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报告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5篇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5篇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1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
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
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
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
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
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
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
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
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
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
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
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
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
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
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
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
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
建井地质报告

建井地质报告
一、报告简介
本报告旨在为建井工程提供必要的地质数据和信息,包括(但
不局限于)地质勘测、土壤和岩石物理力学特性、地下水情况等。
本报告的编制依据建井工程相关规定和标准,为保证建井工程顺
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地质概况
1. 地质位置:建井位于XX地区;
2. 地质背景:建井位于一条侵蚀断裂带上,地质构造活跃,地
层变化剧烈,地下水位较高,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
3. 地质勘测:对建井工程区域进行了综合地质勘测,包括地貌、地质、土壤和水文地质等方面。
勘测结果显示,地质构造活跃,
地层主要由X、Y两种地层组成,土壤为红黏土,平均厚度为Z,透水性较弱;
4. 岩石物理力学特性:通过现场试验和实验室测试,得出了X、Y地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包括密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
模量等;
5. 地下水情况:对建井工程区域的地下水进行了测试和评估,
根据取样分析得出,地下水位较高,水质良好,但存在一定的地
下水流动风险。
三、工程建议
结合地质概况和地下水情况,本报告对建井工程提出以下建议:
1. 在建井周边区域建立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止因地
质灾害引发意外事故;
2. 在建井工程中根据地层特征选取合适的钻井技术和工艺;
3.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因地下水流动等问题引发工程事故。
四、总结
通过本次建井地质报告的编制,为建井工程提供了必要的地质
数据和信息,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进行钻井工程,降低施工风险,
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同时,建议建井施工方结合本报告给出的建议,加强钻井工程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工程地质报告

工程地质报告
工程地质报告是对工程项目建设地区的地质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和评价的一份报告。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地质背景:介绍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背景,包括地质构造、地质年代、地质类型等信息。
2.勘探方法:说明采用的地质勘探方法,如地质测量、岩心钻探、地质雷达等。
3.勘探结果:详细描述勘探过程中获得的地质数据和样本分析
结果,并对地质条件进行评估。
4.地质风险评价:根据勘探结果,对工程项目施工中可能出现
的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如地震、滑坡、地面塌陷等。
5.工程地质建议:基于地质调查结果,提出工程设计和施工中
需要注意的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6.地质监测计划:依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地质条件,制定地质
监测计划,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等。
工程地质报告是工程项目施工前必不可少的一份文件,它可以为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行。
有关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三篇

有关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三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11、实习概况:10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2、实习目的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3、实习内容:昌乐火山口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
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
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
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
为季节性河流。
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三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我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xx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毕业后就职于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一总队地勘院物化探项目组。
到xx年7月工作已满一年,在这短暂的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参加的工程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0.5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
二、对专业知识的提高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
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
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十分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参加工作的体会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十分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
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
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四、对公司的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3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3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1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二零一七年四月中国南京提纲实习时间、地点、路线和目的等二、实习区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
三、实习内容主要是野外所看到的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包括地层岩性背斜、斜等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这门学科有了深刻的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大都是理论上的,往往与实际状况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地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9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与4月23日在黄勇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工程地质实习。
