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抗震论文综述
钢结构节点抗震措施综述

钢结构节点抗震措施综述摘要:钢结构体系以其自重轻、延性好的优势使得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其刚度较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弱,变形大,使得在地震作用下钢结构建筑中的填充砌体等非结构部分破坏较为严重,但此时其主体结构是安全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也不会发生整体倒塌性破坏,不会因此导致较大的人员伤亡,所以钢结构建筑体系非常适合于高地震烈度区的多高层建筑。
关键词:钢结构;抗震设计;初探目前,钢结构普遍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民用建筑中,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则更为广泛。
同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具有韧性好、强度与重量比高的优点,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但是,如果钢结构房屋在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制作和维护上出现问题。
则其优良的钢材特性将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地震作用下同样会造成结构的局部破坏或整体倒塌。
1 钢结构抗震结构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建筑技术的逐渐进步,钢结构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当中,其中在建筑结构中,钢结构具有良好抗震性,并且工业化生产程度较高,钢结构施工周期较短,并且具体节能环保、延展性好等优点,特别对于钢结构建筑具有的延展性可以对地震波产生衰减作用,减少地震对钢结构建筑的破坏。
针对钢结构建筑的如此突出的优点,美国等等国家的钢结构建筑已占到所在国内建筑总量的一半以上。
日本是地震多发的国家,钢结构建筑在日本建筑当中的占有率更是达到了65%左右。
根据日本阪神地震后资料的显示,在地震中钢结构建筑的受损程度和受损概率要远低于混凝土结构。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作为钢结构建筑的绵阳体育馆也没有受到损坏,成为安置地震灾民的主要地点。
在进行钢结构的抗震设计的时候,设计者应从历次震害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除了在强度和刚度上提高结构的抗力以外,还要从如何增大钢结构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能力等方面考虑,以及从减小地震作用方面考虑,做到既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
在钢结构建筑中常见的结构体系有框架一偏心支撑结构、框架一中心支撑结构和框架结构灯等。
钢结构梁柱节点抗震设计探讨

钢结构梁柱节点抗震设计探讨摘要:本文通过震害举例,分析了引起梁柱节点破坏的几个原因,论述了梁柱节点常用的处理方法及其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梁柱节点,抗震设计,强节点弱杆件,建议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earthquake damage for example, analyzes the cause of destruction beam-column joints for several reas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s of dealing with the commonly used beam-column joint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Keywords: beam-column joints, seismic design, strong weak stem a node, the proposal一、前言近年来,钢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建筑钢结构以其卓越的抗震性能,轻质高强和安装方便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商场、展厅、大型场馆、多高层及超高层等建筑中日益得到应用,如上海金茂大厦、深圳地王大厦、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太平金融大厦等。
在多层和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梁柱刚性连接节点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及稳定。
从以往的震害情况来看,梁柱节点又是破坏多发的部位之一,因此,必须对梁柱节点的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震害举例及原因分析⑴墨西哥地震1985年,墨西哥西海岸发生里氏8.1级地震,造成城区内102栋钢结构房屋破坏,震后经调查,钢框架的破坏主要发生在梁柱节点连接处。
⑵美国北岭地震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中有100多栋钢结构建筑在梁柱节点处发生了断裂,震后对2066栋钢结构建筑进行考察发现,其中50%在梁柱节点梁端的下翼缘焊缝处有损坏,20%在上翼缘焊缝处有损坏,且断裂发生时梁端翼缘未见明显屈服。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一、研究背景在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的现代社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节点作为结构中的关键部位,其抗震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性能。
因此,对于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节点的分类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根据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刚性节点和半刚性节点两种。
1. 刚性节点刚性节点是指节点中的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不存在可变形剪力连接,因此节点的受力性能主要依靠钢筋的强度和刚度。
刚性节点又可分为板式节点和梁式节点两种。
2. 半刚性节点半刚性节点是指节点中的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可变形剪力连接,因此节点的受力性能主要依靠可变形剪力连接的强度和刚度。
半刚性节点又可分为剪力墙节点和剪力板节点两种。
