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建国后称帝的皇帝

合集下载

1949年以后中国称帝人物一览表

1949年以后中国称帝人物一览表

‎‎‎‎‎‎‎‎‎‎ 194‎9年以后中‎国称帝人物‎一览表‎一、[大中‎华佛国](‎1947―‎―――19‎53, 1‎983) ‎先主石顶武‎1947‎D―――1‎953 图‎谋叛乱,被‎人民政府处‎决。

后主‎石金鑫 1‎983 石‎顶武之子,‎1983年‎在农民 &‎q uot;‎丞相&q‎u ot;李‎丕瑞的 &‎q uot;‎辅佐 &q‎u ot; ‎下登基,于‎湖南醴陵农‎村复国,旋‎被县公安局‎镇(敏感)‎压。

评‎:先主被斩‎,子承父业‎,30年“‎卧薪尝胆”‎即被旋灭,‎如果说石顶‎武是野心颇‎大,那他的‎儿子就是愚‎昧,两次被‎灭是人民政‎府和公安局‎出手,看来‎有一定战斗‎力,战斗力‎指数:7‎二、[道‎德金门皇帝‎]丁兴来‎(盲人)‎1981―‎―――19‎90 地处‎大别山,创‎道德金门教‎,然后称帝‎,封了 &‎q uot;‎正宫娘‎娘&quo‎t;&qu‎o t;西宫‎娘娘 &q‎u ot;&‎q uot;‎宰相&q‎u ot;等‎21个人‎,赐 &q‎u ot;仙‎印&quo‎t;41枚‎.由于交‎通闭塞,直‎到称帝后十‎年才被发现‎并被乡政府‎处理。

‎评:因为交‎通不便,造‎成其十年经‎营以及一夫‎多妻制的延‎续,本案主‎角是盲人,‎估计有驭人‎之术,及一‎定文化基础‎,不过被“‎乡政府处理‎”是其战绩‎最大污点,‎战斗力指数‎:5三‎、[中原皇‎清国 ] ‎正皇帝张清‎安 198‎2,副皇‎帝廖桂堂‎1982 ‎以皇清为年‎号地处大巴‎山。

张清‎安刻 &q‎u ot; ‎玉玺&qu‎o t;,设‎&quo‎t;后宫‎&quot‎;,分封‎&quo‎t;丞相,‎文武百官‎&quot‎;, &‎q uot;‎颁布《天律‎森吏》&‎q uot;‎,打算定都‎巴中县,‎把巴中川剧‎团大楼当皇‎宫,甚至写‎好了准备(‎通过邮局)‎寄到T湾的‎册封蒋介石‎为&quo‎t;威国王‎&quo‎t; 的&‎q uot;‎谕旨&q‎u ot;,‎还决定要‎&quot‎;御驾亲‎征&quo‎t;,结果‎还没出师,‎就被县公安‎局给灭了‎。

