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负后像结果讨论

合集下载

色构复习知识点

色构复习知识点

1.物质的色彩是由不同颜色的光在不同物体上有不同的折射率形成的。

我们可以看到210种不同的光谱色彩。

2.物体色物体色彩固有色:在相同的白光照射下,不同的物体所反射的不同色光。

3.视觉残像: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后,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不会马上消失,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留下的痕迹作用,称为视觉残像,也称作视觉后像。

4.正后像:当视觉神经兴奋尚未达到高峰,由于视觉惯性作用残留的后像。

5.负后像:由于视觉神经兴奋过度而产生疲劳并诱导出相反的结果。

(例:盯一红点久后看白墙出现绿色)6.色料的三原色:品红,柠檬黄,天蓝间色:三原色任两色混合而成。

橙,绿,紫7.孟塞尔色立体:孟塞尔显色系统,以三维空间的近似球状模型把色彩色相、明度、纯度这3个特征全部表现出来。

常用的色立体奥斯特瓦德色立体8.加法混合:当不同的色光同时照射在一起时,能产生另外一种新的色光,混出的新色光明度增高,明度是参加混合各色光明度之和。

参加混合色彩的混合的色光越多,新色的明度就越高,如果把各种色光全部混合在一起则成为极强白色光。

减法混合:色料的混合,混合的颜色种类越多,色彩就越暗越浊。

(互补颜色混合后得到黑色)8.同时对比:人眼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所观察感受到的色彩对比的视觉偏差现象。

9.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给人温暖、舒适、有活力的感觉。

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给人以寒冷的感觉,显得稳定和清爽。

波长最长、最暖:橙10.儿童玩具色彩丰富,通常色彩彩度较高,彩度对比较强。

11.彩度系列的一级为纯色,另一极为灰色。

12.颜色彩度变化的获得方法:1.纯色中加入白色,明度提高的同时降低了彩度。

2. 纯色中加入黑色,明度降低的同时也降低了彩度。

3. 纯色中加入灰色,可降低彩度,使色彩淡化。

4. 纯色中加入补色,可降低彩度。

5. 纯色中加入三原色,可降低彩度。

13.明度对比:黑色和白色在增加或减少所构成的一个颜色的变化。

14.明度对比基本类型:1.高长调:对比度差大,视觉效果明快、强烈、清晰2.高中调:对比度差中,视觉效果明朗、轻松3.高短调:对比度差小,视觉效果淡雅、柔和、明亮,女性感4.中长调:对比度差大,视觉效果稳健、沉着、坚强,男性感5.中中调:对比度差中,视觉效果神秘、丰富6.中短调:对比度差小,视觉效果沉着、含蓄、模糊7.低长调:对比度差大,视觉效果强烈、苦闷、爆发力8.低中调:对比度差中,视觉效果朴实、厚重、内向9.低短调:对比度差小,视觉效果幽暗、沉闷、忧郁、缺乏生气15.明度色阶控制着整个色彩体系,明度色阶是色彩三要素的中心16.色彩平衡公式:A色的明度*彩度B色面积-------------------------- = ----------------B色的明度*彩度A色面积17.无色彩与任何有彩色搭配搭配都能取得调和感很强的、有着特殊格调的配色效果。

彩色负后象实验报告

彩色负后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彩色负后象的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观察彩色负后象现象,加深对视觉生理学的理解。

3. 掌握彩色负后象实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彩色负后象是指在观察某一彩色图像后,暂时出现的相反颜色的视觉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于视网膜上视锥细胞对颜色的敏感度不同,以及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过程所引起的。

三、实验材料1. 彩色后象图(如红色、绿色、蓝色等);2. 观察屏幕;3. 实验记录表;4. 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者坐在距离屏幕约1米处,调整视线与屏幕平行。

2. 在屏幕上展示红色、绿色、蓝色等彩色后象图,观察者注视图像约5秒。

3. 移除彩色图像,让观察者注视屏幕空白处,记录观察者看到的彩色负后象现象。

4. 重复步骤2和3,分别观察不同颜色的彩色负后象现象。

5.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观察到的彩色负后象颜色、持续时间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红色后象:观察者看到的彩色负后象为绿色;(2)绿色后象:观察者看到的彩色负后象为红色;(3)蓝色后象:观察者看到的彩色负后象为黄色。

