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15海峡法学论坛在上海举行

合集下载

2015高考备考高考作文素材:2015高考备考国际十大新闻及点评(整理精校版)

2015高考备考高考作文素材:2015高考备考国际十大新闻及点评(整理精校版)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2015国际十大新闻及点评作文辅导0103 0543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2015国际十大新闻及点评4月30日晚,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中国2015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并宣布上海世博会开幕。

上海世博园内的中国国家馆。

1月7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在广西南宁市隆重举行。

获救的智利矿工与家人热烈拥抱。

非洲球迷在南非世界杯赛场欢快地吹着呜呜祖拉。

新千年、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即将走过。

2015——这一年,中国与世界牵手更为紧密:上海世博会精彩纷呈、美轮美奂,尽展世界文明成果;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成绩斐然。

这一年,二十国集团在新形势下推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体系改革,发展中国家作用上升。

这一年,海地地震,遇难者超过20万;墨西哥湾153天漏油,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天灾人祸,让人每每为之揪心。

而那些被困井下69天的智利矿工不抛弃不放弃、举国上下全力营救的故事更给2015年添上一抹人性的光辉。

这一年,欧洲多国深陷债务危机,面临严重困难;美国损人未必利己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遭到多方“炮轰”……后危机时代,复苏之路充满坎坷。

这一年,朝韩摩擦,半岛局势升温;伊朗核问题,僵局仍未打破;泰国“红衫军”,大规模集会引发武力冲突;吉尔吉斯斯坦骚乱,数十万民众流离失所;伊拉克、阿富汗乱象丛生……局部动荡,折射出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较量。

辞旧迎新之际,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邀请专家学者共同选出2015年国际十大新闻。

1上海世博会精彩纷呈文明大展示美轮美奂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

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创造了多项世博会纪录: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境内外参观游客逾7308万人次,单日最大客流量达103.28万人次。

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探讨城乡互动发展。

这场被誉为“成功、精彩、难忘”的世界性盛会,不仅传播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也是一场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世界文明大展示。

国际公法期末试题汇总(2013年__2015年按章节)

国际公法期末试题汇总(2013年__2015年按章节)

国际公法期末试题(按章节)(2013——2015)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国际法的概念和性质P2 18世纪末首次将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称为国际法的学者是(B )。

A.格老秀斯B.边沁C.奥本海D.卢梭P2 最早将西方国际法著作翻译成中文的中国人是(B)。

A.边沁 B.丁韪良 C.惠顿 D.梅汝傲P4 传统的国际法理论研究中,对于国际法效力根据提出了三种学说,形成三大学派,即( ABD )A.格老秀斯派B. 自然法学派C. 社会连带学派D. 实在法学派P3 以下关系属于国际法调整的对象(BC)。

A.中国与百事可乐公司的关系 B.中国与美国的关系C. 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关系 D.自然人与法人间的关系第二节国际法的历史发展P10 在近代国际法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除威斯特伐里亚会议的召开和《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的签订外,还有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的著作(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

第三节国际法的渊源P17 国际法的直接渊源有( ABD )。

A.国际条约 B.国际习惯C. 联大决议D.一般法律原则P23 确立国际法原则的辅助资料有( ABC )。

A.国际组织的决议B.司法判例C. 各国权威公法家的学说 D.一般法律原则P18-19 简述国际习惯形成的两个要素.国际习惯是指被接受为法律的一般实践或通例或惯例。

(2分)国际习惯形成须具备两个要素:(1)一般的实践或通例。

一般的实践或通倒是指各国普遍一致的,并且是恒久的行为。

它首先要求有国家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的存在,例如各国从事国际关系职责的国家机关的行为或表示,国内的涉及国际法的立法和司法判决,以及对某一国际行为的沉默、弃权或容忍等。

此外,还要求国家的行为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一致的和恒久实行,从而形成一般的实践或通例。

