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还在读晓苏的小说

合集下载

喜欢看小说的原因

喜欢看小说的原因

喜欢看小说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理由:
故事情节:小说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从冒险、科幻、悬疑到爱情、成长等,几乎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各种口味。

人们往往会被小说中的情节所吸引,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世界中,体验各种不同的情感和刺激。

想象力:小说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它需要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构建情节、人物和环境。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作者的描述和刻画,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各种形象和场景,这种想象的过程可以带给人们乐趣和满足感。

人物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通常非常丰满和鲜明,读者可以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来理解和感受不同类型的人性。

同时,读者也可以通过阅读小说来探索自己的人性和情感,进一步深化对自我认知和理解。

社会和文化反映:小说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通过阅读小说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休闲娱乐:最后,阅读小说也可以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

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一些时间来阅读小说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总之,人们喜欢看小说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从故事情节、想象力、人物塑造、社会和文化反映到休闲娱乐等方面都可以是人们喜欢看小说的原因。

穿越小说作者排行榜

穿越小说作者排行榜

穿越小说作者排行榜几本好看的穿越小说的文。

就是和女主最后在一起的男人有点意外而已,不过想想也对只有有共同语言的人最后才能走到一起嘛~~ 且试天下(架空、完结)下部中恢宏的战争场面令人难忘!!言情文中是少见的,架空!强推!!!四时花开(穿越,女尊、完结、已出版)哈哈~~这本书马上就要出版了,貌似出3 本的样子。

我很喜欢看,有生活的感觉在里面~~很生活化,基本没什么宫廷斗法的。

女尊嘛~~女主能把家里的几个男人搞定就很不容易了。

绾青丝(穿越、第四部连载中,前三部已出版)这文。

没听说过的都不算是看过穿越文。

令我郁闷的就是云峥的死。

哎。

其实2 人不是挺好的嘛。

这么老是虐女主的心。

小心将来连爱人的力都没了。

不过最后还是和楚殇在一起的貌似。

波波说一开始就以楚作为第一男主来写的。

看最后的结局吧。

JJ 有连载梗概的寻找前世之旅(穿越、第一第二部完结,第三部9 月开始连载,已出版)强推啊!!!我很喜欢这部小说~~!!她的穿越和传统意义上的穿越文不一样——是属于到处穿的那种。

= = ||| 从埃及到秦朝、从拉美西斯到秦始皇、从日本到西洋、从冲田总司到维京海盗。

撒那特思——是我最爱的人物~~第一二部已经完结,貌似听说第三部9 月开始连载的说~~ 最后的狐狸精(架空,玄幻、完结)此文乃玄幻文。

不是穿越文,把她放在这里纯粹是因为我喜欢~!强推!!但是我建议大家看了第一部就好了,因为我不是很喜欢后面的第二第三部。

在后面估计是作者觉得小狐狸一个人太孤单了才又安排了一个男主出来,但是第二最后和第三开始很让人感觉不舒服!对就是不舒服!有了我们可爱的小狐狸竟然还给我搞外遇!!还理所当然!!745 了!!我朋友告诉我她看了只后的感想——活的长也不是什么好事。

汗!爱的旅程(穿越、完结)别让我作貂婵(穿越、完结)就我记得。

女主就穿了3 次。

在同一个时空(三国战乱哒时候)。

不同的3 个身份的人身上。

眼看着心爱的人和另一个自己在一起卿卿我我。

评晓苏短篇小说集《吊带衫》

评晓苏短篇小说集《吊带衫》

评晓苏短篇小说集《吊带衫》作者:吴道毅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08期最近,著名武汉作家晓苏推出了他的又一新作——短篇小说集《吊带衫》(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年11月版),堪称当下校园讽刺小说的新收获。

十年前的1998年,晓苏出版了第一部大学生活小说——长篇小说《大学故事》,以“审丑”的视角与“黑色幽默”的笔调描写世纪末怪诞离奇的大学校园生活景观,曾给当时文坛带来强大冲击力。

《吊带衫》延续了《大学故事》的创作主旨与审美情趣,同时在思想、艺术上带来了一些新的亮点。

一、开辟校园讽刺小说园地晓苏是一个出生于农村、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的青年作家。

