞汇,一样来讲,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广义文化涵盖了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进程中所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文化要紧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相关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概念。

关于狭义文化,毛泽东有过精辟论述:“必然的文化(看成观念形态的文化)是必然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阻碍和作用于必然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那么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由此可知,狭义文化应该是广义文化的高级层次,是文化研究的重点。

文明不同于文化。

文明也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产物。

但文明特指社会进步和人类开化的进步状态,换句话说,文明是必然历史时期先进文化的表征。

例如,胡适以为“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环境的成绩”,而恩格斯那么以为“文明是实践的事,是一种社会品质”。

二、环境与文化环境环境“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各类条件的总和。

具体说,它是有机体外部能够进入有机体的反映系统,直接阻碍到生命活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

广义地讲,环境是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而且老是作为某项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着中心事物的转变而转变。

”一样情形下,所谓环境是以人类及其相关活动为主体的,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对环境的研究极易存在以下两种错误偏向:一是“环境决定论”,法国启蒙学者孟德斯鸠以为地理环境(气候、土壤等)对法律和社会政治制度有决定作用,其理由是“不同气候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二是“精神全能论”,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不顾客观实际和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动性和制造性,最终不可幸免地成为“唯意志论”者,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
通过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让学生 亲身感受和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协同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
育的效果
家庭教育
1
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学校教育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理论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
兴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人们的 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 重要手段,是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的必要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
基础性工作。
02 文化环境对思想 政治教育的影响
文化环境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文化环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各种文化条件和背景的总和,包括价值观、信仰、习俗、传统 、语言文字、艺术、科技等各个方面。
强化实践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未来的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育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理论 知识的理解。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社 会实践的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 践机会。
加强国际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交流已经成 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未来的思想政治 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国际交流,让学生 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国际文化,提高跨 文化交流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 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 究,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指 导。
消极文化的挑战
一些消极的文化元素可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干扰和阻碍,如一些不良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思想政治 教育的接受度和参与度。
教育方式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如何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教育对象采取合适的 教育方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高校思政教育文化环境

高校思政教育文化环境

高校思政教育文化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因其主客体的特殊性,受客观环境的多方面影响,改造、适应、利用、选择、建设优化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在,对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作用,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相关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

文化环境,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密切相关,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是培养新型人才的摇篮。

文化环境与一定社会的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是指社会文化系统诸要素的总和,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文化环境是一定条件下社会经济和政治的产物,其内部结构是一个极为广泛而复杂的体系。

因此,文化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由观念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和物态文化环境等要素构成。

文化环境的特征包括属人性、创造性、时代性、开放性、动态性和复杂性。

这其中属人性是文化环境的根本特征,创造性是指文化环境可以由人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时代性是指文化环境与某种特定时代的内在关联性,开放性集中体现在影响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与发展的文化因素,动态性是由文化本身的内在发展规律决定的。

复杂性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又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

文化环境的基本功能是指它对社会成员所具有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教化、凝聚和制约三个方面功能。

其中文化环境的教化功能是指文化环境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念、思想信仰以及与此相一致的各种行为规范,影响与改造社会成员思想,使人们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与社会要求保持一致;凝聚功能是指促使社会成员形成统一的共识和认同的作用,通过文化环境的凝聚功能,使社会成员的共识和认同成为现实;文化环境的制约功能是指文化环境制约和指引社会成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方向,制约人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是指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由生产方式决定的观念形态所构成的,其外延和内涵都不能脱离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内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文化因素的总和。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有选择、有目的的信息传递,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接受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

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改变人。

人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客体,正是教育与环境双重作用的产物。

什么是环境,《辞海》中定义为周围的境况。

广义的环境是指人们周围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包括地理条件和整个社会生活。

狭义的环境,是指人和事物所处的客观条件。

据此,我们不妨给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下一个这样的定义,即: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形成、发展、变化产生影响的一切文化因素的总和。

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是促使人的思想行为变化的重要条件。

它以潜在的持续的力量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和行为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仅受自然文化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不仅受社会大文化环境的影响,也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内部小文化环境的影响。

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重要作用,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建设进程的客观要求,也是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认识上的科学提升。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本性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一定的阶级或集团为了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以转变其思想意识、指导其社会行为的过程。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文化传播、占领和发展的过程。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门有着严密的科学体系的科学。

一方面,它是人类社会政治实践的一种具体形式。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只不过具体内涵、性质和目的指向不同而已。

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把教育客体培养成为特定素质的人的教育活动。

无论是哪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所依附的载体和传递的信息都是文化。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内容是文化。

我国学界一般把文化分为三类,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其核心是精神文化,即思想和观念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概念的理论梳
理(1)
]文化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重内容。

目前理论界对文化环境的研究已进入系统研究阶段,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概念仍不明晰,极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泛化倾向。

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相关概念的梳理,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进行较为科学的界定。

一、文化与文明
什么是文化?最有影响力的即人类学之父英国人泰勒在其代表作《原始文化》中的阐述:“文化,就其在民族志的广义而论,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须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文化是一个中性词汇,一般来说,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广义文化涵盖了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文化主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概念。

对于狭义文化,毛泽东有过精辟论述:“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由此可知,狭义文化应该是广义文化的高级层次,是文化研究的重点。

文明不同于文化。

文明也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产物。

但文明特指社会进步和人类开化的进步状态,换句话说,文明是一定历史时期先进文化的表征。

例如,胡适认为“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环境的成绩”,而恩格斯则认为“文明是实践的事,是一种社会品质”。

二、环境与文化环境
环境“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各种条件的总和。

具体说,它是有机体外部可以进入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直接影响到生命活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

广义地讲,环境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并且总是作为某项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着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情况下,所谓环境是以人类及其相关活动为主体的,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对环境的研究极易存在以下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环境决定论”,法国启蒙学者孟德斯鸠认为地理环境(气候、土壤等)对法律和社会政治制度有决定作用,其理由是“不同气候需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二是“精神万能论”,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不顾客观实际和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唯意志论”
者,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针对上述两种错误倾向,马克思都给予严厉批判,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了科学的环境观,即人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统一的因子是实践活动,“环境的改变和人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实践”。

这样,既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又承认了环境对人的客观影响。

上述相关概念的简分析对认识文化环境具有重意义。

首先,文化环境需确立与之相对应的中心体;其次,“文化是用意义逻辑对文化环境进行最抽象、最一般的总体规定”。

因此,文化环境应是“针对某一主体而言的一定文化模式的具体体现”。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国内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其主原因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取向不同,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德育学和教育学”取向。

德育学取向根源于我国传统的德育观念,这种观点一般将思想政治教育划入广义德育的范畴,如“广义上的德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

教育学取向的焦点主集中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界定上,例如张耀灿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分为“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是“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包含一定的心理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

《营生网》--关注您的营生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理论[论文摘]文化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重内容。

目前理论界对文化环境的研究已进入系统研究阶段,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概念仍不明晰,极易导致思想政 ...
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3COME文档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本文较为赞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学取向。

为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泛化,根据我国新时期的党情国情,笔者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五分法,其中“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内容,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内容,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法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性内容,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性内容”。

基于上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教育过程产生影响的一定社会条件下的文化模式的具体体现,其内容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参考文献
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J].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9.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59. 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75.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235.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5.
《营生网》--关注您的营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