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世界地位-文档资料
【最新文档】爱国演讲稿: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实用word文档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爱国演讲稿: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方圆九州,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
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缔造了强汉盛唐,领世界风骚几千年,何等风光?直到鸦片战争爆发,洋枪火炮轰开了国门,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各帝国列强肆虐神州大地,掠财夺宝,恣意妄为,国家蒙难,前路茫茫,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此危急关头,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举起了明灯,照亮了中国的出路,指引中华儿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响彻寰宇,世界再次听到中华民族的声音。
然而,经历百年洗劫的中国触目疮痍,百业俱废。
国家须重建,民族要复兴!中国共产党又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建设家园的历史征程。
在建设路上,在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下,我们也曾经历波折,也曾走过弯路,也曾停滞不前。
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建设事业前景暗淡。
但中国共产党毕竟是一个以世界上最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不断检验自己,不断发展、不断自我完善的政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再次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举起了明灯,及时地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提出“到八十年代末,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二十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国内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三步走”战略步骤。
自此,国家的建设重新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从1979年到1989年,我国实现国内经济总值翻一番,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了二十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又翻了两番,达到了95933亿元,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
特别是自1989年以来的这十多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3.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4.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课时安排】2~3课时。
【位置优越】1.引入新课(1)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
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例如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带范围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进而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2)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
中国钢铁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中国钢铁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潘景梅钢铁,素有“工业粮食”之称,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钢铁大国。
1978年,我国钢产量为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到2007年,我国钢产量达4.89亿吨,占全球产量的40%,世界第一的排名。
不过,近几年我国钢铁业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虽然我国钢铁工业在世界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钢铁产量和消费量均遥遥领先居于首位,但从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变化情况来看,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集中度逐年大幅提高相比,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不但没有提高,而且还呈现下滑趋势。
1999年我国最大的四家钢铁公司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比重为31.3%;2007年,我国最大的四家钢铁公司产量只占全国总产量的19.3%。
世界钢铁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4月,中国粗钢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48.53%。
日本粗钢产量同比下降43.6%、韩国同比下降10.5%。
欧盟下降48.6%。
美国4月粗钢的产量为390万吨,同比下降53.4%。
在主要钢铁生产国都在大幅压缩产能的背景下,4月中国粗钢产量仅同比减少3.9%。
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减产力度,而4341.3万吨也是当月各国粗钢产量的最高值。
中国已是世界钢铁生产大国,钢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但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中国钢铁产业在经历了几十年蓬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隐藏着严重的产业结构矛盾问题,产业集中度低和产能布局不合理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
前者使得企业既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收益,也制约了自身的技术创新,实际上是限制了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而后者则导致了各地区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不符合产业效率的原则。
中国钢铁产业的新增产能在最近几年得到迅速放大,并已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限制,市场也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结构问题。
2004年,钢材价格全年以涨价为主,到2005年下半年,价格全面回落,且降幅显著,再次显现出一个不成熟的产业和市场的特征。
社会科学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社会科学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隔东海和朝鲜半岛相望,南濒南海,西南与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和印度支那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接壤,北接俄罗斯。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东西幅员辽阔,南北纵深广大。
拥有14个陆地邻国,是世界上陆地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决定了中国的区位优势,也对中国的经济、外交、文化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中心,东临太平洋,是连接东亚和东南亚的重要桥梁。
这使得中国在地缘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并成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
中国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连接亚洲各国的重要交通枢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气候类型,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自然地理条件多样且独特,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草原和沙漠等。
这些自然资源的存在为中国的农业、能源开发、旅游业等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例如,中国的黄河、长江等大型河流为农业灌溉和能源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外,中国的地理位置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影响。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大陆领土的国家,中国在亚洲地区担当着重要角色。
中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
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组织,如上合组织、东盟等,倡导和推动地区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
最后,中国的地理位置还影响了中国的文化传承和交流。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受到了南方和北方文化的双重影响。
南方文化以江南水乡、丝绸之路等为代表,而北方文化则以长城、北京等为典型。
中国的地理位置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化融合和交流得以实现,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
综上所述,中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
中国作为连接东亚和东南亚的重要枢纽,地缘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国际地位的变化共25页文档

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一些舆论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苏 联 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 相继失败 之后,“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 球化 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真正可行 的“替代方案”。
二、世界怎样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1.美国:中国崛起是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 当前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重构的过程中, 不仅离不开中国,更需要中国发挥重要的建设 性作用。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 的新变化
形势与政策专题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 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
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
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二是外部世
界
பைடு நூலகம்
综合国力是评价一国国际地位的根本依据。综合 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 它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地位高低和作用强弱的 主要标志,反映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能力 与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影响的外在能力的能力总合。
2019年下半年以来,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政策立场 明显发生消极变化.2019年10月, 欧盟委员会发表了第六个对华政策文件《欧盟- 中国:更紧密的伙伴,扩大的责任》; 同年12月,欧洲理事会发布《关于欧盟-中国 战略伙伴关系的结论》,显示欧盟针对中国崛起 调整了对华政策,越来越重视中国崛起与欧盟竞争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 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 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
3.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 格局走向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拉开序幕,国际格局深刻演变。 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 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 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 20国集团(G20),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 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 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
正确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2019年文档