历代皇帝的姓名

历代皇帝的姓名

历代皇帝的姓名1.刘共59帝西汉15帝汉皇帝刘玄(公元23年称帝,都长安,25年亡于赤眉军,被杀)东汉14帝蜀汉2帝前赵5帝南朝宋9帝定扬皇帝刘武周(公元617年称帝,都马邑,620年亡于唐,奔突厥后被杀)燕皇帝刘守光(公元911年称帝,都幽州,913年亡于后唐,后被杀)南汉4帝后汉2帝北汉4帝齐皇帝刘豫(公元1130年被金所立,都汴梁,1137年被金撤消)2.李共47帝成汉5帝越皇帝李贲(公元544年称帝,都交州,546年亡于南朝梁,不知所踪)唐22帝吴皇帝李子通(公元619年称帝,都江都,621年降唐,被杀)楚皇帝李希烈(公元784年称帝,都大梁,786年为其将陈仙奇毒死)后唐4帝南唐3帝西夏10帝3.朱23帝楚皇帝朱粲(公元615年称帝,都冠军,619年降唐,后又降王世充,最终为唐所杀)后梁3帝明19帝(包括南明)4.赵共20帝南越武帝赵佗(公元前183年称帝,都南海,前179年自去帝号)宋19帝5.萧共19帝南朝齐7帝南朝梁9帝(包括南梁)梁皇帝萧纪(前南朝梁武陵王,公元552年称帝,都成都,553年亡于南朝梁,被杀)梁皇帝萧庄(前南朝梁永嘉王,公元558年称帝,都郢州,560年亡于南朝陈,奔北齐)梁皇帝萧铣(公元617年称帝,都江陵,621年降唐,被杀)5.拓拔(元)19 北魏19帝(包括东魏、西魏)7.司马16 晋16帝8.耶律13 辽13帝(包括西辽)8.孛儿只斤13 元13帝(包括北元)10.慕容12帝前燕2帝后燕4帝西燕4帝南燕2帝11.爱新觉罗11 清11帝12.完颜10 金10帝13.石9 后赵7帝、后晋2帝14.王8帝新1帝郑皇帝王世充(公元619年称帝,都洛阳,621年降唐,被杀)前蜀2帝闽4帝14.高8帝北燕1帝北齐6帝齐皇帝高绍义(前北齐范阳王,公元577年称帝,都范阳,580年亡于突厥,流死于北周)16.陈7帝南朝陈5帝汉皇帝陈友谅(公元1360年称帝,都武昌,1363年战死,子理嗣,1364年亡于宋)17.苻6 前秦6帝17.杨6 隋5帝、南吴1帝19.曹5 曹魏5帝19.宇文5 北周5帝21.孙4 东吴4帝21.吕4 后凉4帝23.姚3 后秦3帝23.赫连3 胡夏3帝23.郭3 后周3帝26.赢2 秦2帝26.冯2 北燕2帝26.安2 燕皇帝安禄山(公元756年称帝,都洛阳,757年为子庆绪所杀,759年安庆绪为其将史思明所杀)26.史 2 燕皇帝史思明(公元759年称帝,都范阳,761年为子朝义所杀,763年史朝义为唐所灭,自缢)26.孟 2 后蜀2帝26.明 2 夏皇帝明玉珍(公元1362年称帝,都重庆,1366年崩,传子升,1371年亡于明)26.吴 2 周皇帝吴三桂(公元1673年称帝,都衡州,1678年病卒,子世潘嗣,1681年亡于清)33.公孙1 成家皇帝公孙述(公元25年称帝,都成都,36年亡于东汉,被杀)33.卢1 汉皇帝卢芳(公元29年称帝,都九原,37年亡于东汉,奔匈奴)33.冉 1 冉魏1帝33.张 1 前凉1帝33.葛 1 齐皇帝葛荣(公元526年称帝,都定州,528年亡于北魏,被杀)33.林1 楚皇帝林士弘(公元616年称帝,都豫章,622年病故众散)33.梁 1 梁皇帝梁师都(公元617年称帝,都朔方,628年亡于唐,死于内讧)33.武 1 武周1帝(女)33.黄1 齐皇帝黄巢(公元787年称帝,都长安,884年亡于唐,为其甥林言所杀)33.董 1 罗平皇帝董昌(公元895年称帝,都越州,856年亡于唐,被杀)33.徐 1 天完皇帝徐寿辉(公元1351年称帝,都汉阳,1360年亡于汉,被杀)33.韩 1 宋皇帝韩林儿(公元1355年称帝,都毫州,1366年亡于明,被杀)(一)赵氏:20个1秦朝:秦始皇赵政,秦二世赵胡亥2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炅,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眘,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显,宋端宗赵昰,赵昺【注】:据《史记》记载,秦、赵王室同出一祖,“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分分钟掌握公元纪年与中国皇帝年代顺序太全了珍藏

分分钟掌握公元纪年与中国皇帝年代顺序太全了珍藏

分分钟掌握公元纪年与中国皇帝年代顺序太全了珍藏分分钟掌握公元纪年与中国皇帝、年代顺序,太全了!珍藏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雄图大略的皇帝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昏庸、荒淫皇帝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在位最久的皇帝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42.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43.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44.唐代宗(李豫)—唐朝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45.唐德宗(李适)——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46.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47.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48.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49.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五代时期第一个皇帝50.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唱戏的皇帝51.五代十国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52.五代十国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53.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54.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五代时期后周的建立者55.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最有作为的帝王56.五代十国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吴国的建立者57.五代十国南唐烈祖(李界)—废吴主自立,建南唐58.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59.五代十国吴越武肃王(钱镏)——“海龙王”60.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国的建立者61.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62.宋真宗(赵恒)——信小人、远贤臣63.宋仁宗(赵祯)——两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64.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民族的英雄65.辽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66.辽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67.辽景宗(耶律贤)—辽朝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68.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69.西夏景宗(李元吴)——中国西夏第一位皇帝70.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71.元太宗(窝阔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73.元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74.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75.明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76.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77.明仁宗(朱高炽)——一个平庸老实人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79.明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80.明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81.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82.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84.明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85.明神宗(朱翊钧)——一代英主却背负千古骂名86.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的皇帝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88.明思宗(朱由检)——历史剧中的悲剧人物89.清太祖(努尔哈赤)—开疆扩土、骁勇善战的英雄90.清太宗(皇太极)——血腥人生91.清世祖(顺治)——清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92.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93.清世宗(雍正)——一位扑朔迷离的皇帝94.清高宗(乾隆)——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95.清仁宗(嘉庆)——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历史96.清宣宗(道光)—满清唯一以嫡长子身份即位97.清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98.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99.清德宗(光绪)—清朝第一位非皇子继承大统100.末代皇帝(宣统) —中国最后一帝分分钟掌握公元纪年与中国皇帝年代顺序|珍藏(一)中国公元前后如何划分?100年是一个世纪,10年是一个年代。

中国历代皇帝在位顺序表(完整版),给孩子收藏!

中国历代皇帝在位顺序表(完整版),给孩子收藏!

