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步硝化作用与全程氨氧化微生物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及其进展研究

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及其进展研究

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及其进展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全程氨氧化菌是一类特殊的微生物,能够在缺氧条件下将氨氧化为亚硝酸,是氮循环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给氮循环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也为生态系统氮循环的理解提供了新的线索。

全程氨氧化菌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是通过对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发现的。

研究人员发现,在废水处理系统中存在一类能够利用氨作为唯一氮源、同时能够直接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被称为全程氨氧化菌,不同于传统认知中氨氧化细菌需要有氧条件下生长的特点。

随着对全程氨氧化菌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发现这类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也广泛存在,例如在土壤、水体及海洋中均能够发现全程氨氧化菌的踪迹。

而且,全程氨氧化菌还能够在低氮浓度条件下起到催化氮转化作用的特点,使得其在氮循环中的地位愈发突出。

研究意义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为我们重新认识氮循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深入研究全程氨氧化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在环境中的作用,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氮元素的循环过程,也对提高废水处理效率、改善土壤肥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对全程氨氧化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2 研究意义全程氨氧化菌是一类新型的微生物,在水处理、氮循环和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全程氨氧化菌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氨氧化过程在自然环境中的机制,还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和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氮循环过程,并为污水处理和农业生产提供更有效的氮肥利用途径。

全程氨氧化菌在环境中的作用不仅可以指导工程领域的氨氮废水处理,还可以改善水体质量,减轻氮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研究全程氨氧化菌的生物学特性可以为新型生物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促进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深入研究全程氨氧化菌不仅有助于推动环境科学领域的发展,还可以为解决氮污染和资源利用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意义。

短程反硝化及厌氧氨氧化的基本原理

短程反硝化及厌氧氨氧化的基本原理

短程反硝化及厌氧氨氧化的基本原理短程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是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生物反应器内的环境条件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将废水中的硝酸盐反硝化为氮气,同时进行氨氧化过程,将废水中的氨氮去除。

短程反硝化是一种利用反硝化细菌将废水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在短程反硝化过程中,将废水引入反硝化生物反应器中,反应器内悬浮着大量的反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通过代谢过程将废水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氮气会从反应器中排出。

短程反硝化一般在低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因为反硝化细菌需要缺氧的环境才能发挥作用。

短程反硝化的基本原理是反硝化细菌通过代谢过程将废水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硝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硝酸盐;第二步是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在短程反硝化过程中,通过控制反应器内的环境条件和微生物组成,使得反硝化作用成为主导,从而实现高效的硝酸盐去除。

与短程反硝化相似,厌氧氨氧化也是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它通过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最终将氨氮去除。

厌氧氨氧化一般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因为厌氧氨氧化细菌需要缺氧的环境才能进行代谢活动。

厌氧氨氧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存在硝酸盐,用于维持反应器内良好的微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

厌氧氨氧化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厌氧氨氧化细菌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进而再氧化为硝酸盐。

厌氧氨氧化的过程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氨氧化,氨氮通过厌氧氨氧化细菌代谢转化为亚硝酸盐;第二步是亚硝酸盐氧化,亚硝酸盐通过进一步的氧化反应转化为硝酸盐。

厌氧氨氧化的过程需要提供合适的底物和条件,如氨氮、亚硝酸盐、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物质等,以维持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总结起来,短程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是两种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通过控制反应器内的环境条件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将废水中的硝酸盐反硝化为氮气,同时进行氨氧化过程,将废水中的氨氮去除。

全程硝化作用

全程硝化作用

全程硝化作用
全程硝化作用(Complete Nitrification)是指将氨氮直接氧化为硝态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硝化是氮循环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它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亚硝化和硝化。

1.亚硝化(Ammonium oxidation):在这个阶段,氨氮
(NH₄⁺)被氧化成亚硝酸(NO₂⁻),通常由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简称AOB)负责。

亚硝酸是氮循环中的中间产
物。

2.硝化(Nitrite oxidation):在这个阶段,亚硝酸进一步被氧
化为硝酸(NO₃⁻)。

这一步骤通常由亚硝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简称NOB)完成。

全程硝化作用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完成,将氨氮直接转化为硝态氮,而不涉及产生亚硝酸的中间步骤。

这个过程在一些污水处理和氮肥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了解硝化的机制对于维持环境中氮的平衡、减少氨气的排放以及提高氮的利用效率都是关键的。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硝化是氮循环的一部分,但它也可以导致硝酸盐在水体中的积累,从而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在一些情况下,过多的硝酸盐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其他环境问题。

