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察报告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勘察目的及范围:此次勘察的目的是评估土地适合建设的能力,并确定施工所需的地质条件。

勘察的范围包括整个项目区域。

二、地质概况:该项目地处一条地势平坦的平原上,周边地貌以河流和农田为主。

根据勘察所得的地质资料,该项目区域属于第四纪黄土和第三纪砂岩组成的地层。

该地层具有稳定性较好、承载力高的特点。

三、地质灾害: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该区域没有明显的地质灾害问题,如地震、山体滑坡、地面下陷等。

但是,由于该地区属于水源地区,存在土壤液化的可能性,建设时需要加强防治措施。

四、地下水:勘察结果显示,该区域的地下水位较浅,一般都在5米以内。

地下水含有较高的盐分和硬度,建议在施工中对地下水进行处理,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供水需求。

五、地质勘察结果分析:根据勘察结果分析,该项目区域属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地层稳定,承载力高。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土壤液化问题以及处理地下水的处理问题。

此外,建议在建设过程中监测周边地层的变化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六、勘察结论:根据对该项目区域的地质勘察结果,认为该区域的地质条件适合建设项目。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土壤液化的防治措施,并对地下水进行处理以满足供水需求。

此外,建议进行定期监测周边地层变化和地下水位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七、建议:1.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土壤液化的防治措施。

可以采取填充夯实、加固地基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2.处理地下水问题。

建议对地下水进行处理,以满足施工过程中的供水需求。

3.定期监测周边地层变化和地下水位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以上为勘察报告的内容,供参考和决策使用。

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注:以上勘察报告仅为示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报告内容应根据实地勘察情况进行编写。

地质勘察实习报告(2篇)

地质勘察实习报告(2篇)

地质勘察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我是xx大学地质工程专业xx级本科生,在xx年xx月至xx年xx 月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地质勘察实习。

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农村地质调查和城市地质勘察。

实习期间,我深入实地勘察,了解和运用了地质调查方法和仪器设备,通过与同学和导师的合作,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对地质工程专业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丰富了实践经验。

二、农村地质调查实习1.目的和任务农村地质调查实习旨在了解和研究农村地区的地质情况,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提供地质依据。

主要任务包括调查农村地貌、土地利用状况、岩石构造特征、地下水资源等。

2.实习过程在农村地质调查实习中,我先后参与了走访农村村庄、采集地质样品和进行地质勘探等工作。

在走访农村村庄的过程中,我通过与乡村的居民交谈,了解到他们对当地地质情况的认识和利用方式,同时也了解到农村发展面临的地质问题。

在采集地质样品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地质锤、野外勘探工具等设备,并学会了对采集样品进行划痕、下锤破裂等处理方式,保证了样品的完整性。

通过地质勘探,我熟悉了传统的勘探方法和设备,学会了按照要求规范操作。

3.心得体会通过农村地质调查实习,我对地质勘察这一实际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如识别地质断裂带、判断地下水位等,但通过同学和导师的指导,我逐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认识到地质工程实践比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更加复杂和具体,需要我们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城市地质勘察实习1.目的和任务城市地质勘察实习旨在了解和研究城市区域的地质情况,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地质依据。

主要任务包括野外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地质灾害评价等。

2.实习过程在城市地质勘察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城市用地勘探和地质灾害评价工作。

在城市用地勘探中,我学会了使用地质雷达、地表波速仪等设备进行地质勘探,通过解释雷达波形、分析波速数据等手段,对地下结构和地下水分布进行判读和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目录1. 概述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意义2. 勘察范围2.1 区域地质概况2.2 勘察区域选取3. 勘察方法3.1 野外地质调查3.2 实验室试验分析4. 勘察结果4.1 地质构造特征4.2 工程地质条件5. 风险评估5.1 地质灾害风险5.2 地下水情况6. 勘察结论7. 建议7.1 建设前期准备7.2 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1. 概述1.1 背景介绍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旨在对指定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基础数据和风险评估。

1.2 目的和意义通过本次勘察,可以全面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地质条件及存在的潜在风险,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 勘察范围2.1 区域地质概况勘察区域位于XX省XX市,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存在多种地质灾害隐患。

2.2 勘察区域选取根据工程设计需求和地质条件,本次勘察主要选取了XX区域作为勘察对象,涵盖了工程建设的主要范围。

3. 勘察方法3.1 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实地勘察和样品采集,了解地表地质现象和地下地质构造,收集地质资料并绘制地质剖面图。