就小说题材而言,晓苏的小说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形成了他描写故乡农村生活的“油菜坡”系列,二是开辟了校园讽刺小说的创作园地。

我们说,一个作家的创作要形成自己的个性与特色,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自己的创作领域与艺术套路,并在这些方面作出不凡的业绩来。

可以断言,经过二十多年的创作实践,晓苏已成为这样的作家,这同时说明他在文学经验的探索与积累上具有非凡的感悟能力。

在自己的作品中,晓苏将熟悉农村生活与校园生活的优势化作了小说创作的实绩,这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晓苏在大学里学习、工作已近三十年,别具一格的高校校园生活为晓苏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并成就了他的校园题材小说。

如果说,书写故乡农村生活的“油菜坡”系列是晓苏对青少年时代农村生活的回忆,是对上一世纪六、七十年代贫穷、落后农村生活的咀嚼,那么,校园题材小说的创作则是他对时代生活的同步跟踪,是对八、九十年代以来时代嬗变的写照。

一般说来,作家对生活总是充满敬畏之心的,创作的需要促使作家总是处处留心身边或周围的生活。

从晓苏的《大学故事》与《吊带衫》反观,他对校园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是极其用心与细致的。

从学生到青年教师、从大学教授到博士生导师、从收发员到青工、从学生家长到辅导员、从教师雇用的保姆到教师配偶、子女等家属,等等,他们的恋爱婚姻、生活插曲、情感起伏或人生变故,在晓苏的目光中大都清晰可鉴乃至毫发毕现,成为不可忽略的写作领域。

疲惫的小号读后感

疲惫的小号读后感

疲惫的小号读后感《疲惫的小号》是一本让人深有感触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压力下逐渐疲惫的心路历程。

通过主人公的成长故事,作者深刻地描绘了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引发了我对生活、社会和自我成长的深刻思考。

小说以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为主角,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在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主人公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他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却发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他一个人能够解决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逐渐感到疲惫和无助,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和价值。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深刻揭示了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在这个物质丰富但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和工作,同时还要应对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压力。

这些困难和挑战使得年轻人很容易感到疲惫和无助,甚至迷失自我。

读完《疲惫的小号》,我深有感触。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的竞争和压力。

在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我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很容易感到疲惫和无助,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和价值。

但是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深刻地意识到,这些困难和挑战并不是我一个人能够解决的,我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和成长,同时也需要学会寻求帮助和支持。

同时,小说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我深刻地意识到,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放弃,而是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寻求帮助和支持,不要把一切都放在自己的肩上,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读完《疲惫的小号》,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也学会了如何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相信自己,相信未来,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不要把一切都放在自己的肩上。

《悠悠岁月》阅读感想

《悠悠岁月》阅读感想

《悠悠岁月》阅读感想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作者对生活有着精确的观察,对一些状态的描写如此精确,让人产生强烈共鸣。

同时,书中对不同年代的准确再现,以及时间跨度与历史、社会的紧密连接,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和世界的宏大。

然而,阅读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由于对法国了解甚少,书中出现的大量人物和概念都不熟悉,这导致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疲惫感。

尽管与作者生活的年代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但还是惊讶地发现了彼此人生中的许多共同之处。

战后的社会同样面临着物质和教育的匮乏,人们对艰苦年代充满回忆,秉持着淳朴简单的道德观。

快速“进步”的社会充满了对先进和“发展”的渴望,这似乎是一个黄金时代,但也孕育着之后的疯狂和失控。

高度“物质化”和消费主义的社会伴随着追求愉悦和精神空虚。

思想多样、进取和开放的社会,经历了“解放”的过程,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其中的“革命”部分,但也经历了从接触范围狭窄到能够接触到丰富的国内外书籍和电影的转变,曾经对拜金的批判也不再是社会的主流声音。

在当下这个麻木、虚无和迷茫的社会中,我们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对政治不关心,对一些问题的关注度和作者相比也有所不如。

通过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之一是明白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并非一直如此,而是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形成的。

