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视频格式规范
电信IPTV终端技术规范范本(doc 76页)

电信IPTV终端技术规范范本(doc 76页)四川电信IPTV终端技术规范2012-4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四川分公司1 适用范围本标准是对中国电信集团《IPTV技术规范(V3.0)》的补充,规定了四川电信IPTV终端的零配置、性能告警、性能监控、远程故障诊断、远程升级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IPTV终端与ITMS的接口开发,为四川电信ITMS管理IPTV 终端接口开放的测试提供依据。
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有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TR-069: CPE WAN Management ProtocolPD-069: TR-069 with Change Text from WT-121TR-106: Data Model Templatefor TR-069-Enabled DevicesPD-128: Interoperability Test Plan for TR-069 Plugfests WT-121: TR-069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SOAP1.1: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SOAP) 1.1SSL3.0: The SSL Protocol, Version 3.0RFC 2616: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 HTTP/1.1RFC 2617: HTTP Authentication: Basic and Digest AccessAuthenticationRFC 2246: The TLS Protocol, Version 1.0Q/CT 2374-2011 IPTV业务系统终端与终端管理平台接口技术要求V3.0Q/CT 2375-2011 标清机顶盒设备技术要求 V3.0Q/CT 2376-2011 高清机顶盒设备技术要求 V3.03 缩略语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NS D 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数字版权管理EPG Electronic Programmer Guide 电子节目单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HTML HypertextMarkup Language 超文本标记语言HTTP Hypertext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IGMP Internet GroupManagement Protocol 互连网组管理协议IP Internet Protocol 网络协议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媒体访问控制层MPEG-4 Moving PictureExp-erts Group 移动图像专家定义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 网络时间协议OSD O n-screen Display 屏幕视控系统O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运营支撑系统PPPoE PPP over Ethernet 基于以太网点对点协议RTCP Real-time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P R 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实时传输协议SIP S 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起始会话协议S/N S ignal/Noise 信噪比SOAP Simple Object四川电信IPTV终端技术规范Access Protocol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SL S ecure Socket Layer 安全套接字层STB S et Top Box 机顶盒TCP T 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Transport Stream TS传输流UDP U 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UPnP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通用即插即用 USB Universal Serial Bus 通用串行总线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四川电信IPTV 终端技术规范4 终端定义IPTV 终端:是指具备网络接入和页面信息浏览、视、音频播放等交互式应用功能,可直接连接电视机音响等播放设备的多媒体终端。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协议传输的电视服务,它利用互联网作为传输媒介,将电视信号通过IP网络传送到用户终端。
IPTV的主要技术包括视频编码、流媒体传输、内容分发和用户接收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IPTV的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
一、视频编码技术视频编码是将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数据的过程。
IPTV使用的视频编码技术主要有H.264和H.265两种。
1. H.264编码技术:H.264是一种高效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能够在保证视频质量的前提下减小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它广泛应用于IPTV中,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视频流。
2. H.265编码技术:H.265是H.264的升级版,也被称为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它在相同视频质量下能够减少50%的数据量,提供更高的压缩效率。