3.2 实验室试验分析对采集的地质样品进行岩矿分析、工程地质力学性质测试等实验,获取更详细的地质特征数据。

4. 勘察结果4.1 地质构造特征根据勘察数据分析,勘察区域主要受XX构造影响,存在XX类型的构造特征,对工程建设具有一定影响。

4.2 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区域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质层间存在XX断裂带和XX岩层,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注意处理。

5. 风险评估5.1 地质灾害风险根据勘察结果和历史数据分析,勘察区域存在地质灾害风险,需采取合理的防灾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5.2 地下水情况勘察区域地下水位较高,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水处理,以避免地下水对工程造成影响。

6. 勘察结论通过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综合分析勘察结果,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数据支持,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注意事项。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地质勘察报告是指通过对地球地壳构造和地质成因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后,得出的关于某一地区地质状况的报告。

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质工作文献,地质勘察报告不仅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工程建设、资源勘探和自然灾害预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地质勘察报告的目的和意义地质勘察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地下情况,为后续的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进行地质勘察,可以得到独特的地质信息,如岩石层的性质、构造特征、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类型等,这对于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基础设计、工程材料的选择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地质勘察报告还可以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选矿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地质勘察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地质概况、地质调查与测试、地下水勘察、工程地质特点、地质灾害评价等。

在地质概况部分,需要对勘察区域的地质发育背景、地质历史、构造特征等进行描述,全面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状况。

地质调查与测试是地质勘察报告的核心部分。

通过对地质特征、岩石层面、断裂带、地下水位等进行详细调查与测试,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地下水勘察主要是对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变动、地下水类型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地下水条件的可行性评估。

工程地质特点则主要是对勘察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概况以及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地质因素进行论述和预测,以便在工程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地质灾害评价是对勘察区域地质灾害潜在性和风险的评价,如滑坡、地面塌陷、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三、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和审查要求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要注重客观真实、科学准确地反映勘察成果。

首先,报告应具备完整的数据和资料,主要依据实地调查、采样、测试、分析等获得。

同时,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勘察人员需要在报告中注明数据来源和测试方法,以便审查机构对其进行核实。

地质勘察报告【范本模板】

地质勘察报告【范本模板】

一、前言1。

1拟建工程概况我院受********村委会的委托,承担其拟建********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拟建场地位于******境内,沿海大通道的西南侧,其西北侧为古浮村居民区和其他规划建设用地,东北侧为后期规划用地及泉州加顺彩印有限公司用地,东南侧为石狮市源兴金圣服装有限公司用地.该********工程总占地面积约8200m2,总建筑面积56000m2,共包括A5~A10、A12、A14和B1~B4安置楼等12个单体项目,该工程由武夷山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拟设计采用桩基础。

建筑物的性质和特点如下表1—1:建筑物设计参数表表1—11。

2.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

1条与条文说明第3。

1。

1条的相关规定,对本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如下:勘察等级划分表表1-21。

3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

勘察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⑴查明场地及附近范围内有无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⑵查明场地地基土层结构特征、分布规律;⑶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与赋存条件,分析与评价场地地下水对建筑物基础施工影响以及对建筑材料腐蚀性情况;⑷划分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分析;⑸分析并评价场地地基稳定性与适宜性,对拟建物基础方案选择提出合理建议,并提供满足基础设计方案的岩土参数.1。

4 勘察依据本工程勘察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现行规范进行:⑴业主提供的拟建物总平面图、合同书、勘察任务委托书;⑵准则《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⑶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条文;⑷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⑸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⑹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⑺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⑻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⑼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文件(闽建设[2002]37及[2003]10号)。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一、地质概况。

本次地质勘察的目标地区位于XX省XX市,地处山地与平原的交界处,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山地地貌,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岩层分布不均匀,存在着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

二、地质勘察范围。

本次地质勘察范围包括XX山脉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在勘察过程中,我们对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地下水情况、地下矿产资源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三、地质勘察结果。

1. 地质构造,经过勘察,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存在多条断裂带和褶皱带,地层倾角较大,存在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风险。

2. 岩层分布,该地区岩层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页岩等组成,岩性较硬,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但在部分地区存在着岩层疏松、风化严重的情况,需要加强防护和支护工程。

