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实验分析

合集下载

人体生理实验报告

人体生理实验报告

人体生理实验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人体的生理指标和反应规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测量了被试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理参数,并记录了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以便分析实验结果。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报告:实验一:运动前后心率的变化实验目的:观察运动前后被试者的心率变化情况,了解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实验方法:选择三名被试者,让他们在静止状态下测量心率,然后进行约30分钟的慢跑,再次测量心率。

实验结果:运动前平均心率为70次/分钟,运动后平均心率为150次/分钟。

可以看出,运动会明显增加心率,这是为了加快血液流动,向肌肉输送更多氧气和养分,以满足运动时的能量需求。

实验二:深呼吸对呼吸频率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控制呼吸深度,观察不同呼吸深度对呼吸频率的影响。

实验方法:让被试者进行正常呼吸,测量呼吸频率,然后让他们进行深呼吸,再次测量呼吸频率。

实验结果:在正常呼吸状态下,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5次;进行深呼吸后,呼吸频率下降至每分钟10次。

说明深呼吸可以减缓呼吸频率,增加肺部气体交换量,有利于氧气的吸收。

实验三:不同环境下体温的变化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被试者的体温变化,了解环境对体温的影响。

实验方法:让被试者进入冰箱内测量体温,然后让其在温暖阳光下曝晒一段时间,再次测量体温。

实验结果:在冰箱内测量的体温为36.5摄氏度,曝晒后体温上升至37.5摄氏度。

由此可见,环境温度对体温有明显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人体的热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了解到人体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生理反应,比如运动会增加心率,深呼吸可以减缓呼吸频率,环境温度会影响体温等。

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生理规律,为健康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生理学实验报告血型

生理学实验报告血型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型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不同血型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血型是指血液中红细胞表面存在的抗原类型。

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的不同,人类血型可分为A、B、O、AB四种。

A型血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B型血红细胞表面有B 抗原,O型血红细胞表面无A、B抗原,AB型血红细胞表面有A、B两种抗原。

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的不同,人类血型分为以下几种:1. A型: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B抗体。

2. B型:红细胞表面有B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体。

3. AB型:红细胞表面有A、B两种抗原,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

4. O型:红细胞表面无A、B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B抗体。

本实验采用玻片凝集试验进行血型鉴定。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志愿者。

2. 实验试剂:抗A、抗B血清,A型、B型、AB型、O型标准红细胞悬液。

3. 实验器材:玻片、滴管、酒精灯、镊子、棉签等。

四、实验步骤1. 取一张玻片,将抗A、抗B血清分别滴在玻片上。

2. 用滴管取少量志愿者血液,滴在玻片上。

3. 将玻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使血液与血清混合。

4. 观察红细胞与血清的反应,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1. 若红细胞与抗A血清发生凝集,则志愿者为A型血。

2. 若红细胞与抗B血清发生凝集,则志愿者为B型血。

3. 若红细胞与抗A、抗B血清均发生凝集,则志愿者为AB型血。

4. 若红细胞与抗A、抗B血清均不发生凝集,则志愿者为O型血。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玻片凝集试验进行血型鉴定,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2.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a.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b. 滴加血清和血液时,滴管尖端应尽量靠近玻片,避免溅出。

c. 加热时,玻片应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避免火焰直接接触玻片。

3. 血型鉴定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输血、器官移植等。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血型鉴定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了不同血型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生理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引言反射弧是一种生理反应,它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快速、无意识的响应。

反射弧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保护机体免受潜在危险。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验来探讨反射弧的机制和功能。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射弧,了解反射弧的特点和机制。

