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语文导学案年级五年()班姓名家长签字主备人赵秀春课型讲读课授课时间课题风课时2课时一、学习内容:本文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形象逼真的笔触描绘了解放前的老北京春天横行无忌的风沙,刻画了一座在风的梦魇中呻吟的北京城。
二、学习目标:1、我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我能认识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读记“鸡毛蒜皮、树杈、堆着”等词语,读写“似乎、狂暴、塞外”等词语。
3、我能读懂课文内容,想象清朝末年老北京春风中的景色,感受当时的穷苦人民生存的恶劣环境。
学习重点、难点:1、在读中想象老北京春风中的景色。
感受当时的穷苦人民生存的恶劣环境,体会劳动人民的疾苦。
2、学习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形象逼真的方法。
三、自主学习: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熟、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给下列词语注音。
鸡毛蒜皮树杈似乎狂暴塞外横行无忌鬼哭狼嚎3、认真抄写本课可以积累的词语。
---------------------------------------------------------4、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每一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情景。
5、按下列顺序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刮风前:刮风时:刮风后:5、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比喻句:拟人句:在自主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和困惑?组内交流。
五、探究点拨:1、读了课文,你对老北京的春风有什么印象?2、作者为什么说“北京的春风似乎不是把春天送来,而是狂暴地要把春天吹走”?老北京的春风为什么会是这种样子,你都想到了什么?联系我们家乡的春风说一说,在这方面自己有何感受?3、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只是写了老北京的春风吗,他还在告诉我们什么?4、全班内交流你觉得作者哪些语句让你觉得形象贴切,你学习到了什么?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自主测评: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画线词语的意思。
(1)每逢包饺子的时候,妈妈最为得意。
()(2)含有马尿驴粪的黑土与鸡毛蒜皮一齐得意地向天空飞。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感受。
四、成悦练10′
1.古诗的朗读和背诵必不可少,教师在朗读方面要多进行指导。
学
习
流
程
教学后记
反思
修改意见
语文五年级导学案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编写教师
谭寺琳
授课时间
总第12课时
学
习
流
程
学案
导案
一、复习导入
1.认读字词
灵魂缕缕幽芳葬身忧愁腮边
甚至丝绸呜咽所谓梳理衰老
手绢华侨颇负盛名玷污秉性
凉飕飕眷恋分外低头折节撩乱
亚麻布白杭绸
二、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小组说说提出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
2.找出描写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些句子对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有什么好处。
2.说说诗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创悦境(3′-5′)
1.巩固之前所学古诗。
2.简单了解诗人。
二、释悦疑(10′-15′)
1.朗读古诗,自由发挥想象,说说从诗中读到了什么,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有利于接下来的古诗学习和今后的古诗文理解。
三、议悦神10′
灵魂缕缕幽芳葬身忧愁腮边
甚至丝绸呜咽所谓梳理衰老
手绢华侨颇负盛名玷污秉性
凉飕飕眷恋分外低头折节撩乱
亚麻布白杭绸
2.请用你喜欢的词语写句子。
。
三、反馈交流
1.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1-2: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猴王出世》导学案(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猴王出世》导学案(1)
一、课前导学
在学习《6猴王出世》之前,我们应该首先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这
个导学案旨在帮助同学们提前预习,掌握学习重点,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
1.能够理解《6猴王出世》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
2.能够领会故事中所传达的道德和情感。
3.能够学习并掌握本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三、课文学习
1. 故事梗概
《6猴王出世》讲述了一只聪明的猴子成为了猴群的王者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2. 重点词语
•珠宝:众多宝物中的一种,多用于装饰和珍藏。
•界限:划分不同事物之间的界限或范围。
•果然:果真,表示情况正如所料或所断定的那样。
3. 关键句子
•“原来它要求猴群每月献上食物,雌猴作供。
”
四、课后作业
1.结合故事内容,谈谈你对猴王的看法。
2.尝试写一个与《6猴王出世》类似的故事,展现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复习提升
查阅课外资料,了解关于猴类动物生活习性的知识,并进行短文写作。
希望同学们通过认真学习本单元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希望大家在学习
过程中充满乐趣。
以上是《6猴王出世》导学案(1)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根据导学案的
要求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导学案
[当堂检测]
1、写近义词:端详 ( ) 窥探 ( ) 刹那
( )
写反义词:迟钝 ( )紧张()寂静 ( )
2、字形辨析。
藤()震()铜()距()
腾()振()筒()巨()
绍()焦()宗()判()
召()蕉()棕()叛()
3、照样子写词语
绿莹莹()()()
绘声绘色()()()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
[预习作业]
1、研读:细读课文,体会课文为什么抓住变色龙的这些特点来描写。
2、拓展:搜集与变色龙具有相似本领的动物资料。
3、观察: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了解它的特点、习性。
作业评价:(业面:业绩:
高邮市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编写:鲍玲玲审阅:胡恒香《变色龙》(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3、学习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预习反馈]