中国历代皇帝在位顺序表(完整版),给孩子收藏!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

据资料显示,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22人。

秦朝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

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区分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

西汉西汉(前202年—8年12月)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前汉,与东汉统称为汉朝。

东汉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新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一百九十五年,又称后汉,与西汉合称汉朝。

三国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西晋西晋(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后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

传5帝,国祚五十一年。

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

为了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十六国十六国时期(公元301年——公元460年),在众多游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

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实际上这一时期国家数目远多于16。

南北朝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北魏隋朝隋朝(581年-618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李雄称帝的历史事件

李雄称帝的历史事件

李雄称帝的历史事件李雄(274年―334年),字仲俊,李特第三子,母罗氏,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306年―334年在位。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李雄称帝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李雄身高八尺三寸,容貌俊美。

少年时以刚烈气概闻名,常常在乡里间周旋,有见识的人士都很器重他。

有个叫刘化的人,是道家术士,常对人说:“关、陇一带的士人都将往南去,李家儿子中只有仲俊有非凡的仪表,终归会成为人主的。

”李特在蜀地率流民起义,承皇帝旨意,任命李雄为前。

太安二年(303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罗尚击杀。

继任者李流旋亦病故,李雄自称大都督、大、益州牧,住在郫城。

罗尚派部将攻打李雄,李雄将其击跑。

李骧攻打犍为,切断罗尚运粮路钱,罗尚的军队非常缺粮,攻打得又很急,于是留下牙门罗特固守,罗尚弃城在夜晚逃走。

罗特打开城门迎李雄进城,接着攻克成都。

在当时李雄的军队非常饥饿,于是就率部众到郪地去就食,挖掘野芋头来吃。

蜀人流亡逃散,往东下到江阳,往南进入七郡。

李雄因为西山的范长生居住在山崖洞穴里,求道养志,想要迎他来立为君而自己做他的臣子。

范长生执意推辞。

李雄于是尽量避让,不敢称制,无论大小事情,都由李国、李离兄弟决断。

李国等人事奉李雄更加恭谨。

李雄建立成汉永兴元年(304年),将领们执意请李雄即尊位,于是李雄自称成都王,赦免境内罪犯,建年号建兴,废除晋朝法律,约法七章。

任命叔父李骧为太傅,兄长李始为太保,折冲李离为太尉,建威李云为司徒,翊军李璜为司空,材官李国为太宰,其余的人委任各自不同。

追尊他的曾祖父李武为巴郡桓公,祖父李慕为陇西襄王,父亲李特为成都景王,母亲罗氏为王太后。

范长生从西山乘坐素车来到成都,李雄在门前迎接,执版让坐,拜为丞相,尊称为范贤。

建兴三年(306年),范长生劝李雄称帝,李雄于是即皇帝位,赦免境内罪犯,改年号为晏平,国号大成(成汉) 。

追尊父亲李特为景皇帝,庙号始祖,母亲罗氏为太后。

加授范长生为天地太师,封为西山侯,允许他的部下不参与军事征伐,租税全部归入他的家里。

中国历史皇帝简表(全)

中国历史皇帝简表(全)