实验材料:实验室小白鼠、实验台、小木锤实验步骤:1.将实验台放置在室内安静的环境中。

2.准备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

3.让小白鼠处于自然状态,观察其行为。

4.用小木锤轻轻敲击实验台,观察小白鼠的反应。

5.将小白鼠放入一个略微不舒适的环境中,例如放入一个空旷的箱子中。

6.再次用小木锤敲击实验台,观察小白鼠的反应。

实验结果在自然状态下,小白鼠对实验台的敲击没有特别的反应。

然而,在不舒适的环境中,小白鼠对实验台的敲击产生了明显的反应。

它会立即停下当前的活动,转过头来,甚至可能发出嘶嘶声。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反射弧是一种无意识的生理反应,它能够快速地保护机体免受潜在危险。

2.不同的刺激条件会引发不同的反射弧,这表明反射弧的机制是灵活和适应性的。

3.反射弧的产生可能涉及多个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参与,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探究。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小白鼠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射弧,揭示了反射弧的特点和机制。

反射弧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反应,能够保护机体免受潜在危险。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究反射弧的神经机制和调控过程,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1] Smith, J. K., & Johnson, L. M. (2018). The role of reflex arcs in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Journal of Physiology, 596(12), 2477-2488.[2] Brown, A. R., & Jones, C. C. (2019). Neurotransmitters involved in reflex arc modulation. Neuroscience Letters, 705, 169-175.。

模拟实验生理学实训报告

模拟实验生理学实训报告

通过本次模拟实验生理学实训,使学生了解人体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同时,通过实验加深对生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实验地点:生理学实验室实验器材:生理学实验台、生理信号记录仪、生理实验装置、生理学实验教材等。

三、实验原理生理学实验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重要手段。

通过模拟人体生理现象,观察生理指标的变化,揭示生理过程的内在联系。

本次实验主要模拟人体心脏、血管、神经等系统的生理功能。

四、实验内容1. 心脏生理实验(1)观察心脏搏动:使用生理信号记录仪,记录心脏搏动曲线,分析心率、心律等指标。

(2)心脏收缩力实验:观察心脏收缩力与后负荷的关系,分析心脏收缩力的影响因素。

2. 血管生理实验(1)观察血管收缩与舒张:使用生理信号记录仪,记录血管收缩与舒张曲线,分析血管舒缩机制。

(2)血管阻力实验:观察血管阻力与血管半径的关系,分析血管阻力的影响因素。

3. 神经生理实验(1)观察神经传导:使用生理信号记录仪,记录神经传导速度,分析神经传导机制。

(2)神经兴奋性实验:观察神经兴奋性与刺激强度的关系,分析神经兴奋性的影响因素。

1. 实验前准备:熟悉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生理指标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生理实验结果:(1)心率:在实验过程中,心率稳定在60-100次/分钟范围内。

(2)心律:在实验过程中,心律规则,无早搏、房颤等异常现象。

(3)心脏收缩力:随着后负荷的增加,心脏收缩力逐渐减弱。

2. 血管生理实验结果:(1)血管收缩与舒张:在实验过程中,血管收缩与舒张曲线明显,说明血管具有收缩与舒张功能。

(2)血管阻力:随着血管半径的减小,血管阻力逐渐增加。

3. 神经生理实验结果:(1)神经传导:在实验过程中,神经传导速度稳定在50-100m/s范围内。

病理生理缺氧实验报告

病理生理缺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观察和记录缺氧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3. 探讨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4. 学习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因氧气供应不足而引起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发生部位,缺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乏氧性缺氧:由于血氧含量降低所致,如高山反应、一氧化碳中毒等。

2.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含量或性质改变所致,如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

3. 组织中毒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气的能力降低所致,如氰化物中毒、窒息等。

本实验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模拟缺氧环境,观察和记录缺氧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分析不同缺氧类型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健康小鼠(体重20克左右)4只。

2. 实验仪器: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5ml 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a. 将小鼠分为两组,每组两只。

b. 将甲组小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加入5g钠石灰,密封瓶口。

c. 将乙组小鼠放入另一个缺氧瓶中,瓶内加入相同量的钠石灰,并加入一定量的甲酸和浓硫酸,密封瓶口。

d. 观察并记录两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呼吸频率、心率等生理指标。

2. 血液性缺氧实验a. 将小鼠分为两组,每组两只。

b. 向甲组小鼠腹腔注射5%硝酸钠溶液0.5ml,造成贫血模型。

c. 向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d. 观察并记录两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呼吸频率、心率等生理指标。

