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探析

合集下载

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对比及启示

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对比及启示

《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对比及启示》xx年xx月xx日•引言•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对比•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对比•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对比目•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对中国的启示录01引言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对比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两国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异同点,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背景与意义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异同点,探讨其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启示作用,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哪些异同点?我国应该如何借鉴美国经验,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问题研究目的与问题02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对比中国以培养高层次、研究型的学术人才为主,注重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美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培养目标对比中国学制一般为2~3年,课程设置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美国学制一般为1~2年,课程设置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学制与课程对比主要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进行选拔,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

中国主要通过申请材料、面试、GRE等成绩进行选拔,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美国招生与选拔机制对比中国师资力量以校内教师为主,教学质量受教师个人因素影响较大。

美国师资力量以校内教师和行业专家为主,教学质量相对较高且稳定。

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对比03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对比培养目标研究型硕士旨在培养研究型人才,授课型硕士则以职业人才培养为目标。

研究型硕士与授课型硕士的对比课程设置研究型硕士课程设置侧重于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的培养,授课型硕士则更注重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

学制和学分研究型硕士学制较长,学分要求也更高,授课型硕士学制相对较短,学分要求较低。

中美一流大学高等教育学 硕士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中美一流大学高等教育学 硕士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中美一流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作者:朱瑶丽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8年第08期摘要: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合理的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模式达到人才培养预期的重要保证。

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密西根大学分别是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的领军者。

文章通过对以上各所学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课程在课程结构比例和课程科目设置,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一、研究缘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我国的高等教育目标定位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

将人才培养质量置于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优先目标,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现实背景下提出的务实之策[1]。

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如何保障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在“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建设一流学科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和突破点,课程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是学科和专业的核心要素,其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从完善课程建设的角度来推进“双一流”建设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我国高等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虽然比西方国家出现得晚,但在学科建设和研究范式上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高等教育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以论述培养专门人才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任务的新学科[2]。

培养目标是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对培养结果的一种预测,主要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培养目标在方向上决定了研究生培养的起点、人才培养的要求等;而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合理的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模式达到人才培养预期的重要保证,课程设置就是高校结合教育目标、社会需求、学生身心发展为研究生设立和安排的各类课程或计划活动,不仅包括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还包括先后顺序和课时学分分配情况。

中美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比较研究

中美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比较研究

学分的比例。 建筑行业不仅是一个技术性行业, 同时也是
表4
中国三校建筑 学专业硕士课程纵向结构比例
学校
同济大学
层次
门数
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
371 1% ( 52) 541 3% ( 76) 81 6% ( 12)
561 7% ( 17) 401 0% ( 12)
31 3% ( 1)
451 2% ( 52) 471 0% ( 54)
71 8% ( 9)
551 2% ( 16) 411 4% ( 12) 31 4% ( 1)
441 4% ( 48) 471 2% ( 51) 81 3% ( 9)
究生的课程设置情况 如何? 从何种 结构进行分 析, 不同结构的课程有何差别? 对我国建筑学专 业硕士课程设置有何借鉴?
一、中美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总 体情况
鉴于获取课程信息的可能性和研究的需要, 根据 Desig n Int elligence 杂志的 排名, 国 外选取 了 2008 年美国最好的建筑学硕士项目排名第一、 第四和第十的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和耶鲁大学 为研究对象。为与美 国选取的代表 性大学相对 应,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09 年我国建筑一级学科评估结果排名, 国内分 别选取排名第二、第五和第十的同济大学、华南理 工大学和湖南大学作为比较研究对象。
注: 括号内为相应课程的门数及学分数。
所包含门数及分数见表 3。 从表 3 可看出, 按课程门数比例的高低排序,
基础课程的比例最高, 专业课程次之, 实践课程最 低。若按学分比例的高低排序, 则是专业课程居
类课程的学分比例来看, 其比例分别为 4B 1、31 8 B 1、31 5B 1, 平均为 31 8 B 1, 必修课程的学分也 远远高于选修课程的学分。对于选修课程的选择 范围, 哈佛大学规定第五和第七学期的选修课程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览与对比分析研究生教育在中美两国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高水平的人才以及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招生与选拔、课程设置、导师制度、科研与创新、学术环境等方面对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进行概览与对比分析。