1、体会课文为什么抓住变色龙的这些特点来描写,其中哪个特点写得最生动?说说自己的读后感悟。
2、交流搜集与变色龙具有相似本领的动物资料。
[合作探究]
读课文,讨论交流,完成练习
①“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 这句话巧妙地写出了变色龙的()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了解《语文园地》这一单元的整体内容和学习要点。
2.学习如何有效地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3.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4.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二、导学内容
1. 课文导读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语文园地》展开讨论,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园地向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内容和感受。
园地是我们共同的文学乐园,带给我们无尽的乐趣和启迪。
2. 语言点精析
•重点词语:自己的“白云”、缠绕、缠垂、翱翔等词语。
•重点句型:语文园地中的经典句型。
3. 阅读理解训练
阅读课文并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训练,锻炼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三、课堂延伸
1. 课文赏析
带领学生一起深入探讨、分析《语文园地》课文中的一些名句、段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言文的内涵。
2. 课文练笔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联想,进行文章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希最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园地》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语文园地》的阅读理解训练。
2.书写好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3.完成语文课下发的练习题目。
以上是《《语文园地》导学案文档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学习顺利!。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漫画”老师》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漫画”老师》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漫画的定义,认识漫画的作用。
2.学习运用积极向上的语言,将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通过漫画表达出来。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的能力,培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导学过程】导学一:导入新课老师简单介绍了漫画的定义和作用,并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些有关老师的漫画,让同学们猜测漫画中的人物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导学二:学习课文1.同学们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组讨论漫画中的内容和意义,分析漫画的绘制技巧。
3.老师带领同学们朗读杨洪波的《漫画老师》,了解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导学三:学习写作1.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有关漫画的写作技巧,例如通过表情、动作和文字来表达情感。
2.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并用漫画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或者根据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创作。
【导学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漫画”老师》。
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漫画吗?(听同学回答)很好!漫画是通过绘制画面来表达观点、情感或幽默的一种艺术形式。
那么,漫画有什么作用呢?(听同学回答)没错!漫画可以让人快乐,也可以让人思考。
通过漫画,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2.学习课文现在,请大家跟读课文《漫画老师》,理解课文的大意。
然后,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漫画中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每组可以派代表发表观点。
(同学分组讨论)请各组代表发言。
(逐组发言)3.学习写作现在,请大家听我介绍一下关于漫画写作的技巧。
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老师作为创作对象。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①表情:通过漫画中人物的表情来表达感激之情,可以用笑脸、红心等符号来表示。
②动作:通过漫画中人物的动作来表达感激之情,例如抱着花束、握着手等动作。
③文字:通过在漫画中添加文字来表达感激之情,可以用一些简洁而有力的短语或句子来表示。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导学案

(2)这段话中“她”指的是。
(3)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表现在
(4)想一想外祖父的这段话包含几层意思,请用“‖”在文中划分层次,并简要写出层意。
(5)仔细读读最后一句话,想想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然后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无论……总要
(6)几千年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出了多少具有梅花品格、气节的人。你知道、、等都是具有梅花秉性的人。选择其中的一位,试用简洁的语文概括他的事迹。
2、诗人张籍那浓厚的思乡之情,都藏在“
”这句诗中。
四、拓展延伸。(课外链接,提高能力。)
快乐阅读杂 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诗中“绮”字按音序查字法,先
查音序,再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组词( )。
2、反复读诗,试着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君:(2)自:
(二)活动乐园
1、抄写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1)
(2)
1、积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 维