3. 地下水情况,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存在着地下水位较浅、水质较差的情况。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地下水的排水和防渗工作。

4. 地下矿产资源,在勘察范围内发现了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的存在,但资源储量较为有限,开采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四、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针对该地区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我们提出了以下防治建议: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现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2. 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地基处理和支护工程,提高工程的抗震、抗滑、抗崩能力。

3. 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避免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4. 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规划和布局矿区,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五、结论。

通过本次地质勘察,我们全面了解了目标地区的地质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在未来的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中,能够充分考虑地质环境因素,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XXX隧道地质勘察报告

XXX隧道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1)三、完成的勘探工作量 (1)四、自然地理概况 (1)(一) 地理位置 (1)(二) 地形地貌 (2)(三) 气象特征 (2)(四)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2)(五) 地震动参数 (2)五、工程地质特征 (2)(一) 地层岩性 (2)(二) 地质构造 (4)(三) 水文地质特征 (4)六、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4)七、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4)(一)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及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4)(二) 隧道围岩分级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4)(三) 隧道进出口工程地质条件 (5)八、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 (5)附件:一、 XXXXX隧道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二、 XXXXX隧道进口工程地质平面图三、 XXXXX隧道出口工程地质平面图四、 XXXXX隧道洞身工程地质纵断面五、 XXXXX隧道进出口放大工程地质纵断面六、 XXXXX隧道进口工程地质横断面七、 XXXXX隧道出口工程地质横断面八、 XXXXX隧道进口弃渣场工程地质断面图九、 XXXXX隧道出口弃渣场工程地质断面图十、地质柱状图十一、XXXXX隧道土工试验报告十二、XXXXX隧道岩石试验报告一、工程概况新建XX铁路工程XXXXX隧道位于XXXXX镇XXXXX,XXXXX隧道起讫里程DIIK4+120~DIIK5+730,全长1610m,洞深最大埋深约48m。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该隧道定测阶段的调查工作始于XX,外业钻探日期为XXX,水、土、岩的试验工作为XXX,资料整理工作于XX结束。

本次定测针对该隧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技术要求,采用地面大范围的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测绘(1:2000)、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资料综合分析(含区域地质资料、初测资料的分析)等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工作过程中,地质分界线的填绘主要利用手持GPS定点,钻孔的定位采用中线桩及全站仪,对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采用室内试验进行。

齐齐哈尔地质勘察报告

齐齐哈尔地质勘察报告

齐齐哈尔地质勘察报告1. 引言本篇报告是对齐齐哈尔地区地质情况进行的勘察和分析。

齐齐哈尔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本报告旨在提供对该地区地质特征的详细描述,并为相关研究、开发和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2. 研究区域概况齐齐哈尔地处黑龙江省中部,地理坐标为纬度45°18′-47°08′,经度124°18′-127°45′。

该地区总面积约为XX平方公里,地形以平原为主,同时包括部分丘陵和山脉。

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短暂而温暖。

3. 地质特征3.1 岩层组成齐齐哈尔地区的地质构造主要由以下几类岩层组成:•沉积岩层:该地区主要由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的沉积岩层组成。

其中石炭系沉积物主要为煤炭,二叠系沉积物包括砂岩和灰岩,侏罗系则包括砂岩和泥岩。

•火山岩:齐齐哈尔地区分布有多个火山岩地带,主要包括安山岩和玄武岩。

这些岩石形成于中生代火山活动,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坚固性。

•古生代岩石:在部分地区,可以发现古生代的片麻岩和片岩。

这些岩石形成于远古时期的变质作用,结构密实且坚硬。

3.2 地质构造齐齐哈尔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折叠构造:该地区存在多个折叠构造带,形成了一系列的隆起和洼陷。

•断裂构造:断裂带广泛分布于齐齐哈尔地区,其中一些断裂带对应着地震活动。

•火山构造:火山构造主要表现为火山口、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等地貌特征,主要分布于特定的地理区域。

•古河道构造:在地质历史中,齐齐哈尔地区经历了多次河流演变,形成了多个古河道构造。

4. 矿产资源齐齐哈尔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煤炭:该地区煤炭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煤种以无烟煤和烟煤为主,可用于工业和能源生产。

