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生物课件(浙科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共20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课件 浙科版必修3

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fànwéi) 大的动物种群密度,还能用样方法吗?
第十六页,共30页。
阅读课本P62方框内的内容
2、
1、取样标记(biāojì) 2、放回后充分混合 3、再取样 4、计数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biāojì)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biāojì)的为m,则:
(1)N总=(39×34)/15=88只
(2)种群(zhǒnɡ qún)密度=88/1=88只 /公顷
第十八页,共30页。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 在单位时间(shíjiān)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 数的比率 死亡率: 在单位时间(shíjiān)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
的比出率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zhíjiē) 因素。
第十九页,共30页。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bìxū)降低出 生率
计划生育(jì huá shēnɡ yù)是我
第二十页,共30页。
3、迁入率和迁出率
概念(gà在in单i位àn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
种群(zhǒnɡ qún)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
种群
迁出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juédìng)种群密度的 直接因素。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第八页,共30页。
第九页,共30页。
种群密度(mìdù)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 适用于植物(zhíwù)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 的调查 标志重捕法: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zhǒnɡ qún)密度的调查
第十页,共30页。
阅读(yuèdú)课本P60方框内的 内容
第十六页,共30页。
阅读课本P62方框内的内容
2、
1、取样标记(biāojì) 2、放回后充分混合 3、再取样 4、计数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biāojì)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biāojì)的为m,则:
(1)N总=(39×34)/15=88只
(2)种群(zhǒnɡ qún)密度=88/1=88只 /公顷
第十八页,共30页。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 在单位时间(shíjiān)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 数的比率 死亡率: 在单位时间(shíjiān)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
的比出率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zhíjiē) 因素。
第十九页,共30页。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bìxū)降低出 生率
计划生育(jì huá shēnɡ yù)是我
第二十页,共30页。
3、迁入率和迁出率
概念(gà在in单i位àn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
种群(zhǒnɡ qún)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
种群
迁出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juédìng)种群密度的 直接因素。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第八页,共30页。
第九页,共30页。
种群密度(mìdù)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 适用于植物(zhíwù)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 的调查 标志重捕法: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zhǒnɡ qún)密度的调查
第十页,共30页。
阅读(yuèdú)课本P60方框内的 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课件(共20张PPT)精选优质 课件

注意:调查时要爱护植被,不攀折 花木,不破坏草坪,不毁坏庄稼。
⑷比较各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就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⑸讨论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其他问题。
4—1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⑴样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样方, 先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 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蝗害”的战略,一方面通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降低蝗虫密度,一方面改造飞蝗发
生地,如修筑堤坝、控制水位、耕垦湖滩荒地等。这样就成功地打开了飞蝗综合防
治的大门,使大面积的蝗害在中国大地上得以防治。
此后,马世骏先生在生态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研究的共同 点都是从系统、综合、整体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对象、把握过程。正如他后来高度 概括的,生态学的实质就是协调生物与环境或个体与整体间的辩证关系,协调的实
如果你要研究一座城市的人口的 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因素。
废弃的城市
冬季某城市的乌鸦种群(部分)
4—1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增长型 年龄组成的类型 稳定型
衰退型
思考与讨论
探究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问题: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结论: ·讨论:
注意:调查时要爱护植被,不攀折 花木,不破坏草坪,不毁坏庄稼。
⑴实地调查与本节课“问题探讨”活动中的模拟据调查有什么异同?
⑵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⑶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件浙科版必修3.pptx

【导学号:24890031】
A.50 只
B.42 只
C.92 只
D.160 只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即标志重捕法。由题意可以得出: N∶50=42∶13,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为(50×42)/13=161.5 只。
【答案】 D
2.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一块面积不大的某区域,第 一次捕获 68 只的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捕获 54 只鼠,其中标记的鼠 有 12 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宽度代表该 年龄组 个体数量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b.中线把每一个年龄组都分为左右两半,左边代表 雄性 ,右边代表 雌性 。
③类型 ④作用:预测种群 未来动态 的信息。
(3)性比率 ①概念:种群内 两性 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②特点:大多数物种的种群,其性比率基本保持 1∶1 ,人类也一样。 (4)种群密度 ①概念:某个种群 单位空间 或 面积 内的个体数量。 ②作用 a.决定生物的益或害、 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 b.检查保护效果和 防治效果 、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 种群动态 的基础。
[合作探讨] 探讨 1: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类是一个种群吗? 提示:不是,一个池塘里一般不会由一种鱼组成。
探讨 2: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②③④代表哪种特征, 为什么?
提示:②③④分别代表出生率、性比率和年龄结构,因为年龄结构是通过影 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而性比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的。
3.种群的分布型
(1)分布型:种群中个体的 空间 配置格局。
(2)类型
类型 集群分布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特点 相互吸引 相互排斥 既不互相吸引 又不互相排斥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件-新版