2. 结果分析(1)红色和绿色的后象现象表明,视网膜上红色和绿色的视锥细胞对颜色的敏感度较高,因此,当观察者注视红色图像时,视网膜上红色视锥细胞受到刺激,导致绿色视锥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从而产生绿色后象;反之,当观察者注视绿色图像时,视网膜上绿色视锥细胞受到刺激,导致红色视锥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从而产生红色后象。

(2)蓝色和黄色的后象现象表明,视网膜上蓝色和黄色的视锥细胞对颜色的敏感度较高,因此,当观察者注视蓝色图像时,视网膜上蓝色视锥细胞受到刺激,导致黄色视锥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从而产生黄色后象;反之,当观察者注视黄色图像时,视网膜上黄色视锥细胞受到刺激,导致蓝色视锥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从而产生蓝色后象。

六、实验结论1. 彩色负后象是由于视网膜上不同颜色的视锥细胞对颜色的敏感度不同,以及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过程所引起的。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一)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一)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一)摘要:物体是客观存在的,但视觉现象并非完全是客观存在,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东西在起作用。

当人的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发生困难时就会造成错觉;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生矛盾时,或者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就会引起幻觉。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会出现一种难以想象的奇妙变化。

美术工作者在从事美术实践时常常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关键词:色彩错觉幻觉挡人的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进行分析、综合发生困难时就会造成错觉;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生矛盾时,或者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就会引起幻觉。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会出现一种难以想象的奇妙变化。

美术工作者在从事美术实践时常常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1.视觉后像当视觉作用停止之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这种现象叫视觉后像。

这种后像一般有两种:a、正后像:如果你在黑暗的深夜,先看一盏明亮的灯,然后闭上眼睛,那么在黑暗中就会出现那盏灯的影像,这种叫正后像。

日光灯的灯光是闪动的,它的频率大约是100次/秒,由于眼睛的正后像作用我们并没有观察出来。

电影也是利用这个原理,所以我们才能看到银幕上物体的运动是连贯的。

b、负后像:正后像是神经在尚未完成工作时引起的。

负后像是神经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因此其反应与正后像相反。

当你在阳光下写生一朵鲜红的花,观察良久,然后迅速将视线移到白注例]:斑马的保护色与其他动物的保护色不同,其他动物一般将自身的色彩尽量接近所生长的环境色,使对方难以辨认。

而斑马则采用同时对比时的错视和视觉后像效果来保护自己。

原理是:当斑马在快速飞奔,使追逐捕捉它的狮子在观看时,由于同时对比的错视作用,身体的前一个视觉印象还没有消失时,身体已经飞奔出,使狮子不能正确判断斑马的位置,所以往往捕空。

这是它保护自身的方法。

纸上,这时你会发现白纸上有一朵与那朵红花形状相同的绿花。

这种现象在生理上解释为:当人们观看红色光持久时红色视锥细胞产生疲劳,要保持这种不变的红色印象,在视网膜上映有红花的这个区域的视锥细胞的感红蛋白,只有大量红光才能继续激起它们产生红色信息。

色彩能影响人的心理感觉

色彩能影响人的心理感觉

色彩能影响人的心理感觉。

了解色彩所具有的影响感觉的因素,以及色彩感觉如何作用于人的心理,对色彩设计十分重要。

色彩的视认性色彩的视认性是指在一定的背景中的色彩在多长距离范围内能够看清楚的程度,和在多长时间内能够被辨别的程度。

对色彩视认性影响最大的是色彩和背景之间的明度差。

例如在主页的设计中,经常要处理文字颜色和背景颜色的关系。

使用黑色背景时,很多人都会采用白色的文字,文字看起来很清晰,但是如果采用蓝色或其他颜色,读者就要凑近一点仔细辨认才能看清楚。

这就是明度差造成的差别。

白色文字很容易看清楚明度低的文字看起来吃力色彩的醒目性在色彩设计中经常要某些部分的色彩特别突出,例如路边的一些交通警示牌,包装上的标志等等,这就是色彩的醒目性。

醒目性和视认性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不大相同。

有些色彩容易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能从多种色彩种显出醒目的效果。

一般来说,明亮的、纯度高的、暖色调的色彩醒目性高,与背景色明度差大、接近补色关系的配色醒目性大。

(远一点距离观察上图,效果比较明显)在白灰黑的背景上醒目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白背景:紫、蓝、绿、红、橙、黄灰背景:黄、橙、红、蓝、绿、紫黑背景:黄、橙、红、绿、蓝、紫色彩的进退色彩不同,观察时候会有不同的距离感。

