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老艺人
景德镇陶瓷大师详细资料

景德镇陶瓷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王锡良,原籍安徽省黟县,1922年2月生于景德镇。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美术大师。
12岁辍学随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学绘瓷画。
1952年进入景德镇美术合作社,2年后转入景德镇工艺社,随后进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研究。
王锡良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为景德镇市首位获此殊荣者。
1987年被评定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2010年被大瓷网&大陶网艺术家数据库收录为陶瓷名家、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院长。
是第一批授誉(1979年8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品:《黄山四千仞》粉彩瓷板画,于2009年景德镇秋季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成交价782万元人民币。
2、秦锡麟,江西南昌人,1942年5月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64 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原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陶艺》和《陶瓷学报》杂志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评委、中国陶瓷艺术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陶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文化艺术联合会副主席、景德镇市文化艺术联合会名誉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会员、韩国京畿大学名誉博士、芬兰赫尔辛基设计艺术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职。
是第二批授誉(1988年4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芦荡竞翔》,估计价值600多万元人民币。
3、张松茂,江西鄱阳人,1934年1月出生于景德镇。
擅长陶瓷粉彩人物、山水、鸟画、雪景,是我国陶瓷美术界的全能画师。
张景祜与景德镇瓷雕的情缘一一陶兆清董宏刘陶

76张景祜,字培承(1892.7-1967年),“泥人张”彩塑艺术第三代代表人物,“‘泥人张’彩塑北京支”开创者。
张景祜先生于9岁时随同祖父张明山、父亲张华堂和伯父张玉亭学习彩塑艺术。
1950年,张景祜应徐悲鸿邀请调到北京,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泥人张”艺术研究室进行研究、创作和教学、传承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雕塑和工艺美术人才,形成了“泥人张”彩塑艺术的北京支脉。
张景祜先生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1954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张景祜,赞扬他的代表作品《惜春作画》“是艺术精品”。
在艺术实践中,他广泛吸收民间泥塑传统技艺,作品题材多以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和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神话故事、古典名著和风俗人情为主,将时代精神和生活实践融入到了传统题材中。
他一生创作的作品达万余件,形成了造型严谨、色彩鲜明、人物生动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有《黛玉》、《惜春作画》、《将相和》和《泼水节》等一批优秀作品。
新中国五十年代,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在周恩来拯救民间文化遗产的号召下,受周恩来总理指派和景德镇的邀请,张景祜先生于1956年5月24日来景德镇参观访问和进行创作活动,他在陶瓷研究所、市联社等单位负责人及陶瓷艺人的陪同下参观了陶研所、陶瓷馆、美术合作社、工艺试验瓷厂、第四工艺社等单位,受到我市广张景祜与景德镇瓷雕的情缘陶兆清1 董 宏2 刘 陶3(1.景德镇第一中学;2.杭州宏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3.景德镇陶瓷大学)Zhang Jinghu's Anecdote with Jingdezhen Porcelain Carvings收稿日期:2021-10-26摘要:本文通过查找、梳理早期一些有关“泥人张”第三代传人张景祜50年代来景德镇创作瓷雕的历史背景、传承技艺、创作过程、创作品种情况的图文史料,以发掘、弘扬和提升新中国初期张景祜瓷雕历史、文化、学术研究和艺术欣赏等诸多价值。
景德镇的观后感

景德镇的观后感景德镇的观后感篇一今天妈妈说:“明天爸爸妈妈带你去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玩。
”我非常高兴,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起来床出发了。
景德镇古窑民谷博览区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来到了景德镇古窑民谷博览区门口,远远就看见树立的巨大的牌子。
门口的各种装饰都是用瓷器制作的,十分特别。
我们顺着路线往前走,先来到了明代葫芦窑,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巨大葫芦立在中间,里面有一个窑洞,据说是古代烧制瓷器的地方。
走出窑洞,就来到了1号作坊。
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白色瓷坯。
瓷坯各式各样,最多的是碗。
还有许多做瓷器的老艺人跟我们讲解手工制作瓷器的过程。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老艺人从小学徒,凭几十年某一项专门劳动的累,练成了各种制瓷的绝活:拉坯、印坯、利坯、绘画、施釉等等。
每一件瓷器都是经过若干道工序而制成的,其中的繁杂是不可想像的。
老艺人人们制成的瓷器,一件件的排列着,各式各样,精美异常,看得我眼花缭乱。
妈妈让我小心点,不能乱摸乱碰。
瓷器可都是易碎品。
里面还有龙缸窑、清代镇窑、宋代龙窑、元代馒头窑。
每个都别有特色。
今天的游玩我收获很大,看到制陶的艺人不断反复地认真地做着每一道工序,认真专注地为每一件瓷器绘画,让每件瓷器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我今后也是做事认真专注,努力把每件事情做好。
景德镇的观后感篇二昨晚我们到景德镇时下着滂沱大雨,没能好好地目睹瓷都的风彩。
今天,爸爸特意带着我和妈妈参观一下瓷都。
一进笔直宽广的瓷都大道,你会便惊讶地发现,路两旁的路灯柱竟然是瓷器做的,花花俏俏,各具特色!有的画着一条条威风凛凛的飞龙,有的画着淡雅的荷花,荷花中间,还嬉游着一条条活泼可爱的小金鱼,有的则画着一幅幅清秀的山水画……这最景观,恐怕你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难以看到!都说景德镇的瓷器很有特点,“白如玉、声如磬、薄如纸、明如镜。
”分类也很多,如青花瓷,颜色釉瓷,粉彩瓷,玲珑瓷等等。
爸爸为了让我见识一下,便带我去了瓷都广场,这里商铺临立,车来人往。
占年福

