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城市生态系统2
城市地理学第二章 生态系统与生态保护

3、城市生态化的途径
充分利用保护好城市周围环境
搞好城市规划 大力建设生态住宅小区 强调环境质量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环节 积极使用清洁能源 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三、农业生态系统
1、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一定区域的农业生物群体与其 周围自然和社会、经济相互作用,以固定、转化太阳能, 获取农副产品为目的的人工生态系统。
能源:光能和其他能源
媒质: 大气、水、土壤 气候:光照、温度、降水、风等 生物代谢材料:CO2 、O2 、N2 、无机盐、 腐殖质、糖类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形态结构 生态系统的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和物种的空间
配置及物种随时间变化等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
(二)营养结构
1.食物链 2.食物网
3.营养级
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
生态学规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解决近代城市中突出的环境问题 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 阐明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 律 发展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
二、生态平衡、生态破坏、生态演替
1、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1)反馈机制
第二章 生态系统与生态保护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保护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
系统属性
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具有整体功能性
系统具有内在的相关性
系统结构存在有序性和层次感
系统存在空间是有限的 系统具有时间性特点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2、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概述

内环境
第二节 生态系统
➢ 生态环境:由生物所有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的环境。生态因子指普 通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的要素因子。
第二节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
➢ 根据环境的性质生态系统可划分为 陆地生态系统(Terrestrial ecosystem):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Freshwater ecosystem) 海洋生态系统 (Ocean ecosystem)
城市生态学
Urban Ecology
第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概述
第一节 系统及系统科学 第二节 生态系统 第三节 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概述
第一节 系统及系统科学 第二节 生态系统 第三节 城市生态系统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 系统及系统科学一、系统 (system) 1.定义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的贝塔朗菲( L. V. Bertalanffy )。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个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 能的整体。 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由二个以上的组分组成;组分之间有密切的联 系;以整体方式完成一定的功能。
第二节 生态系统
②动物: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
第二节 生态系统
2、生物对温度的生态适应 物候指生物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发育节律。 ①植物:低温植株矮化、丛生,幼枝、叶表面保护组织增厚,叶面积减
小,叶面向光生长;高温减小叶面积,叶片退化茎代替叶功能,叶表 角质层厚有鳞片或绒毛,叶片与光照成角度,叶片重叠等。
a.综合性 生态因子不可能单独存在 生态因子间具有联动作用 b.非等价性 主导因子与辅助因子 主导因子改变会导致环境的生态关系变化以及生物生长发育的明显变化。
城市气象学课件:02城市生态系统

一、地球系统 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土壤岩石圈、 生物圈与区域气候变化相互作用
区域与全球气候系统的研究
区域水循环的研究
区域水循环的研究
区域碳循环的研究
冰冻圈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
二、全球大城市分布
广州,搜狗
三、城市下垫面组成及描述
Towns and cities are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on Earth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the artificial landscapes most widely used by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Earth’s population in the future. In 2030 more than 60% of humans will live in cities. Changes in urban conditions have often caused deterioration i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may result in damage to the health of city-dwellers.
Urban Boundary Layer
3. Radiation and Heat Balance
Compared with the surrounding countryside, the radiation and heat balances of an urban area are subject to a wide variety of effects. These are caused by gaseous, particulate and liquid air pollutants,which reflect, scatter and absorb radiation, and the type, structure, use and exposure of urban surfaces. The short and long-wave albedo long wave emission, effective radiation and thermal behaviour of the surface are determin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urban atmosphere and the city’s surface conditions. During low advection conditions without precipitation, the radiation and heat balance of the ground/air boundary layer is:
