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由于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而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经常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校规校纪。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一、班会课设想:由于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而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经常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校规校纪。

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也很淡薄。

由于缺少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伤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所以召开本次主题班会,教育青少年要知法懂法,更要学会用法,争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二、教学目的1、通过看视频、演小品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一些法律常识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内容1、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2、组织各种违法行为的教育案例,增强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法情景剧表演五、课前准备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违法行为的法律知识、交通事故的新闻。

组织学生排演小品、学唱歌曲、挖掘班级才艺展示的学生。

2、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3、制作PPT 课件。

六、教学过程1、通过小品展示学习法律至少得重要性。

2、看交通安全的视频进行法律、安全常识问题抢答,班级学生展示小快板《做个守法的好少年》。

3、联系实际,探讨身边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寻找解决的对策。

4、班级宣誓,争做知法懂法合格中学生。

5、班主任寄语。

6、合唱歌曲。

七、活动过程:(上课)陈: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的课堂很不寻常,来了很多老师,让我们用掌声对到来的老师表示欢迎。

第一篇章知法李: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新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提高青少年的法制安全意识,尤其是对我们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陈:为了加强我班的法制意识,特意把法制教育作为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三、深入探究感受狼与鹿的变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狼是什么样的?(凶残、凶恶、贪婪)鹿又是什么样的?(美丽、活泼、善良)2、从你们的刚刚的表情中看出,大家都恨那贪婪、凶残的狼,而喜欢美丽可爱的鹿。

但是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却惊愕地发现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

(出示)①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②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祸首”是什么意思?3、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狼成了“功臣”,而鹿却成了“祸首”呢?就让我们一起到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寻找答案。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2、指名读:“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出示句子师:“生机勃勃”什么意思?由“生机勃勃”,你想到了哪些景象?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试读,评价,齐读。

3、出示图片。

这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化4、指名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出示句子、图片。

读着这句话,看着这幅图,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一)狼的变化1、是呀,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读读课文,找到原因。

点拨: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为什么要捕杀狼呢?谁能用书中的话回答?指名说。

2、这里说狼对鹿下毒手,进行暗算,想想看,狼会对鹿下怎样的毒手,进行怎样的暗算?和你以前读过的那些故事、材料联系起来。

3、狼对人们喜爱的鹿下毒手,进行暗算,人们会说什么?4、当地居民是怎样捕杀狼的?放声读读第二小节,看看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么?交流:捕杀数量之多情景残忍。

四、对照感悟5、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6、鹿是一起倒下去的吗?一只一只,用了25年。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篇1学习目标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

会写“俱、博”等14个字。

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挂图,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

许多的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

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

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二、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

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b.全班交流。

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练读第2—6段。

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

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

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四、书写生字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

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遵守纪律,做个好学生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纪律,为什么要遵守纪律。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1.2 教学内容:讲解纪律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理解遵守纪律的好处。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纪律的概念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理解遵守纪律的好处。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章:尊重他人,共建和谐校园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和意识。

2.2 教学内容:讲解尊重他人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表现。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共建和谐校园。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尊重他人的概念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表现。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共建和谐校园。

第三章:诚实守信,做个有道德的人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意义。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3.2 教学内容:讲解诚实守信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诚实守信的原则。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诚实守信的概念和意义。

案例分析法: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诚实守信的原则。

第四章:爱护公物,共建美好校园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爱护公物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习惯。

4.2 教学内容:讲解爱护公物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爱护公物的表现。

引导学生爱护公物,共建美好校园。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爱护公物的概念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爱护公物的表现。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爱护公物,共建美好校园。

第五章:遵纪守法,做守法小公民5.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法律与生活的关系3.学会依法维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与生活的关系、依法维权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法律宣传海报,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讲解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规范性文件。

(2)讲解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规范社会行为。

3.法律与生活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哪些方面需要遵守法律?(2)举例说明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如:交通安全、网络安全、消费权益保护等。

4.学会依法维权(1)讲解依法维权的重要性: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懂得依法维权。

(2)教授依法维权的方法:向有关部门投诉、申请法律援助、起诉等。

5.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1)讲解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语文课文中的问题,如:《狼和小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法律作用的作文。

五、课后作业1.深入了解一部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分析其作用。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法律作用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2.举例讲解时,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

3.在课后作业的批改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及时给予反馈。

重难点补充: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是法律呢?生1:法律是不是就是老师的规矩?师:有道理,但更准确的说,法律是国家制定的规则,它规定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六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语句,能够概括文章大意。

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

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品质。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将法律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法律知识宣传海报,引导学生关注法律。

2.课文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师针对重点语句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则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4.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法律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课时1.回顾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文深入学习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如何将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3.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各组汇报表演,教师进行点评。