占年福,字福全老人。
1952年生于江西景德镇,自幼爱好陶瓷绘画和颜色釉研究。
1968年在艺术瓷厂跟随老艺人邹甫仁老师学习花面设计和陶瓷绘画,随后进入艺术瓷厂美研室从事陶瓷创作16年。
1982年景德镇成立古窑瓷厂需选调各方面人材组建,继又被调入古窑瓷厂美研室,后成为美研室主要负责人。
其所绘作品《花好月圆》于1990年荣获(瓷都景德镇杯)国际陶瓷大赛二等奖,《春色满园》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源远流长》被新加坡老板收藏。
擅长颜色釉,花鸟,山水等。
所侩作品结构布局大气,巧妙,色彩丰富多变,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其多个作品被行内专家评估为最有收藏价值的珍品。
来源:人民艺术网。
吴寿祺醴陵瓷业艺术界的一代宗师

吴寿祺醴陵瓷业艺术界的一代宗师吴寿祺(1886—1975年),又名官翰,男,本市八步桥乡人。
八岁入私垫读书六年。
十四岁到舅父药店学徒三载。
十七岁投师学艺,制做日用粗瓷,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考入设在醴陵姜湾的湖南官立瓷业学堂艺徒班学习陶画。
同年十一月毕业,被分配到湖南瓷业公司工作,从事釉下彩绘七年。
在书画名师张晓耕和彭筱琴的指导下,他和傅道会、游先理等同学一道,积极参与釉下五彩瓷器的研制及其批量生产。
因易以新法,出口精良,尤以所饰釉下五彩画面,色彩晶莹,绚丽夺目,突破了传统青花装饰之技艺水平,先后赴赛武汉、南京,均获一等金奖,为醴陵瓷器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良好声誉作出了贡献。
民国二年(1913),湖南瓷业公司因亏累甚巨而精简人员。
寿祺受聘到普利瓷厂工作,仍从事釉下彩绘。
民国三年(1914)五月,醴陵大水,普利瓷厂受灾倒闭,由同行介绍到湖南瓷业公司设在长沙鱼塘街的承销处,彩绘釉上花瓷近五年。
民国七年(1918年),北兵犯湘,湖南瓷业公司惨遭捣毁,长沙承销处亦受其害而被停业。
寿祺失业在家务农年余。
民国九年(1920年),醴陵瓷业复苏,受聘在湖南模范窑业工场,继续从事釉下彩绘。
民国十七年(1928),醴陵瓷业生产衰敝已极,寿棋再次失业。
后经友人举荐,到南京中央陶瓷试验场工作,从事陶瓷彩绘八年。
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内时局变化,陶瓷市场萧条,寿棋被解雇返醴,在家耕田种土。
民国三十二年(1943),醴陵瓷业生产又兴盛一时,县里教育界名人阳兆鹏老师为培育制瓷人才,在县城东门外三刀石创办渌江职业学校,寿祺应聘为美术教员,讲授陶瓷彩绘工艺。
次年日本侵略军犯醴,学校停办,寿棋又回乡务农。
民国三十四年(1945)下期,日本投降,国土光复,寿棋重返渌江职业学校,执教一期。
后因办学经费困难,学校规模缩小而被解聘,回家从事农业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醴陵瓷业生产蒸蒸日上。
1955年,醴陵陶瓷研究所成立,为恢复失传二十余年的釉下五彩瓷器生产,经过林家湖多次寻访,才找到年近古稀的吴老,旋即聘请到研究所任彩绘技师,传授技艺。
景德镇市旅游景点介绍