中美两国在招生与选拔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简称研考)是选拔研究生的主要方式,通过考试成绩和面试进行选拔。

而在美国,研究生入学则主要依靠GRE(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学术绩点等综合评价,同时也注重申请人的个人陈述、推荐信、科研经历等的考量。

中美两国的课程设置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相对较为固定,学生需要修完一定学分的课程才能毕业,同时需要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而在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相对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并且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课程设置相对更加灵活。

导师制度也是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研究生通常由导师进行指导,并且导师在学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美国,研究生则更多地注重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性研究,导师的角色更多是指导和支持的角色。

科研与创新也是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中国,研究生通常需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并且毕业时需要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而在美国,研究生则更加注重独立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通常需要进行自己独立的研究项目,并且毕业时需要撰写一篇学术论文或者发表学术文章。

学术环境也是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学术研究相对封闭,学术交流相对较少,而在美国,学术研究相对开放,学术交流相对较多。

学术界比较注重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研究生在学术会议、学术期刊等方面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

中美两国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美两国都在努力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认识中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为我们今后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中美理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理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理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中美理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的思考
背景:
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

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是科技竞争力的一大支柱。

然而,中美两国在理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如何理解和应对这种差异,对于提升我国理工科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中美理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不同,并就其差异进行分析与解释,以期为提升我国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水平提供借鉴和启示。

研究内容:
1. 中美理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概述及其主要特点。

2. 中美理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差异性分析。

3. 补课与自主学习的比较研究。

4. 科研训练体系的比较研究。

5. 中美理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差异的原因与启示。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对中美两国相关的理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

2. 调研法:以中国和美国某些知名理工科高校为例,调研理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并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

3. 对比分析法:比较中美两国理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预期结果:
通过对比研究,本研究将深入剖析中美理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成因与启示,进一步促进我国理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优化与发展,提升我国理工科研究生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中美高校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课程的比较分析

中美高校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课程的比较分析
层 次人才 培 养 基地 。 其 培 养模 式 对 我 国及 世 界 其 科研 训练 等。 …
他 各国都产 生 了广泛 和深远 的影 响 。因此 , 本研究 着
行 比较的课 程设置 中 , 基础
重对 中 、 美两 国高等 教育学专业 的研究生人 才培养 进 理论 学 习可使研究 生掌握宽 厚 、 扎实 的基础知识 和理
Ap i 2 9 rl 00
中美 高校 高等教 育 学专 业硕 士课 程 的 比较分 析 木
张菁 , 然 安
( 华南理 工大学 , 广东 广州 50 4 ) 16 0
摘 要 : 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因学校类型而有所差异。美国大学的高等教育学专业课程主要是由桉
心课 程 、 究 方 法课 程 、 修 课程 和辅 修课 程等 组 成 。 在 比较 中美 高校 高等 教 育 学 专业 课 程 差异 的基 础 上 , 出 了相 研 选 提 关 建议 。
课程 体系 。我 国高 等教 育学 专 业 的课 程设 置 也存 在
2 美国高等 教育学 专业硕士课 程的设置 . 美 国大 学 的高等 教育 学专 业 课程 主 要是 由核心
着 这样或那 样 的不足之处 , 有待 改进 。 ¨
同而有所 差异 。根据 各类 课 程对 形成 研 究生 的知 识 课程 、 研究 方法课程 、 修课 程 和辅 修课 程 四个 主要 选
是 平行 的 , 而是交叉 的。我 国 目前采取 的研究生 培养 学 方 向在 导师 的指 导下进 行选择 ; 修课程 则是结合 辅
制度 是学分制 , 以也 在课 程结 构 中按 学 分来 分 配。 学 生 的兴趣 , 所 同时又有利 于 自身专业 领域学 习的其 它
}华 南理 工 大 学 高 等 教育 发 展 战 略 与研 究 项 目( 06 02 8 3 2 0 2 139 ) 作 者 : 菁 系 华南 理 工 大学 政 治 与 公 共管 理 学 院 硕 士 生 . 张