中国历史皇帝简表(全)西周时期 (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3年)- 周成王 (公元前1042年-公元前1021年)- 周康王 (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96年)- 周昭王 (公元前995年-公元前977年)- 周穆王 (公元前976年-公元前922年)- 周共王 (公元前921年-公元前900年)- 周懿王 (公元前899年-公元前892年)- 周孝王 (公元前891年-公元前878年)- 周夷王 (公元前877年-公元前842年)- 周厉王 (公元前841年-公元前828年)- 周宣王 (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周幽王 (公元前781年-公元前771年)- 周平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19年)- 周桓王 (公元前718年-公元前697年)- 周襄王 (公元前696年-公元前682年)- 周顷王 (公元前681年-公元前678年)- 周闵王 (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51年)- 周景王 (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37年) - 周悼王 (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7年) - 周敬王 (公元前626年-公元前609年) - 周元王 (公元前608年-公元前605年) - 周贞定王 (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86年) - 周哀王 (公元前585年-公元前572年) - 周思王 (公元前571年-公元前545年) - 周襄王 (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21年) - 周顷王 (公元前520年-公元前519年) - 周匡王 (公元前518年-公元前510年) - 周定王 (公元前509年-公元前476年) - 周献王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469年) - 周简王 (公元前468年-公元前441年) - 周灵王 (公元前440年-公元前433年) - 周景王 (公元前432年-公元前421年) - 周悼王 (公元前420年-公元前402年) - 周敬王 (公元前401年-公元前375年) - 周元王 (公元前374年-公元前368年) - 周贞宣王 (公元前367年-公元前321年) - 周敬宣王 (公元前320年-公元前307年)- 周考王 (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82年) - 周威烈王 (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56年)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 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 - 秦二世 (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西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汉高祖 (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 - 汉惠帝 (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 - 汉高后 (公元前187年)- 汉文帝 (公元前186年-公元前157年) - 汉景帝 (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 - 汉武帝 (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 汉昭帝 (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 汉宣帝 (公元前73年-公元前48年)- 汉元帝 (公元前47年-公元前33年)- 汉成帝 (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 汉哀帝 (公元前6年-公元公元前1年) - 汉平帝 (1年-5年)- 汉赵王 (5年-7年)- 汉更始帝 (23年-25年)- 汉王莽 (公元8年-公元23年)新朝 (公元9年-公元25年) - 新王莽 (公元9年-公元23年)东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 汉光武帝 (公元25年-公元57年) - 汉明帝 (公元58年-公元76年) - 汉章帝 (公元77年-公元88年) - 汉和帝 (公元89年-公元105年) - 汉殇帝 (公元106年)- 汉安帝 (公元107年-公元125年) - 汉顺帝 (公元126年-公元144年) - 汉冲帝 (公元145年)- 汉桓帝 (公元146年-公元167年) - 汉灵帝 (公元168年-公元189年) - 汉献帝 (公元190年-公元220年)魏 (220年-265年)- 魏文帝 (220年-226年)- 魏明帝 (227年-239年)- 魏齐王 (240年-254年)- 魏孝文帝 (255年-265年)蜀 (221年-263年)- 蜀汉丞相刘备 (221年-223年) - 蜀汉丞相刘禅 (223年-263年)吴 (222年-280年)- 吴代王孙权 (222年-229年) - 吴帝孙权 (229年-280年)晋 (265年-420年)- 晋武帝 (265年-290年)- 晋怀帝 (290年-291年)- 晋愍帝 (291年-300年)- 晋元帝 (301年-317年)- 晋成帝 (317年-323年)- 晋康帝 (323年-325年)- 晋穆帝 (325年-357年)- 晋哀帝 (357年-364年)- 晋孝武帝 (364年-396年)- 晋安帝 (396年-419年)- 晋孝武帝 (420年)南朝中国 (420年-589年) - 南齐 (479年-502年)- 南梁 (502年-557年)- 南陈 (557年-589年)北魏 (386年-534年)- 魏道武帝 (386年-409年)- 魏明元帝 (409年-424年)- 魏太武帝 (424年-452年)- 魏文成帝 (452年-465年)- 魏宣武帝 (465年-471年)- 魏明元帝 (471年-499年)- 魏太和帝 (499年-515年)- 魏景明帝 (515年-528年)- 魏孝昌帝 (528年-530年)- 魏 just (530年-534年)北朝北中国 (439年-589年) - 北齐 (550年-577年)- 北周 (557年-581年)- 北隋 (581年-618年)隋朝 (581年-618年)- 隋文帝 (581年-604年)- 隋炀帝 (605年-618年)唐朝 (618年-907年)- 唐高祖 (618年-626年)- 唐太宗 (626年-649年)- 唐高宗 (649年-683年)- 唐睿宗 (684年-690年)- 唐神宗 (705年-710年)- 唐中宗 (712年-756年)- 唐敬宗 (805年-820年)- 唐文宗 (824年-840年)- 唐武宗 (841年-847年)- 唐怀宗 (855年)- 唐宪宗 (860年-873年)- 唐僖宗 (873年-888年)- 唐明宗 (888年-926年)- 唐烈祖 (907年-911年)- 唐敬宗 (916年-924年)吴越 (904年-978年)- 吳越国王錢鏐 (907年-932年) - 吴越国王钱氏 (932年-978年)南唐 (937年-975年)- 南唐敬宗李煜 (937年-975年)北宋 (960年-1127年)- 宋太祖 (960年-976年)- 宋太宗 (976年-997年)- 宋真宗 (997年-1022年) - 宋仁宗 (1022年-1063年) - 宋英宗 (1063年-1067年) - 宋神宗 (1067年-1085年) - 宋哲宗 (1085年-1100年) - 宋英宗 (1100年-1127年)北宋 (1127年-1279年) - 宋欽宗 (1127年-1162年) - 宋高宗 (1189年-1194年) - 宋理宗 (1194年-1224年) - 宋宁宗 (1225年-1235年) - 宋理宗 (1224年-1264年) - 宋度宗 (1276年-1279年)南宋 (1127年-1279年) - 宋高宗 (1127年-1162年) - 宋孝宗 (1162年-1189年) - 宋光宗 (1189年-1194年) - 宋宁宗 (1224年-1224年)- 宋理宗 (1224年-1264年) - 宋度宗 (1274年-1278年)元朝 (1271年-1368年) - 元太祖 (1271年-1294年) - 元成宗 (1294年-1307年) - 元仁宗 (1308年-1311年) - 元英宗 (1312年-1320年) - 元泰定帝 (1321年-1328年) - 元文宗 (1328年-1329年) - 元仁宗 (1329年-1332年) - 元英宗 (1333年-1368年)明朝 (1368年-1644年) - 明太祖 (1368年-1398年) - 明成祖 (1398年-1424年) - 明仁宗 (1424年-1425年) - 明宣宗 (1425年-1435年) - 明英宗 (1435年-1449年) - 明代宗 (1449年-1457年)- 明英宗 (1457年-1465年) - 明宣宗 (1465年-1487年) - 明孝宗 (1487年-1505年) - 明武宗 (1505-1521年)- 明世宗 (1521年-1567年) - 明神宗 (1567年-1572年) - 明光宗 (1572年-1620年) - 明宪宗 (1621年-1627年) - 明穆宗 (1627年-1644年)大顺王朝 (1644年)- 李自成 (1644年)清朝 (1644年-1912年) - 清顺治帝 (1644年-1661年) - 清康熙帝 (1661年-1722年) - 清雍正帝 (1722年-1735年) - 清乾隆帝 (1735年-1796年) - 清嘉 (1796年-1820年)- 清道光帝 (1821年-1850年)- 清咸丰帝 (1851年-1861年)- 清同治帝 (1862年-1875年)- 清光绪帝 (1875年-1908年)- 清嗣德帝 (1908年-1912年)临时政府 (1912年)- 临时大总统袁世凯 (1912年)大正维新 (1912年-1949年)-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1912年) - 袁世凯 (1912年)-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李圆铭 (1912年) - 黎元洪 (1913年-1916年)- 冯国璋 (1916年)- 段祺瑞 (1917年-1922年)- 黎元洪 (1922年-1923年)- 杨宇霆 (1923年)- 黎元洪 (1924年)- 段祺瑞 (1924年-1926年)- 孙中山 (1926年)- 蔡锷 (1926年)- 唐继尧 (1926年)- 阎锡山 (1926年)- 魏遵贤 (1926年)- 鲁望龙 (1926年-1927年)- 陈宝琛 (1927年)- 中华民国大总统蒋介石 (1927年-1949年)。