(4分)(2)法律确信.法律确信是指一般的实践或通例被各国所接受为法律,也可以理解为国家一般承认一种实践或通例为法律,对其具有法律拘束力。

(2分)第四节国际法的主体P27 确定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条件之一是( C )。

创新构筑未来 保护促进合作——第九届“海峡法学论坛”概述

创新构筑未来 保护促进合作——第九届“海峡法学论坛”概述

商 标立法对商标 “ 使用 ” 内涵界定 不

深化 交流 合作
推 进 海 西 建 设
会 法 制工 作委 员会 民法室 郝作 成 、 北 京 大 学 国 际 知 识 产 权 研 究 中心 主
致 , 响 到 商 标 的 撤 销 、 标 侵 权 影 商
今 年 是 推 进 两 岸 关 系 和 平 发 展 任 郑 胜 利 、上 海 市 社 会 科 学 界 联 合
仿 冒盗版各项合作 策略 ,提 出加 强 序 和 技 术 问题 为 切 入 点 ,通 过 对 两
经 验 的 交 流 、查 缉 网路 盗 版 先 行 合
内容丰 富 、形式多样 、高效务 两岸对 智慧财产权 侵权及 犯罪 防制 岸 知 识 产 权 “ 合 一 ” 审 判 机 制 的 实 ,是 本 届 论 坛 参 加 者 们 的 共 同感 三 的 比较 , 出建立专业化 的审判 组织 、 受 。今 年 的论 坛 期 间 还 增 加 一 场 专 提 优 化与知识 产权行政 机关 的关 系这 家座 谈会 , 门就 《 建省 “ 建土 专 福 福 作、 成立第五个执法工作组等建议 。
法 制 纵 横
困 境 ,就 如 何 强 化 两 岸 官 方 协 处 机 善 。 而 厦 门 市 翔 安 区 人 民法 院 徐 雁 制 度 ; 署 两 岸 ( 门 一台 北 ) 识 签 厦 知 制 功 能 、 织 、 作 , 及 共 同 打 击 法 官 ,则 以 知 识 产 权 诉 讼 的 平 行 程 产权联盟合作协议 等 。 组 运 以
连 海 利 行 政 诉 讼 的类 型 、 讼 当 事 人 、 诉 法 试 ; 续 四年 举 办 “ 峡 两 岸 知 识 产 平 潭 综 合 实 验 区 开 放 开 发 的 发 展 情