因此,在农业、废水处理和其他领域中,管理硝化过程以确保环境可持续性是至关重要的。

氨氧化微生物降解有机微污染物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氨氧化微生物降解有机微污染物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62·
山 东 化 工 SHANDONG CHEMICAL INDUSTRY 2021 年第 50 卷
氨氧化微生物降解有机微污染物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聂小琴,张碧君,卢军联,程瑜
( 广东海洋大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摘要:随着近现代工业发展导致的工业污水排放使得水生系统中出现了许多有机微污染物,这一现象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 目前已经发现光转化、生物降解、吸附和挥发等几种方法可以去除有机微污染物,其中关于氨氧化微生物降解有机微生物的认识得到了 广泛的发展。 本综述旨在概述氨氧化微生物降解有机微污染物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关键词:有机微污染物;氨氧化微生物;共代谢;生物降解;好氧颗粒污泥 中图分类号:X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21)11-0062-02
参考文献
[1 ] KUMARI P, BAHADUR N, DUMEE L F. Photo - catalytic membrane reactors for the remediation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 A review [ J ] .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20,230:115878.
构建出了一个含 MMO 的甲烷氧化菌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降 解制浆废水中的有机物。
1.2 假单胞菌
假单胞菌是专性需氧的革兰氏染色阴性菌,广泛存在于自 然界中。 其中研究最多的假单胞菌为恶臭假单胞菌,该菌种可 以实现含 Cl 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以及抗生素等有机微污染物 的有效降解,如张[7] 等人发现在最适降解条件下,单位恶臭假 单胞菌对苯系混合物的总降解率高达 79.99%。

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及其进展研究

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及其进展研究

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及其进展研究氨氧化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它们在氮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

氨氧化菌通过氨氧化将NH3氧化为NO2,是氮素转化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

全程氨氧化菌是一类新型的氨氧化菌,它们能够将NH3一步到位氧化为亚硝酸。

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深化我们对氮循环的认识、促进土壤和水体氮素污染的治理以及开发新型生物技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程氨氧化菌最早是在海洋环境中被发现的。

2005年,美国科学家Michael Wagner 等人从海洋中分离出了一株全程氨氧化细菌,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之后,研究人员陆续在多个环境中发现了全程氨氧化菌的存在,包括土壤、淡水、河流等。

这些发现表明了全程氨氧化菌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分布,也为我们揭开了这一微生物的神秘面纱。

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对于氮循环的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过去,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氨氧化是一个两步骤的过程,即首先由氨氧化细菌将NH3氧化为亚硝酸(NO2-),然后由亚硝酸氧化细菌将亚硝酸氧化为硝酸(NO3-)。

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颠覆了这一传统观念,它们能够在一步之内将NH3氧化为亚硝酸,极大地简化了氮循环的过程。

这项发现引发了科学家们进一步对氨氧化菌的研究和探索,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对全程氨氧化菌的研究深入,人们发现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全程氨氧化菌能够高效地将NH3氧化为亚硝酸,这一过程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为其他微生物提供了一个优质的能量源。

它们还能够调节环境中的氮素循环,对环境的稳定和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土壤中,全程氨氧化菌能够促进土壤中氮素的循环和转化,提高土壤肥力,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水体中,全程氨氧化菌能够降解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对全程氨氧化菌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氮循环过程的理解,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农业生产上,全程氨氧化菌的研究也为我们开发新型的生物技术提供了启示。

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

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

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1.引言1.1 概述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是两种重要的微生物过程,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硝化作用是指氨氧化细菌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然后由亚硝酸氧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氮循环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使得氨氧化和亚硝酸氧化细菌能够将氨氧化为硝酸盐,从而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氮源。

厌氧氨氧化是指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细菌能够氧化氨为亚硝酸盐,并产生氮氧化物,并且能够使用该氮氧化物作为电子受体。

这一过程在氮循环中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过程,但它在氮去除和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价值也备受关注。

通过对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氮循环过程中微生物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机制,为改善农田肥料利用率、减少氮肥污染等提供指导。

此外,厌氧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氮和亚硝酸盐在环境保护和氮氧化物的去除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微生物过程,对氮循环和废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基本机制,拓展其应用领域,并积极探索创新的研究方向,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的定义和过程。

然后,我们将讨论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

最后,我们将总结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章的结构将按照以上的顺序进行展开,以确保逻辑的连贯性和易读性。

通过深入探讨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的定义、过程、重要性、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和认识这两个重要的生态过程。

最后,我们将对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促进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撰写:2.1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在环境和工业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土壤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的研究进展

