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Pestis
肠杆菌科细菌讲义

第五节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摩根菌属( Proteus , Providencia , Morgannella )为一群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亦是引起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
变形杆菌属包括4个种:普通变形杆菌(P.vulgaris,又分为生物2群和生物3群)、奇异变形杆菌( P.mirabilis)、潘氏变形杆菌(P.penneri) 、产粘变形杆菌( P.myxofaciens )。
广泛存在于泥土、水和被粪便污染的物质中。
与人类致病有关是前3种,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能引起人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还常引起伤口、呼吸道、新生儿脐带感染等,此外还能引起食物中毒,奇异变形杆菌是婴儿肠炎的病原菌之一。
潘氏变形杆菌是新近发现命名的,是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
生物学性状:G-杆菌,呈多形性,有周身鞭毛,运动活泼,大多数菌株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呈迁徙生长现象(可被石碳酸或胆盐等抑制),产硫化氢、苯丙氨酸和脲酶均阳性,KIA 呈K(不发酵乳糖)/A++。
抗原构造;本属菌X19、X2、Xk的菌体抗原与某些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用这些菌株替代立克次体与患者血清作凝集反应,可作为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称外-斐反应。
普罗威登菌属包括5种:产碱普罗威登菌(P.alcalifaciens)、斯氏普罗威登菌(P.stuartii)、雷氏普罗威登菌(P.rettgeri)、拉氏普罗威登菌(P.rustigianii)和海氏普罗威登菌(P.heimbochae).与人类致病有关常见前3种,有碱化尿液的作用,促使尿结晶形成,与泌尿系统结石形成有关。
斯氏普罗威登菌和雷氏普罗威登菌可致泌尿道感染和其他肠外感染,并引起许多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
种间鉴定见书P174表17-16摩根菌属只有摩根摩根菌一个种,可致泌尿道和伤口感染,并与腹泻有关。
种属间鉴别如下:总鉴定见表17-17(P176)第六节耶尔森菌属(Yersinia)它包括7个种,与人类致病关系较大的有3种,即鼠疫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
鼠疫耶尔森氏菌

主要对鼠类致病:阻断线粒 体电子传递反应,抑制细胞 呼吸 抗吞噬,促进菌体在机体内 扩散
4
Yp致病性
鼠间F1抗体阳性率上升鼠带蚤率上升 预示发生人间鼠疫可能性增大 病后免疫力持久
5
Yp致病性
皮下繁殖侵入 周围淋巴结
吞噬细胞 内存活
释放到胞 外扩散
6
鼠疫 plaque
腺鼠疫:患者局部淋巴结 (多见于腹股沟) 肿胀,继而发 生坏死和溃疡
10
微生物学检查法
1. 鼠疫的细菌学检查: 四步检查
– 镜检 – 培养 – 动物接种 (豚鼠或小白鼠) – 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
2. 血清学检查
11
防治原则
-疫苗免疫: EV无毒株活菌苗制剂
-防鼠灭鼠灭蚤 -早确诊 -隔离患者 -早期足量抗生素治疗:
首选链霉素
12
Key words
Yersinia pestis Plague/Black death Zoonosis
鼠疫耶尔森氏菌
Yersinia pestis
1
Yp生物学性状
G-小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
Gram stain
姬姆萨染色菌体两端浓染
2
Yp growth on bloodagar and in BHI broth
灰
色 粘
钟乳石
液
样
菌
落 Y. pestis Y. pseudotuberculosis
动物源性疾病 (人兽共患病,人畜共患病): 在人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由同一 种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的疾病, 其中动物是病原体的自然宿主
9
啮齿类动物是鼠疫耶尔森氏菌的 自然宿主和主要传染源
鼠疫病例的临床分析