刑民交叉参考文献

刑民交叉参考文献

[1]江伟,范跃如.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机制研究[J].法商研究,2005,04:31-36.[2]吉林.执法为民服务发展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研究司法问题——在办理刑民交叉案件研讨会上的主持词(发言)[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4,03:2-3.[3]姚青.论刑民交叉案件的程序处理原则[D].华东政法学院,2006.[4]邢环中.刑民冲突的背后[D].华东政法学院,2006.[5]王瑞峰,程哲明.涉嫌诈骗的合同纠纷是否必须“先刑后民”?——对一起刑民交叉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分析[J].中国审判,2006,09:66-69.[6]宋阳.论侦查程序中“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48-52.[7]刘沛谞.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价值评析与制度完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06:59-64.[8]方友熙.论经济案件中刑民交叉的法律适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7,06:10-12.[9]李家胜.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交叉案件审理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01:36-38.[10]江波,喻湜.知识产权刑民交叉案件审理问题研究——以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为视角[J].知识产权,2008,06:64-67.[11]李兰英,陆而启.从技术到情感:刑民交叉案件管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04:102-111.[12]李哲.刑民交叉案件中的既判力问题探析[J].当代法学,2008,04:78-82.[13]江伟,林辛建,孙燕.诈骗类案件中刑民交叉问题的调研报告[J].法律适用,2009,02:16-19.[14]赵子强,袁登明.刑民交叉案件的诉讼模式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2009,02:2-6.[15]汤维建,张自合.刑民交叉案件中的财产保全[J].法律适用,2009,02:7-10.[16]赵文艳.先刑后民原则的异化与扬弃——兼论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模式[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01:80-87.[17]张建,肖晚祥.刑民交叉案件中的关系分析及处理原则[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9,02:120-126.[18]付金.刑民交叉案件事实问题的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02:49-50.[19]朱军,汪强,相明.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机制的重新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9,25:35-37.[20]魏东,钟凯.论刑民交叉及其关涉问题[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9,04:40-49.[21]胡业勋.从侵犯商业秘密罪看全球化背景下刑民法之界域[J].河北法学,2009,10:112-116.[22]姜爱东,陈雄飞.金融机构违规保底理财涉罪问题法律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95-100.[23]毛立新.刑民交叉案件分案审理的标准[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04:86-90.[24]王振,唐子艳.权益平衡保护的技术分析与法理思考——以刑民交叉案件为切入点[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06:23-28.[25]李艳.公私利益平衡下的刑民交叉问题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2009,12:33-35.[26]姚小艳.中法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比较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117-120.[27]王振,唐子艳.刑民交叉案件中权益平衡保护的法理反思[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39-45.[28]黄东平.刑民交叉案件处理问题的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0,01:31-33+35.[29]廖焕国,曾祥生.民刑互动:侵权责任法与刑法的冲突与协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290-295.[30]魏东,王育林.论刑民交叉问题对策研究的创新思路——关于《论刑民交叉及其关涉问题》的后续性研究[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0,01:31-36.[31]戴蓬.论经济犯罪案件中的“刑民交叉”问题[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50-54.[32]程宏.刑民交叉案件中合同效力的认定[J].学术探索,2010,02:67-72.[33]傅贤国.对刑民交叉案件有关司法解释的理解——兼论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模式[J].西部法学评论,2010,03:84-88.[34]傅贤国.对刑民交叉案件有关司法解释的理解——兼论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模式[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0,02:12-16.[35]毛立新.刑民交叉案件的概念、类型及处理原则[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0,05:9-13.[36]周宏伟.集资类犯罪案件刑民交叉处理之均衡[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141-145.[37]刘晶晶.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机制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2.[38]周强.骗取贷款罪罪与非罪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39]朱铁军.刑民实体关系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9.[40]徐艳阳.刑民交叉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41]田小丰.我国刑民交叉案件中的既判力问题研究——从一个案件引发的思考[J].