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眼睛和眼镜教案

合集下载

5.4眼睛和眼镜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4眼睛和眼镜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4眼睛和眼镜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

因此,在设计这个《眼睛和眼镜》的教案时,我希望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眼睛和眼镜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方法。

通过设置一个“小小眼科医生”的情境,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了解眼睛的结构、功能以及近视眼的成因和预防。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用眼习惯。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眼睛的基本结构,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

2. 了解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3. 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保护视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基本结构,近视眼的成因和预防。

难点:眼球的结构和视力矫正方法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眼镜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眼罩、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邀请孩子们扮演小小眼科医生,了解眼科医生的工作内容和眼睛的重要性。

2. 观察学习:展示眼球模型和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眼球的结构,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

3. 动手实践:让孩子们分组,利用学具制作眼球模型,加深对眼球结构的理解。

4. 探究学习:观看关于近视眼成因和预防的视频,引导孩子们思考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方法。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视力,分享各自的见解和经验。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眼球的结构,眼睛的工作原理。

2. 难点:视力矫正方法的原理,近视眼的成因和预防。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结束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知识,监督家人改正错误的用眼习惯。

同时,我还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4 眼睛和眼镜教案

5.4 眼睛和眼镜教案

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本章“透镜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

这一节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

本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领悟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三、教学策略在教学目标上,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有关眼睛和眼镜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4眼睛和眼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4眼睛和眼镜

word版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教学科目:物理授课内容:《眼睛和眼镜》《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②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再次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具有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培养学生对科学和知识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有将科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意识。

教学重点:眼睛的构造及视力矫正。

教学难点: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

教学方法:引导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演示实验器材课时安排:一课时眼睛和眼镜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通过简单地习题使学生回顾本章上几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为新课的讲授营造氛围。

二、新课教学眼睛的结构1、提出问题:眼镜是如何看见物体的?2、中学生给出猜想后,让学生阅读教材100页第一段内容,教师板书:“眼睛的结构”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3、用课件中的图片和眼球模型讲解眼球的结构。

4、对比人眼和照相机的异同。

5、让学生知道眼睛的调节作用以及“近点”、“远点”和正常眼的明视距离等概念。

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1、提出问题:有些人单靠自己的眼睛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2、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教师板书,对学生讨论后的结果做出评价和讲解。

3、用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模拟验证,其中蜡烛是人眼看到的物体,凸透镜是人眼球中的晶状体,光屏是人眼球中的视网膜。

4、近视眼矫正的模拟实验:组装实验器材,当光屏上有清晰倒立的烛焰像时,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会变模糊,在凸透镜前放置凹透镜,光屏上的像会重新变清晰。

5、远视眼矫正的模拟实验:组装实验器材,当光屏上有清晰倒立的烛焰像时,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会变模糊,在凸透镜前放置凸透镜,光屏上的像会重新变清晰。

5.4眼睛和眼镜教学案

5.4眼睛和眼镜教学案

班级 姓名 5.4眼睛和眼镜 八年级物理 撰写人:李振香 审稿人:徐清涛 序号:28 日期:2012.12.10 课前预习: 1、眼睛看到物体的过程: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__ ,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__ 上,形成物体的像,这是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2、眼睛是如何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的?眼睛的调节作用:眼睛通过 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 ,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 ,对光的折射能力变 ,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预习检查:1、当人们像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应如何调节( )A.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B.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大C.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小D.晶状体变厚,焦距不变学习目标: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原理及矫正视力的方法。

(重难点)2、通过学习眼睛和照相机的对比,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增加保护眼睛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课内探究:探究一、眼睛(近点、远点)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 和 。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 ,正常眼睛的近点大约距眼睛 处。

眼睛观察近处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叫 ,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大约为 cm 。

探究二、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或者眼球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______,达到视网膜时已经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

需要佩戴__________来矫正。

巩固练习:1、图1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 ,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2、 近视眼产生的原因及其矫正的办法( )A.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矫正的办法是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B.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矫正的办法是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图1 A B C DC.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矫正的办法是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D.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矫正的办法是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探究三、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5.4 眼睛和眼镜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5.4 眼睛和眼镜教案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5.4 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2)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或联想某些生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2)培养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2、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意识的培养。

●课前准备课件、眼球的结构挂图、眼保健操乐曲磁带。

●教学过程(一)预学1、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它把来自物体的光在上,形成物体的像(填像的性质)。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到大脑。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偏折能力比较,焦距比较。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偏折能力比较,焦距比较)。

2、近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后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近视眼的矫治:戴。

3、远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后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一个视网膜。

远视眼的矫治:戴。

(二)探究与精导教学点1 眼睛1、眼睛的构造2、眼睛的工作原理结合眼睛的构造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填写下表【提示】与照相机对比进行说明(补全表格)眼睛照相机瞳孔光圈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凸透镜视网膜底片(感光底片备注:瞳孔起到了照相机中光圈的作用,当光强时,瞳孔自动缩小;光弱时,瞳孔自动放大。

当物体的像呈现在视网膜时,视神经就把视觉信号传送到大脑中。

【问题】①正常人的眼睛的“焦距”都小于2cm,而我们平时看物体时,物体到眼球的距离和2cm 比较有什么特点?②由于u>2f,因此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③照相机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调节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视网膜无法调节到晶状体的距离。

5.4眼睛和眼镜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4眼睛和眼镜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4 眼睛和眼镜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4 眼睛和眼镜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眼镜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眼睛和眼镜的相关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以及学会正确使用和保养眼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2. 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和保养眼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难点:眼睛的光学原理,眼镜的制作和保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眼球模型、眼镜、放大镜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器材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图片和一张模糊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视觉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眼睛和眼镜。