现在的状况是由过去每一个十年中的变化所导致的,这些变化都有其背后的原因。

关于未来,似乎会出现一些相同的认知和感受: 1. 关于年龄的认知:没有明显的“分水岭”,时光自然流逝,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变老。

二十多岁时无法想象自己会变成四十多岁的样子,而六十多岁时却觉得自己还没那么老,与四五十岁时并无太大差异,但在他人眼中已经“老了”。

2. 对时间流逝和记忆遗忘的不安,以及想要挽回生活记忆片段的愿望,在阅读后油然而生。

在印象深刻的方面,也有一些显著的不同: 1. 法国人对社会生活、时代、政治和世界的参与度,以及作者文化生活的丰富程度,人们讨论话题的多样性,都与我们存在较大差距。

《调教成神》读后感

《调教成神》读后感

《调教成神》读后感《调教成神》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里面的情节,有震撼、有悲伤、有迷茫、有感人并且,全书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把我忘了吧,不要为我报仇这是《调教成神》中的一个片段,这一章讲的是林子苏为救陆青阳而甘愿被百里驹打到的一个片段。

读到这时,我的眼眶湿润了,由此可见,无助的陆青阳在天才的林子苏面前是多么珍贵。

陆青阳自小命就不好,可怜的他,就连力量也是那么的弱小,自从认识了林子苏,林子苏让他知道了,他实质上是个独一无二的天才。

给予了陆青阳信心。

自从认识了林子苏,陆青阳的人生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因为陆青阳的体质,使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遭受厄运,襁褓之时,母亲因为他而遭到刺杀,再后来,父亲、老祖宗、就连他们整个陆家都被灭门,可他依然坚强的活着,久而久之,他的内心深处,也就只能,也只有抓住这根叫林子苏的救命稻草了。

可当林子苏也为他而去,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必须坚强,他苦苦修炼最终终于修炼成神!他这十年的苦,除了林子苏,没有人能琢磨的透。

林子苏也抓住唯一的希望复活,与他十年之后来相会。

我知道,陆青阳那复杂的人生经历,在人世间是少有的,几亿人当中不一定有一个,但是,像陆青阳那样自小能力就弱的又有多少?我想应该不少吧!请问,那些能力自小能力就弱的人,又有多少,自己站起来过,玩命似的努力过?那些曾经任命运踩在脚下,没有尝试过反驳命运,试图扼住命运的喉咙的人,最后你的命运,你的未来又如何呢?既然自己没有了退路,又有何不可放手一搏,你还有什么是输不起的呀!也许你曾经辉煌过,也许你曾经是厉害的人物,也许你曾经比任何人都高一等。

但是,他有一个前提条件:曾经不要忘记,那只是曾经,想要强,继续努力。

有句话说得好: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但我觉得,你所付出的努力和你成功的几率是成正比的,可你放弃的深度,和你失败的几率是成反比的。

你有什么资本不努力让它一定失败,既然你决定了努力,为何又不让成功的几率大一些呢?陆青阳他最后成功了,他最后变成了王者。

我们都是“那个人”——读晓苏新作《说的都是一个人》

我们都是“那个人”——读晓苏新作《说的都是一个人》

我们都是“那个人”———读晓苏新作《说的都是一个人》■秦祖成/十堰市茅箭区区委办公室 晓苏新作《说的都是一个人》(刊于《作家》2018年第1期)依然延续着他的叙事风格,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收获快感、引发深思。

小说讲述的是两个扫墓人之间的对话,从而引出话题中的那个人物。

内向自卑少言的柴禾和话唠万元一起到油菜坡扫墓,途中万元不停地讲着油菜坡人龚喜的故事,一个讲,一个听,讲者口若悬河,把龚喜的故事讲得栩栩如生,津津有味;听者瞠目结舌,没想到龚喜会有这么多传奇,会有这么多故事。