行政与法,2011,03:120-122.[42]孙中梅,赵康.证据存疑的刑民交叉案件的审查起诉[J].中国检察官,2011,04:56-59.[43]刘军.经济犯罪的完善与民商事纠纷的关系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2:48-49.[44]武钦殿.刑民交叉案件是否一定“先刑后民”?从一起预付款被抢案谈起[J].中国审判,2011,03:80-82.[45]张凯,房军.论刑民交叉案件的基本范畴[J].经济研究导刊,2011,09:230-231.[46]黄娟.知识产权刑民交叉案件解决之“先民后刑”思路:选择理由与实施机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41-45+187.[47]刘岩.浅谈刑民交叉案件问题[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3:175-177.[48]王亚明.一事不再理与刑民交叉问题研究[J].福建法学,2011,02:69-74.[49]胡良荣.侵犯商业秘密刑民交叉案件处理的困惑与出路[J].知识产权,2011,06:49-52.[50]江涌.论侦查阶段的财产保全制度[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71-76.[51]吴喜梅.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11,10:24-27.[52]叶永宏,林智远.涉嫌合同诈骗案件的诉讼协调机制探析[J].知识经济,2011,20:27-28.[53]周培芳.论刑民交叉案件的司法处理方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84-85+108.[54]吴喜梅.刑民交叉案件审理模式之选择适用[J].天津法学,2011,04:100-104.[55]毛立新.诈骗犯罪处理中的刑民交叉问题[J].法治研究,2011,12:56-62.[56]高波.刑民交叉案件:生效民事裁判能否阻止刑事追诉[J].山东审判,2011,06:35-36.[57]林智远.论涉嫌合同诈骗案件之诉讼方式选择[J].海峡法学,2011,04:104-113.[58]俞楠.论刑民交叉案件的程序适用原则[J].法制与社会,2012,03:122-123.[59]樊华中.刑民交叉与刑民法律的调整限度[J].中国检察官,2012,12:3-6.[60]王珏.刑民交叉案件审理中的问题研究[J].人民司法,2012,03:84-87.[61]刘森,张松.试论刑民交叉案件的“先刑后民”审理模式[J].人民司法,2012,05:69-72.[62]杨兴培.刑民交叉案件法理分析的逻辑进路[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09:18-24.[63]黄海清.刑民交叉案件的审理[D].厦门大学,2007.[64]张正孝.论刑事诉讼中的民事问题处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9.[65]韩梅.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66]喻景.刑民交叉关系及其处理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09.[67]李胜雄.论我国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模式的重构[D].广东商学院,2011.[68]狄文水.“林某私办手机优惠套餐案”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1.[69]刘慧.刑民交叉案件诉讼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70]田立新.刑民交叉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71]龚露芳.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72]古香.对诉讼法中“先刑后民”观念的反思[D].西南政法大学,2011.[73]郑琼.各行其道:刑民冲突案件的审理思路——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和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冲突为视角[J].行政与法,2012,12:149-153.[74]肖伟.我国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机制之再解析[J].政法学刊,2012,05:53-57.[75]杨兴培,朱可人.论商业秘密保护的民刑界限——以跳槽后使用原单位的图纸进行营利行为的性质认定为视角[J].法治研究,2013,01:42-48.[76]林越坚.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的刑民界分[J].财经科学,2013,01:37-47.[77]蒋庄平,张新清.集资类案件刑民交叉处理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3,07:122-123.[78]张丽.谈刑民交叉案件的区分[J].理论观察,2013,03:43-44.[79]叶永青.集资类案件中刑民交叉问题的处理[J].法制与社会,2013,05:117-119.[80]陈大栋.刑民交叉案件审理注意问题分析[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06:195+177.[81]冯仁强.侵占罪中的刑民交叉问题[J].中国检察官,2013,14:7-8.[82]陈巧林,江伟.刑民交叉民间借贷纠纷的程序机制探析——基于概念分析及处理原则的探讨[J].法治论坛,2013,02:263-271.[83]董秀婕.刑民交叉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84]刘宇.民刑关系要论[D].吉林大学,2007.[85]郭天武,陈迪.先刑后民原则在电信诈骗案件中的困境与破解——以被害人权益保护为视角[J].法治论坛,2010,04:97-102.[86]赵嵬.刑民交叉案件的审理原则——相关司法解释辨析[J].法律适用,2000,11:15-16+30.[87]赵嵬.刑民交叉的存单纠纷案件之定性与审理[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01:85-95.[88]李梅荣,张玉平.民间借贷案件中涉及“刑民交叉”的处理方式[J].中国审判,2013,06:94-95.[89]杨鹏,章文丹.有限刑民一体观[J].中国检察官,2013,15:67-69.[90]朱娜娜.龚某盗卖其父房产一案的法律思考[D].兰州大学,2013.[91]闫春.关于刑民交叉案件审理情况的分析[J].民主与法制,2009,21:68.[92]王骏.正当化事由的刑民关系初探[J].法治研究,2013,11:109-115.[93]杨建国,杜仁明,畅玮丽.证据法前沿问题的刑民对话(一)——从黄静诉华硕案谈起[J].证据学论坛,2010,00:218-230.[94]杨建国,杜仁明,刘玉娟.证据法前沿问题的刑民对话(二)——从三起交通事故案谈起[J].证据学论坛,2010,00:231-242.[95]黎伟华.背景案例:“海南第一奇案”凸现“刑民”冲突[J].民主与法制,2004,14:4-6.[96]陈巧林,江伟.刑民交叉民间借贷纠纷的程序机制探析——基于概念分析及处理原则的探讨[J].法治论坛,2013,02:263-271.[97]郭天武,陈迪.先刑后民原则在电信诈骗案件中的困境与破解——以被害人权益保护为视角[J].法治论坛,2010,04:97-102.[98]杨建国,杜仁明,畅玮丽.证据法前沿问题的刑民对话(一)——从黄静诉华硕案谈起[J].证据学论坛,2010,00:218-230.[99]杨建国,杜仁明,刘玉娟.证据法前沿问题的刑民对话(二)——从三起交通事故案谈起[J].证据学论坛,2010,00:231-242.。