2. 讲解:利用PPT展示眼球的构造和功能,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眼球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视力。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一副眼镜,了解眼镜的制作过程,并学会正确使用和保养眼镜。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活动难点:眼睛的光学原理,眼镜的制作和保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掌握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以及学会了正确使用和保养眼镜。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眼球模型的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在课后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的视力状况,分析近视眼的成因,并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研究眼镜的发展历史,了解眼镜的种类和功能。

5_ 4-教学设计-眼睛和眼镜

5_ 4-教学设计-眼睛和眼镜

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通过了解晶状体的调节过程,知道人眼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楚的原因。

3.通过分析近视和远视形成的原因,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体会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知道用眼常识,形成爱护眼睛的意识。

教学重点眼睛的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准备气球,水透镜(矿泉水瓶截取中间一段,捏扁后底部封上橡皮膜,内部装水),平行激光光源,光具座,F字光源,特定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屏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问:你们带照相机了吗?引入:我们天生就有两架高级照相机,就是我们的眼睛。

展示两张照片,一张清晰,一张没对好焦而模糊。

问:右边的照片有什么问题?答:没有对焦,像没有成在胶片上。

问:拍摄右边的照片时,要使成像清晰,镜头应该向里缩还是向外伸?答:都有可能。

引入:眼睛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吗?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眼睛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眼睛和照相机引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知探究一、眼睛1.眼球的结构。

(1)通过图片,对比展示照相机、眼球的结构,讲授眼球的结构及晶状体、视网膜等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照相机认识眼球的结构及各部位作用,更易于理解记忆。

(2)介绍眼睛如何利用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厚薄)。

拓展:睫状体和晶状体之间由晶状体悬韧带连接,睫状体放松时,悬韧带张紧,向四周牵拉晶状体,使晶状体较薄、凸度小;睫状体收缩时,是向内收缩的(类似瞳孔括约肌收缩使瞳孔变小),即睫状体会靠近晶状体,则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受到悬韧带的牵引力变小,晶状体由于自身弹性而变厚、变凸。

(通过拉伸、放松气球演示)【设计意图】适当拓展,让学生对眼睛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形状的过程有初步了解。

(3)演示实验:水透镜模拟晶状体,探究晶状体的形状对折光能力、焦距的影响。

【人教版】5.4眼睛和眼镜教案

【人教版】5.4眼睛和眼镜教案

眼镜眼镜考点/易错点1、眼睛的结构1.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它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

2.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3.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像。

4.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考点/易错点2、眼睛的成像原理1.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厚度: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这样眼睛就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2.拓展:照相机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调节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视网膜无法调节到晶状体的距离.人的眼睛有自动调节焦距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清晰的像.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照相机性能也在逐渐完善,由原来不能变焦的照相机发展到能够变焦的照相机。

考点/易错点3、近视眼成因及矫正1.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之前,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矫正:可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使入射的平行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

考点/易错点4、远视眼成因及矫正1.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之后,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矫正:可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老花镜),使入射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

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用照相机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远远____________镜头的焦距(选填“大于“或“小于”)。

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选项“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答案】大于凸倒立【解析】用照相机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远远大于镜头的焦距,这样才能成缩小的实像在底片上,如果说太近成的像超过底片就不好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怎样看物体。

(2)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矫正方法及用眼常识。

2过程和方法:主要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进行引导。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强化眼保健,珍爱生命。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眼睛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过程、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办法。

2难点:探究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眼睛的结构如何?人眼时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2 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如何矫正?
3 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如何矫正?
4 眼睛的度数怎么计算?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 眼睛的结构及视物原理
(1)人眼结构(相当于一架照相机)
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成像特点: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视物原理
照相机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调焦)
人眼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晶状体自动调节: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
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
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看远处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
(3)近点、远点和明视距离
眼睛的调节有一定的限度,晶状体变得最扁平(薄)时,能看到的最远叫做眼睛的远点。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从无限远处物体射来的平行光经晶状体折射后,它们的像恰好能成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变得最凸(厚)时能看清的最近点叫做眼睛的近点。

正常眼睛的近点约在离眼睛10cm的地方。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容易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叫做明视距离。

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睛近一些,患近视眼的人在看书时,常把
书放到离眼睛很近的位置。

远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睛远一些,患远视眼的人在看书时,常常将书离眼睛远一些。

2近视眼
(1)特点: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看远处的物体 看近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导致成 像在视网膜前。

(3)矫正:①用凹透镜做成近视眼镜
(让光线先发散一点再经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
②有一种治疗近视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 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引导学生要在正规大医院进行)。

3远视眼
(1)特点: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看远处的物体 看近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导致成 像在视网膜后。

(3)矫正: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
(先让光线会聚一点再经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
4眼镜的度数(设镜片的焦距为f ) 眼镜的焦度f 1=φ,眼镜的读数=100Φ. 远视眼镜(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近视眼镜(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

注意:如何分辨一副眼镜是近视眼镜还是远视眼镜,以及度数的深浅? ①近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用凹透镜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是缩小的。

远视眼镜镜片是凸透镜,用凸透镜看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缩小的。

②近视眼镜度数越深看书上的字越小;远视眼镜度数越深,看书上的字越大。

5 用眼卫生
①看书时保持书本到眼镜的距离为25厘米左右,此时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又不容易疲劳;②在光线适度处读书学习,不要再昏暗的房间或者强烈的阳光下学习;③看电视要离电视2米以上。

④看电视、用电脑等时间不要太长;⑤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效果检测:课堂训练 (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 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