虐子、好色、家暴……万元嘴里的龚喜形象,在柴禾心里产生了复杂的情绪。

扫墓返回时,当得知龚喜是柴禾的老表时,万元嘴里的龚喜却是另一番形象:爱子如命、尊重女性、体贴妻子……同一个人讲故事,故事里讲着同一个人,一前一后,因为有着老表这个特殊的身份支撑,使小说情节发生了拐点,小说人物也由此生出了两个版本、两种形象。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柴禾、万元和龚喜这样的人,高贵也好,卑微也罢,富有也好,贫穷也罢,在各自的内心深处,都会遇到万元这样的人,都会出现龚喜这样的形象。

《说的都是一个人》载于《作家》2018年第1期第一,每个人都存在于别人的世界。

人总是存在于社会交往中,总要与人打交道,与人交流。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着那部分为别人而活的自己。

有时想做一件事情,你会考量别人怎么说、怎么评价?会造成什么影响?有时某个人出现了意外,你会惋惜,或者痛心,甚至挖苦、嘲笑。

这都是习以为常的。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于别人的世界,就像这篇小说中龚喜存在于万元和柴禾的心中一样。

前不久,看到一个故事《牛是怎么死的?》:牛辛苦了一天从田里回来,对狗说:“伙计,我今天真够累的,明天真想休息一天。

”狗走了后对猫说:“牛说他今天特别累,明天要休息一天。

”猫对鸡说:“主人给牛的活太累了,牛可能不想干了。

”鸡反过来对猪说:“牛说主人给他的活太重太多,不想干了,可能要去重找个主人。

【读书】2024年畅销小说推荐,畅快阅读

【读书】2024年畅销小说推荐,畅快阅读

【读书】2024年畅销小说推荐,畅快阅读如果你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那么你一定会对接下来几年即将出版的畅销小说充满期待。

小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是我们逃离日常压力的最佳方式。

它们可以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们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冒险。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有几本小说将会引起巨大的轰动,并成为我们的阅读热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索2024年畅销小说的推荐,让我们畅快阅读!H2 技术与未来H3 人工智能之谜人工智能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在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人工智能之谜》将会是2024年最引人入胜的小说之一。

故事讲述了一个智能机器人意外获得了自我意识,与人类展开一场刺激的对抗。

这本小说将引发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和思考,探索人类与技术之间的边界。

H3 未来世界的幻想再次迈出想象的脚步,我们将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世界,在那里,科技和幻想融为一体。

《未来世界的幻想》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奇幻、魔法和科技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挑战和谜团。

这本小说将为我们打开一扇窗,让我们体验到一个真正的幻想世界,并思考我们对未来的展望。

H2 历史与冒险H3 神秘的宝藏历史永远是一个吸引人的领域,因为它蕴藏着无数的冒险和谜团。

《神秘的宝藏》讲述了一次寻找失落宝藏的冒险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废弃的城市中,主人公需要解开一系列谜题和线索,才能找到宝藏的所在地。

这本小说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感受到冒险的刺激和历史的魅力。

H3 我们的革命年代历史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一些事件和改变可以深刻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革命年代》讲述了一个围绕着一位革命家的故事,他试图改变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

这本小说将带领读者回到一个动荡的时期,让我们思考权力、正义和自由的真正含义。

H2 爱情与人性H3 失落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强烈的一种,它可以给予人们巨大的能量和信念。

《失落的爱情》讲述了一个关于失去和重新发现爱情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为什么还在读晓苏的小说◎刘富道
新近问世的《长江文艺评论》杂志,把吕志清、晓苏、曹军庆等三位湖北实力作家放在一起隆重推介,并将他们命名为“荆楚三杰”。