H.265编码技术在IPTV中逐渐得到应用,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视频流。
二、流媒体传输技术流媒体传输是指将视频数据以流的形式传输到用户终端的过程。
IPTV使用的流媒体传输技术主要有HTTP Live Streaming(HLS)和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RTSP)两种。
1. HTTP Live Streaming(HLS):HLS是一种基于HTTP协议的流媒体传输技术,它将视频流分割成小的数据块,并通过HTTP协议传输到用户终端。
HLS具有较好的兼容性,能够适应不同网络环境的传输需求。
2. 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RTSP):RTSP是一种实时流媒体传输协议,它能够提供低延迟的流媒体传输服务。
RTSP在IPTV中常用于直播场景,能够实现实时的视频传输。
三、内容分发技术内容分发是指将视频流从服务器传输到用户终端的过程。
IPTV使用的内容分发技术主要有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和P2P(Peer-to-Peer)两种。
IPTV机顶盒技术规范V2.2_修订版_090622

文件编号:SHDX/ZS/CZ/JG/005/B/2009中国电信上海公司IPTV机顶盒技术规范V2.2(修订版)1目的本规范是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的《IPTV机顶盒技术规范V2.0》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电信上海公司IPTV业务发展的需求以及IPTV运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修订而成的。
本技术规范的增补、修订和解释权归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所有。
如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在此之前的文件与本技术规范有矛盾,按此技术规范执行。
本技术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IPTV终端的应用功能、操作要求、终端管理和接口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本规范供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引入机顶盒终端设备时参照执行。
同时,本规范也为终端厂商进行机顶盒终端设备开发制造提供依据。
3引用文件/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技术要求的引用而构成本技术要求的条文。
在本技术要求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可能推出更新版本,使用本技术要求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3837-2003: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8898-2001: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RFC1889: 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SJ/T10730:电视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TR069:CPE WAN Management ProtocolYD/T 965-1998:电信终端设备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 993-1998: 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4定义/术语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NS 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数字版权管理EPG Electronic Programmer Guide 电子节目单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HTML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超文本标记语言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S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互连网组管理协议IP Internet Protocol 网络协议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媒体访问控制层MPEG-4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移动图像专家组定义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 网络时间协议OSD On-screen Display 屏幕视控系统O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运营支撑系统PPPoE PPP over Ethernet 基于以太网点对点协议RTCP 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实时传输协议RTSP Real-time Transport Streaming Protocol 实时传输流媒体协议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起始会话协议S/N Signal/Noise 信噪比SOAP 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SL 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接字层STB Set Top Box 机顶盒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TFTP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S Transport Stream 传输流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UPnP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通用即插即用USB Universal Serial Bu 通用串行总线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5机顶盒定义IPTV机顶盒终端是指具备网络接入和页面信息浏览、视音频播放等交互式应用功能,可直接连接电视机音响等播放设备的多媒体终端。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是一种通过Internet Protocol(IP)网络传输视频和音频内容的技术。