远距离凝视上图,你会发觉色块有前有后。

特别是黄色,在白色背景上,好像是在最后面,而在灰色和黑色背景上,就变成了最前面了。

在设计的时候,利用色彩的进退可以形成空间感和立体感。

色彩的胀缩同样大小和形状的色彩,看上去会有大小不同的感觉,看起来比实际大的颜色称为膨胀色,看起来比实际小的颜色称为收缩色。

一般来说,暖色比冷色显得大,明亮的颜色比深暗的显得大,周围明亮时候,中间的颜色显得小。

从膨胀色到收缩色的顺序如下:白、黄、红、绿、紫、蓝、黑。

以上所谈到的四种感觉和色彩的对比有很大关系。

不同的对比,感觉不同。

所以不能绝对地说某种色彩醒目,某种色彩最有前进感或膨胀感。

不同的人,生理和心理状况不同,对以上色彩的感觉也稍微有一定差异。

一、光简单反应时实验.

一、光简单反应时实验.

一、光简单反应时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就经学习测定光简单反应时的程序。

器材:JGW-B 型心理实验台反应时单元 , 手键一个。

步骤:1. 接上电源 , 将剌激呈现器的连接线插头插到“反应时输出”插口 , 反应时手键插入实验台被试侧面板左下方“手键”插口。

2. 开启计时计数器单元电源 , 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 , 计时屏幕显示为0.000秒 , 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为0 。

3.“工作方式选择”为“反应时”, 按起“声、光”选择键 , 即选择光刺激。

4. 要求被试将左手的食指放在红键上方做按键状。

5. 指导语: “这是一次反应时间测量实验 , 你听到“预备”口令后 , 请你注视刺激呈现窗 , 当你看到光刺激后 , 就迅速按反应键 , 要求又准又快。

不许提前按键。

如果提前按键 , 则会有一个声音提示 , 那么这一组反应时测量作废 , 重新开一组。

若刺激光呈现 4 秒钟你仍未反应 , 此组测量也作废 , 并重开一组.”6. 主试把“测试、学习”键拨到“测试”一侧 , 同时按下“简单反应时”键。

先练习一个单元。

每个单元为 20 次 , 其中有 2 次侦察实验。

7. 练习结束后 , “简单反应时”指示灯灭。

主试先按“复位”键 , 使计时计数器清零 , 再按“简单反应时”键 , 指示灯亮 , 正式实验单元启动。

每个单元结束后 , 按“打印”键 , 打印本单元结果。

若重新开始另一单元 , 则需按“简单反应时”键 , 指示灯亮 , 新一单元启动。

每个被试连续完成 3 个单元。

8. 更换被试重复上面的实验。

结果:1. 分别计算每个被试光简单反应时的平均数。

2. 分别算出全组所有被试的光简单反应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讨论:根据测定结果讨论光简单反应时的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1. 杨治良主编 , 《基础实验心理学》 ,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8,88-892. 杨博民主编 , 《心理实验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85-87二、光选择反应时实验目的:学习测定光选择反应时的程序 , 了解光选择反应时不同于光简单反应时的特点。

色觉理论

色觉理论

色觉理论1、Young-Helmholtz的三色理论1807年,杨(T.Young)和赫姆霍尔兹(H.L.F.von Helmholtz)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可以产生各种色调及灰色的颜色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