4.小组讨论教师提供一则新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2.观看一部法制教育宣传片,了解我国法律体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法制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品质。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基本的法制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 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法制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相关课文,如《小白兔与胡萝卜》、《小壁虎借尾巴》等,引导学生从故事中理解法制观念。

2. 通过课后阅读,拓展学生的法制知识,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法制的力量。

3. 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如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制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制知识。

2. 运用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认识法制,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复述课文中的法制观念,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与法制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中的法制观念。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所体现的法制观念的理解。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法制问题。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法制知识,并提出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警察局等法律机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法制工作。

2. 邀请法官、警察等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

3. 开展法制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法制意识。

七、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演绎课文故事,增强对法制观念的理解。

2. 制作手抄报:学生分组制作关于法制的手抄报,提高动手能力。

3. 主题班会: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所学法制知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6篇)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6篇)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导课二、新授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

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生:......(一)提高警惕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1.播放影片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生:......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

(板书:警惕)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a.活动:小组讨论b.指名汇报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三、深入探究感受狼与鹿的变化勃勃。

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4.指名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出示句子、图片。

读着这句话,看着这幅图,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一)狼的变化
1.是呀,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读读课文,找到原因。

点拨: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为什么要捕杀狼呢谁能用书中的话回答指名说。

2.这里说狼对鹿下毒手,进行暗算,想想看,狼会对鹿下怎样的毒手,进行怎样的暗算和你以前读过的那些故事、材料联系起来。

3.狼对人们喜爱的鹿下毒手,进行暗算,人们会说什么
4.当地居民是怎样捕杀狼的放声读读第二小节,看看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么交流:捕杀数量之多情景残忍。

5.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6.鹿是一起倒下去的吗一只一只,用了25年。

谁能再读读这段话,把刚才的悲惨的、凄惨的、血腥的场面读出来,还有那么长的时间,要读好。

(二)鹿的变化
1.狼被杀掉了,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当地居民,你会说什么了呢正如当地居民所想的一样,这一片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自由王国)自由王国还可以说成(自由世界、自由天堂)出示句子
2.鹿没有了狼这一后顾之忧,它们在这一王国里会怎样的自由呢(学生自由表达)
3.教师引导:是呀,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饿了可以……渴了可以……累了可以……困了可以……
教师小结:总之,在这一自由王国里,它们可以自由地散步,可以安心地睡觉,可以毫无约束地生儿育女。

4.于是,鹿的总数一下子就超过了十万只。

出示: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25年前,鹿还只有四千多只,现在一
四、对照感悟下子猛增到十万只,是当年的25倍。

想象一下,这时候你放眼远眺,凯巴伯森林是什么再放眼远眺,你看到的还是什么还是鹿,密密麻麻的鹿呀,让我们看看这个景象吧!(出示图片)
5.凯巴伯森林真的永远成了人们心中鹿的自由王国了吗几年过去了,结果又怎么样呢(出示:可是,……八千只病鹿。


6.默读。

讨论:鹿为什么相继死去
①饿死。

(哪些句子说明它们没有吃不是有一片森林吗怎么被饿死鹿太多了,它们吃了灌木就吃(吃小树)吃了小树又吃(吃嫩枝)吃完了嫩枝甚至去吃(树皮)吃完了树皮还会去吃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时候让你画上凯巴伯森林,森林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师出示句子:“整个森林……蔓延”这个句子里面有一对反义词,哪一组(消退、蔓延)绿色是一点点消退的,还是突然消退的。

师引读:一年过去了,绿色在……枯黄在……十年过去了,绿色在……枯黄在……二十年过去了,整个森林……绿色在……枯黄在……
多么凄凉的景象啊!凯巴伯森林一片悲凉,同学们,鹿相继死去,还有一个什么原因
②病死。

(为什么二十多年前疾病没有在鹿群蔓延)
7.因此,短短的几个冬天,十万只鹿只剩下八千只,而且是病鹿。

此时,如果让你在这幅画面上画上这八千只病鹿,这些鹿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8.多么悲凉的画面!你能通过朗读表达这份悲凉吗(指导朗读。


1.在这份悲凉中,鹿怎能不回忆起昔日“与狼共处”的生活呢!(出示并齐读第一自然段。


2.男女生分别读昔日的凯巴伯森林与今天的凯巴伯森林。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感受到了凯巴伯森林的生机和它的灾难、悲惨,面对着现在狼被除,鹿也惨败,森林也枯黄的景象,当地居民又会说什么呢
3.为什么狼反而成为了森林和鹿群的“功臣”为什么鹿又成为了破坏森林和毁灭自己的“祸首”你能不能用“因为……所以……”来回答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4.同学们,鹿想当这个“祸首“吗真正的“祸首”是谁老师从网上的资料中了解到大量捕杀狼这一政策是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制定的。

罗斯福当初做出决定,本意是想保护鹿,但事与愿违,结果痛心不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