土壤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的研究进展

土壤中的氨氧化微生物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是指生物利用氧气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继而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的作用。

氨氧化作用是硝化作用的第一个反应步骤,也是限速步骤,是全球氮循环的中心环节。

氨氧化为亚硝酸盐的过程是由两群微生物完成:氨氧化细菌(AOB)与氨氧化古菌(AOA)。

研究最多的土壤中的氨氧化细菌属于亚硝化单胞菌属与亚硝化球菌属。

尽管在土壤中氨氧化同时发生在细菌和古菌之中,但古菌的氨氧化作用却同时在土壤以及海洋环境中占首要地位。

氨氧化细菌是执行硝化作用第一步的关键微生物,即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该步骤也是硝化速率的限制性步骤。

自养型氨氧化细菌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属于γ-变形细菌(γ-proteobacteria),只存在于海洋和咸水中,另一类属于β-变形细菌(β-proteobacteria),土壤中的氨氧化细菌均属此类。

氨氧化细菌通过单加氧酶(amoA)活性控制氨氧化成亚硝酸盐的速率。

最新研究发现具有amoA 基因的泉古菌门的古细菌,进一步研究证实自然界中存在具有氨氧化功能的氨氧化古菌,且陆地生态系统中氨氧化古菌的数量和分布比氨氧化细菌更丰富。

第二步(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主要是由细菌中的硝化杆菌属来完成。

以上步骤都会产生能量并偶联合成腺苷三磷酸,硝化有机体都是化能自养菌并且利用二氧化碳作为他们生长的碳源。

一些氨氧化细菌具有一种称为脲酶的酶,这种酶催化尿素分子分解为两分子的氨以及一分子的二氧化碳。

人们发现欧洲亚硝化单胞菌与土壤生的氨氧化细菌群一样,可以通过卡尔文循环同化脲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以产生生物质能,并通过将氨(脲酶的另一产物)氧化为亚硝酸盐的过程收获能量。

这一特性可解释为什么在酸性环境中存在尿素的情况下会促进氨氧化细菌的生长。

早年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的研究发现,14C—衰减性无机碳和H132 CO3都能嵌合到生长旺盛的泉古菌细胞上,结合对古代泉古菌的类脂特征分析均表明这些中温海洋泉古菌营自养型生长。

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及其进展研究

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及其进展研究

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及其进展研究1. 引言1.1 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及其进展研究背景全程氨氧化菌是一类能够利用氨氮酸氧化为硝态氮的微生物,最早被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

早期的研究表明,全程氨氧化菌在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促进氨氮的转化,并影响环境中的氮素平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全程氨氧化菌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了不同类型的全程氨氧化菌,揭示了其生态功能和代谢途径等方面的特点。

全程氨氧化菌的研究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对环境氮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备受关注。

全程氨氧化菌在环境修复、农业生产、水质处理等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通过对全程氨氧化菌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类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和生物学功能,为环境保护和微生物技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全程氨氧化菌的研究意义全程氨氧化菌是一类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全程氨氧化菌在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可以将氨氧化为硝酸盐,从而参与到氮素的转化过程中。

氮素是生物体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全程氨氧化菌的存在和活动直接影响着氮素的有效利用和循环。

全程氨氧化菌在环境修复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全程氨氧化菌能够降解有机废物,清除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帮助恢复受污染的土壤和水体。

这对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全程氨氧化菌还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它们可以被应用于废水处理、土壤改良、生物肥料的制备等领域。

通过利用全程氨氧化菌的代谢功能,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健康保护。

全程氨氧化菌的研究意义不仅体现在对氮循环、环境修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深入研究全程氨氧化菌,对于推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全程氨氧化菌的分类与特征全程氨氧化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其在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分类学的特征,全程氨氧化菌主要包括广义氨氧化菌(AOB)和细胞质膜蛋白氨氧化菌(comammo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203 2018年7月草业学报A C T A P R A T A C U L T U R A E S I N I C A第27卷第7期Vol.27,N o.7D O I:10.11686/cyxb2017525 石秀丽,郭萌萌,张莹,等.单步硝化作用与全程氨氧化微生物研究进展.草业学报,2018, 27(7% 196-203.Shi X L,Guo M M,Zhang Y,et al.Progress i n.understanding of one-step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complete ammonia oxidizing)microorganisms:A review.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2018,27(7): 196—203.单步硝化作用与全程氨氧化微生物研究进展石秀丽1!,郭萌萌2,3,张莹2!,秦华1,万琪慧2,4,谢德体2,4,蒋先军2,4!(1.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土壤生物研究中心,重庆400715;3.西南大学农业研究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摘要:单步硝化作用,即由一种微生物(全程氨氧化微生物)单独完成将N H(氧化为N O(的整个硝化过程,于2015年底被发现。