7.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 ACH )
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 C.环境条件适宜 E.环境中天敌增多
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 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 F.环境中阳光不足
G.寄生生物增多
H.寄生生物减少
退 出
死亡率: 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原有 个体数的百分比或千分比。
自然增长率 某草原每10000只羊在一年当中,新出生1000只,
死亡500只,该种群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
三、年龄结构 预示未来种群密度的变化
(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
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
五、种群分布型 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
集群分布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五、种群分布型 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
农田等人工种群 草地中的蒲公英 人类、社会性昆虫
六、种群的存活曲线 概念: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 的曲线。包括凸型、对角线型、凹型。
1000
类型Ⅰ(凸形):
接近生理寿命前死亡率低,
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多数为1︰1) 目前我国新生婴儿男女比例达到120︰100,对 种群密度将产生什么影响?
①雌少雄多型: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 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②雌多雄少型: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 只蜂王和几十万只工蜂 都是雌蜂,但只有蜂王 有生育能力。
一、种群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概念要点: (1)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一定的区域); (2)同种生物(一个物种); (3)个体的总和(所有个体)。
是不是简单的 机械组合?
……
【课件】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 4.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 标志48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鼠12只,则
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D )
A.46 C.12
B.25 D.100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增加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降低
(3)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3.年龄组成
(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个体数目的比例。
年龄段: 幼年(生殖前期) 成年(生殖期) 老年(生殖后期) 种群的年龄组成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③计算公式:种群数量/总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典型例题】
例3、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 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 6、8、8、9只。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 (单位:只/hm2)?
N=(4+6+8+8+9)/5=7只/hm2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
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 2.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 发展趋势主要来自( A )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 3.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CD ) A.性别比例 B.年龄组成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问题探讨
假设左图为一块面积为100m2的草地, 图中每个红色圆点代表一株蒲公英, 绿色三角代表其他植物。 讨论: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生物课件(浙科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共20张PPT)

5.如图所示甲、乙、丙代表3种不同的动物,据图回答:
)
很 , (1)曲线图ab段表示甲动物在中年以前死亡率_____
高 。 存活率_____ 低
死亡率很高 ,如果丙 (2)丙曲线表示丙动物幼年期_____________ 幼体 为野生动物,据此,我们应做好__________ 保护工作。
请列举一个典型的例子___________ 。 大熊猫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
决定种群密度(数量)
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 或千分数。 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 数或千分数。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某草原每10000只羊在一年当中,新出生 1000只,死亡500只,该种群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三、年龄结构
(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 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常用年龄金字塔图形来表示:
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 重 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概念 种群密度 种群 出生率 死亡率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特征
年龄结构 性比率 分布型
存活曲线
1.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C )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下述各例可以说是“一个种群”吗? 一块稻田里的水稻
一片森林里的蛇
一个池塘里的鱼 一个蜂窝里的全部雄蜂
通常一个物种包含很多种群,种群和种群 之间存在地理隔离。
种群长期隔离会导致亚种和新种的形成。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很多特征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 值,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等, 另外还有种群密度和分布型则为种群所特有。
高二生物必修3 第4章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ppt

4
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要点: 1、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 与外界的个体隔离。 2、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 联系。
种群特征
(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5
1.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16
2.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 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 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 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 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 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 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 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
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①增长型:特点是幼年个 体大量成长为成年产生后 代,老年个体死亡的少, 出生的比死亡的多,种群 的个体数越来越多。
老年
成年 幼年
增长型年龄组成
13
老年 成年 幼年 稳定型年龄组成 ②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 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 体数。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25
均匀分布(uniform distribution)的特征是,
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 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 间的竞争。 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冠)和土壤中 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 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 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 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种群的均匀分布。 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而人工栽培的 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保持其株距和行 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
高中生物 4-1种群的特征课件 浙科版必修3