省级学术期刊参考目录

省级学术期刊参考目录
23-1057/F
216
国际商务财会
11-5551/F
178
审计月刊
42-1723/F
217
中国发展观察
11-5279/F
179
当代经济
42-1430/F
218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11-2965/F
180
财政监督
42-1706/F
219
国际金融
11-1373/F
181
经济视角
22-1225/F
220
全球化
44-1114/C
137
法治研究
33-1343/D
101
重庆社会科学
50-1168/C
138
理论建设
34-1136/D
102
赤子
11-4627/C
139
甘肃理论学刊
62-1002/D
103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14-1367/C
140
传承
45-1357/D
104
才智
22-1357/C
141
探求
44-1309/D
239
世界经济年鉴
11-3103/F
277
中国市场
11-3358/F
240
中国与世界经济
11-4639/F
278
理财
41-1370/F
241
中国经济学人(中英文)China Economist
10-1238/F
279
科学文化评论
11-5184/G
242
劳动经济研究
10-1128/F
280
科教文汇
34-1274/G
194

最高法院对外国法适用的上诉审查

最高法院对外国法适用的上诉审查

最高法院对外国法适用的上诉审查宋晓*摘要:最高法院位于一国司法体系的顶端,同时负有上诉终审裁判功能和发展法律的功能。

最高法院是否应对外国法的错误适用进行上诉审查,各国实践和理论分歧甚大,从中可以概括出三种基本模式:拒绝审查模式、有限审查模式和全面审查模式。

从最高法院的上诉裁判功能出发,为落实当事人的上诉救济权利,尤其是在我国二审终审和法官对外国法的查明和确定拥有主导权的语境下,最高法院应对外国法的错误适用进行上诉审查。

外国法的适用与本国法律体系的发展并不割裂,相反两者具有实质关联,最高法院从其发展法律的功能出发,也应主动审查下级法院对外国法的错误适用。

最高法院解释和适用外国法,有助于增进本国法律体系的包容和开放的精神。

关键词:外国法适用;最高法院;上诉审查一、序言最高法院在一国司法体系中有着特殊地位,既是私权救济的终审裁判机关,又肩负透过个案裁判以澄清、解释、统一和发展一国法律的公共使命。

最高法院服务于私权救济的私人目的,与服务于法律发展的公共目的,两者共生一体却又处于彼此拉锯的紧张关系之中。

当最高法院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尤其是当最高法院对外国法的适用展开上诉审查时,上述两种职能所形成的拉锯关系,较之最高法院审理内国案件和审查内国法律适用,程度更为激烈。

而且,最高法院作为终审司法机关,象征一国司法主权,当面对外国法问题时,国际私法体系中潜存的一对永恒的矛盾,即国家主权与外国法适用之间的矛盾,便在此时更加容易浮现出来。

最高法院直面外国法,通常是其作为上诉裁判机关而非一审裁判机关,对下级法院适用外国法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上诉审查(包括我国的再审审查)。

其中存在着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当事人认为下级法院错误地适用了本国冲突规则,从而适用了本不应适用的外国法,或没有适用应当适用的外国法,因而上诉至最高法院请求纠正下级法院的错误。

例如,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审理的“美国总统轮船公司无单放货纠纷案”中,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据我国侵权冲突规则适用了中国法律,再审申请人认为,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适用我国侵权冲突规则是错误的,而应适用我国合同冲突规则,并应据此适用美国1936年《海上货物运输法》和海牙规则。