该发现终结了传承百年的两步硝化作用的经典理论,并引发了众多关于全球氮素循环的重要科学问题。

就单步硝化作用及全程氨氧化微生物发现后两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目前已确定的全程氨氧化微生物均属于硝化螺菌门谱系,(A"r〇5和ra spp.Linage , %包括两个分支A和B(Clade A和Clade B);广泛分布于农业土壤、森林土壤、稻田水域、淡水等自然环境中。

全程氨氧化细菌(N"r〇5^ra ino扣na#)比大多数可培养的氨氧化细菌(A O B)以及氨氧化古菌(A O A)物种对氨具有更高的亲和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极低氨浓度环境。

此外,全程氨氧化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碳氮代谢途径,可能具有和其他氨氧化微生物不同的生态位点。

单步硝化作用的相对贡献与全程氨氧化微生物的生态位分化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iVe〇沙r a;亚硝酸氧化细菌;氨氧化微生物;氮循环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of one-step nitrification (complete ammonia oxidizing) microorganisms:A reviewS H I X i u-l i1,2,G U O M e n g-m e n g2,3,Z H A N G Y i n g2,3,Q I N H u a1,W A N Q i-hui2,4,X I E D e-ti2,4,J I A N G X i a n-u n2,4**1.College of Hrrticulture and Landscap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2%Research Center for Soil Biolog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3.Academy of Agricultur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115,China;4.College of Resourcss and Environment,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 ChinaAbstract:One-step nitrification w h e r e b y t h e w h o l e process of nitrification f r o m N H3to N〇o ne 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complete a m m o n i a oxidizers;c o m a m m o x),w a s first reported in late 2015. T h e discoveryof one-step nitrification a n d c o m a m m o x,en d e d a100-year-old belief that biological nitrification w a s necessarilya two-step process,a n d raised m a n y important scientific questions about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global nitrogen cycle,such as the ecological niche of these 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s in th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their relative contribution to nitrification.Thi s study briefly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one-step nitrification a n d c o m a m m o xduring the past t w o years.T h e reported c o m a m m o x are all m e m b e r s of the g e n u sNitrospira s p p.Linage ,,including t w o clades(A a n d B).T h e y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agricultural soils,forest soils,p a d d y a n d freshwater e n v i r o n m e n t s.T h e c o m a m m o xNitrospira inopinata has a m u c h higher affinity for a m m o收稿日期2017-12-20;改回日期2018-02-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32)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 F D0300901)资助。

作者简介:石秀丽(1978-),女,江苏徐州人,讲师,硕士。

E-mail:shixiuliswu@126. com*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jiangxj@第27卷第7期草业学报2018年197cultured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 O B)a n d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 O A), w h i c h confers t h e m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amm o n i a-l i m i t e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s.This finding c h a n g e d our vi e w of the potential role of complete a m m o n i a oxidizers in nitrification.R a t h e r than being rare org a n i s m s inhabiting periphturns out that c o m a m m o x bacteria are well adapted to the l o w a m m o n i a enviro n m e n t s that characterizemost ofNitrospira possess different C a n d N m e t a b­t h e w o r l d’s biosphere.Additionally,the c o m a m m o x m e m b e r s ofolism p a t h w a y s c o m p a r e d to A O A a n d A O B,a n d thus m a y also have different ecological roles or niches in thee n v i r o n m e n t.T h 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one-step a n d two-step nitrification p a t h w a y s in different environ­m e n t s a n d the niche differentiation of c o m a m m o x will be important fields for future study. ecosystems have bee n studied for the a b u n d a n c e of c o m a m m o x,but the studies to date demons t r a t e microb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l o w-a m m o n i a e n v i r o n m e n t s.T h e r e is n o w an urgent nee d to determine their contribution to nitrification in other e c o s y s t e m s.Their a b u n d a n c e in s o m e a m m o n i a-d e p l e t probably d u e not o nly to their high affinity for a m m o n i a,but also to other factors,including their ability tog r o w o n substrates other than a m m o n i a,a n d their l o w energy requirements.Nitrospira&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a m m o n i a oxidizing 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nitrogen cycleK e y w o r d s:硝化作用是自然界中连接氧化态无机氮和还原态无机氮的唯一过程,将自然界氮素的最低价态(n h3)转化为最高价态(N O('),完成了氮素的整个氧化还原循环过程,在维持全球氮素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