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勘察报告地质勘察与地基处理方案

工程勘察报告地质勘察与地基处理方案尊敬的项目委托方:经过对该项目地理条件的详细勘察与分析,我们提供以下地质勘察与地基处理方案报告,旨在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以支持项目的进一步实施。
一、项目概述为确保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地质勘察及地基处理工作是任何工程项目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将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对该项目地质条件的概述及分析。
2. 对已进行的勘察工作进行总结与总览。
3. 对勘察结果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评估。
4. 结合勘察结果,提供地基处理与加固方案。
5. 出具工程勘察报告及相应的工程建议。
二、地质条件概述与分析1. 地质背景根据对该项目地理环境的分析,项目地处于地震活动频发区,同样存在地下水位变动较大、土层复杂以及软弱地层等地质问题。
2. 地质勘察工作我们首先进行了现场勘察工作,包括地质探查、地球物理测量、水文地质调查和土壤力学试验等。
通过研究勘察结果,我们获取了大量实时资料,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3. 勘察结果评估经过对勘察结果的综合评估,我们发现项目地存在以下地质问题: - 强烈地震活动可能造成工程结构的破坏风险。
- 地下水位的变动较大,可能对工程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 进行土壤力学试验后,发现部分土壤层具有较大的压缩性,容易引发沉降问题。
- 存在较多软弱地层,可能会对地基的承载力造成限制。
三、地基处理与加固方案1. 结构加固为了提高工程的地震抗震性能,我们建议采用适当的抗震措施,如增加结构框架的强度、设置横向抗侧支撑等,以增强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2. 地基处理针对地下水位变动大的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在地下水渗流较为活跃的地区进行排水处理,以降低地下水位。
- 对于有较大压缩性的土壤层,我们建议采用加固措施,如夯实、灌浆等,以提高其稳定性。
- 对于软弱地层,可以考虑进行土体加固或地基加固措施,如灌注桩、土壤加固等。
四、工程勘察报告与建议1. 工程勘察报告我们将根据勘察结果编写详细的工程勘察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地质条件概述、勘察工作总结、勘察结果分析与评估等。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勘察目的及范围:此次勘察的目的是评估土地适合建设的能力,并确定施工所需的地质条件。
勘察的范围包括整个项目区域。
二、地质概况:该项目地处一条地势平坦的平原上,周边地貌以河流和农田为主。
根据勘察所得的地质资料,该项目区域属于第四纪黄土和第三纪砂岩组成的地层。
该地层具有稳定性较好、承载力高的特点。
三、地质灾害: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该区域没有明显的地质灾害问题,如地震、山体滑坡、地面下陷等。
但是,由于该地区属于水源地区,存在土壤液化的可能性,建设时需要加强防治措施。
四、地下水:勘察结果显示,该区域的地下水位较浅,一般都在5米以内。
地下水含有较高的盐分和硬度,建议在施工中对地下水进行处理,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供水需求。
五、地质勘察结果分析:根据勘察结果分析,该项目区域属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地层稳定,承载力高。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土壤液化问题以及处理地下水的处理问题。
此外,建议在建设过程中监测周边地层的变化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六、勘察结论:根据对该项目区域的地质勘察结果,认为该区域的地质条件适合建设项目。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土壤液化的防治措施,并对地下水进行处理以满足供水需求。
此外,建议进行定期监测周边地层变化和地下水位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七、建议:1.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土壤液化的防治措施。
可以采取填充夯实、加固地基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2.处理地下水问题。
建议对地下水进行处理,以满足施工过程中的供水需求。
3.定期监测周边地层变化和地下水位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以上为勘察报告的内容,供参考和决策使用。
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注:以上勘察报告仅为示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报告内容应根据实地勘察情况进行编写。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目录1. 概述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意义2. 勘察范围2.1 区域地质概况2.2 勘察区域选取3. 勘察方法3.1 野外地质调查3.2 实验室试验分析4. 勘察结果4.1 地质构造特征4.2 工程地质条件5. 风险评估5.1 地质灾害风险5.2 地下水情况6. 勘察结论7. 建议7.1 建设前期准备7.2 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1. 概述1.1 背景介绍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旨在对指定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基础数据和风险评估。
1.2 目的和意义通过本次勘察,可以全面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地质条件及存在的潜在风险,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 勘察范围2.1 区域地质概况勘察区域位于XX省XX市,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存在多种地质灾害隐患。
2.2 勘察区域选取根据工程设计需求和地质条件,本次勘察主要选取了XX区域作为勘察对象,涵盖了工程建设的主要范围。
3. 勘察方法3.1 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实地勘察和样品采集,了解地表地质现象和地下地质构造,收集地质资料并绘制地质剖面图。
3.2 实验室试验分析对采集的地质样品进行岩矿分析、工程地质力学性质测试等实验,获取更详细的地质特征数据。
4. 勘察结果4.1 地质构造特征根据勘察数据分析,勘察区域主要受XX构造影响,存在XX类型的构造特征,对工程建设具有一定影响。
4.2 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区域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质层间存在XX断裂带和XX岩层,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注意处理。
5. 风险评估5.1 地质灾害风险根据勘察结果和历史数据分析,勘察区域存在地质灾害风险,需采取合理的防灾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5.2 地下水情况勘察区域地下水位较高,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水处理,以避免地下水对工程造成影响。