这三位小说家,我早就开始关注了。

比如晓苏,我读他的小说,已经有二十几年了。

我给晓苏写的第一篇评论《黑灯在我眼前闪亮》,是在1993年。

后来我陆续为晓苏小说写了《黑色幽默之星》《走进荒诞的真实——
—读晓苏〈苦笑记〉》《晓苏小说密码解读——
—漫议晓苏三花小说》。

这些文章,都收进了我即将出版的个人文集之中,并专列一辑,名为《晓苏小说论稿》。

我为什么还在读晓苏的小说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很多话想说。

放下身段说故事
我已经77岁了。

说这话有啥意思呢?我是想说到了这个年龄,很少有人还在读小说,我也几乎不读小说。

我不读小说,因为在小说这个领域,我自以为见多识广,
古今中外小说的套路,大体知道怎么回事了。

但晓苏的小说,我还在读。

最近读到晓苏的小说,一篇是《除癣记》,一篇是《道德模范刘春水》,都是在手机上看微信传来的文本。

传给我这两篇小说的人,是武汉黄陂年轻女作家翟锦。

看过《道德模范刘春水》那一篇,我留言说猜到了结局,她回复说她也猜到了。

如果是面对面的对话,我们肯定会相视会心一笑。

我专门找来的《长江文艺评论》2016年第2期,集中介绍“荆楚三杰”的那一部分。

我读了晓苏的《寻找小说的可读性》,他不矫情,没有顺着评论家给他的各种桂冠,大谈他的作品的文学价值,在作品的“意思”与“意义”之间,他首先紧紧抓住的是“意思”,满足读者阅读的期待,再才是留下可供揣摸“意义”的空间。

作为小说家,他的选择是,先说好故事。

很长时间以来,小说家和小说评论家对于小说与故事的关系,存在某种程度的争执。

小说离不开故事,但很多人却忌讳
聚光灯·作家眼中的“荆楚三杰”
045
长江文艺评论·2016.11
小说说故事,总以为小说是高于故事一等或几等的文体。

大多数小说家的艺术追求,是在淡化小说中的故事,似乎只有如此才能免于说故事之讥。

作为一位学者型的小说家,晓苏不是不知道小说中故事的配比,也不是不会玩弄解构之类的把戏,他是不屑于在如此高雅的红地毯上行走。

晓苏的小说创作之路,是一条通往民间阅读的土路。

晓苏公开宣称寻找小说的可读性,就是要大大方方地放下身段说故事。

在我看来,一位小说家写出谁也读不懂的《尤利西斯》固然伟大,一位小说家写出谁都能读懂的故事不能说就一定不伟大。

放下身段说故事,有什么不好呢?我的感觉是,读晓苏的小说,读起来不累,读起来有味,读起来好玩。

正因为如此,我七老八十了,还在读晓苏。

由于晓苏以说好故事为荣,他的小说就在“说”字上下功夫。

在他的小说里,找不到华丽的写景,找不到矫情的抒情,更没有故作高深的议论。

有的只是,可爱的平实、直白、睿智、讥俏。

他的小说标题,没有一个是在玩意境、装深沉、摆阔气,而是直抵故事的要核,或直指写何人,譬如《酒疯子》《三个乞丐》;或直指写何处,譬如《天坑》《松毛床》;或直写何事,譬如《花嫂抗旱》《猪栏里养狗》。