光作用于视网膜上别然能同时引起三种纤信的兴压奋,但由于光的波长特性,其中一种纤维的兴奋特别强烈。

例如,光谱长波端的光同时刺激“红”、“绿”、“蓝”三种纤维,但“红”纤维的兴奋最强烈,而有红色感觉。

中间波段的光引起“绿”纤维最强烈的兴奋,而有绿色感觉。

依同理,短波端的光引起蓝色感觉。

光刺激同时引三种纤维强烈兴奋的时候,就产生白色感觉。

当发生某一颜色感觉时,虽然一种纤维兴奋强烈,但另外两种纤维也同时兴奋,也就是有三种纤维的活动,所以每种颜色都有白光成份,即有明度感觉。

1860年赫姆霍尔兹补充杨的学说,认为光谱的不同部分引起三种纤维不同比例的兴奋。

赫给霍尔兹对这个学说作了一个图解。

图中给出三种神经纤维的兴奋曲线,对光谱的每一波长,三种纤维都有其特有的兴奋水平,三种纤维不同程度的同时活动就产生相应的色觉。

“红”和“绿”纤维的兴奋引起橙黄色感觉,“绿”和“蓝”纤维的兴奋引起蓝紫色感觉。

这个学说现在通常称为杨-赫姆霍尔兹学说,也叫做三色学说。

杨-赫姆霍尔兹学说的最大优越性是能充分说明各种颜色的混合现象。

赫姆霍尔兹用简明的三种神经纤维的假设,使颜色实践中颜色混合这一核心问题得到满意的解释。

他在一个世纪以前提出的三种神经纤维的兴奋曲线预示了色度学中光谱三刺激值的思想。

现代色度学的根源立方追溯到杨-赫姆霍尔兹的三色学说。

2、Hering的拮抗色理论赫林(E.Hering)的对立颜色学说也叫做四色学说。

1878年赫林观察到颜色现象总是以红-绿,黄-蓝,黑-白成对关系发生的,因而假定视网膜中有三对视素:白-黑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

这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建设(同化)和破坏(异化)两种对立的过程。

彩色负后像实验报告

彩色负后像实验报告

彩色负后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彩色负后像实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彩色负后像的形成原理以及处理方法,进一步了解照相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升实验者的科学素养。

实验原理:照相技术是利用物镜彩色滤镜和感光材料制作出来的样品和控制样品来加强或减少某种特征。

在彩色照片中,像上到下分别是蓝、绿和红色细小的颜色品质油墨单元,红色和绿色各占一半,不同的强度混合起来就形成了色彩品质。

而在彩色负后像中,运用底片对反景照射得到像的倒影,即所谓的“负像”,最终得到彩色负后像。

负底片的产生是由于它和我们平常用的正片不同,它的胶片是翻转的,像和现实中的事物是相反的,即白色的地方是黑的,黑色的地方是白的。

这就产生了特殊额像。

实验步骤:1.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包括彩色照片、胶片、光学放大器以及彩色负向像油墨等。

2.使用照相机拍摄需要转化为负向彩色的物体,将照片放入胶片盒中,将光学放大器置于日光灯底下并调整到适合观察的高度。

3.将胶片和照片通过光学放大器互相照射,调整放大器上的光源、滤镜和镜头,获取所需的颜色品质。

4.将负向底片洗涤、定时、调节镜头、设置好暴光值,待照相完成后,将照片和底片进行显影、固定。

最终得到彩色负后像。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得到了彩色负后像,并取得了优秀的实验结果。

彩色负向像具有色调和表达力极高的图像特点,极大地推广了照相技术的应用,对于工业制图、生物领域的研究以及美术创作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结论:经实验我们成功探究了彩色负后像的产生原理,确定了负片的翻转特性,掌握了照相技术中负片的使用方法和优秀的调控技巧。

实验结果表明,彩色负后像在不同领域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现代照相技术》2.《照相原理及应用》3.《照相技术原理与操作》。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

色彩的错觉与幻觉

⾊彩的错觉与幻觉物体是客观存在的,但视觉现象并⾮完全是客观存在,⽽在很⼤程度上是主观的东西在起作⽤。

当⼈的⼤脑⽪层对外界刺激物进⾏分析、综合发⽣困难时就会造成错觉;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盾时,或者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就会引起幻觉。