中美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的比较研究

中美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的比较研究

中美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的比较研究公共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为解决社会问题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作为培养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教育在中美两国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比较中美两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的异同,探讨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背景介绍1.1 中美公共管理发展背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对于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而在美国,作为现代民主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培养具备优秀领导力和专业素养的公共管理人才。

1.2 中美研究生教育概况中国研究生教育经历了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硕士为主导、博士与硕士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而美国则是全球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国家之一,其研究生教育体系成熟、多元化。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比较2.1 中美公共管理硕士课程设置中美公共管理硕士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公共管理硕士课程主要包括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决策分析与评估、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等。

而美国的公共管理硕士课程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包括分析、领导力开发、项目管理等。

2.2 中美公共管理硕士教学模式比较在教学模式上,中美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的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注重理论培养,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研究方法的应用。

而美国则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招生条件与选拔机制比较3.1 中美公共管理硕士招生条件中国和美国在招生条件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大多数高校要求申请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通过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简称考研)获得一定的分数。

而美国的公共管理硕士招生要求相对灵活,一般要求申请人具有本科学位,有时也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3.2 中美公共管理硕士选拔机制中国的公共管理硕士选拔机制主要依据考研成绩进行排名,成绩优秀者获得录取资格。

而美国则更加注重申请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学术成绩、工作经验、个人陈述和推荐信等。

四、师资力量与科研情况比较4.1 中美公共管理硕士师资力量比较中国和美国在公共管理硕士师资力量上也存在差异。

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课程设置等方面来对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认为美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位论文美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早,一百多年的研究生教育历史使美国建立了一整套多层次、多规格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1978年中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目前全国研究生增长速度惊人。

[1]因此,研究和比较中美两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改善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有重要意义。

1.培养目标美国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具有多样性。

首先,美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严谨的学术研究的高层次研究者和高新知识技术的传播者;其次是培养社会中能够多方面发挥作用的高水准的专门职业人才。

[2]美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个目标体现了19世纪前追求真理的人文主义思想,第二个目标反映了当代美国研究生教育中实用主义、重商主义的指导思想和强烈的市场导向。

而我国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明确的规定: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相比较而言,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于学术型专业技术人才,这种单一的定位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助长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倾向,导致了现今市场上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

而在实践中,美国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往往注重实用,各高校与工业、农业、商业以及各类新兴产业紧密相连,担负着为国家技术和经济总体发展目标提供人才的重任。

2.课程设置美国的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中非常强调文理渗透,并增设跨学科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规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坚持学科专业内在的培养目标要求,也兼顾到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和专长,这样有利于增加研究生学识的厚度和宽度,也使他们具备多面手的潜能。