3. 组织中毒性缺氧实验a. 将小鼠分为两组,每组两只。

b. 向甲组小鼠腹腔注射0.1%氰化钾溶液0.5ml,造成氰化物中毒模型。

c. 向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d. 观察并记录两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呼吸频率、心率等生理指标。

生理实验报告

生理实验报告

篇一:生理学综合性实验报告本科学生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生物科学2011级b班实验课程名称__生理学实验指导教师及职称_开课时间 2013 至_ 2014 学年_第二学期填报时间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篇二:生理实验报告生理学实验报告生理感觉实验姓名:同组成员:学号:组别:第6组室温:24实验日期:2015.5.15实验1:辐辏双眼视力要求左右眼睛里的图像合二为一。

只有当图像落在视网膜左右相应的部位置时,才能将一个物体的两个图像融合为一,否则会出现重影。

实验2:适应性调节(聚焦)眼睛能够通过改变瞳孔的形状(变焦)调节视力。

步骤:1. 挡住或者闭住一只眼睛,拿一个别针放在另外一只眼睛前面15cm处,并让这个别针与远处的一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

2. 当你看远处的物体时,别针就变模糊,不在焦距内了。

3. 而当你看别针时,远处的物体变模糊了。

对近处物体(别针)的适应性调节似乎费力一些。

4. 如果戴眼镜,请取掉,挡住一只眼睛,拿一个别针,向前伸直前臂,在看着别针尖端的同时,慢慢地向眼睛处移动别针,直到模糊时。

别针被看到的最短距离就是“近视点”。

用尺子测量这个距离,将数值填写在表中,看一下你是否是近视。

结果测得的近视点如下:实验3:跳动抑制你能够看到你自己的眼睛移动吗?步骤:1. 面对着你前方30cm-60cm处的一个镜子。

2. 交替地看你左右眼睛里的图像。

3. 你能够察觉到你的眼睛在移动吗?4. 如果你们组的其他成员在你进行观察时也在看你,5. 他们察觉到你的眼睛在移动吗?结果在交替看左右眼里图像的过程中,看近处的物体较容易观察到左右眼的移动,看远处物体没有观察到眼睛的移动,当别人能观察到自己的眼睛在移动时,自己也能感觉到眼睛移动。

实验4:盲点每个眼睛的视野里都有一个盲点,称为视盘,是视网膜的一个部分,这个地方没有光感受器。

步骤:1. 取一支felt-tipped笔,笔芯为黑墨水,笔套为白色。

牛蛙生理实验报告

牛蛙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牛蛙的生理结构特点,掌握牛蛙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生理特性。

2. 学习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生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牛蛙、剪刀、烧杯、显微镜、任氏液、研钵、注射器、CO2恒温培养箱等。

2. 实验仪器:手术器械、生理盐水、生理学实验台、生理学实验记录本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牛蛙的解剖(1)将牛蛙置于生理盐水中,用剪刀剪开皮肤,暴露肌肉和内脏。

(2)观察牛蛙的心脏、肺、肝脏、肾脏、生殖器官等结构。

(3)记录观察到的生理结构特点。

2. 牛蛙的呼吸系统(1)观察牛蛙的肺,了解其结构特点。

(2)将牛蛙放入CO2恒温培养箱中,观察其呼吸运动。

(3)记录呼吸频率、深度等数据。

3. 牛蛙的循环系统(1)观察牛蛙的心脏,了解其结构特点。

(2)将牛蛙放入CO2恒温培养箱中,观察其心脏跳动。

(3)记录心跳频率、节律等数据。

4. 牛蛙的神经系统(1)观察牛蛙的大脑、脊髓等神经系统结构。

(2)用刺激器刺激牛蛙的坐骨神经,观察肌肉收缩反应。

(3)记录刺激强度、刺激频率、肌肉收缩幅度等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牛蛙的解剖结果观察到的牛蛙生理结构特点如下:(1)心脏:心脏呈一心房一心室结构,心室分为左右两个心室。