6. 勘察结论通过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综合分析勘察结果,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数据支持,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注意事项。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1 绪言 (1)1.1工程概况 (1)1.2水库病险情况 (1)1.3勘察工作概述 (1)2 区域地质概况 (2)2.1地形地貌 (2)2.2地层岩性 (3)2.3地质构造及地震 (3)2.4区域稳定性评价 (5)2.5水文地质 (5)2.6物理地质现象 (6)3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6)3.1基本地质条件 (6)3.2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大坝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8)3.2.1 坝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8)3.2.2 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0)3.2.3 坝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0)3.4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2)3.5放水设施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2)4 天然建筑材料 (12)4.1混凝土粗、细骨料 (12)4.2灌浆土料 (13)5 结论与建议 (12)附图:1、库区工程地质平面图...................................................... (地质-01)2、大坝主坝工程地质纵剖面图..............................................(地质-02)3、大坝(桩号0+044.43)工程地质横剖面图...............................(地质-03)1 绪言1.1 工程概况唐家大水库位于苍溪县高坡镇关圣村内,地理坐标东经106°21′8″,北纬32°0′43″,距苍溪县城83km,距广元市118km。
属渠江水系支流白石沟,水库集雨面积0.15km²,主河道长0.494km,河道比降83.8‰。
水库总库容11.2万m³,滞洪库容1.236万m³,兴利库容10.304万m³,死库容0.23万m³。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是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行性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地质背景该地区位于山脉腹地,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页岩组成。
地表地貌以起伏的山地为主,地下水资源丰富。
地震活动频繁,属于高地震烈度区。
三、勘察范围和方法本次勘察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区域及周边500米范围内。
采用的勘察方法包括现场地质调查、岩石和土壤取样、地下水勘查、地球物理勘测等。
通过对勘察区域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获取了大量的地质数据。
四、地质情况1.岩石特征勘察区域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岩性坚硬,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
地下存在一些断层和节理,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加以注意。
2.土壤情况勘察区域的土壤主要分为黏土、砂土和砾石土。
黏土含水量较高,容易发生液化现象;砂土排水性较好,适宜作为基础填料;砾石土孔隙率大,透水性好。
3.地下水情况勘察区域地下水位较高,水质良好,水量充足。
地下水受地层裂隙和断层的影响较大,需要合理利用和控制。
五、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勘察结果,结合地质灾害历史数据和地震活动情况,对勘察区域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结果显示,该区域存在滑坡、崩塌和地震等地质灾害风险,需要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六、工程建议根据勘察结果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提出了以下工程建议:1.地震设计要求:根据地震烈度和建筑物重要性等级,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2.地基处理:根据勘察结果和土壤工程性质,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地质灾害防治: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加固边坡、设置防护网等,确保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七、结论本次工程地质勘察调查结果表明,勘察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地震和地质灾害等风险。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行性。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引言概述: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是工程项目前期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对于工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的具体内容和编写要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编写这一重要报告。
正文内容:
1. 地质概况
1.1 区域地质特点
1.2 地质构造状况
1.3 地层分布情况
1.4 土壤类型和特性
1.5 水文地质情况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岩石和土壤工程性质
2.2 地下水位和水质情况
2.3 地下水位变化规律
2.4 地震烈度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2.5 土壤侵蚀和沉降情况
3. 岩土工程勘察
3.1 勘察范围和方法
3.2 岩土钻探和取样
3.3 岩土试验和分析
3.4 岩土工程参数计算
3.5 岩土工程设计建议
4. 地质灾害评估
4.1 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
4.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4.3 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5. 报告编写要点
5.1 报告格式和结构
5.2 报告内容的逻辑顺序
5.3 报告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5.4 报告中图表和数据的使用
5.5 报告的审查和修改
总结: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是工程项目前期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它包括地质概况、工程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评估等内容。