•石油和天然气:齐齐哈尔地区也存在一定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和利用。

•金属矿产:该地区还分布有多种金属矿产,包括铁、铜、锌、铅等矿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编号:DZ2013-20******集中供热管网工程***-***东段过河热力管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有限公司2013年3月******集中供热管网工程***-***东段过河热力管道勘察资质等级:乙级资质证书编号:161136-ky 发证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编写:***审核:***审定:***工程负责人:*** 技术总监:*** 总经理:***单位地址:******联系电话:******目录一.概述(一).工程概况和勘察目的(二).勘察工作概况二.工程地质条件(一).气象(二).地形、地貌(三).岩土地层结构及特征(四).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及计算(五).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六).地基承载力确定及变形参数(七).不良地质作用与边坡稳定性评价三.地震(一).历史地震(二).发震背景(三).地震效应(四).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四.场地与地基稳定性评价(一).地质构造(二).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三).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五. 地基方案建议(一).地基均匀性判定(二).天然地基方案论证六.结论及建议附图表1.勘探点平面图1幅2.工程地质剖面图1幅3.钻孔柱状图2幅4.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1张5.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2张一、概述(一)工程概况和勘察目的1、工程概况本拟建物位于************东段溢洪桥东,横跨河流。

桥梁与河面高差约8m,因部分地段地形复杂,钻孔未能施工到位。

详细情况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本场地位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丘陵地貌,分布着冲沟和河流,河流南北岸主要是河流冲积的河漫滩地层,边坡土质相对较好,线路与河流基本垂直。

河流常年有水。

受*******有限公司委托,*********有限公司承担该工程段的详勘工作。

钻孔测量、土工试验等均由我公司岩土工程公司完成,于2013年3月26日开始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2、拟建物特征本次主要提供******集中供热管网工程***-***东段过河热力管道的岩土勘察工作,本工程段沿溢洪桥东侧跨河线状布置。

3、勘察目的本工程是集选线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于一体的一次性详勘察工作,主要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以及《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等有关规范的相应要求,针对特定管道及桩位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为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的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

其主要任务为:(1).调查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条件。

(2).查明管道埋设深度内岩土的类型、厚度和工程特性,提供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岩土特征参数。

(3).查明河床冲刷和稳定程度。

调查对管道有影响的断裂的性质和分布。

(4).对边坡及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的危害程度作出评价。

提出护坡建议。

查明水和土对管道的腐蚀性。

(5).在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地段,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以及地层液化效应。

(二)勘察工作概况1、勘察要求按照国家及交通部有关规范、规则进行勘察。

勘察执行标准及参考用书(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4)《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6)《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现行其他相关规范、规程。

2、勘察方法采用工程测量、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综合勘探方法。

(1)工程测量勘探孔平面位置采用天宝Geo XH手持GPS仪测定其坐标(西安80坐标系)、高程(1956黄海高程系),测试控制点5个,其中3个在孔位上。

(2)钻探取样本次勘察使用了XY-180型岩芯钻机,目的是查明地层结构及其分布规律,回转钻进,泥浆护壁,全部采芯,并观察记录各土层宏观特征,通过对不同深度的土体采样分析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3)室内试验根据本工程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室内试验。

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地基土的有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岩土工程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室内常规试验,进行了常规固结试验、剪切等试验。

在本次勘察中,对原状土样进行常规物理力学试验:含水量(烘干法)、密度(环刀法)、比重(比重瓶法)、液限(圆锥法)、塑限(搓条法)、剪切试验、压缩试验等。

压缩试验土样压力最大加至400kPa。

①一般物性指标试验:测定土的一般物理性质指标,用来判定土的一般物理性质。

②固结试验:了解侧限条件下受力作用的变形特点,测定土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有关压缩性指标。

③直剪(快剪)试验:用于粘性土、粉土。

测定土层的直接剪切指标,综合判定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④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对泥岩、泥灰岩测定天然状态下的抗压强度。

目的是划分岩层的坚硬程度,基本质量等级,提供岩层的承载力。

⑤水分析试验:为简分析试验,确定了地下水类型,对水中影响钢筋混凝土腐蚀性的阴、阳离子和pH值、侵蚀CO2含量等进行测定,满足评价要求。

(4)原位测试粘性土、砂土各层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贯入器以每分钟15~30击的贯入速度,记录每打入10cm 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击数。

