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20年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上海市徐汇区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即期末)试题

上海市徐汇区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即期末)试题

上海市徐汇区2020 年中考一模(即期末)语文试题一、文言文(共 42 分)(一)默写( 18 分)1.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2.,雪尽蹄。

(王《》)3.昨夜雨疏,。

(李清照《如梦令》)4.人生自古无死,。

(文天祥《零丁洋》)5.至若春和景明,,上下天光⋯⋯(范仲淹《岳阳楼》)6.,来往而不者,滁人游也。

(欧阳修《醉翁亭》)(二)下边的,达成7-8 。

( 4 分)炭翁(唐白居易)炭翁,伐薪炭南山中。

面灰烟火色,两十指黑。

炭得何所?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心炭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炭冰。

牛困人日已高,市南外泥中歇。

翩翩两来是?黄衣使者衫儿。

手把文口称敕,回叱牛向北。

一炭,千余斤,使将惜不得。

半匹一丈,系向牛充炭直。

7. 中的“ 将”的意思是。

(2分)8. 以下中不正确的一是()A.“ 面灰烟火色”体炭翁作的辛苦。

B.“心炭愿天寒”突炭翁内心的。

C.歌揭穿了使巧取豪百姓物件的行径。

D.歌表达了受“ 市”之苦的百姓的怜悯。

(三)下文,达成9-11 。

( 8 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长生五年,未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四句,并自其名。

其以养父亲母亲、收族意,一秀才之。

自是指物作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者。

邑人奇之,稍稍客其父,或以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祖先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可以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大家矣。

”9. 本文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 2 分)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 3 分)父异焉,借旁近与之.11. 从全文看,仲永“泯然大家矣”的最根根源因是( 3 分)A.“邑人”纷繁用钱财索取仲永的诗作。

B.“其父”文了利益拉着仲永四周拜见。

C.仲永自己缺少不停努力学习的精神。

D.仲永没有时机获得优秀的后天教育。

(四)阅读下文,达成12-15 题( 12 分)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大年夜市米潞河①,主人问:“客何来?”曰:“陈太守。

上海市徐汇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徐汇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徐汇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创文明班级是全班同学的事,我绝不能责无旁贷....。

B.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C.有人把小道消息传得惟妙惟肖....,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D.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都及时向老师请教,非要弄个水落石出....才罢休。

2.下列文化常识中,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指《大学》《春秋》《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书》《礼》《易》《中庸》。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东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C.及笄指女子15岁把头发簪起来,弱冠指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均表示已成年。

D.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

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

后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B.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

C.花香藕具有补心脾、润秋燥、收缩血管、清热补血,深受食客喜爱。

D.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进入新时代,由于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全国的普及,中国掀起了全民“网上学习”。

B.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

C.历尽千辛万苦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彰显着当代中国的光荣与梦想,展现了我们中国人实干兴邦的决心。

D.虽然说,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也存在各种谣言,但谁也不能不否认,新媒体的出现在事实上带来了谣言的高发。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

2020年上海徐汇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0年上海徐汇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0年上海徐汇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种豆南山下,。

(陶渊明《归园田居》)2. ,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4.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我们的学习须与思考紧密结合,两者不可偏废,正如孔子所说:“,。

”(《孔孟论学》)【答案】1.草盛豆苗稀;2.僵卧孤村不自哀;3.直挂云帆济沧海;4.枯藤老树昏鸦;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析】本题需要学生能熟练默写要求内的古诗文。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6-10题(12分)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词中“婵娟”是指。

(2分)7.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小序交待了写词时间和缘由。

B.全词围绕一个“月”字展开。

C.表达了渴望留在天宫的心愿。

D.词中的情感由惆怅转向豁达。

【答案】6.(2分)月亮7.(2分)C【解析】6.关于月亮的别称,学生可以多进行积累。

本题中“千里共婵娟”,由诗句的含义不难知道“婵娟”指月亮。

7.本题需要学生理解这首词的的内容,准确把握词的情感思想。

小序里交代了作词的时间和缘由,全词围绕“月”字展开,上阙写出了政治的失意惆怅,下阙写出了对弟弟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所以C项错误。

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已审阅)

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已审阅)

徐汇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东边日出西边雨,。

(刘禹锡《竹枝词》)3.,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观书有感》(其二))4.,匹马戍梁州。

(陆游《诉衷情》)5.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第6—7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7.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 “枯藤老树昏鸦”呈现出萧索枯败的冬日景象。

B. “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勾起旅人的向往之情。

C. “古道西风瘦马”写出游子漂泊无依的状态。

D. “断肠人在天涯”以游子思乡之苦收束全篇。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10.下列选项中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语句是()(3分)A.苛政猛于虎也。

