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人之子事件反思家庭教育

合集下载

新华时评名人更应做好家庭教育的表率

新华时评名人更应做好家庭教育的表率

新华时评名人更应做好家庭教育的表率越是名人越应做子女教育的表率。

闻名唱歌家李双江15岁的亲小孩打人事件近日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事件引起关注的广泛性提醒我们,关于名人明星来说,教育子女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一点不亚于自身事业的成功。

不到法定驾车年龄却无证驾驶、打人并叫嚣“谁敢报110”……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情节恶劣,触犯众怒势在必定。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人们因此不应因名人效应而放大事件,但名人效应使事件受到广泛关注却也合情合理。

在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未成年人的粗暴,必定联想到其家庭教育问题。

从相关报道来看,李双江在医院向挨打人道歉是真诚的,表达了一位闻名艺术家的道德自律,但如此的真诚道歉明显无法完全修补家教缺陷带来的名誉损害。

这一事件对所有领域的名人差不多上一个警示。

名人之名因此源于自身努力,但也离不开社会相关各方的支持。

名人所应珍爱的不能只是自己的职业成就,更应珍爱来自社会的支持;不仅应以各自职业领域的良好表现回报社会,也应慎重处理职业之外的生活,通过爱护公序良俗,爱护自己的声誉。

名人作为公众人物,一定意义上也是行为道德、社会风气的风向标。

家庭成员也属名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聚光灯下,公众对名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要求自然较高。

因此,名人不仅应注重本人自律,也应对家庭成员严格要求,做子女教育、家庭治理的表率,以免“后院起火”。

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是摆在所有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付出时刻、花上心思、讲究技巧。

名人差不多上忙人,但假如因为自己忙而放松子女教育,甚至因成名后“不差钱”而娇惯子女,必定酿成后患,既无益于子女,也会累及自身。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有感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有感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有感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手中宝.心头肉.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那么如何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一人积极上进的学习环境.如何当好这终生老师.如何培育孩子的良好习惯.这是令每个家长都头疼的问题。
在一个很巧然的机会下.得到了一本《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一本书.带着好奇的心情读了几页.感觉真的是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从智慧妈妈杨澜到放任教育的潘长江.从霸气慈爱的陈道明到言传身教的徐子健.从以柔克刚的梁晓声到狠心爸爸李嘉诚.他们的育儿经验各有千秋.但都值得做妈妈的你去欣赏与感悟。
杨澜的教子经: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大家都知道杨澜是著名节目主持人.每天的工作非常忙碌非常累.但她每天回家都能要求自己细心地听孩子为她讲学校里发生的每件微乎其微的小事.这就是身为一个智慧妈妈应该给予孩子的尊重。其实做妈妈的都一样.没有谁是天生的智慧妈妈.所谓智慧妈妈也是通过不断学习成长的。只要你不断学习.让自己的视野更广阔更深邃.让自己的心再细一点.你就会成为一个智慧妈妈.你的孩子会向着你期望的道路越走越顺。
梁晓声的教子方法.使我们不仅联想到鲁迅先生的一段话“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但中国父母又有多少能真的做到呢?
在这本书中还讲了很多名人的教子经.不管你现在是不是一个妈妈.都值得仔细阅读。
梁晓声:以柔克刚.和风细雨润子心。顺其自然.物尽所能.是梁晓声对孩子成长的期望。这种辩证的观点不仅来自于他对事物认识的深刻性.更鲜明地反映了一位名作家的人生观和人才观。在一般人眼中.望子成龙是被家长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以学分高低论英雄更为普通大众司空见惯。由此推断.一些人也会认为梁晓声是名人.他对孩子的期望值一定更高.会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一定更会看重高分、名校。梁晓声却不这样认为。他曾对孩子谈过:“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对人的一生很重要.但是绝对的.丘吉尔、巴尔扎克上中学时都不是成绩好的学生。关键是根据个人的条件选准人生的坐标.定好位.发挥自己所长。”