正确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说到中国的国际地位,就不得不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变化说起。
冷战结束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
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对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评价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焦点问题。
对于中国自身来说,正确认识自身的国际地位是今后制定本国发展规划和对外战略部署的重要前提。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正确的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一、对中国国家实力的客观评估是正确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基础国家实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和发展的内部力量以及对外部世界发挥影响的能力的总和。
从古到今,几乎所有的国际战略家和政治家都把国家实力看做是一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高低和作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制定和推行一国对外战略的基础。
早在1984 年,邓小平就曾经说过:“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
”深刻理解这一论断,可以从人口数量、地理、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政府效能、外交能力等各项要素来进行分析和考察。
(一)从人口数量、地理环境来看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中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二,地域广大,山川纵横,地理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但是,由于人口数量大,在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上很小,例如,中国的人均国土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33%,人均耕地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2%,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 ,人均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1%。
(二)从经济实力方面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传统农业、工业改造步伐加快,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国家税收连年大幅度增长。
社会生产力跃上新台阶的能力明显增强。
中国在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市场中的地位

中国在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市场中的地位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1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2012年的11.4%上升到18%以上,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得到巩固提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25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这些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上保持在30%左右,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韩文秀说。
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中国辉煌成就有哪些

中国辉煌成就有哪些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几千年来,中国积累了众多的辉煌成就。
从古代的科技发明到现代的经济发展,中国一直在不断地取得成功。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辉煌成就。
1.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多个重要的科技发明,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使书写变得更加容易,印刷术使传播知识更加迅速,火药改变了战争方式,而指南针则革命性地改变了航海和导航。
2.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建筑工程之一,也是世界的奇迹之一。
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中国北部的边界免受外侵。
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长城的总长度超过万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造结构。
长城代表了中国人民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追求和平的精神。
3.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系统之一,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的传承。
汉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左右,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语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汉字的书写艺术和丰富的内涵使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4.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从公元7世纪到19世纪浓厚的文化特色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通过参加考试,成功者可以进入官僚体系,成为官员。
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来的西方考试制度提供了借鉴。
5.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和世界各地之间的重要贸易通道。
它起源于中国,贯穿了亚洲、欧洲和非洲,成为了不同文明之间的桥梁。
丝绸之路除了促进了经济贸易,也促进了文化、宗教和科技的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6.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发展的里程碑。
在1978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的政策,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进步,使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粮食总产量突破5 000×108 kg,2019年粮食总产量为4 526×108 kg。 2019年粮、棉、油产量分别比1978年增长0.62倍、1.1倍和3.1倍;猪牛羊 肉和奶类产量分别增长了4.6倍和6.1倍。 2019年发电量为14 838 ×108 kW·h,居世界第2位。 2000年原油产量1.6×108 t ,列世界第5位;天然气产量277 ×108 m3 ,列 世界第15位。 2019年钢产量达10 124×104 t,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跃居世界首位;2019年 产量达到15 163×104 t。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第二节 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一、中国人口居世界第1位,国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
(一)人口大国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 达5 000多年,从古代到现代的 绝大多数时间内,中国一直是 世界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的 比重长期保持在1/4左右。12 世纪初(北宋)时,人口超过1 亿,18世纪至19世纪初人口连 续突破2亿、3亿和4亿,到 1949年,大陆人口达5.4亿, 2019年突破12亿。2000年第五 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为12.95 图: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1%。
“九五”期间,我国累计进出口总额为17 740亿 美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2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二)占世界人口比重下降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的增长率一直低 于世界平均数。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正在逐年 下降。 1970年为22.5%。 2019年为21.0%。 预计2040—205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7亿~16亿, 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将降至16%左右。
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位居世界前列
(一) 经济总量居世界第7位 根据世界银行3年调整汇率 方法计算,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 总值分别占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 2.5%和12.9%,居世界第7位。 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 界第6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 发展,经济总量与世界主要发达 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2019年中 国国内生产总值达95 933.3亿元。
(三)土地大国
中国陆地面积约为960×104 km2,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 6.5%,仅次于俄罗斯和敬请收藏) 3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表1-1 中国陆地面积与部分国家的比较
国 名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印度 哈萨克斯坦 沙特阿拉伯 印度尼西亚 法国 日本 英国 陆地面积/ km2 面积比较(中国为1) 占世界面积的比例/% 17 075 400 9 976 139 9 600 000 9 372 614 8 511 965 7 682 300 2 974 700 2 721 730 2 149 690 1 904 570 551 600 377 750 244 100 1.78 1.04 1.00 0.98 0.89 0.80 0.31 0.28 0.25 0.20 0.06 0.04 0.03 11.4 6.7 6.5 6.3 5.7 5.2 2.2 1.8 1.4 1.3 0.37 0.25 0.1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图: 2019年外汇储备居世界前8位的国家和地区
7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1983—2000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5 064.6亿美 元,年均增长22%。“九五”期间,中国实际利用 外资总额累计达2 898亿美元,占到改革开放以来的 一半以上。2019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640亿元, 2019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497亿元。
自1990年以后,中国吸收外资一直居发展中国家 前列。1993年后,吸收外资总额一直居世界第2位,仅 次于美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8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五)对外贸易居世界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 贸易平均每年增长15%以上,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亿美元,在世 界排名第32位;到201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 251亿 美元,位居世界第10位;2019年增为5 097亿美元, 跃居世界第6位。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1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大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国土广阔)主要经济指
标(经济总量、经济增长率、一些主要工农业产品、外汇储备、吸引 外资总额、国际旅游业收入等)
.sina/s/_4a974189010006zg.html /chinese/huanjing/130415.htm 总特点: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经济总量大,但 人均数量少。 大国,富国、强国乎? 排名与现实 在世界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图: 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
5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二)近年经济增长率居世界首位
“八五”和“九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12%和8.3%,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6%和 3.8%,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 (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持续更新,敬请收藏) 6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四)外汇储备和吸收外资总额均居世界第2位
1978年, 我国外汇储备 只有1.6亿美元, 1989年为56亿 美元,2019年 增加到736亿美 元,至2000年 增加到1 656亿 美元。2019年 迅速增加到了 2 122亿美元, 在日本之后居 世界第2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