城市生态学—第二讲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共34页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城市生态学—第二讲 城市生态学基本 原理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概论PPT课件第2讲 生态思想与生态学

● 城市生态系统 ● 城市群落 ● 大学群落 ● 生态位
a
2.4.4 生态学的应(借)用方法论
2.关系与系统分析
● 食物链(产业链、职业链) ● 竞争关系分析:如高斯假设--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 城市系统的生态化分析 ● 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分析
a
2.5 环境
环境的定义 环境概念的泛函 环境的分类 人与环境的关系
a
2.1 生态思想-“自然的经济体系”
“生态学”这个词直到1866年才出现,而且几乎在 100年后才被广泛运用。然而,生态学的思想形成于它 有名字之前。它的近代历史始于18世纪,当时它是以一 种更为复杂的观察地球的生命结构的方式出现的:是探 求一种把所有地球上活着的有机体描述为一个有着内在 联系的整体的观点,这个观点通常被归类于“自然的经 济体系”。这个短语产生了一整套思想,尔后又形成了 今天这门学科。
生态学关系图
生命系统
生态学
环境系统
社会系统
a
应用生态学
a
应用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产业生态学 管理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草地生态学
工业生态学与清洁生产
旅游生态学
养殖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有害动物管理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 资源生态学 灾害生态学 自然保护生态学 全球变化生态学 景观生态设计
世界系统的演变过程
物环
(a) 古代文明时代
物
物
物
环
环
环
(b)
(c)
(d)
农业文明时代
物
人
环
(e) 工业文明时代
a.物质生产由环境生产完成 b.人口生产未体现出来 c.人口生产体现,但仍作为物质生产上的一部分 d.人口生产发展成独立的系统而独立出来 e.环境、物质、人口成为独立的系统
城市生态学—第二讲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城市热岛效应的防止措施 二、在现有条件下,应考虑: 在现有条件下,应考虑: 1、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量的 排放;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性能。 2、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 3、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 4、此外,“透水性公路铺设计划”,即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 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 5、形成环市水系,调节市区气候。 因为水的比热大于混凝土的比热,所以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条件下,两 者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形成温差,这就必然加大热力环流的循环速度, 而在 大气的循环过程中,环市水系又起到了二次降温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城区 温度不致过高,就达到了防止城市热岛效应的目的。
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影响三 长期生活在热岛中心区的人们会表现为情绪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忧郁 压抑、记忆力下降、失眠、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溃疡增多、胃肠疾病复发 等,给城市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说不尽的烦恼。 在中国,素有“火炉城市”之称的南京、武汉、重庆等许多大城市在发 展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以上这些现象,所以,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城市发 展中应正确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空气污染
插图4-12
城市环境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城市空气污染程度虽然取决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特性和排放总量,但 是它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大小则和气象、地形、地物等因素有关。 气象因素 首先是风向和风速,风向决定着空气中污染物的输送方向,在污染源下 风的地区,空气污染就比较严重,相反,在上风向的地区,空气污染就相对 较轻。 风速决定着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稀释速度,风速越大,污染物收到空 气稀释作用越大,同时也由于气流扩散增强,污染物与空气的混合加强,所 以在基本条件相同时,风速越大,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就越低。 地形因素 沿海地形(海陆风),谷地地形(不易扩散) 城市地物 建筑物、大小、高度、街道。(街道风)
城市生态系统 2

城市生态系统——屋顶花园张琪雅1001502-25摘要现在城市建设中,屋顶花园是最有潜力的绿化方式之一。
本文先回顾了温州屋顶花园发展历史,再用现代屋顶花园的分类方法阐述温州屋顶花园的现状和趋势,最后提出目前屋顶花园营造技术上的不足,旨在为城市屋顶花园的发展提供参考。
屋顶花园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总称。
它与露地造园和植物种植的最大区别在于屋顶花园是把露地造园和种植等园林工程搬到建筑物或构筑物之上,种植土壤不与大地土壤相连。
现在与屋顶花园相近的名词还有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
屋顶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改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改善众多道路的硬质铺装而取代的自然土地和植物的现状;改善过度砍伐自然森林,各种废气污染而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沙尘暴等对人类的危害;开拓人类绿化空间,建造田园城市,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屋顶花园不但降温隔热效果优良,而且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局部小气候,还能丰富城市的俯仰景观,能补偿建筑物占用的绿化地面,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屋面形式屋顶花园并不是现代建筑发展的产物,它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古代苏美尔人最古老的名城之一UR城所建的大庙塔,这就是屋顶花园的发源地,20年代初,英国著名考古学家伦德.伍利爵士,发现该塔三层台面上有种植过大树的痕迹,然而真正的屋顶花园是在亚述古庙塔以后1500余年才发现的著名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见图1[1]),它之所以被世人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意义决非仅在于造园艺术上的成就,而是古代文明的佳作。