李天一案件给当前青少年教育的启示,家庭教育很重要

李天一案件给当前青少年教育的启示,家庭教育很重要

李天一案件给当前青少年教育的启示,家庭教育很重要李天一案件给当前青少年教育的启示,家庭教育很重要:近日,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因涉嫌轮奸被刑事拘留一事成为热点新闻。

而与主角这般不堪行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一系列光鲜的教育经历:4岁入选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钢琴、8岁学书法,皆师从著名教授,并且获得奖项无数;高中就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曾经是父母眼中的骄傲,而如今在因打架被收容教养释放不到半年,再次涉嫌犯下轮奸罪,其家庭教育的问题,不得不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比学校、社会的教育可能更重要——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一个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比在家庭中更长,并且不换老师、始终如一。

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在这些明星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让我们深思:这么好的家世、教育程度,为何孩子这般不成器?小皇帝式的教育,在中国普遍存在而屡见不鲜,曾经引起过教育界普遍反思。

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中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寄托了家长所有的期望,以及来自亲友的百般宠爱。

独生子女一出生,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里怕捂着。

从宠爱到溺爱,从宽恕到纵容,集物质满足于一身,却精神空洞匮乏,起码的社会道德意识丧失,唯我独尊的裂变性格,直接造成了养虎为患。

从小接受的是溺爱式的教育,从小就没被严厉惩罚过,有的只是一次次犯错,一次次被父母摆平,一次次酿成大错,一次次逃脱惩罚,直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直至今天的再次堕落。

李天一走向今天这样的违法乱纪之路,并无稀奇,甚至说是一种必然。

我们是反对老一辈那种纯粹的打骂教育,但是我们绝不能就让孩子“上了天”,什么是错的,什么是不能干的,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事理,犯了错就要接受批评,就要被惩罚,养成孩子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对孩子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从李天一失败的教育案例来看,父母名人效应和良好的家庭背景,不仅没有助长这个孩子健康成长,反而成为一种堕落的资本。

李双江儿子事件的教育思考

李双江儿子事件的教育思考

李双江儿子事件的教育思考作者:汪立夏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11年第11期汪立夏,毕业于江西大学历史系,先后供职于南昌大学、江西省委宣传部等单位。

现为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开始听说李双江儿子撞人打人事件后,深为孩子惋惜,也为家长感到悲哀。

及至小孩被判劳教一年,与友谈论,更觉此果是早有之因。

虽然我们会有许多的感慨,但如果我们的教育若真的能从中吸收点教训,对大多数人来讲终归是福音。

怕只怕热议一番后,又依然故我,依然会不断地演绎出更多的比李双江儿子更令人扼腕叹息的事。

我曾在一篇《做好孩子的第一教师》的短文说过,孩子在进学校之前,其许多的品性和今后的方向就已经决定了,意思讲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

诚如李双江所讲,平时疏于对孩子的管教,特别是年老得子,更是百般呵护,连一根手指头也舍不得碰他一下,于是孩子幼小心灵播下的就是老子天下第一的种子。

明知是被监护人,却让他拥有豪华的奔驰车,堂而皇之地驾车奔行,甚至还花上20余万元去改装车,我想做父母的不会一点不知情吧,难道连点善良的提醒都没有吗?才15岁的孩子,女朋友交了不少,感情挺奔放,有的女孩还是初中生,难道这样的情况在学校就不会有一点苗头?而我们对需要监护的人究竟履行了什么责任,做了多少应该做的事?家长、老师和社会有过沟通、协商和引导吗?我想,在劳教所接受教育的孩子如果真有所悔恨的话,肯定会问这些所谓成熟的人们和机构对他究竟给予了什么?针对此次事件,我们不能因为李双江是名人,就把屎盆子都扣在他头上。

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是:由于现在的孩子太过自我,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我们给了孩子多少集体生活的训练呢?额外增加了孩子多少补习负担呢?问题是教育的职责不仅是授业,还有传道、解惑的责任。

如果我们不从深层次改变升学应试导向,不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教育选拔体制,那么我们还将继续在学历的搏杀中走入歧途。

