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察报告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勘察目的及范围:此次勘察的目的是评估土地适合建设的能力,并确定施工所需的地质条件。

勘察的范围包括整个项目区域。

二、地质概况:该项目地处一条地势平坦的平原上,周边地貌以河流和农田为主。

根据勘察所得的地质资料,该项目区域属于第四纪黄土和第三纪砂岩组成的地层。

该地层具有稳定性较好、承载力高的特点。

三、地质灾害: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该区域没有明显的地质灾害问题,如地震、山体滑坡、地面下陷等。

但是,由于该地区属于水源地区,存在土壤液化的可能性,建设时需要加强防治措施。

四、地下水:勘察结果显示,该区域的地下水位较浅,一般都在5米以内。

地下水含有较高的盐分和硬度,建议在施工中对地下水进行处理,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供水需求。

五、地质勘察结果分析:根据勘察结果分析,该项目区域属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地层稳定,承载力高。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土壤液化问题以及处理地下水的处理问题。

此外,建议在建设过程中监测周边地层的变化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六、勘察结论:根据对该项目区域的地质勘察结果,认为该区域的地质条件适合建设项目。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土壤液化的防治措施,并对地下水进行处理以满足供水需求。

此外,建议进行定期监测周边地层变化和地下水位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七、建议:1.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土壤液化的防治措施。

可以采取填充夯实、加固地基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2.处理地下水问题。

建议对地下水进行处理,以满足施工过程中的供水需求。

3.定期监测周边地层变化和地下水位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以上为勘察报告的内容,供参考和决策使用。

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注:以上勘察报告仅为示例,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报告内容应根据实地勘察情况进行编写。

地质勘察实习报告(2篇)

地质勘察实习报告(2篇)

地质勘察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我是xx大学地质工程专业xx级本科生,在xx年xx月至xx年xx 月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地质勘察实习。

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农村地质调查和城市地质勘察。

实习期间,我深入实地勘察,了解和运用了地质调查方法和仪器设备,通过与同学和导师的合作,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对地质工程专业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丰富了实践经验。

二、农村地质调查实习1.目的和任务农村地质调查实习旨在了解和研究农村地区的地质情况,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提供地质依据。

主要任务包括调查农村地貌、土地利用状况、岩石构造特征、地下水资源等。

2.实习过程在农村地质调查实习中,我先后参与了走访农村村庄、采集地质样品和进行地质勘探等工作。

在走访农村村庄的过程中,我通过与乡村的居民交谈,了解到他们对当地地质情况的认识和利用方式,同时也了解到农村发展面临的地质问题。

在采集地质样品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地质锤、野外勘探工具等设备,并学会了对采集样品进行划痕、下锤破裂等处理方式,保证了样品的完整性。

通过地质勘探,我熟悉了传统的勘探方法和设备,学会了按照要求规范操作。

3.心得体会通过农村地质调查实习,我对地质勘察这一实际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如识别地质断裂带、判断地下水位等,但通过同学和导师的指导,我逐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认识到地质工程实践比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更加复杂和具体,需要我们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城市地质勘察实习1.目的和任务城市地质勘察实习旨在了解和研究城市区域的地质情况,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地质依据。

主要任务包括野外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地质灾害评价等。

2.实习过程在城市地质勘察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城市用地勘探和地质灾害评价工作。

在城市用地勘探中,我学会了使用地质雷达、地表波速仪等设备进行地质勘探,通过解释雷达波形、分析波速数据等手段,对地下结构和地下水分布进行判读和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目录1. 概述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意义2. 勘察范围2.1 区域地质概况2.2 勘察区域选取3. 勘察方法3.1 野外地质调查3.2 实验室试验分析4. 勘察结果4.1 地质构造特征4.2 工程地质条件5. 风险评估5.1 地质灾害风险5.2 地下水情况6. 勘察结论7. 建议7.1 建设前期准备7.2 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1. 概述1.1 背景介绍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旨在对指定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基础数据和风险评估。

1.2 目的和意义通过本次勘察,可以全面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地质条件及存在的潜在风险,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 勘察范围2.1 区域地质概况勘察区域位于XX省XX市,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存在多种地质灾害隐患。

2.2 勘察区域选取根据工程设计需求和地质条件,本次勘察主要选取了XX区域作为勘察对象,涵盖了工程建设的主要范围。

3. 勘察方法3.1 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实地勘察和样品采集,了解地表地质现象和地下地质构造,收集地质资料并绘制地质剖面图。