B.出淤泥而不染。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3题(12分)宋孝宗时,张子韶在讲筵。

上尝问曰:“何以见教?”张曰:“臣安敢当.见教之语?抑不知陛下临朝对群臣时,如何存心?”上曰:“以至诚。

”又曰:“入而对宦官、嫔御如何?”曰:“亦至诚。

2020年上海徐汇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

2020年上海徐汇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

2020年上海徐汇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种豆南山下,。

(陶渊明《归园田居》)2. ,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4.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我们的学习须与思考紧密结合,两者不可偏废,正如孔子所说:“,。

”(《孔孟论学》)【答案】1.草盛豆苗稀;2.僵卧孤村不自哀;3.直挂云帆济沧海;4.枯藤老树昏鸦;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析】本题需要学生能熟练默写要求内的古诗文。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6-10题(12分)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词中“婵娟”是指。

(2分)7.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小序交待了写词时间和缘由。

B.全词围绕一个“月”字展开。

C.表达了渴望留在天宫的心愿。

D.词中的情感由惆怅转向豁达。

【答案】6.(2分)月亮7.(2分)C【解析】6.关于月亮的别称,学生可以多进行积累。

本题中“千里共婵娟”,由诗句的含义不难知道“婵娟”指月亮。

7.本题需要学生理解这首词的的内容,准确把握词的情感思想。

小序里交代了作词的时间和缘由,全词围绕“月”字展开,上阙写出了政治的失意惆怅,下阙写出了对弟弟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所以C项错误。

2023届上海市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23届上海市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一、句子默写1.默写(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3)_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运用比喻,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对比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①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

②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③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韵,和谐的声音。

上海市徐汇区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即期末)试题.docx

上海市徐汇区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即期末)试题.docx

上海市徐汇区2020 年中考一模(即期末)语文试题一、文言文(共 42 分)(一)默写( 18 分)1.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2.,雪尽蹄。

(王《》)3.昨夜雨疏,。

(李清照《如梦令》)4.人生自古无死,。

(文天祥《零丁洋》)5.至若春和景明,,上下天光⋯⋯(范仲淹《岳阳楼》)6.,往来而不者,滁人游也。

(欧阳修《醉翁亭》)(二)下面的,完成7-8 。

( 4 分)炭翁(唐白居易)炭翁,伐薪炭南山中。

面灰烟火色,两十指黑。

炭得何所?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心炭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炭冰。

牛困人日已高,市南外泥中歇。

翩翩两来是?黄衣使者衫儿。

手把文口称敕,回叱牛向北。

一炭,千余斤,使将惜不得。

半匹一丈,系向牛充炭直。

7. 中的“ 将”的意思是。

(2分)8. 下列中不正确的一是()A.“ 面灰烟火色”体炭翁作的辛苦。

B.“心炭愿天寒”突炭翁内心的。

C.歌揭露了使巧取豪百姓物品的行径。

D.歌表达了受“ 市”之苦的百姓的同情。

(三)下文,完成9-11 。

( 8 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四句,并自其名。

其以养父母、收族意,一秀才之。

自是指物作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者。

邑人奇之,稍稍客其父,或以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9. 本文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 2 分)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 3 分)父异焉,借旁近与之.11. 从全文看,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最根本原因是( 3 分)A.“邑人”纷纷用钱财讨取仲永的诗作。

B.“其父”文了利益拉着仲永四处拜访。

C.仲永自己缺乏不断努力学习的精神。

D.仲永没有机会得到良好的后天教育。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 题( 12 分)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除夕市米潞河①,主人问:“客何来?”曰:“陈太守。

上海市徐汇区2019_2020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

上海市徐汇区2019_2020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

上海市徐汇区2020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由考生自己留存。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 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 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4.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5. 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参考答案】1.弓如霹雳弦惊2.枯籐老树昏鸦3.带月荷锄归4.敏而好学5.静影沉璧(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词中“关河”指的是。

(2分)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当年”“匹马”两句尽显词人只身远征建功立业的豪情。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表达抱负无处施展的惆怅。

C.“泪空流”既体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又表现出对朝廷的不满。

D.“身老沧洲”表达词人虽已暮年,但仍想征战沙场的豪迈情怀。

【参考答案】6.(2分)山川险要处7.(2分)D(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0题(8分)捕蛇者说(节选)【唐】柳宗元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②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③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汇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东边日出西边雨,。

(刘禹锡《竹枝词》)3.,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观书有感》(其二))4.,匹马戍梁州。

(陆游《诉衷情》)5.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第6—7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7.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 “枯藤老树昏鸦”呈现出萧索枯败的冬日景象。