鼠疫病例的临床分析1. 引言鼠疫是一种由Yersinia pestis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病,可以影响人类和许多动物。
它曾导致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包括14世纪的黑死病。
本文档旨在对鼠疫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的特征和诊断方法。
2. 病原学2.1 病原体鼠疫的病原体是Yersinia pestis,属于肠杆菌科。
这种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可以在多种宿主中生存和繁殖。
2.2 传播途径Y. pestis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接触感染:与感染动物(如老鼠、跳蚤等)接触,可能导致细菌进入人体。
- 呼吸道传播:通过吸入含有Y. pestis的气溶胶,可能导致肺部感染。
- 消化道传播:通过食用被感染动物或其产品,可能导致肠道感染。
3. 临床表现鼠疫的临床表现因感染部位不同而异,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3.1 腺鼠疫腺鼠疫是最常见的鼠疫类型,主要表现为局部淋巴结炎。
受影响的淋巴结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随后可能出现坏死和化脓。
病情严重时,感染可能扩散到全身,导致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3.2 肺鼠疫肺鼠疫表现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高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
患者可能出现咳痰、咳血,甚至休克。
肺鼠疫的病死率较高。
3.3 肠道鼠疫肠道鼠疫主要表现为剧烈腹泻、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血便、里急后重等现象。
肠道鼠疫也可能导致败血症和全身感染。
4. 诊断鼠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判断。
4.1 临床表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是否为鼠疫。
4.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细菌培养:从患者样本中分离出Y. pestis细菌,可确诊鼠疫。
- 血清学检测:检测患者血清中针对Y. pestis的抗体,有助于诊断。
- 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PCR等方法检测患者样本中的Y. pestis DNA,可确诊鼠疫。
4.3 流行病学史了解患者是否接触过感染动物、生活在鼠疫疫区等信息,有助于诊断。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五节 沙门菌属

抗原成份
2. H抗原:
▪ Vi抗原位于菌体的最表层,包围了O抗原,可阻碍 O抗原的血清学凝集试验。
▪ 破坏Vi抗原:100 ℃ 10min ▪ 含有Vi 抗原的沙门菌:
伤寒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
变异性
• S-R变异: 光滑型-粗糙型 • H-O变异: 有鞭毛-无鞭毛 • 位相变异:双相型-单相型 • V-W变异: 失去Vi抗原
橼
名
糖
氢
红
酸
盐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 + — — —/+ — + — —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 + — — +++ — + — ±
鼠伤寒沙门菌
+ + — — +++ — + — +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 + — — + — + — +
猪霍乱沙门菌
+ + — — +/— — + — +
伤寒沙门菌
+ + — — —/+ — + — —
去氧胆酸钠、酚红指示剂等
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 (血平板)
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 (SS平板)
不产H2S的沙门菌落特征:无色、 半透明、小菌落(MAC平板)
XLD平板:不发酵乳糖的沙门菌志贺菌(红色菌落); 产生硫化氢的沙门菌(黑色菌落); 发酵糖类产酸的大肠杆菌(黄色菌落)
I3 第十五章 动物源性细菌 5.30

病原体:汉塞巴尔通体
血清学鉴定
核酸检测
防治原则
灭鼠灭蚤是切断鼠疫传播环节、消灭鼠疫的根本 措施。
鼠疫菌苗有活菌苗(EV活菌苗)、死菌苗和化学菌 苗三类。接种途径有皮下、皮内、皮上和气雾等, 一般在接种后10~15d产生免疫力,维持约1年。
此外,应加强国境、海关检疫。 治疗:腺鼠疫采用链霉素加磺胺类药物;肺鼠疫和 败血症鼠疫常用链霉素或阿米卡星加四环素治疗。
H2S 含染料培养基中生长
凝集试验
菌种
需试 要验
产 复红(1: 硫堇(1: 抗A 抗M 生 50000) 20000) 因子 因子
牛布鲁 + + +
氏菌
+
羊布鲁 - 不 -
氏菌
定
+
猪布鲁 -
氏菌
+ +/ -
-
-
+
-
+
-
+
+
+
+
抵抗力
生物学性状
本菌抵抗力较强。在土壤、皮毛、肉和乳制品 及水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 但在湿热60℃、20min死亡;直射日光下 20min死亡;3%来苏儿中数分钟死亡。 对常用的抗生素也较敏感。
芽胞杆菌属(Bacillus)
芽胞杆菌属是一大群具有芽胞的革兰阳性杆菌,其 共同特点是绝大多数菌种在有氧条件下形成不大于菌体横 径的芽胞,多有周鞭毛,对营养要求不高,菌体呈长链状 排列,菌落为粗糙型。 本菌属包括: 炭疽芽胞杆菌(B.anthracis):炭疽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其它芽胞杆菌:是实验室和药品生产车间常见的污染菌
一、生物学性状
G-需氧杆菌,个别种有单极鞭毛,为兼性细胞内 寄生。
鼠疫耶尔森菌风险评估报告