3.2 实验室试验分析对采集的地质样品进行岩矿分析、工程地质力学性质测试等实验,获取更详细的地质特征数据。

4. 勘察结果4.1 地质构造特征根据勘察数据分析,勘察区域主要受XX构造影响,存在XX类型的构造特征,对工程建设具有一定影响。

4.2 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区域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质层间存在XX断裂带和XX岩层,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注意处理。

5. 风险评估5.1 地质灾害风险根据勘察结果和历史数据分析,勘察区域存在地质灾害风险,需采取合理的防灾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5.2 地下水情况勘察区域地下水位较高,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水处理,以避免地下水对工程造成影响。

6. 勘察结论通过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综合分析勘察结果,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数据支持,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注意事项。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地质勘察报告是指通过对地球地壳构造和地质成因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后,得出的关于某一地区地质状况的报告。

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质工作文献,地质勘察报告不仅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工程建设、资源勘探和自然灾害预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地质勘察报告的目的和意义地质勘察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地下情况,为后续的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进行地质勘察,可以得到独特的地质信息,如岩石层的性质、构造特征、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类型等,这对于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基础设计、工程材料的选择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地质勘察报告还可以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选矿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地质勘察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地质概况、地质调查与测试、地下水勘察、工程地质特点、地质灾害评价等。

在地质概况部分,需要对勘察区域的地质发育背景、地质历史、构造特征等进行描述,全面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状况。

地质调查与测试是地质勘察报告的核心部分。

通过对地质特征、岩石层面、断裂带、地下水位等进行详细调查与测试,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地下水勘察主要是对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变动、地下水类型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地下水条件的可行性评估。

工程地质特点则主要是对勘察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概况以及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地质因素进行论述和预测,以便在工程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地质灾害评价是对勘察区域地质灾害潜在性和风险的评价,如滑坡、地面塌陷、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三、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和审查要求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要注重客观真实、科学准确地反映勘察成果。

首先,报告应具备完整的数据和资料,主要依据实地调查、采样、测试、分析等获得。

同时,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勘察人员需要在报告中注明数据来源和测试方法,以便审查机构对其进行核实。

地质勘察报告【范本模板】

地质勘察报告【范本模板】

一、前言1。

1拟建工程概况我院受********村委会的委托,承担其拟建********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拟建场地位于******境内,沿海大通道的西南侧,其西北侧为古浮村居民区和其他规划建设用地,东北侧为后期规划用地及泉州加顺彩印有限公司用地,东南侧为石狮市源兴金圣服装有限公司用地.该********工程总占地面积约8200m2,总建筑面积56000m2,共包括A5~A10、A12、A14和B1~B4安置楼等12个单体项目,该工程由武夷山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拟设计采用桩基础。

建筑物的性质和特点如下表1—1:建筑物设计参数表表1—11。

2.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

1条与条文说明第3。

1。

1条的相关规定,对本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如下:勘察等级划分表表1-21。

3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

勘察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⑴查明场地及附近范围内有无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⑵查明场地地基土层结构特征、分布规律;⑶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与赋存条件,分析与评价场地地下水对建筑物基础施工影响以及对建筑材料腐蚀性情况;⑷划分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分析;⑸分析并评价场地地基稳定性与适宜性,对拟建物基础方案选择提出合理建议,并提供满足基础设计方案的岩土参数.1。

4 勘察依据本工程勘察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现行规范进行:⑴业主提供的拟建物总平面图、合同书、勘察任务委托书;⑵准则《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⑶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条文;⑷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⑸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⑹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⑺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⑻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⑼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文件(闽建设[2002]37及[2003]10号)。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一、地质概况。

本次地质勘察的目标地区位于XX省XX市,地处山地与平原的交界处,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山地地貌,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岩层分布不均匀,存在着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

二、地质勘察范围。

本次地质勘察范围包括XX山脉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在勘察过程中,我们对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地下水情况、地下矿产资源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三、地质勘察结果。

1. 地质构造,经过勘察,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存在多条断裂带和褶皱带,地层倾角较大,存在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风险。

2. 岩层分布,该地区岩层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页岩等组成,岩性较硬,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但在部分地区存在着岩层疏松、风化严重的情况,需要加强防护和支护工程。