关键字:城市,生态,绿化,生活,景观园林1目录第1章引言 (3)1.1概述 (3)1.2历史发展 (3)1.3屋顶花园对生态的影响 (3)第2 章屋顶绿化的功效 (4)2.1屋顶花园的经济效益 (4)2.2屋顶花园的生态效益 (5)2.3屋顶花园的社会效益 (6)第3章屋顶绿化生态的规划设计 (6)3.1屋顶花园的特点 (6)3.2屋顶花园的设计原则 (7)3.21适用原则 (7)3.22精美原则 (7)3.23安全原则 (7)3.24创新原则 (8)3.3屋顶花园的生态设计 (8)第4章结论4.1 结论 (10)参考文献 (11)2第一章引言1.1概述中文名称:屋顶花园英文名称:roof garden定义: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桥梁(立交桥)等的顶部、阳台、天台、露台上进行园林绿化、种植草木花卉作物所形成的景观。
第2章城市生态系统

第1节
近代城市特点
一、概述(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 历史的必然、近代城市是由大量物 质要素所构成的 )
二、城市与环境(城市发展与环境 、 城市环境)
一、概
述
(一)城市化的概念 所谓城市化(urbanization),是指城市人口比 重增加,城市数目增加,工业规模与产值 增加。居民生活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的过 程等。
第2章
城市生态系统
第一节 近代城市特点
(城市由大量物质要素所构成; 环境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节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的组成结构、特点;城市生态系统 的功能,包括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城市生态系统的 平衡和调控)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近代城市特点,掌握城市生态 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及调节,生态城市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0.39 0.39 1.34 1.91 2.62 2.97 3.21
3.48
3.87
8.30 11.2 13.6 18.6 24.3 26.2 28.6
28.8
29.0 3
2010
世界
城市人 口(亿) 占总人 口(%)
1900 1920 1950 1960
1.6 2.5 7.34
1970 1980 1990
一、概
述
(二)城市化是历史的必然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 物,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城市化已 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表2-1 近代城市人口增加数量
中国
城市人 口 (亿 ) 占总人 口(%) 1952 1970 1980 1984 1987 1990 1993 1995 2000
第2章复习思考题:
1. 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有何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
城市环境系统
社会环境
政治 法律 经济 文化教育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构 成的对立统一体,它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 也具有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 的三项基本功能,简称“流”同时还特有人 口 流与价值流等城市生态流,也可以归入物质 流中。
(3)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的自我驯化的系 统
开采
制造
输入
使用
废弃
这种与周围其他生态系统高速而大量的能流和物 流交换,主要靠人类活动来协调,使之趋于相对平 衡,从而最大限度地完善城市生活环境,满足居民需 要。正是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这种非独立性和对其他 生态系统的依赖性,使城市生态系统显得特别脆弱, 自我调节能力很小。
1.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为了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必须从外 部不断地转入能量, 如,煤、石油、电力、水及 食物(生物燃料)等,并通过加工、储存、传输、 使用等环节,使能量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进行流动。 一般来说,城市的能流随着物流的流动而逐渐 转化和消耗,它是城市居民赖以发展的基础。
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是由低质能量向高质能量的 转化及消耗高质能量的过程.其中一部分能量被储存在产 品中,而一部分损耗的所谓“废能”则以热能、磁能、辐 射能等形式耗散于环境中,成为城市的热、磁、光、微波 污染的污染源。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其能量流动 有两个相同的性质。 一是,遵守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在流动中不断 有损耗,不能构成循环 二是,除部分热损耗是由辐射传输外,其余的能量 都是由物质携带的,能流的特点体现在物质流中。但是能 量每流过一个能级时,并不服从所谓的“百分之十率”。
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 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其概念最早产生于1923 年的美国,当时定义为“商业会聚之处”。随后,CBD的内容不断 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 一般而言,CBD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作为城 市的核心,应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 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世界上比较出名的城市CBD有纽约 曼哈顿、伦敦金融城、东京新宿、香港中环等等。
1925年伯吉斯(R.Burgess)提出了城 市的 “同心圆增长理论”: 认为城市的自然发展将形成5-6个同心圆 形式,它是竞争优势及侵入演替的自然生 态的结果。
赫特(H.Hoyt)于1933年提出了扇形理论。 认为城市从CBD区沿主要交通干道向外发展 形成星形城市,总的仍是圆形,从中心向外形成 各种扇形辐射区,各扇形向外扩展时仍保持了居 住区特点,其中有较多住宅出租的扇形区是城市 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它影响和吸引整个城市 沿着该方向发展。这一理论与美国和加拿大当前 许多城市的空间形成较相一致。
(4)城市生态系统是多层次的复杂系统
仅以人为中心,即可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的子系 统 ①生物(人)—自然(环境)系统
②工业——经济系统
③文化——社会系统 以上各层次的子系统内部,都有自己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 息流,而各层次之间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城市生态学发展简史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态学思想
390B.C.,商鞅第一个提出了具有城市生态学思想 的认识:①在一个地区的土地组成上,城镇道路 要占10%,才较为合理;②主张增加农业人口, 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例为100:1,最多不 小于10:1,鼓励从事农业,不准开设旅店和不 准擅自迁居。
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输入分散、无序的 信息,输出经过加工、集中、有序的信息。对于 以政治、文化、科学、商业为中心的城市,这一 功能尤其重要。