有多篇作品,他直书为记,如《除癣记》《卖糖记》《传染记》。

早前有长篇三部曲,标题分别为《成长记》《苦笑记》《求爱记》。

可以这样说,晓苏的小说标题,挂羊头就卖羊肉,挂狗头就卖狗肉。

说故事并不妨碍写出经典小说
“如今上市的短篇小说,很多框架就不是短篇的框架,语言就不是短篇的语言,有太多的思想内涵,而无耐人寻味的韵味。

晓苏的作品,恰恰在这方面使人感到短篇小说复活了,重现了短篇小说的魅力。

”这是我读晓苏的小说集《黑灯》之后,于1993年写下的文字。

那时,我称他的《两个人的会场》和《三个人的故事》为当今中国农村生活小说的名篇。

几年后,我干脆说,这两个短篇,可谓当今农村生活小说的经典之作。

不要以为晓苏就是一个传统的老式小说的写手。

他的作品中,暗藏着的现代小说意识,一般不为读者所察觉。

就说近作《酒疯子》吧,由小卖店男主人以第一人称叙述,酒疯子谎称村长死了,自封为代村长,于是有许多想入非非的设想。

所有设想,其时态都应该是未来时,而酒疯子与店主畅谈起来,自然转换为现在时,或者是过去时。

酒疯子想当上村长的重要目标是,可以与村长的女儿成为相好,他想着想着,说着说着,就像真成为相好了,真约会一起吃过小龙虾了。

晓苏一不小心就让酒疯子玩了个小穿越。

晓苏从进入小说创作之初,就与黑色幽默结下不解之缘,黑色幽默并非指写黑色事物,他知道一般人不喜欢黑色,于是偏偏故意让黑色弥漫在他的小说里。

小说集《黑灯》如此,长篇小说《大学故事》也如此。

我为什么还在读晓苏的小说?因为晓苏的所有故事,线条都十分清晰,看起来不费劲。

他的诀窍是选择由谁来讲故事。

当然大多数时候,都是晓苏在讲故事,第三人称贯通全篇。

但有些时候,晓苏懒得自己讲了,他让作品中的人物自己讲,譬如《道德模范刘春水》,就是村长、丈母娘和女婿刘春水三个人物分别讲,三节三个第一人称。

挠到人性的痒处
大约是1988年,我主持王振武中篇小说《生命闪过刃口》研讨会。

这篇小说写得惊心动魄。


046
个北方部落与一个南方部落展开了残酷的杀戮。

北方部落只剩下一名青年男子,南方部落只剩下一名美丽少女。

少女在清江沐浴,她初潮来了,染红了江水。

两个部落的最后一人,停止了继续残杀,他们选择和好,让生命得以繁衍,使陶艺得以交流。

这部作品写到了性,写得非常大胆,写得非常美。

研讨会上,一位学者发言,为了肯定作品的正当性,他说他读这部作品不会产生邪念。

座中有位青年哲学家,对王氏小说极为推崇,当即按捺不住地反驳说,如果读这部作品不会产生邪念,只能说明这部作品失败了。

哲学家的意见,于我有如醍醐灌顶,让我对这一绕不过去的文学问题,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

1993年出席晓苏作品研讨会,我想挑明说晓苏小说中的性意识,但囿于自己的行政身份,怕产生不良效果,也怕给晓苏添麻烦便没有说出来。

当年写文章时留了个尾巴,大意是等有闲暇时再就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直到20年过去了,2013年,我写《晓苏小说密码解读——
—漫议晓苏“三花”小说》,才挑明说了出来:
“三花”小说,每篇标题带个花字,这也是一种文字游戏的玩法。

不说花被窝、绣花鞋了,那个参与抗旱的花嫂,什么姓不可以姓呢,为什么偏偏要她姓花?她所在村子,都不姓花,她是唯一从外村嫁过来的花姓村民。

在汉语里,花的引伸义,用来形容一切美好的事物,也用来比喻婚外情如花心,用作朴实本分的反义词如花花公子。

因此,三花小说,渗透着显而易见的性意识。

上述三花小说,指晓苏前些年连续发表的三个短篇《花被窝》《回忆一双绣花鞋》和《花嫂抗旱》。

所谓晓苏小说密码,就是那种隐喻性的性意识。

他真诚地坚守了文学的人性立场。

他的小说好读,以至我至今还在读,也因为他的文本直抵人性的痒处。

人性的痒处在哪里?有个小故事,我憋了几十年,今天必须说出来,再不说就没有时间说了。

在晓苏所写的那个有油菜坡的地方,五十多年前我去过一次,在县城里住过多天。

当时亲历了一个真实的小事件。

县城驻军有个老班长,他每个周末可回家同妻子团聚一天,而在一周的其他六天中,其妻每天都要偷情。

老班长忍无可忍,庄严地提出离婚。

县法院调解时批评其妻,怎么能这样做呢?其妻当面指责法官说,你怎么这么糊涂呢?你的耳朵痒,还要找个小棍挠一下呢。

这是真事,虽然粗俗,但你无法否认,那个女人的大实话,就是人性深处的痒处,或者是痒处之一。

晓苏在自己的小说创作实践中,没有绕过这一人性的普遍存在,大胆而又有节制地写性,乐此不疲地写性而又常写常新。

不过本老汉每每带着一点可爱的邪念读着晓苏的小说,屡屡都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其实,他的涉性文字写得干干净净,其实没啥。

刘富道:湖北省作家协会
聚光灯·作家眼中的“荆楚三杰”
0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