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学会对肉眼的岩石判别了解湖山地区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工程地质实习过程我们的实习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我们到达湖山地区,观察湖山地区的地质地貌,肉眼判别岩石,采集岩石标本,并且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石的产状,判断背斜和向斜;其次,我们去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了解中国石文化。
当天下午三点结束工程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工程地质实习内容认识湖山地区的岩层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大约28公里,处于宁镇褶皱束南带,有三列山组成,其走向为北向东。
自南京有公共汽车通汤山镇、湖山地区,交通便利。
于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小野田家族就对湖山地区进行了研究。
而国内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也对此作过研究。
在湖山地区所观察到的岩石主要以沉积岩为主,还有少量的侵入岩。
这里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易于观察,在宁镇地区是少有的。
志留系高家边组、坟头组出露较好,茅山组很不发育,仅零星可见。
五通组、孤峰组发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
龙潭组中下部的页岩与砂岩暴露,易于观察。
青龙群在棒锤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层剖面十分清晰。
在开始实习时,老师给我们介绍以下内容:一、志留系1、高家边组(s1g)主要由土黄色页岩(质感滑腻,易折断)及泥岩组成,厚度大于293.5米;据资料,高家边组含有多种笔石。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四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概况本次实习线路是6月26日下午三点在攀枝花学院北门,6月27日上午八点在东门集合,在老师的带领下先到政务中心斜对面(星宏国际后面)的边坡,再到龙菁花园上的龙菁大桥。
二、各地点地理位置简介北门边坡位于攀枝花学院北门大梯子处,上面是广场,标高是1120,下面是一条通往机场的主干道。
边坡高差是25米,从马路到坡顶坡面距离是50米,自然坡度是1:2。
星宏国际边坡位于攀枝花市政务中心斜对面,次边坡大概40米左右,边坡所在山高60多米,此处自然坡度大概是1:1.2左右,上面生长着比较矮小的灌木丛,基本上没有参天大树。
龙菁大桥位于攀枝花市龙珠路,龙菁花园上方,是一座连续简支结构的旱桥,位于机场路和现在阳城龙庭所在山,高大约在30米左右。
三、北门地层岩性及抗滑桩北门边坡地质情况从上往下,第一层是在攀枝花学院修建时勘测到有一至三米的粉质粘土土层,在粉质粘土下面有很厚的昔格达土土层,在昔格达土以下有花岗岩,整个坡面以昔格达土砂砾岩为主。
这种砂砾岩在攀西地区分布了很大的区域。
大概有四万平方公里,在其他地区很少见看见,成岩石历史在300万年左右,昔格达组岩石中粘粒的粘土矿物成分主要以伊利石为主,含量达66~82%,高岭石、绿泥石次之,此外还含有石英和铁的氧化物;昔格达地层岩石组成中粘粒含量虽不占主要地位,但由于粘粒中的粘土矿物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而且颗粒细小,具有一系列的表面特性,因此,它对昔格达岩组及其所组成的填料的`工程性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深入研究昔格达组土岩的性质是其作为工程填料的重要突破口。
昔格达混合料特点:粘土岩中的水呈现封闭状态,多为结合水,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日晒不能降低含水量。
粉砂岩由于粒径小,它的水分子间作用力大,同时毛细作用强,粘粒的存在,使得粉砂岩的水分不易失去。
抗滑桩在这一站主要是吴老师给我们讲解北门的滑坡处理情况。
在这里结合地质情况,采取的是抗滑桩施工。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0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0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1、实习时间、参加人员和组织情况土木建筑学院20xx级工程地质实习是在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7月5日,其20xx级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同学都需参加,土木工程专业十个班每班都配有一名实习老师。
我所在的是土木xx班,我们班共36人,共分为六组,有组长一名,组员五名。
2、工程地质实习的性质与目的1)、能够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质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学》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将理论和实际结合。
2)、通过实习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3)、能够培养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之间的联系。
3、实习地区地质地理概况实习地区主要位于__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
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
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
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习地区处于北纬32度40分,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度,年平均降雨量969毫升,属于大陆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淮河以南为丘陵山区,八公、舜耕、上窑“三山鼎力”,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最高峰为__区的白鹗山,海拔242米。
淮河以北为黄淮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20-40米。
二、实习基本要求1)、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变质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
4)、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三、实习基本内容1、岩石矿物的野外识别1)、岩石类型的鉴别:首先根据野外岩石的产状判断岩石属于的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然后再从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含量等具体确定岩石的具体名称,注意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鉴别岩石,如放大镜、小刀、稀盐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家乡浙江省建德市
---------地质灾害的调查报告
[部分资料出自建德市国土资源局] 建德市地处浙江省
西部,钱塘江上游,杭
州——黄山黄金旅游线
的中段,位于北纬29°1
3’——29°46’,东经118°
54’——119°45’。
市境地
处浙西丘陵山地和金衢
盆地毗连处,地表以分
割破碎的低山丘陵为特
色,大部分地区地质构
造属钱塘江凹槽带,山岭属天目山、千里岗和龙门山系。
千米以上主峰有1 2座,主要分布在境域西北和东南。
山脉大致呈北东向西南走向。
整个地势为西北和东南两边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水系由周边向中间汇集,主要河流由西南流向东北,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
境域山地和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88.6%。
北部和西部山岭由古生代到新生代的砂岩、石灰岩和页岩等组成,侵蚀明显,切割较深,山势陡峻,相对高差达400——600米,坡度常为30——40度。
南部为200米以下的丘陵,地势平缓,坡形浑圆,坡度一般在15度以下,谷地也较开阔。
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21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4%。
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新安江、寿昌江及兰江两岸,土地肥沃,排灌条件良好,是本市的主要农耕地带,也是商品畜
禽的重要产区。
建德市境域水系属钱
塘江流域,有新安江、兰江、
富春江3条干流及38条中
小溪流。
新安江在市境西部
的芹坑埠入境,由西向东流
经新安江城区、洋溪、下涯、
马目、杨村桥,在梅城与兰
江汇合后流入富春江;境内全长41.4公里,流域面积1291.44平方公里。
建德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4℃,年均总降水量1600毫米,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总时数为1 760小时。