三、节点的受力机理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受力机理是指节点中各部分的受力状态和相互作用关系。
节点的受力机理主要包括剪力、弯矩和轴力等三种受力状态。
其中,剪力是节点受力的主要状态,同时也是节点破坏的主要形式。
四、节点的抗震设计为了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需要在节点设计中加入抗震设计的理念。
抗震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剪力加强剪力加强是指在节点设计中加强节点的剪力承载能力。
通常采用加强节点钢筋的强度和数量,或者在节点中加入剪力墙等加强措施。
2. 建立可变形剪力连接为了提高节点的变形能力,需要建立可变形剪力连接机制。
可变形剪力连接机制可以通过采用延性钢筋、钢板等材料,或者采用预制装配构件等方式实现。
3. 设计抗震加强带抗震加强带可以在节点中设置,用于增强节点的抗震性能。
抗震加强带通常采用加强钢筋的方式,或者采用加强板等材料。
四、节点的试验研究为了验证节点的抗震性能和抗震设计的有效性,需要进行试验研究。
试验研究主要包括节点的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两种。
1. 静力试验静力试验是指通过施加静态荷载,测量节点各部分的变形和应力等参数,来评估节点的抗震性能。
静力试验通常采用大型试验台进行。
钢结构梁柱节点抗震技术综述

总634期第三期2018年3月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钢结构梁柱节点抗震技术综述苏洁阚博(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四川成都610213)摘要:钢结构承载能力强、自重较轻、施工快捷,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建筑等领域。
钢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是结构设计的重点,其中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结构的抗震性。
本文结合专利与非专利文献,以典型的钢结构梁柱节点技术方案为支撑,梳理钢结构梁柱节点抗震的技术起源和原理,并探讨技术演进路线,以期为钢结构梁柱节点抗震设计和研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钢结构;梁柱节点;抗震中图分类号:TU39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8)08-0108-03Review of Anti-seismic Technology for Beam-columnJoints of Steel StructuresSU Jie KAN Bo (Patent Examination Cooperation Sichuan Center of the Patent Office,SIPO ,Chengdu Sichuan 610213)Abstract:With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bearing capacity,light weight and quick construction,thesteel structure is widely used in large-scale factory,stadiums,high-rise buildings and other related fields.Seismic performance ofsteel structures is the key factor in structural design.The beam-column joi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eismicresistance of the entire structure.This paper,based on the patent and non patent documents,combed the technical or⁃igin and principle of the steel structure beam column joints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typical steel structure beam col⁃umn technical scheme,and discussed the technical evolution route,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eismic de⁃sign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teel structure beam column joints.Keywords:steel structure ;beam-column joint ;anti-seismic 1技术领域概况1.1钢结构节点受力特性及破坏机理钢结构节点的常规设计方法中有翼缘板承受全部作用弯矩,梁腹板只承受全部剪力的假定。
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FRP抗震加固研究综述

Re e r h Re iw n t e S im i r o m a e o nc e e Fr m e J i sRenf r e t s a c v e o h e s c Pe f r nc fCo r t a o nt i o c d wih FRP
Ab ta tT ela arigc p ct ,sin s,d cit n u lt ee eg isp tdo o ceefa onsrifre t R sr c : h o d cryn a a i y tfe s u t i a dc muai n rydsiae fcn rt rmejit enoc dwi F P f ly v h
20 0 8年 5月 1 日 , 2 四川 汶 川 发 生 里 氏 8 0级 特 .
F P Fb r e f cdPat s 纤 维增 强 复合 材 R ( ie i o e l i ) R nr sc 料加 固混 凝 土结构 是 近 l 0年 来 在 国内外 出现 和 发 展起 来 的一 种 新 型加 固技 术 。F P具 有 轻 质 高 强 、 R
第3 2卷 第 1期
21 0 0年 2月
1 -程 抗 震 与 加 固 改 造
V0_ 2. .1 l3 No
Fe b. 2 O Ol
Ea t qu ke Re i t n g n e i g a d Re r ft n rh a s s a t En i e r n n to i i g t
a ay e n lz d. Att e s h ame tme, b s d o h rs ls o h he rtc la a y i nd x rme a e e r h o h s imi e o ma e o i a e n t e e u t fte t oe ia n lss a e pe i ntlr s a c n t e es c p r r nc f f
桥梁抗震研究综述

桥梁抗震研究综述桥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城市道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