在编写报告时,需要注意报告的格式和结构,内容的逻辑顺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以及图表和数据的使用。
同时,报告的审查和修改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只有通过准确、详细和专业的报告,才能为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杭州某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杭州某工程地质勘查报告1.项目概述本报告是针对位于杭州市地区的工程地质勘查项目进行的调查和分析。
该地区拟建设一座大型商业综合体,涉及土地面积约为XX平方公里。
2.勘查目的本次勘查旨在全面了解勘察范围内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对土层、地下水、地下构造等进行详细调查,为后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3.勘查范围和方法勘查范围包括成立标第X幅地质调查剖面,全面调查勘查范围内的地质条件。
采用的方法包括现场观测、岩心钻探、地下水位监测等。
4.地质背景经过调查,本地区主要由砂岩、灰岩和泥岩组成。
其中,砂岩主要分布在地层底部,灰岩和泥岩层则分布在砂岩层上方。
整个地区的地貌整体较平坦,没有明显的地震活动和地质灾害。
5.土层特征勘查范围内主要存在三个土层,分别是软土层、砂土层和卵石层。
其中,软土层厚度约为XX米,黏性较大,工程建设时需注意加固处理。
砂土层厚度约为XX米,对工程建设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卵石层厚度约为XX米,由于其坚硬程度较高,不易进行土方开挖,工程施工时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6.地下水勘查范围内存在一条地下水层,水位深度约为XX米-XX米,水质为优良。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排水处理和防止地下水突泻的工作。
7.地下构造通过现场勘查和岩心钻探分析,发现勘查范围内不存在断层和裂隙,地下构造稳定。
8.地质灾害勘查范围内没有发生过地质灾害,但地区周边存在历史地质灾害的报道。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需要充分考虑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9.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勘查结果,结合规划及设计要求,对工程建设提出以下建议:-在软土层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在砂土层进行合理的基础处理,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在卵石层进行土方处理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附近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和排水量的大幅波动。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哪些容:勘察工程地质包括报告容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勘察报告主要容地质勘察报告篇一:地勘报告包含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哪些容?(1)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2)拟建工程概述;(3)勘察方法和勘察任务布置;(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的描述与评价;(5)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6)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7)岩土利用、整治、改造方案;(8)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监控和预防措施的建议;(9)必要的图件。
篇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市城投公租房建立XX经开区公共租赁住房工程〔一、二组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市勘测院二○一二年十一月市城投公租房建立XX经开区公共租赁住房工程〔一、二组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院长:总工程师:工程负责:参与人员:报告编写:〔一次性勘察〕翰新教授级高工注册岩土工程师冯永能教授级高工注册号:何忠良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号:何忠良、小平、、沙、朱维、任亚飞小平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江景雄教授级高工注册号:重庆市勘测院建立部勘察综合类甲级证书号:311018-KJ二○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4.2 环境边坡稳定性评价........................................................................................... 13 4.3 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 (16)4.4 小区道路 (24)4.5 地基持力层及根底型式的选择........................................................................... 24 4.6 场地施工建议....................................................................................................... 24 4.7 嵌岩桩的成孔条件评价 (24)1 前言 (1)1.1任务由来与工程概况............................................................................................... 1 1.2 以往工作程度与前人研究成果.. (2)1.3目的与任务............................................................................................................... 2 1.4勘察等级................................................................................................................... 2 5 结论与建议. (26)1.5勘察依据和执行的技术标准.................................................................................. 2 1.6勘察工作布置原那么................................................................................................... 3 1.7勘察完成工作量....................................................................................................... 3 1.8质量评述及说明 (3)2工程地质条件 (4)2.1 行政区划及交通现状............................................................................................. 