用于判定粘性土及砂土的密实程度、承载能力。

3、勘察工作布置原则依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有关规定,根据拟建构筑物的特征,工程破坏后果的严重性,该构筑物的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可知,拟建场地的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综合以上三项内容,确定该项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依据构筑物特点及场地特点,共布置勘探孔3个,孔深15-20m。

4、工作量完成情况外业工作于2013年03月27日完成,实际完成钻孔3个,总进尺55m(因部分场地限制,钻孔未施工到位);采取原状样16件,岩样9个,标准贯入试验11次。

其钻孔位置分布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二工程地质条件(一)气象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季风型气候,位于北温带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资源充足。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秋凉爽,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十月至来年四月为降霜期。

主导风向为南北向,其他主要气象要素见下表。

(二) 地形、地貌***位于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北西高,南东低,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带。

本拟建场地位于*********-***东段溢洪桥东侧,根据甲方提供地形图上的地面高程(黄海高程系),本拟建物各钻孔孔口标高在152.07-157.49m,相对高差约5.42m。

(三) 岩土地层结构及特征根据现场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可知,该场地地层结构较为复杂,层位变化较大,依据地层结构、岩土性质的不同,把场地进一步划分为五个工程地质单元层。

现就各层岩土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填土Q4ml棕褐、褐黄色,以粘性土、粉土为主,密实程度低,堆积时间小于5年,厚度一般1.2-1.5m。

②冲填土Q4al 灰白色、黄褐色,以粘土、碎石、细砂为主,偶见淤泥质土,分选差,密实程度低,为河漫滩地层结构。

该层厚度一般2.3-2.8m。

③粉质粘土Q3al+pl灰黄色,可塑,粘粒含量较多,偶见有小粒径钙质结核和植物腐烂根系,摇振反应为无,光泽反应为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该层局部缺失,厚度最大达5.5m。

④残积土N el灰黄、灰白色,物质成分主要为膨胀性岩土,坚硬,见有铁锰染色现象,含较大泥灰岩角砾,局部夹薄层泥灰岩,具弱等膨胀性。

光泽反应为无,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高。

厚度一般5.9m-7.6m。

⑤泥灰岩N l 灰白色,物质成分主要为膨胀性岩土,强风化状,块状结构,裂隙发育。

岩石质量指标RQD=50-75,岩石质量为较差,完整性系数为0.4,为较破碎,岩体质量等级Ⅳ级,属较软岩。

该层未揭穿。

最大揭露厚度11.6m。

(四)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及计算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选用充分考虑取样方法、试验方法、测试方法对取值的影响,按照地质体的不同单元、层位进行统计,采用算术平均值、标准值、回归修正系数等可靠性数理统计学理论,以获取准确的岩土设计参数。

1、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附后)2、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附后)(五) 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埋藏条件本场地勘察期间,于钻孔内未发现地下水。

据邻区地质资料,本场地内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奥陶系白云质灰岩中,稳定水位埋深在40.00m左右,年变幅2.0-4.0m,为裂隙水,地下水埋藏较深。

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本场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汤河径流补给,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为开采地下水和向下游径流,其它因素的影响较小。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范G.0.1表,本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

2.地表水拟建管道横跨汤河沟,常年有水,水深1.0m左右,河流冲刷线位于河床基底标高以上0.2m左右处,水位变化幅度为1m,流速较小,对河床冲刷作用较小,河床较为稳定,施工采用跨越法,对工程影响较小。

应考虑洪水期对基础的影响。

3.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见下面水质分析成果表:水质分析成果表根据表中指标:本区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六)地基承载力确定及变形参数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资料,结合邻近场地建筑经验,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第二篇第二章表3-2-22等资料,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及变形参数(表A)(七)不良地质作用与边坡稳定性评价根据本次勘察取得的地层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在拟建场地范围内,未发现暗塘、暗滨、空洞等不利埋藏物,不存在影响拟建场地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边坡高度约6m,现为片石砌筑,边坡土层主要为③层粉质粘土,现边坡已基本稳定,发生滑坡、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低。

但管道基础下挖较深,应注意边坡稳定性。

三地震本区属***发震背景趋势性分析的豫北带中,地震活动较为频繁。

(一).历史地震据统计,本区百年来最大震级为5.25级(里氏),震中烈度为Ⅶ度;区域上,***地堑历史最大震级为5.5级(里氏),震中烈度为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