张鸣起副会长在第四届两岸和平发展法学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张鸣起副会长在第四届两岸和平发展法学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张鸣起副会长在第四届两岸和平发展法学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时间:2015-08-24 09:45:06 来源:交流中心责任编辑:elite在第四届两岸和平发展法学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张鸣起(2015年8月5日)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大家上午好!今天,海峡两岸专家学者欢聚一堂,举行第四届两岸和平发展法学论坛,这是两岸法学界、法律界的又一次盛会。

在此,我代表中国法学会,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出席论坛的两岸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本届论坛将法治思维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主题,紧扣了两岸关系发展的脉搏和需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当然也是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法宝。

运用法治方式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多年来我们处理两岸关系实践经验的总结,符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的“运用法治方式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2008年以来,两岸两会陆续达成了212项协议,对协议范围内两岸交往作出了制度化安排,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法治保障的重要基础。

这些年来,大陆方面坚持在此基础上不断作出努力,特别是去年来,大陆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逐步完善涉台法律法规,取得积极成效。

例如,为进一步便利台湾同胞来往大陆,国务院修改了《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规定台湾居民来往中国大陆将免予签注,公安部也决定试点签发电子台胞证,进一步落实了取消台胞签注的政策规定。

再比如,为积极回应和消除台商的严重关切和呼吁建议,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第25号文,化解了一些台商对深化改革过程中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带来的担心和忧虑,展现了大陆重视和依法保护台商合法权益的决心和诚意。

从深化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出发,我们也期待两岸尽快就租税协议、货贸协议等攸关两岸经贸合作的事项达成共识,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创双赢。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在前述领域中,包括两岸两会21项协议的落实上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未解决好,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云端学习答案

云端学习答案

云端学习答案【篇一:答案】> a.b.c.在适应性教育中,不唯书、不唯上、大胆怀疑等思想和行为往往被视为出格,但在培养创造性时就必须开禁,否则创造教育就是叶公好龙。

d.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

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a.国家技术监督总局汪总工程师,对河南省铁路技术改造总公司就全省铁路电气化改造提出设想的肯定是无可指责的。

b.过去,我们曾不加分析地批判了他在文艺创作上的某些观点,现在看起来,当时的批判是失之偏颇和慎重的。

c.经过调查发现,丰顺县城这么个小小的弹丸之地,居然有十几家汽车修理厂。

d.我们做青年工作的同志,必须坚决支持青年的要求,维护青年的权益。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b )特别是每当早晨和傍晚,眺望环山,别有一番大自然的风韵。

早晨,在青青苍苍中,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山腰,像仙娥在轻轻起舞。

傍晚,,转眼间,在暮色降临山野的苍茫中,峰顶却凝聚着一片彩霞,经久不灭。

①千山初醒,朝云出岫②朝云出岫,千山初醒③万山倾泻霞光,重峦映照夕阳④夕阳映照重峦,霞光倾泻万山⑤太阳落山,霞光消退⑥霞光消退,太阳落山a.②④⑥b.①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⑥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b )a.少年时期的悲惨经历、艰苦岁月,经常引起他深情的遐思迩想。

b.老经理很动情地说:“搞旅游,建宾馆,无可厚非;但绝不能焚琴煮鹤任意破坏植被,水源和野外文物。

”c.等待瞻仰遗容的人们,排着长队,万籁无声地肃立在凛冽的寒风中。

d.经过老师的耐心启发诱导,他终于幡然悔悟,茅塞顿开,理清了解题思路。

(a。

“遐思迩想”是一种愉快的心理活动,本句话用‘追思回忆”即可。

c,“万籁无声”用来形容自然界的寂静,在本句话中应改为“静无声息” d.“幡然悔悟”指改正错误,本句话的意思是开拓解题思路,应改为“骤然省悟”)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d)a.我们党的历史表明,群众路线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