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立县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解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解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是指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我们需要把它变成经济利益的一种理念。
这一理念的意义是我们需要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苏州市推动太湖生态岛的建设还是在福建省立法,都强调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提供了政策扶持和保护措施。
同时,安吉县的例子更进一步说明了绿水青山的重要性,它证明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绿色发展。
总的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鼓励我们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到经济发展和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以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我们需要用新的视角审视环保问题,把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经济利益,使绿水青山变成我们的财富。
湖北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2021)

湖北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2021)各有关市、州、县林业主管部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实现途径,省林业局制定了《湖北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附后)。
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湖北省林业局2021年1月26日湖北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实现途径,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实现金山银山“价值”,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林业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各地深入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以下简称“两山”示范县)建设,制定如下方案:一、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遵循自然规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决守住林业生态安全边界;——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施策,立足当地资源条件、产业禀赋,做优做强林业产业;——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深化林业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推进科技创新,探索“两山”转化的有效途径;——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坚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两山”转化实践的积极性;——坚持以点带面,典型引路。
通过示范创建,不断巩固和扩大“两山”转化成果,推动全省林业高质量发展。
二、创建内容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期限为3年,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一)持续开展扩绿提质,实现“生态美”。
一是紧盯“四无”目标扩“绿量”。
按照“无山不绿、无水不清、无路不荫、无村不美”的目标要求,以更高标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补齐生态短板。
二是实施森林经营提“绿质”。
扎实开展森林分类经营,持续加强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促进区域内森林资源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功能提升。
围绕生态立县实施方案

围绕生态立县实施方案
生态立县是指在县域范围内,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围绕生态立县的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农村振兴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确保县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首先,要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对污染排放的监管和治理,推动
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
同时,要加大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激励各方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格局。
其次,要推动资源利用的优化和升级,加大对清洁能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支
持力度,减少对传统能源和资源的过度开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生态农业、生态旅游、
生态文化等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环保方向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同时,要加强农村振兴工作,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城乡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美丽乡村。
此外,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和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生态立县的良好氛围。
总之,围绕生态立县的实施方案,需要在政策、资源、产业、农村振兴和宣传
教育等方面全面发力,形成合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态立县的目标,建设美丽、幸福、和谐的生态县。
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价值的实现路径——以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2023年第10期调查研究45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价值的实现路径——以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为例刘 俊 赵伟兵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两山”理论时指出,如果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五峰”)地处湘鄂交界的武陵山区,是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屏障。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五峰始终把生态作为立县之本,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靠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如何实现生态价值最大化,取得了一定成效,获得了有益经验。
一、五峰生态价值实现的模式2010年,五峰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21 年入选“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
近年来,五峰始终坚持在提升绿水青山“颜值”中实现金山银山“价值”,不断挖掘丰厚的生态资源,为湖北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价值实现经验。
(一) 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五峰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境内茶文化资源丰富,现存 300 多公里古茶道遗址,采花毛尖驰名中外。
2022 年 2 月,云上五峰茶旅融合项目开工,通过空中索道、茶山步道,将采花茶业科技园和青岗岭茶园连接,融古茶道汉阳桥、宜红茶工业遗址等古茶道遗存于一体,打造茶文化度假地,推进茶产区古村落和茶文化广场建设,促进茶旅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五峰已构建起了“茶叶基地+湖北西南茶叶市场+茶马古道+土家风情+世界茶旅古镇+中国茶旅大会”茶文旅融合产业链,实现了“以茶促旅、以旅带茶、文旅融合、茶旅互动”的多产业融合发展。
(二) “林药蜂”立体经济发展模式五峰有国内“天赐药库”,是中国现代中蜂产业示范引领县。
除中草药以外,五峰还有一种极具药用价值的特产——蜂蜜。
2015年,五峰设立中蜂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化推进中蜂产业化养殖,以“专业合作社”为驱动,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探索出了一条集林下经济、森林抚育、森林保护、农民增收于一体的“林药蜂”融合发展之路,打造出了林下经济生态循环系统。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三明实践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三明实践作者:来源:《民生周刊》2024年第16期福建省三明市是全国重点林区,是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丰富。
生态是三明的最大优势,也是三明发展的潜力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2次深入三明调研,為三明擘画绿色发展蓝图。
1997年4月1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调研时指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27年来,三明市始终牢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相协调、相促进的新路子,树立了生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典范。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邃思考,三明市深刻把握“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重要理念的科学内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响“中国绿都”品牌。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三明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以“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为指引,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民生任务和底线任务摆在全市工作的重要位置,把保护生态作为最大的政绩,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市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着力树牢绿色发展政绩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强化规划引领,从加强顶层设计入手,将推进山水城融合、坚持生态优先等重大发展思路贯穿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等编制过程之中,出台《三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1—2035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着力画好“山水画”。
三明市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围绕建设“水净、河清、天蓝、地绿、居怡”的美丽三明,深入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
坚持“示范带动,以点带面”,以闽江上游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和整体修复为核心,围绕尤溪、沙溪、金溪三大流域,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集体林改_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衢州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纪实