4 2.2 气象与水文.. (4)2.3 地形地貌 (4)2.4 地质构造 (5)2.5 地层岩性 (5)2.6 水文地质条件.......................................................................................................... 6 2.7 不良地质现象.......................................................................................................... 7 2.8 地震..........................................................................................................................7 2.9 相邻构筑物影响 (7)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8)3.1 岩石室试验参数统计......................................................................................... 8 3.2土样试验成果汇总统计.......................................................................................... 8 3.3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 8 3.4水、土腐蚀性评价................................................................................................... 9 3.5原位测试. (9)3.6岩体根本质量等级................................................................................................... 9 3.7 地震效应评价........................................................................................................10 3.8岩土参数选用与建议 (11)4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13)4.1 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13)附图:1.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2. 工程地质剖面图3. 钻孔柱状图:500 :200 :20069 228孔1 1 1 11 前言1.1任务由来与工程概况为加快城市开展,解决民生问题,市城投公租房建立XX〔甲方〕在经开区拟修建经开区公共租赁住房工程,该工程位于经开区长生镇乐天村和桃花店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垃圾处理填埋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1、勘察工作1.1拟建工程概况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城建局委托,其拟建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垃圾处理填埋场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工作由*承担,场地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工程;场地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岩土勘察等级为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拟建建筑物的主要数据和特点表11.1.岩土工程勘察目的、任务内容要求和技术依据1.2.1.勘察目的本次勘察为详细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目的是正确反映工程项目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掌握各岩土层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对场地的稳定性、均匀性作出合理评价,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及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评价结论和地基基础方案建议。
1.2.2.任务内容要求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规划总平面图,了解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设计地坪高程),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查明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若存在时,分析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评价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提出预防措施建议。
查明场地内的岩土层结构、分布规律、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对各层岩土工程特性进行评价,提供各层岩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及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评价地下水和土对主要基础结构材料的腐蚀性。
结合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提出本工程抗浮水位建议数据。
查明场地内有无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提供场地抗震设防基本烈度,判明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或危险地段,查明场地内有无液化土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
对地基基础方案(主要包括地基类型、基础形式、持力层选择、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作出分析评价,并提出建议及相关注意事项。
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冻胀性类别、冻胀等级。
评价土层渗透性和隔污性能。
1.2.3.任务依据《地质勘察控说明及要求》(设计部门)岩土工程勘察合同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规划总平面图。
1.2.4.依据的技术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暂行规定》DB22/T428-20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土工试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暂行规定》DB22/T399-200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2.岩土工程勘察方法、仪器设备、勘察工作布置及其完成情况1.3.1.勘察方法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等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本次勘察工作采用钻探、取样、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测试、圆锥动力触探测试、标准贯入试验等手段相结合的勘察测试方法。
1.3.2.仪器设备钻探:采用 50型工程钻机,回转及冲击方式钻进。
回转钻进时,采用套管护壁,岩芯管(合金钻头)钻进。
