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年鉴2018台湾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中国社会办医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社会办医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历经多年发展,我国社会办医已成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社会办医对促进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医疗卫生人才的有序流动、服务效率和医疗质量的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允许、鼓励、支持社会办医的存在和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加强的,尤其是新医改之后各类明确社会办医发展的政策文件集中出台,中国社会办医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社会办医发展至今,数量和质量明显不匹配,整体发展不均衡,诊疗能力、服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短板。
为推进社会办医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伟大蓝图,对社会办医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积极引导社会办医由数量向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本报告通过统计年鉴等宏观数据、问卷调查反馈数据和典型案例调研结果系统分析了社会办医的发展现状,梳理了目前社会办医领域存在的共性和难点问题,研究问题成因及解决办法,力求进一步明确社会办医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定位,为构建我国社会办医产权多元化、服务多样化、管理科学化的发展方向提供思路和依据。
一社会办医发展现状(一)民营医院数量2019年底,我国共有34354家医院,其中民营医院22424家,占全国医院的65.3%。
2016~2019年,我国民营医院增加了5992家,机构数量占比由56.4%上升到65.3%,相反公立医院的数量却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2016~2019年累计减少778家(见图1)。
图1 2016~2019年我国医院数量统计(二)床位数量2019年底,我国民营医院病床共有189.1万张,占全国医院病床数的27.5%。
随着国家对社会资本办医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民营医院病床数量的增长速度有明显提升,2016~2019年,民营医院床位数累计增加了65.7万张,床位数占比由21.7%上升到27.5%,增长数量超过了公立医院,同期公立医院床位数增加了52.04万张(见图2)。
经济发展进程中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经济发展进程中带来新的健康问题1、工业化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现有各类企业85.7万家,从业人数440.9万人,其中乡、镇企业85.4万家,从业人数335.4万人。
许多乡镇企业设备陈旧,操作方式原始,厂房简陋,尘毒浓度大,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缺乏,工人自我防护意识差,因此,职业病、职业中毒和工伤事故屡有发生。
工业环境污染导致非职业人群患职业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2、环境污染。
工业化、城市化和生态破坏引起环境、空气、水源和动植物食品受到污染,带来高发病率和过早死亡的负担,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增加卫生保健成本。
3、城镇化进程加快。
第五次人口普查情况表明,2000年我区城镇人口达1263.95万人,占普查登记人口的28.15%。
与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分别提高16.32%和13.05个百分点。
1982年至1990年间,城镇人口比重每年增加2.04个百分点,1990年至2000年,平均每年增加1.31个百分点。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入城市,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较差,增加了城市人口拥挤和加重周边环境的恶化。
同时由于县改市、乡改镇,部分农村人口相对集中转为城镇人口,从农村家庭经济到以市场为主导的工业经济的快速转变,也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4、流动人口。
据有关资料,1995-2000年我区区内流动(暂住)人口年均83万,流动人口是一个特殊的易感人群,容易感染上多种疾病,并造成流行。
而且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成为疾病预防控制的难点和盲点。
补偿机制不健全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以经济的发展作为基础和支撑。
卫生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为卫生事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卫生投入的绝对值逐年增加,1995年政府对卫生事业拨款额为4.89亿元,2000年为6.59亿元,增长34.76%,推动了我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但广西是一个后发展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未能满足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台湾地区公部门社会工作人员进用制度及其启示