3. 地下水情况,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存在着地下水位较浅、水质较差的情况。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地下水的排水和防渗工作。

4. 地下矿产资源,在勘察范围内发现了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的存在,但资源储量较为有限,开采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四、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针对该地区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我们提出了以下防治建议: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现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2. 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地基处理和支护工程,提高工程的抗震、抗滑、抗崩能力。

3. 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避免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4. 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规划和布局矿区,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五、结论。

通过本次地质勘察,我们全面了解了目标地区的地质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在未来的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中,能够充分考虑地质环境因素,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企业地质勘察报告范文参考

企业地质勘察报告范文参考

企业地质勘察报告范文参考1. 项目背景本报告为XX企业委托进行的地质勘察项目的终稿报告。

该项目旨在评估在某特定地区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本报告采用了XX方法进行地质勘察,并根据现有的数据和样本进行分析和评估。

2. 勘察范围本次地质勘察范围主要包括了XX地区的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山区、河流等自然环境。

我们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岩石类型、地下水位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以获得全面的地质勘察数据。

3. 勘察内容本次地质勘察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地质构造调查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和现有的地质图资料,我们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

我们发现该地区主要呈现XX构造,包括了XX断裂带和XX褶皱。

此外,我们还进一步研究了断裂带和褶皱的走向、倾角等参数,以便后续的地质评估和资源开发。

3.2 地貌特征调查我们对该地区的地貌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地表的沟壑、山地、平原等地貌形态进行测量和描述,我们了解到该地区地貌类型多样,包括了山地、丘陵、峡谷等。

这些地貌特征对于后续资源开发的可行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3.3 岩石类型鉴定我们对该地区的岩石类型进行了采样和鉴定。

通过现场采集的岩石样本,我们进行了岩石薄片制备和显微镜观察,以确定岩石的成分和结构。

我们发现该地区主要由XX岩石组成,包括了XX岩、XX岩等。

这些岩石的类型及其物理、化学特性对于后续的资源评估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4 地下水位调查通过现场的地下水位测量和资料收集,我们得到了该地区的地下水位的分布情况。

我们发现该地区主要的地下水位在XX米-XX米之间,地下水丰富度较高,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潜力。

4. 勘察结果和评估基于以上地质勘察内容和数据,我们对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进行了评估。

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该地区存在较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XX矿、XX矿等;-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对于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该地区的地下水位较高,适合进行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杭州某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杭州某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杭州某工程地质勘查报告1.项目概述本报告是针对位于杭州市地区的工程地质勘查项目进行的调查和分析。

该地区拟建设一座大型商业综合体,涉及土地面积约为XX平方公里。

2.勘查目的本次勘查旨在全面了解勘察范围内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对土层、地下水、地下构造等进行详细调查,为后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3.勘查范围和方法勘查范围包括成立标第X幅地质调查剖面,全面调查勘查范围内的地质条件。

采用的方法包括现场观测、岩心钻探、地下水位监测等。

4.地质背景经过调查,本地区主要由砂岩、灰岩和泥岩组成。

其中,砂岩主要分布在地层底部,灰岩和泥岩层则分布在砂岩层上方。

整个地区的地貌整体较平坦,没有明显的地震活动和地质灾害。

5.土层特征勘查范围内主要存在三个土层,分别是软土层、砂土层和卵石层。

其中,软土层厚度约为XX米,黏性较大,工程建设时需注意加固处理。

砂土层厚度约为XX米,对工程建设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卵石层厚度约为XX米,由于其坚硬程度较高,不易进行土方开挖,工程施工时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6.地下水勘查范围内存在一条地下水层,水位深度约为XX米-XX米,水质为优良。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排水处理和防止地下水突泻的工作。

7.地下构造通过现场勘查和岩心钻探分析,发现勘查范围内不存在断层和裂隙,地下构造稳定。

8.地质灾害勘查范围内没有发生过地质灾害,但地区周边存在历史地质灾害的报道。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需要充分考虑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9.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勘查结果,结合规划及设计要求,对工程建设提出以下建议:-在软土层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在砂土层进行合理的基础处理,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在卵石层进行土方处理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附近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和排水量的大幅波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勘察报告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鹏辉大道北侧安置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1 前言工程概况受桐乡市崇福镇皮草产业园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我浙江城建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拟建的安置小区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拟建场地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规划国道南侧,规划四路北侧,本次勘察拟建建筑为4F 的农民安置房共71幢,其中双联排建筑69幢、独幢建筑2幢,总建筑面积约68750平方米, 框架结构,总高度约14米,柱网尺寸:×米(2跨),最大单柱荷载1000KN,拟采用浅基础或桩基础形式。