1949年以后中国称帝的皇帝一览

1949年以后中国称帝的皇帝一览
4、【圣朝国】历二年,共一帝
林文勇1980----1982,地处大巴山仪陇山区,1980年称帝,国号圣朝国。后被县**局镇压。
5、【玉皇大帝】历几周,共一帝
1982年地处大巴山的曹家元自称玉皇大帝,旋灭。曹家元在收到乡政府通知后就自觉解散其“朝廷”。
6、【皇பைடு நூலகம்】 历七日,共一帝
1、【大中华佛国】 (1947----1953,1983) 历六年,共二帝。
帝系表:石顶武 (1947----1953)—— 石金鑫 (1983)
先主石顶武: 图谋叛乱,被人民府处决。
后主石金鑫: 石顶武之子,1983年在农民“丞相”李丕瑞的“辅佐”下登基,于湖南醴陵农村复国,旋被县**局镇压。
1980年地处大巴山的朱仕强自称皇帝,仅七日即被村书记带人消灭。
7、【大圣王朝】 历二年,共一帝 (1986——1988),“女皇”晁正坤。“大圣王朝”地处胶东半岛。晁正坤行巫术、招童男、建“后宫”,后被县人民政府镇压。图为“大圣王朝女皇”晁正坤和她的“大臣”。
8、【万顺天国】 历二年,共一帝。 地处豫西。李成福自建安民party、万李军,自称唐朝后裔,妄图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复辟唐朝帝制,定都西安。后被乡***3名干警剿灭,后村民立李成福儿子李欲明为帝.李成福的妻子为太后垂帘听政.兵拥八人,立丞相.修皇宫(后因资金问题改为一个瓦房).因人口普查被发现,**警剿灭.
2、【道德金门皇帝】 历十年,共一帝。
丁兴来(盲人) 1981----1990 地处大别山,创道德金门教,1981年称帝登基,封“正宫娘娘”、“西宫娘娘”、“宰相”等21个人,赐“仙印”41枚。由于交通闭塞,直到称帝后十年才被发现并被乡**局处理
3、【中原皇清国】 正皇帝张清安(1982年) 副皇帝廖桂堂(1982年) 以皇清为年号,地处大巴山。 “中原皇清国元年”九月初一(1982年10月17日),张清安“即位”于四川巴中。旋被擒。“中原皇清国元年”亦作“皇清元年”。张清安还刻“玉玺”,设“后宫”,分封“丞相,文武百官,颁布《天律森吏》,打算定都巴中县,把巴中川剧团大楼当皇宫,还决定要“御驾亲征”,甚至写好了准备寄到台湾的册封蒋介石为“威国王”的“谕旨”,结果还没出师,就被公共安全专家局给灭了。

[精品]历史上最混蛋的皇帝之一——梁太祖朱温

[精品]历史上最混蛋的皇帝之一——梁太祖朱温

原文地址:作者:后梁皇帝朱温,可以说是极其混蛋的一个人,首先他本来是黄巢起义军的一员,在义军当中,官至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