城市的输出物中,除了物质产品和废物外,还有精 神产品,这就要靠信息流来完成。 信息流是附于物质流中,报刊、广告、书刊、 信件、照片等是信息的载体,电话、电视、电讯 通讯、网络也是信息的载体,人的各种活动,如 集会、交谈、讲演、表演等,也是在交流信息。 信息流量大小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现代化 程度。信息流的高密度集中与高速有序是现代城 市的重要特征之一。
1898年霍华德(E. Howard) 提出田园城市的理论。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 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 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 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 ” 经与 霍华德商议後﹐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 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 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 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 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热力学第一定律: “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 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 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 种形式。” △E=Q-W △E是系统内能的改变;Q是系统从外界吸 收的热量;W是系统对外界所作的功
热力学第二定律:非生命的自然界发 生的变化,都不必借助于外力的帮助 而能自动实现,即自发过程或自动过 程。热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 体,直到两者温度相等。 当顶级生态系统达到平衡时,即自由 能最小或等于零,熵值最大。系统能 够自发地向顶级方向发展,到自由能 最小和熵值最大时为限度。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
在城市生态系统里,物质运动同样必须遵守“物质不 灭定律”。城市生态系统里的物质流动是建立在城市与城 市外域大量的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的输入和工业产品与废 弃物的输出形成的城市新陈代谢基础之上的。每个城市天 天都要从外界转入大量的矿石、煤、油、粮食、淡水等, 同时,又向外界输出大量的产品、副产品、生活垃圾与工 业废弃物。香港每天物质流动量高达100万吨。所以, 城市是地球表层物质在空间大量聚集的地域,其物质的流 速依据不同城市的状况而变化。
哈里斯(Harris), 厄曼(Uiman)提出 了多核理论。 指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多北美城市的土地利用形式并 不围绕一个中心,而围绕离散的几个中心 发展,虽然市区有的核心不明显,有的核 心是在迁移等原因下形成的,这最可能是 由于汽车增长,成为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 具所致。
城市生态学的大规模发展是在1960’s,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UNESCO,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 提出了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城市居住区的项目,指 出城市是一个以人类为活动中心的人类生态系统, 开始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
城市生态系统
定义:
指特定地域内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 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 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 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
统
(2)城市生态系统是容量大、流量大、密 度高、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荀子(238B.C.)提出减少工业人口,国家才能 强盛的主张。 170A.D.,崔姓学者第一个提出人口的合理布局 思想。 1885年,包世臣提出农业与非农业劳动力比例关 系应为5:1,限制非农业人口的发展。这些“重 农抑商”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城市的 发展。
(二) “田园城市”理论(garden city)
3.城市生态系统的信息流
信息流是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种“流”的状 态的加工、传递、控制和认识的过程。 信息就是指消息,是对某一事物不确定性的 度量,或者说指某事物知道、了解的程度。一个 事物越复杂,其中所含有的信息就越多。信息具 有传递知识、传递情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 作用。
城市中的任何运动都要产生一定的信息。 如属于自然信息的水文、气候、地质、生物、环 境等信息; 属于经济信息的市场、金融、价格、新技术、 人才、贸易等信息。城市具有完善的新闻传播网 络系统,因而,可以在广阔的范围内能以 高速度、大容量及时地传播信息。 城市具有现代化的通讯基础设施,能够以信息 系统连接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各个领域、 环节,可高效地组织社会生产和生活。
特点:非农业人口集中区域;一定区域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由多种建筑物组成的物质设施 综合体,由村、镇发展来的。
城市问题
人口密集、住房困难、土地资源紧张、工业资源 短缺、水源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疾病流 行、犯罪增多、就业困难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概念
城市生态学将城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除研究其 形态结构外,更侧重于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及组分 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代谢、信息流通,人为活动
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包括资源流、货物流、人 口流、劳力流、智力流。
劳力流是特殊的人口流,包括劳力在时间上的变化,即 由于就业、退休等导致劳力数量的变动和劳力在空间上的 变化,即劳力在个职业部门的分配情况的变化; 智力流则是特殊的劳力流,智力的开发过程(入学、就 读、毕业、升学)是智力在时间上的变化,反映着城市智 力结构的改变过程;而智力在空间上的变化则反映智力 (人才)在不同部门中的改变。 物质流中,以货物流的流动过程最为复杂,它不是简单 的输入和输出,其中还经过生产(形态、功能的转变)、 消耗、累积及排放出废弃物等过程。
城市经济生态学(Urban economic ecology): 从经济学角度重点研究城市代谢过程的物流、能 流和信息流的转化、利用效率等问题。 城市社会生态学(Urban socio-ecology):城 市人工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效应及人 在建设城市、改造自然过程中所遇到的城市问题, 如人口、交通、能源问题等。
莱奇沃思花园城市
创建人:Ebenezer Howard。 莱奇沃思是世界上首座花园城市,其建 造的目的在于解决城市生活中的肮脏和贫困以及 英国 19 世纪末期农村地区的工作缺乏现象。基 于 Ebenezer Howard 将乡村健康与城市舒适 相结合的理念,莱奇沃思引领了一场国际化的运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