岩土勘察工程等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为乙级。

勘察目的和任务本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的目的是通过岩土工程勘察,为拟建工程的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和设计参数。

其主要任务如下:查明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工程地质岩土层纵横向的空间分布规律、各地基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工程特征,分析评价地基土的稳定性、均匀性。

查明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的河道、沟浜、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并提出处理方案。

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计算参数,选择并评价基础方案。

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提出适宜的桩型及桩端持力层建议,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分析桩基础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查明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和变化幅度,并判定对建筑材料有无腐蚀性。

对场地20m范围内的饱和砂土、粉土进行液化判别、计算液化指数、确定液化等级;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勘察依据及所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1:500)甲方、设计方对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行标《建筑工程地质钻探及取样技术标准》(JGJ/T87-2012)省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省标《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1065-2009)省标《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其它相关的规范及规程勘察方法和完成工作量本工程勘察根据该场区附近的地质情况,结合拟建建筑物特征及场地施工条件,主要采用钻探和静力触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作业,1台XY-1型钻机和1台电脑化静力触探仪进场施工。

本区块共布置91个勘探孔,其中钻探取土孔31个,双桥静力触探孔60个,钻探孔采用全孔泥浆护壁钻进。

取样采用系统取样和土层控制取样,确保各土层满足统计要求,软土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采取,砂土及可塑以上粘性土土样采用普通取土器重锤少击方式采取,土样质量满足试验要求(Ⅰ~Ⅱ级)。

具体完成的工作量详见表一。

野外勘探工作于2015年7月8日~7月20日进行。

勘探点放样测量根据周边已建建筑及道路,实地采用经纬仪及钢卷尺结合现场条件进行勘探点的测放工作,勘探孔孔口高程为黄海高程,引测点为场地东侧已知高程N点米(黄海)换算所得,施工前须根据高程基准系统进行复核。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表二勘探点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 自然地理气象、水文概况桐乡地处北亚热带南缘,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又深受海洋、地形、水系等自然因素影响,构成了春夏季“雨热同步”,秋冬季“光温互补”的气候特征。

多年年平均气温℃,年际间变化不大。

一年四季具有冬长秋短、冬冷夏热的特点,冬夏季节较长,春季约有72~78天。

在每年的4月初至6月中旬,平均气温℃~℃,气候温和;夏季约有92~98天,在6月中旬至9月中旬,7月份是一年最热月份,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温度达℃;秋季60~66天,在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平均气温在15℃左右,秋高气爽,是一年中的收获季节;冬季130~135天,在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其中1月份为最冷天气,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温度—℃。

桐乡市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间约小时左右;多年平均全年无霜期为天,初霜期一般在11月中旬,终霜期在翌年3月中旬。

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的积温多年平均为℃,大于0℃的积温为5813℃,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千卡/cm2。

桐乡境内降水充沛,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达亿立方米,平均年降水量为1178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毫米左右,年际间差异较大。

年降水量月份分配很不均匀,主要呈双峰型雨季和双峰型旱季的特征。

第一个雨季出现在3月至6、7月,主要是春雨和梅雨,以梅雨为主,峰值基本在6月,俗称梅雨型。

第二个雨季在8月至9月,俗称台风雨型。

相应地在这两个雨季中,河网水位偏高,各地的河网最高水位也发生在这两个阶段。

本区50年一遇最高洪水水位(桐乡市区域)为黄海高程米。

区域内地下水性质属潜水,主要赋存于填土、粉土层中,其水位受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及季节变化等影响。

根据区域水质分析资料,地下水对建筑材料一般具微腐蚀性。

地理环境拟建场地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村委西南,腾辉大道北侧。

场地地形地貌及环境条件场地地貌单元属于浙北平原区,为冲积、湖积平原地貌,地貌类型单一。

勘探时整个场地的地形地物已改变,大致已经过平整,仍有个别建筑物未拆除,整个场地总体较平坦,孔口地面标高为~。

本场区周边环境无污染源。

3 区域地质区域地质构造本区域大地构造属杨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的余杭~嘉兴台褶三级构造单元。