(2)肺:肺呈薄膜状,分布在胸腔内。

(3)肝脏:肝脏呈红褐色,位于腹腔内。

(4)肾脏:肾脏呈红褐色,位于腹腔内。

(5)生殖器官:雄蛙具有一对睾丸,雌蛙具有卵巢。

2. 牛蛙的呼吸系统结果观察到的牛蛙呼吸系统特点如下:(1)呼吸频率:在CO2恒温培养箱中,牛蛙的呼吸频率约为40次/分钟。

(2)呼吸深度:牛蛙的呼吸深度较小。

3. 牛蛙的循环系统结果观察到的牛蛙循环系统特点如下:(1)心跳频率:在CO2恒温培养箱中,牛蛙的心跳频率约为120次/分钟。

(2)心跳节律:心跳节律规则。

4. 牛蛙的神经系统结果观察到的牛蛙神经系统特点如下:(1)刺激强度: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牛蛙的腓肠肌发生收缩。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弧是一种生理现象,它是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自动反应。

在生理学实验中,研究反射弧对于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生理实验报告的分析,探讨反射弧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其在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反射弧的特点是自发性和快速性。

在实验中,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特定的感觉器官时,神经元会迅速传递信号,引发相应的肌肉收缩或放松,从而产生自动的反射动作。

这种自发性和快速性的特点使得反射弧成为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及时反应的重要机制。

其次,反射弧的影响因素包括刺激强度、刺激部位和个体差异等。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刺激强度或刺激部位来观察反射弧的变化,从而探讨其受到的影响。

此外,不同个体的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存在差异,这也是影响反射弧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反射弧在生理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反射弧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反射弧还被广泛应用于运动控制、康复训练和神经科学研究等领域,为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持。