B. “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勾起旅人的向往之情。

C. “古道西风瘦马”写出游子漂泊无依的状态。

D. “断肠人在天涯”以游子思乡之苦收束全篇。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10.下列选项中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语句是()(3分)A.苛政猛于虎也。

B.出淤泥而不染。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3题(12分)宋孝宗时,张子韶在讲筵。

上尝问曰:“何以见教?”张曰:“臣安敢当.见教之语?抑不知陛下临朝对群臣时,如何存心?”上曰:“以至诚。

”又曰:“入而对宦官、嫔御如何?”曰:“亦至诚。

”又曰:“无所接对静处时,如何?”上迟疑未应。

子韶曰:“只这迟疑,已自不可。

”上极.喜,握其手曰:“卿问得极好。

”——选自【明】朱国祯《涌幢小品》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臣安敢当.见教之语⑵上极.喜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皇上尝试问道:“(你)为什么来教导我?”B.皇上尝试问道:“(你)用什么来教导我?”C.皇上曾经问道:“(你)为什么来教导我?”D. 皇上曾经问道:“(你)用什么来教导我?”13.对宋孝宗称赞张子韶“问得极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 张子韶不懂就问的精神令人感动。

B. 张子韶的提问切中“至诚”的精髓。

C. 张子韶的提问大胆尖锐,咄咄逼人。

D. 张子韶的提问循循善诱,促人深省。

二、现代文(41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9分)水痘○1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属呼吸道传染病,一般经空气飞沫和接触患者新鲜水疱液或黏膜分泌物的方式传播。

○2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2~21天,平均14天,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

多数患者在出疹前有身体不适症状,随后进入临床表现期,出疹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皮疹最初表现为红斑状,而后迅速发展成疱状丘疹,在24~48小时内破裂、糜烂。

1~2周过后,皮疹开始结痂脱落,通常在皮肤表面会留下疤痕或遗留色素沉着,数月后可消失。

○3水痘好发于温带地区,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在冬春季节干燥、寒冷的月份中,水痘疫情的发生率会达到全年的高峰。

有学者曾对水痘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多数报道提出男性和女性对水痘病毒的易感性无差别; 中小学生则是水痘的高发人群,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具有群体社会性特点,一旦出现水痘传染源,容易造成蔓延传播。

○4水痘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目前使用的水痘减毒活疫苗对水痘预防的总效果为44%~100% ,其中预防中等与重度出疹水痘的效果为86%~100% ,预防重度出疹水痘的效果为100%。

○5但是,水痘突破病例也并不少见。

水痘突破病例,是指在接种过水痘疫苗 42天之后患水痘的病例。

有学者对2011学年长宁区小学生水痘病例进行统计,1828名学生中共有138例病例,其中幼儿期曾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学生水痘发病率为6.68%,未接种过疫苗的学生水痘发病率为12.00%。

○6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为原发性免疫失败,即疫苗没有刺激受种者产生对水痘病毒的体液免疫。

原发性免疫失败者不断累积造成了突破病例的发生和传播。

二为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随时间延长不断下降,1剂水痘疫苗的接种程序可能推迟了发病年龄,但还不足以在学校形成群体免疫屏障。

同时水痘突破病例仍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且突破病例往往症状较轻、发热不明显、皮疹少且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和疾病控制带来了新的难度。

因此,国际上有些国家开始推荐2剂水痘疫苗的接种程序,即1岁儿童接种第1剂,4~6岁时加强接种1剂,但我国对2剂水痘疫苗的接种间隔时间和接种效果还在深入研究中。

○7除了接种水痘疫苗这一保护措施外,要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还需综合运用包括严格晨检、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教室开窗通风和消毒等在内的其他常规传染病控制措施。

14.下列不属于...水痘传播途径与方式的一项是()(3分)A.经空气飞沫传播B.经不洁食品传播C.经接触患者新鲜水疱液传播D.经接触患者黏膜分泌物传播15. 第③段说明了水痘疫情在、、方面的分布情况(6分)16.下面句子应该放在原文中的位置是()(填选项),理由是。

(7分)统计表明接种水痘疫苗对水痘发病有一定免疫作用,但并不能完全阻止水痘疫情。

A.第○2段后B.第③段后C.第○4段后D.第⑤段后17.根据本文内容,目前我国控制水痘疫情的最有效方法是()(3分)A. 注射1剂水痘疫苗。

B. 注射2剂水痘疫苗。

C. 严格晨检、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

D. 教室开窗通风和消毒。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5题(22分)对不起,孩子张亚凌(1)剩下几天就中考了,我眼前是最后一次模拟试卷。

作文是半命题:“对不起,”,整体写得都不错,看来应试作文的模式孩子们完全掌握了,连我自己都能感觉到笑意在脸上荡漾开来。

(2)《对不起,老师》,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我就眼睛一亮:符合我一再强调的“题目设立悬念吸引读者的眼球”。