新构造运动自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期(Q22)开始,沉积了厚度较大的松散沉积物,新构造运动以大面积整体缓慢升降,以沉降为主,但强度较弱。

区域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第四纪地层。

地震场地地处于上海~上饶地震副带,为上海~杭州~级地震危险区一部分。

据历史文献记载,从公元929年至2001年6月为止,嘉兴地区曾发生过M≥3级地震59次,其中M≥4级地震7次,M≥级地震2次,最大地震为公元929年嘉兴发生5级地震。

可见,场地历史地震活动虽频繁,但震级小、强度弱,属区域地壳稳定区。

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地基岩土层的构成和特征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第四纪地层为冲(湖)积相、海相交互沉积的粘性土、粉土、淤泥质粘性土地层。

根据外业勘探、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结合场地土成因类型,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岩土层可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细分为8个工程地质亚层,现将各地基岩土层的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1)层:杂填土,该层全场分布,揭露层厚~米,层底标高~米。

杂色至灰褐色,含建筑垃圾等,局部为粘性素填土。

第(2)层:粉质粘土,该层局部位置缺失,揭露层厚~米,层顶埋深~米。

灰褐色,软塑,饱和,含云母屑及铁质氧化物渲染网纹,中等至高压缩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

第(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该层全场分布,揭露层厚~米,层顶埋深~米。

灰色,流塑,饱和,含云母屑,高压缩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

第(4-1)层:粘土,该层全场分布,揭露层厚~米,层顶埋深~米。

青灰、灰黄色,可塑,含铁质氧化物,干强度高,中等压缩性,高韧性,摇振反应无,较有光泽。

第(4-2)层: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该层全场分布,揭露层厚~米,层顶埋深~米。

灰色,软塑,含铁质氧化物,干强度高,中等压缩性,高韧性,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

夹粘质粉土。

第(5)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未揭露,层顶埋深~米,层底标高~米。

灰色,流塑,饱和,含云母屑,高压缩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

第(5夹)层:砂质粉土,该层局部分布,分布区揭露层厚~米,层顶埋深~米。

灰黄,中密、局部稍密,湿,局部夹层状软塑粉质粘土,干强度低,中等压缩性,低韧性,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

地地层分布及变化情况详见“场地地层一览表”和“工程地质剖面图”。

各地基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设计参数参见“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和“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表中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的规定,以各工程地质层为统计单元,对土工试验成果进行数理统计,经过鉴别筛选,剔除某些不合理数据,然后由微机进行统计,提供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依据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参照有关桩静载荷试验资料,并结合本地区经验提出预制管桩及夯扩桩各岩土层桩的侧摩阻力特征值q sia和桩端土的端阻力特征值q pa(见“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供设计使用。

5场地地基土的岩土工程性质分析与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本地区属区域地壳稳定区,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地基土分布基本稳定. (但有暗浜分布)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评价场地地下水情况拟建场地区域内地下水性质属孔隙潜水。

勘察期间统一测得场地部分勘探点的潜水水位埋深于地表下~左右。

水位年变幅在左右。

该潜水水位升降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周边河道水位等影响明显,并随季节性变化。

场地地下水腐蚀性评价本场地位于温带湿润区,地下水位埋藏浅,确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本场区周围无污染源及相关污染史,参考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其水化学类型为HCO3—型水,PH值约~。

根据省标《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1065-2009)判别标准,按Ⅱ环境类型及弱透水土层进行地下水腐蚀性评价,在长期浸水条件下,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

场地地基土腐蚀性评价场地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场地地基土经地下水的侧向迳流过滤,场地地基土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

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及施工的影响对于静压预应力管桩,桩基施工时因挤土效应,可能出现超孔隙水压力情况,引起土体隆起、地下水位抬升,对周边建筑及地下设施有危害作用,并可引起邻桩上浮,出现质量事故,因而当大面积桩基施工时,宜布置一定数量的应力释放孔,或采取预陶土孔等措施减少挤土效应,桩基施工完成后,休止期应不少于28天,方可进行基坑开挖。

对于夯扩桩,地下水对桩基施工影响微弱。

场地地震效应和场地饱和砂土、粉土的液化判别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标准,本工程各拟建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及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划分标准,本场地所属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