Ⅰ型:曲线呈凸型,表示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 体死亡,而一旦达到生理寿命,则其死亡率大大增加。例 如大型兽类和人的存活曲线。 Ⅱ型:曲线呈对角线,各年龄死亡率相等。许多种生物的 存活曲线接近Ⅱ型,如鸟类的存活曲线。 Ⅲ型:曲线呈凹型,幼年期死亡率很高。如青蛙的存活曲 线:蝌蚪时期死亡率很高,但一旦变成青蛙后,死亡率大 大降低。此类动物繁殖率或产卵率往往较高。 利用种群存活曲线的特点,可指导有益动物的保护及有害 动物的防治工作,如对有益动物可在其死亡率高的时候, 设法降低其死亡率,同理对有害动物则可人为增加其死亡 率。
计算各样方内种群 密度的平均值为该 种群的种群密度的 估计值
①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
注意 问题
生和死亡 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 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生理活动,
且不易脱落
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 少
4.种群的三种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是表示一个种群在一定时期内存活量的指标,也 是衡量种群增长的基本参数。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如右图 所示: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课程标准 列举种群的特征。 课标解读 1.举例说出种群的概念。 2.列举种群的特征。 3.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法。
种群的概念
1.概念: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_同__一__物__种__个__体__ 的集合体。它由_不__同__性__别__和_不__同__年__龄__的个体组成。 种群用于人类又称_人__口__。
5.种群分布型 (1)概念:指种群中个体的_空___间__配__置__格__局__。 (2)类型:__集__群_分布、__均__匀__分布、_随__机___分布。
6.种群的存活曲线 (1)概念:是表示种群中_全__部__个__体__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 曲线。横坐标是年龄,自左至右年龄增加,纵坐标是_存__活_ _个__体__数__的对数值,自上而下逐渐减少。 (2)类型:凸形、对角线形、凹形。 (3)研究意义:反映各物种的死亡年龄分布状况,有助于了 解_种__群__的__特__性__及其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
决定种群密度(数量)
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 或千分数。 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 数或千分数。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某草原每10000只羊在一年当中,新出生 1000只,死亡500只,该种群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三、年龄结构
(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 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常用年龄金字塔图形来表示:
出生率=死亡率 保持稳定
越来越大
四、性比率
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多数为1︰1) 目前我国新生婴儿男女比例达到120︰100,对种群 密度将产生什么影响?
五、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大小是决定生物的益或害、狩猎或禁猎、 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逐个计数法 如:全国人口普查。
2.下列说法属于种群的是( D )
A.泽雅水库所有的鱼 B.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 C.温州地区的全部青年男女 D.湖北神农架地区所有的金丝猴
3.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主要由下列哪一项预测( B ) A.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 C.种群性比率 B.种群年龄结构 D.出生率和死亡率
4.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数量,例如在对某种 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第 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 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C ) A.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D.N=39×34÷15
5.如图所示甲、乙、丙代表3种不同动物,据图回答:)很 , (1)曲线图ab段表示甲动物在中年以前死亡率_____
高 。 存活率_____ 低
死亡率很高 ,如果丙 (2)丙曲线表示丙动物幼年期_____________ 幼体 为野生动物,据此,我们应做好__________ 保护工作。
请列举一个典型的例子___________ 。 大熊猫
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 重 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概念 种群密度 种群 出生率 死亡率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特征
年龄结构 性比率 分布型
存活曲线
1.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C )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下述各例可以说是“一个种群”吗? 一块稻田里的水稻
一片森林里的蛇
一个池塘里的鱼 一个蜂窝里的全部雄蜂
通常一个物种包含很多种群,种群和种群 之间存在地理隔离。
种群长期隔离会导致亚种和新种的形成。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很多特征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 值,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等, 另外还有种群密度和分布型则为种群所特有。
♂
生殖后期
生殖期
♀
生殖前期
宽度代表该年龄组个体数量在整个种群中所 占的比例,左边代表雄性,右边代表雌性。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中国人口 ♂ ♀ 生殖后期 生殖期 生殖前期 增长型 出生率>死亡率 稳定型
预测种群密度
(数量)变化趋势 ♀ 日本人口 ♂ ♀
美国人口
♂
衰退型 出生率<死亡率 越来越小
第四章
种群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思考】 (1)为什么一些动物
要集体生活?
狮群捕食
(2)狮群和狼群是一个种
群吗?
(3)一个种群有什么样的
特征?
狼群
一、种群
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概念要点:
(1)必须是同种生物(组成特征);
(2)必须有一定区域(时空条件);
(3)必须是同种个体的总和(数量特征)。
2.取样调查法(估算法) 如: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 过程:
捕捉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标记
放回
重捕
共n个
种群个体总数N 标记M个
有标记的m个
计算公式: N = M × n / m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假设前提: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混合均匀,且 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