可分为三类:临床社会工作、服务规划与社会
务年资可并入休假年资。第三轨是政府约雇社
工作行政,前者对应直接服务,后两者属于间
工,即地方政府依据 《“行政院”暨所属机关
接服务。
约雇人员雇用办法》 采取契约雇用的社会工作
1. 临床社会工作。建立公职社会工作师制
员。约雇社工的人事进用只需机关首长同意即
度的初衷即是希望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体制
纳编社工员 (督导)
图 1 台湾公部门社会工作人员进用轨道
2017 年,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最迅速的广东
作人员进用方式,如何让专业社会工作进入到
省开始做出新探索,推动实施“双百计划”,以
体制内发挥作用?以及政府行政体系如何接纳
政府雇员的形式聘用专业社工开展服务,鼓励
专业社会工作?在购买项目社工之外还有其他
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可以避免“外行领导内
大?在不同时期,进用和配置社工人力的做法
行”,造成福利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新管理主
不同,但参考的依据和标准日趋科学严谨,具
义思潮影响下,这类角色的重要性不断被强
体做法如表 1 所示。
化,社会工作专业性似乎被管理所替代,也引
发社会工作去专业化的隐忧。
在上述配置标准之下,不同时期进用社工
意使用“实践智慧”为案主谋福利,社会福利
接服务案主。在此过程中,公职社会工作师扮
行政的角色则更有专业价值。
演的具体角色可能包括项目规划者、项目管理
者、项目督导者及项目评估者。这类角色的重
(三) 公部门社会工作人员配置方式与规模
要性毋庸置疑,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士规划和管
台湾公部门进用社会工作人员的规模有多
公部门中的社会工作者具有多重角色,其职务
我国医疗机构床位数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研究

我国医疗机构床位数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研究我国医疗机构床位数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研究摘要:通过对我国现有医疗机构所拥有的病床位数的研究,了解当前医疗机构病床配置现状,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尤其是病床位数做参考。
关键词:医疗机构床位数现状研究医疗机构病床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规模、等级和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制定医院病床配置标准需要依据居民的住院需求、人口规模与结构、疾病谱、标准病床工作日、住院天数等指标。
医疗机构病床配置不合理将会导致卫生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利用率低等问题。
本文主要依靠对《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的床位数数据进行分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线索。
1、床位数的配置现状医疗机构床位数现状主要从床位逐年变化情况、床位数的机构分布、各级医院床位使用效率、每千人口医疗卫生床位数、各地区分科床位数这5个方面来分析。
1.1床位数的逐年变化床位数是指年底固定实有床位(非编制床位),包括正规床、简易床、监护床、正在消毒和修理床位、因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床位,不包括产科新生儿床、接产室待产床、库存床、观察床、临时加床和病人家属陪侍床。
①我国医疗机构床位数建国初为11.91万张(其中医院9.71万张),到改革开放的1989年,达到218.44万张(其中医院119.48万张),是建国初的18.24倍(医院为12.31倍),到了2010年,床位数增加到478.68万张(其中医院338.74万张),是1950年的40.19倍。
人口总数由1950年的57482万增长到2010年的133972万,是1950年的2.33倍。
从总体上看,在这60年的时间里,病床位数增长迅速,其速度远大于人口总数的增长,病床数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的17.25倍。
表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②年份合计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机构总人口数(万人)1950 11.91 9.71 57482 1960 97.68 59.14 66207 1970 126.15 70.5 82992 1980 218.44 119.58 98705 1990 292.54 186.89 114333 2000 317.7 216.67 76.65 11.86 12.52 126743 2010 478.68 338.74 119.22 16.45 4.26 1339721.2床位数的机构分布按照卫生机构床位数机构分布来说,床位主要绝大多数集中在医院,占总床位数的70.76%,其他机构依次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24.9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3.44%,其他机构为0.89%。
六、调查人口住院情况分析

六、调查人口住院情况分析分析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程度,了解住院服务需要和需求量是确定医疗机构布局和病床发展规划,制订相应的卫生人力计划的依据。
衡量和评价住院服务及其利用的指标有每千人口住院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原因构成、住院者住院机构和科别构成、住院病人手术情况、住院者疾病分类和影响住院的因素。
分析住院者的同时,还要分析应该住院而未住院情况以及未能住院的原因等。
(一)调查地区住院率和住院情况1、住院人次与住院率本次调查人口中,调查前一年共计住院7647人次,总住院率为35.4‰。
其中:男性住院率为32.6‰、女性住院率为38.3‰,女性住院率高于男性。
城市人口住院率为48.3‰, 农村人口住院率为27.9‰。
各种类型城市和农村人口住院率分别为:大城市50.7‰、中城市53.7‰、小城市40.9‰、一类农村34.8‰、二类农村28.9‰、三类农村29.1‰、四类农村34.0‰。
在不同人口规模城市中,中型城市住院率最高,其次是大城市,小城市最低,比中型城市低24%。
各类农村地区,一类和四类农村地区的住院率高于二类和三类地区。
表2-6-1: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城乡和不同类型地区居民住院人次数和住院率城乡城市农村大中小一类二类三类四类调查项目合计合计合计城市城市城市农村农村农村农村1993年住院率(‰) 35.6 50.4 30.6 49.0 50.9 51.2 32.8 29.6 28.8 33.0 1998年调查人数216101 54549 161552 20775 15581 18193 36136 47785 53815 23816 1998年住院人次数7647 2634 5013 1054 836 744 1258 1382 1564 809 1998年住院率(‰) 35.39 48.29 31.03 50.73 53.66 40.89 34.81 28.92 29.06 33.97 其中:男性(‰) 32.58 47.10 27.89 48.71 52.65 40.65 29.23 27.28 26.92 29.27 女性(‰) 38.28 49.35 34.36 52.47 54.65 41.07 40.67 30.68 31.31 38.98与1993年调查的结果相比,总的住院率变化不大。
中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现状及配置公平性