⾊彩的错觉与幻觉会出现⼀种难以想象的奇妙变化。

美术⼯作者在从事美术实践时常常会碰到以下⼏种情况:1.视觉后像当视觉作⽤停⽌之后,感觉并不⽴刻消失,这种现象叫视觉后像。

这种后像⼀般有两种:a、正后像:如果你在⿊暗的深夜,先看⼀盏明亮的灯,然后闭上眼睛,那么在⿊暗中就会出现那盏灯的影像,这种叫正后像。

⽇光灯的灯光是闪动的,它的频率⼤约是100次/秒,由于眼睛的正后像作⽤我们并没有观察出来。

电影也是利⽤这个原理,所以我们才能看到银幕上物体的运动是连贯的。

b、负后像:正后像是神经在尚未完成⼯作时引起的。

负后像是神经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因此其反应与正后像相反。

当你在阳光下写⽣⼀朵鲜红的花,观察良久,然后迅速将视线移到⽩[注例]:斑马的保护⾊与其他动物的保护⾊不同,其他动物⼀般将⾃⾝的⾊彩尽量接近所⽣长的环境⾊,使对⽅难以辨认。

⽽斑马则采⽤同时对⽐时的错视和视觉后像效果来保护⾃⼰。

原理是:当斑马在快速飞奔,使追逐捕捉它的狮⼦在观看时,由于同时对⽐的错视作⽤,⾝体的前⼀个视觉印象还没有消失时,⾝体已经飞奔出,使狮⼦不能正确判断斑马的位置,所以往往捕空。

这是它保护⾃⾝的⽅法。

纸上,这时你会发现⽩纸上有⼀朵与那朵红花形状相同的绿花。

这种现象在⽣理上解释为:当⼈们观看红⾊光持久时红⾊视锥细胞产⽣疲劳,要保持这种不变的红⾊印象,在视⽹膜上映有红花的这个区域的视锥细胞的感红蛋⽩,只有⼤量红光才能继续激起它们产⽣红⾊信息。

当你将视线迅速移到⽩纸上,⽩纸上反映到视⽹膜上原红花影像的那个区域中的⽩光中所含的那部分红光,其量不能激起这个区域疲劳过度的红⾊感⾊蛋⽩的迅速合成,也就是不能激起那个区域红⾊视锥细胞产⽣红⾊信息,⽽恰恰在这时,原在这个区域⼀直处于抑制状态的那部分绿⾊视锥细胞在仅有⽩光中的那部分绿⾊光的刺激下格外活跃,所以这个区域给⼈的印象是绿⾊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色负后像实验报告
表二色彩负后像反应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单位:秒)
从表可以看出三名被试的平均数是1.166,标准差为0.159.其颜色负后像受个体差异影响。

结果讨论:
为什么彩色后像的色调是原色调的近似补色?
颜色后像类似于黑白后像,它们是由于疲劳的视网膜细胞对光的反映所引起的。

而彩色的后像是负后像。

如果你盯着红色看三十秒或更多的时间,你的视网膜细胞就会对红色疲劳。

如果这时你换成看白色表面,你的眼睛会减去红色,你将看到它的互补色----绿色。

这是因为神经细胞对颜色的相反处理编码。

颜色首先在眼睛的视觉感受器水平中被编码。

视觉感受器中有三种对光敏感的感受器(锥体细胞),它们的作用是将进入眼睛的光信号转换成可被大脑接收的电信号。

我们有三种感受器分别对红绿蓝三色最敏感。

红色刺激往往主要激活红色感受器,但不是专一的。

绿色蓝色也一样。

感受器的输出在视网膜中被反向处理。

在这个处理过程中,由上百万根纤维组成的视觉神经将颜色在三个单独的通道上编码,一个是强度,另两个是颜色。

在彩色负后像实验中,当你盯着一个红色圆点时,那些发出红色存在信号的细胞会变的疲劳。

这样,当你转向看空白屏幕时,这些细胞是抑制的,且激活性很小。

然而,因为这些细胞是通过红色存在或绿色不存在的活动性来正常编码的,因此它们活动性的减少便被大脑解释成绿色存在。

这样,你便能看到一幅绿色后像。

这同样适用于你看到的其他颜色:绿色被红色后像所代替,黄色被蓝色后像所代替,蓝色被黄色后像所代替。

如果继续仔细观察后像,它的颜色逐渐消退直至消失。

这是因为不同的视觉感受器(和彩色机制)正以不同的速度从变化中恢复过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