静力触探:探头采用锥底直径20mm、锥尖面积10cm2、锥角60°的单桥探头;微机数据采集,用5T手摇触探设备进行触探。
探杆长度单节1.0m、直径20mm。
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锤重63.5kg,落距76cm,探杆直径42mm。
贯入器采用国内统一标准的标准贯入器。
取土方法:粘性土采用敞口薄壁取土器,锤击法取土样,取土器直径为108mm。
砂土及碎石土利用冲击钻头取样。
土工试验方法及设备:采用常规的土工试验仪器设备和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土样的常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渗透试验、颗粒分析试验等。
1.3.3.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及完成情况1.3.3.1勘探点的布置依据建筑规划总平面图,结合建筑物的荷载、结构特点及白山地区工程勘察经验等,遵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详细勘察阶段第4.1.14~4.1.16条规定,按拟建物周边布置勘探孔55个,考虑了建筑群相互影响的评价要求,勘探孔间距12.28~109.53m。
详见“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勘探孔深度控制及取样和原位测试数量满足相关地基基础方案评价的基本要求。
1.3.3.2勘察工作进程2009年9月2日对勘探点现场测量定位,9月2日起进行现场工程地质钻探、原位测试等工作,2009年9月6日现场工作结束。
2009年9月5日开始进行室内土工试验,9月11日完成了室内试验分析、成果输出、校审工作。
2009年9月10日起进行勘察资料的综合整理分析、成果图件编制、岩土工程问题计算分析、报告书编制及全部成果资料的校对、审核工作,2009年9月12日提交本项工程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3.3.3 完成工作量汇总:详见下表。
表1.3.3.3-1 钻探取样工作量统计一览表表1.3.3.3-2 原位测试统计一览表表1.3.3.3-3 室内试验统计一览表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区域地质构造、水文及气候条件概况2.1.1区域地质构造背景长白县城区位于长白向斜的东端鸭绿江大断裂上,向东与朝鲜的惠山—利源坳陷相接,断裂构造发育,褶皱复杂,向斜核部由石炭、二叠系地层组成。
向南依次出现奥陶系、寒武系、震旦系地层。
向北翼多被中生代、新生代地层覆盖,长白镇坐落在中生代侏罗系凝灰岩地层分布区,此场区上部为第四系耕表土,中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为第三系砂质泥岩。
2.1.2区域水文条件长白县城区内主要河流为鸭绿江,其发源于长白山脉。
一般情况下城区内鸭绿江水位年变幅为1-2米,每年12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4月至6月和9月至11月为平水期,7月至8月为丰水期。
该场区内聚宝沟有多发育长年流水小溪,水流来源上游多处上升泉水。
2.1.3区域气候条件长白地区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3.2°C,7月份气温20.2°C,1月份平均气温-17.2 °C,冬季多为偏西北风。
夏季为西南风,夏季盛行西北风,风速变化明显,春季平均风速为3.4m/s,夏季1.8 m/s,秋季 2.3m/s,冬季 2.3m/s。
降雨量不定,季节性变化,年平均降雨量为585.1mm,汛期一般为6-7月份,汛期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60%,历年日最大降雨量为93.5mm,长白地区年日照时数约2400-2600小时。
2.2场地地形地貌特征拟建工程场地地貌单元为低山丘陵,山前坡积堆积物,地面相对高程约为808.97-732.47m,北高南低。
勘察时场地局部有原生活筑垃圾。
参照高程点引自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规划总平面图,位于规划总平面图的坐标原点,详见拟建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其原点高程为800.00m。
2.3场地岩土层组成及物理力学性质2.3.1岩土层组成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上部属坡积,沟谷底偶见冲积物,下部为第三系砂质泥岩。
拟建场地岩土体按力学性质可分6层,自地面向下各层分别为①耕表土层、①-1杂填土层、②粉质粘土层、②-1粉质粘土层、②-2细砂层、③砂质泥岩层;现分述如下(参见《工程地质剖面图》等图表):①耕表土层(Q4ml):全场地分布;层厚为0.30~2.30米,平均厚度为1.18米;黑色,含10%植物根系及少量的角砾。
无塑性,松散。
①-1杂填土层(Q4ml):分布于场地北部原垃圾场,第ZK13,ZK14,ZK16号孔揭露该层;层厚为1.90~7.90米,平均厚度为3.93米;杂色,松散状态,土质不均,由砖石、粘土、垃圾等近代生活垃圾堆填形成,未经压实。
②粉质粘土层(Q4dl):普遍分布,呈层状产出,层厚为0.30~5.00米,平均厚度为1.93米;顶板标高为729.97~807.65米,平均标高为769.72米。
黄褐色,可塑状态,含少量角砾,光泽反应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②-1粉质粘土层(Q4al):局部分布,仅在第ZK20,ZK23,ZK26,ZK29,ZK46,ZK33,ZK41,ZK44,ZK45,ZK48,ZK49,ZK51,ZK52号孔一带可见;呈似层状产出,层厚为0.70~4.50米,平均厚度为2.07米;顶板标高为731.97~773.60米,平均标高为747.11米。
黄褐色,软塑(个别土样呈流塑)状态,含少量角砾,光泽反应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②-2细砂层(Q4al):局部分布,仅在第ZK22,ZK24号孔可见;呈似层状产出,层厚为 1.50~2.00米,平均厚度为 1.75米;顶板标高为772.51~768.20米,平均标高为770.36米。
黄褐色,由长石、石英、云母等颗粒组成,颗粒级配良好,颗粒形状棱角形为主,湿度为稍湿,据标准贯入试验确定密实度为稍密。
③砂质泥岩层(N):全场地分布;因钻孔未穿透该层故厚度不详。
顶板标高728.33-805.65米,平均标高为768.15米。
灰白色,半固结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微层理发育。
矿物成分主要为高岭土等粘土矿物,含硅藻土,局部为硅藻土;岩芯呈硬塑状态,光泽反应略微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一般。
岩石质量指标RQD较好,属极软岩,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Ⅴ类。
2.3.2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及相关参数详见“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土工试验成果汇总表”。
2.2场地地下水特征2.4.1地下水的类型及埋藏、分布特点在勘察深度内,场区地下水属碎屑岩类孔隙潜水类型,地下水赋存于第三系砂岩孔隙中。
勘察区北部见4个下降泉,西部2个,泉水出露标高782-783m,西部770-777m。
泉流量<1l/s,水量贫乏。
2.4.2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径流补给,以泉的形式出露地表向鸭绿江径流排泄。
场地内潜水分布不均匀,地下水位随地形变化较大;潜水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每年7~8月份为丰水期,12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水位年变化幅度1.0m左右。
2.4.3地下水与土的腐蚀性评价2.4.4地下水渗透系数依据地区经验:砂岩渗透系数0.1—1.0m/d。
2.4.5抗浮水位勘察时为枯水期,根据地区经验本区地下水很小,而埋藏较深,不具抗浮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