从李天一事件反思家庭教育

从李天一事件反思家庭教育

从李天一事件反思家庭教育今年3月份的时候,央视报道了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因为涉嫌强奸罪而被批捕的消息。

此前,李天一由于殴打他人而被收容教养一年。

近段时间以来,李天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觉得是由于李双江夫妇对李天一的溺爱导致的后果。

著名教育专家、神尔天才听读机的代言人吴金林表示,李天一还未满18岁就一再涉嫌触犯法律,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必定存在教育上的缺失。

著名教育专家、神尔天才听读机的代言人吴金林提醒各位家长,应该从李天一事件中吸取教训,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是否也存在偏差。

应该避免重智轻德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很多家长对于教育和人才的观念都只停留在孩子的成绩上,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而这些不容易显现的东西,等到孩子长大后犯下了错误才察觉就为时已晚了。

正是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不当方式,才造成了诸如李天一式的悲剧。

忽视了品德的培养,智力再高的人也不是完整的人。

我们经常说“德智体美劳”“德才兼备”,都是将“德”放在首要位置的。

李天一拥有良好的家庭条件和教育背景,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目无法纪、骄横跋扈。

宠爱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会让孩子认为即使不付出也能得到回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缺乏责任心、为所欲为。

家长溺爱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

孩子在刚出生时就如同一张白纸,家长给他灌输什么他就会吸收,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

著名教育专家、神尔天才听读机的代言人吴金林告诫家长,千万不可过分地满足孩子,在孩子任性时要告诉孩子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

教师读书心得读《影响名人一生一件小事》有感

教师读书心得读《影响名人一生一件小事》有感

教师读书心得读《影响名人一生一件小事》有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拿到这本书以后,封面有两行话:每一个名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日后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名人。

名人与普通人之间并没有什么绝对的距离。

普通人与名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影响人生的一件小事。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成为有所作为的人,有时候只需要一件小事、一个小小的契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这些小事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使我得到了些许启迪。

有一次,孔丘和另一个孩子相互拉拉扯扯,母亲看见了,当即制止了孔子。

她要求儿子举止要文明,不说粗话,不做粗鲁的游戏,做一个规规矩矩的孩子。

从此,当别的孩子在大街上追鸡逐狗,在树林草丛捉虫补蝉时,孔丘2玩的是祭拜的游戏。

正是母亲的言传,才使从小知书达理,具备了成为圣贤的最基本素质。

孔子正是在母亲严格的教育下,从小养成了文明的好习惯,并最终成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孟母对儿子的教育非常用心。

一天中午,逃学的他背着书包假装从学校回家。

母亲叫他过来,问道:“轲儿,娘织的布好不好?”“好的。

”孟轲奇怪母亲为什么问这个。

母亲拿出一把锋利的剪刀,咔嚓一下,把丝线全部剪断,织了一般的布和线都不能用了。

“你知道什么是半途而废吗?”母亲问他。

儿子明白了母亲的意思,从此,他发愤学习,谨遵母亲的教诲,再也不三心二意了。

孟母的教育,虽然没有“动刀动枪”,但却是别出新裁。

达到了批评教育的目的。

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不是家长的满腹牢骚,更不是对孩子的拳脚相加,有时教育就该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家庭教育专题名人教育孩子的典范读后感

家庭教育专题名人教育孩子的典范读后感

家庭教育专题名人教育孩子的典范读后感《〈家庭教育专题名人教育孩子的典范〉读后感》哇,最近读了那本关于家庭教育专题名人教育孩子的典范的书,真的是让我有好多好多想法呢!书里讲了好多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