集体林改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衢州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纪实文/王小栋 朱宇晴衢州山青水秀,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004.4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5.6%,森林覆盖率71.5%,活立木蓄积达2601万立方米,为浙江省三大重点林区之一。
2006年,衢州成为浙江省首个实现“一片绿”的地级市,2008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12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主要生态指标处于全国前列,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的地区之一、全国12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
近年来,衢州林业紧扣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扎实做好“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品位林业”三篇文章。
2014年,衢州林业行业总产值272亿元,同比The Collective Forest Reform Make Peasants Rich增长6.8%。
全市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4417元,林业增收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1%。
衢州特色明显,具有“中国木门之都”、“中国竹炭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胡柚之乡”诸多荣誉。
全市共有优质用材林300多万亩,竹林141万亩,油茶68万亩,猕猴桃、香榧、林下经济等特色种植200多万亩;拥有年产值亿元以上林业企业13家,省级以上农业、林业龙头企业59家,有10多万农民在林工企业就业,森林休闲旅游近20亿元,年均增长幅度27%以上,形成了竹产业、木产业、油茶产业为主,特色种植产业、林下经济产业、森林旅游产业为辅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衢州市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要经过了一确权、三深化的过程。
2004年,开展了“延长山林承包期、换发统一的林权证”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次山林延包工作,做到了“清册、合同、权证”三到户。
2007年,全市完成林业生产要素流转平台和林权管理中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和林业生产要素流转信息发布中心的建设。
2011年,拓展到林权抵押贷款,与华东林权交易所合作,在开化、江山以及市本级成立了三个林权交易分中心,使林权交易更加统一、规范、公开。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集锦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集锦在当前全球面临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成为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却也面临着严峻生态挑战的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纷纷开展了多样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尤其是在县域层面,许多优秀案例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提供了有益经验。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探讨几个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案例,这些案例展现了不同地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恢复、资源管理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 案例一:湖州市安吉县——“绿色之州”的建设安吉县被誉为“绿色之州”,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以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为导向。
安吉县采取了系统性的生态治理措施,推动“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和整治,形成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该县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小镇”计划,通过提升基础设施设施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
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吉乡村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通过“生态+产业”的模式,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
安吉还通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强了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推动企业进行环保改造。
在这一过程中,县政府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生态监测与评估活动,为地方生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 案例二:贵州省荔波县——多维度的生态保护荔波县位于贵州省,以其优美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近年来,这里在生态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
荔波县明确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方针,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荔波引入市场机制,鼓励老百姓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通过设立“生态补偿机制”,激励村民在保持传统生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
同时,当地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生态修复项目和绿色种植模式,确保地方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上不断推进。
采用“游客自愿捐赠”模式,荔波成功集资用于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projects, to protect local biodiversity. Furthermore, the county’s ecological tourism also received a great boost, gradually leading to a beneficial cycle where nature and economy support each other.### 案例三:江苏省汤山镇——智慧生态管理汤山镇以其优质的温泉资源而著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拥有独特的优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177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177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13•【文号】•【施行日期】2021.08.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177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支持陕南地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森林碳汇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建议,全国人大交由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和我委分别办理,现就涉及我委职能的事项答复如下。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明确将制定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作为重点改革任务。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重点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供需精准对接、可持续经营开发、保护补偿、评估考核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
陕南地区是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是秦岭生态卫士,生态地位突出,生态本底良好,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有利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引领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下一步,我委将综合考虑陕南地区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基础,统筹研究陕南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
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委门户网站(),了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