中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现状及配置公平性摘要:运用基尼系数评价中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配置公平性。
研究发现,中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较好,按地理分布的公平性较差,部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配置公平性变差。
建议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公共卫生投入,重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按地理分布的公平性,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校医学生去经济落后地区工作。
关键词: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配置公平性;中国;《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配置情况影响着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是公共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
目前,中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的相关研究多以不同地区的各类机构人员的现状分析为主,较少涉及中国整体公共卫生人员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以《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为数据来源,对比分析2015年和2018年中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学历、职称、年龄、工作年限),同时按照人口和地理面积对2018年人员进行配置公平性分析,为全面了解中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的基本情况提供基础依据。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是指向辖区内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并承担相应管理工作的机构。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解中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配置公平性,本研究运用基尼系数评价2015~2018年中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按人口和地理分布的配置公平性,以期为优化中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本研究人口和地理面积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资料来源于中国《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使用的数据包括中国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管理人员数等资料;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卫生部门主管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台湾人口素质述评

道德 危 机对人 口 素质 的影 响。
台湾 人 口 身体 素质
一、 战后 合淹人 口 身休 素质 的变化
`
自1 9 4 5年台 湾光复 之 后 , 随着 社会 经济 的发展 , 物质生 活 的改善 , 医疗保 健 的进源自 , 人女72 . 7 6岁
1 97 5
男 后8 . 27 岁
女 73 . 42 岁
1 97 6
男 6 8 .7 0岁
女
7
。
5
59岁
1 97 7
男 6 8。 6 9岁
女 73 . 85岁
,
.
19 78
男6 沉1 5 岁
女74
.
32
岁
1 981
男6 9. 60岁
女7 4 。 4 8 岁
一
从统计 数字看 ,
19 51 年 ~ 1习8 0 年 的活 叮年 间 ,
襄1
一 1 , 6 4一 1. 8。 年合 掩 a1 岁学 生 平 均 身高、 休盆 与脚幽
誉百令
叫扭介
r
州薰嚣 区甭障一…飞蒸万{丽圆万
平均 身高 ( C m ) 平均 体重 ( K g ) 平均 脚围 ( C m )
155 . 50 41。 95
i 弘 。 42
。
43 84
76。 30
159一 8
民 的健 康 与生命力 有所 增强 。 (一 ) 儿童 与青少 年生 长发育 水平 有提 高。
据 1 9 6 4年至 1 9 8 0年对 台湾 中小 学学生 的随 机抽样 调查 ,
6 岁至 18 岁 男女学 生平均 身 高与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主要指标解释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主要指标解释一、医疗卫生机构简要说明医疗卫生机构分类1、机构类别: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四类。
2、登记注册类型:分为公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登记注册类型为国有和集团办的医疗卫生机构;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疗卫生机构。
3、按主办单位分为政府办、社会办和私人办。
政府办包括卫生健康(原卫生计生)、教育、民政、公安、司法等行政部门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办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办的医疗卫生机构。
4、按分类管理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
5、按城乡分,城市包括直辖市区和地级市辖区,农村包括县及县级市,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计入农村。
按市县分,市包括直辖市区、地级市区和县级市,县包括自治县和旗。
主要指标解释医疗卫生机构:指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服务或从事医学在职培训等工作的单位。
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中医医院:指中医(结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公立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的医院。
民营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以为的医院,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