就像梁启超,他呀,那可是对自己的孩子们特别用心。

他的孩子们个个都很有出息,这可离不开他的教育呀。

我就想啊,他是不是像一个特别厉害的园丁呢?他的孩子们就像是花园里的花朵,他用心地浇水、施肥、修剪枝叶,才让这些花儿开得那么绚烂。

我还记得书里说,梁启超会陪着孩子们读书、写字,跟他们一起讨论问题。

这多好呀!就像我和我爸爸有时候一起做数学题,爸爸会用特别有趣的方法给我讲那些复杂的题目。

我就觉得自己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

我想梁启超的孩子们当时肯定也是这种感觉吧。

有一次,我有一道数学题怎么都做不出来,急得都快哭了。

爸爸就笑着说:“宝贝呀,这题就像一个小怪兽,你得找到它的弱点才能打败它。

”然后他就慢慢引导我,最后我真的把那道题做出来了。

我想梁启超在教导孩子的时候,也一定有很多这样温馨又有趣的时刻吧。

还有宋庆龄的父母,他们也是教育孩子的典范呢。

他们给宋庆龄营造了一个充满爱和文化氛围的家庭环境。

宋庆龄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熏陶,她那么善良、有爱心,肯定和家庭的教育分不开。

这就好比一棵小树苗,种在肥沃的土地里,周围还有清澈的泉水浇灌,它怎么能长不成参天大树呢?我就想啊,我的家虽然没有宋庆龄的家那么厉害,但是我的爸爸妈妈也在努力给我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呢。

我家里有好多书,就像一个小小的图书馆。

我没事的时候就可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

我妈妈还会经常给我讲一些有意义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颗颗小种子,种在我的心里,慢慢地发芽长大。

再看看那些名人的孩子,他们在这样好的家庭教育下,一个个都那么优秀。

我就有点羡慕他们,同时也有点小压力呢。

我就问妈妈:“妈妈,那些名人的孩子都那么厉害,我怎么才能像他们一样呢?”妈妈笑着说:“宝贝呀,我们不需要和别人比,只要你每天都在进步就好啦。

梁启超家风教育故事启示

梁启超家风教育故事启示

梁启超家风教育故事启示历史上,诸如梁启超、曾国藩等很多名人的家风教育为世人所称道,其中,梁启超更是家风教育的成功典范,他在培养子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对当今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关怀无微不至,虽然与家人聚少离多,但这并没有阻断他与子女间的亲情。

梁启超通过书信的方式时刻关心子女的学习与成长状况,从这些书信的内容中不难看出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主要包括:趣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寒士家风教育、挫折教育以及培养独立能力五方面的内容。

一、以爱国主义作为家庭教育的永恒主题。

在梁启超经历坎坷、世事多变的一生中,爱国之心坚如磐石,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体现在家庭教育中。

他认为在子女小时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培养子女的爱国情怀是教育子女的重中之重。

子女们远在重洋之时,梁启超仍以书信的形式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子女要努力学习,为将来能够报效祖国尽一份力。

梁启超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女们,在其子女身上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扬。

在国外完成学业后,他们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回到祖国,将毕生所学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

二、以趣味教育引导子女好学。

身为趣味主义的倡导者,梁启超在家庭教育中将趣味作为学习的动力,并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子女。

他始终强调趣味学习的重要性,极力反对对于子女未来不负责任的填鸭式、注射式教育。

梁启超一直教育子女要为学问而学问,所有的学问都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只有这样,趣味才能够持久,才能够终身不忘。

他曾在其所著的《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中开门见山地说道:“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

有人问我:‘你的人生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

”由此可见,趣味学习及教育不仅只是梁启超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还是梁启超的学术追求。

在他看来对求知时刻保持兴趣就需要通过趣味教育来实现。

三、将寒士家风作为家庭教育的永远追求。

梁启超认为,人在不断的奋斗中,生活条件会越来越好,财富和地位也都会随之而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一起跑线提醒:从名人之子事件反思家庭教育
同一起跑线作为北京成立时间最早,自编教材最为完善,最专业的婴幼儿早教机构,在教育儿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特地整理后与家长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3月7日下午,央视报道称李双江之子李XX因涉嫌强奸罪,已被检察机关正式批捕。

之前,李XX因为殴打他人构成寻衅滋事犯罪,被收容教养一年,2012年9月才获释。

近日,名人之子涉案一事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这都是由于家长的溺爱而造成的结果。