地震是威胁桥梁安全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一旦发生地震,可能对桥梁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导致交通中断和人员伤亡。
桥梁抗震研究备受关注,针对其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保障城市交通的安全。
一、桥梁抗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工程的发展,城市桥梁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而我国又处于地震多发区域,地震灾害的频发给城市桥梁的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
地震对桥梁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结构倒塌、桥墩破坏和桥面变形等,严重影响城市交通运行和灾后救援工作。
加强桥梁的抗震研究,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对于城市交通安全和城市灾害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桥梁抗震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 现状目前,桥梁抗震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国内外学者也针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桥梁进行了大量抗震试验和仿真分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
2. 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手段的完善,桥梁抗震研究将不断深入和拓展。
未来的桥梁抗震研究趋势包括:结构材料的新型应用,如高性能混凝土、新型钢材等;结构设计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如抗震设计的整体性能要求、桥梁结构的隔震设计等;抗震试验和仿真分析技术的完善,如大型桥梁的振动台试验,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等。
三、桥梁抗震研究的关键问题和挑战1. 结构设计桥梁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震作用、风载作用、交通荷载等,而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叠加效应使得桥梁的抗震设计显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如何在结构设计中兼顾各种力学作用,确保桥梁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桥梁抗震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2. 结构材料结构材料是桥梁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新型材料的应用为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
新型材料的性能参数和工程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充分发挥新型材料的优势,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是桥梁抗震研究的另一个挑战。
钢结构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与分析

钢结构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与分析摘要:钢结构是一种具有较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体系,然而,在地震灾害发生时,结构节点往往成为整个结构的薄弱环节。
为了确保钢结构的安全性,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和分析钢结构节点的抗震性能。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钢结构节点在抗震性能方面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优化措施,以提高钢结构节点的抗震性能。
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地震是造成建筑倒塌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钢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体系,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地震活跃地区。
然而,受制于结构节点的设计和施工等因素,钢结构节点往往成为整个结构的薄弱环节,容易造成节点的破坏,导致整个结构的倒塌。
因此,钢结构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和分析对于确保钢结构的安全非常重要。
2. 钢结构节点的抗震性能关键问题钢结构节点在地震作用下承受巨大的力学反应,其抗震性能不仅与材料的性能有关,还与节点的连接方式、构造形式、接触面压力、几何参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钢结构节点的抗震性能关键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节点连接方式节点的连接方式是影响结构整体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见的节点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等。
焊接连接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承载力大等优点,但焊接过程中易产生应力集中、热裂纹等问题;螺栓连接具有构造换位、拆装方便等优点,但在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松动和失效。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节点的连接方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其抗震性能。
2.2. 节点构造形式节点的构造形式直接影响其受力性能和整体刚度。
常见的节点构造形式包括刚性节点、半刚性节点和滞回节点。
刚性节点具有承受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反应能力,但刚性过大容易导致节点的破坏;半刚性节点具有一定的可变形能力,在地震作用下能吸收一部分能量,但变形后容易产生超限位变形;滞回节点具有较大的可变形能力,并能有效消耗地震能量,但需要特殊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材料,它的优点包括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节点处往往是易受损坏的部位。