总之,通过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反射弧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应用价值,为人体神经系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也为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方法:
1.麻醉并固定动物:用3%戊巴比妥钠溶液按1ml/kg体重从耳缘静脉缓缓注入将动物麻醉,然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2.气管插管:剪去颈部毛,于颈部正中纵向切开皮肤5~7cm,暴露并分离出气管,行气管插管术。3.分离两侧迷走神经,各穿一根线备用。
4.在剑突下呼吸最明显的地方,连接张力换能器,开机,调试仪器,开始实验。
结论:在本实验中可得什么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发生的有适应意义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5个部分构成。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反射弧的任何环节发生障碍或受到破坏,这一反射活动就将发生紊乱或不能出现。
观察项目:
1.记录正常心跳曲线,观察心室收缩和舒张曲线。
2.分别在心收缩期和舒张早期给予刺激,观察曲线是否有变化。
3.分别在心舒张中、晚期给予刺激,观察曲线是否有变化
注意事项:
1.破坏蛙的脑和脊髓要完全,以免肢体的活动干扰记录。
2.实验过程中,应经常用任氏液湿润心脏。
3.安放在心室上的刺激电极应避免短路。
2、反射活动的实现需要传入传出神经来传导兴奋
3、反射活动的实现需要反射中枢来信号分析并发出指令4是反射,5是反应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的规律性反应。完成反射活动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如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反应:接受刺激后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反应的表现形式:兴奋与抑制。如在除去脑、脊髓(及中枢神经系统)后刺激肌肉,肌肉依然有反应。
5)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血压升高: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α受体结合,也可与心肌β1受体结合,但与血管平滑肌的β2受体结合的能力较弱。
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的β1受体结合,使心输出量增多;与血管壁上的a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故动脉血压升高。
血压升高又使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加强,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脏的效应超过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效应,心率减慢。
2、吸入少量二氧化碳,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①二氧化碳通过血脑屏障由血液进入脑脊液,与水发生反应并生成H+和HCO3-
H+可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进而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这是主要途径。
②二氧化碳分压也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3、增大呼吸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增加气道长度后家兔呼吸张力增加,呼吸频率增加。增加气道长度等于增加无效腔,增加无效腔使肺泡气体更新率下降,引起血中PCO2、PO2-下降,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运动会加深加快;另外,气道加长使呼吸气道阻力增大,减少了肺泡通气量,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增加家兔气道长度可使家兔通气量增加,呼吸频率加快
观察项目及实验结果 胸内负压测定:吸气末------------mmH2O
呼气末------------mmH2O
分析
结论:
注意事项:
1.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应包括其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2.每项观察项目前均应有正常呼吸曲线作对照。
3.每项观察项目不宜过长,看到呼吸运动曲线有变化后立即停止刺激。
1、中度或轻度缺氧时,血液中的氧分压降低,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传至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
实验一(2)阈强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掌握阈强度的测定方法,阈强度与兴奋性的关系实验方法: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观察项目:
分析:什么是阈强度与兴奋性有何关系
阈强度:在实际测量时,把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固定,测量能使组织发生兴奋地最小刺激强度。它可以作为测量兴奋性大小的指标。阈强度与兴奋性成反比关系。阈强度小,表示组织兴奋性高;阈强度大,则兴奋性低。
兔减压神经是传入神经,其作用是将主动脉弓感受器发出的冲动传入延髓心血管中枢,反射性引起血压降低。因此,刺激完整的减压神经或其中枢端,使传入中枢的冲动增加,致血压明显下降,而刺激其外周端虽又冲动传向外周,但不会引起血压变化。
4)刺激迷走神经末梢外周端,引起血压下降
在实验中,多用刺激右迷走神经外周端,其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兴奋,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出现心率减慢,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
1、实验中,结扎房室沟后,心室停跳,这是因为心房与心室之间的兴奋传导受阻;结扎窦房沟后,心房、心室停跳,这是因为静脉窦与心房之间的兴奋传导受阻。