结果起义陷入低谷时,朱温当了叛徒,投降唐军,并被僖宗赐名全忠。

朱温于是联合沙陀军事贵族李克用等开始镇压黄巢起义军,并凭此不断扩大实力,最终吞并了整个中原的藩镇。

天祐元年(904年),朱温强迫昭宗迁都洛阳,并杀害昭宗,立其子李柷(哀帝)。

天祐四年(907年),全忠废李柷,自己称帝,改名晃,是为后梁太祖。

朱温建国后的前三年,一直以自己的蕃镇治所汴梁为都,到了开平三年(909年)才迁定都洛阳。

朱温灭唐称帝,名义上虽然是提高了地位,但实际控制地盘并没有扩大。

反而招致昔日的对手却都可以用“讨贼复唐”为口号对付他。

晋王李克用死忠唐朝,是反后梁运动的中坚力量,岐王李茂贞也以唐朝的忠臣面目出现,号召讨伐朱温。

蜀王王建则是趁机自己称帝。

为了巩固势力,朱温就打出外交牌,收买了李克用的几位盟友,其中之一就是与李克用约为兄弟,答应李克用要共同灭亡契丹可汗耶律阿保机。

但他转头又找到契丹,表示只要契丹与李克用为敌而支持自己,他就以中原皇帝的名义承认契丹是一个独立的帝国。

阿保机觉得牺牲个人信用和结义兄弟换来整个国家的地位升格,是民族英雄的壮举,就同意了。

这一下可把李克用给坑了,李克用万万没想到阿保机会在背手插他一刀,以至于反梁复唐的大业功败垂成,接着其他很多盟友也都收了朱温的好处,转而敌对李克用。

李克用愤恨之下撒手而去。

临终之时,李克用交给儿子李存勖三枝箭,要他起誓务必灭梁复唐、逐走契丹、以及扫平盘踞燕地投降后梁的叛徒刘守光。

李存勖哭着接受了父亲的遗命,展开了对后梁更猛烈的进攻。

朱温见李存勖英勇超过其父,不禁大为绝望的说“我死之后,梁朝就要亡啦。

”朱温的混蛋作风之一就是对部下、战俘、士人均滥杀成性。

每次作战时,如果将领战死疆场,所属士兵也必须与将领与阵地共存亡,如果生还就全部杀掉,名为“跋队斩”。

所以,将官一死,兵士就纷纷逃亡,不敢归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年建国后称帝的皇帝1、[大中华佛国](1947——1953,1983)历六年,共二帝。

帝系表(在位时间):石顶武(1947----1953)——石金鑫(1983)先主石顶武:图谋叛乱,被人民府处决。

后主石金鑫:石顶武之子,1983年在农民“丞相”李丕瑞的“辅佐”下登基,于湖南醴陵农村复国,旋被县公安局镇压。

(简评:还是嫡长子继承制哩……)2、[道德金门皇帝]历十年,共一帝。

丁兴来(盲人),在位时间(1981——1990),地处大别山,创道德金门教,1981年称帝登基,封“正宫娘娘”、“西宫娘娘”、“宰相”等21个人,赐“仙印”41枚。

由于交通闭塞,直到称帝后十年才被发现并被乡公安处理。

(简评:身残志不残,称帝十余年;忠臣二十一,灭于乡公安......)3、[中原皇清国]历半年,共两帝。

正皇帝:张清安1982副皇帝:廖桂堂1982以皇清为年号,地处大巴山。

皇清元年灭亡。

张清安刻“玉玺”,设“后宫”,分封丞相、文武百官,颁布《天律森吏》,欲定都巴中县,以巴中川剧团大楼作皇宫,甚至写好了准备(通过邮局)寄到台湾的册封蒋介石为“威国王”的“谕旨”,还决定要“御驾亲征”,结果还没出师,就被县公案局给灭了。

(简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笑翻天!)4、[圣朝国]历二年,共一帝林文勇(在位时间1980——1982),地处大巴山仪陇山区,1980年称帝,国号圣朝国。

被县公安局镇压。

(简评:大巴山藏龙卧虎,“林文勇”文武双全!)5、[玉皇大帝]历几周,共一帝1982年地处大巴山的曹家元自称玉皇大帝,旋灭。

(简评:知道不?神圣的玉皇大帝就是这样一夜之间灰飞烟灭的!)6、[皇帝]历七日,共一帝1980年地处大巴山的朱仕强自称皇帝,仅七日即被村书记带人灭了。

(简评:经典!中国最伟大的革命,村支书灭掉一个“王朝”!)7、[大圣王朝]历二年,共一帝女皇晁正坤(在位时间1986——1988),地处胶东半岛,行巫术、招童男、建“后宫”,后被县人民政府镇压。

(简评:胶东也有个武则天^^)8、[万顺天国]历二年,共一帝李成福(在位时间1990----1992)地处豫西。

自建安民党、万李起义军,自称唐朝后裔,妄图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复辟唐朝帝制,定都西安,国号万顺天国。

后被乡派出所3名干警捏灭。

(简评:哎!大唐帝国复国的最后希望就这样葬送在3名干警的手上了......)9、[大有国]历一年,共一帝曾应龙,登基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因是反对**政策。