(3)这家伙做了什么对不起老师的事?强烈的好奇怂恿着我一睹为快。

(4)“对不起,我最喜欢的张老师,我都无法原谅自己做了那么多对不起您的事。

”哦,他在表达对我的愧疚?好像没有哪个孩子惹我生气呀,都很乖的。

我继续往下看——(5)“我从来没有想到,进入初三后我会突然喜欢上一直很讨厌的语文,真的很幸运成为您的学生。

我喜欢看您上课的神情,喜欢听您说话的语调,甚至您调侃的话我都顺手写在课本的空白处……有一次,别的同学说您是纯正的‘醋溜合阳普通话’时,我还跟他动了拳头。

可是,可是我真的做了很多对不起您的事情,张老师。

”(6)我再往下看了两行,就看不下去了,——因脸红而不好意思往下看的羞愧。

(7)“您叫我回答过两次问题,一次叫我‘第二组第三排最右边的男生’,一次叫我‘中间第四排唯一没戴眼镜的男生’,呵呵,两周换一次座位。

我真的想让您记住我的名字,因为您是我最喜欢的老师。

就因为这个小小的心眼,我做了很多对不起您的事情。

”(8)虽然脸红,我还必须看下去,——他到底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情,我咋就没印象呢?(9)“为了让您记住我,我故意把物理作业夹进语文作业里交了上去。

可您讲评作业时,只是说,‘还有学生粗心交错了作业,下次注意点啊’,并没有对我点名提出批评。

或许,您觉得交错作业只是小马虎,是可以原谅的。

可我,沮丧到了极点。

(10)“为了让您记住我,我上课故意大声说出荒诞不经的话。

您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摇摇头,笑了。

我能感觉到您笑里面的无奈,可您不知道,我,更无奈!(11)“……(12)“老师,我最喜爱的张老师,剩下十几天就毕业了,我真的希望您记住我的名字——雷明哲。

为了这点小自私,我做了很多对不起您的事情,请您原谅我吧。

”(13)看完这篇作文,我有种很难受很难受的感觉,在雷明哲的试卷上写下了:(14)对不起,明哲。

(15)要说“对不起”的是我,你的不称职的语文老师。

你那么喜欢语文,那么喜欢语文老师,甚至不惜挺身而出捍卫她自己都不在乎的面子,真的让老师很感动。

更多的,则是惭愧。

——老师辜负了你对她的喜欢。

(16)我记住你的名字了,雷明哲。

白白净净的脸,总是满脸带笑,一次课间跑到我的跟前,一脸正经地说:“一日为师终生为母,妈,我想吃香蕉。

”(17)……(18)我写下了或清晰或朦胧的关于雷明哲的点点记忆。

也就是那一刻,我给自己布置了一项作业:看着试卷上的名字,能想起关于这个学生的多少印象或事情。

(19)很快,结果出来了,一个班75到79个学生(严重违规的大班啊),我竟然有近20个印象模糊或没一丁点记忆。

换句话说,一年了,两个班就有近40个学生在我心里没留下痕迹!(20)看来,不只是雷明哲遗憾自己的名字没有被教了一年的老师记住。

(21)我试图原谅自己:毕业班,学习紧张,升学压力大,多少会分散一些激情。

可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埋头“培优”,终究不是称职的老师!我还是无法原谅自己。

(22)那天晚上,我写了篇《对不起,孩子》。

我决定,第二天上课就给他们道歉。

我不祈求孩子们的原谅,只想表达自己的愧疚。

18.雷明哲同学在《对不起,老师》一文中向老师道歉的原因是:(4分)为了达到的目的,他曾多次。

19.第17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最可能是(3分)A.有一次,我故意在试卷上把自己会做的默写题全部做错,……B.有一次,我在您上课前替您泡了一杯热茶放在讲台上,……C.有一次,您把一杯热茶放在我的讲台上,……D.有一次,我看见你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地踢球,远远地看见我就招手……20.第3-8段中的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6分)21. 第21段开头写“试图原谅”,结尾写“还是无法原谅”,对其写作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A.强调自己未能记住所有学生的客观原因。

B.强调自己未能记住所有学生的愧疚之情。

C.突显自己认识到关注学生心灵的重要性。

D.突显自己对称职老师的标准的深刻认识。

22.文章以《对不起,孩子》为标题的好处是:(6分)三、综合运用(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3-25題(10分)“燃”这个词最初开始于荧幕,继而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它既是动词,也是名词,还是形容词,总之,你心中那股进击的小火苗升起的时候,“燃”就出现了。

用“燃”这个词,表达生命中那些激动、热烈的时刻,亦是目前年轻人最流行的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