从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看,研究生招生的规模增长过快,而对研究生培养的经费投人不足,学科和专业设置结构等不尽合理,学科专业面过窄,新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硕士博士点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0年 6月
J n 2 1 u. 00
【 高教研 究】
中美 硕 士研 究 生课 程 设 置 特点 探析
李 芸 , 瞿 伟
( 安 建 筑科 技大 学 ,陕 西 西 西安 7 0 5 ) 10 5
摘 要 : 学 优 化 的 课程 设 置 体 系 是 保 证 研 究 生 具 备 合理 的知 识 结 构 , 科 引导 和激 发其 科 研 创 新 能 力 的关 键 途 径 。美 国的 研 究 生 教 育 成 功 的 关 键 因 素之 一 在 于 不 断 更 新 和 完 善 的课 程 教 学 及 课 程 设 置 结 构 。 因 此 , 深 在 入 地 探 析 美 国研 究 生 课 程 设 置 特 点 的 基 础 上 , 对 目前 中 国研 究 生 教 育 在 课 程 设 置 方 面 所 存 在 的 普 遍 不 足 , 针 提 出 了 中 国大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课 程 设 置 体 系 建设 的合 理 化 建 议 。
第2 9卷
第 2期
西 建 科 大 学 安 筑 技 学 报( 会 学 社 科 版)
J Xi n Un v fArh . i.o c .& Te h ( o i ce c dt n a c . S c 1 i eE io ) aS n i
Vo . 9 No 2 12 .
效、 系统地 获 取 专 业 知 识 的 重 要 方 式 , 且 与科 而
研工 作相结 合 , 培养 研 究 生科 研创 新 素 质 的关 是
键途 径 。
紧密相 关 的一 项 系 统 工 程 , 按 学 科 特 点设 置 , 其
为学生 建 立 完 整 的 理 论 结 构 与 知 识 结 构 服 务 。
Ke o d :g a u t du a in;c r iu u ;an mb ro r p rs g eto s y w r s r d a ee c to u rc l ms u e f p o e u g sin
课 程教 学是 研究 生 培 养 中的关 键 一 环 , 着 起 基 础性 的铺 垫 作 用 。而 课 程 设 置 是 与课 程教 学
LJ
n.QU W e i
( n Unv fArh & Te h Xi i.o c . a c .,Xia 7 0 5 n 1 0 5。Chn ) ia
Absr c ta t:Sce ii n ptm ie r du t u rc l m s a ee s nta o ofe r du t sa p o ra e intfc a d o i z d g a a ec r i u u r s e ilt f rg a a e n a pr p it
收 稿 日期 : 0 0 3 2 2 1 —0 — 2
作者简介 : 李
芸 (9 0 , , 州 安顺 人 , 安 建 筑 科 技 大学 研 究 生 学 院 助 理 工程 师 , 士 , 究 方 向为 研 究 生 教 育 管理 、 据挖 18 一) 女 贵 西 硕 研 数

美 国的研究 生教 育 一直 处 于 世界 领先 地 位 , 因此 近 年 来 , 多 学 者 从 研 究 生 教 育 的 发 展 历 很 史_ 以及 研 究 生 培 养 过程 等 方 面探 讨 了 中美 _ 】
个优 化 的 、 不断 发展 的课 程设 置 体 系将 为 研究
生 的培 养 打 下 坚 实 的基 础 。课 程 学 习 不 仅 是 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e lc u ls r c u e wih a s r nc nt le t a t u t r t s u a e,whih wo d t e nd ns r h i nn v tv o p t nc n c ul s e r a i pie t e r i o a i e c m e e e i s i n ii e e r h One o he k y f c or o Am e ia s c e s ulgr du t du a i n i he c s a ce tfc r s a c . ft e a t st rc n u c s f a a e e c to s t on t nt u a i nd i pd tng a mpr e n n isc r ei t u ton a d c rc u s ov me ti t ou s ns r c i n ur iul m .By a l zn n d p h t ec r c na y i g i e t h ha a — t rs is ofAm e ia r du t u rc u e itc rc n g a a ec r iul ms,t e pa r p o s sa nu b ro op rs g s i s t m— h pe r po e m e fpr e u ge ton o i p o he ge r ld fc e i sofc r n a u t d a in n Chi a r ve t ne a e iince ur e tgr d a e e uc to i n
关 键 词 : 究 生 教 育 ; 程 设 置 ; 理 化 建 议 研 课 合 中 图分 类号 : 4 G6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8 7 9 ( 0 0 0 —0 8 —0 1 0 — 1 2 21 ) 2 08 4
Co p r tv t d fG r d a e Cu r c l m s i i a a d US m a ii e S u y o a u t r i u u n Ch n n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