它允许用户通过互联网接收、播放和点播各种媒体内容,包括电视节目、电影、音乐和其他互动应用。
IPTV的主要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IP网络传输:IPTV使用IP网络传输视频和音频内容,这意味着它可以通过任何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进行访问,例如电视、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IP 网络传输确保了内容的高质量传输和可靠性。
2. 视频编码和压缩:为了在IP网络上传输视频内容,需要对视频进行编码和压缩。
常用的视频编码标准包括H.264和H.265。
这些编码标准可以将视频压缩为较小的文件大小,同时保持高质量的视觉效果。
3. 流媒体传输协议:为了实现实时的视频传输,IPTV使用了一些流媒体传输协议,例如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RTSP)和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
这些协议可以确保视频内容以实时和连续的方式传输到终端用户设备。
4. 数字版权管理:为了保护内容提供商的权益,IPTV系统通常包括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
DRM技术可以对内容进行加密和控制访问,以防止未经授权的复制和分发。
5. 互动应用:IPTV还支持各种互动应用,例如电子节目指南(EPG)、视频点播(VOD)、时移电视(Timeshift TV)和网络录像(NVR)。
这些应用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和观看内容。
针对IPTV的技术挑战,有以下解决方案:1. 带宽优化:IPTV需要大量的带宽来传输高质量的视频内容。
为了优化带宽利用率,可以使用视频压缩技术和流媒体传输协议来减小视频文件的大小,并确保视频内容以高效的方式传输。
2. 网络质量管理:为了提供稳定和高质量的视频传输,需要对网络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
IPTV相关标准

IPTV相关标准摘要IPTV业务目前成为业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全球范围已经建设了许多IPTV业务的商用或试验网络,但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直接以IPTV命名的标准,而IPTV是一个集多种技术的集成业务,必定涉及到与各种技术相关的技术标准。
因此,本文分别介绍了IPTV业务发展现状、相关技术,及IPTV相关的标准化组织和相关的标准。
关键词IPTV 流媒体视频点播视频直播标准DRM1、引言电视业务(TV)是到目前为止最受用户欢迎的远程视频通信业务,到目前为止电视业务基本上还是以广播方式向用户提供单向业务。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业界人士一直致力于研究具有交互性的视频业务。
直到20世纪末期,大规模实现交互式电视业务的方式仍是利用已有的通信网络,用户希望的随时随地获得所希望得到的视频节目一直还是一个梦想。
随着IP网络技术、网络传输带宽、网络接入技术、视频压缩技术、版权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应产品的成熟人们又将实现随时随地获得视频信息的希望寄托于IP网络,并形象地将该类业务称为IPTV业务。
自1999年以来全球各地组建了各种范围内,使用多种视频编码压缩技术、网络接入技术来提供多种基本和扩展业务。
虽然目前全球范围内没有一个直接以IPTV命名的标准。
但IPTV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标准一直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
本文将介绍IPTV相关标准的标准化组织及主要的标准内容。
2、IPTV框架结构及相关技术对于不同的人,IPTV具有不同的含义,业界有希望将IPTV作为Triple-play(三重通信、语音、图像、数据通信)的雏形,也将IPTV业务扩大到VoIP,VOD。
NVOD,MMS,网络游戏。
借助于IPTV 平台可以提供上述几种应用,但IPTV核心的业务与应用依然是VOD以及视频直播。
如图1所示,IPTV业务核心框架主要由内容编码器、VOD服务器、视频管理服务器、接入服务器、骨干网络、运营商中心局(DSLAM)以及用户终端组成。
关于IPTV直播视频编码码率的探索

23MEDIA TECHNOLOGY 媒体技术作者简介:李 佳,湖南电视台播控中心。
随着国务院关于三网融合政策的号召,全国IPTV 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
IPTV 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实行全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统一管理。
目前IPTV 视频编码格式,已经基本统一使用H.264作为基本标准,随着通信运营商的宽带大力发展,视频编码码率也会随着条件的成熟,而逐渐提升。
在同样编码技术下,是不是码率越大,质量越好?什么样的码率性价比最高?如何在线测试视频质量的优劣?按照最初的白皮书对IPTV 直播编码的标准,其中编码只是笼统的规定为主流编码格式,但目前来说,绝大多数IPTV 都使用H.264作为编码标准,就其历史和技术原因,在本篇论述里不做更多阐述。
编码速率模式为CBR,这点和有线电视网VBR 有本质的区别。
对于多频道复用一个频点或一个固定带宽情况下,VBR 或ABR 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IPTV 刚好相反,固定一个带宽跑着一个组播频道,一定是贴近满负荷的最佳利用率为佳。
所以CBR 和VBR 没有哪个好、哪个差的说法,刚好印证了一句话:没有绝对,只有相对的完美匹配。
频道来说,大家一般都才用Mpeg1L2,或AAC,高清有时也会采用杜比AC3或EAC3,这个要根据当地机顶盒的license 是否支持来决定。
采样率都默认使用48KHZ。
声道标清都会选择mono,高清选择stereo 或5.1。
视频编码码率作为本篇论述的点,在该标准虽然有个建议范围,标清:1.5~2.5mbps,而高清1080i :8mbps,720P :6mbps,但没有做出绝对定义。