鼠疫耶尔森菌风险评估报告一、评估目的与依据为了规范和提高检验科鼠疫耶尔森菌感染的防控和应急能力,使检验科有能力开展鼠疫耶尔森菌核酸检测工作的同时,确保人员、实验室以及样本的生物安全,特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对实验室检测鼠疫耶尔森菌疑似或确诊患者样本的相关实验室活动过程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作为编制作业指导书和日常生物安全管理的依据。
二、感染因子耶尔森菌属大致分11种,为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假结核耶尔森菌(Y.pseudotuberculosi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nterocolitica)及中间耶尔森菌(Y.intermedia)等,前3 种对人类有较强致病性。
疾病信息鼠疫耶尔森菌(Y. pestis),俗称鼠疫杆菌,是鼠疫的病原菌。
鼠疫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人类鼠疫多为疫鼠的跳蚤叮咬而感染,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
直至十九世纪末,鼠疫耶尔森菌才被分离和命名。
此菌引起的是啮齿动物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易酿成大流行,从公元6~19 世纪发生过3 次大流行。
此菌主要累及皮肤和淋巴结,其次为败血症、肺炎、脑膜炎。
我国仅在青海等个别地区有少数散在病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军曾利用鼠疫耶尔森菌制造细菌武器,我国东北地区发生过流行。
世界各地仍有散发病例。
印度、越南、缅甸等少数国家每年有数百散发病例发生。
1994年印度发生了鼠疫的爆发流行,死亡率高达10%~30%。
在美国,统计数据表明,每年约有20 例耶尔森菌感染,其中20%累及肺部。
未治疗病人病情凶险,病程早期进行治疗可大大降低病死率。
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典型形态为革兰阴性短粗杆菌,菌体两端钝圆且浓染,亦易被苯胺染料着色。
大小为0.5~1.0μm×1.0~2.0μm。
动物源性细菌知识

假结核耶氏菌
(Y. pseudotuberculosis)
• 致病性 人类感染多为胃肠炎,肠系 膜淋巴结肉芽肿,回肠末端炎等, 后者的症状与阑尾炎相似,多发生 于5~15岁的学龄儿童,并易发展为 败血症。少数表现为高热、紫癜, 并伴有肝、脾肿大,类似肠伤寒的 症状。并有呈结节性红斑等自身免 疫病症的。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0月 下午5时 55分20 .10.291 7:55Oc tober 29, 2020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0年1 0月29 日星期 四5时55 分35秒 17:55:3 529 October 2020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5时55 分35秒 下午5 时55分1 7:55:35 20.10.2 9
动物源性细菌
动物源性细菌
• 动物源性细菌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 菌,即由一种病原菌同时可引起动 物和人类的某些传染病,称为人畜 (兽)共患病,其中绝大多数是以动物 作为传染源的称为动物源性疾病 (zoonosis)
动物源性细菌
• 布鲁菌 • 鼠疫耶氏菌 • 炭疽芽胞杆菌 • 弗朗西丝菌
布鲁菌属 (Brucella)
预防
• 灭鼠灭蚤是切断鼠疫传播环节,消 灭鼠疫源的根本措施。
• 我国目前应用EV无毒株生产活菌疫 苗,多用皮下、皮内接种或皮上划 痕,免疫力可维持8~10个月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
(Y. enterocolitica)
• 致病物质:耐热肠毒素
• 小肠结肠炎分为四型:①胃肠炎 (或小肠结肠炎)型;②回肠末端 炎、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型; ③结节性红斑与关节炎型(自身免 疫病);④败血症型。
【全面版】鼠疫细菌学检验PPT文档

–鼠疫菌在低温情况下不易死亡。在冰冻 的尸体中可存活5--12个月。
–鼠疫菌对高温相当敏感,在干热160℃ 时仅忍受1分钟,145℃5分钟,但煮沸时 数秒钟即死亡。
–对鼠疫菌常用的消毒剂有升汞、来苏儿、 石碳酸、漂白粉、新洁尔灭、甲醛以及 环氧乙烷等。
• 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一般认为磺胺类药物对鼠疫菌只有抑 制作用,而无杀灭作用。
• 也有认为是由于鼠疫菌具有坚固的荚膜,内含 水份将菌体本质压缩至两端,或者说两端有易 着色的小颗粒,故而呈现两极浓染。
• 鼠疫菌虽有其典型的形态和染色特征, 但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假结核菌、结 肠炎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肠道杆菌也 有类似形态。所以镜检形态仅其中之一。
鼠疫菌的营养需求
• 鼠疫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营养成份, 其中最基本的是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
• 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证实,鼠疫菌在28℃ 生长时必需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甲硫氨酸和 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甘氨酸可作为生
长刺激剂。其氨基氮的含量不能低于 50mg%(75mg%) 还需加入适当的刺激剂。
培养特性
• 鼠疫菌为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在氧气 充足时发育良好,但氧压过高则对其生 长有不利影响。在厌氧环境中亦可生长, 但较缓慢,常出现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