因此,对于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于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这些试验大多采用了类似于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载,通过测量节点的变形、裂缝形态和荷载变化等来评估节点的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节点的承载力,即节点在地震作用下所能承受的荷载大小;二是节点的变形能力,即节点在地震作用下所能承受的变形大小。
因此,试验研究通常会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节点的承载力主要受到节点纵向钢筋的约束作用和节点混凝土的贡献。
一些试验研究表明,增加节点纵向钢筋的数量和直径可以提高节点的承载力;而增加节点混凝土的强度也会对承载力产生正面影响。
此外,节点的承载力也会受到节点受力面积和构造细节的影响。
节点的变形能力主要受到节点混凝土的性质、纵向钢筋的延性和节点的构造细节等因素的影响。
一些试验研究表明,使用高强度混凝土或者添加纤维等增强混凝土的韧性可以提高节点的变形能力;而采用较大直径、较为密集的纵向钢筋可以增强节点的延性。
另外,适当地设计节点构造细节可以减小节点内应力的集中程度,也能提高节点的变形能力。
总体来说,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
通过试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因素对节点性能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的建筑用途和地震烈度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节点设计。
这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砼框架节点抗震的研究及影响因素** ******(********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班)摘要:筋砼框架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或倒塌,多数是由于梁柱节点破坏引起的。
通过框架节点的实验研究成果,总结了影响节点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并简单介绍了节点设计计算理论、设计方法及节点变形计算方法、节点构造。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影响因素,节点核心区Study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joints seismic****** ********School of ***********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classesAbstract: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damage or collapse under strong earthquake, the majority is caused by the destruction of beam-column joints.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results of frame joints,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joints are summarized, and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node design theory, design method and node, node structure deformation calculation method.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and joints; seismic performance; influence factors,joint core area1 我国框架节点的实验研究我国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后,同济大学、西安冶金建筑科技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开展了大量结构抗震实验研究。
在1983年,框架节点专题研究组对于30个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和6个转移梁塑性铰的节点进行了实验,分析了节点核心区的受力性能及影响核心区混凝土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提出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抗剪强度计算公式和改善节点抗震性能的途径。
1987年,高小旺等通过对一工程实例中框架节点配箍情况的分析和处理。
1990年,赵鸿铁等在对10个钢筋混凝土节点的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当时国内外的42个试件的实验结果的验证的基础上提出了节点抗裂度的计算方法。
1991年,蒋永生等通过6个节点足尺实验,采用3种人工铰方案得出了较方便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并提出设置人工塑性铰的建议。
1993年殷芝霖等通过5个中柱扁梁节点和2个边柱扁梁节点的实验,考察了节点的抗震性能。
根据受力特征和破坏形态的机理分析,提出了扁梁结构的实用强度计算方法及有效的配筋构造措施。
1992年,东南大学唐九如通过12个足尺边柱节点实验,考察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抗剪性能。
实验中节点的剪切破坏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初裂,临界断裂,最终破坏和失效。
在斜向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处出现第一条斜裂纹,当最大的一对裂纹宽度超过0. 3mm 后,节点核心区的箍筋屈服,此时的裂纹为“临界裂纹,在此之后,节点所能承受的继续加载的能力很小, (直到到达最终抗剪强度)当其小于最终破坏强度的80%时,节点被压碎。
2001年,田守瑞等通过4个大型圆形截面钢骨混凝土中柱节点的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得出:该种节点比相同截面的矩形截面节点具有更好的抗震承载能力,延性较好,刚度退化缓慢;轴压比从0. 16 提高到0. 32,极限强度提高了11%,箍筋在圆形截面的节点核心区里优于矩形截面,更有利于发挥其约束作用。
2006年,傅剑平等通过19个中柱节点足尺实验,研究了剪压比、轴压比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