这个其实也可以理解,应该各地的网络情况不一,而IPTV 本来就是一个视频可以做动态调整的开发式平台。
这对各地的内容提供方来说,即是迷惑的地方,也是可以突破的地方,可以不拘一格,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最佳编码得出最佳图像质量。
现在我们就如何在现有带宽条件下,编码出最好的质量,做些测试工作。
机顶盒网页规范说明

I P T V机顶盒页面规范说明2009年5月目录1、现在IPTV浏览器特性 (2)1.1 基本技术特性 (2)1.2 显示参数 (3)1.3 文字特性 (3)1.4 图片参数 (4)2、现在网页编制注意事项 (4)2.1 内容排列 (4)2.2 颜色使用 (4)2.3 网页文字 (5)2.4 网页图片 (5)2.5 文件名称及目录树 (5)2.6 其他注意事项 (5)1、IPTV浏览器特性1.1基本技术特性1.2显示参数1.3文字特性1.4图片参数2、网页编制注意事项2.0内容排列1.单页内容不宜过多,尽量疏松排列2.内容制作的限制:(1)包含引用的其它文件,一幅页面的总文件大小最好控制在300KB 以内(2)考虑影响机顶盒操作体验因素,如带宽、循环速率等。
与PC 显示网页相比,机顶盒网页应该精炼且文件较小.2.1颜色使用1. 尽量避免大面积的渐变色2. 冷色调优于暖色调,暗色底优于亮色底3. 相邻色块对比不宜过强4. 注意文本颜色和背景颜色搭配,以免造成显示闪烁5. 根据机顶盒实际情况选择文字、背景色调,如果机顶盒链接焦点显示为黄色,那么在选择背景和文字颜色时就应该避免使用黄色系列2.2网页文字1.禁止标点符号等非正式文本为句首2.避免全角、半角混编,在汉字、数字、英文混编时,使用全角输入3.一个文件的大小最好控制在300K 以内2.3网页图片1. 尽量少使用大块图片,单个图片小于200KB2. 使用大图片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整块图片,避免小图琐碎拼凑,图片格式建议选 GIF3. 在使用小图片的情况下:尽量使图片规则排列,表格编排简洁,以免代码繁复4. 网页中的图片个数尽可能减少,共用相同图片2.4文件名称及目录树1.网页和该网页中包含的图片等文件,尽量使用比较接近的命名,例如,如果网页文件名为:index.htm,网页包含的图片可命名为:index.gif、index.jpg、index.png 等2. 文件命名尽量简洁:(1)文件名中不要出现空格(2)禁止使用中文和“&”、“*”、“\”等特殊字符(3)可以使用小写字母、数字、下划线“_”和中划线“-”(4)尽量避免使用大写字母3. 控制文件名长度,最大文件名不宜超过20 字符4. 网页和该网页中包含的图片等文件最好放在同一个目录中5. 根目录最好仅放主页面和关联的文件 , 所有文件总的大小最好小于 60-100kbytes6. 对于网页之间公用的文件, 最好放在最先被打开的页面的同一目录中,也就是如果公用文件在二三级页面都出现,则就放在二级页面所在的目录中7. 目录级数最好控制在5 级以内,尽量不要超过58.总目录数最好不要超过10个9.单个目录的子目录数尽可能控制在5个以内2.5其他注意事项1. 避免使用多重嵌套的复杂框架结构2. 在网页尽量少使用 CSS 定义以兼容多种类型的机顶盒3. 不要在网页中嵌入不存在的图片等文件4. 避免空链接5. 绘制表格尽量精简,不提倡多个表格套用。
IPTV相关标准

IPTV相关标准摘要IPTV业务目前成为业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全球范围已经建设了许多IPTV业务的商用或试验网络,但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直接以IPTV命名的标准,而IPTV是一个集多种技术的集成业务,必定涉及到与各种技术相关的技术标准。
因此,本文分别介绍了IPTV业务发展现状、相关技术,及IPTV相关的标准化组织和相关的标准。
关键词IPTV 流媒体视频点播视频直播标准DRM1、引言电视业务(TV)是到目前为止最受用户欢迎的远程视频通信业务,到目前为止电视业务基本上还是以广播方式向用户提供单向业务。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业界人士一直致力于研究具有交互性的视频业务。
直到20世纪末期,大规模实现交互式电视业务的方式仍是利用已有的通信网络,用户希望的随时随地获得所希望得到的视频节目一直还是一个梦想。
随着IP网络技术、网络传输带宽、网络接入技术、视频压缩技术、版权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应产品的成熟人们又将实现随时随地获得视频信息的希望寄托于IP网络,并形象地将该类业务称为IPTV业务。
自1999年以来全球各地组建了各种范围内,使用多种视频编码压缩技术、网络接入技术来提供多种基本和扩展业务。
虽然目前全球范围内没有一个直接以IPTV命名的标准。
但IPTV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标准一直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
本文将介绍IPTV相关标准的标准化组织及主要的标准内容。
2、IPTV框架结构及相关技术对于不同的人,IPTV具有不同的含义,业界有希望将IPTV作为Triple-play(三重通信、语音、图像、数据通信)的雏形,也将IPTV业务扩大到VoIP,VOD。
NVOD,MMS,网络游戏。
借助于IPTV 平台可以提供上述几种应用,但IPTV核心的业务与应用依然是VOD以及视频直播。
如图1所示,IPTV业务核心框架主要由内容编码器、VOD服务器、视频管理服务器、接入服务器、骨干网络、运营商中心局(DSLAM)以及用户终端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Kbps~384Kbps(一般为96kbps或128kbps)
声道
单声道、多声道,支持立体声
封装
格式
TS
表二:高清节目视频编码参数:视频 Nhomakorabea编码
H.264
编码速率模式
VBR
分辨率及码率
(两种码率和分辨率都必须提供)
1080P;平均码率4M ;峰值8M
720P;平均码率2.3M;峰值4.6M
编码速率范围
64Kbps~2000Kbps
声道
单声道、多声道,支持立体声
视频格式规范
表一:标清节目视频编码参数:
视频
编码
H.264
编码速率模式
CBR
分辨率
PAL:720×576
帧率
PAL:25FPS
编码速率范围
2.3Mbps
亮度空间
4:2:0
编码等级
Main Profile 3.0 3.1 4.0 4.1
音频
编码
MPEG-1 Layer2
MPEG-2 AAC
采样率
44.1KHz/48KHz
帧率
PAL:25FPS
亮度空间
4:2:0
编码等级
High Profile 3.0,3.1,4.0,4.1
Main Profile 3.0,3.1,4.0,4.1
音频
编码
MPEG-1 Layer2
MPEG-4 AAC(5.1声道)
Dolby AC-3 5.1声道
采样率
32KHz、44.1KHz、48K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