景德镇市旅游景点介绍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瓷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景德镇属江西省直辖市,位于江西东北部,毗邻浙、皖,下辖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全市土地面积524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49.92万人。
景德镇旅游资源:景德镇市的风景名胜和景观众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村、徽派建筑群、古戏台;有号称中国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县衙;有以三闾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筑三闾庙;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战时藏身的红塔和瑶里的仰贤台、洪源仙境、太阳岛、月亮湖、阳府寺、历居山、翠屏湖等。
景德镇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就在浮梁县瑶里镇,红十军的诞生地在乐平市众埠镇。
1997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等单位推介为97年中国旅游年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景德镇旅游美食:景德镇四大小吃:油炸馄饨,冷粉, 饺子耙,碱水耙景德镇旅游购物:景德镇花瓶和瓷板画作为收藏品的比较多。
车一鸣大师的瓷板画及景德镇民间老艺人胡春根的青花浑水花瓶都是收藏家们的热品。
景德镇除了瓷器还有其他的特产,如鹅湖大米,绍洪老酒,乐平狗肉,景德板鸡等景德镇旅游交通:皖赣线上的列车均经停景德镇站。
上海方向的游客可乘558次列车直达;北京/福州方向的游客可乘45/46次列车直达;广州方向的游客可乘525次列车到鹰潭,转乘汽车前往。
从婺源到景德镇也非常方便,有班车可达。
而且有很多人去婺源本来就是取道景德镇的。
瑶里山村位于景德镇市东北61公里处。
这里群山环抱, 原始森林郁郁幽深,小桥流水,禽鸟啼鸣,飞瀑流泉,村镇大量清代名居,商店,街道,路面,保存完好,古色古香,古风醉人。
瑶里历史上是景德镇制瓷原料的产地之一,又是皖,浙, 赣边境大米,木柴 ,茶叶,茶油的集散地,还是景德镇通往浙江,安徽的古道。
江振发简介

江振发简介
1952年生于江西景德镇。
1972年进入景德镇艺术瓷厂工作学徒,后逐渐对我国传统制瓷工艺和陶瓷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师从本厂老艺人xxx、工艺美术大师xxx等学习陶瓷历史知识、文物知识和文物鉴定、保护知识。
1988年开始专业从事古陶瓷研究和精品收藏。
年轻时,凭着对陶瓷古玩的热爱,遍访景德镇各条里弄小巷,查访散落民间的陶瓷古玩,同时也结交了诸多陶瓷艺术家。
通过二十多年深入民间的实战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练就了一双鉴定陶瓷古玩的火眼,曾多次受人聘请赴港澳台多地鉴别陶瓷古玩,见多识广。
经过多年历练与不断学习新兴信息技术,现在不仅能熟练掌握传统的鉴定方法,而且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具有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鉴赏力,具备严谨而又明晰的判断力,诚信、公平的品德,以及很强的职业操守,在景德镇民间陶瓷界具有极高的声望与知名度。
现为中国xxxxxxx会员、xxxxxxx会员……….。
千年瓷都景德镇焕发新意

69这是一座在中国乃至世界版图上都独一无二的城市——景德镇,千年瓷都。
因瓷而生、因瓷而兴,泥与火的交融创造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成就了一个城市依靠单一手工业支撑千年的奇迹。
今天,古老的景德镇正以独特的方式焕发新意:老瓷厂变身创意街区,一个个文化艺术新地标接连涌现,3万多名来自各地的“景漂”在这里聚集……在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进程中,这座手工艺之都越来越体现出多元的气息。
有传承,也有创新;是开放,也是包容。
秉持对瓷的匠心、延续千年文脉,景德镇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里也守护好这座城市的根与魂。
坚守,呵护城市的“烟火气”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1000余年前,宋真宗以年号“景德”赐名,延续至今。
今天,穿越千年历史,瓷——仍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标识。
漫步于街头巷陌,“三洲四码头、四山八坞、九条半街、十八条巷、一百零八条里弄”,一处处文化遗存讲述着瓷都变迁故事;抟泥成器、范土为窑、瓷上作画……步入明清窑作营造技艺长廊,手工制瓷技艺在这里“活态”传承。
廊下,56岁的孙立新手持画笔,寥寥数笔,在素坯上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婴戏图。
曾祖父拉坯,祖父配料,父亲将毕生画青花手艺传给了孙立新。
13岁开始学艺,他43年来与瓷为伴。
“瓷都要有瓷匠的坚守,代代相传才能薪火不断。
”一大批能工巧匠、完备的产业链、一个个历史文化园区……因为坚守,在现代工业大发展的今天,景德镇仍保留着最完整的手工制瓷技艺体系和古瓷都独有的魅力。
划定保护区,将散布全城的150多处老窑址、108条老街区等文化遗存列为“一号工程”进行抢救式保护修缮;成立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用现代技术解析古代陶瓷文明的发展和变迁;老城保护再现千年古镇风韵,新城建设展现国际瓷都魅力……城市规划和布局中始终守护着“瓷”的根基。
“瓷都就像一棵古树,总会在厚重的泥土里不断滋养出新枝。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翁彦俊说,历史与文化的涵养赋予了这座城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要不遗余力保护传承,为后代留下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回忆、可讲述”的景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