2 节点核心区的应力状态及破坏机理强柱弱梁是钢筋砼框架结构设计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地震对节点核心的作用力由梁端屈服弯矩所控制,即以梁端钢筋屈服为条件。
因为只有延性框架的塑性形变耗散地震能量,来维持其抗震能力,使框架梁形成侧移机构(图1)。
图1框架梁侧移机构对于框架梁柱节点来说,宏观上节点外力是平衡的,若要知道节点是如何破坏的,就要分析节点的内部应力状态,如图2所示。
节点在复杂应力共同作用下,它的破坏主要是因为抗剪强度不足引起的。
Cl、Gl’、C3、c3’为钢筋的压力设计值,c2、c2’、c。
、c4’为砼的压力设计值,A。
、Agx分别为节点一侧梁上部纵向钢筋和另一侧梁下部纵向钢筋的面积。
由此看出,节点承受柱、梁所传来的压力,在其核心区形成一个斜压杆。
当斜压杆达到其强度时,节点就要破坏。
节点核心区在砼开裂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剪力基本上都是由砼承担,即作用于核心区的斜压力,由跨越核心区的砼斜压杆来承担,箍筋应力很小。
当作用于节点核心的剪力达到核心区最大抗剪能力的60%~70%时,核心区突然出现对角线贯通裂缝,此时箍筋应力突然增大,个别达到屈服点,剪力由箍筋与砼共同承担。
随着荷载继续与反复作用,未屈服箍筋继续达到屈服,致使节点破坏。
箍筋的作用有2个方面:一是提供受剪承载力;二是约束节点核心区砼,提高节点的延性。
由于垂直于框架平面的交叉梁对节点核心砼具有约束作用,因而提高了节点核心砼的抗剪强度。
另外,随着轴压比增加斜压杆宽度也在不断扩展,这不仅能提高节点核心砼开裂的抗剪强度,而且能提高其极限抗剪强度,但轴力增加使节点延性降低。
3 节点核心区设计计算方法目前框架节点的抗剪强度计算主要采用2种模型。
其中一种是以新西兰规范(NZS3101)方法为代表的斜压杆-桁架机构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核心区混凝土开裂前,节点处于弹性阶段,核心区箍筋应力很小,基本上由混凝土承受抗剪。
梁、柱端受压区混凝土的压力在平衡梁、柱截面的剪力后,在节点核心区对角线方向形成有一定宽度的混凝土斜压应力带,此机构称为斜压杆(柱)机构。
另一种为美国规范(ACI318202)方法为代表的压杆-拉杆模型。
该理论把节点区看成一段作用剪力较大的特殊柱段,只要节点里的箍筋达到一定的量,即“约束作用”达到一定的水准,就可以保证其抗震性能。
水平力与竖向力的作用线相交于节点区内,其合力由节点区内的斜压杆平衡。
4 节点变形计算方法通过节点区抗震设计,可以避免节点区发生剪切破坏,但是节点区的变形能力尚无法确定。
目前节点变形计算方法有2种,一种是ABAQUS、ANSYS软件采用的材料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另一种为ETABS、SAP2000、MIDAS等软件采用的梁端塑性铰假定。
通过材料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可以详细了解节点区各部分的塑性发展情况,但是建模复杂、计算量大,在塑性变形发展后期,计算容易发散。
5 节点构造抗震规范ll一89要求1—2级框架的节点核心区应进行抗震验算,3~4级框架的节点核心区可不进行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构造措施要求,即框架节点核心区内箍筋量不应小于柱端加密区的实际配箍量。
由于节点中箍筋起抗剪及约束砼作用,因此,对抗震箍筋的直径、问距和端部弯钩的要求要比一般的构造严格,这也是对规范的一点补充。
于100 mnl。
采用封闭箍筋,且箍筋应有1350弯钩,端头直线长度不小于10倍的箍筋直径,柱中纵向钢筋应通贯节点,不应在节点中切断。
在节点区不允许采用搭接的矩形箍,这是因为在反复荷载下,核心区砼接近破坏时,搭接的矩形箍将会失效。
另外,矩形箍直段部分太长,对核心砼的约束作用不大,因此还必须配置与钢箍直段成直角的辅助拉条或箍筋(图3),钢筋直段的支承长度一般不得大于35cm。
在设计与施工中,框架节点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震害程度的大小。
梁柱节点的受剪承载力是由节点核心区的砼和箍筋共同提供的,虽然砼提供了主要的抗剪承载力,但箍筋提高了节点的延性和节点对地震力的耗能能力,它能满足结构抗震对节点延性和耗能能力的要求。
6 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因素(1)材料强度:混凝土强度直接影响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对于承受一定荷载的框架节点.混凝土强度越高,则梁、柱的截面尺寸越小,框架节点核芯区混凝土的承剪截面也相应减小,在一定配箍率下,对其抗震性能反而不利。
(2)节点型式:对于一榀平面框架,按框架节点所在位置,节点主要有四种基本型式:顶层边柱节点(广型)、顶层中柱节点(T 型)、中间层边柱节点(卜型)和中间层中柱节点(+型)。
对于广型节点,梁、柱的纵筋均需在框架节点核芯区内锚固,节点核芯区腕力较复杂,易产生破坏。
对于下型节点,梁的纵筋可直通锚固,水平荷载作用下,柱抗弯承载力弱于梁,柱端易产生塑性铰。
对于卜型节点,柱抗弯承载力较大,“强柱弱梁”比较容易满足,但梁筋的锚固相对薄弱,梁筋易发生粘结滑移,角柱节点受力最为不利。
对于+型节点,强震作用下,框架节点两侧梁端可能均达到屈服,框架节点核芯区受到很大的剪力,容易发生核芯区剪切破坏。
(3)轴压比:试验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轴向压力可提高框架节点核芯区混凝土的抗剪承载力。
由于柱轴向压力的作用,在框架节点核芯区混凝土开裂以前,柱截面受压区面积加大,斜压杆作用加强。
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混凝土块体间产生咬合力。
随着轴压比的增大,抗剪承载力相应增大,但当轴压比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框架节点受压区混凝土产生微裂缝,使混凝土压碎,抗剪承载力反而下降。
(4)剪压比:为了防止框架节点核芯区出现斜拉破坏或斜压破坏,必须控制剪压比,即限制配箍率,避免框架节点核芯区混凝土的破坏先于箍筋的屈服。
(5)水平箍筋:在框架节点内配置水平封闭箍筋,一方面对框架节点核芯区混凝土产生有利约束,增强传递轴向荷载的能力,另一方面承担部分水平剪力,提高框架节点的抗剪承载力。
试验表明,配箍适当的框架节点核芯区出现贯通裂缝后,混凝土承担的剪力继续增加,箍筋全部屈服,混凝土与箍筋同时充分发挥作用,使节点核芯区受剪承载力在破坏时达到最大。
对于配箍较高的节点,当节点核芯区产生贯通斜裂缝时,混凝土抗剪承载力达极值,但箍筋应力还很低,混凝土破坏先于箍筋屈服,使得节点核芯区的抗剪承载力达不到预期的最大值,箍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6)竖向箍筋: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框架节点核芯混凝土出现交叉斜裂终缝后,剪力的传递由斜压杆作用过渡到水平箍筋承担水平分力、柱纵向钢筋承担竖向分力,以及平行于斜裂缝的混凝土骨料咬合力所构成的桁架抗剪机制,设置竖向箍筋可承担框架节点剪力的竖向分量,减轻混凝土的负担,从而提高框架节点的抗剪承载力,但施工不便。
(7)柱纵向钢筋:柱纵向钢筋通常按抗弯要求设置.沿柱截面的高度方向,按构造规定也相应配置一定数量的纵向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