独在异乡为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 中 送 别王 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浣 溪 沙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四、拓展延伸。(课外链接,提高能力。)
(一)快乐阅读
______________
我出生在安徽省古城,那里是我的故乡。我爱故乡──古城,更爱那里的小河。
早晨,太阳在河水中洗过脸,把万道霞光洒在水中,晨雾弥漫的洛杉矶上顿时灿烂一片。这时,河里的鱼儿醒了,螃蟹、河蚌、螺蛳都醒来了。它们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快活地游着、追逐着,抢着吃自己喜爱的早餐。远处还有几只喜鹊和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在惬意的饮着河水……一切都是那样欢快。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猴王出世》导学案(3)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猴王出世》导学案(3)
一、课文导入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或故事情节简介,激发学生对《6猴王出世》这篇文章的兴趣,为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中的寓意。
2.学会分析短文中的对话和行为,推测人物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
3.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形象,推测人物内心感受。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寓意,提升对文章深层次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教师导入
•通过呈现故事背景或图片,引入故事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阅读
•让学生静心阅读全文,理解故事情节,重点关注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3. 分组讨论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中人物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的推测,并引导他们分析文章中对话的含义。
4. 文学欣赏
•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审视故事,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用意和寓意。
5. 写作训练
•结合故事情节,让学生展开想象,完成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对“猴王”
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
•完成写作训练,写一篇短文;
•继续阅读故事,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六、教学反思
•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习难点进行针对性辅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不仅深入理解《6猴王出世》这篇文章,还将培养出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任教师: 学科教研组长: 学区教研督导:
实验教师:
五佛学区高效网络教研五部曲案例
年级 学科 单元
课题
责任教师
五年级
课时目标
语文 第一单元 大人们这样说(第二课时)
卢洁婷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了解大人们心目中分别认为龙代表什么、理解现在人们赋予 龙的新含义,体会作者对祖国腾飞的赞美之情。 3.仿照诗歌写几段赞美祖国的小诗。
单元主题 内容特色
教学程序纲要
《龙》 新时代人们赋予龙新的含义
教学活动环节步骤
实验教师评改记录
课前预习导学: 课前教学研讨: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大人们是怎样说龙的。 2.现在的人们赋予龙什么新含义。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人么这样说这首 诗歌,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龙”看大 人们又都说了些什么。 二、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全体同学有感情的齐读课文,想一想大人们是 怎样说龙的: 爷爷:_______________ 奶奶:_______________ 爸爸:_______________ 妈妈: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 三、质疑探究 仔细读 2—3 小节思考 1.为什么说龙是神? 2.为什么说龙的故乡在中国? 四、小组互相学习探究解决质疑 有感情的朗读 4—6 小节 1. 妈 妈 把 “ 长 江 三 峡 大 坝 上 喷 涌 而 下 ” 比 作 ( )、把“在京九线上呼啸而过的列车”比作 ( ),把火箭直冲云霄比作( )。 2.现在的人们赋予龙什么新的含义? (龙不仅是一种动物,它象征着祖国日新月异 的变化,象征着祖国今后会向巨龙一样腾飞蓝 天) 五、拓展延伸 1.我还可以用一些比喻来形容祖国的巨大变化。 2.仿照诗歌写几段赞美祖国的小诗。
主要流程
单元主题 内容特色
《龙》 龙的精神 龙的象征意义
教学程序纲要
教学活动环节步骤
实验教师评改记录
课前预习导学: 课堂教学研讨:
1.熟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龙备受中国人的崇 敬。 2.“象征”是什么意思?龙象征什么? 3.认真读课文开头与结尾,看看有什么特点?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说一些与“龙”有关的成语,越多越 好。 2.说一说中国人为什么自称为龙的传人? 二、认真读课文 4—7 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龙是_____ _______ _______ 的。龙被看作是 ______的象征。龙又象征着________.中国龙则 集 _______ 象 征 着 _______ _______ , 所 以 ______。 三、质疑探究,相互交流讨论。 1.龙为何备受中国人的崇敬? 2.“象征”是什么意思?龙象征什么? 3.中国人为什么自称为龙的传人? 四、整体感知学习写作手法(我思考、我进步) 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首尾两段在写法上有什 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五、拓展提升 感情朗读,读中体会: “龙”象征着至高无上、威力无比、无所不能; 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中国人自称是龙的 传人是因为中国的龙集各种能力于一身,象征 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象征和追求。
实验教师:
开篇点题
板书
龙的传人 (中国人)
设计
详细论述 结尾扣题
引以为豪 备受崇敬
首尾呼应 完整严密
预设 说课 纲目
议课 审案 记录 品课 点拨 记录
教学 反思
责任教师: 学科教研组长:
学区教研督导:
实验教师:
五佛学区高效网络教研五部曲案例
年级 学科 单元
课题
责任教师
五年级
课时目标
语文 第一单元 大人们这样说(第一课时)