而结扎房室沟后,心室跳动频率为0;结扎静脉窦后,心房、心室跳动频率为0,是因为静脉窦的超驱动压抑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在正常情况下,心房、心室在静脉窦的兴奋驱动下而“被动”产生兴奋,这种“被动”的兴奋频率远远超过它们本身的自动兴奋频率。一旦静脉窦发放的冲动中断,心房、心室不能立即按其自身的节律使心脏搏动,而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从被压抑状态中恢复过来,这就是心房、心室跳动频率为0的原因。
如果窦性兴奋紧接在期前兴奋之后到达心房或心室,由于正处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故不能引起心房或心室新的收缩,即出现一次“脱失”,需待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来才能引起新的收缩。这就是代偿性间歇产生的原因。
2.心肌的有效不应期长有何生理意义?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长,就不会像骨骼肌一样,一个收缩未结束,又接着下一个收缩,形成强直收缩;而是进入舒张期后,再做下一个收缩,从而保持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进行,使心脏能有序地射血和充盈。
结论
实验三(1)蟾蜍心兴奋传导系统分析
实验目的:利用结扎的方法,分析蛙心起搏点及兴奋传导的顺序。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方法:
1.暴露蛙心:用刺蛙针破坏蛙的脑和脊髓,将蛙背位固定于蛙板上,剪开胸部皮肤及胸骨,剪开心包膜,显露心脏。
2.辨别蛙心静脉窦、心房、心室三部分及窦房沟、房室沟的结构和位置。
3.
观察项目:
实验目的:观察某些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方法:
1.麻醉并固定动物:用3%戊巴比妥钠溶液按1ml/kg体重从耳缘静脉缓缓注入将动物麻醉,然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2.气管插管:剪去颈部毛,于颈部正中纵向切开皮肤5~7cm,暴露并分离出气管,行气管插管术。
3.分离左侧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各穿一不同颜色细线备用。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并穿线备用,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并
窦、心房和心室各自的跳动频率。
将上述各项观察结果填入下列表格。
注意事项:
1.作结扎时,结扎部位必须准确,勿将静脉窦或心房结扎住。
2.若结扎房室沟后,心房、心室停搏过长时间,可用玻璃针作人工刺激,使其恢复自主跳动后再计数。
思考题:
两次结扎后静脉窦、心房、心室为何跳动频率不一致哪一部分的跳动频率更接近于正常心跳频率这说明正常心搏起点在何处心脏兴奋传导的顺序如何
1.观察蛙心静脉窦、心房、心室三部分跳动的顺序及计算其跳动频率。
2.结扎房室沟:于房室沟处穿引一细线后作一结扎,阻断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观察静脉窦、心房、心室各自的跳动频率有何变化?
3.结扎窦房沟:用细镊子在主动脉干下方穿引一细线,再用玻璃针将心尖翻向头端,暴露心脏背面,于静脉窦与心房之间的半月形纤维环(窦房沟)处作一结扎,以阻断静脉窦与心房之间的传导。待心房和心室恢复跳动后,观察计算静脉
生理实验分析
实验一(1)反射弧的分析
实验目的:分析反射弧的组成,了解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实验对象:蟾蜍实验方法:
1.制备脊蟾蜍。用刺蛙针于蟾蜍头部枕骨大孔处刺入颅腔将脑组织拆毁,保留脊髓,制成脊蟾蜍。
2.用铁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吊在铁支架上。
观察项目:
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1、反射活动的实现需要感受器来感受外界刺激
6)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血压升高
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的β1受体结合,使心输出量增多;与血管壁上的a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故动脉血压升高。
实验五呼吸运动的调节、胸内负压的测定
实验目的:1.通过描记呼吸运动曲线,观察各种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2.
观察胸内负压值及其在呼吸运动时的变化。
实验对象:家兔
插管连接压力换能器。
4.连接、调试仪器,开始实验。
观察项目及实验结果
分析:
结论:
注意事项:
1.分离减压神经与迷走神经时操作要轻巧,切勿用力牵扯神经。
2.每项实验后,应等血压基本恢复并稳定后再进行下一项。
实验讨论:(各1分)
1)夹闭颈总动脉,血压升高:
2)牵拉颈总动脉,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3)刺激完整减压神经及其中枢端均可引起血压下降,而刺激该神经外周端基本不变:
2.将换能器插头插入1通道,刺激输出电缆插入刺激输出插孔。
3.在心舒期用蛙心夹夹住心尖约1mm,将蛙心夹上的连线系于张力换能器的着力点上,使拉直的系线与着力点所在的平面垂直,张力的大小,以描记出适宜的心跳曲线为宜,并注意使心脏收缩时曲线为上升支,舒张时为下降支;连接刺激电极,使两电极与心脏充分接触,再与刺激输出电缆相接。待描记出一段心跳曲线后,开始实验。
实验一(3)刺激与反应
实验目的:了解各种组织的反应形式。实验对象:蟾蜍实验方法:
1.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将蟾蜍仰卧在蟾蜍板上,暴露心脏。观察项目及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
不同组织接受同一刺激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如心脏受到肾上腺素的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表现为兴奋,而胃肠道平滑肌则表现为抑制。
相同组织接受不同刺激其反应也有所不同。如心脏受到肾上腺素的刺激时,表现为兴奋,而受到乙酰胆碱的刺激时,则表现为抑制。
3.当心率过速或过缓时,期前收缩后是否会出现代偿间歇为什么
①当期前收缩之后的下一次窦性兴奋落在期前兴奋的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内时,就不会出现代偿性间歇,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心率过缓时。
②当期前收缩之后的下一次窦性兴奋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时,会出现代偿性间歇,心率过快时,一般会出现代偿性间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