由于新安江水电站的建成,形成了建德冬暖夏凉的宜人小气候。
1、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地区。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历史频度和强度,我市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地区分布在新安江、洋溪、大洋、三都、大同、寿昌、航头、大慈岩、李家等地区。
杭新景高速、 320国道沿线、乡道公路沿线、通村公路(康庄工程)、金千铁路、大中型水库沿岸及新安江两岸、风景名胜区内险要地貌、废弃矿山、矿山尾矿库及废渣堆场、闭坑矿山的采空区等也极易诱发灾害的发生。
2、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经对多年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分析判断及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强度,我市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4—7月梅汛期和8—10月的台风期。
尤其是6月
下旬至9月上旬。
地质灾害类型以
滑坡和崩塌为主,
在强降雨时部分
地方可能发生泥
石流。
地下岩溶区
若不注意控采地
下水和采矿,极易
发生地面塌陷。
根据气象部门对2007年气象趋势分析,2007年我市年降水量为1500-1600毫米,比常年偏少1成左右;1-9月总降水量为1300-1400毫米,比常年偏少;冬季降水量偏多,春季梅汛期由于长期降雨,土层含水处于饱和状态,在降水达到一定
强度时(日降雨量达
50mm以上,或连续大雨
三天以上),极易诱发山
区风化残坡积土体滑坡
和道路边坡、矿山宕面及
废弃矿点崩塌为主的地
质灾害;8至9月台汛期降雨强度极大,由暴雨而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概率较大;一些矿山尾矿坝和废渣堆放点极易产生泥石流灾害。
部分地下开采空区也易发生地面塌陷。
3、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对策措施
(一)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职责。
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工程建设的安全,各乡镇、
街道和部门要按照《地质
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和
要求,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工作的领导,把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
日程,防止因灾导致伤亡
现象,促进和谐社会建
设。
各乡镇政府、街道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
国土资源、水利、交通、旅游、建设、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将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责任人,并公布于众,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其它乡镇级、村级地质灾害隐患点也应认真地做好监测和防治工作。
对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村庄必须建立预警机制,设立预警员。
(二)注重预防,避免建设工程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
各乡镇、街道和部门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关于“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
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估”的有关规定,在
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
研究、项目选址阶段、
建设用地预审阶段把
好地质灾害预防关,
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评估结果由国
土资源部门认定,并作为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的必备条件之一,为建设项目的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保障。
尤其是康庄工程因切坡修路造成的滑坡,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务必引起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
(三)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高动态监测水平。
在梅汛期和台汛期来临之际,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对本地区所有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城镇建筑物、交通线路、水利设施进行一次现场实地检查。
根据本方案要求,对危险点、隐患点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具体防范意见和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
要层层落实群测群防的有关措施,使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让他们知道灾害发生时信号、撤离路线和应急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
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力量,协助地质灾害多发区乡镇、街道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开展群测群防的指导,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
在梅汛和台汛期,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坚持值班制度,保持24小时不间断通讯联络;一旦出现灾情,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助当地政府组织防灾救灾工作,同时按灾情速报制度要求立即将灾情速报上级各有关部门。
发现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时,各乡镇、街道及国土资源部门必须立即组织应急调查,确认险情,并启动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灾害发生后,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必须立即将灾情速报上级各有关部门,并按应急预案要求,实施各项抢险救灾措施。
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做好相应的应急工作。
(四)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与治理。
对列入今年勘查与治理项目的有航头镇郑里源滑坡、李家镇三合村合珠源滑坡及大同镇松溪村滑坡、乾潭镇大源村外天源潜在泥石流治理与避让工程。
各有
关乡镇、街道和部
门对稳定性差、危
害大的地质灾害隐
患点要及时组织有
专业资质的地勘单
位进行勘查和治
理,消除隐患。
按
照国务院《地质灾
害防治条例》规定,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
地质灾害,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级政府组织治理;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
(五)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力度,增强群众防灾意识。
市气象部门要按照《建德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积极开展、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预报等级范围,并对各区域内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作出准确预报,使有关部门、乡镇、街道更有针对性地在时间和空间上早部署防灾工作,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广播电视部门要增加广播电视播放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的时间,使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地质灾害信息,尽早做好防范工作。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工作。
6月中旬由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织开展一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通过演练让大家能熟悉应急预案内容,提高遇险情时的应变和处置能力。
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年度宣传计划,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播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尤其要认真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令),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防灾抗灾能力,营造全市上下关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