和平区第五幼儿园教学园长陈蔷说,未满18岁就一再涉嫌触及刑律,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肯定是存在教育上的偏差的。

因此,广大家长应该从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反思您的家庭教育是否也存在缺失。

不能只重成绩不重品德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和大的社会环境下,家长对教育的观念、对人才的观念只在成绩上,对人的本质和品德方面的教育存在缺失,而这些都是不容易显现的东西,等孩子长大后再发现问题就晚了。

不少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特长培养,在道德方面,也只关注孩子是否听话,忽略了孩子价值观的培育。

正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这些误区,才导致了诸如李XX 的悲剧。

忽视了品德的培养,能力再强的人也不是完整的人。

我们讲“德智体美劳”“德才兼备”,“德”都是放在第一位的。

什么是良好的成长环境
中国最小的申奥大使、青年钢琴家、留学美国……这样的简历很是让人艳羡。

这样的经历在“星二代”中并不鲜见,然而与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对应的,却是目无法纪、骄横跋扈。

对孩子过于溺爱,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让孩子感觉没有付出也能得到回报……难道这就是良好的成长环境吗?殊不知,家长这样做的后果是造成孩子没有责任心,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认为什么事情都能用钱摆平。

其实,这是害了孩子。

现在不单纯是“星二代”“官二代”“富二代”身上有这样的问题,即使是普通家庭的家长,也都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孩子创造所谓最“好”的成长环境。

对于孩子上学的问题,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托老师照顾孩子,孩子惹了祸,更是花钱找人解决问题。

如此一来,孩子的特权意识在不知不觉之中形成了。

久而久之,将演变成高高在上的特权思想以及对社会规则的漠视。

不要过于“披荆斩棘”
孩子在刚出生时只是一张白纸,在人生最初始的阶段,父母能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培养
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陈园长告诫家长,千万别过分地满足孩子。

家长应该在孩子任性的时候,告诉孩子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培养孩子自立、独立、有责任心的优秀品质,告诉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5岁至10岁是孩子内心规则建立的关键时期,此时应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要给孩子灌输是非观念,告诉孩子如何做人。

父母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是爱子女是有讲究的,应该真正地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着想。

有些家长觉得爱孩子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无条件地满足他们,不让孩子经受一点挫折,一味地迁就,甚至对孩子的过失纵容包庇,这是绝对错误的。

孩子的成长是有自然规律的,如果家长违背了这个规律,自认为是为孩子着想,给孩子屏蔽了很多成长过程中应该承受的挫折与困难,披荆斩棘,为孩子开辟出一条自认为“顺利、平坦”的人生之路,那么,等孩子长大之后,您将自食其果。

5岁女孩甜甜的妈妈王女士说,名人之子事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非常巨大,作为家长来讲应该深刻反思。

以往,我们仅仅关注孩子的饮食起居,想尽办法为孩子提供最优越的物质条件,却忽略了给予他们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酿成的后果将是多么可怕啊。

该事件提醒我们每一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一些负责,少一些溺爱;多一些约束,少一些放纵;多一些责任和爱心,少一些野蛮和暴戾。

这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的责任。

同一起跑线学重点小学考前思维特训班招生简章中国儿童教育精品教材奖
最有前途的学前教育机构
中国儿童教学突出成就奖
中国十大品牌学前机构奖
“优秀”是一种习惯,要从小培养。

《同一起跑线》教育集合了常教中科心理研究所精准培育和国家十二五教师科研基金会重点子课题共同编辑了学前精品教学和学前逻辑思维训练的精品课程。

专门为名牌小学输送人才。

《同一起跑线》的“灵思儿童思维训练学前班”在北京幼教机构中,连创北京市、区重点小学的最高录取百分比。

2009、2010、2011连年重点小学实验班的考试中灵思学员90%学员考入重点小学。

在2011年的育民小学超常班的考试中,有24人从近2000名参加考试的儿童中脱颖而出。

占全部招生人数的35%。

同一起跑线灵思班教学分三种学习方式:全日制学前班,周末(课后)训练班,假期特训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