于是在农村立国,称皇帝,调动大军(数百人似乎),杀入县城,攻陷县医院,俘全部医生、女护士,将所有**用品搜出并销毁。

后人民解放军迅速发动反击并围困了县医院,皇帝率军顽强抵抗后兵败被俘。

本应判该皇帝死刑。

念其无知,判处无期。

附录:农民皇帝曾应龙(节选)[威]:您就是这座监狱鼎鼎大名的土皇帝?[曾应龙]:应该叫陛下。

[威]:好吧,陛下,您是什么时候称帝的?[曾应龙]:不是朕想称帝,是朕的十万臣民拥戴朕登基的。

大约十年前,在乌江中游的观音岩,爬上来一条娃娃鱼,这牲畜会说人话,而且总在月明之夜,从岩里向外唱一首童谣,什么“假龙沉,真龙升;河之南,降太平”。

后来,连三岁小孩都会唱了,于是这歌谣经过许多小孩的口传遍了九村十八沟,有位好奇的人叫马兴,是当地的风水先生,一天夜里,他带着一拨村民跟踪歌声,在“观音”的嘴里找到娃娃鱼,那牲畜见人不但不逃跑,反而啪啪扑打着尾巴,像迫不及待地欢迎人来。

马兴捡起它,从它的嘴巴当众挖出三尺黄绫,正是那首童谣,而在鱼肚皮上,刻着“大有”二字。

其时皓月当空,马兴出洞,望月冥思片刻,突然对天地三拜九叩,向大家举鱼布告玉皇大帝的诏示。

朕事先并不知道娃娃鱼的事,**闹得厉害,乡干部隔三过五带着医生,挨门挨户地查超生子女,查出来要罚款,装在肚皮里的要拿掉,还号召育龄内男女都去结扎、安环。

朕有两个丫头,还想要个龙子,就同村里许多人一样,悄悄带着没出怀的婆娘外出打工,在新疆搞建筑七个月,果然天遂人愿,有了龙子,按辈份取名延泽。

联不敢回乡,就领着妻儿到了河南,在新乡落脚。

可还是让马兴给算出来了。

所谓“真龙升”,正暗合“曾应龙”这个姓名,“河之南”即河南,也有坐北朝南的意思,那么“新乡”这个地名正是新天子藏身之地。

马兴领着一班臣民,千里迎驾,见着朕就取出龙袍加之,纳头便拜,山呼万岁。

朕却之不恭,只好顺应天命,回乡称帝,国号“大有”,改公元1985年为太平元年。

[威]:“大有”的含义是什么?[曾应龙]:大有者,你有,我有,大家有也。

朕登基下的立国御旨“有地大家种,有钱大家花,娃儿随便生”,已在臣民中广为传颂。

[威]:陛下的疆土有多大?[曾应龙]: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朕实际管辖的也就是湘、贵、川交界,有三县之地。

宰相牛大全在立国之际,专门组织人丈量土地,绘制成地图,送达四川成都国,湖南长沙国和北京国政府。

[威]:说句不客气的话,陛下的这个大有国完全是从史书里照搬来的,包括童谣、娃娃鱼显灵、河南迎驾等细节都是陛下与大臣事先密谋的结果,真没想到,时过境迁,您老人家还在做皇帝梦。

[曾应龙]:放肆!朕知道你是四川成都国来的什么记者,又同狱方混得颇熟。

但朕有权拒绝你的采访。

[威]:我不是记者,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民情研究者。

如果陛下这次不愿同我开诚布公地交谈,恐怕以后就再难有机会让人了解您和您的“国家”。

据我观察,您读过不少古籍,您知书达理,素怀鸿鹄之志,虽然这种远大志向有点过头,您不想永远成为世人的笑柄吧?[曾应龙]:成王败寇,有什么值得笑的!您能保证如实地记录朕的口谕吗?[威]:当然,陛下。

我保证。

[ 转自铁血社区/ ][曾应龙]:话说太尉马兴、宰相牛大全等一班臣民迎驾回乡后,向朕奏请起事步骤和时机,马兴认为,大有国地理偏僻,人烟稀少;乡民们受祖宗规矩的约束,传宗接代的旧意识根深蒂固,**政策在这儿难以推行。

更由于一些乡干部的粗暴作风,激起了人们的普遍反感。

婆娘们宁愿钻山洞、吃野菜、喝泉水,过野人的生活,也不愿做人流。

这种害怕断子绝孙的普遍民情是能够利用的。

牛大全认为,应该让大有国的开国大臣们深入民间,在老百姓中宣传生娃儿的权利是天地祖宗给的,当然是生得越多越好,虽然养娃苦一点,但人穷惯了,苦惯了,养一个和养七个八个也差不多,多一个娃儿就多一份盼头,谁要是连咱的盼头都要灭掉,就应该同他干。