2.思考中国人为什么自称为龙的传人? 3 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
多读课文,学会思考。
教学要求
重点:理解龙的象征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难点: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教具学具
小黑板
导学方法
读中感悟 读中质疑 合作解疑
复习龙的成语导入新课——读课文 4—7 自然段完成练习——质疑探究,相互交流 讨论难点问题——整体感知学习写作手法——拓展延升
教学要求
重点难点
重点:1.积累重要的四字词语以及跟龙有关的成语。 2.了解“龙”到底是什么。
难点:思考中国人为什么自称为龙的传人。
教具学具
小黑板 歌曲《龙的传人》
导学方法
读中感悟,小组交流
主要流程
歌曲《龙的传人》导入新课——围绕课题交流与龙有关的知识——读课文检测字词 预习情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龙的传人》指的是什么?——合作探究 解决难点问题——拓展提升。
教具学具
小黑板
导学方法
多读多想 读中体会 讨论交流 学会做人
主要流程
小黑板检测预习——谈话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展示(1.读字词 2.读文章 3.解 释古文中词语的意思)——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解决质疑——拓展提升——当堂 达标测试。
单元主题 内容特色
教学程序纲要
《龙》 寓言故事
教学活动环节步骤
实验教师评改记录
议课 审案 记录 品课 点拨 记录
教学 反思
责任教师: 学科教研组长:
学区教研督导:
实验教师:
五佛学区高效网络教研五部曲案例
年级 学科 单元
课题
责任教师
五年级
语文
第一单元
龙的传人(第二课时)
卢洁婷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 美的民族精神,激发作为龙的传人的骄傲与自豪的思想感情。
单元主题 内容特色
教学程序纲要
《龙》 龙的精神 龙的征意义
教学活动环节步骤
实验教师评改记录
课前预习导学: 课堂教学研讨:
1. 搜集有关“龙”的相关资料。(成语、诗歌、 歌曲、图片)
2. 能够自学本科生字词,用多种方法理解“威 力无比、变幻万千、金龙献瑞、图腾”等词 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 认真默读课文,思考“龙”到底是什么 ? 作者为了把龙说明白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五佛学区高效网络教研五部曲案例
年级 学科 单元
课题
责任教师
五年级
语文
第二单元
神奇的书(第一课时)
卢洁婷
课时目标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一些重要的四字词语以及跟龙有关的成语。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龙”到底是什么。思考:中国人为什么
自称为龙的传人。
了解和龙有关的知识,学唱歌曲《龙的传人》。
读中感悟
主要流程
小黑板检测预习——分角色朗读诗歌,体会人物情感——小组合作讨论:每小 节诗的意思——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总结每一部 分的内容——完成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单元主题 内容特色
教学程序纲要
《龙》 新时代人们赋予龙新的含义
教学活动环节步骤
实验教师评改记录
课前预习导学: 课堂教学研讨:
卢洁婷
1.掌握本科生字词,并能灵活应用。 2.通过读课文,了解整首诗的主要内容,按“总—分—总”的结构方 式把诗歌分为四部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习“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并灵活运用本科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难点: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诗歌分为四部分。
教具学具
小黑板
导学方法
课前预习导学: 课堂教学研讨:
1.自读课文,结合译文理解“以、牗、施、窥、 还、写”等字的意思。 2.读通顺课文,试着画出课文的节奏。 3.再读课文对照译文和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把不 理解的词、句记下来。 4.想一想“叶公好龙”这个成语说的是什么意 思? 一、检测预习 1.读准下列字、词。 窥( )、牖(yǒu)、魂魄( ) 2.届时古文中词语的意思。 以:_____ ;闻:_______;牖_______;于:_____; 其:______;走:_______;窥:______;五色:___; 3.叶公真的喜欢龙?为什么? 二、探究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你最喜欢那种 动物?为什么? (二)自主学习展示 1.读字词 2.读文章 3.解释古文中词语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解决质疑 1.从哪些语句 中表现出叶公喜欢龙? 2.叶公真的喜欢龙吗? 3.叶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懂得了什么?这个 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 (四)拓展提升 实际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请举例说说。 (五)当堂达标测试 1.解释古文句意 (1)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 室雕文以写龙 (2)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 主。 (3)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2.填空 叶公只是( )上喜欢龙,( )上怕龙。他是 一个( )的人。
一. 导入新课 1. 播放歌曲《龙的传人》,会唱的一起唱。 2. 同学们说出歌名,出示课题。 二.检测预习 1. 围绕课题,同学们互相交流和“龙”有关的
知识。 2. 指名读课文,然后组内交流易读错、写错的
生字词,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词语,并且相互 说说理解词语的方法。 3. 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 出。 数.不胜数(shǚ shǜ) 崇.拜(chòng còng) 金龙献瑞.(duān ruì) 出类拔萃.(cuì suì) 生肖.(xiào xiāo) 天下旱涝.(láo lào) 4.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龙( )吉祥、龙( )虎跃、至( )无上、 呼风( )雨、变( )万千、威( )无比、 龙飞凤( ) 三.读中感悟,合作交流。 〈一〉围绕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请同学 们想一想《龙的传人》指的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解决质疑) 1. 课文先写了什,后写了什么。最后点明了什 么? 2. “龙”到底是什么? 3. 作者为了把龙说明白,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 法,请详细列举出来。
四.拓展提升总结升华。 课文《龙的传人》先写了( )的关系,然后写 了龙( )及人民赋予( )的象征意义,最后 点明了( )自称为( )的原因。我们明白了 “龙”不是( ),只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