经过半年多的发动群众,大有国的基础就打好了。

于是朕连续颁发几道痛斥**为妖术的秘密诏书,号召大有国臣民敞开生,谁要生养十个娃以上,朕就赐封为“诰命夫人”。

正当其时,曾家沟的百岁长老去世了。

在山里,百岁老人的仙逝是方圆百里的头等大事,许多人老远赶来参加送葬。

风水先生作为贵宾被请到,他翻山越岭,忙乎了两天,终于寻到一处向阳的风水宝地。

逝者灵柩停了三七二十一天,请外山的和尚念经做道场,方选定出殡日。

按马兴的计算,必须要在太阳刚露头时落下棺材,百岁长老的香火才会同旭日一般,永远上升。

于是一千多人的送葬队伍半夜就吹吹打打地起身了,大有国的开国臣民一百多人也混在里面,普天之下都是逝者的孝子,朕在这时也不能免俗。

大家认为如果能借百年之尸还魂立国,无疑是天赐的吉兆。

绕着山梁盘桓而上的长蛇阵壮观极了,连星星也暗然失色,并且越朝上,越辩不清哪是星星,哪是火把和人群。

牛大全奏道:“陛下,这一切都来自天国呀。

”于是跟着朕一道加入嚎丧的队伍。

领头哪个家伙嗓音特别亮,他颂一句,上千人就合一句,把山震得嗡嗡直响:“走哇走哇丨不要歇气哇丨不要抬头哇丨到天河上游丨去投胎哇丨二十年后你又来哇丨娶个大姑娘丨日牝又下崽哇……”[威]:您老人家还挺有诗意的。

[曾应龙]:好戏还没开场呢。

下葬的时辰到了,太尉马兴又率领十几位禁卫军迎着刚露头的日头跳神,许多人不由自主地跟着跳起来。

宰相牛大全趁机亮出膀子,祭起大有国的龙旗,跺几跺,摇几摇,接着从怀里掏出一把豌豆,扬手一抛,连叫几声“变”;人们都弯腰去捡那些入土的神豆,不提防乌云从山涧底阵阵涌起,一会就遮住了太阳,霎时,电闪雷鸣,暴雨如注,似有十万天兵天将杀向人间。

[威]:这就叫”撒豆成兵“的把戏了。

[曾应龙]:你还懂点行。

众人被暴雨浇得鬼哭狼嚎,纷纷下跪恳求牛宰相收了法术,朕自然准奏。

雨过天晴之际,臣民们完成葬仪,随朕下山,一路竖起招兵旗,四方乡民纷纷投靠,十几天聚了数万之众。

[威]:什么数万之众?您的判决书我看过了,也就不过几千受你们愚弄的群众。

[曾应龙]:君王无戏言。

朕还亲率御林军攻入县城,占领了县医院,赶跑院长,将所有的避孕妖物搜出,在院子里堆成小山,点火焚毁。

这一惊世壮举,相当于林则徐虎门销烟。

万众欢呼雷动,于是牛宰相马太尉率文武两班大臣,着蟒袍持玉笏,依次上朝,行君臣之礼。

[威]:听说陛下还拥有三宫六院,共四十名嫔妃?[曾应龙]:那都是牛、马二位爱卿做的好事!朕曾下诏辞退,说创国伊始,百废待举,天子理应与众臣民同甘共苦,岂有功未成先思淫欲的理!可众卿苦苦相劝,言从古至今,天子都是三宫六院,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令不行。

陛下不思淫欲的精神值得万世景仰,但这排场是不能不讲的![威]:陛下的嫔妃都是哪儿选来的?[曾应龙]:县医院的女护士都入选了,其它就是文武大臣的公主,但朕日理万机,连一起厮守了半辈子的皇后也无暇宠幸,哪顾得上嫔妃![威]:陛下的朝廷也太腐败了,满朝都是皇亲国戚。

我明白你们为什么要把皇宫选在医院了。

一是女人多,二是大有国的乌合之众根本就攻不下县政府。

[曾应龙]:朕一心记着攻医院烧避孕妖物,召唤民心,把政府和公安局全忘了。

后来,解放军包围了医院,朕亲率御林军迎战,不幸被虏,而马太尉却押着后宫嫔妃,投荷花池自尽殉国,可惜池水太浅,淹不了人。

马卿一时兴起,竟舞起大刀片子,斩了两个嫔妃的头,唉,亡国之痛,没齿难忘啊![威]:马太尉和牛宰相不是会撒豆成兵吗?他们的法术到哪儿去了?[曾应龙]:牛卿祭起大有龙旗,正要作法,肚子就挨了一枪。

好个牛卿,大吼一声,又向前冲了几丈远,可还是倒下了。

[威]:陛下的朝廷也覆灭得太快了![曾应龙]:天命也,非战之罪也!马太尉拖了命债,被判处死刑。

朕与牛卿等一干大臣均身负重罪入狱。

朕就是不服北京国的法!你想想,朕祖祖辈辈的骨头都埋在这地方,朕的族谱能够上溯至宋,一千多年啊,朕还不应该承接风水,建立大有国么?北京国管辖的地盘那么大,且四方八面都要朝贺,还缺一个小小的大有国么?吾国贫穷,就是因为五谷不丰,人丁不旺,**一旦落实到户,朕愧对列祖列宗呀!再说,既使要结扎、安环,做手术,也得通过朕下诏,哪有外国人跑到本国来推行他们的政策的?[威]:陛下说谁是外国?[曾应龙]:吾国之外都是外国。

[威]:那我也是外国人了?[曾应龙]:然也。

国与国无论大小,都该平等相处,互派大使,互通关贸,试问如果吾国硬要到你国去推行“娃儿随便生”的政策,你国能接受吗?[威]:这就是陛下申诉多年的理由?[曾应龙]:然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